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文化教育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出養兒找家 漫漫長路

發佈: 2012-1-14 15:07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79次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4日電)父母無力撫養的「出養兒」,找家路漫漫。有小媽媽無力撫養,將小胖(化名)出養,因右耳重聽,難找收養家庭,像小胖這樣有病的孩子,還有吸毒父母所生的孩子,找家越來越難。

小胖是1名未成年的媽媽生下來的孩子,出生後,因家人強力反對,加上沒有足夠經濟能力,無助的小媽媽只好將小胖出養。1歲5個月的小胖健康狀況不斷,前7個月不斷進出醫院,現在除右耳重聽外,其他都很健康,但小胖仍遲遲等不到收養父母。

早產3個月的小日(化名),出生後,媽媽就不見蹤影,出院後頻繁回診,一堆的藥物及營養品讓保母疲於奔波;6個月的生父母協尋期屆滿前媽媽終於出現,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及婚姻狀況等因素,媽媽填下小日的出養同意書,希望小日能找個永遠安穩的家。

最早做出養服務的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提出收養兒面臨的困境。執行長王育敏分析,或許是另類少子化的現象,現代人不想生小孩,願意收養孩子的家庭也愈來愈少,近年來登記收養的收養家庭數下降,相較於5年前減少近半,收養家庭的數量甚至少於等待被收養的兒童人數。

她擔心,這樣的情形讓特殊需求的孩子,恐怕更難被台灣的收養家庭接受,或需等待更長的時間,最後只能讓他們出養到國外。

服務過程社工員發現,收養家庭對於被收養孩子性別和年齡有很高期待。數據顯示,20年前,66%收養人不論孩子是男、是女都能接受,但近10年來,68.9%收養人對孩子的性別有期待或要求。

有趣的是,過往「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改變,在社工員的經驗中,民國80年代,收養人期待收養男孩比例較高;民國90年代,收養人期待收養女孩比例反而高於男孩,期待收養女孩的比例逐年升高,民國99年更高達59.5%。

大部分的收養人希望在孩子小時候就完成收養程序,可以盡早建立關係,越來越高比例的收養人,不願接受3歲以上孩子,然而,年齡在1歲以下孩子,也不是每個收養人都能接受。

等待出養的兒童沒有任何病症、也沒有不易讓收養人接受的特徵時,從開案到進入收養家庭開始試養的時間約3個多月;但特殊需求的寶寶等待進入試養的時間約6個多月。

最無奈的是,由於被收養兒童的親權屬於生父、生母,當兒童要出養時,如果其中任何一方不同意,就不能進行出養,孩子越來越大,也越難被收養。

兒盟首開收養服務,迄今將近20年。兒福聯盟董事長馮燕說,已協助569個家庭收養孩子,其中547個孩子是國內收養。收養父母對於孩子的無私付出,令人感動,但重視血緣的華人社會仍相對保守,再加上不完備的社會福利制度,收養家庭承受相當多的衝擊和挑戰,希望創造更開放的社會,並給收養家庭更多支持與鼓勵。1010114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