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文化教育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台灣影人 紐約林肯中心開講

發佈: 2011-5-08 13:47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18次

(中央社台北8日電)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金馬獎最佳導演鍾孟宏、新銳導演沈可尚,7日(當地時間)與林肯中心電影部節目部主任潘納及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系博士生張迪愷等人展開對話。

潘納(Richard Pena)在對話中特別針對台灣電影的歷史、八十年代台灣新浪潮電影大師的影響及台灣當前的製片環境加以討論。

聞天祥表示,美國觀眾認識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大師,但事實上,台灣在1949年殖民時期沒有電影,歷經了歌仔戲電影、台灣片、文藝片、武俠片及新浪潮電影等變遷,才有今天的面貌。

他說,台灣首部彩色片「蚵女」、講述留學菁英回國適應家鄉文化的「家在台北」、媲美「賓漢」的「西施」、詮釋中國道德觀的「秋決」,以及有別於早期文藝片制式內容,探討女性不倫情感的「母親卅歲」及武俠電影開山大作「俠女」等,都可反映出台灣電影的不同歷程及面貌。

鍾孟宏在談到新浪潮導演對他的影響時說,八十年代在他還是高三生的年代,市場流行的是香港李小龍、許冠文主演的片子,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使他發覺電影可以和生活聯結,也讓他想當一個導演。如果沒有有些導演的影響,或許他今天會是一個上班族、或是在矽谷上班而失業的工程師。

談到台灣政府對電影的鼓勵方面,他說,台灣政府有贊助業者1/3預算的政策,有了這項幫助,電影就能開拍,只是在台灣,導演籌措拍片經費仍是一大挑戰。

沈可尚表示,他大學畢業的年代是台灣電影正值低潮時期,他這一輩的年輕人在不願放棄電影的熱情之下,繼續在獨立製片及低成本的影片奮鬥。在景仰台灣大師之餘,年輕導演近幾年來也試著用自己的方式、用各國共同情感的語言來說故事,未來更希望尋求國際合作。

聞天祥、鍾孟宏、沈可尚這次專程來美,參加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紐約林肯中心合作的「台灣電影展」。

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紐約林肯中心電影學會合作在林肯中心WalterReade戲院推出台灣電影展,活動自5月6日起至5月19日為期2週。(本文附有照片)1000508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