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旅遊飲食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亞瑟港 最美的監獄

發佈: 2008-7-13 14:16 |   來源: udn  |  查看: 13次

【文/李昱宏】

Port Arthur(亞瑟港)─最美的監獄。但是令Port Arthur真的聲名大噪的卻不是以上種種美好的事物

我們離去了Richmond之後便一路馳向Port Arthur,這一路原本應該是順順利利的,但車行至路途的一半時卻發生了插曲,「帳篷呢?」小高若有所思地說著,「是啊!帳篷呢?」我突然意識到帳篷可能丟在租車公司那裡,但當時的我們已經幾乎抵達Port Arthur了,若重返Hobart其實並不明智,因為當時的天色已經將近黃昏,因此我們只好先投宿在Port Arthur的營區裡,那營區也有木屋,因此我們可以先安頓在那裡,毓琦及明琦則展開了他們塔島之旅裡的第一個帳篷夜,而我在投宿之前便以電話詢問了Hobart的租車公司,那員工直說我太大意地將帳篷忘在他們那裡,但是塔島人畢竟也有澳洲人的幽默,「啊!我本想佔為己有的,沒想到你還記著。」那體型微胖的先生在電話的那頭消遣了我,我們約好隔日去取回帳篷的,說來這次的塔島旅行也是首次有廠商贊助我的旅行,從前我旅行中國大陸時也曾有公司表示願意贊助,但最後實際上沒有一次真的有公司贊助我的,這次承蒙雪狐(snow fox)公司的贊助,於是我們有了許多嶄新的旅行用具可供使用,其中包括一頂全新的四人用帳篷,這次的贊助其實一波三折,倒不是說贊助的申請繁瑣,雪狐公司當時非常明快地給了我贊助,但是從臺灣到澳洲的海運卻因為船期的問題及剛好遇見了聖誕節假期而一直拖延,最後我原本已經不抱希望,因為我們在出發前一日尚未收到包裹,但是出發的那一早七點郵差竟然來了,偌大的包裹最後送達了我的手中,這有些離奇,因為按理講澳洲的郵政服務早上八點才開始運作的,總之我們慌忙地將包裹中的贊助商品迅速地塞進了其實已經整理好的背包裡,然後出了門火速地叫了一部計程車前往機場,順便一提的是澳洲的內陸飛機非常普遍,因此內陸航線的check in很簡單,我們搭乘的Jet Star廉價航空在機場便有自助的check in機器,check in程序不僅簡單而且非常迅速,這應該算是澳洲少見的高效率。

(攝影/李昱宏)

Port Arthur的人口僅約170人,1830年時當時的殖民地官員選擇了塔斯馬尼亞半島做為限制流犯活動的地方,而這裡所指的流犯是在塔島又再犯的犯人,殖民地官員認為塔斯曼半島的天然形勢猶如一座監獄,因為塔斯曼半島以寬僅約100公尺的狹隘陸地與塔島大陸相連,這段狹地被稱之為Eaglehawk Neck,那天我開車路過Eaglehawk Neck時的確感到有些詫異,畢竟那種地貌並不多見,當時的殖民地官員認為囚犯即使想越獄,面對著海峽天險恐怕必須付上更高的代價,因為當時在Eaglehawk Neck除了地理環境惡劣之外也有兇猛的警犬守衛著,為了防止囚犯脫逃,當時的殖民地政府甚至聲稱Eaglehawk Neck附近的水域有鯊魚出沒。

Port Arthur以監獄著名,Arthur之名其實源於當時的殖民地首長Governor Arthur,在1830年至1877年之間共有約12500名犯人在Port Arthur監獄服刑,從矯正犯人的角度來看Port Arthur稱得上是人間煉獄,根據當時的記錄文獻指出甚至有些在Port Arthur擔任看守的軍人竟因受不了苦悶的生活而脫逃,這些脫逃的軍人在被捕之後也被集中在Port Arthur的監獄裡,昔日的獄卒成了階下囚,當時的監獄裡除了犯人與軍人之外也有一些女人,但她們並非犯人,這些女人多半擔任雜役的工作,例如廚房裡的工作人員,其中有部份是當時指揮官的女傭。Port Arthur監獄雖然曾經在19世紀末期遭逢兩度祝融之災,但監獄的主體建築物仍舊保存得相當良好,甚至從外觀看並無法看出它曾經有過兩度的火災,在監獄區域內除了監獄的主體外,尚有禁閉監獄、教堂、小型的醫院、犯人勞作工廠、收容麻瘋病患的庇護所、軍營、獄方行政人員的住所、指揮官宅第等等建築物,監獄主體共有4個樓層,行為惡劣的犯人只配住在較低的樓層,而經獄方審核表現較好的囚犯才有資格住在上面的樓層,有趣的是監獄的4樓設有小型圖書館,根據記載這些犯人自英國啟航後,在數月的漫長的航行中,獄方便已經安排識字的囚犯在船上去教導不識字的囚犯閱讀,因此Port Arthur監獄不僅是一個矯正的機構,它其實也兼具教育的功能。

在主監獄後的小山丘上有一座禁閉監獄,這座禁閉監獄之所以成立與當時的新興想法有關,當時的官員相信身體上的懲罰並不能真的矯正囚犯,但是一處安靜無聲的所在或許能真正淨化囚犯的心靈,於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禁閉監獄便出現在Port Arthur的範圍裡,禁閉監獄的建築形式仿造英國同類的監獄,它們都有高聳的牆,由高牆砌成的禁閉監獄格外陰森與安靜,重刑犯若入此監,少則數個小時與世隔絕,長則多達一個月,服刑其間僅有麵包與水維生,服刑三日後每天有一個小時的戶外運動,而這一小時是他們唯一能接觸陽光的時候。由於禁閉監獄的新興想法,後來每位新到的囚犯都必須在禁閉監獄中度過4到12個月不等的日子,這段時間期滿之後他們才有資格被發配到其他單位,服刑期間囚犯僅有號碼而沒有名字,囚犯之間也禁止交談,囚犯唯一可以交談的對象是獄卒,獄中也有守衛時時透過小孔監視囚犯的一舉一動,因此在禁閉監獄中的囚犯所面對的是自己,而這無聲的自己往往也是最令人感到恐怖的。

教堂則是另一個Port Arthur範圍內的重點,原來的Port Arthur並無教堂,因此當殖民地官員舉行宗教儀式時必須在戶外,教堂興建之後這種看天行事的狀況便得到了改善,教堂與指揮官宅第分佔Port Arthur區域範圍的兩端,這象徵了上帝與英王的權力,而當時的獄方的確使用教堂做為一種教化囚犯的工具,每位囚犯都必須上教堂,每個週日則有1100位囚犯進行禮拜的儀式,而這麼龐大的儀式也是獄方的守衛軍人最忙碌的時候,因為他們必須時刻小心意外的發生,他們同時也必須確保儀式能順利進行,儀式進行期間囚犯與獄方工作人員分坐在不同的位置上,其中尚有簾幕相隔,至於牧師的證道則集中在宣揚上帝與英王的道德觀。

儘管Port Arthur稱得上是人間煉獄,但是我們卻也難以否認Port Arthur也可能是這世界上最美的監獄,甚至,如果你對歷史不感到興趣,當你看見Port Arthur監獄時你不會以為那是監獄,因為少有監獄如此依山傍海,因為也少有監獄建造得如此美麗,那些磚造的營舍美麗如昔,監獄的主體雖有毀壞,但大致上仍保留著當年的風華,當年供囚犯勞作的工廠也典雅依舊──儘管已成了斷垣,典雅?美麗?這似乎與冷酷的監獄無涉,但這些優美的形容詞卻又活生生地與Port Arthur監獄相連。

塔斯曼半島的一切似乎都與Port Arthur監獄有關,例如當地最早的工業其實是由囚犯所建立的,當地的交通設施也是囚犯所建立的,澳洲最早的鐵路系統不在澳洲本土而在塔斯曼半島,而那僅長7公里的鐵路也成於囚犯之手,最早塔斯曼半島上的農場實際上也由囚犯經營,總之,塔斯曼半島的一切似乎都與囚犯有關,這個半島的主人似乎也是囚犯─至少從前如此。Port Arthur監獄自從荒廢之後變成了人們緬懷過去的所在,畢竟那裡的一切有如隔世一般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美麗的城垛、傍海的小港、優雅的指揮官宅第、半毀的教堂、百年的巨大橡樹等等,這一切均能讓騷人墨客沉吟半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