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文化教育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溫爺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差異加劇 中國規劃新藍圖

發佈: 2011-3-03 13:34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13次

策劃、編譯■李威撰、謝雯伃

2006年,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第10屆全國人民大會第4次會議上,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這項歷史性的任務。他表示,這個任務的目標是要為農村地區帶來快速且大幅度的改變。

城鄉鴻溝 當局必須面對

《經濟學人》指出,溫家寶之所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計畫,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城市地區持續蓬勃發展,但農村地區發展卻遠遠落後,造成鄉村地區的動盪不安,出現嚴重的「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所衍生出的貧富不均和人口流動等社會問題。

溫家寶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計畫,就是為此現象所提出的幾個可行方法,處理農民憤怒問題,決定擴大內需。在他的發展計畫中,溫家寶列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目標,包括促進對工廠、機械和其他固定資產的投資、提高屯貨庫存、壓抑物價、減低公司利潤以及造成「更大潛在財務危機風險」的大幅損失。

當時,中國政府預測,在「社會主義新農村」計畫的實施下,2006年到2010年這5年間的經濟成長率大約會在7.5%左右。不過,雖然有這項計畫的實施,有些地方政府仍將地區經濟成長目標設為2位數,也未受太多限制。

財政轉移 農村受益有限

中國政府的計畫是,要在2006年前減少農業稅;在超過40%的縣實施實驗性的健康保險;在2007年底前免除農村地區學生義務教育的學雜費。當時中國政府預定,在2006年底前,會將鄉村地區的預算增加14.2%,達3千4百億人民幣。中國政府會將一部分的基礎建設預算會由都市發展轉到鄉村發展上。

《經濟學人》在計畫開始推動運作的2006年時表示,雖然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十分盛大,溫家寶對於農村問題的解決之道其實沒有太多新意。《經濟學人》表示,投注花費僅能處理一部分鄉村問題,而其他問題則根植於不同層級政府間財政轉移的系統。

上級政府在分派預算給地方政府時,就已為低層級的地方政府在資助公共服務上造成莫大的負擔。中央和省政府會共享稅收,而稅金通常流向較富裕的地區。農民工若在工作地沒有身分文件,就面臨更大的困境,無法享受當地居民的福利,因而常成為都市發展的犧牲品。溫家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要求「加速所有改革」的強力解藥。不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如何處理這些議題上,一直有所爭議。

(整理自《經濟學人》)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