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旅遊飲食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我們的島》重返我們的島 遠離水中央(高屏篇)

發佈: 2008-8-01 14:15 |   來源: udn  |  查看: 13次

【公共電視台/記者張岱屏、柯金源/報導】

(攝影/陳忠峰、陳慶鍾)

高雄市是一個地勢低漥的地方,早期到處都是農田、埤塘、溼地,伴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農地與埤塘漸漸消失、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不透水的柏油路面,也埋下了日後淹水頻仍的因子…

民國90年7月,我們的島曾經到高雄市本和里,紀錄了當年最嚴重的水患。本和里過去是愛河流域本館埤的所在地,地勢低漥,因為逢雨必淹,所以又被稱為淹水里。今年我們再度回到本和里,里民告訴我們,這幾年本和里已不再淹水。原本是埤塘的水泥停車場,現在已經挖深成為一個滯洪公園,似乎說明了,經過一年年淹水的教訓之後,原本屬於水的空間還是還給了水。

本和里的滯洪池公園分為沉澱池、蓄洪池和抽水站三個部分,總蓄水量有11萬噸,蓄滿水時,宛如一個綠色的小湖泊。滯洪池從民國九十四年完工至今,在暴雨期每年發揮五、六次功能,終於讓本和里居民脫離年年淹水的夢魘。

(攝影/陳忠峰、陳慶鍾)

但是,高雄市其他地區還是擺脫不了淹水之苦。目前高雄市雨水下水道的設計,是以五年暴雨量來規劃,早已經不能負擔暴雨頻繁的氣候。高雄市政府計畫延續本和里的經驗,在愛河流域規劃六個滯洪池,減輕都市雨水下水道的負荷。愛河流域第二個剛完工的滯洪池,是愛河之心,它的面積有3.1公頃、蓄水量是10萬噸,今年六月初的豪雨,愛河之心就蓄積了七、八萬噸的雨水,讓愛河的水量可以滯留,延遲排洪的時間。

治水的思維正在改變,與其與水爭地,不如給水、也給都市人,多一些喘息的空間。順應水文,才能找到與水的共生之道。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65集「重返我們的島—遠離水中央(雲嘉篇)」。本集將於8月4日週一晚間22:00~23:00播出,8月9日早上10:00~11: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重返我們的島—遠離水中央(雲嘉篇)

2008年7月18日,當卡玫基颱風帶來的超大雨量,橫掃中南部,新聞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台中市區和高雄縣山區的土石流。雨過天晴之後,卻沒有人注意到,雲林沿海有個聚落還泡在水裡……(記者張岱屏、柯金源報導)

★重返我們的島—遠離水中央(高屏篇)

高雄市是一個地勢低漥的地方,早期到處都是農田、埤塘、溼地,伴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農地與埤塘漸漸消失、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不透水的柏油路面,也埋下了日後淹水頻仍的因子…。(記者張岱屏、柯金源報導)

★沉沒「溪」望

美濃淹大水,年年破記錄,去年打破八七水災,今年淹水深度突破兩公尺,再次超越去年。讓人不解的是,美濃溪整治工程已經進入後期,為什麼水患會越來越嚴重?是不是政府的整治策略,長期以來都太依靠清淤築堤,而忽略了整條河川的環境保護?而多頭馬車的水利主管機關,可不可以進行區域性的整合規劃呢?美濃經驗,告訴了我們一個可貴的答案。(記者李慧宜報導)

【公共電視台】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