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陸上魚塭防寒防颱要點

陸上魚塭防寒防颱要點

一、防寒要點
  
臺灣雖位居亞熱帶,在北部或山區冬天水溫仍會低於20℃,寒流侵襲時,全臺灣水溫可低到10℃以下,對於一般養殖的溫水性魚蝦,在長期低於適溫的低水溫狀況下,活力降低、成長遲緩、免疫力較差而易產生病變。寒流來襲時水溫劇降的緊迫,除了造成立即性的凍斃,回溫之後也可能因水質及底泥惡化而造成陸續的死亡。然而,若事先能有充分的防寒措施,寒害的重大損失應可避免或降低到極限。
  
入冬前準備方面,不耐低溫或在低溫成長極緩的魚類,在進入冬季前應及早規劃加速其成長而陸續出售,以免緊急臨時一次出貨,造成市場供貨超飽和而價格低落或使得加工廠處理失序。未達收成體型者則須設法越冬保護,或者移至加溫養殖設施延長養殖時間。後者的作法,雖然會增加成本,但對於在冬天因供應量較低而漲價的高級魚類來說,也能達到其經濟效益。對於用作春天進行繁殖的種魚,在寒冬前提早自魚塭移入室內,可增加其在室內環境的適應能力。否則在寒冬移入室內所作的捕撈,易造成魚體外部受傷而導致種魚的損失。最常使用的越冬保護設施是在越冬溝上設保溫棚,保溫棚可為封閉式或開放式。前者之設計如同溫室,保溫效果效佳,除了利用陽光提高水溫之外,也可加設加熱系統,調控水溫至所需。溫室保溫效果較長較好且在養殖操作上有較多的選擇,兼具護寒及延續養殖的功能,但成本較高,建設時間較長,須提前評估此策略的經濟效益。後者之設計,主要在於寒流來襲及鋒面通過時減少強勁的北風吹襲所造成的風冷卻效應,因此棚蓋方向為坐北朝南,同時為了儘量減少冷雨水落入越冬溝,棚蓋涵蓋整個越冬溝且與水面之角度小於30°。前者可用鋁架,後者大都以竹為架。兩者之蓋布以透明塑膠布為佳,增加陽光透射保溫的效果。越冬溝越深越能蓄藏較多的溫水,但其深度也須考量到因維護水質換水及抽排蓄積爛泥的方便性。餵飼越冬飼料也可增加魚對低溫緊迫的抗拒能力。據一研究顯示,在入冬前一個月開始餵予虱目魚n-3及n-6脂肪酸加強之飼料,虱目魚因低溫而死亡的時間可延長約3天,因此對虱目魚渡過期間較短的寒流可有所幫助。由於在低溫時魚類攝食活動較差,因此可提前訓練魚移動至越冬溝定點攝食,如此可提昇冬天餵飼效果,減少殘餌對越冬溝的污染。在養殖環境管理方面,可培養較濃的藻色,適當的透明度在平常保持在25公分以內,因為濃的水色可蘊藏較多的能量,維持較高且穩定的水溫,另外可有較強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減少對於水車的依賴,當水溫高於氣溫時,以水車增氧反而會散卻水溫,減低保溫的效果。
  
入冬時首需注意氣象預報,一為低溫特報,二為寒流鋒面過境預報,然後依氣候進行管理措施。低溫時首先注意養殖生物的活力而調整投餌頻率及量。降低換池養殖、捕撈、大量換水等操作以避免養殖生物受驚嚇而致罹病。當鋒面通過時,應密切注意水溫降低的速率,因應加溫。鋒面通過後天氣放晴若氣溫高於水溫五度,可啟動水車加速自空氣增加水溫,也可使越冬溝底層水獲得較多的溶氧。氣候再回暖時,因寒流期間物化環境劇變,導致浮游動植物死亡,其累積之屍體的加速分解,易造成越冬溝水質與底泥的惡變,應密切偵測而採取必要之打氣及換水措施,避免寒流後之病變及損失。當發現有凍傷或凍死魚,且情況沒有減緩的跡象時,應立即搶收以減少損失。未達上市或加工品質之凍死魚應立即撈除掩埋或燒毀,避免污染養殖環境及影響人畜環境衛生,同時確實記錄損失並存證以便申請天然災害救助。大量死亡結束時,排乾池水抽除沈積污泥,充分翻土、曝曬、消毒,做好下次放養前準備工作。
  
二、防颱要點
  
颱風對魚塭養殖的災害除了強風摧毀建築設施,豪雨形成的洪水沖毀堤防、沖散養殖生物外,魚塭生態突然改變,像水溫、鹽度、pH的降低,濁度的增加,及浮游生物死亡,都會使養殖生物受到緊迫、罹病、而致陸續死亡,降低颱風災害的措失可分為颱風前養殖設施的保護及颱風後魚塭的管理。
  
海上颱風警報發佈時,就應儘速完成以下工作:
1.加強魚塭堤防的維護以防滲漏崩塌。應急之道可在堤防脆弱處覆蓋塑膠布避 免大雨沖刷崩潰,但須將塑膠布壓緊以免被強風移動;
2.清理魚塭注、排水路,保持排水系統之暢通。魚塭水門柵網應注意無阻塞之 處,以利排水,也應無易破洞之處,以避免養殖生物逃脫;
3.魚塭外堤水門應先演練開啟及關閉能靈活操作,以利區內防洪及洩洪;
4.低窪地區之魚塭,可先降低塭內水位,以容納大量降雨,同時應試車抽水機 及備妥所須之柴汽油;
5.鹹水魚塭若無淹水之虞,可先行排舊水再進滿純海水,如此作法,降大雨時 可立即將較輕的淡水以表排立管排出,減少池水鹽度的降低;
6.山區魚塭尤應預防山崩,保持上下游水道暢通,尤需注意進水之分水道無任 何阻欄;
7.飼料倉庫預防漏水及淹水,及飼料受潮,必要時可將飼料再墊高,確定發電 機、鼓風機運轉順利並備妥汽柴油;
8.加強固定魚塭旁及魚塭內的設施,如餵飼平臺、水車或其他增氧機,將易被 風吹跑之網具等收入室內;
9.備妥照明器材及救生設備。
  
颱風過後魚塭應進行以下管理,使魚塭環境儘快恢復常態:
1.撈除死亡及衰弱之養殖生物,以免腐敗污染水質;
2.確實記錄各項損失並存證以便申請天然災害救助或復耕救助;
3.水源水質恢復正常時即開始進行換水;
4.加強增氧及水的流動;
5.適量撒石灰或沸石粉,提升pH、總鹼度、及緩衝能力以穩定水質;
6.密切觀察養殖生物活動力的恢復而逐漸增加投餌量及頻率;
7.若有養殖生物陸續死亡,應及早送檢疫單位鑑定原因以免疫情擴大。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