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攝影基礎知識

攝影基礎知識

攝影基礎知識

焦距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光線穿過透鏡時,會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節雂疑飺Y,就是變焦鏡頭。在攝影領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鏡頭視角的大小。對於傳統135相機而言,50mm左右的鏡頭的視角與人眼接近,拍攝時不變形,稱為標準鏡頭,一般涵蓋40-70mm的範圍,18-40mm稱為廣角或短焦鏡頭,70-135mm稱為中焦鏡頭,135-500mm稱為長焦鏡頭,500mm以上稱為望遠鏡頭,18mm以下稱為魚眼或超廣角鏡頭,這種範圍的劃分只是人們的習慣,並沒有嚴格的定義。數碼相機的CCD一般比135膠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視角,其鏡頭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數碼相機,使用約13mm鏡頭時,其視角大概相當於135相機50mm的標準鏡頭。由於各數碼相機生產廠商所採用的CCD規格型號不同,所以,大家都採用「相當於35mm相機(即135相機)焦距」的說法。

景深
在拍攝照片時,很多時環境中都有其他的景物,分佈於主體背後(背景)或前面(前景)。當我們作對焦時,焦點當然是主體,而背景及前景的景物,視乎距離對焦點有多遠,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模糊。距離對焦點愈遠的,模糊的程度便愈大。不過基於相機的光圈、焦距及對焦距離等因素,位於對焦點某一距離範圍內的景物,在視覺上都可以仍然保持清晰。這個清晰的範圍,攝影學上稱之為景深。
至於不少人關心的淺景深效果,其實即是照片上容納前後景物的清晰範圍較小的意思。利用長焦距鏡頭、大光圈(如f 2.8)及近距離拍攝等方法,都可以獲得淺景深的效果。利用淺景深的方法拍攝,可以令到畫面的前、後景變得模糊,主體因此而變得更鮮明、突出。

超焦距
由於鏡頭的後景深比較大,人們稱對焦點以後的能清晰成像的距離為超焦距。傻瓜相機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鏡頭在一定距離之後的景物都能比較清晰成像的特點,省去對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檔的傻瓜相機並不能自動對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正如前面所說的,「清晰」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超焦距範圍內的景物並非真正的清晰成像,由於不在對焦點上,肯定是模糊的,,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夠接受而已,這就是傻瓜相機拍攝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得原因。

AF(Auto Focus)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有幾種方式,根據控制原理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
主動式自動對焦通過相機發射一種射線(一般是紅外線),根據反射回來的射線信號確定被攝體的距離,再自動調節鏡頭,實現自動對焦。這是最早開發的自動對焦方式,比較容易實現,反應速度快,成本低,多用於中檔傻瓜相機。這種方式精確度有限,且容易產生誤對焦,例如當被攝體前有玻璃等反射體時,相機不能正確分辨。
被動式對焦有一點仿生學的味道,是分析物體的成像判斷是否已經聚焦,比較精確,但技術複雜,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條件下難以準確聚焦,多用於高檔專業相機。一些高智能相機還可以鎖定運動的被攝體甚至眼控對焦。

AE(Auto Expose)自動曝光
自動曝光就是相機根據光線條件自動確定曝光量。
從根本測光原理上分可分兩種:入射式和反射式。入射式就是測量照射到相機上的光線的亮度來確定曝光組合,這是一種簡單粗略的控制,多用於低檔相機 。反射式是測量被攝體的實際亮度,也就是成像的亮度來確定曝光組合,這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方式。
從測光計量方式上分,可以分點測光自動曝光、中央重點自動曝光、多點平衡自動曝光等,各有優缺點,分別適應於不同的光線條件或拍攝目的。
從控制過程上分,可分為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混合優先、程序控制、預定模式幾種。顧名思義,光圈優先就是,先確定使用的光圈,相機根據計算出的曝光量確定合適的快門速度,這種方式適用於需要預定景深或者配合閃光燈調配光比的場合;速度優先就是先確定快門速度,讓相機選擇合適的光圈大小,使用於拍攝動體;混合優先是彌補單一優先的不足而先確定光圈或快門的範圍,再由相機確定曝光組合;程序控制是讓相機按照預先編定的控制程序曝光;預定模式,是生產廠家根據幾種常見的光線條件,預設了比較合理的曝光參數供拍攝時選擇,一般有:夜景、風光、人像、運動等幾種。

曝光補償 (Exposure compensation)
一種專為自動曝光相機而設、對相機測光系統所計算出來的曝光值,進行手動補償的功能。當被攝主體處於大面積高光背景前(大背光)或大面積陰影背景前時,如果僅根據相機內置測光模式的結果來進行曝光,將會造成主體曝光失誤。在這情況下,使用曝光補償功能,才能令主體曝光正確。
一般來說,曝光補償功能的最大範圍有正負 3 級和正負 5 級兩種,通常以 ±3EV 和 ±5EV 來表示。而最小幅度則是 1/3 級、1/2 級或 1 級等幾種,分別用 1/3EV 、 1/2EV 和 1EV 來表示。
現時,大部分數碼相碼都設有曝光補償功能。

紅眼
指在用閃光燈拍攝人像時,由於被攝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個紅點的現象。

白平衡
由於不同的光照條件的光譜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會偏色,例如,在日光燈下會偏藍、在白熾燈下會偏黃等。為了消除或減輕這種色偏,數碼相機和攝像機可根據不同的光線條件調節色彩設置,以使照片顏色盡量不失真,使顏色還原正常。因為這種調節常常以白色為基準,故稱白平衡。

B 門曝光模式(Bulb Exposure)
一種手動控制的曝光模式。於相機的快門速度盤上,通常以大寫的英文字母 B 來表示( B 是 Bulb 的縮寫)。利用相機快門的 B 門模式,按下快門鈕,快門開啟;當達到預定的曝光時間時,放開快門鈕,快門便關閉。B 門曝光適用於介乎 1 秒至 30 秒之間的長時間曝光,最常用作拍攝夜景或翻拍相片。
當利用 B 門曝光時,相機必須固定在三腳架上,以確保影像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長時間曝光不太適用於一般的數碼相機,因為會令數碼影像產生雜訊現象 (Noise) 。只有較高檔次的機種,例如 Canon 的 EOS 1D 或 Nikon 的 D1X 等單鏡反光相機,才可有效地控制雜訊現象。

白平衡(White Balance)
在不同光源下,因色溫不同,拍攝出來的相片會偏色。如色溫低時光線中的紅、黃色光含量較多,所拍的照片色調會偏紅、黃色調,色溫高時光線中的藍、綠色含量較多,照片會偏藍、綠色調。此時便需要利用白平衡功能來作修正,其原理是控制光線中紅、綠及藍三元色的明亮度,使影像中最大光位達到純白,便能令其它色彩準確。

插值(Interpolation)
是在不生成像素的情況下增加圖像像素大小的一種方法,在周圍像素色彩的基礎上用數學公式計算丟失像素的色彩。有些相機使用插值,人為地增加圖像的分辨率。

光圈(Aperture)
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F值愈小,光圈愈大,照片較明亮。F值愈大,光圈愈小,照片較暗,快門較低,較低的快門拍攝的圖像容易模糊。

光圈先決(aperture priority)
在自動曝光照相機上,優先決定光圈的刻度。快門速度由電子快門控制,從而獲得適度曝光的方式。

圖像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
用於衡量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dpi(每英吋像素)。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

數碼變焦(Digital Zoom)
是利用內置的程序做出來的,它不像光學變焦利用鏡片移動來達到,影像質素也比光學變焦差。

廣角鏡(Wide Angle)
又叫短焦鏡頭。廣角鏡因焦距非常短,所以投射到底片上的景物就變小了。事實上,各種鏡頭最大的差別是焦距不同。焦距基本上決定了影像的大小。

TTL 測光(TTL light measuring)
通過鏡頭測量通光量。與濾光鏡的曝光、光圈和焦距等參數無關。測光方式分為平均、局部、中央重點測光等。任何一種測光方法都大同小異,但像逆光這類照明法,被攝體的明暗反差出現極度的不同,或者是像顯微攝影等方法,會出現不同的差別。

感光度
在傳統相機中,感光度為衡量膠卷需要多少光線才能完成準確曝光的數值。數碼相機的CCD也就相當於膠片,有一定的感光度。從理論上來講,數碼相機的感光度越高,拍攝效果就會越好。目前數字照相機的「感光度」分佈在中、高速的範圍,最低的為ISO50,最高的為ISO6400,多數在ISO100左右。


基本光線的種類
光的基本方位是由相機所處的位置決定的,根據光源的方向可分成以下幾類:
1、正面光
攝影者背對太陽,即由攝影機後面射來的光線,亦稱 順光。因為被攝體的所有部分都沐浴在直射光中,面對相 機部分到處有光,所得結果是一張缺乏影調層次的影像。 用正面光特別是高的正面光拍攝面部時,可能不好看。

2、前側光
前側光,也稱斜射光,光線投射的方向與景物、照相 機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這類光照出現在上午九、十點 種和下午三、四點種。這種光線比較符合人們日常生活中 的視覺習慣。被照明的景物,投影落到斜側面,有明顯的 明暗差別,可較好的表現景物的質感。45度側光可產生光 影間排列,使景物有豐富的影調,突出深度,產生立體感 的效果。尤其能將表面結構的質地精細地顯示出來。

3、側光
側光,即來自景物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同景物、攝影 機成90度左右的水平角度。這種光線能產生明顯的強烈對 比。影子修長而富有表現力,表面結構十分明顯,每一個 細小的隆起處都產生明顯的影子。採用側光攝影,可造成 較強烈的造型效果。人物攝影中,也往往用側光來表現人 物的特定情緒。有時也把側光用作裝飾光,突出表現畫面 的某一局部或細部。

4、逆光
逆光是指從攝影機相對方向射來的光線,白光勾畫出 景物的邊緣,並與景物之間造成縱深感。用逆光拍攝外景 和遠景,可使畫面晶瑩透亮,色彩清新,富有生氣。用逆 光表現晨物,可使景物的影調層次豐富。採用逆光,被攝 對像在明亮的背景前會呈現暗色的剪影,這種高反差影像 既簡單又有表現力。

5、頂光
頂光,即來自頂部的光線,與景物、攝影機成90度左 右的垂直角度。人物在這種光線下,其頭頂、前額、鼻頭 很亮,下眼窩,兩腮和鼻子下面完全處於陰影之中,造成 一種反常,奇特的形態。因此,一般都避免使用這種光線 拍攝人物。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蔡逸竹 經驗 +50 感謝您對論壇的貢獻 2007-4-9 22:37
  • 蔡逸竹 金幣 +50 感謝您對論壇的貢獻 2007-4-9 22:37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