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2
發新話題

[分享] 新手專用 - 數位單眼相機名詞釋義

新手專用 - 數位單眼相機名詞釋義

數位相機名詞釋義

1.DSLR(數位單眼相機)
DSLR是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的縮寫。目前主流的數位單眼是APS的尺寸規格。APS又分為APS-C、APS-P和APS-H三種,目前大多採用APS-C的規格。
還有另一種的4/3系統,這並不是底片的規格,而是OLYMPUS新發展的數位單眼相機系統,感光畫面比APS-C小一些。

2.FINDER(光學觀景器)
數位單眼相機與傳統單眼相機相同,都是利用光學觀景器來取景。經由反光鏡反射上來的影像,在光學鏡內多次的反射,最後形成正像,讓我們可以操作和取景。中、高階採用的反射鏡是五稜鏡,而入門機種採用的是價格較低的五面反射鏡。

3.SCREEN(對焦屏)
它是裝在光學觀景器的底部,採用一片半透明的毛玻璃或是壓克力片。它的效用是讓相機所取得的影像,有投射成形的地方,讓我們得以看到拍攝的影像。

4.AUTO FOCUS(自動對焦)
在相機的對焦系統中,在光線集中的地方,也就是焦距對準之處。自動對焦就是鏡頭和機身內的對焦系統有連動的訊號,拍攝時,攝影者只要半按快門,相機便會自動對準焦距。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蔡逸竹 經驗 +100 感謝您對論壇的貢獻 2007-3-31 21:08
  • 蔡逸竹 金幣 +100 感謝您對論壇的貢獻 2007-3-31 21:08

TOP

內部元件

5.CCD(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是數位相機用來感測光線,用以取代底片成像的元件。Ccd負責把鏡頭投射進來的光信號轉變為電子信號。對於數位相機而言,ccd便等同於傳統相機的軟片,並且影響相片的解析度和成像品質。

6.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的中文稱為「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相對於ccd而言,有低耗電低雜訊的特性。Cmos在近年來,由於canon公司的積極研發,目前的cmos感測器將逐漸凌駕於ccd感測器之上。

7.ADC(類比數位轉換器)
ADC是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的縮寫。它是把由感測器傳來的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的元件。經過ADC的轉換,就變成了0與1的數位訊號。

8.DSP(數位訊號處理器)
DSP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的縮寫。它是負責把數位訊號轉化為圖檔的格式,經過DSP處理後的影像資料,就可以儲存到記憶卡中。

TOP

常見名詞(一)

9.解析度
談解析度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什麼是畫素。畫素是影像構成的最小單位,數位相片就是由這些畫素拼起來的。當我們使用數位相機拍照時,感測元件(ccd或cmos)所取得影像上的一個點,就是一個畫素。當感測元件所擷取到的像素越多時,解析度就會跟著提高,所以500萬畫素的解析度會比300萬畫素的數位影像好一些。但是,畫素的多寡不一定代表畫質的好壞。

10.白平衡(white balance)
在不同的光源下拍攝,會因為色溫的不同,照片會呈現出不同的偏色,這時就必須利用相機的白平衡功能來修正。一般而言,較高階的相機在白平衡上會有較佳的表現。

11.感光度(iso)
感光度是指感受光線的能力。感光度一般是以ISO值來表示,ISO值越大,表示對光線的敏感程度越強。

12.雜訊(NOISE)
雜訊是數位相機特有的情況。雜訊就是畫面中不乾淨的小點,會破壞畫面的質感。雜訊主要是因為感測元件本身的熱及電流所造成的。在一般的情形下,雜訊的情況較少發生,但是一旦提高感光度或是長時間曝光下,雜訊就容易出現在畫面中。

TOP

影像格式

1.JPEG
JPEG格式是屬於破壞性的壓縮影像圖檔,所以在畫質細膩度上會稍差一些,適合在大多數的拍攝場域。因為影像檔案較小,適合在網路流傳,而一般的沖洗店也只收JPEG格式的照片。
JPEG又可依壓縮比率分為幾種規格:
FINE-壓縮較少,品質最好 NORMAL-壓縮較多,品質居次
BASIC-壓縮率最高,品質較差

2.TIFF
這類型的影像檔案因為沒有經過壓縮,所以影像的品質最佳;但是也因為完全沒有壓縮,所以檔案容易相當大。在出版業界或是大圖輸出時,店家只收TIFF格式的檔案。


3.RAW
此種格式是直接擷取數位相機感測元件的原始資料,沒有經過相機內的設計調整,可以保留最完整的原始拍攝資訊。這使我們可以透過專用的軟體,對RAW格式的相片做色彩、曝光補償等後制調整,調整後的相片品質與TIFF檔相當,甚至更好,整體檔案容量也比TIFF小,相當適合高階攝影玩家使用。

TOP

數位相機設定
一、測光模式:

1.矩陣測光:
矩陣測光模式是把畫面切割成好幾個不同的區域,再將每個區域所測得的曝光數據,經由相機內的程式運算,以求得最佳的光圈及快組的組合設定。矩陣測光在不同廠牌的相機有不同的命名。
按:矩陣測光適合在光線充足的一般狀況下使用。

2.中央重點測光:
中央重點測光就是將畫面中央設定為測光的主要對象,再加上其他部分的測光數據加以平均而得到的。不同廠牌相機的重點測光範圍不盡相同。
按:中央重點測光適合用在街頭速寫或是紀錄式的攝影上。

3.點測光:
點測光就是以畫面中心的某一百分比的小區域為測光的基準,而畫面的其他部分,不論明暗都不會影響到測光的結果。同樣地,不同廠牌的相機在百分比的設定也不相同。
按:點測光適合用在逆光或光線複雜的環境下,如舞台、夜晚的婚禮、喜宴等。

TOP

二、色彩模式調整
目前數位相機採用的色彩空間有2種,一是sRgb和Adobe RGB。

1.sRGB
這是微軟和HP共同訂立的標準,目前運用在顯示器、印表機等,也適合在網頁上流覽,色彩看來較鮮艷,適合一般攝影者使用。

2.Adobe RGB
相較於sRGB而言,Adobe RGB有更大的色彩空間,在大圖輸出及印刷時有較佳的表現。但是如果未經適當的後製,在PC上表現出來的色彩效果不佳,適合專業或進階攝影者使用。

三、拍攝系統
1.測光與曝光
數位相機利用本身的測光系統,來判斷進入到感測器的光量,所以相機測光系統好壞對畫質影響很大。過多的光線,導致曝光過度,影像就會偏亮;反言之,感測器接收到太少的光線,就會曝光不足,讓照片偏暗,細節部分模糊。拍攝時,如何得到適當的曝光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部分光線適中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依賴相機的測光系統。但是由於相機的測光系統並不像人類的眼睛一樣,會隨著環境來適應,在反差極大或淺色場景及光線複雜的情況時,相機的測光系統就會出現誤判的情形。這時,我們就必須利用曝光補償來修正這個問題。曝光補償一般用〝+〞、〝─〞來設定,高階相機還可調整曝光補償的級數。

按:BKT包圍式曝光:
這種方式簡言之,就是以 減少曝光 → 正常 → 增加曝光 的方式連續拍攝,拍攝者可以從照片中挑出自己所要的效果。目前相機的包圍式曝光是至少拍攝3張,曝光補償量可以由拍攝者自行決定,一般出廠設定都是1/3格、0.5格和1格。

2.光圈:
數位相機控制曝光量的機制就是「光圈」和「快門」。光圈是光線透過鏡頭的孔徑,孔徑越大,進入的光量就越多。光圈位處鏡頭內部,是由數片金屬薄片組成的,利用這些金屬片的開合組合,來形成不同的孔徑大小。

光圈的大小以F值表示,理論光圈值是1,但常見的光圈值從1.4、2、2.8、… 32等依序排序。要特別注意的是,光圈值與進入的光量是相反的。光圈F值越大,表示形成的孔徑越小;反之,F值越小,形成的孔徑越大。

3.快門:
快門是用來控制光線通過時間長短的機制,快門速度越快,光線通過的時間越短,曝光量就越小。快門速度通常標示為1、2、4、… 500、… ,但這其實是代表了1/2秒、1/500秒等的速度。目前最高階的數位相機已經可以達到1/16000秒的快門,但是一般拍攝的快門都還是在1/2000秒以下的。

按:特殊的B快門:
平常拍攝時,不管是高速還是慢速快門,都有一定的快門速 度。但是B快門卻沒有這樣的限制,就看拍攝者的操作及控制。當拍攝者將相機設定在B快門時,按下快門鈕後,快門便開始動作,一直到放門快門鈕後,相機的快門才會合上,這時相機若有移動或手振的情形,影像就會模糊,所以B快門最好配合三腳架和快門線一起使用,B快門通常用在夜景或星軌攝影。

按:光圈快門的組合作用
在拍攝時,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一定是相互配合的。我們可以先決定光圈F值,相機就會跟著調整快門速度;或者是先決定快門速度後,再來調整光圈的大小。不同的光圈快門的組合下,拍攝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拍攝者可以多嘗試各種光圈快門的組合,以適應要表現的方式。

按:光圈快門的拍攝效果
1.光圈:光圈除了用來控制曝光量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便是控制畫面的「景深」。光圈越小,景深就越長,畫面前、後景清楚的部分就越多;相反地,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前景或背景就會變得模糊。
這也就是為何大光圈的定焦鏡在景深的營造上較有利的原因。

這裡就要再提一下何謂「景深」。「景深」就是在對準焦距讓主體清楚時,在焦點的前後一定範圍內仍然保有一定的清晰度,這一段範圍就是景深。

2.快門:高速快門能將移動中的物體影像「凝結」,得以拍出主體的細節及效果,而不是糊成一團;慢速快門可以營造出流動感,特別適合在拍攝流水等主體,表現出矇矓的美感。

TOP

四、相機拍攝模式:
(一) 相機自動
1.人像模式:
當相機設定在人像模式時,相機會自動設定在大光圈,以營造淺景深的效果。若能使用50mm、85mm等的人像鏡頭,畫質與淺景深的效果就更佳了。

2.風景模式:
設定在風景模式時,相機會自動將光圈縮小,以求有較長的景深,讓畫面的前景、中景到遠景都能清楚的表現出來。拍攝風景時,最好選在日出後2-3小時,或日落前2-3小時內,光線較佳。

3.運動模式:
當相機設定在運動模式時,相機會自動啟動連續對焦功能,讓鏡頭可以準確的捕捉到快速移動的物體,並且儘量提高快門速度,以保持主體的清晰。

4.微距模式:
相機設定在微距模式時,相機會將光圈與快門的組合調整到可以讓主體的景深效果適中,讓主體清晰,背景模糊,被攝體就能被突顯出來。

5.夜景模式:
相機設定在夜景模式時,光圈會自動放大,快門速度放慢,拍攝夜景時最好能搭配腳架使用,若有需要,快門線也是相當好用的工具。


(二) 手動模式
1. p模式(程序曝光)
這個模式是相機的設定廠商把自家所認定的最佳光圈、快門組合,寫在數位相機的韌體中,所以拍照時拍攝者只要專心在對焦就好了,其他的交給相機來決定。
而一些專業的大廠會不定期的釋出新版的韌體,使用者只要照著設定方式來更新韌體,就可以加強相機的程序曝光功能。

2. S模式(快門優先)
快門優先的使用場景,主要在以表現出〝速度〞感覺的作品。當拍攝者設定在快門優先時,相機會自動設定適當的光圈,讓拍攝者專心在構圖與對焦。

3 .A模式(光圈優先)
當我們想控制畫面的景深以拍攝人像或風景時.便可以設定在光圈優先。由於光圈的設定會直接影響到景深,所以光圈優式已經變成專業拍攝者最常用到的模式。

按:不管是使用手動設定的何種模式,筆者強烈建議拍攝者能或多或少使用到腳架,對於畫面的穩定和避免高速快門下模糊的影像產生,有相當正面的幫助。

4. M模式(全手動模式)
在全手動模式下,相機允許使用者自行設定光圈和快門,建議高階使用者來用。使用M模式時,最好配合外接閃光燈來使用,以獲得靈活的拍攝環境。

TOP

五、相機相關器材
(一) 交換鏡頭
可以藉著交換鏡頭來改變相機的成像,應該是數位單眼相機最大的好處,雖然一般的消費型相機也可以外接鏡頭來改變拍攝效果,但是其品質與真正的交換鏡頭相比較,其實有很大的差距。
現在讓我們先瞭解一些名詞:

1.鏡頭:
其實數位相機的基本構造和成像原理和百年前的針孔相機並不會相太大,只是後人發現可以在相機的圓孔前放一些透鏡來改善鬆散的影像。於是,一些相機製造廠和專家開始使用各種透鏡的組合,也就成了今日各種鏡頭。

2.焦距:
前面已經提過,現在我們更清楚的界定,就單一鏡片來說,焦點和鏡頭中心點的距離就是焦距;而多片鏡頭所組成的鏡頭之焦距,則是焦點和鏡頭節點的距離。
簡而言之,因為鏡頭透鏡的組合不同,焦距也會不同。
所以各種名詞如變焦鏡、定焦鏡等,便是這樣來的。

3.交換鏡頭:
一般消費型的相機鏡頭是固定在機身上,或是利用套筒來固定鏡頭的螺紋,但是這些鏡頭的拍攝效果有限。而數位單眼相機所使用的鏡頭是可以完全的從機身上取下,接換上各種不同焦段與光圈大小的鏡頭。

4.接環:
為了讓相機可以輕便的就接上各種交換鏡頭,廠商就在機身和鏡頭之間,設計了「接環」。而各家廠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專利及智慧財產權,各廠牌的接環是不一樣的,所以拿了錯誤接環的鏡頭是無法裝上去的。
例如:拿了一顆NIKON的鏡頭要裝上CANON 350D,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硬塞進去,〝悲劇〞就會發生了。

按:這樣的悲劇其實是可以改變的,因為可以透過「轉接環」這樣的東西,來讓不同廠牌的鏡頭與機身可以結合。

5.原廠鏡頭與副廠鏡頭:
像nikon、canon、olympus、pentax這些本身就有出機身的相機廠,為了對應自家系統所出產的鏡頭,就稱為〝原廠鏡頭〞。而一些專業的鏡頭廠提供了可以因為不同廠牌相機的接環鏡頭,讓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如:sigma、tamron、tokina等,俗稱〝副廠鏡頭〞。當然,以副廠來稱這專業的鏡頭廠商其實有些不妥,因為在某些產品線上,這些專業廠商所生產的鏡頭品質是不輸給原廠鏡頭的。

按:徠卡和蔡司等鏡頭廠因為價位太高,一般非專業拍攝者實在無力購入,所以筆者就不列入討論的內容。

6.定焦鏡與變焦鏡:
定焦鏡是指焦段固定的鏡頭,如:50mm、85mm等,這種鏡頭的拍攝範圍是一定的,所以當我們想把被拍攝物拍得〝大一點〞時,就必須走進一點,筆者戲稱為〝腳動對焦〞。而變焦鏡頭則是可以在某一限度內變換拍攝畫面的大小,如:18~55mm、70~300mm等,變焦鏡頭可以讓拍攝者不必改變位置,就可以藉由變焦環的轉動來獲得所要的畫面。

7.焦長轉換率:
前面已經提過,目前主流的數位單眼相機規格是APS-C規格的,這些相機的感測元件比傳統相機小,所以裝上了某個焦段的鏡頭時,拍出來的影像範圍會跟傳統相機不同,通常必須乘上1.5或1.6倍。如:當我們裝上一顆50mm的鏡頭時,在nikon相機上就是50mm*1.5=75mm。


(二) 交換鏡頭的分類
1. 標準鏡頭:
在以前的傳統相機時代,40~60mm左右焦段的鏡頭因為製造成本較低,就常和機身一起販售,故稱標準鏡頭。而在目前主流的APS-C相機上,24~70mm或18~55mm等焦段,便是常見的標準變焦鏡。

2. 廣角鏡頭:
在APS-C的數位單眼相機上,廣角鏡頭通常指的是焦段在24mm以下的鏡頭。由於廣角鏡頭所以拍攝的範圍比標準鏡頭廣闊,適合在有限的拍攝距離內,取得較大的拍攝畫面,較常被用在表現前後的距離感。
按:大場景的建築物拍攝,就常會利用到廣角鏡頭。

3. 望遠鏡頭:
望遠鏡頭常被用在將遠處的景物拉近,由於距離拉遠之後,相當容易營造出淺景深的效果,常被用來拍攝人像或運動等題材。在數位單眼相機上,超過50mm焦段的鏡頭就可以稱作望遠鏡頭,一般200mm以下的都可以稱為望遠鏡頭,200~300mm的就可以稱為超望遠鏡頭。
按:望遠鏡頭由於是藉由鏡片的放大以得到清楚的影像,所以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形現象,畫質也會因為焦段的拉長而下降。

4. 微距鏡頭:
這種特殊鏡頭是用來拍攝微小的題材,如小花或是昆蟲等,因為微距鏡頭的放大效果,特別可以表現出被拍攝物的細部特寫。基本的微距焦段是50mm,適合用在翻拍或植物花卉等。如果要拍攝昆蟲的話,建議採用105mm以上的焦段,而要拍一些特別容易受驚嚇的昆蟲時,使用180或200mm的微距鏡比較適當。

5. 移軸鏡頭:
可以移動光軸的鏡頭就稱移軸鏡頭。移軸鏡頭主要用來改變透視或是焦平面,特別適合用在拍攝大場景或高度較高的建築物上,因為使用時機較少,這種鏡頭並不常見。另外,因為移軸鏡頭的效果現在也能利用軟體來達成,所以移軸鏡頭現在大概剩下徠卡等較高特級的鏡頭廠才會生產。


(三) 交換鏡頭的規格與標示
例一: NIKON AF NIKKOR 50mm 1:1.8D
上面的鏡頭標示顯示它是一顆焦段50mm的鏡頭,因為沒有其他焦段的數字,所以它是一顆定焦鏡頭。Nikkor 表示它是nikon公司所生產的,AF表示它是屬於自動對焦的,而1:1.8表示它的最大光圈是F1.8,D則是指這顆鏡頭是nikon的D系列鏡頭—可以顯示距離資訊。

例二: Nikon AF-S DX Zoom Nikkor ED 18~70mm F3.5-4.5G(IF)
AF-S表非它是內建超音波馬達自動對焦系統,DX表示它是nikon公司為了數位單眼所重新設計過的鏡頭,ED表示它使用了低色散鏡片,18-70mm顯示它是一顆焦段在18~70之間的變焦鏡頭,F3.5~4.5表示它的最大光圈是浮動的。IF表示它是內對焦系統,而鏡頭外框也有Φ67mm的標示,表示它可以使用直徑67mm的濾鏡。

1.USM、AFS、HSM、SSM
這些都是內建超音波馬達自動對焦鏡頭,上面這些名稱只是差在各家公司的稱呼不同。USM→CANON,AFS→NIKON,HSM→SIGMA,SSM→MILNOTA。

2.APO、ED、LD、UD、SD、SLD
這些都是低色散鏡片的稱呼,是利用鏡片材質和鏡片的曲面設計,使得色散的程度可以減至最低。APO→MILNOTA、LEICA、SIGMA,ED→NIKON,
SD、SLD→TOKINA,UD→CANON。

3.IF
內對焦系統,對焦時只移動鏡身內部的鏡片組,鏡頭的長度並不會因為對焦而變長或變短。

4.RF
後對焦系統,對焦時只移動鏡身內最後的鏡片組,廣角鏡採用的最多,對焦時前面的鏡片並不會跟著轉動。

5.VR、IS、OS
這些都是防手震的鏡頭。這些鏡頭可以在極低的快門速度下拍攝,且不致於發生因手震而拍出晃動的影像。VR→NIKON,IS→CANON,OS→SIGMA

6.DX
NIKON公司為數位單眼相機設計的鏡頭,因為成像範圍較小,並不適用於135片幅的相機。

7.DI
這是騰龍公司針對數位單眼相機所加強設計的鏡頭,然而相對於DX而言,DI鏡頭也可以使用在傳統的135片幅相機上。

8.DG、DC
DG系列鏡頭是SIGMA公司為數位單眼相機所修改過的鏡頭,但是也可以使用在135片幅的相機。而DC系列則是專用在APS-C規格的數位單眼,不適用在全片幅的機型。

TOP

受益良多多多多~~感謝

TOP

好仔細呀…

TOP

 11 12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