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原創] 常用電腦硬件技術術語!

第六章 顯示器篇
                掃瞄方式:顯示器的掃瞄方式分為「逐行掃瞄」和「隔行掃瞄」兩種。如果掃瞄系統採用在水平回掃時只掃瞄奇(偶)數行,垂直回掃時只掃瞄偶(奇)數行的掃瞄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顯示器被稱為隔行掃瞄顯示器,這種顯示器雖然價格低,但人眼會明顯地感到閃爍,用戶長時間使用眼睛容易疲勞,目前已被淘汰。逐行顯示器則克服了上述缺點,逐行掃瞄即每次水平掃瞄,垂直掃瞄都逐行進行,沒有奇偶之分。逐行掃瞄使視覺閃爍感降到最小,長時間觀察屏幕也不會感到疲勞。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隔行顯示器在低分辨率下其實也是逐行顯示的,只有在分辨率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為隔行顯示。
  
    刷新頻率:從顯示器原理上講,你在屏幕上看到的任何字符、圖像等全都是由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排列的點陣組成。由於顯像管螢光粉受電子束的擊打而發光的延時很短,所以此掃瞄顯示點陣必須得到不斷的刷新。刷新頻率就是屏幕刷新的速度。刷新頻率越低,圖像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有時會引起眼睛酸痛,頭暈目眩等症狀。過低的刷新頻率,會產生令人難受的頻閃效應。而當採用75Hz以上的刷新頻率時可基本消除閃爍。因此,75Hz的刷新頻率應是顯示器穩定工作的最低要求。
  
    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顯示器性能參數是行頻,即水平掃瞄頻率,是指電子槍每秒在屏幕上掃瞄過的水平點數,以KHz為單位。它的值也是越大越好,至少要達到50KHz。
  
    分辯率:分辨率的概念簡單說就是指屏幕上水平和方向垂直方向所顯示的點數。比如1024*768,其中「1024」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顯示的點數,「768」表示垂直方向顯示的點數。分辨率越高,圖像也就越清晰,且能增加屏幕上的信息容量。
    在實際應用中分辨率是與刷新頻率密切相關的,嚴格地說,只有當刷新頻率為「無閃爍刷新頻率」,顯示器能達到最高多少分辨率,才能稱這個顯示器的最高分辨率為多少。而不少廠商所標的最高分辨率,往往連60Hz的刷新頗率都達不到,是沒有實際使用價值的。這容易誤導消費者。
    帶寬:帶寬是衡量顯示器綜合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以MHz為單位,值越高越好。帶寬是造成顯示器性能差異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帶寬決定著一台顯示器可以處理的信息範圍,就是指特定電子裝置能處理的頻率範圍。工作頻率範圍早在電路設計時就已經被限定下來了,由於高頻會產生輻射,因此高頻處理電路的設計更為困難,成本也高得多。而增強高頻處理能力可以使圖像更清晰。所以,寬帶寬能處理的頻率更高,圖像也更好。每種分辨率都對應著一個最小可接受的帶寬。當然,你不一定非要帶寬達到分辨率的要求,但如果帶寬小於該分辨率的可接受數值,顯示出來的圖像會因損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一般來說,可接受帶寬的一般公式為:可接受帶寬=水平像素垂直像素刷新頻率額外開銷(一般為1.5)。帶寬越大,在高分辨率下就越穩定。
  
    一般來說帶寬的大小體現了製造廠商的實力,不是每個廠商都能把帶寬做得很大,帶寬提高,成本隨之提高,而且技術不易達到,要靠顯示器電路的精心設計才可實現。
  
    安規認證:最初的低輻射標準有著名的MPRI和MPRII。MPRI誕生於1987年,是由部分電腦商、專業人員、瑞典工會及醫生組成的瑞典技術認可局(SwedishBoardforTechnicalAccreditation)就電場和磁場放射對人體健康影響提出的一個標準,在現在看來,這個標準還比較寬鬆。
  
    1990年,MPRI進一步擴展變成了MPRII,更進一步詳細列出了21項顯示器標準,包括閃爍度、跳動、線性、光亮度、反光度及字體大小等,對ELF(超低頻)和VLF(甚低頻)輻射提出了最大限制,已經成為了一種比較嚴格的電磁輻射標準。MPRI和MPRII歷經發展,到現在已經過時了。
  
    瑞典專業僱員聯盟(TCO)1992年在MPRII的基礎上對節能、輻射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標準更加嚴格,這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TCO』92標準。所謂的TCO標準保證,是由瑞典專業僱員聯盟(SwedishConfederationofProfessionalEmployess)推出的,TCO92里面有五個主要的指標:包括低輻射、具備自動關閉功能、顯示器必須提供耗電量數據、符合歐洲防火及用電安全標準、必須提供有關TCO驗證證明。在1995年,他們更加全新推出TCO95標準,在92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環保意識,要求製造商不能在製造過程中和包裝過程中使用有礙生態環境的材料。事實上TCO系列標準不僅僅是針對顯示器的,還包括對鍵盤、主機、便攜機等的要求。總的來說,TCO』92是針對顯示器的包括電磁輻射、自動電源關閉、耗電量、防火及用電安全、TCO驗證證明五個方面的標準;TCO』95則加入了對環境保護和人體工程學的要求,覆蓋了對顯示器、鍵盤和主機單元的要求;TCO』99剛剛發佈不久,提出了更嚴格、更全面的環境保護、用戶舒適度等標準,對鍵盤和便攜機的設計也提出了具體意見。通過TCO系列認證是有代價的,廠商為此得在每台顯示器上多花出十幾至幾十美元,這樣,通過TCO認證的顯示器每台要比同類沒通過認證的貴上幾百塊人民幣。但現在的消費者更注重健康,寧願多花錢買在健康方面放心的產品。
  
    陰極射線管(CRT):這是顯示器所用顯像管的通稱。當顯示器接收到計算機(顯示卡)傳來的視頻信號後,通過轉換電路轉換為特定強度的電壓,電子槍根據這些高低不定的電壓放射出一定數量的陰極電子,形成電子束。電子束經過聚焦和加速後,在偏轉線圈的作用下穿過遮罩上的小孔,打在螢光層上,從而形成一個發光點。
  
    彩色顯示器則由三支電子槍分別發射不同強度的電子束,並打在螢光層上對應的紅®、綠(G)、藍(色點上,三點發出的光線疊加後,就成為我們看到的某種顏色的色光。有關CRT技術還涉及許多內容,這裡只是簡單概括一下。未來的CRT會向著更平面化(可以有效降低環境引起的反射)、更短小(可以減少顯示器體積,降低發熱量)的形式過渡。
  
    像素:每一個像素包含一個紅色、綠色、藍色的磷光體。
  
    「隔行掃瞄」和「逐行掃瞄」:這是顯像管中電子槍對屏幕的掃瞄方式。隔行掃瞄是先掃奇數行,後掃偶數行,通過兩次掃瞄來完成對圖像的更新。逐行掃瞄則是連續掃瞄一次更新圖像,這種掃瞄方式比較穩定沒有閃爍感,對眼睛傷害較小。大部分15英吋以上的顯示器都應該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能夠用逐行掃瞄方式工作。早期的顯示器因為成本所限,使用逐行掃瞄方式的產品要比隔行掃瞄的產品貴很多,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的降低,隔行掃瞄顯示器現在已經被淘汰。
  
    點距和柵距:在描述這兩個顯示器術語之前,我們需要瞭解與它們相關的一個名詞-蔭罩。蔭罩是顯像管的造色機構,是安裝在螢光屏內側的上面刻蝕有40多萬個孔的薄鋼板。大多數彩色顯示器是使用一組三個電子槍來顯示彩色,蔭罩孔的作用在於保證三個電子束共同穿過同一個蔭罩孔,準確地激發彩色螢光粉,使紅、綠、藍色光束分別激發紅、綠、藍色螢光粉。
  
    蔭罩可分為孔狀蔭罩和條柵狀蔭罩兩種類型,從這裡也就引出了點距和柵距的概念。所謂點距,是指用孔狀蔭罩的彩色顯示器而言,是顯示器屏面上相鄰的同色色素點中心之間的距離。點距d是指螢光屏上相鄰的相同顏色磷光點之間的對角線距離,單位是mm。有的顯示器廠商為了和柵距做比較,只表明水平點距d1。

TOP

點距越小的顯示器屏幕越清晰,顯示出來的圖像越細膩,不過對於顯像管的聚焦性能要求就越高。幾年以前的顯示器多為0.31mm和0.39mm,如今大多數顯示器採用的都是0.28mm的點距。另外某些顯示器採用更小的點距來提高分辨率和圖像質量。常見的顯示器點距0.28mm(水平方向為0.243mm)。條柵狀蔭罩類型的彩色顯示器不存在點距的概念。這種顯示器的彩色元素是由紅、綠、藍三色的豎向條紋構成,沒有色素點,當然也就沒有點距。
現在,有的商家聲稱所售的顯示器是0.25mm的點距,並能出示相應的技術說明書作為證明。其實,這種顯示器通常是條柵狀蔭罩類型的,它的所謂點距,是指的三色條紋的總寬度。憑肉眼看同檔次的孔狀蔭罩和條柵狀蔭罩兩種類型的顯示器,顯示效果的區別不算大。但從理論和應用上講,孔狀蔭罩顯示器顯示的圖像更精細準確,適合CAD/CAM的應用;條柵狀蔭罩顯示器的色彩要明亮一些(屏幕受到電子束激發的面積略大),更適合於藝術專業的應用。
  
在點距這個指標上,從一般的應用看,0.28mm點距的孔狀蔭罩顯示器和0.25mm條柵寬的條柵狀蔭罩顯示器已經達到要求,除非特殊需要,使用者不必自尋煩惱,追求更小點距的顯示器。
  
    行頻:指電子槍每秒鐘在屏幕上從左到右掃瞄的次數,又稱屏幕的水平掃瞄頻率,以KHz為單位。它越大就意味著顯示器可以提供的分辨率越高,穩定性越好。
  
    場頻:指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又稱屏幕的垂直掃瞄頻率,以Hz(赫茲)為單位。注意,這裡的所謂「刷新次數」和我們通常在描述遊戲速度時常說的「畫面幀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後者指經電腦處理的動態圖像每秒鐘顯示顯像管電子槍的掃瞄頻率。螢光屏上塗的是中短餘暉螢光材料,否則會導致圖像變化時前面圖像的殘影滯留在屏幕上,但如此一來,就要求電子槍不斷的反覆「點亮」、「熄滅」螢光點。場頻與圖像內容的變化沒有任何關係,即便屏幕上顯示的是靜止圖像,電子槍也照常更新。掃瞄頻率過低會導致屏幕有明顯的閃爍感,即穩定性差,容易造成眼睛疲勞。早期顯示器通常支持60Hz的掃瞄頻率,但是不久以後的調查表明,仍然有5%的人在這種模式下感到閃爍,因此VESA組織於1997年對其進行修正,規定85Hz逐行掃瞄為無閃爍的標準場頻。
  
    帶寬:每秒鐘電子槍掃瞄過的總像素數,等於「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場頻(畫面刷新次數)」,帶寬採用的單位為MHz(兆赫)。帶寬是顯示器最基本的頻率特性,它決定著一台顯示器可以處理的信息範圍,就是指電路工作的頻率範圍。顯示器工作頻率範圍在電路設計時就已定死了,主要由高頻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決定,但高頻電路的設計相對困難,成本也高且會產生輻射。高頻處理能力越好,帶寬能處理的頻率越高,圖像也更好。
    每種分辨率都對應著一個最小可接受的帶寬,但如果帶寬小於該分辨率的可接受數值,顯示出來的圖像會因損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因為顯像管電子束的掃瞄過程是非線性的,能夠為人眼所看到的部分僅僅是掃瞄線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計算帶寬的時候還應該除以一個「有效掃瞄係數」,一般取值為0.6~0.7左右,所以實際的帶寬應大於理論值!所以,可接受帶寬的一般公式為:可接受帶寬=水平像素(行數)垂直像素(列數)場頻(刷新頻率)/過掃瞄係數(一般為0.6~0.7)。例如,解析度1024768、刷新頻率85Hz的畫面,所需要帶寬=102476885/0.7約為97MHz。
  
    最大可視面積:這是一個比較好理解的顯示器術語,意思就是你的顯示器可以顯示圖形的最大範圍。最佳的檢測手段是親自動手用尺子測量一下,應用「勾股定理」看看是如商家所說的顯示面積。平常說的17英吋、15英吋實際上指顯像管的尺寸。而實際可視區域(就是屏幕)遠遠到不了這個尺寸。14英吋的顯示器可視範圍往往只有12英吋;15英吋顯示器的可視範圍在13.8英吋左右;17英吋顯示器的可視區域大多在15~16英吋之間。購買顯示器時挑那些可視範圍大的自然合算。
  
    TCO標準:隨著人們對顯示器的輻射、節電、環保等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帶動了各種安全認證標準的發展。這些認證標準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挑剔。
    最初的安全認證標準有著名的MPRII和TCO92,其中MPRII歷經發展,已經過時了。而由瑞典專家聯盟(TCO)提出的TCO系列標準,不斷擴充和改進,逐漸演變成了現在通用的世界性標準,引起了顯示器生產廠商的廣泛重視。它不僅包括輻射和環保的多項指標,還對舒適、美觀等多方面提出嚴格的要求。他們於1992年推出「TCO92」標準,TCO92里面有幾個主要的指標:包括低輻射、具備自動關閉功能、顯示器必須提供耗電量數據等。由於TCO92審查嚴格,所以現今能達到此標準的顯示器為數並不多。在1995年,他們更推出全新的TCO95標準,在TCO92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環保意識,要求製造商不能在製造過程和包裝過程中使用有礙生態環境的材料。TCO99剛剛發佈時,對顯示器提出了更嚴格、更全面的環境保護,在用戶使用舒適度等方面也提出了具體意見。現在的顯示器基本上都能滿足輻射、節電、環保等各方面的世界標準,而通過了TCO95/99標準的顯示器更是呈上升趨勢。
  
    動態聚焦:指電子槍掃瞄屏幕時,對電子束在屏幕中心和四角聚焦上的差異進行自動補償功能。普通的電子槍聚焦時會有散光現象,即在邊角時像素點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焦距長度不同。散光現象在圖像四角最為明顯。為減少這種現象發生,需要電子槍做動態的補償,使屏幕上任何掃瞄點均能清晰一致。動態聚焦技術是採用一個可經過控制電壓的調節器,週期性產生特殊波形的聚焦電壓,使電子束在中點時電壓最低,在邊角掃瞄時電壓隨焦距增大而逐漸增高,動態補償聚焦變化,這樣可獲得近乎完善的清晰聚焦畫面。
  
    顯示數據通道DDC:DDC是建立在主機和顯示器之間的信息通道,可以將顯示器的物理數據直接輸給主機。DDC最直接的應用就是提供顯示器的即插即用功能,目前主要的DDC標準有DDC1:最初的DDC標準,規定了數據傳輸格式,由VESA組織頒布;DDC2B:可以使主機讀取顯示器擴展顯示信息的雙向數據交換通道;DDC2B+:允許主機和顯示器進行雙向代碼交換,主機對顯示器發佈顯示控制命令;DDC2AB:允許主機對顯示器進行遙控雙向數據通道。通信帶寬更大,甚至可以連接其他外設。
  
    CRT塗層:早期的顯示器對螢光屏未作任何處理,顯示器在使用過程中會因為電子撞擊和外界光源的影響而產生靜電和眩光等干擾。靜電會吸附灰塵,影響顯示效果;而眩光則會使圖像模糊甚至於影響用戶的視力。為此,目前大多數CRT顯示器都對螢光屏進行表面處理。AGAS(防眩、防靜電塗層)通過在螢光屏表面噴塗一種矽材料,以擴散光線,而塗料中含有的靜電微粒可有效減少屏幕表面依附的電荷;ARAS(防反射、防靜電塗層)是一種具有多層結構的透明電解質,可有效抑制光線的反射,同時又不會擴散反射光;超清晰塗層不但大幅度吸收並降低反輻射光的干擾,而且減少了圖像投射光線的變形,大大增強了圖像對比度和艷麗度,對圖像的亮度、清晰度、抗反射和抗閃爍性均有很好的效果,且機械強度較佳。表面蝕刻塗層能夠直接蝕刻CRT表層,使表面產生微小凹凸,對外界光源照射進行漫反射,從而有效地降低特定區域的反射強度,減少干擾。
  
    USB接口:現在的顯示器,除了顯示質量的明顯提高外,在顯示器的使用方便性方面也做著相應的革新,最顯著的革新在於USB接口技術的採用。這種外設連接技術,最終解決了對串行設備和並行設備如何與計算機相連的爭論,大大簡化了計算機與外設的連接過程。它具體體現在標準化的接口規範、方便的連接、更高的帶寬、對多設備的支持、真正的即插即用(熱拔插),是理想的外設接入模式。
  
    大多數顯示器廠商都看到了USB接口技術應用在顯示器方面的好處,並在新型號的顯示器產品上內置了USB接口或預留了升級到USB接口的餘地。有些廠商還隨顯示器提供了USBHUB,包括上行、下行或二者皆有的USB接口通道;上行通道可接到機箱內的主板USB接口或另外的USBHUB,下行通道可連接其他USB外設。還有不少廠商迅速生產出了專門的USBHUB產品,讓使用者可以連接更多的USBHUB以擴充USB接口的數量。
  
    顯示器調節方式:顯示器的調節方式一般分為模擬和數字兩種。模擬調節的典型方式就是機械式旋鈕調整,這種方式是以前14英吋顯示器普遍採用的,功能較少,容易損壞,沒有記憶功能,在顯示器的不同設置下切換相當不方便。數字調節又可分為電子按鈕式數字調整和屏幕菜單式調整。電子按鈕式調節方式已被普遍採用,這種調節方式除了基本調節方式外,還增加了屏幕梯形失真、枕形失真調節,並能儲存每種分辨率或顯示模式下的最佳狀態,在切換顯示模式時能自動調整到儲存的模式。屏幕菜單式調節方式又稱OSD。它通過顯示在屏幕上的功能菜單達到調整各項參數的目的,不但調整方便,而且調整的內容也比以上的兩種方式多,增加了失真、會聚、色溫、消磁等高級調整內容。像以前顯示器出現的網紋干擾、屏幕視窗不正、磁化等需要送維修廠商維修的故障,現在舉手之間便可解決。
  
    此外,還有許多顯示器調節方式正在推出,如單鍵飛梭方式。採用單鍵飛梭方式調節的顯示器週身只有一個按鍵。通過這一按鍵,即可實現對顯示器的亮度、對比度、分辨率等參數的調節和控制,並可在屏幕上直接顯示調節的結果。與其他每一項參數均需設置一個按鍵的顯示器相比,單鍵飛梭無疑使操作過程變得更為簡單、方便。
  
    平板顯示器(FPD):平板顯示器(FPD)分為發光型和受光型兩大類。發光型FPD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等離子體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包括ELD和LED)、場發射顯示器(FED)、真空螢光顯示器(VFD)等。其中,PDP無疑是近年來人們最為看好的一種FPD產品。PDP是利用稀有氣體(惰性氣體)放電產生的真空紫外線激勵螢光粉而發光的顯示技術。目前,各大公司基本上是採用表面放電式的AC-PDP。等離子體顯示技術具有易於製作大屏幕顯示設備和便於數字化驅動兩個顯著特點,另外還具有真彩顯示、視角大、對比度較高,以及器件結構及製作工藝易於批量生產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人們預計PDP在大屏幕的顯示器市場將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受光型FPD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為:液晶顯示器(LCD)、電致變色顯示器(ECD)電泳顯示器(EPID)、鐵電陶瓷顯示器(PLZT)等。目前在受光型FDP中,LCD已成為主流產品。

TOP

第七章 聲卡篇
                DSP:即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在音調控制、失真效果器、Wah-wah踏板等模擬電子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同時,DSP在模擬均衡和混響等多種效果上也能大顯身手 。通過電腦CPU或專門的DSP芯片都可以進行DSP 動作,不同的是,專門的DSP芯片處理要比電腦CPU處理更優化,速度更快 。
  
    採樣:把模擬音頻轉成數字音頻的過程,就稱作採樣,所用到的主要設備便是模擬/數字轉換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即ADC,與之對應的是數/模轉換器,即DAC)。採樣的過程實際上是將通常的模擬音頻信號的電信號轉換成二進制碼0和1,這些0和1便構成了數字音頻文件。採樣的頻率越大則音質越有保證。由於採樣頻率一定要高於錄製的最高頻率的兩倍才不會產生失真,而人類的聽力範圍是20Hz~20KHz,所以採樣頻率至少得是20k×2=40KHz,才能保證不產生低頻失真,這也是CD音質採用44.1KHz(稍高於40kHz是為了留有餘地)的原因。
  
    信噪比:以dB計算的信號最大保真輸出與不可避免的電子噪音的比率。該值越大越好。低於75dB這個指標,噪音在寂靜時有可能被發現。AWE64 Gold聲卡的信噪比是80dB,較為合理。SB Live!更是宣稱超過120dB的頂級信噪比。總的說來,由於電腦裡的高頻干擾太大,所以聲卡的信噪比往往不能令人滿意。但SB Live!提供了一個數字輸出口SPDIF,可繞過輸出時的模擬部分,極大地減少了噪音和失真,同時又極大地提高了動態範圍和清晰度
  
    聲卡 (Sound Card):顧名思義,就是發聲的卡片,它像人喉嚨中的聲帶一樣,有了它就能發出聲音,就能交流,你還可以唱歌。聲卡在電腦中的作用也是這樣,它可以實現人機交流,如學習外語,語音輸入等。聲卡在港台地區稱為音效卡或聲效卡,是多媒體電腦中必不可少的,電腦也就有發聲的功能。聲卡對於電腦音樂人來說是必備部件,因為用它作出來的音樂比用傳統製作方法要好很多。聲卡它帶你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有聲世界.讓你充分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合成技術:聲卡中的合成技術有兩種類型,第一,FM合成技術(Frenquency Modulation頻率調製);第二,WAVE TABLE(波表)合成技術。FM合成技術用計算的方法來把樂器的真實聲音表現出來,它不需要很大的存儲容量就能模擬出多種聲音來,它的結構簡單,成本低,但它的模仿能力很差。波表的英文名稱為「WAVE TABLE」,從字面翻譯就是「波形表格」的意思。其實它是將各種真實樂器所能發出的所有聲音(包括各個音域、聲調)錄製下來,存貯為一個波表文件。播放時,根據MIDI文件紀錄的樂曲信息向波表發出指令,從波表庫逐一找出對應的聲音信息,經過合成、加工後回放出來。由於它採用的是真實樂器的採樣,所以效果自然要好於FM。一般波表的樂器聲音信息都以44.1KHz、16Bit的精度錄製,以達到最真實回放效果。
  
    「軟」波表技術:它是軟件的形式(聲卡中WAVE TABLE存放在硬盤中,用的時候CPU調出)代替WAVE TABLE。
  
    DLS:可下載音源模塊它是一種新型PCI聲卡所採用的一種技術,它將波表存放在硬盤上,需要是再調入內存.但它與WAVE TABLE有一定的區別,DLS要用專用芯片的PCI聲卡來實現音樂合成,而軟波表技術是要通過CPU來實現音樂合成的.
  
    Sound Font:是新加坡創新公司在中檔聲卡上使用的音色庫技術。它是用字符合成的,一個Sound Fond表現出一組音樂符號。用MIDI鍵盤輸入樂符時,會自動記下MIDI的參數,最後在Sound Fond中查找,當你需要它時,就下載到聲卡上。它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因聲卡的存儲容量不夠而影響到聲音的質量,能夠達到全音調和音色的理想環境。現在,只有在高檔聲卡上才採用這種方式。當然了原因有兩種,在創新的這種音色庫以外,還有就是微軟的DLS標準。相比較來說,Sound Font技術實用性突出,但是只有創新聲卡能用,微軟的DLS多用在PCI聲卡上。
  
    波表升級子卡:可以將FM聲卡升級為WAVE TABLE聲卡。但是原聲卡必須帶有升級接口。由於各種聲卡的品牌及聲卡上所支持的存儲器是不同的,因此價格差別就很大。對於用FM聲卡的朋友來說,波表升級子卡是很不錯的選擇。但它也有一個性能/價格比的問題,是否值得要詳加權衡。
  
    採樣位數:即採樣值或取樣值。它是用來衡量聲音波動變化的一個參數,也就是聲卡的分辨率。它的數值越大,分辨率也就越高,所發出聲音的能力越強。聲卡的位是指聲卡在採集和播放聲音文件時所使用數字聲音信號的二進制位數。聲卡的位客觀地反映了數字聲音信號對輸入聲音信號描述的準確程度。在多媒體電腦中用16位的聲卡就可以了,因為人耳對聲音精確度的分辨率達不到16位。
  
    採樣頻率:即取樣頻率,指每秒鐘取得聲音樣本的次數.它的採樣頻率越高,聲音的質量也就越好,但是它占的內存比較多.由於人耳的分辨率很有限,所以太高的頻率就分辨不出好壞來.採樣頻率一般共分為22.05KHz、44.1KHz、48KHz三個等級,22.05只能達到FM廣播的聲音品質,44.1KHz則是理論上的CD音質界限,48KHz則更加精確一些。對於高於48KHz的採樣頻率人耳已無法辨別出來了,所以在電腦上沒有多少使用價值。
  
    DAC:電腦對聲音這種信號不能直接處理,先把它轉化成電腦能識別的數字信號,就要用到聲卡中的DAC(數字/模擬轉換),它把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要分兩步進行,採樣和轉換。
  
    音源: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聲音的來源,即聲音來自何方。它主要把聲音完全準確地表現出來。分為兩種形式,外置式,它不受聲卡的制約,聲音的質量能很好的保存下來,但是成本要求很高。內置式,也稱音源字卡。
  
    音源字卡:它自己本身帶有音樂的來源但又必須依附在聲卡上使用的一塊硬盤。在你的電腦上帶有WAVE BLASTER插頭的聲卡,就可以用音源字卡。用音源字卡的要求很低,它設置時不佔用中斷,地址不會重新選擇,也不用驅動程序,只要把MIDI的端口設置成SB MIDI OUT即可。
  
    復音 (Polyphone):這個復音可不是在英語中所學的「輔音」,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聲卡所能發出聲音的數量.如果你放一首MIDI音樂的時候,它所含的復音數必須小於或等於你所用的聲卡的復音數,就能聽到最佳的效果.因此,你的聲卡的復音數越多,你將能聽到許多美妙的音樂.但是你將花更多的錢.
  
    MP3:它是將聲音文件按1比10的比例壓縮成很小的文件存儲在光盤上.我們通常所聽的VCD一張盤也就只有一二十首,但是經過MP3文件加工的一張光盤可放幾百首是不成問題的,這對於電腦音樂的發燒友來說是再好不過了
  
    MIDI (Musical Indtrumend Digital Interfoce音樂設備數字接口):它不是音樂信號,所記錄的聲音要想播放出來就必須通過MIDI界面的設置。是電子合成器與數字音樂的使用標準,同時也是電腦和電子樂器之間的橋樑。對於電腦音樂愛好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WAV:在Windows中,把聲音文件存儲到硬盤上的擴展名為WAV。WAV記錄的是聲音的本身,所以它占的硬盤空間大的很。例如:16位的44.1KHZ的立體聲聲音一分鐘要佔用大約10MB的容量,和MIDI相比就差的很遠。這樣看來,聲卡的壓縮功能同樣重要。
  
    WOC:它是聲音文件的一種存放形式。只要擴展名為VOC的文件在DOS系統下即可播放。它與WAV只是格式不同,核心部分沒有根本的區別。這種形式都是先將數字化信號經過數字/模擬轉換後,由放大器送到喇叭發出聲音。
  
    AVI:(Audio-Video Interactive)音頻視頻交互,它是微軟公司(Microsoft)推出的一個音頻、視頻信號壓縮標準。
  
    單聲道:單聲道是比較原始的聲音複製形式,早期的聲卡採用的比較普遍。當通過兩個揚聲器回放單聲道信息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聲音是從兩個音箱中間傳遞到我們耳朵裡的。這種缺乏位置感的錄製方式是很落後的,但在聲卡剛剛起步時,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了。
3D立體聲系統: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維.從三個方面增強了聲卡的音響的效果,第一:我們所聽到的聲音立體聲增強,第二;聲音位移;第三,混響效果.不管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在電影院裡,不管是放VCD還是影碟,每次在屏幕上都會出現兩個聲道讓你選擇即\"左聲道\"\"右聲道\",我們就要把它全選,兩種聲道的聲音混合在一起,聽起來有一種震撼的感覺.但它沒有3D環繞立體聲系統好.
  
  3D環繞立體聲系統:從八十年代3D的出現到至今,有十幾種3D系統投入使用.到現在有兩種技術在多媒體電腦上使用,即Space(空間)均衡器和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聲音修正系統.先講一下Space:它利用音響的效果和仿聲學的原理,根據人的耳廓對聲音的感應不同,而且也不增加聲道,就得到3D效果,人感覺聲音來自各方;SRS:它是完全利用仿聲學的原理和人耳的空間聲音的感應不同,對雙聲道的立體聲信號加工處理,儘管聲音來自前方,但人誤認為是來自各個方向.這種系統只用兩隻普通音響就可以,就能有音樂廳那種震撼的效果,它不加成本,所以很有吸引力.
  
    准立體聲:准立體聲聲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錄製聲音的時候採用單聲道,而放音有時是立體聲,有時是單聲道。採用這種技術的聲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
  
    四聲道環繞:四聲道環繞規定了4個發音點:前左、前右,後左、後右,聽眾則被包圍在這中間。同時還可增加一個低音音箱,以加強對低頻信號的回放處理(就是4.1聲道音箱系統)。就整體效果而言,四聲道系統可以為聽眾帶來來自多個不同方向的聲音環繞,可以獲得身臨各種不同環境的聽覺感受,給用戶以全新的體驗。如今四聲道技術已經廣泛融入於各類中高檔聲卡的設計中,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TOP

5.1聲道:一些比較知名的聲音錄製壓縮格式,譬如杜比AC-3(Dolby Digital)、DTS等都是以5.1聲音系統為技術藍本的。其實5.1聲音系統來源於4.1環繞,不同之處在於它增加了一個中置單元。這個中置單元負責傳送低於80Hz的聲音信號,在欣賞影片時有利於加強人聲,把對話集中在整個聲場的中部,以增加整體效果。
  
    杜比定邏輯技術:杜比定邏輯(Dolby Pro-Logic)是美國杜比實驗室研製的,它用來把聲音還原,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將四個聲道(前後左右)的原始聲音進行編碼,把它形成雙聲道的信號,放聲的時候先通過解碼器再送給放大器,借助中間環節環繞聲音箱,這樣就有臨場的環繞立體聲效果,使以前的平面聲場得到改變.
  
    DDP電路:DDP(Double Detect and Protect:二重探測與保護),它可以使Space對輸入的信號不再重複處理,同時對聲音的頻率和方向進行探測,而且自動調整,得到最佳的效果.
  
    DSP (Digtal Signal Processor:數字信號處理器):它是一種專用的數字信號處理器,在當時高檔的16位聲卡上曾「一展風采」。為高檔的聲卡實現環繞立體聲立下了不可默滅的功勳。但是,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DSP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聲卡商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忍痛割愛」來降低成本。
  
    HZ 赫茲:用於描述聲音振動頻率的單位,也稱為CPS(Cycles Per Second)每秒一個振動週期稱為1HZ,人耳可聽到的音頻約為20HZ到20KHZ。
  
    編碼和解碼:在數字音頻技術中,用數字大小來代替聲音強弱高低的模擬電壓,並對音頻數據進行壓縮的過程叫做編碼;在重放音樂時,再將壓縮的數據還原,稱為解碼。
  
   信噪比 (SNR:Signal to Noise Ratio):它是判斷聲卡噪聲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用信號和噪聲信號的功率的比值即SNR,單位分貝。SNR值越大聲卡的濾波效果越好,一般是大於80分貝。
  
    頻率響應 (FR:Frequency Response):它是對聲卡的ADC和AC轉換器頻率響應能力的一個評價標準。人耳對聲音的接收範圍是20HZ-20KHZ,因此聲卡在這個範圍內音頻信號始終要保持成一條直線式的響應效果。如果突起(在聲卡資料中是用功率增益來表示)或下滑(用功率衰減)都是失真的表現.
  
    總諧波失真(THD+N: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Noise):THS+N是對聲卡是否保真度的評價指標。它對聲卡輸入的信號和輸出信號的波形的吻合程度進行比較。數值越低失真度就越小。在這個式子中的「+N」表示了在考慮保真度的同時也對噪聲進行了考慮。
  
    Direct Sound 3D:源自於Microsoft DirectX的老牌音頻API。它的作用在於幫助開發者定義聲音在3D空間中的定位和聲響,然後把它交給DS3D兼容的聲卡,讓它們用各種算法去實現。定位聲音的效果實際上取決於聲卡所採用的算法。對不能支持DS3D的聲卡,它的作用是一個需要佔用CPU的三維音效HRTF算法,使這些早期產品擁有處理三維音效的能力。但是從實際效果和執行效率看都不能令人滿意。所以,此後推出的聲卡都擁有了一個所謂的「硬件支持DS3D」能力。DS3D在這類聲卡上就成為了API接口,其實際聽覺效果則要看聲卡自身採用的HRTF算法能力的強弱。
  
    EAX:環境音效擴展,Environmental Audio Extensions,EAX 是由創新和微軟聯合提供,作為DirectSound3D 擴展的一套開放性的API;它是創新通過獨家的EMU10K1 數字信號處理器嵌入到SB-LIVE中,來體現出來的;由於EAX目前必須依賴於DirectSound3D,所以基本上是用於遊戲之中。在正常情況下,遊戲程序師都是用DirectSound 3D來使硬件與軟件相互溝通,EAX將提供新的指令給設計人員,允許實時生成一些不同環境回聲之類的特殊效果(如三面有牆房間的回聲不同於完全封閉房間的回聲),換言之,EAX是一種擴展集合,加強了DirectSound 3D的功能。
  
A3D:是Aureal Semiconductor開發的一種突破性的新的互動3D定位音效技術,使用這一技術的應用程序(通常是遊戲)可以根據用戶的輸入而決定音效的變化,產生圍繞聽者的3維空間中精確的定位音效,帶來真實的聽覺體驗,而且可以只用兩隻普通的音箱或一對耳機在實現,而通過四聲道,就能很好的去體現出它的定位效果。
  
    H3D:其實和A3D有著差不多的功效,但是由於A3D的技術是給Aureal Semiconductor註冊的,所以廠家就只能用H3D來命名,Zoltrix速捷時的AP 6400夜鶯,用的是C-Media CMI8738/C3DX的芯片,不要小看這個芯片,因為它本身可以支持上面所說的H3D技術、可支持四聲道、它本身還帶有MODEM的功能。
  
    Sensaura/Q3D:CRL和QSound是主要出售和開發HRTF算法的公司,自己並不推出指令集。CRL開發的HRTF算法叫做Sensaura,支持包括A3D 1.0和EAX、DS3D在內的大部分主流3D音頻API。並且此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ESS、YAMAHA和CMI的聲卡芯片上,從而成為了影響比較大的一種技術,從實際試聽效果來看也的確不錯。而QSound開發的Q3D可以提供一個與EAX相仿的環境模擬功能,但效果還比較單一,與Sensaura大而全的性能指標相比稍遜一籌。QSound還提供三種其它的音效技術,分別是QXpander、QMSS和2D-to-3D remap。其中QXpander是一種立體聲擴展技術;QMSS是用於4喇叭模式的多音箱環繞技術,可以把立體聲擴展到4通道輸出,但並不加入混響效果。2D-to-3D remap則是為DirectSound3D的遊戲而設,可以把立體聲的數據映射到一個可變寬度的3D空間中去,這個技術支持使用Q3D技術的聲卡。
  
    IAS(Interactive Around-Sound):從上面談到的各種API和技術看各有特點,它們有的相互兼容、有的卻水火不容。對於遊戲開發者來說,為了讓所有的用戶都滿意,很多時候必須針對不同的系統和API編寫多套代碼,這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如果又有新的音頻技術出現,開發者就又要再來一次。IAS就是針對這個麻煩而來的。IAS是Extreme Audio Re-ality,Inc(EAR)公司在開發者和硬件廠商的協助下開發出來的專利音頻技術,這個技術能測試系統硬件,管理所有的音效平台需求,從而允許開發者只寫一次,即能隨處運行。IAS為音效設計者管理所有的音效資源,提供了DS3D支持和其它環繞聲的執行。這樣,開發者就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去創作真實的3D音效,而無須為兼容性之類的問題擔心。
  
    HRTF:是一種音效定位算法,它的實際作用在於欺騙我們的耳朵。簡單說這就是個頭部反應傳送函數(Head-Response Transfer Function)。要具體點呢,可以分成幾個主要的步驟來描述其功用。 第一步:製作一個頭部模型並安裝一支麥克風到耳膜的位置; 第二步:從固定的位置發出一些聲音; 第三步:分析從麥克風中得到聲音並得出被模型所改變的具體數據; 第四步:設計一個音頻過濾器來模仿那個效果; 第五步:當你需要模仿某個位置所發出的聲音的時候就使用上述過濾器來模仿即可。 過濾器的回應就被認為是一個HRTF,你需要為每個可能存在聲源的地方來設置一個HRTF。其實我們並不需要無限多個HRTF。這裡的原因也很簡單,我們的大腦並不能如此精確。對於從我們的頭部為原點的半球形表面上大約分佈1000個這樣的函數就足夠了,而另一半應該是對稱的。至於距離感應該由迴響、響度等數據變化來實現。
  
    聲卡外置接口:
   -Joystick/MIDI:標準15針D型接口,支持遊戲桿和MIDI設備
  
   -Line Out 1: 前置揚聲器或立體聲耳機(32歐姆),除兩個簡化版(Value和數碼版)外,SB Live!系列均為鍍金模擬輸出接口。
  
   -Line Out 2:後置揚聲器,不支持耳機
  
   -Microphone In:外置模擬式麥克風,沒有電磁干擾聲
  
   -Line In:模擬式線輸入 內置接口
  
   -TAD:TAD(Telephone Answering Device,電話應答設備),如果你有一個進行自動應答的Modem,可連接它來作為更完整的多媒體系統。
  
   -CD Audio:CD音頻接口,可以通過連在聲卡上的揚聲器播放CD音樂
  
   -AUX:連接其它內置設備的接口,如:TV/FM調諧卡,MPEG解碼卡,MIDI專用卡
  
   -I2S:縮放視頻數字輸入,用於創新的PC-DVD數字混音/環繞系統
  
   -S/PDIF:S/PDIF(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索尼和飛利浦數字接口英文縮寫,是由SONY公司與 PHILIPS公司聯合制定的)(民用)、 AES/EBU(專業)接口格式。一般的數字音源都會有DIGITAL OUTPUT(數字輸出)的端子,便於使用者外接品質較好的DAC(數模轉換器)來提升音質或者和其它音響設備接駁。它可以避免模擬連接所帶來的額外信號,減少噪音,並且可以減少模數數模轉換和電壓不穩引起的信號損失。由於它能以20bit採樣音頻,所以能在一個高精度的數字模數下,維持和處理音頻信號。S/PDIF使得整個系統保持較高的品質,所以採用了S/PDIF的SB LIVE在保真度、連通性和創新性方面超越了許多家庭立體聲系統。而根據數據流的傳輸形式S/PDIF又可細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一、光纖線TOSLINK;二、同軸線 Coaxial。
  
   -Microphone:連接內部麥克風,可輸入其它擴展卡輸出的聲音
  
   -Modem:連接內置式Modem,你可以使用現有的麥克風/揚聲器設置來控制Modem的DSVD或揚聲器。
  
   -Digital I/O Header:AUD_EXT40針接口,用帶狀電纜連接數字輸入/輸出子卡,支持更多的附加設備 數字I/O卡接口
  
   -Digital DIN:連接Cambridge Soundworks 7.1八揚聲器桌面劇院系統
  
   -SPDIF IN:外置RCA數字輸入
  
   -SPDIF OUT:外置RCA數字輸出
  
   -Mini-DIN MIDI IN:附加的MIDI輸入

TOP

第八章 光驅篇
                AT命令(ATCommands):由Hayes公司發明,現在已成為事實上的標準並被所有調製解調器製造商採用的一個調製解調器命令語言。每條命令以字母「AT」開頭,因而得名。AT後跟字母和數字表明具體的功能,例如「ATDT」是撥號命令,其它命令有「初始化調製解調器」、「控制揚聲器音量」、「規定調製解調器啟動應答的振鈴次數」、「選擇錯誤校正的格式」等等,不同牌號調製解調器的AT命令並不完全相同,請仔細閱讀MODEM用戶手冊,以便正確使用AT命令。
  
    波特率(BaudRate):模擬線路信號的速率,也稱調製速率,以波形每秒的振蕩數來衡量。如果數據不壓縮,波特率等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如果數據進行了壓縮,那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通常大於調製速率,使得交換使用波特和比特/秒偶爾會產生錯誤。
  
    DCE:「DataCommunicationEquipment(數據通信設備)」的首字母縮略詞。DCE提供建立、保持和終止聯接的功能,調製解調器就是一種DCE。
  
    DTE:「DataTerminalEquipment(數據終端設備)」的首字母縮略詞。DTE提供或接收數據。聯接到調製解調器上的計算機就是一種DTE。
  
    調製解調器(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調製器/解調器)的縮寫。它是在發送端通過調製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而在接收端通過解調再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一種裝置。
  
    線路速率(LineRate):又稱DTE速率,單位是bit/s(bps)。指的是連結兩個調製解調器之間的電話線(或專線)上數據的傳輸速率。常見速率有28800bps、19200bps、14400bps、9600bps、2400bps。
  
    端口速率(PortRate):又稱DCE速率或最大吞吐量。指的是計算機串口到調製解調器的傳輸速率。由於現今調製解調器幾乎都支持該速率的V.42bis和MNP5壓縮標準(壓縮比都是4:1),所以這一速率一般比線路速率高得多。
  
    專線/撥號專線:指的是普通的兩根無源(或有源)電線。在專線上撥號沒有撥號音,因而需專門硬件支持。撥號線就是普通電話線,通過電話系統撥號。常見的調製解調器都支持撥號線,而不一定支持專線。
  
    遠程設置(RomoteSetup):指本地調製解調器與遠方調製解調器連通後,遠方使用者能對本地調製解調器的參數進行設置。
  
    賀氏兼容:由於Hayes公司發明的AT指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多數其它生產調製解調器的公司都使用Hayes公司的AT命令來控制調製解調器,這類調製解調器都是賀氏兼容調製解調器。
  
    速率:指調製解調器每秒可以傳輸的數據量的大小。調製解調器行業中,一般以Kbps作為單位。56 Kbps的意思是每秒可以傳送的二進制數量是56,000個。
  
    異步:一種通訊方式,對設備需求簡單。我們的PC機提供的標準通信接口都是異步的。
  
    同步:一種通訊方式,對設備需求複雜,但通訊質量高。
  
    數據位:利用調製解調器在線路上傳輸數據時,每傳送一組數據,都要含有相應的控制數據,包括開始發送數據,結束數據,而這組數據中最重要的是數據位。不同的通訊環境下,一般規定不同的數據位和結束位數量。
  
    流量控制:用於控制調製解調器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流,具有防止因為計算機和調製解調器之間通信處理速度的不匹配而引起的數據丟失。通常有硬件流量控制(RTS/CTS)和軟件流量(XON/XOFF)控制。
  
    終端仿真:早期的計算機使用方式都是一台主機和許多字符方式的終端一起工作,現在的PC機也可以模仿各種終端,並可以通過調製解調器連接到其它的計算機上。模仿終端的計算機軟件叫做終端仿真。
  
    載波:由於普通電話線上只能傳輸聲音信號,因此調製解調器要將計算機上的數字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後經電話線傳輸。載波實際上也是一種聲音信號,它攜帶著計算機上的數字信息。調製解調器需要載波信號進行彼此的溝通,因此只有載波信號在兩台調製解調器之間建立起來,調製解調器才稱為連通。
  
    終端速率:指調製解調器與計算機通信端口之間的連接速度。這個速度應大於載波速率。
  
    載波速率:調製解調器之間通過電話線路能夠達到的數據傳輸速度。平常所說的調製解調器速率是指載波速率。
  
    自動應答:當有收到電話的振鈴信號時,調製解調器自動開始回答對方的呼叫,並建立連接,以便進行計算機通信。

TOP

第九章 MODEM篇
                AT命令(ATCommands):由Hayes公司發明,現在已成為事實上的標準並被所有調製解調器製造商採用的一個調製解調器命令語言。每條命令以字母「AT」開頭,因而得名。AT後跟字母和數字表明具體的功能,例如「ATDT」是撥號命令,其它命令有「初始化調製解調器」、「控制揚聲器音量」、「規定調製解調器啟動應答的振鈴次數」、「選擇錯誤校正的格式」等等,不同牌號調製解調器的AT命令並不完全相同,請仔細閱讀MODEM用戶手冊,以便正確使用AT命令。
  
    波特率(BaudRate):模擬線路信號的速率,也稱調製速率,以波形每秒的振蕩數來衡量。如果數據不壓縮,波特率等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如果數據進行了壓縮,那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通常大於調製速率,使得交換使用波特和比特/秒偶爾會產生錯誤。
  
    DCE:「DataCommunicationEquipment(數據通信設備)」的首字母縮略詞。DCE提供建立、保持和終止聯接的功能,調製解調器就是一種DCE。
  
    DTE:「DataTerminalEquipment(數據終端設備)」的首字母縮略詞。DTE提供或接收數據。聯接到調製解調器上的計算機就是一種DTE。
  
    調製解調器(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調製器/解調器)的縮寫。它是在發送端通過調製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而在接收端通過解調再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一種裝置。
  
    線路速率(LineRate):又稱DTE速率,單位是bit/s(bps)。指的是連結兩個調製解調器之間的電話線(或專線)上數據的傳輸速率。常見速率有28800bps、19200bps、14400bps、9600bps、2400bps。
  
    端口速率(PortRate):又稱DCE速率或最大吞吐量。指的是計算機串口到調製解調器的傳輸速率。由於現今調製解調器幾乎都支持該速率的V.42bis和MNP5壓縮標準(壓縮比都是4:1),所以這一速率一般比線路速率高得多。
  
    專線/撥號專線:指的是普通的兩根無源(或有源)電線。在專線上撥號沒有撥號音,因而需專門硬件支持。撥號線就是普通電話線,通過電話系統撥號。常見的調製解調器都支持撥號線,而不一定支持專線。
  
    遠程設置(RomoteSetup):指本地調製解調器與遠方調製解調器連通後,遠方使用者能對本地調製解調器的參數進行設置。
  
    賀氏兼容:由於Hayes公司發明的AT指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多數其它生產調製解調器的公司都使用Hayes公司的AT命令來控制調製解調器,這類調製解調器都是賀氏兼容調製解調器。
  
    速率:指調製解調器每秒可以傳輸的數據量的大小。調製解調器行業中,一般以Kbps作為單位。56 Kbps的意思是每秒可以傳送的二進制數量是56,000個。
  
    異步:一種通訊方式,對設備需求簡單。我們的PC機提供的標準通信接口都是異步的。
  
    同步:一種通訊方式,對設備需求複雜,但通訊質量高。
  
    數據位:利用調製解調器在線路上傳輸數據時,每傳送一組數據,都要含有相應的控制數據,包括開始發送數據,結束數據,而這組數據中最重要的是數據位。不同的通訊環境下,一般規定不同的數據位和結束位數量。
  
    流量控制:用於控制調製解調器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流,具有防止因為計算機和調製解調器之間通信處理速度的不匹配而引起的數據丟失。通常有硬件流量控制(RTS/CTS)和軟件流量(XON/XOFF)控制。
  
    終端仿真:早期的計算機使用方式都是一台主機和許多字符方式的終端一起工作,現在的PC機也可以模仿各種終端,並可以通過調製解調器連接到其它的計算機上。模仿終端的計算機軟件叫做終端仿真。
  
    載波:由於普通電話線上只能傳輸聲音信號,因此調製解調器要將計算機上的數字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後經電話線傳輸。載波實際上也是一種聲音信號,它攜帶著計算機上的數字信息。調製解調器需要載波信號進行彼此的溝通,因此只有載波信號在兩台調製解調器之間建立起來,調製解調器才稱為連通。
  
    終端速率:指調製解調器與計算機通信端口之間的連接速度。這個速度應大於載波速率。
  
    載波速率:調製解調器之間通過電話線路能夠達到的數據傳輸速度。平常所說的調製解調器速率是指載波速率。
  
    自動應答:當有收到電話的振鈴信號時,調製解調器自動開始回答對方的呼叫,並建立連接,以便進行計算機通信。

TOP

第十章 打印機篇
                控制語言:目前最常用的是Post Script語言。現已被國際有關組織指定為出版行業使用的標準頁面描述語言。在彩色激光打印機上,它對色彩有其精確的定位,使打印機如實地輸出圖像、在顯示器上所顯示的顏色和掃瞄儀所掃瞄得到的顏色更好的達到協調統一。現在普遍使用的是Post Script Level 2語言。
  
    色飽和度:包飽和度是指輸出在一個點(Dot)內彩色的充滿程度,即通常所說的彩色覆蓋比例。色飽和度對於不同類型打印機其標準並都不相同。它不僅與打印機的設計結構及工作模式有關,而且還與所使用的打印介質(紙張等)有一定關係。對於彩色激光打印機,由於它是將極其精細的墨粉熱熔(或是熱壓)於打印紙上,所以能夠很容易實現較好的色彩飽和度。而對於彩色噴墨打印機,只有選用滿足質量要求的紙張,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色飽和度。
  
    灰度增強技術:該技術是提高激光打印機輸出質量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在不改變打印機原有像素尺寸的情況下,將輸出的灰度級(層次)提高。這種技術主要是通過打印機的ASIC芯片來實現,同時以增大打印控制器的內存容量作輔助手段。由於各個生產廠家所選用的ASIC芯片不同,採用的解決問題方法各異,因而最終所達到的灰度增強效果差別很大。在商品化產品中EPSON公司的MGT(Micro Gray Technology)算是做得比較好的之一。
  
    PCL:PCL(Printing Control Language)是HP公司規範的一種頁面描述語言,它在Windows環境下打印時,先要將Windows的位圖格式轉換成PCL格式代碼,這樣打印機接收後由CPU解釋並執行打印。儘管其它公司也都有自己的打印控制語言,但其適用性不如PCL。
  
    打印接口:打印接口,早期使用的是一種名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並行接口,一直到高檔486時,這種多年一貫制的接口才被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強型並行接口)所取代。由於EPP比SPP提高了十多倍,因而一經採用迅速普及。EPP不僅很好地解決了打印機高速傳輸的需要,而且與SPP並口實現兼容。如今,另一種高速並口--ECP(Enhanced Capabilities Port:增強型高能接口)也已投入使用。由於支持DMA(DirectMemory Access:直接內存存取)模式,因此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彩色分辨率增強技術:該技術可在三個方面對彩色系列打印機的性能進行提升:其一是可使圖像的邊緣效果得到改善;其二是能提高圖像的灰階質量;其三是增加色彩級數。由於打印機的種類不同,因此在彩色噴墨打印機、彩色激光打印崑機和熱轉換打印機上,彩色分辨率增強技術實現起來各不相同。加之受紙張、油墨、墨粉等因素制約很大,因此,當分辨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再去片面追求DPI是事倍功半。特別是對彩色打印機更是如此。因為彩色輸出而言,每英吋上更多的點數,並不就一定能得到更優秀的輸出結果,這時其它相關因素(比如色飽和度等)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分辨率增強技術:在擯棄專用分辨率增強卡之後,一些專業廠商相繼推出了一種這種技術。其核心是依靠硬件和軟件的配合,在不增加(或有限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來提高輸出質量的一種技術。運用該技術可以使打印效果有一定提高。早期的分辨率增強技術主要有:HP公司的REt、EPSON公司的RITech、Apple公司的Fine Print、Destiny公司的EET等。其它投入實用的還有Canon公司的AIR、EPSON公司的MGT、NEC公司的AMB等。分辨率增強技術在擯棄專用分辨率增強卡之後,一些專業廠商相繼推出了一種這種技術。其核心是依靠硬件和軟件的配合,在不增加(或有限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來提高輸出質量的一種技術。運用該技術可以使打印效果有一定提高。早期的分辨率增強技術主要有:HP公司的REt、EPSON公司的RITech、Apple公司的Fine Print、Destiny公司的EET等。其它投入實用的還有Canon公司的AIR、EPSON公司的MGT、NEC公司的AMB等。
  
    分辨率:它是打印機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由於它對輸出質量有重要影響,因而打印機通常是以分辨率(Resolution)的高低來衡量其檔次的。計算單位是DPI(Dot Per Inch)。其含義是指每英吋可打印的點數。例如一台打印機的分辨率是600DPI,這就意味著其打印輸出每英吋打600個點。DPI值越高,打印輸出的效果越精細,越逼真,當然輸出時間也就越長,售價越貴。 彩色分辨率增強技術 該技術可在三個方面對彩色系列打印機的性能進行提升:其一是可使圖像的邊緣效果得到改善;其二是能提高圖像的灰階質量;其三是增加色彩級數。由於打印機的種類不同,因此在彩色噴墨打印機、彩色激光打印崑機和熱轉換打印機上,彩色分辨率增強技術實現起來各不相同。加之受紙張、油墨、墨粉等因素制約很大,因此,當分辨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再去片面追求DPI是事倍功半。特別是對彩色打印機更是如此。因為彩色輸出而言,每英吋上更多的點數,並不就一定能得到更優秀的輸出結果,這時其它相關因素(比如色飽和度等)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分辨率增強技術 在擯棄專用分辨率增強卡之後,一些專業廠商相繼推出了一種這種技術。其核心是依靠硬件和軟件的配合,在不增加(或有限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來提高輸出質量的一種技術。運用該技術可以使打印效果有一定提高。早期的分辨率增強技術主要有:HP公司的REt、EPSON公司的RITech、Apple公司的Fine Print、Destiny公司的EET等。其它投入實用的還有Canon公司的AIR、EPSON公司的MGT、NEC公司的AMB等。分辨率增強技術在擯棄專用分辨率增強卡之後,一些專業廠商相繼推出了一種這種技術。其核心是依靠硬件和軟件的配合,在不增加(或有限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來提高輸出質量的一種技術。運用該技術可以使打印效果有一定提高。早期的分辨率增強技術主要有:HP公司的REt、EPSON公司的RITech、Apple公司的Fine Print、Destiny公司的EET等。其它投入實用的還有Canon公司的AIR、EPSON公司的MGT、NEC公司的AMB等。  
  
    PPM(Pages Per Minute):每分鐘輸出頁數是彩色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包括彩色激光)、熱轉換打印機用來衡量輸出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PPM值是指連續打印時的平均速度,如果只打印一頁,還需要加上首頁預熱時間。具體到某一類型產品時,由於輸出的對象(有純文本的,有帶彩色文本的及帶真彩色照片的,再加上覆蓋率不同)不同,加之生產廠商的測試標準也不統一,因而導致PPM指標相差較大。鑒於此PPM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值。 PCL PCL(Printing Control Language)是HP公司規範的一種頁面描述語言,它在Windows環境下打印時,先要將Windows的位圖格式轉換成PCL格式代碼,這樣打印機接收後由CPU解釋並執行打印。儘管其它公司也都有自己的打印控制語言,但其適用性不如PCL。 打印接口 打印接口,早期使用的是一種名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並行接口,一直到高檔486時,這種多年一貫制的接口才被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強型並行接口)所取代。由於EPP比SPP提高了十多倍,因而一經採用迅速普及。EPP不僅很好地解決了打印機高速傳輸的需要,而且與SPP並口實現兼容。如今,另一種高速並口--ECP(Enhanced Capabilities Port:增強型高能接口)也已投入使用。由於支持DMA(DirectMemory Access:直接內存存取)模式,因此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TOP

第十一章 掃瞄儀篇
        CCD(電荷耦合器件):CCD發展時間長,技術及製造工藝都已相當成熟,CCD掃瞄儀的圖像質量相當突出,幾乎能滿足所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採用CCD的微型半導體感光芯片作為掃瞄儀的核心。使用CCD進行掃瞄,要求有一套精密的光學系統配合,這使得掃瞄儀結構複雜。所以它的特點是掃瞄質量高,掃瞄範圍廣(可掃實物)、使用壽命長、分辯率高。傳統的CCD技術的工作原理很像複印機,它利用外部高亮度光源將原稿照亮,原稿的反射光經過反射鏡、投射鏡和分光鏡後成像在CCD元件上。由於鏡頭成像有一定的清晰範圍,所以原稿可以具有一定的景深,也就是可以掃瞄具有立體表面的物體。CCD掃瞄儀的景深一般可以達到十幾厘米,這就是廠商們常說的3D掃瞄。由於CCD的光學器件比較複雜,很難縮小體積,所以CCD掃瞄儀一般比較厚重。CCD器件與數碼相機中使用的器件相同,製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CCD器件可以做到非常高的光學分辨率,已達到1200×2400dpi以上。
  
    CIS:CIS採用一種觸點式圖像感光元件(光敏傳感器)來進行感光,在掃瞄平台下一至兩毫米處,一排由300--600個緊密排列的紅、藍、綠三色LED傳感器所發的光混合在一起產生白色光源,取代了CCD掃瞄儀中的CCD陣列、透鏡、螢光管或冷陰極射線管等複雜結構,變CCD掃瞄儀為(光、機、電)一體為CIS掃瞄儀的機、電一體。CIS產品的工作原理很像傳真機,它沒有鏡頭組件,CIS感光器件橫跨整個掃瞄幅面寬度,而且最大限度地貼近原稿。CIS採用發光二極管作為光源和二極管感光元件,結構簡單緊湊,所以體積可以做得很小,CIS產品的厚度通常不到CCD產品的一半。但由於CIS器件沒有鏡頭成像部分,所以景深很小,一般只能掃瞄平面物體。CIS器件屬於半導體器件,在大規模生產後可以實現較低的成本。但CIS技術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其光學分辨率一般只有300 x 600 dpi。CIS與CCD相比,CCD掃瞄技術由於採用光學成像器件,掃瞄出的圖像色彩與亮度都非常均勻,而且由於採用高亮度光源,所以可以達到非常高的色彩分辨率。而CIS技術使用的是大面積感光器件,在目前還很難保證掃瞄的均勻度,而且由於使用的是亮度較低的二極管發光器件,所以CIS的色彩分辨率也不如CCD出色。
  
    二、掃瞄儀接口的分類
  
    掃瞄儀按接口主要類型分為EPP、USB、SCSI等三種。它們的特點如下:
  
    1、EPP:它的最大特點是方便。並且現在的加強EPP口和USB、SCSI的速度已經很接近,這樣就更加突出它的方便性,同時EPP口對電腦要求低,486以上任何機型都可以用。所以如果您的電腦是老主板的話選擇EPP接口的掃瞄儀是很好的選擇。
  
    2、USB:它的最大特點是速度較快,安裝方便,可以帶電拔插。但它對主板質量要求高。首先必須是支持USB,另外據測試表明如果主板對USB設備供電不足,就有可能導致掃瞄時死機。隨著USB應用的日益廣泛,USB接口的掃瞄儀是發展趨勢。
  
    3、SCSI:它的優點是速度快,掃瞄穩定,掃瞄時佔用系統資源少。缺點是成本較高,且安裝麻煩,現在除高檔專業掃瞄儀外,用得越來越少了。
  
    三、掃瞄儀的主要技術參數
  
    分辨率:掃瞄儀的分辨率是光學分辯率,它是指一英吋上分為多少個點,如300dpi就是說在一英吋上它掃瞄300個光學點數。掃瞄儀還有一個最高分辯率,它主要是指在光學分辯率上的軟件插值,也就是說通過軟件運算得到的。
  
    色彩位數:在掃瞄儀的技術參數中色彩位數是以bit為單位的數據,現在一般世面上有36位與48位的掃瞄儀。2的多少次方即為多少位數。那麼36位就是百萬種顏色和48就是億萬種顏色。在使用中當然是顏色(色彩位數)越多越好。但一般家用36位就足夠了
  
    ASPI:Advanced SCSI Programming Interface 的縮寫。由 Adaptec 公司所開發的一種程序語言或協議,用於SCSI 周邊裝置 ( 如掃瞄儀 ) 與 SCSI 適配卡之間的溝通。
  
    自動走紙器(ADF:Auto Document Feeder):這是掃瞄儀的附加配件,主要用於輔助文字稿的掃瞄。ADF 可以進行最多達 50 頁文字頁的連續掃瞄。該附加配件通常與光學文字辨識軟件(OCR)一起使用,而不是用在像 Adobe Photoshop 那類的影像編輯程序。
  
    位(Bit): 這是計算機最小的儲存單位。以 0 或 1 來表示位的值。愈多的位數可以表現愈複雜的影像信息。例如:單位(Single-bit)
  單位影像只用一個位的資料來記錄每個像素-白色或是黑色。
  
    8 位灰階(8-bit grayscale):呈現 256(2 的 8 次方 = 256)階的灰階層次,用來更精確的表現一般的黑白照片。256 階的灰階足以真實的呈現出比肉眼所能辨識出來的層次還多的灰階層次。
  
    24 位彩色(24-bit color):24 位彩色影像由三個 8 位的彩色信道所組成。紅綠藍信道結合後可產生 1677 萬種顏色的組合。 24 位的色彩也稱作全彩。
  
    36 位彩色(36-bit color):36 位彩色影像由三個 12 位的彩色信道所組成。紅綠藍信道結合後可產生 687 億種顏色的組合,即產生較多種顏色(這是與 24 位掃瞄儀產生的 1677 萬種顏色相比較)。因為 36 位掃瞄儀能夠表現更細緻的色彩層次,所以掃瞄得到的這些額外的影像信息能夠表現出更生動的色彩,與更逼真的影像。

TOP

            亮度(Brightness):它是一幅影像中明暗程度的平衡。亮度不同於對比,對比度量的是影像中最亮的色調和最暗的色調之間的差異範圍。亮度決定的是明暗色調的強度;對比決定的則是明暗層次的數目。
  
    色彩校準(Color calibration):它確保影像的色彩能夠被精確地重建。完整的色彩校準通常分為兩個步驟:校準輸入設備,如掃瞄儀;以及校準輸出設備,如打印機或屏幕。精確的校準輸入和輸出設備後,掃瞄儀就可以準確地捕捉色彩,屏幕或打印機也可以忠實的將色彩表現出來。
  
    電荷耦合組件(CCD):代表 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設備),是一長條狀的感光組件,在掃瞄過程中用來將從影像上反射過來的光波轉化為數字信號。
  
    色彩信道(Color channel):指生成彩色影像的紅色、綠色和藍色成分。
  
    彩色影像(Color image):影像類型的一種,包含了最複雜的影像信息(與單位影像和灰階影像相比較)。要捕捉彩色影像,掃瞄儀使用的是以 RGB 為基礎的色彩模型來處理色彩資料。
  
    對比(Contrast):表示一幅影像中明暗區域的相互關係。對比指的是一幅影像中最亮的色調和最暗的色調之間的差異範圍,差異範圍越大代表對比越大,差異範圍越小代表對比越小;亮度則是指一幅影像中明暗色調間的平衡。對比決定的是明暗層次的數目;亮度則決定的是明暗色調的強度。對比低的影像看起來灰暗且平淡。
動態色彩校正(DCR):代表 Dynamic Color Rendition(動態色彩校正),是全友計算機 ( Microtek ) 特有的色彩校色技術。DCR確保掃瞄進來的影像色彩盡可能的接近原稿的色彩。
  
    去除網點 ( DeScreen ) :ScanWizard 掃瞄驅動程序中的一項功能,用來除去當掃瞄印刷品稿件時會呈現出的網花及網點現象。
    
    每英吋的點數(DPI):表示 dots per inch(每英吋的點數),用以度量分辨率的一個單位。dpi 值越大分辨率就越高。
  
    濃度(Dynamic range):代表從白色到黑色之間,掃瞄儀所能分辨出多少色階層次的能力。一個具有良好濃度範圍的掃瞄儀能夠準確地將原稿的色調層次表現出來,使得影像看起來更清晰,可表現的細節更多。通常位數決定了掃瞄儀的最大濃度值。例如 36 位掃瞄儀的濃度值就比 24 位掃瞄儀為高。
  
    曝光量(Exposure):影像中光線的強度。一幅影像的曝光量可以透過增加或減少感光時間來改變。
  
    檔案格式(File format):圖形文件儲存的格式。可用的檔案格式有許多種,各有其優缺點。最通用的檔案格式包括 TIFF、PICT、EPS 和 PCX。TIFF是使用最廣泛的檔案格式。
  
    濾鏡(Filters):在影像上製作特殊效果的工具。掃瞄軟件中的濾鏡包括模糊/模糊增強,銳利/銳利增強/USM銳利化處理,浮雕效果和邊緣強調效果。
  
    灰階影像(Grayscale):影像類型的一種,不僅只有黑色和白色,還包括真實的灰階色調。灰階影像中每個像素含有多個位的資料,可記錄和顯示更多層次的明暗色調。4 位可產生 16 階灰階,8 位則可產生類似照片的 256 階灰階。
  
    半色調影像(Halftone):單位影像類型的一種,它是以不同疏密程度的黑色點構成的圖案來產生近似灰階影像的錯覺效果。在報紙上看到的圖片就是屬於這種半色調影像。這些影像通常看起來都較粗糙。
  
    亮部(Highlights):影像中最亮的區域。
  
    色階分佈圖(Histogram):影像中明暗像素的分佈統計圖。色階分佈圖的比重偏向左邊則表示影像偏暗,比重偏向右邊則表示影像偏亮。
  
色相(Hue):用來區別不同顏色之間差異的一個特性(即是用以區別出紅色、綠色或藍色等顏色)。色相與飽和度不同,飽和度表示的是色相的強度(更紅或更綠)。
  
    影像編輯軟件(Image-editing software):用來編修影像的軟件,如 Adobe Photoshop。
  
    影像增強工具(Image enhancement tools):掃瞄軟件中用來調整色彩和影像品質的工具。這些工具包括 BCE(亮度、對比和曝光量調整);色階調整工具;色調調整工具,曲線工具和濾鏡。
  
    影像類型(Image type):您所期望的影像掃瞄和處理的方式。ScanWizard 可以選擇處理的影像類型有半色調影像、黑白、灰階或彩色影像。
  
    網片輸出機(Imagesetter):它是用來將高分辨率影像或檔案輸出到相紙或膠片上的輸出設備。
  
    插值分辨率(Interpolated resolution):透過軟件來提高分辨率,因此也被稱作軟件增強的分辨率。例如,若您的掃瞄儀之光學分辨率為300 dpi,則您可以透過軟件插值運算法將影像提高到600 dpi。插值分辨率比光學分辨率所獲得的細部資料要少些,對一些特定的工作,例如掃瞄黑白影像或放大較小的原稿時十分有用。
  
    黑白影像(Line Art):單位影像的一種類型,僅有黑白兩色,例如鉛筆或鋼筆的素描。一些單一顏色的圖像也可以算是黑白影像,例如機械的藍圖或插圖等。
  
    每英吋線數(LPI):它表示lines per inch(每英吋的線數),它是印刷時所用的分辨率單位,lpi 與 dpi 不同, dpi 度量的是電子影像的分辨率。
  
    中間調(Midtones):影像中介於亮部和暗部的區域,大約是 50% 灰階的部份。
  
    網花(Moire):這是在彩色印刷時非預期出現的圖案,它是由於半色調影像套印時的網屏角度不正確而造成此一現象。通常當您掃瞄半色調影像或者直接從雜誌上掃瞄影像時會出現網花(掃瞄的原稿不是照片或底片)。
  
    光學文字辨識(OCR):代表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文字辨識),這是掃瞄影像並將其轉換成文字格式的處理過程。
  
    光學分辨率(Optical resolution):掃瞄儀的實際分辨率,也是決定一幅影像中可視細節數量的關鍵因素。光學分辨率是分辨率類型的一種,另一種是插值分辨率。
  
    像素(Pixel):計算機在表示數字格式的影像資料時所使用的單位。舉例來說,一個影像很單純的就是以成千上百乃至上百萬個像素,以格狀的排列方式來表示。
  
    打印方法(Printing methods):您所選擇的打印方法應該根據您掃瞄的影像來調整。例如低分辨率黑白打印機適用於打印文字和黑白影像,但不適用於打印灰階影像。對於灰階影像則應使用較高分辨率的打印機,例如能夠打印到 600 dpi 至 1200 dpi 的打印機。如果是彩色影像的打印則可以選擇彩色噴墨打印機、熱昇華打印機或印刷機。
  
    分辨率(Resolution):影像的細緻度, 用每英吋點數(dpi)來表示。dpi 的數值越大,掃瞄的分辨率和得到的影像文件也就越大。分辨率有兩種類型:光學分辨率和插值分辨率。
  
    紅綠藍(RGB):色彩模型的一種,在此色彩模型中是以不同強度的紅、綠、藍三原色來組成各種顏色。
  
    飽和度(Saturation):色彩的強度,或者是特定色相的顏色強度。例如一幅清晰的紅色蘋果影像在色彩飽和時會顯得「更鮮紅」。
  
    縮放比例(Scaling):在 ScanWizard 中放大或縮小影像的處理程序,使影像在傳送給影像編輯程序後不必再放大或縮小。縮放比例與分辨率成反比的關係:對同一型掃瞄儀而言,分辨率設定越低則影像可放大的比例就越大;分辨率設定至最高時,影像比例則只能縮小。
  
    掃瞄稿件種類(Scan material):掃瞄時所使用的原稿類型。掃瞄稿件種類通常可分成三類:反射稿,如相片或印刷品;正片,如幻燈片;負片,如一般拍照時使用的底片。
  
    掃瞄儀(Scanner):掃瞄儀是一種捕獲影像的裝置,可將影像轉換為計算機可以顯示、編輯、儲存和輸出的數字格式。掃瞄儀的應用範圍很廣泛,例如將美術圖形和照片掃瞄結合到文件中;將印刷文字掃瞄輸入到文字處理軟件中,避免再去重新打字;將傳真文件掃瞄輸入到數據庫軟件或文字處理軟件中儲存;以及在多媒體中加入影像。
  
    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種計算機硬件接口的格式。
  
    SCSI 串行(SCSI chain):連接系統中 SCSI 設備的串接電路。一個 SCSI 串行可以包含掃瞄儀、光驅、外接硬盤和磁帶機。每個連接上的 SCSI 設備都應有不同的 SCSI ID 號碼。否則會造成硬件衝突。
  
    暗部(Shadows):影像中最暗的區域。
  
    單位影像(Single-bit image):單位影像是最為簡單的一種影像,每個像素只用一個位來記錄。單位的影像又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黑白影像(又稱為線條稿;Line Art)和半色調影像。
  
    文字掃瞄(Text scanning):掃瞄儀常見的一種應用,因為它免去您重新打字輸入的程序。掃瞄儀將文字掃瞄進來後,透過光學文字辨識軟件的處理,將文字輸入到文字處理軟件中。
  
    終端電阻(Terminator):一個特殊的電阻包或電阻塊,可用來告訴計算機 SCSI 串行的終點在何處,並確保整體電路訊號的穩定性。終端電阻的作用像濾波器,可消除由眾多電纜線和設備所產生的電器噪聲。
  
    光罩(TMA):代表 Transparent Media Adapter,它是掃瞄儀的附屬配備,用來掃瞄透射稿、幻燈片或底片。TMA有一個特殊的光源設備可防止原稿因曝曬在強光下過久而做廢。
  
    TWAIN:一個軟件工業的標準,使得軟件應用程序和硬件掃瞄設備之間能夠直接傳輸資料。ScanWizard for Windows 是一個符合 TWAIN 標準的驅動程序,這意味著它可以由像 Adobe Photoshop 這類的 TWAIN 兼容應用程序來驅動使用。在實際應用中這代表當透過 ScanWizard 掃瞄後,掃瞄結果會自動送到 Photoshop 程序中。
  
    放大(Zoom):這是在預覽窗口中影像放大顯像的能力。

TOP

哇~~~看完了對我在電腦設定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感謝大大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