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傳記] 《 細說孫中山 》

[傳記] 《 細說孫中山 》

細說孫中山
李君如 主編

--------------------------------------------------------------------------------



  
第一章 家世源流,人傑地靈
  
  1.追溯孫家族譜
  2.紫氣東來,大鵬降生
  3.勇敢機智的少年
  4.向封建陳規陋習挑戰

  
第二章 出類拔萃的學子、醫生
  
  1.意奧蘭尼中學的優等生
  2.北極殿裡惹大禍
  3.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
  4.「四大寇」反清盟誓

  
第三章 探索救國良方
  
1.由治病救人到憂心醫國
  2.上書「中堂」,與虎謀皮
  3.海外孤島點火種
  4.義無反顧首舉義旗
  5.倫敦蒙難死裡逃生
  6.與保皇黨分道揚鑣
  7.「天使島」木屋裡的拘留者
  8.中山化名知多少


第四章 同盟革命掀高潮
  
1.「東瀛」建立革命黨
  2.南洋同盟會星羅棋布
  3.革命據點舊金山
  4.芝加哥蹤影
  5.為衰老的肌體補養輸血
  6.在檀香山活動片段
  7.登上鎮南關要塞
  8.革命黨上層危險的齷齪
  9.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

  
第五章 中國的「華盛頓」
  
  1.發動黃花崗起義
  2.結束近二十年的海外漂流
  3.躬迎中山回國就任大總統
  4.就任臨時大總統
  5.「布衣總統」的簡樸生活
  6.總統府秘書談訪錄
  7.大總統和身邊的衛士們

  
第六章 廣交海內外朋友
  
  1.「甘苦來時要共嘗」
  2.兩位「總統」的忘年交
  3.永樂園孫、楊誓約
  4.爭取馮玉祥轉向革命始末
  5.得意門生與救命恩師
  6.國外軍事、財政智囊
  7.真摯的日本友人梅屋
  8.「海外遇知音」
  9.幾位鮮為人知的海外朋友

  
第七章 不屈不撓,二次革命
  
  1.「在職為國,卸職為民」--辭職不久的兩次演講
  2.北上會奸雄
  3.點燃「二次革命」烽火
  4.黑手再次伸向政治流亡者

  
第八章 偉人的婚姻家庭
  
  1.孫中山與陳粹芬的一段戀情
  2.靄齡的一廂情願
  3.好事多磨的婚姻風波

  
第九章 護法北伐討叛賊
  
  1.炮擊莫榮新始末
  2.陳炯明醞釀分裂鬼胎
  3.叛軍炮擊總統府
  4.蒙難中的孫中山與蔣介石
  5.與張作霖周旋內幕

  
第十章 順應時代大潮的巨人
  
  1.為批評自己的學生鼓掌
  2.仿惶苦悶尋找新出路
  3.維經斯基眼中的孫中山
  4.改組國民黨枯木逢春
  5.東征期間的幾件事
  6.三次恭迎總理記
  7.果斷真壓商團叛亂
  8.為中國的航空事業奠基鋪路

  
第十一章 領袖風範存人間
  
  1.孜孜不倦的讀書生活
  2.浩瀚如海的胸襟
  3.有規律的生活起居
  4.貼身衛士憶中山
  5.跟隨中山雜己
  6.偉人言行二三事
  7.難忘的「最後一課」

  
第十二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對廣東知識青年的最後一次演講
  2.北上談判,積勞成疾
  3.臥病北京的日日夜夜
  4.孫中山立遺囑的兩種說法
  5.悼念輓聯集錦
  6.移靈社稷壇及奉安大典盛況
  7.四尊孫中山銅像的由來
  8.氣勢磅礡的中山陵

  
編後記

[ 本帖最後由 aska110169 於 2007-3-26 11:54 編輯 ]

TOP

一、家世源流,人傑地靈



                         1.追溯孫家族譜

  展開孫家族譜,可以發現孫中山的遠祖經過豫、贛、閩、粵的輾轉遷徙,清康
熙中葉定居於香山,民族大義,屢世相傳,時時影響著孫中山。
  1966年我(孫穗芳,孫中山的孫女--編者注)從檀香山到台灣去探望父親孫
科。
  父親是1965年從美國回到台灣的,他住在陽明山第一賓館。在日本人佔領台灣
期間,這裡曾是日本天皇的夏宮,山雖不高,但輕雲淡霧繚繞,滿山蒼翠欲滴,真
正的「無處不見花,遍地皆群芳」,風景極其秀麗;人在這裡,彷彿置身於一方遠
離塵囂的世外桃源,叫人心曠神恰。這段時間,我常常和父親一起沿著山徑漫步,
那年父親已是75歲高齡,但仍然思路敏捷,記憶強健。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聽他天
南海北、古往今來的感慨揮灑。
  父親講:在唐朝以前,我們廣東孫氏這一族住在河南的陳留,到了晚唐僖宗中
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83年,我們的遠祖是中書舍人及兩浙節度使孫拙。孫拙的兒子
叫孫俐,是個很賢達能幹的人。在黃巢舉事時,他做承宣史,帶兵去平息,因立了
軍功,被封了東平侯,駐在虔州虔化縣,就是現在江西省的寧都縣。由於治理成績
顯著,老百姓安居樂業;當地的人都挽留他,於是就在那裡定居下來。由此來看,
孫俐就是我們廣東香山孫氏南遷的始祖。

                            尋根溯源

  從1980年至1995年,我共回中國大陸訪問了33次,在中國大陸,我走親訪友,
尋查探訪,獲得了許多珍貴的史料。其中最有成效的是1983年11月,我回到香山,
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市,與該市中山研究會的學者討論了祖父的家世,他們很重視我
的建議,立即組織了一個調查、考證祖父家世的專門小組,這使我很感動。這個小
組成立不久便開展了研究工作,他們走訪了邑中老人、家族親屬,函調有關縣志、
族譜,考證了無數的樹堂柱、田屋契文和山墳墓碑,工作得極為細緻,極有成效。
  在這些調查中,一個最有價值的發現,是1984年前後在江西省寧都縣田頭鄉孫
屋底村孫世龍家發現的五卷六本(寧都富春孫氏伯房十二修族譜),裡面記載了孫
氏家族從晚唐到明永樂年間在河南、江西、福建的繁衍情況。這個最新發現的(修
族譜)記載著:河南陳留縣的孫倒是孫氏人贛的遠祖。孫俐是唐朝的中書舍人孫拙
之子,唐朝末年的「黃巢之亂」,孫俐因英勇善戰,被選為百將東平侯,引兵征戰
閩越江右間,後定居於江西寧都縣。這個記載和以前關於祖父家世著作的考證大致
相同。
  像在父親的《八十述略》一書裡,提到孫俐五傳至承事公,遷居福建長汀的河
田;而(修族譜)的記載是:俐生孫實,實生七子,其中三子孫士元生孫有敬,敬
第一個由江西寧都遷居福建長汀河田,成為孫家人間的始祖。此後,孫家在閩歷居
四代,直到明朝永樂年間,孫的第七代子孫孫友松由閩遷徙到廣東省紫金縣忠興壩
落戶,成為孫家人粵的始祖。
  從孫友松又十一代,適時明清之際,十一世祖孫鼎標,隨鐘丁先起義抗清,以
英勇善戰,為鐘氏器重,嘗於一日昇官三級。時人乃稱公館為連升館,頌其功也。
此後,鼎標公以兵敗北,孫氏族人為避免戰禍,多流徙離散。其次子連昌公,遷居
增城,康熙中葉,再遷居香山縣湧口門村務農漁,成為孫家人香山的肇族。孫連昌
公到湧口門村,越二傳,至連昌公之孫孫殿朝起,始由湧口門村遷入翠亨村,成為
孫家人翠亨村的開墓祖。殿朝生恆輝,輝生敬賢,賢生達成,而孫達成就是祖父孫
中山的父親。由此可知,孫恆輝、孫敬賢、孫達成、孫中山、孫科都誕生在翠亨村。
  祖父孫中山的祖父孫敬賢公生於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去世於1849年(道
光二十九年),享年62歲。孫敬賢公共生三子,我的太祖父、孫中山的父親達成
(1813--1888年)是長子,還有次子學成(1823--1864年)和三子觀成(1826
-1867年)。



                            平民家庭

  祖父孫中山在談到自己的家世時說:「文之先人躬耕數代。」到了他的祖父孫
敬賢已經落魄力沒有什麼田產的農民,生活日見貧苦。為生計所迫,祖父孫中山的
父親孫達成在16歲那年到澳門去做鞋店的學徒,三年學徒的生活有如牛馬般苦累。
師滿後,在澳門板樟堂街一家葡萄牙人開的鞋店當鞋匠,每月的薪水只有4元錢。這
期間,他還學過一段裁縫。在澳門共呆了16年。雖然那個時代早婚成習,但他直到
33歲那年,即1845年才返回故里,1846年與楊太夫人結婚。楊太夫人生於1828年
(道光八年),是隔田鄉楊勝輝的女兒,她比太祖父年少15歲。
  祖父孫中山的二叔孫學成、三叔孫觀成都因生活困極,無法養家,分別丟下妻
子程氏、譚氏去海外謀生。學成公於1864年不幸在上海附近的洋面上遇難;觀成公
則於1867年死於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礦區。這樣祖父孫中山的父母達成夫婦便承當起
扶助贍養他們的弟媳的責任,因此生活也很拮据。
  父親孫科常常回憶起他的祖父母。他說,他的祖父母孫達成夫婦終生相愛,為
人極善良忠厚,生活雖不富裕,但終年辛勤勞作,常信然和樂,也很受全村百姓的
尊敬。太祖父孫達成面修顴高,眉毛濃長,兩目炯炯,穿著粗布衣裳,留著長辮子,
很有長者風度。他時常吸著旱煙,坐在家門前那棵大榕樹下,或靜靜沉思,或向來
聚堆兒聊天的鄰里好友講一些有趣的歷史掌故和在澳門的見聞。太祖母楊氏溫雅端
莊,眉清目秀,纏著一雙小腳,她為人大義善良也是遠近有名,祖父孫中山長得很
像他的母親。
  太祖母楊太夫人率於1910年6月13日,享年83歲。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
祖父孫中山運籌革命大業,沒有很多的時間回來參加安葬母親,之後祖父每每向人
講起,都流露出作為孝子的不安和遺憾。
  父親孫科講:從史書上看,我的祖先都是深明民族大義,很重氣節的。宋朝亡,
則不仕於元;明朝亡,則不仕於清。到了抗清兵敗,流徙他鄉,民族意識特別濃厚,
不願臣事清朝,就乾脆隱居起來,過著耕讀傳家的生活。這種屢世相傳的民族大義,
對祖父孫中山的影響是很大的。我的祖父之所以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數千年封建帝
制,一方面是為世代潮流所激勵,另一方面,也未嘗不是祖先遺傳的結果。
  太祖父母在婚後第八年,即1854年(咸豐四年)生了長子、我的伯祖父孫德彰,
名眉,字壽屏。1857年(咸豐七年)生了長女金星,但她不幸4歲就夭折了。1860年
(咸豐十年)生次子德右,他只活了6歲。1863年(同治二年)生次女妙茜,1866年
(同治五年)生下我的祖父孫中山。1871年(同治十年)生了幼女秋綺。
  伯祖父孫眉在家鄉讀了四年書,16歲那年赴檀香山經商,25歲返回家鄉與譚氏
結婚,當年(1878年),帶著我的祖父孫中山去檀香山讀書,那時我的祖父才14歲。
伯祖父有個兒子叫孫昌(?一1917年),孫昌和夫人王氏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長子叫孫滿,次子叫孫乾,女兒叫孫霞。我一直感覺伯祖父孫眉還會有其他的後代,
這是因為他在夏威夷的茂宜島有1000多畝牧場,被當地人稱做「茂宜王」,這實在
是個歷史之謎。
  伯祖父當初身為一個普通農民,子然一身來到夏威夷,不太有可能在很短的時
間內就買得起這麼多的土地。我住在夏威夷20多年,瞭解這裡的歷史,根據當時的
法律,外來人,尤其是沒有資本的普通人,如果不和當地的「公主」結婚,則不可
能有這麼多的土地。所以我猜測伯祖父一定在茂宜島時,曾娶過當地的土著人為妻。
在七八十年前的中國社會,男人娶幾房太太絕不足為怪。
  帶著這個假設,我曾於1985年、1986年和1991年五次去茂宜島查訪,結果獲得
了和我的假設一致的發現。我不但找到了當年買伯祖父的土地的那戶人家的後代,
而且也證實伯祖父的確在茂宜島有一位夫人。我找到的那戶人家的後代叫WillarnT
avares,72歲,以前做過中學校長,現在是當地報紙的記者,是買主的孫子。
  茂宜島是夏威夷的第三大島,伯祖父在茂宜島的牧場從山上一直延伸到海邊。
伯祖父與茂宜島夫人生的孩子叫CharesAWi,孫子叫 Dniel AWi。Dnel AWi1848年生
有一個兒子,叫Daniel AWi Jr,在夏威夷州政府做事。Dniel Awl還生了兩個女兒,
都生活在茂宜島上。伯祖父後來將1000餘畝地全部賣掉了,他前後共拿出了70萬美
元支援革命,最終幾近傾家蕩產,辛亥革命之後不到兩年,他就去世了。
  祖父的二姐妙茜,嫁給了同鄉的楊紫輝,去世於1955年,享年92高壽。祖父的
妹妹秋綺嫁給了同縣的林喜智,他們到舊金山經商,祖父在舊金山從事革命活動時
一直和他們聯繫密切。
  祖父孫中山與祖母盧慕貞於1885年(光緒十一年)5月7日結婚。盧慕貞生於18
67年,結婚時19歲,去世於1952年,享年86歲。我的父親孫科,字哲生,生於1891
年10月20日(光緒十七年,農曆九月十八日),於1973年9月13日逝世。
  我的姑姑孫蜒生於1895年,她只活了19歲。許多書上稱她做孫琰、孫媛,因為
諱名,真的名字反而被人們淡忘而至記錯。在家鄉翠亨村附近的南犁頭山墓地裡,
有一塊姑姑孫延的墓碑,上面寫著「孫姑延」,「姑」是舊時人們對未出嫁的少女
的稱呼,也可知,延是她的正名。
  我的二站孫金婉生於1896年,1921年她和戴恩賽結婚,當年生了女兒成功,19
23年生了永豐。戴成功現在住在澳門,1981年後我幾次回中國大陸都曾見到成功,
她為人很謙和熱情。
  祖父在與盧太夫人結婚後,依然長期離家,在外面求學和從事革命活動,許多
人都知道,在這期間曾有一位女性在祖父的身邊,追隨祖父革命,幫助照顧祖父的
工作和生活。這就是陳粹芬女士。然而這一直是被避諱的歷史情節。對這一節歷史
情況絕少提及。……香山翠亨村孫氏長房孫眉公承認陳粹芬為家族一員,名分為
「孫文之妾」。陳粹芬女士隨侍中山先生雖久,然終身無所出。收一養女,名蘇仲
英。孫氏家族無論上上下下都對她尊敬有加,孫輩咸稱其為「南洋婆」。
  「南洋婆」於1961年秋去世,享年87歲。她的養女蘇仲英後來嫁給了伯祖父孫
眉的次孫孫乾。
  祖父於1915年10月25日在東京結婚。宋慶齡夫人是廣東省文昌縣人。1893年1月
27日生於上海。1913年在美國佐治亞州威斯理女子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宋夫人與
祖父結婚,是實現她要加入祖父「為救中國自由平等」的革命的理想。祖母宋慶齡
一生為人謙虛,平凡自處,遵照祖父的遺志,堅持三民主義的理想。祖母一生從事
保障婦女兒童福利事業,為中國民主進程,為中國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女士因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不治,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祖父共有六個孫子、孫女:長孫治平、次孫治強、長孫女穗英。次孫女穗華、
三孫女穗芳、四孫女穗芬。長孫治平生於1913年,1955年獲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政治
經濟學碩士學位,1965年他隨父親孫科回到台灣,曾任國民黨中評委、電視公司董
事長、聯合發展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伯祖父孫眉的次孫孫乾從小由祖父母孫中山、宋慶齡撫養,早年畢業於日本士
官學校,任國民黨中央軍校的教官,抗戰後任中山縣縣長,以後去美國定居。他與
蘇仲英結婚後,共生了五個兒子:必勝、必興、必達、必成和必立。他們的名字都
是我父親給起的。他們都學有所成,三個當了工程師,兩位從事工商業。
  祖父的曾孫子、曾孫女有國雄、國欣、國元、嘉琳、嘉瑜等;還有玄孫女美玲、
美蘭、美蓮,玄孫偉仁。
  孫氏親屬很多,這裡不-一贅述。
  (摘自孫穗芳著(我的祖父孫中山》)

[ 本帖最後由 aska110169 於 2007-3-19 21:24 編輯 ]

TOP

2.紫氣東來,大鵬降生

  1866年11月的一個紫霞明麗的早晨,孫中山誕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裡。日
益沉淪、風雨飄搖的淒涼社會景象,銘刻在他幼小心靈裡……

                            中山出生

  坐落在大地上的翠亨村,猶如頑童撒下的一把棋子,不規律地散佈在棋盤上。
村莊東西長南北窄,依偎在蘭溪河畔,一條街道把村莊劈成兩半。村中有三姓--
楊、陸、孫。楊、陸為大姓。村北有一座古廟,廟中有一尊「北方真武玄天大帝」
的塑像。古廟正南有一小院,亦稱獨立院落。三間舊磚房,4米寬,9米長,坐西朝
東。院落前靠街道,後有修竹相圍,東有溪流,西有樹林。公元1866年11月12日,
孫中山就在這個小小院落中呱呱墜地。
  孫中山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裡。
  追溯祖上,孫中山的祖父名叫孫敬賢,祖母黃氏,是個沒有土地的佃農戶。到
其父孫達成這一輩,娶妻楊氏,聰穎伶俐,讀過四書五經,知書達理,賢慧著稱鄉
鄰。生有三男四女,孫中山排行第三。
  孫中山出生那年,其父孫達成,像中國千千萬萬個父親一樣,賣苦力養家湖口,
已使他骨瘦如柴。16歲離家到澳門,在一家鞋店當學徒,3年出師,每月4元錢,一
干16年,到了32歲,才積了一點點錢結婚生子。面對妻子即將臨產,又要添人了,
他不能窮守家業。在妻子生產的前一周,他離開了家。妻子的熱淚沒能攔擋他的腳
步。
  「你要到哪兒去啊?」
  「到廣州扛大個。」
  「那可是要命的活呀!」
  「掙上錢,我就回來,給你道喜。」丈夫安慰妻子。
  「嗚……」妻子一頭撲到丈夫的懷裡,嚎陶大哭。哭昏了日月,哭濕了丈夫大
片衣襟。
  「恕我吧!」丈夫掙開妻子,繼而擔起早已打好的行李卷,推開門,戴上斗笠,
迎著呼嘯刺骨的西北風和風裡裹著的細雨,消失在遠方……
  一周後的一個凌晨,雨過天晴,天空出現彩虹。母親生下孫中山,父親沒能回
來。
  孫中山滿月後,母親抱著中山迎夫歸,仍不見丈夫的身影。母親楊氏暗自落淚。
正在這時,鄰村的阿狗捎來丈夫的3兩紋銀。楊氏收下紋銀,不禁失聲痛哭:這豈是
紋銀,這是丈夫的賣命錢!恍惚間,她看到了丈夫躬身拉車的身影和消瘦的面容……
  3個月後,丈夫孫達成不盼自回了。當他突然出現在楊氏的面前時,滿臉的風霜,
蓬頭垢面,活像個瘋子一般。當他取出所掙紋銀,全部獻給妻子的時候,妻子再次
哭了--得子失女,使楊氏悲喜交加。
  原來孫中山生下後3天,3歲的女兒孫金星,得了急病,沒容得醫治,便命奔黃
泉。迷信的說法,中山是剋星,命大把姐姐剋死了。
  孫達成聽完妻子的哭訴,也禁不住淚水潸潸。他安慰妻子道:「小金星走,另
有富貴相投,不然跟著我們也是活受罪啊!走得好嘛。」他替妻子擦乾眼淚,抱起
中山,舉過頭頂:「兒子,你不嫌我們家窮嗎?」身為人父的那種喜悅,已在孫達
成苦難的心中消失。此時,他更想到為父的責任。
  「兒子,你要勝過老子啊!」孫達成只說出一句話,也即是望子成龍的心聲。
  他抱著兒子凝視著,只見小傢伙天庭飽滿,地間方圓。他心裡哺哺地說:兒子,
爸爸確實是全身心地愛你的,為了你的到來,爸爸3個多月露宿街頭,渴了飲口涼水,
餓了尋口剩飯,這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懂得爸爸的心?
  恰在這時,兒子哇哇地哭了!那聲音似是驚叫。
  「看你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甭把孩子嚇著了!」妻子說著去接孩子。這時,
孫達成也感悟到自己模樣的可憎,乖乖地把中山交給了妻子,中山由哭轉樂,立時
不哭了。
  「好啊,你不歡迎爸爸!」孫達成說著洗澡去了。
  待孫中山長到7歲那年,媽媽把兒子出生前後,爸爸為其奔波的故事講給兒子聽
,殊不知它像一粒種子,深深地埋在孫中山的心頭。

                          動盪沉淪的社會

  1866年。廣東。
  廣東,被西方洋人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華夏的一塊肥肉」,曾令多少洋
人垂涎三尺。這裡曾是鴉片戰爭的戰場。在西方人洋槍洋炮的轟擊下,這裡的人民
一次次反抗,但是又一次次失敗。
  孫中山出生這年,正值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空虛,財
政拮据,日趨衰微。這一年是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侵人北京,清王朝與英法俄簽
訂(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第六年。繼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中英(南
京條約)之後,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擴大到我國沿海各省,同時包括廣東,進而深
入內地,領土又一次被割奪,經濟上完全喪失了獨立性。殖民文化、殖民經濟,中
國像是捆綁在西方人手上的一頭肥牛,任人宰割。
  這一年,又是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曾國荃(曾國藩九弟)指揮的湘軍攻陷後的
第三年。太平軍餘部與捻軍聯合,在遵王賴文光(原太平軍將領)、梁工張宗禹
(捻軍將領)率領下,仍在與清軍作戰。這年秋,他們在河南許州分東西兩支,東
捻軍由賴文光率領進入山東,西捻軍由張宗禹率領進入陝西。官逼民反,反抗已成
時代潮流。
  孫中山誕生的第七天,即1866年11月19日,曾國藩以進攻捻軍無效,奏請另簡
欽差大臣接辦軍務。12月7日,清王朝命曾國藩回任兩江總督,命李鴻章為剿捻欽差
大臣。雙方交戰白熱化。
  而同時,廣東的經濟又呈旋風式發展,由於它的殖民文化的影響,廣東一直是
居全國繁華前列的大省。中西文化交織下發展起來的民族工業和殖民掠奪,形成了
一種在廢墟上發達起來的畸形繁華。而這種繁華,則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各色人物,
或冒險,或投機,或革命,或享樂,全都聚集在這個熱鬧的「樂園』沖。

                           名字的傳說

  孫中山出生這天,雖有「彩虹映日出,紫氣東來時」之說,不過這只是亂世中
人們對未來世界的希望而已。尤其是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這種說法更
像長了翅膀,越說越玄,寄托了「中山愛人民,人民愛中山」的一腔深情。
  孫中山出生後,他的名字幾經改變,濃縮著、映襯著他的歷史,他的榮耀,他
的性格,他的傳奇。
  起初,母親給他取乳名為帝象,表示她已把兒子交給村裡的神「北方真武玄天
大帝」了。當時粵俗婦女多信神,此類乳名,可使愛子得到神的庇護而兔除災禍。
  「帝象」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太祖母楊太夫人(此處及後
面類似的稱呼,均為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敘述--編者注)在懷孕幾個月後的一天,
一人獨坐在大廳的椅子上縫紉,忽然覺得一陣精神恍惚,飄然若夢,彷彿有一個人,
披頭散髮,站在她的面前,抬頭去看,好像是廟堂裡供奉的北帝菩薩,她吃了一驚
就昏了過去。清醒後,不知如何是好,抬頭向牆上一瞥,見牆上貼著一幅畫,是一
尊佛爺騎在一頭大象的背上,頓時來了靈感,馬上往村裡的北帝廟走去。北帝廟裡
供奉著三個神,男神北帝居中,它手持寶劍,拇指朝天;兩個女神護衛在兩邊。人
們常來這裡燒香,祈求平安富足。太祖母在神靈前燒香跪拜,誠惶誠恐地對北帝許
願,倘若得到神的保佑,將來腹中的孩兒出世,給神做奴隸也心甘,甚至做個大象
給菩薩騎也願意,只求神消災降福。於是孩子出生後,替他取名叫「帝象」。這件
事是由鄭照家講的,太祖母后來去夏威夷時,就住在鄭家,大約就是那時太祖母對
他們講的。
  還有一個說法是,祖父出生後太祖母請算卦先生為祖父算命,算卦先生說祖父
是「天子命」,有天子命的人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所以給我的祖父起了「帝象」
這個名字。
  祖父長得極像他的母親,人們都這樣說:相貌像母親,性情像父親的孩子,將
來一定有大的造化。全家視我的祖父如掌上明珠,祖父的奶奶黃太夫人常常把他摟
在懷裡,給他講許許多多的故事,1869年黃大夫人去世,祖父當時4歲,他和親人們
一起依依不捨地把他的奶奶護送到墓地安葬。
  學齡前時的祖父最愛聽大人講故事,程氏嬸母幾乎天天給他講故事,村裡的老
人們也時常講一些太平天國抗擊清王朝、林則徐抗擊英國軍隊的事,這些都無疑是
對祖父的後來很有影響的啟蒙。
  稍稍大一些後,爸媽總叫孩子拜神。孫中山是無神論者,自幼不信神。人學後,
學名孫文,這樣,在以後凡正規場合的宣言、著作、電文等皆署此名。1883年孫中
山17歲時,在香港拔蘋書屋上學時,又取號日新,系自(大學)中「湯之盤銘『苟
日新,日月新』」之義,而「日新」的粵語諧音為「逸仙」。在以後與外國人的交
往中,概用此名。在革命活動中,又曾化名為陳載之。
  五歲後,孫中山在東京投宿旅館時,化日本名為「中山樵」。因而,革命黨人
與日本友人又皆以「中山」稱之。
  不久,章士釗無意中將孫字之後加中山二字,「孫中山」之名由此而始。為此
章士釗還受到革命黨人的指責。不過,此三字符合中國姓名的習慣,反而推而廣之,
傳遍全世界。
  一個名字是一面旗幟。孫中山的名字激勵著學生、教師、士兵等各階層愛國志
士,他們勢如潮水般地彙集在這個光輝名字之下,形成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為共
和國的創立前仆後繼。
  (摘自陳廷一著《世紀偉人孫中山》;孫穗芳著《我的祖父孫中山》)

TOP

3.勇敢機智的少年

  小時的孫中山聰明伶俐,勇敢正直--好打抱不平,機智捉壞人,智斗「江湖
佬」……
  同伴們的回憶,道出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
  孫中山比我(即陸天祥--編者注)長十歲,我的兄長是他的同學。我在孩童
時也常跟他去玩耍。他在故鄉的活動,給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封建制度的盤剝下,農民生活愈來愈困難。6歲的中山,則隨著他的四組到金
按榔山打柴,拾取豬菜。每年還要替人牧牛幾個月,換回牛主用牛給孫家犁翻二畝
半田地的工價。有空時,就幫家中做零活,在日常勞動中,他的身體鍛煉得很堅實。

                           打破豆腐鍋

  1874年,有一個專營豆腐業的人,名字叫亞秀,村中的人叫他「豆腐秀」。他
從大象埔(地名)搬到翠亨村,在中山先生住宅隔鄰開設豆腐店,他有兩個兒子,
很是頑皮,年齡都比中山先生大,常常欺負中山先生,暗地裡用彈叉裝小石子彈射
中山先生,他倆且非常狡黠,中山先生每次被彈射,想追趕他,都不容易追到。有
一次,中山先生已忍無可忍,氣憤極了,於是拿起一塊石頭追他,一直追到他的店
裡,見正煮開了一鍋豆腐漿,一石頭擲去,「咯」的一聲,鍋被打破了,豆腐花四
濺。「豆腐秀」全家大驚失色,手足無措。見到持石的是中山先生,於是趕到中山
先生家裡理論,在互相盤問後知道了事情經過的原委。「豆腐秀」自知理虧,把兒
子大加責備,但又為鍋破不能再用而發愁,中山先生的母親見「豆腐秀」生活艱苦,
自願賠償損失,「豆腐秀」深為感激。從此,他那兩個兒子再也不敢欺負人了。
  中山先生一貫是好打抱不平的,遇見兩個小孩打架,就走過去制止,弄清底細,
立刻參加有道理的一邊,合力將理虧的人打倒。有一次,一個叫做楊培初的,恃著
自己年紀較中山大,講「粗口」侮辱中山先生的父母,中山先生聽了十分氣憤,和
他爭辯,繼而打起架來,中山先生氣力不如培初,給培初增住兩條辮子把頭猛撞在
牆角上(在馮氏宗祠門口),以致昏厥過去,鄉人進行急救,他的母親趕忙拿棉被
把他蒙頭蓋腦地捲起來,過了一會,他才慢慢甦醒,但一直沒有哭過。
  中山先生常爬上參天高的大樹取鳥蛋,用石頭擲擊小鳥,鄉人見他倔強好動,
給他起一個綽號叫「石頭仔」。

                           機智捉壞人

  有一天,帝象(即孫中山--編者注)正在田野采豬菜,見到有一個人乘坐著
轎子,前面又有些挑夫挑著很多行李向村中走來。他好奇地站著看,待行近時又發
現每件行李上都寫著一個孫字,他看看行李,又看看坐轎的人,突然,匆匆拿著裝
豬菜的籃子一口氣跑回家去,一踏入門口就大聲叫:
  「亞……亞媽,大哥回來了!」
  母親很為詫然,笑著回答他說:「你發夢,你怎認識哥哥呢?」
  帝象著急地說:「是就是嘍,坐轎的人與大哥的相片很像,行李上又寫有孫字,
為什麼不是呢?」
  正在爭論間,就給門外「亞媽,亞媽」之聲衝破了,跟著大哥帝眉就進屋了,
帝象很快地遞送一杯茶給哥哥。
  一天早上,哥哥問帝象認不認識去三鄉的道路,他很快回答說:「識……識。
我跟亞媽去過的。」
  於是哥哥拿了一籃東西叫他帶給三鄉的朋友鄭君,吩咐他路上要小心,早些回
來。
  帝象高高興興地攜著籃子去三鄉,遇著一個陌生的人,這個傢伙看到帝像是一
個小孩而又是單身趕路,即裝著笑臉問他:
  「細佬,細佬,你這樣早去哪裡呀?」
  帝象看看他才答說:「我到三鄉去。」
  那人馬上接著說:「我也是到三鄉,那很好,我們一同走好了。」
  帝象曾聽媽媽說過,這裡地方僻靜,常有賣豬仔(即販賣華工出國)的壞人在
這裡活動。他又看到這個傢伙行動鬼祟,心中甚為懷疑,但又想想自己是小孩,他
是大人,他硬來侵犯,自己是要吃眼前虧的。於是,帝象裝著歡迎的樣子說:
  「三鄉我去過一次,現在對那路徑都有點記不清,你與我一起走,真好啊。」
  那壞人以為這條小魚已經上鉤了,十分高興。當行到河頭埔時,帝象機靈地想
了一個辦法,對他說道:
  「亞叔,你能在這裡等等我嗎?我要交些東西給這裡的親戚。」那人答應等候,
還催他快去快來。
  不久,帝象引了一群人出來,把這壞人捉了,盤問後,證實了這人果然是專門
販賣人口的人。

                            不怕清兵

  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持續了15年,結果雖然失敗了,但太平軍英勇鬥爭的事
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農民群眾心中,翠亨村農民同樣受到莫大影響。有些老人在中
山先生住宅門前大樹下乘涼時,常常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中山先生非常喜歡聽,
他對洪秀全很是敬慕,稱之為英雄,而對清廷的腐敗,則十分痛恨,他常說:「洪
秀全滅了滿清就好嘍!」
  1876年夏季的一天,翠亨村人紛紛奔走,呼喊:「清兵來了!清兵來了!」相
繼關門閉戶,雞飛狗走,有如大難臨頭。
  清兵像凶神一般到了翠亨村,進行封屋圍捕。
  原來,本地幾個富商(楊啟修、啟懷、啟文三兄弟)在汕頭一帶販賣「豬仔」
(買人口做苦力)而暴富,後來事敗,乃為外縣控訴,知縣派兵緝拿。
  當時楊氏伯母叫中山先生快去躲避,中山先生說:「他是人,我也是人,怕他
什麼!」反而跟隨清兵去封屋,每封一間,他都跑回家去報信。後來錯封了楊貞義
堂一間,該屋的一個老太婆剛好避到中山家裡,聞訊後急忙跑回她家去,向「千總」
(領隊人)跪下訴說她和楊啟修三兄弟無關,並且取下頭上金釵送給「千總」,始
得倖免。

                          嚇跑「江湖佬」

  1892年,中山先生在澳門、石歧、廣州行醫,經常回到家來。在他的樓上(現
中山故居)有個小缸,裡面裝著白色藥粉,有時他的四姐妙前幫他曬晾一下。一天,
吃過晚飯,中山先生拿出一塊白布,掏出一些藥粉擱在上面,小心地走下樓,加上
一些沙土,再將白布輕手輕腳地包紮好,走到閘門上看一看,然後搖手叫我們退後。
我們都很納悶,只聽到中山先生說:「看我們的炸藥威力大不大!」接著火光一閃,
閘門上一條六尺長、一尺多高、刻有「瑞接長庚」四個字的大石上,現出一道裂縫。
這條裂縫至今依然存在。
  1892年,中山先生學成醫業後回家一行。一天,陸壇生的妻子難產,又沒有人
接生,雖有幾個老婦人幫助,但她們不懂醫術,全家人束手無策,十分焦急。壇生
知道中山先生是醫生,可能會接生,但又想男人怎樣好為女人接生呢!很覺為難,
但還是硬著頭皮去請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立即表示樂意同往。他的伯母知道後卻百
般阻撓,認為男人給產婦接生,是一件很「衰運」的事,但是也阻止不了他去救人。
在產婦房中,中山先生細心檢查產婦腹部後,也不用什麼藥械醫治,只是抓著產婦
肩上的胛骨,在床上抖幾抖,產婦開始舒服一些,不久嬰兒就產出了,母子安然無
恙。嬰兒取名「細麟」,現今60多歲,旅居檀香山。
  同年,中山先生的大哥從檀香山寄回款項油中山先生親自設計建築一所房屋
(即現今的中山故居),將竣工時,請到幾個客籍人樁打庭院的圍牆,有一個工人
腿上生瘡,很久未癒。一天有一個走江湖的人,手上拿著竹筒,「冬,冬,冬」敲
著走過來(竹筒鼕鼕作響是作為招引顧客的標誌)。當他走到施工地方時,這個工
人請他醫治瘡疾,索價高昂。剛好中山先生外出回家,問明情況,就對工人說:
「我是醫生,為何不告訴我,待我替你醫治,而去聽信這些騙人的『江湖佬』呢?」
這個「江湖佬」看見有人坍他的台,大怒,立刻從身上拔出飛砣(這是一個如酒杯
大的圓鐵,勾上鐵鏈,是練武術的人的一種武器),惡狠狠地指著孫中山先生說:
「我一飛砣打斷你的腿,也能醫好。」中山先生見他這樣凶狠可惡,立即把穿著長
袍的長袖放下,伸手在正廳台上的抽屜內一摸,伸出幾個手指,用長袖遮著,對
「江湖佬」說:「我一『對面笑(手槍)打死你,也能醫活。」當時在場的人為這
緊張場面而擔心,「江湖佬」也霎然色變,我們一些人做好做丑,把「江湖佬」打
發走了,就問中山先生:「你的手槍是怎樣的?拿來看一看。」中山先生伸出手指
笑著說:「這不是手槍嗎?」眾人見了,皆哄然大笑。
  (摘自陸天祥:《孫中山先生在翠亨》;
  楊連逢:《中山先生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片斷》)

TOP

4.向封建陳規陋習挑戰

  封建的舊文化、舊禮教、舊道德、舊傳統……嚴重地毒害、折磨、束縛著億萬
中國人。初生牛犢不怕虎,少年孫中山勇敢地向舊世俗宣戰。
  不要死讀書
  翠亨村是個70來戶的小村莊,但姓氏可不少。楊姓有錢、人多、族大。他們專
請一位老師給子弟教讀。其他近十姓的人家叫「雜姓」,較為窮苦,就聯合請一位
老師在馮氏宗祠教學,是為村塾。
  中山國家貧,7歲尚無錢讀書,到10歲(1876年)才入學。當時有一位姓黃的老
師因年老無牙,講話聲似蟾蜍,人稱「蟾蜍黃」,鴉片煙癮很重,常常一兩天不能
上課,因而得不到學生的尊重。他所教讀的書有《三字經》、《千字文》、《幼學
故事瓊林》、《古文評注》幾本,但從不解說書中的意義,學生讀來讀去,到頭來
至多只會背誦幾句。
  中山記性很強,老師教幾回就能背誦,從來未曾因背誦不出而在孔子像前罰跪。
中山感到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於是就向老師提出意見說:「老
師,我天天讀書,不知書中講些什麼道理,這有什麼用呢?」老師聽了大發脾氣說:
「呀!你竟敢違背先賢之教嗎?」中山說:「什麼事都要講道理,就是不知書中講
什麼道理。」老師拿起戒尺準備打他,後又想到這個學生做功課是好的,打他,恐
不服眾;不打,又怕壞了教規。只得說:「我只管教書,不管講書。」並給中山一
句評語:「不是做人上人,就是做人下人。」

                          反對婦女纏足

  孫文12歲時,有一天放學回家,看見姐姐坐在門邊,兩手緊緊地摀住雙腳,豆
大的汗珠掛在臉頰上,臉色蒼白,一副痛苦難熬、百般無奈的樣子。
  孫文整天同姐姐在一起,時常與姐姐一道幹活,得到姐姐的關心、幫助,因而
對姐姐懷有一份特別的感情,他愛他的姐姐,信賴他的姐姐,他不忍心看姐姐那副
痛苦的模樣。於是,孫文急忙問道:
  「姐姐,你怎麼了?哪裡難過?」
  姐姐抬起頭,看著自己的弟弟,一句.話也沒說。孫文這才看到,姐姐的兩隻
眼睛淚水汪汪,哭得又紅又腫,就更不明白了,連聲追問道:
  「姐,你到底怎麼了?快告訴我。」
  姐姐本不想說,被弟弟問得緊,躲不過,只好答道:
  「我腳疼。疼得鑽心,實在受不了。」
  「腳疼?」孫文這才注意到姐姐那雙一天到晚光著的腳,現在被纏上了一道又
一道布條。那布條緊繃繃,密麻麻,把姐姐的一雙腳捆綁得嚴嚴實實,扭成尖角般
形狀。
  「為什麼要捆腳?誰給你捆的?」孫文真是奇怪極了,一雙好好的腳,為什麼
要捆成那般模樣?是誰那麼狠心,竟然讓姐姐受這麼大的罪?
  姐姐只是默默流淚,不願再說什麼。孫文走進家門,就去問他的阿媽。
  「阿媽,是你給姐姐捆的腳吧?為什麼要捆姐姐的腳?」
  阿媽笑一笑,很平靜地回答道:
  「這是女人的事,你不懂的。讀你的書去吧!」
  可是孫文並不放過,他非要弄個明白不可。母親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告訴他,
女人纏腳是古代傳下來的一種習俗,是天經地義的事,經過包纏之後,女人的腳才
能變小,就成了所謂的三寸金蓮。這樣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是有家教的標誌,
也是有德行的象徵,才能夠嫁得出去。
  說著,母親指了指自己的腳,不無自豪地說:「你看,阿媽的腳不是很小嗎!
那也是吃了很多苦才纏成這樣的。女人生來都要過這一關的。」
  在孫文的頭腦裡,一直以為母親的小腳以及那幾個腳趾併攏重疊成一團的怪樣
子,是生來就如此的,還真不知道也是捆綁的結果,也經歷過姐姐現在這樣的痛苦。
他不禁用同情的眼光看了看母親,懇求道:
  「既然阿媽知道纏腳很苦,為什麼還要阿姐也受這苦呢?求求阿媽,就不要為
難阿姐了吧!」
  「那怎麼行呢!」母親搖了搖頭,歎了口氣,接著說:「如果我現在不讓你姐
姐吃這點苦,她以後就會吃更大的苦。到那時,你姐就會怪怨阿媽的。」
  然後,母親列舉了村子裡一些不纏足的廣西客籍女子,處處受人歧視的事來作
為自己的證據。
  孫文還是想不通把一雙好好的腳纏成怪模怪樣的,到底有什麼好處?但是他說
服不了母親,也沒有力量去改變母親的觀念。但是他並不以為他的母親是對的,於
是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懇求母親:
  「姐姐太難受了。阿媽就放了她吧!」
  不知是孫文的懇求起了作用,還是由於其他什麼原因,母親鬆開了纏在姐姐腳
上的布條。可這只是暫時的。過了幾天,母親另請了鄰村的一位阿婆,把姐姐的腳
重新纏起,並且再也沒有鬆開過,直到把姐姐的腳纏小為止。

                       皇帝訂的規矩也應變

  纏足風波之後,又發生了另一件事。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原來,孫家在過去,也是個有田有地的人家,那田地還真
不少,足足有好幾十畝。靠著這些田地,孫家繁衍生息,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到
了後來,不知咋的,日子竟一天天衰落下去,就像俗話所說的,是王小二過年,一
年不如一年了。為了應急救窘,只好變賣田地。今天兩畝,明天三畝,不知不覺,
幾十畝田地就弄得一乾二淨。到了孫文爺爺的父輩上,竟是一分土地也沒有了,成
了完完全全的佃耕農,那日子自然是更不好過了。
  田地雖然賣完了,而有關田地的事卻並沒有完。不僅是沒有完,還變成了一根
繩索,束縛得孫家喘不過氣來。
  原來,過去變賣田地是很隨便的,只要履行個簡單的手續就行,那就是賣主寫
張契約給買主,買主付出約定的錢,田地就歸買主了,而並不去官府申報蓋印。當
然,並不是不需要到官府申報,而是買賣雙方都怕麻煩,都怕困申報而花去一筆似
乎是多餘的開支。對於賣主來說,他們尤其不想公開,賣地畢竟是件不光彩的事,
何必弄得大家都知道?買主只要達到田地歸他使用的目的,是樂得越簡單越好。這
樣一來,人們就形成了一個慣例,田地交易都不申報,而是悄悄地私下進行。
  於是,問題就出來了。賣地的已失去了田地,可在官府的地冊上卻依然寫著他
的大名,官府的衙役每年依然上賣主家收納地丁稅。孫家便是陷入了這樣一種尷尬
的境地。
  每到納稅之時,衙役們在孫家坐著,孫家小心翼翼地陪著,然後到真正的田主
家將稅錢收來轉交給行役。
  這樣做,孫家卻是多了道麻煩。但只要能把稅錢收上來,麻煩點也沒什麼。可
是時間一長,事情就不再是跑一趟,代收一下那麼點麻煩了,而是根本收不上稅錢
來。因為時間一久,地產已幾易其主,轉來轉去,要想再維持原來收稅的辦法,確
實是很難很難了。官府裡仍是一到時間,就上門收稅,孫家從田主那裡收不到稅錢,
只好自己掏錢抵交稅務。
  於是,沒有田地的孫家,卻一直要代人交納地丁稅,無可奈何地忍受著這受拖
累的巨大困擾,始終不得擺脫。
  從孫文的爺爺開始,孫家就被這地丁稅攪得困苦不堪。一家人湖口尚且不易,
到哪去弄錢賠出去呢?
  年幼的孫文,並不知道家中還承受著這一樁不合理的重負,他眼看著父母沒日
沒夜地操勞,他和姐姐也同別家的孩子不一樣,當別人在盡情玩耍的時候,他和姐
姐卻學會了做各種各樣的活。儘管一家人辛辛苦苦、拚死累活,卻依然過著十分貧
困的生活。孫文心裡很有些想不通,一天,他就問他的父親:
  「阿爸,咱家比誰都更加勤快辛苦,為什麼日子倒不如別家好過呢?」
  父親歎口氣,就把賠地丁稅的事告訴了自己的兒子。
  孫文一聽,憤憤不平,大聲說道:
  「哪有這樣的怪事!沒有田地,卻還要交田地稅!阿爸,難道你就願意交嗎?
你完全可以不睬他們嘛。」
  老實厚道的孫達成,卻沒有兒子那份勇氣和不滿情緒。他看著眼前激動不已的
孫文,雖然知道他說得對,但卻絲毫沒有受到感染和振奮,臉上仍是一副無可奈何、
自甘從命的神態。然後,他不緊不慢地說:
  「這都是祖上留傳下來的,是我們的命不好啊。有什麼法子呢?」
  「這怎麼是命呢?」孫文越想越氣憤,他見跟父親說不出什麼結果來,就跑到
馮爽觀家去了。
  自從聽了馮爽觀所講的那些太平天國的故事,孫文打心眼裡佩服眼前這位活著
的起義英雄。馮爽觀那滿臉的絡腮鬍子,洪亮的聲音和豪放的性格,處處都給孫文
那幼小的心靈以巨大影響。所以,一有空,孫文就喜歡往馮爽觀那裡跑,有什麼事,
也樂於向馮爽觀請教。
  「大叔,你看這不公平的事,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改過來呢?」
  說著,孫文滿懷希望地盯著馮爽觀。
  馮爽觀十分同情孫家的遭遇,也十分理解孫文此時的心情,但是,他能有什麼
法子來幫助他們呢?
  「沒法子可想,孩子,這都是皇帝老爺訂的規矩,不是想變就能變的。」
  孫文只好折回了家,心情沮喪極了。走著想著,心中的不滿又強烈地升騰起來:
「皇帝訂的規矩難道就不能變嗎?」
  (節錄陸天祥(孫中山先生在翠亨);
  李守鵬等著《孫中山全傳》)

TOP



二、出類拔萃的學子、醫生

                      1.意奧蘭尼中學的優等生

  走出家門,走出封閉,奔向檀香山的這塊奇土,孫中山感到新奇,他在這裡得
到新生。
  在意奧蘭尼中學,這個腦後拖著辮子、貌不驚人的中國學生獲得了夏威夷國王
親自頒發的獎品,令當地的洋學生刮目相看。

                         初出國門見世面

  1878年4月的一天。
  波濤洶湧的南海。天藍海藍,海與天渾融一體,彷彿是通向那冥冥世界的一方。
一艘英國格蘭諾琦號輪船,航駛在無風三尺浪的海面上。
  頃刻間,天空由藍轉昏,且越發昏暗,陰雲沉重得支撐不住,隨時可能呻吟著
向輪船撲下來。也許萬聖節的鬼魂都在雲裡躲著狂舞著,才把一個好端端的天空折
騰得陰雲重重,不堪重負。天昏浪急,一會把輪船掀上浪尖,一會又重重地拋進谷
底……
  仁立在艙窗前興致勃勃的小中山,此時正癡心地望著波濤起伏的海浪,似乎在
尋找那裡的神奇。母親楊氏以暈船經驗之訓,喚他快回座位上坐下。因那聲音被大
海濤聲吞沒,孫中山似乎沒有聽到。母親不得不用更大的聲音重呼:
  「孩兒,那樣危險,是要暈船的!」
  「阿媽,讓我玩會兒吧。」小中山一動不動地仍望著神奇的大海。此時此刻的
他,「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恭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作為12歲的孩子,他沒有想到此行竟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折,有的只是新奇的感
想,在恍惚的感想中去追求大自然的真善。
  人生之趣莫過於追求。小中山這次出國求學,也是歷經兩年多時間與家人「斗
爭」的結果,母親拗不過他,只好作了讓步。
  兒行千里牽母心。作為母親楊氏,大洋彼岸,有她的血肉長子,此岸有她的兒
女。為成全母心的一種平衡,她決定送中山去彼岸。一是免去她對中山路途的惦念,
二是了卻對長子孫眉的思念之情。可憐天下父母心。
  她和中山之所以選擇乘坐這艘輪船,原因有二:一是此船是孫眉來華招工的雇
船;二是船上有熟人照應。這樣走大家都放心。
  輪船經過20多個晝夜與風浪的搏鬥,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檀香山。孫眉親自
上船迎接。骨肉相見,親情難表。
  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息和觀光旅遊,孫中山大開眼界。閒暇時他又去見習經營商
店業務。6月份,在孫眉積極聯繫下,孫中山被送人盤羅河學校就讀算術等科。繼而
又進入正規的意奧蘭尼男子中學讀書。
  初到異國,一個月的時間雖不長,展現在孫中山面前的卻是一個精彩文明的世
界。一切使他感到新奇:處處是花的世界,處處是綠的草坪,就連街道馬路,也是
筆直寬闊。和平鴿在市中心草坪和廣場覓食,驅而不散。到處秩序井然,一片祥和。
人們尊重法律,法律規範著人們的行動。聯想到中國的千年封建,這裡顯然是一個
民主法制的國家。進了商店,小姐們用語文明,態度和藹,使中山體驗到受人尊重
的感覺。到了學校,老師教得用心,學生學得專心。新鮮的科目設置,靈活的教學
方法,井然的秩序,嚴明的校規,都深深地印在這位來自東方的一個制度陳朽、風
氣循舊的國家的少年腦海裡。
  「這座城市太美了,是人間的天堂!」孫中山的心靈在呼喚。
  「夢裡尋她千百度,兀立此物在人間。」
  有比較才有鑒別,所見所聞使他產生了改良祖國的朦朧念頭,他在日記中寫道:
「到檀香山,就傅西校,見其教法之善,遠勝吾鄉。故每課暇,輒與同國同學諸人,
相談衷曲,而改良祖國,拯救同群之願,於是乎生。」
  課餘時間,他還進修中文。他愛讀華盛頓、林肯等人的傳記,接觸了這些偉人
的思想,並決心師法他們,要有一番作為。他也熱衷於讀(聖經)及參與宗教教會
並洗禮入基督教,後被大哥孫眉阻止。他對校中的救火會也很感興趣。他想到:自
己家鄉如果發生火災,當地政府是不加過問的。入學第三年有了兵操課,他覺得這
是很有意義的活動,適用於現代武器的新式操練,對於反抗壓迫和民族自衛是有用
的。隨著口令,他雄赳赳地擺著雙臂,邁著健步,精神抖擻,心裡的志氣得到了抒
發。
  孫中山對異國風俗感到奇妙。同時,異國同學也對這個留長辮、穿長袍的東方
少年感到新奇,新奇中帶著幾分嘲笑。
  一天,小中山正在專心致志地做作業。有同學在後排悄悄議論開了:
  「哈!小辮子考了第一名。我只比他差0.5分。」
  「什麼小辮子,那是牛尾巴。」
  「牛尾巴也不確切,那是野猿尾巴。」
  「都不對,那是我家那隻貓的貓尾巴。」
  說著說著,那位僅差0.5分的學生,便上前躡手躡腳地去拽正在用功的孫中山
的小辮子作樂。孫中山火了,兩人廝打起來,直到老師到場,才結束這場「戰鬥」。
  老師態度和藹地講解:「一個國家有不同的民俗民習,這是地域文化的特徵。
我們作為民主國家,應該自覺尊重人家,以後再不許發生此類事情。大家聽懂了嗎?」
  「聽懂了。」同學們齊聲回答。
  老師的教育,使孫中山備受感動。那位惡作劇的同學也當場向孫中山作了道歉。
風平浪靜後的孫中山也深感這種髮辮是人之累贅。放學回到家裡,他索性拿起剪刀
剪掉它。
  「哦,那可使不得喲--!」正在做飯的大嫂跑了過來。
  聽到大嫂的驚叫,孫眉也過來了,一看小弟要剪辮,氣不打一處生:
  「蓄髮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你剪掉髮辮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中國是文明古
國,辮子是我們文明的標誌,你沒有辮子成何體統?」
  「外國人不蓄辮子,不是也很文明嗎?」孫中山反駁著。
  「在家聽咱父母的,在這兒聽我的!懂嗎?」大哥下了命令。
  辮子雖沒有剪下,卻表明了孫中山在中西文化的衝突中有自己的揚棄,也表明
了他變革的朦朧心態。

                      意奧蘭尼中學的優等生

  1882年7月的一天上午。
  坐落在檀香山的英國基督教監理會主辦的意奧蘭尼男子中學的禮堂裡,正舉行
一年一度的隆重莊嚴的畢業典禮。盛況空前,因為夏威夷國王架刺鳩要親自出席該
會,向優等生頒發獎品和證書。國王的駕臨,使該校整整忙乎了一周:打掃校園,
清除垃圾,粉刷門面,張貼標語,佈置會場,購買獎品等。今天,全校師生早早吃
了早點,便集合在禮堂,等待國王的駕臨。
  9點1刻,國王專車閃電而至。在校長的陪同下,國王架刺鳩一身素裝,並沒有
金盔銀甲,像一位吃齋的中國彌勒佛,登上了主席台。在隆重的鑼鼓聲中,校長致
詞,典禮開始。
  典禮中最激動人心的一項開始了:對品學兼優者進行嘉獎。三年的學習,勤奮
的耕耘,使孫中山獲得了英文文法第二名的好成績。他健步登上領獎台,頒獎者竟
是架刺鳩國王。望著這位東方的少年,國王笑哈哈地說:「祝賀你的成功。」並把
獎品和證書頒給了孫中山。
  比獎品和證書更重要的是,通過勤奮的學習,孫中山使自己的英文有了較好的
基礎,這使他有了與世界人民交流的語言;基於斯,也使他有能力博覽英文圖書,
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後來,他多次周遊世界從事革命活動,發表演說,聯繫外交,
也都有賴於此。
  憑著這一紙證書,在胞兄孫眉支持下,初中畢業後的孫中山,秋季又順利進入
了一所高級中學奧阿厚書院。
  新的學校新的課程設置,除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外,還有各種自然科學知識,這
在中國學校是沒有的課程。隨著知識的拓展,那隱藏在心底的反叛的種子將綻出新
芽,抽出綠葉。
  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的五年,正是當地人民反抗美國殖民統治鬥爭最激烈最壯
觀的時期,這當然也影響到孫中山的人生觀的形成。
  那時,夏威夷正在開展反對美國吞併的運動。
  1882年秋,夏威夷國王架刺鳩環遊世界後,順應民心地提出了「夏威夷是夏威
夷人的夏威夷」的口號,民氣高漲。當地華僑中不少人也支持夏威夷人民的反美斗
爭;而意奧蘭尼學校在韋禮士牧師主持下,則成了一個「反美和反吞併主義情緒的
堡壘」。身臨其間、耳聞目睹了這一切的孫中山,對此不能不有所感觸。可以說,
夏威夷人民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對年輕的孫中山不啻是上了
最好的一堂政治課,促使他對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前途與命運發生無限聯想。
  後來孫中山畢生為國家獨立、民族命運而奮鬥,與他在人生觀形成時期的這種
見聞、感受,不無關係。宗教令他精神昇華,革命卻使他腳踏實地。
  檀香山的讀書生活,使孫中山視野拓展、心智開張。他的生活情趣、價值觀念、
思維方式等都在潛移默化。
  五年來的西式教育和西方宗教的熏染,檀香山人民反美鬥爭的啟示,陶鑄了這
個中國青年的心靈,使他把所學的西方社會知識和自己國歷身受的體驗,融合為觀
察、思考祖國命運的新的價值標準,生發出救世濟人的崇高理想。雖然,這一理想
的意識潛層中還烙下了宗教救世的印痕,但「改良祖國,拯救同群」的愛國心,畢
竟不是寄托在彼岸世界的虛幻中,而是根植於改造落後祖國的現實沃土裡,他已經
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國家命運聯在一起了。從那時起,他萌發了「良善政府」的
朦朧想法。
  (節錄自陳廷一著《世紀偉人--孫中山》)

[ 本帖最後由 aska110169 於 2007-3-20 08:57 編輯 ]

TOP

2.北極殿裡惹大禍

  北極殿是翠亨村民撅著屁股跪拜神佛的殿堂,被哥哥從夏威夷趕回家鄉的孫中
山已看不慣鄉親們的愚昧落後,斗膽地打碎了神像,為家裡惹下了一場大禍。
  孫中山回鄉之後,所見儘是些不能如意的景象:田地裡稀稀疏疏,村莊裡冷冷
清清,鄉親們衣衫檻樓,愁眉苦臉,孩童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面對這凋敝和衰
敗,孫中山那年輕、火熱的心就不能平靜。他苦惱,他不平,他想改變這一切,可
不知如何改變,只能把苦悶和不平藏在心底。只有在與陸皓東等朋友們的交談中,
鬱積不平之氣才稍稍得到一些抒發。可是,這樣的議論又有什麼用?於是,他在短
暫的舒暢之後,又陷入了長長的痛苦之中。
  總該做點什麼!這一想法在孫中山的潛意識裡,悄悄地紮下根來。
  一天,孫中山與陸皓東又在村頭讀書聚談。正談得起勁,突然見鄉長領著幾個
村民往北極殿去。孫中山便問陸皓東是怎麼回事,陸皓東沒好氣地說:「還不是去
整修那無用的菩薩!」
  「整修菩薩?」
  「是啊!幾乎每年都要弄一次。每次都整修得煥然一新。村民就為這,也還得
攤派不少錢呢,沒錢的,就出工。」
  「走,看看去。」
  孫中山站起身,拉起陸皓東就走。
  他們來到北極殿,看鄉長指揮著那幾個村民正在忙乎。刷的刷,描的描,修補
的修補,幹得是那樣的專注認真。中間的北帝像已修整好,一副活靈活現的樣子,
兩眼圓睜,嘲諷似的望著孫中山。
  孫中山的心裡真不是滋味。花許多人力物力來修復這樣一堆泥塑木雕,究竟有
什麼意義?貧窮的愚昧的人們啊,為什麼不能為自己做一點有益的事呢?我該怎樣
去喚醒人們不再供奉這些爛泥朽木,喚醒他們不再為虛幻所迷惑?
  他這樣想著,默默地退了出來。陸皓東跟在後面,看孫中山那沉思難受的樣子,
也就一聲不吭。
  突然,孫中山回過頭,對陸皓東喊道:「我有個主意,你敢不敢同我一起做?」
  「為什麼不敢!你說吧!」
  「等鄉長他們把北極殿修好之後,我們找個機會把它砸了,給那些信奉神像的
人一記猛掌,使他們從那被迷惑的虛幻中擺脫出來。」
  「我跟你幹。不過,砸像的時間最好選在中秋節。那天人多,影響大,對大家
更有震撼力量。」
  「好,就定在那天。」
  孫中山作出了這一決定之後,就像即將面臨一場大戰似的,興奮而緊張。一種
迫不及待的心情,攪得他夜不能寐,飯也吃不香。他生平第一次感覺到時間的緩慢
難熬。
  終於,等來了中秋節。那天一吃過早飯,孫中山就同陸皓東一起來到北極殿。
  北極殿裡已是煙霧繚繞,燭光搖曳,幾個老頭老奶早把月餅。水果等安放在供
桌上,開始彎腰撅屁股地跪拜起來。一面拜,一面哺哺有詞,臉上的表情無比虔誠,
各種動作做得規範有度,一絲不苟。磕了幾個響頭之後,站起身,拈起一束香,就
在燭上點燃插在香爐裡。
  孫中山立在他們的身後,默默地看了一會,心裡真是又好氣又好笑:辛辛苦苦
弄出點好吃的東西,自己還捨不得吃,卻要送來供奉這些泥菩薩,多麼可憐而可悲
啊!他心裡不禁一陣心酸,於是,就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對那幾個老人說:
  「敬這些泥菩薩管用嗎?」
  幾個老人驚愕地看著孫中山,不明白小伙子怎麼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位老
人愣了愣,回答道:
  「怎麼不管用?心誠則靈啊!」
  「老伯,你的心不是很誠嗎?可是這堆泥菩薩給你帶來了什麼好處呢?你老人
家不還是終年吃苦受累,過不上一天舒坦日子嗎?」
  「不,小伙子,話可不能這麼說。能不能過上好日子,那是命中注定,強求不
來的。我們供奉北帝,求不到福就罷了,只求它暗中保佑,為我們消災免禍。無災
無禍,也就是最大的福了。」
  孫中山聽了這一席話,不禁覺得好笑,深知這些老人的愚昧和麻木程度不是三
言兩語就能說得通的,這更激發和堅定了他砸毀神像的決心,就直率而乾脆地說道:
  「這泥東西能保佑什麼?它連自己都保佑不了,哪還能保佑你們!」
  幾個老人聽了孫中山這話,更是驚呆了,簡直不知他在說些什麼,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又看看供桌前的神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就在這時,又進來幾個村民,一個個提著裝著供品的籃子。
  孫中山看看時機已到,便一步跨上供桌,右手緊緊抓住「北方真武玄天上帝」
的「手」,然後,扭回頭,向底下那些望著他發呆的村民們說道:
  「你們信不信,這泥東西連它自己都保不住。如果不信,就看看它能不能阻擋
我折斷它的手指頭。」
  說著,孫中山用力一拽,只聽「啪」的一聲,神像的手指頭立時折斷了,只見
斷開處是一個小小的窟窿,裡面的木頭、泥巴和裹在其中的爛稻草一起露了出來。
  村民們都驚呆了,尤其是那些老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所見到的一切。
  這時,孫中山舉起右手,用他手中那只掰下的泥指頭去激神像的臉,輕蔑地說:
  「你們看哪,我折斷了它的手指,它還照樣對著我笑。這種無用的東西,如何
能保佑我們村民?」
  話音剛落,他便把泥指往供桌上一摔,泥指啪地落在地上,碎成幾塊,揚起一
陣不小的灰霧。
  那幾位老人這才清醒過來,忙喊道:「快下來,快下來!」
  孫中山沒下來,陸皓東卻又跳了上去。他們用木炭,在專司生育的「金花娘娘」
的臉上一陣亂畫,畫成個又花又醜的大花臉,最後,乾脆連它的一隻「耳朵」也扯
了下來。
  北極殿裡頓時一片嘈雜和混亂。老人們就像是自己犯了彌天大罪似的,嚇得心
驚肉跳,手足無措,跪在地上連連向神像叩頭作揖,嘴裡一造聲地念叨著:「罪過!
作孽!罪過!作孽!罪過!作孽!」
  其他人則議論紛紛,以一種驚異和迷惘的目光打量著孫中山和陸皓東,好像不
認識這兩個小伙子似的。
  孫中山和陸皓東見目的已經達到,便跳下供桌,呵呵大笑著,揚長而去。
  孫中山大閘北極殿、砸毀神像的事,立即在翠亨村傳了開來。一些沒有親眼見
過的村民,都不大相信,他們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相繼到北極殿去察看,察看之後,
就在殿門內外,三五成群地小聲議論。於是,人越聚越多,全村幾乎有一半人都來
了。
  孫達成聽說有這樣的事,忙趕到了北極殿。他向來膽小怕事,老實忠厚,一聽
說兒子做出了這樣的事,又氣惱又害怕。當孫達成一出現在北極殿時,聚集在殿前
的人們,一起把目光投向了他,一些人使張口罵起來。
  「這樣的瘋小子,是怎麼管教的?竟然把神像給毀了,真是膽大妄為到了極點。」
  「那是出洋的好結果!如此膽大妄為,褻瀆神明,只有受過洋教的人才做得出。」
  「神殿剛剛花錢修復,就弄得這樣一塌糊塗。一定得罰他們把神像修理好。」
  人們三言兩語,你一句,我一句,向孫達成興師問罪,橫加指責。孫達成看看
神殿的神像,自覺理虧,只好一個勁地賠不是,又連連說:「我賠,我賠。修復神
像需要多少錢,由我出,由我出。」
  「光修殿還不行,這本來就是你孫家做的好事,你孫家自然得出來收拾。毀壞
神像,神是會發怒的,弄不好還會給我們大家帶來厄運。你那小子必須離開村莊,
或許能使我們躲開災難,否則,出了什麼事,我們還要找你算賬。」
  村裡一個頗有身份的老人這樣說道,其他的人也跟著附和起哄,叫嚷起來:
  「對,一定要讓這小子離開!」
  孫達成又是諾諾連聲:「叫他走。我一定叫他走。」
  孫達成氣得頭昏眼花,顫巍巍地回到家,一見孫中山就光火,厲聲訓斥道:
  「你幹的好事,讓我在村人面前丟盡了臉。你給我滾!」
  孫達成一向喜歡機靈的孫中山,只因這次的禍闖得太大了,才破天荒發這麼大
的火。
  母親在一旁看了焦急,問道:「你叫孩子滾,他能去哪呢!」
  孫中山一直默不做聲。他已從砸像的興奮中走了出來,陷入壓抑與沉重之中。
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破除迷信之舉不僅沒有喚醒愚昧的人們,反而遭到了他們的
無情指責,甚至以必須離開村莊作為毀殿砸像的代價,而這代價則意味著承認對自
己的懲罰,更意味著自己承認失敗。他不想走,他不願意走,可是,父親的態度又
是那樣的堅決,他怎麼忍心讓他老人家再生氣呢?
  「讓他去香港吧……」孫達成說道。
  第二天一大早,回鄉還不到半年的孫中山又被迫離開了家。
  他望著寂靜的村莊,暗暗發誓道:我遲早會回來,我總有一天要喚醒那些愚昧
的人們。
  (節錄自李守鵬、汪鵬生、倪三好著《孫中山全傳》)

TOP

3.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

  人們都知道孫中山是位著名的革命家,卻不大瞭解他還是一名醫術精湛的外科
醫生,更不知道他是我國中西醫結合的創始人。這裡介紹的是他治病救人的事跡。

                      康德黎門下的醫學高徒

  1892年5月的一個晚上,時間已經很晚了,孫中山正坐在康德黎博士家黃色的圓
形客廳裡仔細看著自己的學位證書--「授予廣東省翠亨村人孫逸仙先生醫科碩士
學位。」
  窗外,菜園裡綠油油的,一片茂盛的景象。空氣中飄散著正在吐艷的木蘭花的
馨香。這時,夜幕開始降臨了,疲倦的城市漸漸安靜了下來,風從敞開的窗口吹進
來的不是微鹹、苦澀的大海的氣味,而是一股輕微的淡水的氣息。孫中山喜歡這一
能夠擺脫開日間繁忙的時刻。
  「啊,我也終於時來運轉了。」孫中山歎了一口氣說。
  「時來運轉了,時來運轉了,尊敬的孫先生」,房間的主人笑了笑說,「衷心
祝賀你!」
  康德黎博士坐在孫中山對面,雙手放在面前的咖啡色針織檯布上。這是他的一
種習慣姿勢:當他在講台上不需要演示什麼的時候,就是這樣站著的。在他旁邊一
把靠背很高的雕花椅子上端坐著他的同事、解剖學教授孟生博士,他坐得筆直,而
且一動不動,像是一尊雕像。
  「您現在究竟打算怎麼辦,在哪裡定居呢?」
  「我準備搬到馬交去。」孫中山回答康德黎博士的問題說。
  「到葡萄牙的一個省去?」詹姆士·康德黎的淺色眉毛向上揚了起來。他表示
莫名其妙地聳了聳肩膀,低下長滿褐髮的頭,端詳著孫中山,彷彿頭一次見到他。
  「請原諒,老師,不是到葡萄牙的一個省,而是到葡萄牙的殖民地去。大概從
里斯本到澳門--對不起,我不喜歡把它稱做馬交,因為中國人不這麼叫--如果
按直線計算的話,大約有兩萬里;而從澳門的水灣能看到中國的海岸。難道不是這
樣嗎,先生們?」孫中山的聲音聽起來鏗鏘有力。
  孫中山喜歡現在坐在他對面的這些人,特別是康德黎博士,但是他從來不同他
們發生爭吵並非因為他們之間是師生關係的緣故。他似乎感覺到,如果一旦發生爭
吵,就可能越過界限,使他們的友好關係招致不可挽救的損失。但是他現在按捺不
住自己了。
  「先生們,請你們給我指出中國南部任何一個沒有外國人滲透的角落來。說不
上來?我想,在你們美好和古老的英國,大概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可為什麼中國
人就要忍受這一切呢?」
  在詹姆士·康德黎的學院裡度過的這一段時間裡,孫中山已經習慣了香港,但
這畢竟是一個十足的英國城市,這一點他也不能對自己老師們解釋。中國人在這裡
更喘不過氣來。是的,他是打算去澳門,那裡便於同中國沿海的其他城市保持聯繫。
而聯繫是十分必要的。當他剛剛有所成就的時候,並非所有與他交談過的人都能理
解和支持他。只要他一說「我們應該推翻滿清王朝和恢復漢族的統治」,恭恭敬敬
地聽他講話的那些人便都掉轉身子,悄悄地走開了。不過,這倒可以理解,因為說
這些謀反的話是要丟掉性命的。儘管如此,孫中山還是越來越頻繁地激勵自己要
「滴水穿石」。」
  「好吧,既然雛鳥的羽毛已經豐滿」,康德黎博士打斷了孫中山的沉思,「那
就讓它試著去獨立飛翔吧。更何況您,天生就是搞醫的。您決定遠離我們的保護也
是對的。」
  「我將非常需要您的幫助。」孫中山誠懇地說。
  「沒關係,不要膽怯。從這裡到馬交咫尺之遙,如果需要,隨時可以來召喚我,
不必客氣。無論什麼事,我們兩個人也能夠把它對付過去。但是我相信,一切都將
會很順利,我的孩子。」


  「老師,我到時候一定會請求您的幫助,事先向您表示感謝了。」
  康德黎博士點了幾下頭。
  「家人您當然是寫信把他們叫到自己身邊吧?您的兒子大概長大了吧?」
  「是的,一定長大了。」對於小孫科的回憶像一股暖流湧上了他的心頭,「我
也該和家人團聚了。」
  深色木殼裡的掛鐘嘎吱嘎吱響了起來,就要打11點了。該告辭了,但是真讓人
戀戀不捨。5年來,這所房子對於孫中山來說已經成了自己的家……
  一位女僕無聲地走進來,剪掉蠟燭上的燭花,然後又無聲地走出了房間。孫中
山站起身來,一眼看見門口站著一位女人,原來是康德黎夫人,她是特意來向他告
別的。孫中山同所有大學生一樣,由於她對他們始終不渝的善意、同情與照顧,一
直對這位女人懷有一種敬慕之情。
  「親愛的孫,我希望您在那偏僻的地方不會忘記我們。」她回答孫中山十分恭
敬的鞠躬禮說。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家裡的人對我的深情厚誼。」孫中山矜持地回答說。
但是他的聲音顫抖了一下,心也不安地抽緊了,似乎預感到在他重新見到詹姆士·
康德黎一家之前將會經歷許多重大事件。「對不起,我該告辭了。開船的時間很早。
一切都非常感謝!」說完,孫中山深深地鞠了一躬。

                        名揚澳門的孫醫生

  孫中山已經在澳門住了幾個月了,然而無論如何也習慣不了這個城市緩慢和令
人委靡不振的生活節奏。但使他滿意的是:迄今為止,他想實現的一切都實現了。
如今他成了一名醫生。同時朋友們找到了一所不大的合適的房子出租給他,而且,
很快在這所房子外面掛出了一塊『中西藥局」的招牌。
  各種各樣的藥品是借錢買來的。到孫中山醫師的中西藥局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
因為從香港來的這位醫師是免費為大家治病的。在他的貸款合同上這樣寫著:「逸
仙自願贈醫不受謝步。」
  他的一家--妻子和小兒子來到了澳門。現在他有了自己的家,朋友和同志們
可以在此聚會,對祖國的命運各抒己見和進行爭論。其中主要的問題是通過什麼途
徑才能達到既定目標--推翻滿清王朝。很明顯,只有通過武力才能完成這一任務,
即必須有武器和掌握這些武器的人。在孫中山的中西藥局裡存放著15支手槍,是他
在醫院工作時用第一次發的薪水買的。但是難道這些就夠了嗎?
  不知從何時起,他工作上的事情變得複雜起來了。看來,當地的醫生不喜歡孫
中山在他的藥局裡免費為病人治病。現在有多少錢從葡萄牙醫生的手邊溜掉了啊!
而這些都由於某位中國人!這可有些太過分了!不久前在一次醫學展覽會上,他們
醫院裡的一位醫士把孫中山叫到了一旁。起初,孫中山還以為是他不久之前為之割
掉盲腸的一位患者發生了什麼事,但是醫士二話不說,把他拉到了離展覽會不遠的
一家小飯館。醫士一副十分鬱鬱寡歡的樣子。
  小飯館裡,顧客擠得水洩不通,聲音嘈雜。他們坐到了一張小桌後邊。孫中山
耐心地觀察著醫士如何為自己斟上溫好的米酒,遲遲不想開口。但是他終於鼓足了
勇氣。
  「孫醫生」,他向孫中山抬起發紅的眼睛說,「您想像不到這是怎樣一群畜生!
昨天他們說,讓一些冒充內行的黃臉騙子進入葡萄牙醫護學會,簡直是一種恥辱!
您明白他們指的是誰嗎?」
  孫中山冷笑了一聲說:
  「但您是中國人啊,而您卻被接納了進去。」
  「這指的不是我。我是中國人,但是我卻在馬交這裡學習過。而且我被授予的
僅僅是一紙葡萄牙醫士的證明書,而不是醫生的畢業證書。孫醫生,他們指的是您。
而且您知道嗎?似乎您把這個城市的所有外科業務都攬到自己那兒去了,現在病人
只到您那兒去看病。」
  「可我是這個島上惟一的外科醫生!」
  「這一點他們不感興趣。」
  「但是在澳門,由於缺乏最起碼的外科救護,每天有成百上千的人在死去!然
而這裡的天主教堂比海灘上的貝殼還多。」
  「唉,醫生先生」,醫士一面揮手攆走示意他到屏風後面去抽大煙泡的堂棺,
一面無望地拖長聲音說,「您對此地的習慣瞭解得還很少!我很慚愧跟您談起這些,
但是他們叫我轉告您快點離開此地。您不知道這裡都是怎樣一些畜生」,他痛苦地
重複著,「全是些行屍走肉!」
  孫中山在街上叫了一輛人力車,打發醫士回了家,而自己打算步行一會兒,把
聽到的這些事情仔細想一想。是的,康德黎博士知道自己在把馬交稱做葡萄牙的一
個省時,它的含義是什麼;協會裡的那些先生們究竟是不喜歡中國醫生名聲大震呢,
還是不喜歡他們的膚色呢?……不,提出這樣的任務是正確的:中國人應當由中國
人自己來管理!
  走過幾乎早在400年前侵佔澳門島並在此建立帶有葡萄牙國王徽號的圓柱的佐治
·歐維士紀念像時,孫中山回頭看了它一眼,示威性地沖它揮了揮拳頭。
  第二天早晨,在醫院裡第一個碰到孫中山的就是昨天那位醫士。他不敢抬頭正
視孫中山的目光。
  「喂,喂,把頭抬高些!」孫中山鼓勵他說,「今天我們要做手術,把一切必
要的東西都準備好。」
  「什麼,再來一次不成功的包紮嗎?」醫士活躍了起來,上星期,他們差一點
兒不得不截去一個4歲女孩的腿--她的腳被繃帶裹得太緊,再加上左膝下方有一處
被毒蟲咬破的傷口,以致孩子瘦瘦的小腿兒發青變腫了。小姑娘勉強得救。
  「不,醫士先生,今天遇到的病例很危險,我們要做的是一次膽囊手術。我邀
請了香港的康德黎博士。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我們很可能需要他的幫助。
我正隨時等候著他的光臨。我已經派人到碼頭上接他去了。」孫中山說完便向手術
室走去。
  走進手術室,他看見護士長正從地上撿起一些玻璃碎片。這對於她來說已經成
了司空見慣的事:她總是沒完沒了地打破一些什麼東西。
  「今天沒您的事了」,孫中山說,「將由醫士先生來接替您。」
  他的這一決定是突然作出的--他想起了這個高傲的葡萄牙女人在執行他的醫
囑時總是勉勉強強和懷著一種極端厭惡的態度,而今天要做的將是一個複雜的手術,
他要做到完全放心才行。
  「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護士長把身子轉向孫中山,並且蠻橫無禮地把他從
頭到腳打量了一番,「您大概是不信任我吧?」
  「親愛的夫人,坦率地說,我是怕您平常那種神經過敏和漫不經心會妨礙我今
天保持鎮靜。」
  「什麼,什麼?!」護士長提高了嗓門一再追問,「啊,保持鎮靜?倒是我們
葡萄牙人在和中國人一起工作時不得不經常保持鎮靜!好,我走廣她的聲音裡聽得
出威脅的口吻,「但是您聽著,今後誰也不會再同意和您這個黃臉的、自認為外科
醫生的不學無術之徒在一起工作了。但願您不要多管與您外科無關的閒事。『唉,
聽聽我的勸告吧,李先生,您應該戒掉自己抽鴉片的壞習慣!」』護士長裝出滑稽
的樣子成功地摹仿著孫中山,使他忍不住地笑了,但是這更加激怒了她。
  「對於你們的李先生來說,鴉片就是他生活的推一樂趣了,可您知道我們的醫
生們對您是怎麼想的嗎?」說著,她從緊緊勒住她肥胖身軀的寬腰帶裡抽出不知一
張什麼紙,在孫中山的眼前晃了晃。
  「看」,她揚揚得意地說,「我們全體工作人員都在這份反對您留在這所醫院
的抗議書上簽了字。您的手伸得太長了!」
  她越慷慨激昂,孫中山就越不動聲色。
  「我禁止您用這種語調同我講話。」他利用一個短暫的間歇聲明說,「從現在
起,您已經被免除了外科護士長的職務。既然不願意就不要同我一起工作,我不強
迫您。再見。」
  孫中山把身子轉向桌子,準備去拿像往常一樣總是放得不是地方的橡皮手套,
一眼看見了窗外的康德黎博士。他手裡拎著那只孫中山非常熟悉的手提包。
  正在準備做手術的時候,手術室裡漸漸擠滿了病人的親戚和朋友。這是這裡的
習慣。孫中山知道攆不走他們,便嚴厲地命令他們不要喧嘩,並站得離手術台遠一
些。
  「手術是您親自做嗎,老師?」孫中山同康德黎博士打過招呼,問道。
  「不,親愛的孫,我相信您自己就能出色地應付這一手術,我只當您的助手。」
  手術開始了。
  康德黎博士愉快地觀察著自己的學生準確、細膩和信心十足的動作。
  「真是個天生的外科醫生,簡直是個天才廣看到孫中山手術時技巧如此嫻熟,
他又驚又喜地想,「對於他完全可以放心。」
  手術終於做完了。孫中山摘下橡皮手套,用毛巾擦去滿臉的汗水。
  「孫逸仙醫師,衷心祝賀您,手術做得太出色了!」康德黎博士緊緊握了握孫
中山的手。孫中山微笑著說:
  「謝謝您,老師,聽到您的這些話,我真幸福。」
  「我想您將來一定會前程似錦。是的,是的,我絲毫也不懷疑這一點。」他見
到孫中山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補充說,「順便問一下,您是否準備在最近,譬如
說禮拜天來訪問我們?我的夫人將會非常高興。」
  「衷心感謝您。我本人也時常這樣想。但離禮拜天還早,我能否請求您幫助我
一件事:您能不能給我以前的一位同級同學往香港捎封信?現在的郵局十分靠不住。」
  「非常樂意,我的朋友。是給陳少白先生的信吧?把信拿來吧。」

                         行醫無端遭排擠

  在葡萄牙醫護協會裡,事情急轉直下。
  協會於星期五召開了理事會會議,討論孫中山作為市立醫院一位外科醫生是否
稱職的問題。事情明擺著:只有在輪到要把某一位職員撤職的時候才舉行類似的討
論。
  召開理事會會議的大廳裡充滿了一種很久沒有通過空氣的酸味。長長的桌子後
面端坐著六位很有學問的男子--殖民地醫學界的精華。所有這些人孫中山都認識,
而他們也很瞭解這位中國的外科醫生。但是現在,他們卻一邊蹩腳地掩飾著自己的
不友好態度,一邊懷著一種毫無禮貌的好奇心仔細打量著他,像是初次見面似的。
  協會的秘書眼睛看著一旁,指著一把椅子示意讓孫中山坐下。
  「請注意,先生們」,他用枯瘦的手指敲了敲桌子說,「今天我們要討論外科
醫生在市立醫院任職的有關問題。先生們,正如你們所知,問題的實質在於,根據
法律,在葡萄牙的領土上,只允許擁有葡萄牙醫學院校畢業證書的人行醫。孫逸仙
先生,您能提供這樣的證書嗎?」
  孫中山聳了聳肩說:
  「當然,我不能提供。這一點您也很清楚。」
  「您要知道,孫先生,我們並不反對批准任命您擔任這一職務。您有著很可靠
的介紹,一個來自廣州的凱爾博士,另一個來自香港的康德黎博士,這是些受人尊
敬的先生,但是……」秘書遲疑了一會兒,「情況比我們更有力。」說到這裡,他
不做聲了,把身子探向虹吸瓶,給自己倒了滿滿一杯水,一口氣喝乾,然後便死盯
著擺在他面前的一些文件。
  「他在那裡搜集『情況』呢。」孫中山心裡譏笑地想,「我本來就不應該到這
裡來。早晚我會這樣得知被解職的消息。是的,看來不得不離開澳門了……」
  「但是還有補救的法子,親愛的孫先生」,像是為被找到的出路感到高興,秘
書高聲地說,「您可以在馬交這裡作為一名校外考生進行考試。」
  「難道還准許讓中國人進入葡萄牙的大學嗎?」孫中山譏諷地反問了一句。
  「只有葡萄牙臣民才行,只有它的臣民才行。先生們」,他對坐在大廳裡的人
說,「要是孫先生向葡萄牙政府提出申請的話,他就將被授予葡萄牙國籍……」
  孫中山慢慢從椅子上站起來說:
  「請您不要再費力往下說了,秘書先生。把葡萄牙國籍授予我?!」他冷笑了
一聲,「先生們,我是中國的兒子!」孫中山說完便朝門口走去。
  大廳裡鴉雀無聲。只有秘書在孫中山身後嘟囔了一聲:「請便!」
  「住口,你這個醫學界的吸血鬼!」醫院院長突然大聲吼叫起來,「難道你不
明白嗎?我們失去了市裡惟一的一位外科醫生,而且是多麼出類拔萃的一位外科醫
生啊!」
  (摘自加·馬特維耶娃著、任震寰譯《非常大總統》)

TOP

4.「四大寇」反清盟誓

  孫中山、楊鶴齡、尤列、陳少白,志同道合,在清王朝封建專制高壓之下,竟
無所顧忌,「大放厥詞」反清,被時人稱為「四大寇」。
  轉變信念的孫中山,在努力學習與躬身實踐的同時,革命的志願越來越強,對
革命的宣傳鼓吹越來越活躍而激烈。
  只要一有空餘時間,孫中山便借助香港的自由氛圍,「以學堂為鼓吹之地」,
無所顧忌地向同學們「大放厥詞」。
  他常常對同學談起太平天國的佚事,講述太平天國許多領袖的英雄事跡;尤其
推崇洪秀全,把洪秀全稱為「反清第一英雄」,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極表惋惜。
與此同時,他自詡為「洪秀全第二」,表達了要擔負起太平天國英雄未竟事業的強
烈願望和巨大決心。
  因此他常常在同學面前抒發對滿清朝廷的強烈不滿,號召人們要關心社會、關
心政治,對於中國目前的危機狀態,作為中國人應當奮起自救,不要只沉迷於醫道
醫術之中。
  孫中山振振有詞,公開宣稱:「做醫生盡其醫術,不過只能救幾條人命;而從
政反滿,則能將無數人民從黑暗、痛苦中拯救出來。所以我這一生,將以反滿抗清
作為最大的事業,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是屬於我可做的了。」
  很多同學望著不倦鼓吹、激情澎湃的孫中山,不禁覺得好笑,以為孫中山大概
患有癲狂症。有的則視孫中山為洪水猛獸、大逆不道,生怕連累自己而避之惟恐不
及。有的甚至對孫中山施加威脅,並煽動一些同學來反對他。
  其中就有一個傢伙,自恃是清廷大官的子弟,惡狠狠地對孫中山嚷道:「大清
皇上治世有方,恩澤四海,世人無不感恩戴德!你竟敢反對皇上,信口雌黃,當心
你的下場。到時招滅九族,後悔就來不及了。」
  孫中山不屑一顧。他和幾個同學一商量,決定當眾回擊這個無知狂妄的官僚紈
褲子弟。
  過了幾天,學校舉行了一次集會,老師和同學都參加。孫中山來到人群前面,
對著老師和同學大聲說道:
  「滿清王朝腐敗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很快要完蛋了!如此黑暗的王朝,只能
帶給人民以災難和罪惡。我們就是要造它的反,寧可被殺頭,也不能像這位紈褲闊
少」--說著,孫中山用手指著那個官僚子弟--」做大清王朝的孝子賢孫!」
  孫中山的當眾演說讓不少同學暢快,叫很多老師、同學驚訝,更使那位官僚子
弟惱羞無狀、尷尬無比,因為香港已經不是清廷管轄範圍,他又能拿孫中山怎麼樣?
  孫中山與他的一些志同道合者,都是非常的開心。
  在西醫書院那幾年,孫中山利用課餘、假日,於香港、澳門兩地來往甚勤,旨
在交結有識之士,共同尋找救國真理,探索革命道路。其中香港有三人最與孫中山
志趣相投,無所不談,有「四大寇」之稱。那三人是楊鶴齡、尤列和陳少白。
  提起尤列,孫中山與他的相識還有段趣事。那還是在南華醫學堂時,一天傍晚,
孫中山和鄭士良上街買荔枝,等掏錢時卻發現口袋空空,便與小販說:「今日忘了
帶錢,明天來學校找我們取款。」可小販不願意,鄭士良就有些火了,說:「我等
不是那賴賬的人,決不會少你一個錢的。」小販仍是不肯,於是雙方爭執起來,聲
音越來越大,引得行人都圍攏來看是怎麼回事,尤列便是那圍觀的人之一。他正好
與他的族叔、孫中山的校友尤裕堂到博濟醫院探訪朋友路過那裡。當下尤裕堂代付
了荔枝錢,並一同回校。
  那天晚上,幾個人以荔枝當晚餐,侃侃而談。孫中山談興大發,高談愛國救國
等一套宏論,使尤列大開眼界,欽佩不已。從此往來漸密,結為知己。
  尤列那時在廣州算學館讀書。畢業後,經考試,來香港任華民政務司書記。到
達香港之後,他便去拜訪孫中山。朋友相聚分外高興,談得更來勁,尤列拉住孫中
山的手往外就走。孫中山很奇怪,問道:「拉我去哪?」尤列只管走,說:「帶你
認識個好朋友。」「誰?」「到時你就知道了。」
  尤列帶著孫中山來到歌賦街,進了一家名叫「楊耀記」的商店。孫中山不覺有
些好笑,但他不做聲,默默地跟在尤列後面進入店裡。
  房間裡已有不少人,見二人進來,便一齊站起來。尤列連忙介紹道:「這是我
在廣州算學館的同窗楊鶴齡。」說著,他把指向楊鶴齡的手又轉向了孫中山,「這
是我的好友孫中山。」
  孫中山與楊鶴齡都沒說什麼,兩人對視了一眼,一齊哈哈大笑起來,把個尤列
笑得莫名其妙。他看看孫中山,又看看楊鶴齡,終於恍然大悟:「啊!原來你們早
已認識。」
  於是大家一齊笑了起來,房間裡充滿了相聚的快樂和歡暢。
  孫中山與陳少白的相識,則是因了孫中山的國文老師區鳳樨的介紹。
  陳少白在廣州格致書院就讀。一次有事要去香港。臨行前,區鳳樨對他說:
「你去香港,我可以給你介紹個人,你一定與他很合得來的。」說著,區鳳樨寫了
封介紹信。
  陳少白一看所介紹的人叫孫中山,在西醫書院讀書。到了香港,一辦完事,陳
少白就去找孫中山。
  孫中山見是區老師介紹的朋友,又見陳少白丰姿俊美,風度翩翩,心裡自是十
分高興。兩人談了一會兒,陳少白的不凡談吐和敏捷才思,使孫中山更是高興,就
想與他多談一會,便提議:
  「我們去逛逛公園吧!」
  陳少白對孫中山也很有好感,孫中山的提議正合他的心思。於是就隨孫中山到
了植物園,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坐了下來。
  兩人開始交談,你一言,我一語,沒有一刻停歇。他們發現,對時局的看法,
對方與自己竟是那樣的一致,對國家的前途,對反滿抗清,對方與自己竟有相同的
志向與抱負。
  孫中山捨不得與陳少白分手,他還想再多談談,可是天已昏暗下來,就問道:
「這次來香港,住幾天再走吧?」
  「不,只呆一天,明天就要走的。」陳少白顯得也十分惋惜。
  兩人終於站起來,握手告別。孫中山握住陳少白的手,心想:「如此志趣相投
的朋友,以後一定要設法多在一起談談。」
  過了一段時候,陳少白因為家境困難,送來香港開闢新路,打算半工半讀,將
學業堅持下去。
  孫中山便勸陳少自學醫,說:「醫學是很有用的。同我一起學醫吧。」
  可陳少白卻不大喜歡醫科,猶猶豫豫地,老下不了決心。於是,孫中山乾脆自
作主張,替他報了名。
  一天,陳少白又來孫中山宿舍談天。正在興高采烈之時,孫中山突然說他有事
需出去一下,請陳少白稍等一會。
  大約過了十幾分鐘,孫中山又匆匆跑回宿舍,煞有介事地說:
  「少白,康德黎博士要見你呢。」
  「我並不認識他,他更不認識我。為什麼要見我?」陳少白很覺詫異。
  孫中山也不回答,只是笑,抓住陳少白的手,就往外走,逕直來到了教務長辦
公室。
  孫中山便把陳少白介紹給康德黎博士。
  康德黎滿面笑容,熱情地說:「歡迎你,歡迎你來我校學習。」
  原來是這麼回事。陳少白待要埋怨孫中山,可事已至此,也就只好不說了,就
連忙回答:
  「敬請博士今後多多指教。」
  兩人出了教務長辦公室,孫中山高興地說:「這下好了。你這一來,今後我們
大家可以多談了。」
  陳少白故作嗔怪地說:「你倒好,為了聯絡『同黨』,真是用心良苦,不擇手
段啊!」
  就這樣,陳少白轉到了西醫書院,比孫中山低兩個年級。
  陳少白進了西醫書院後,便與孫中山一道,常去楊鶴齡父所開的「楊耀記」商
店聚會暢談,共商革命大計,自然又結識了楊鶴齡和尤列。
  由於四個人情趣相同,具有共同的志向抱負,孫中山便提議立約盟誓,以表共
同革命的堅定信念。
  孫中山的提議得到了其他三人的一致贊同。尤列自告奮勇。立即提筆起草,草
成後由其餘三人-一看過,都覺滿意。於是再由陳少白用白紙謄正。誓詞的原文如
下:
  宣誓人XXX等精誠宣誓,天地鑒容,驅除滿人,實行大同。四人一心,復國是從,
至死不渝,務求成功。此誓。
  戊子年九月初五日
  尤列,廣東省順德縣人,乙丑正月十七日出生,二十四歲。
  孫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人,丙寅十月初六日出生,二十三歲。
  楊鶴齡,廣東省香山縣人,戊辰六月初十日出生,二十一歲。
  陳少白,廣東省新會縣人,庚午七月十五日出生,十九歲。
  宣誓書的簽名,是按年齡大小依次排列的。他們立誓的目的,只想驅除滿人,
恢復大漢中華,實行共同理想,還沒有具體的革命綱領。
  簽過名後,四人整肅衣冠,點燃香燭,同時對天盟誓。儀式雖然簡單,但卻十
分嚴肅而隆重。宣誓完畢,四人又到西醫書院拍照留念。
  可是這件事竟被楊鶴齡的哥哥注意到了。他便半罵半諷地對他的弟弟說:「鶴
齡,你們四人在搞什麼名堂!遮遮掩掩地在談論推翻滿清王朝的事,簡直就是四大
寇!萬一被清廷知道了,那可是要殺頭的。」
  孫中山聽了這話,很是坦然。他對其他三人說:「洪秀全揭竿起義,失敗被清
廷貶為寇。我們四人的志向正和洪秀全一樣,我們也正是反清四大寇。這沒什麼好
害怕的。」
  從此,「四大寇」的稱呼就在他們的親戚朋友中傳揚開來了。
  (摘自李守鵬、汪鵬生、倪三好著《孫中山全傳》)

TOP

三、探索救國良方

                   1.由治病救人到憂心醫國

  醫術再高,也只能醫治有限的病人,而不能挽救四萬萬受苦人,更難以拯救衰
敗沉淪的祖國。孫中山悟道此理,便由醫人轉為救國。
  澳門行醫處處受到掣肘、備受窩囊氣的孫中山,於1893年春天,將他的事業轉
到了廣州。
  在挫折面前,孫中山並不灰心,更不氣餒,他有的只是憤慨,有的只是不平,
有的只是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做到底的決心。
  當然,心靜之餘,孫中山也有一種深深的悲哀與惋惜。他給那麼多人看過病,
解除過他們的痛苦,可是當他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卻沒有人敢站出來為他說一
句話,更不要說為他伸張正義。孫中山知道他們都是些好人,一些善良的人,他們
只能把不平與同情埋在心底,卻不敢大聲疾呼地表達和發洩出來。
  孫中山不禁感到孤獨,感到一種被拋棄的悲哀。由此,他便體會到,醫術救人
只能醫體,不能治心,醫術所濟的範圍、功效實在有限。在這困難的時候,他更懷
念他的好朋友鄭士良,他心想,要是澳門有像鄭士良那樣熱心於救國、忠誠於事業
的人該多好啊!
  可是,這樣的人在澳門一個也找不到。行醫既已受挫,又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知
心朋友,對這樣的地方,孫中山還有什麼可留戀的!
  孫中山到了廣州之後,在西關基洗創辦了東西藥局。為了擴大影響和便於城內
患者治病,又在雙門底(即今北京路北段一帶)的聖教書樓內設了一個醫務分所。
與此同時,他還在香山縣石歧鎮與人合資開設了東西藥局支店。
  誰也沒有料到,受挫後的孫中山,在廣州的事業比在澳門時更為發達了。
  開業之後,上門求醫的人很多。尤其是孫中山醫術精湛、服務態度又好,自然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病人。
  孫中山治病時,對病人十分親切,態度也很認真。對於病人的要求,他總是想
方設法,盡可能給予滿足。對那些生活貧困的病人則特別優待。見到這樣的病人上
門求診,孫中山往往先沖上一杯牛奶,讓病人喝了,歇口氣,神氣略定,然後才開
始診斷。到最後,不僅免收診金,而且贈送藥品。病人接受了這般優良的服務泊是
千恩萬謝,感激不盡。
  在廣州行醫,孫中山由於三天兩頭來回奔跑,一會兒到西關,一會兒去雙門,
一會兒又去石歧,實在是十分疲累。但孫中山並不因此懈怠,而是盡心盡意地對待
每一個病人。一旦遇上什麼特殊情況,他都及時地予以主動而熱情的處理,盡到一
個做醫生的責任和義務。
  一次,孫中山從廣州趕往石歧。將到石歧時,他遠遠地聽到一個女人淒慘的哭
聲。走近一看,在嚎陶大哭的女人的身邊,直挺挺地躺著一個男人,一動也不動。
孫中山連忙詢問是怎麼回事,一邊對躺著的男人作了一番觀察。
  那女人痛不欲生地說:「我與我男人一早來地裡幹活,沒想到他就突然這樣死
了。丟下我們孤兒寡母,叫我們今後可怎麼活啊!」
  孫中山經過一番仔細觀察,忙和聲細語地安慰那婦女,說:
  「別傷心,你丈夫並沒有死。我是個醫生,他的病我大概可以治好。」
  「真的?」那婦女止住哭聲,既驚又疑地問道。
  「是真的。你去村裡喊幾個人,把你丈夫抬到我的診所去。要快一點。
  那婦女答應一聲,踉踉蹌蹌地向村裡跑去。不一會喊來幾個村鄰,大家七手八
腳把昏迷過去的男人抬到了鎮上。
  孫中山來不及喘口氣,急忙拿起針筒,注上藥液,給那男人打了一針。
  不一會兒,那「死」去多時的男人開始有了動靜。只見他顫動了一下,發出一
聲長長而微弱的歎息,然後慢慢睜開了眼睛,像做了一場夢似的,驚奇地望著房間,
望著面前的孫中山和淚痕滿面的妻子。


  那妻子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看自己的丈夫,那張熟悉的面孔上又有了
血色,再摸摸丈夫的手,溫熱有力。這是真的,丈夫還好好的,他死裡逃生了!
  那妻子撲通一聲,一下跪倒在孫中山面前,連聲說:「謝謝救命恩人!醫生的
大恩大德,我們全家一輩子也忘不了。」
  孫中山連忙扶起那婦女,心裡也熱乎乎的。
  沒多久,孫中山便以他的醫術和醫德征服了病人的心,他的名聲隨之在廣州、
香山一帶傳揚開來。於是,找他治病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兩廣總督衙門的官轎,也
常常抬著他進入府中為他們的家人治病。
  儘管孫中山對貧困者常常贈醫送藥,但由於找他治病的人相當多,開業一年下
來,孫中山竟有1萬多元的收入。想想當時李鴻章授予孫中山、江英華「欽命五品軍
牌」,月俸才不過50元,相比之下,這1萬多元,該是多麼可觀的一筆收入。
  可是,金錢並不能動搖孫中山從事「醫國事業」的信念,他更不想把自己變成
一台賺錢的機器。無論是在澳門,還是在廣州,孫中山通過自己的行醫實踐,深刻
地認識到「醫國」比「醫人」更為重要。因此,他並不滿足做一個治療人體疾病的
良醫,他更為關心的是國家民族的「痼疾」,他要「借醫術為人世之媒」,亦即通
過行醫,與社會各階層人士廣泛接觸,甚至與官紳經常往來,以瞭解社會的黑暗,
瞭解社會上層的罪惡,從而尋找並開出「醫國」的藥方。
  譬如兩廣總督李翰章,對於廣東、廣西的每個官職,都標出相應的價格,然後
明目張膽地加以出賣,由此而大發橫財。
  翠亨村一個青年,並沒有什麼功勞,只是因為家中有錢和善於溜鬚拍馬,短短
幾年裡就提升到相當於西方軍階准將的職位。而令人驚訝不已的是,他的每次提升,
總要捎帶上他那個在遠地一個鴉片窟裡當廚子的兄弟。原來,每次戰役之後,他都
臆造一些勇敢的「事跡」,以他兄弟的名字報告上去,而上司也竟然信以為真,嘉
獎不誤。突然有一天,這個從來沒有聞過火藥味的廚子,竟從公報上讀到自己的名
字,並且已經在清廷的軍隊裡,得到了一個相當於上校的軍銜。
  有一天,孫中山的診所裡來了一個病人。那病人從肩到肘,從臀部到膝蓋,渾
身上下,滿是傷痕。孫中山看了之後很覺奇怪,就問道:
  「你的這一身傷是怎麼來的?關節又怎麼會變硬的?」
  那病人一連聲地歎氣,又不住地搖頭,久久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才穩住
悲憤而委屈難捺的心情,說:「我這是被縣衙門打的,是脆鐵鏈跪的。」
  「縣衙門為什麼要打你?為什麼要罰你跪鐵鏈?」孫中山又追問。
  病人於是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告訴了孫中山。
  病人是個船夫。一天早晨,他正沿著河岸朝家中走去。突然,一隊兵勇迎面而
來,不由分說,抓住他便拉到新會縣縣衙裡,並立刻被按倒在地,屁股上挨了整整
兩百大板。
  打過之後,縣官才拿著官腔問道:「你招是不招?」
  船夫已被打得疼痛難忍、暈頭轉向,這一問,更使他如墜雲裡霧裡,他看著縣
官,回復道:「你們為什麼要抓我?要我招供什麼?」
  「你是海盜。為什麼抓你,招供什麼,難道你還不清楚。」縣官似乎振振有詞。
  「我是海盜?真是笑話,你們可以去村子裡打聽打聽,我不過是個規規矩矩的
普通船夫,怎麼就成了海盜!縣老爺可不能冤枉我。」
  船夫聽說自己被認定為海盜,知道那是罪該處死的,嚇出了一身冷汗,說話的
口氣倒也強硬起來。
  可這回答不僅不能使縣官相信,反而激怒了縣官,給船夫招致了更大的苦頭。
縣官頓時把臉一沉,厲聲喝道:「大膽狂賊,竟敢狡辯!就讓你嘗嘗跪鐵鏈的滋味。」
然後,一聲吆喝:
  「來呀,鐵鏈侍候!」
  幾個打手擁上前來,將船夫的膝蓋按倒在銳利的鐵鏈上。
  船夫整整跪了一夜,直到次日中午才被放開,兩個膝蓋跪得鮮血淋漓。
  縣官重新升堂,對船夫問道:「滋味不 巴!想清楚了沒有,招還是不招?」
  船夫十分堅強,使出全身的力氣,高聲回道:「我不是什麼海盜,我沒什麼好
招的!」
  縣官氣急敗壞,狠狠地下令道:「看來你還沒嘗夠刑罰的滋味。來人,給他上
竹槓。」
  幾個打手走上前,將船夫的雙臂拉直,迫使他的雙膝跪在地面上,然後將一根
竹槓橫擱在船夫的大腿上,兩頭各坐了一個打手。兩個打手一起一伏,竹槓像蹺蹺
板似的上下擺動。陣陣劇痛傳遍了船夫的全身,他立刻昏死過去。
  但是事情並沒完。船夫被投進了監獄,等他身體稍有恢復,縣官又給他施刑逼
供,然後他又是昏死過去。如此三番五次,將船夫拷打、折磨得不成人樣。
  到最後,縣官又不明不白地,突然將船夫釋放了,什麼解釋也沒有。
  講到這裡,船夫憤憤地說道:「為什麼放了我?還是看我太窮,任憑他們如何
用刑,我是一個銅子沒有。有的,就是這條命。」
  船夫的經歷,使孫中山深為震驚和憤慨,這樣黑暗的社會,這樣的貪官污吏,
人們沒有絲毫的人身自由和說話的權利,人們的生命財產沒有絲毫的保障。他不禁
想起了自己前不久親眼見到的一幕。
  那是在方耀提督建立的屠殺場裡。十幾個剛被抓來、準備第二天處死的「犯人」
在大聲地呼喊:「冤枉啊,冤枉!」
  提督的師爺卻無動於衷,厲聲訓斥他們:「亂叫什麼!你們若是好人,就不會
到這個地方來。」
  人提督府出診正好路過那兒的孫中山,見到柵欄裡那些衣衫襤樓,面黃肌瘦的
人,心裡覺得非常難受。這樣的人怎麼會是犯人?又怎麼夠得上處以極刑?就問那
師爺:「這些人在送來之前,可曾經公堂審問過?」
  師爺根本不願回答,但他知道孫中山是提督請來的醫生,不便得罪,就有些不
耐煩地回道:「這些犯人都是由地方士紳送來的,確實是人人皆知的歹徒,哪裡用
得著審?」
  耳聞目睹的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的心:黑暗社會如此荼毒生靈,他作
為一個醫生,又有何作為?他只能治好船夫身上的傷痛,卻不能使船夫免於遭受那
樣的傷痛!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無辜的人被任意殘殺,卻不能挽救他們的生命!
可是,更重要的工作,更值得做的工作,應該是後者啊!
  孫中山決心要不遺餘力地去從事那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醫國」。
  (節錄自李守鵬、汪鵬生、倪三好著《孫中山全傳》)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