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宗教,淵源於古代的巫術和秦漢時的神仙方術,(公元12-144)由張陵(即張道陵)創方於四川鶴鳴…(—作鵠鳴山,邑境內)。入道者須出五斗米,故為五斗米道,因道教徒尊稱張道陵為張道陵為「天師」,故又名「天師道」。

    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信仰太上老君的「道」,其著作《道德經》奉為經典。認為「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是胡的開始,天地萬物都是由它化生和主宰的,道教的教理教義便是「道」演繹山來,道教徒相信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返本還源,與「道」同一體性,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

    老子《道德經》,又名《老子五千文》,是道教的主要經典,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大尊是道教所崇拜的最高的大神。此外,民間一切神的信仰包括天神,地祗,人鬼,也為道教所供奉。

    道教在我國已有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東漢末,張角的太平道和張魯的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兩個道派,道教在東晉南北朝時代經歷了重大變革,出現了大量的新經,發展了教義,充實了儀範。南北朝全唐宋兩代形成了道教的正一派,在金、元之際,全真派的興起影響極大,盛極一時,由王重陽在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創立全真派,其徒邱處機更加發展擴張了全真派,經元、明、清各代,流傳至今,正一派從事符篆齋醮,祈福禳災。全真派主張「全神煉氣,出家修真」,並建立了傳戒和叢林制度。

    新中國的成立,道教徒享受著信教自由的民主權利,正l常的宗教活動,受到法律保護。道教徒現時一方面是辦好自己的教務、觀務、尊紀守法、愛國愛教,另一方面要努力為祖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道教的禮儀規範繁多:在不同場合,採用不同禮儀現將時常見的禮儀作些簡介,道教最常見禮儀有叩拜、供養、誦經。
一、叩拜
    在叩拜過程中亦有拱手禮和作揖禮,這兩種禮儀是最常見的,不管在重大場合,還是日常生活中,道士們必須遵循這些禮儀的規範,且行此禮,表示恭敬,比如,道士們作早、晚功課,在入壇、出壇遁友互行禮都缺不了叩拜之禮。
    對拱手禮和作揖禮,在道教禮儀中,有許多講究及方法現作簡介:
    (二)拱手禮也有兩種方法:其一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以示揚善隱惡,行此禮時,拳舉胸前,立而不俯,其二,也是雙手相抱立式,以左於大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於紋:右手大拇指屈於右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外呈「太極圖」掐「子午訣」。在抱拳時必須要自然即可。
    (二)作揖禮,行此禮時,一面躬身,—面雙手於腹前合抱, 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作禮比拱手禮更敬,因此,一般對長者才行此禮。在道教中有一禮三拜和二禮九拜之分:一股常見的是—禮三拜,隆重場合採用三禮九拜,這些叩拜同樣有許多講究。叩拜時的方法,站在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腳跟相距三至之寸,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 自下而上與口相齊,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卜跪,緊接著右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俯伏叩首燃後抬頭右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再重複兩次,即為「三禮三叩」關於三禮九叩禮,只是重複一禮三叩禮兩次即可,這種只用於較隆重的齋蘸道場時,才行此禮。

二、供養(五供香、花、燈、水果)
    道教敬禮神像的禮儀很多,在神像雕塑前後,都須擇吉日良辰,舉行開工或竣工儀式,在神像雕塑還必有「裝髒」儀式,讓神像其真正成神靈依附的分靈身。其次還有神像開光,在道教有—套專用開光科儀,在道教是非常隆重的。對神殿裝飾要求規範,還要有華蓋、饅帳、幡幢、吊燈等。這樣更能增加神殿的威嚴與肅穆的氣氛,令人進入神殿後受感染而頓生虔誠敬仰之。在供奉神像時予以供養,一般為香、花、燈、水、果作供品。在作道場時則增加茶、食、寶、珠、衣五供,合為十供:供奉時還須敬香、叩拜。
    敬香也是道教常見最普遍的方式。一般有焚香、拈香,而拈比較隆重,焚香最常見,就是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線香式其它香炎,敬種的儀式,拈香則不問,只是在諸神聖誕或供齋設蘸時,由住持或高功方行之,此香為名貴香,拈香時,須行三禮九叫人禮。

三、誦經
    誦經即誦唸經文是道教齋醮中最常見的一種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歷代道教科儀文獻,對誦經的選擇,時間安排,同眾術的關係多有闡述。—般誦經分兩部分即念誦和歌讚:早的道教,主要誦《道德經》通過北魏,嵩山道士寇謙的改革和金代全真祖師王重陽建立的宮觀叢林宮觀形成了早、晚課制,作為道士每天必修之課。通過誦經,能旨表祟道教神的虔城之心:能求開悟經義,保養無和,合助道力。但在誦經的禮儀上也有很多嚴格的規定,譬如:上殿誦經要以鍾、鼓聲為小誦經前要焚香等,誦完經後道十要行叩拜之禮方出壇。

    對於經文的選擇,因經文科目繁多,不同場合下不同用途,朗誦經史不同則時間的安排也不同,道教認為不問的時間, 誦念有不同功能,所以造定的就不同,譬如:正月上元,七月中元,十月下元,在這些特定的時間舉行道場齋蘸,還神仙真人聖誕日等,都得舉不同方式道場。誦經也往往與道教的些方術相聯,它與符錄青、存思、內丹步罡、音樂等,相聯繫在一起,這樣能使誦經時增加更多與其他教不同的鮮明特點。

    齋蘸是道教對其崇拜儀式的傳統稱呼,俗稱「道場」齋。是齋戒,潔淨之意,指的是在祭祝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飯酒茹葷,不行房事,以示祭妃誠敬。醮:醮神意即祭神,中國古代宗教有眾多的齋戒儀禮以及等級森嚴的祭儀規定。

    道教創立齋醮儀範,其目的有三:一為修道二為通神三是為供養齋醮其儀式具有複雜的結構,它由各種獨立的科儀組成,每個科儀又都具有特定的神學意義和作用,而許多種科儀組合在一起;就形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儀式群,即齋酪法會,如儀式過程需歷時九天的九皇金錄大齋,三大的下元黃最大齋等等。齋醮其儀規在經歷歷朝歷代中由簡趨繁和由繁趨簡的演變。道教在齋醮儀式的演變過程中,對於儀式演習也形成了一系列規定。

    例如:建醮的六齋和八節,規定「六齋月二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又有三長齋月卡正月、七月、十月、十直看,即每月的一日、八日、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八、節,所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它還有「本命百日、干日等齋」。

    建醮又有其一系列的規定如建醮與天氣建醮必須至誠,齋法必須精嚴,演儀中以誠為先,兢兢業業,誠惶誠恐,齋儀畢,遞相致賀,互相交禮。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