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建醮

建醮

建醮
元、明二代朝廷經常大臣到武當山建醮,或詔武當山道士入宮建醮。其意有祈福禳災、安鎮宮廷、祈雨、祈雪、祈晴、祈驅虜、祈避瘟、祈除妖等等,而根本旨意是祈求永保皇權鞏固。元仁宗愛育黎拔為八達的生日與「真武生日」同為三月三日,「歲遣使以是日建金籙醮,」。元皇慶元年(1312),召武當道士張守清進京建壇祈雨。以後,朝廷常召武當山道士進京建金籙大醮。明朝定都南京後,規定三月三日(真武降生日),九月九日(真武飛昇日)要醮齋祭禱。明朝歷代帝王頻繁派人到武當山建金籙大醮祭祀真武,祈求福佑,耗資之巨,祀典之隆,人員之眾,以及主祭官職務之高,在武當山道教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每個皇帝登基均要遣臣建醮,並立碑。逢「韆鞦令節」,後、妃、皇子、公主等也派人至山建醮求神保祐。永樂二十二年(1424)命嗣教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等在王虛宮修建金籙大醮七晝夜,計三千六百分位,在淨樂宮、興聖五龍宮、太玄紫霄宮、大聖南巖宮、大岳太和宮、遇真宮諷誦經典,積崇善果,以求「皇圖鞏固,宗社均安」。大醮由親臣或道官主祭,湖廣三司及地方官吏虔恭迎送,參加陪祭。自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遣臣到山建醮以後,齋醮活動轉向民間。

建醮緣由
       「醮」是祭神的意思,在漢朝末年道教盛行之後,逐漸變成「僧道設壇祭神」的專有名詞,自南北朝開始,歷代朝廷大多有建醮的祭儀,尤其盛行於元朝和明朝。

        道教通俗信仰隨著漢人移居開墾台灣後,也逐漸在台灣生根, 雖然台灣的醮祭大致上承襲中國的意義,是民間為了「許願祈神」或「還願酬神」設置道場,並聘請道士所主持的宗教儀式,但是受到移民太多而且繁雜的影響,已經漸漸發展出不同的面貌,各地會有不少的差異。

         由於台灣的道教發展早已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精神,再加上早年漢人墾拓台灣之際,遭遇種種艱辛困難,造成許多無主孤魂的存在,所以人民建醮的目的,不僅僅是祈神酬恩,還添加了施鬼祭魂的雙重意義。總而言之,做醮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因為每次做醮要動員不少的人力、金錢及物資,所以民間往往要好幾年的休養生息,才有能力舉辦下一次的醮典,所以早期台灣民間醮典的舉行都是十幾二十年才舉行一次;現今社會繁榮發達,可以比較不用考慮到經濟的因素,只要配合醮期規定舉行就行了。

建醮的種類
台灣民間的建醮,種類非常繁多,常見的有 慶成醮、祈安醮、王醮、神明誕醮、中元醮、水醮、火醮 …… 等,通常從醮祭的名稱來看,可以略知舉行醮典的意義。

慶成醮 祈安醮

(常與祈求平安的祈安醮並行實施,所以合稱「祈安慶成醮」。 )

         民間常見配合廟宇落成或重修增建後慶祝完成,而舉行的祈安慶成清醮,每次宮廟的改建,只要一經過動土儀式,土地開挖即代表龍脈地理的擾動,根據國人傳承的宇宙觀,這代表一種小小宇宙秩序的破壞。在經歷一段漫長的建設過程後,建築工程的完工只是一種硬體設施的完成,經由儀式才能真正完成「秩序」的重建,這就是信仰習俗中的「謝土」與「建醮」儀式;通常是先舉行謝土儀,間隔一段時間之後在舉行盛大的「建醮」。

王醮

        也稱王船醮或瘟醮,旨在藉由迎、送王爺的信仰儀式中,驅逐瘟神疫鬼,祈求合境平安,這是因以前經常有瘟疫及傳染病肆虐,人們希望藉由王爺的保佑將瘟疫盡快驅除。

神明誕醮

        則為神明生日時所做的祭典,通常只有一天。

中元醮

         顧名思義是中元節時,為普渡孤魂野鬼而設醮,目前只剩下基隆、恆春、鹿港等少數地方尚有保留。

水醮、火醮

       則是為了替 水、火災死者祈福 而設,目前 都較少見, 大多附屬於祈安慶成醮儀式中舉行。

     以建醮的天數 來看, 一般而言,都以一朝醮、二朝醮、三朝醮、五朝醮、七朝醮 …… 以致於四十九朝醮區分。一朝乃指一天,四十九朝也就是長達四十九天的醮典。 五朝醮已屬規模盛大,三朝醮次之;但因三朝醮儀式內容相當充實,可媲美大醮,且天數較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故三朝醮多被現代社會視為標準模式。

        建醮期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到規模的大小,小廟的醮都在三朝以下,大廟的醮期都在三朝以上,五朝、七朝已經相當普遍,顯然和社會經濟力的改觀有極密切的關係。

醮典前的準備
       當一個地區確定要舉行醮典後,一連串的籌備工作便陸續展開。除了定期醮或者固定形式的醮典,醮期的長短和祭區,一般都透過求問神明而來。確定醮期和祭區後,廟方要組織臨時性的醮局或建醮籌備委員會,負責規劃建醮的相關事宜,且聘請地方耆老、民意代表、士紳擔任重要職務,不但加強凝聚地方的向心力,並藉以宣傳,使醮典能更順利圓滿。
        醮局設立後,首先就是要聘請「道士團」,負責醮典所有的科儀。同一時間內,也會公開招募各種斗首,確定各壇的角頭及壇主,並將各壇的工作分別交付壇主執行,以分擔工作。
         第二階段的準備工作,便是「奉告醮表」,目的是向玉皇大帝及天地諸神奏報建醮事由、日期和時間,恭請諸神屆時光臨鑑醮,儀式相當簡單,但須道士隆重舉行,時間多在醮典前兩、三個月舉行,完成後還要提供各種資料,應付醮典中各個拜儀的需要。  


道士團
       醮典雖然由寺廟主辦負責,但醮典及科儀的內容,卻完全由道士負責,因此如何選聘道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早年聘請道士時,基本上會考量:道士的聲望、與地方的關係、派系的平衡以及善信們的意願,最後考量的才是費用的多寡,近年因老道長逐漸凋零,名道士漸漸減少,功利的社會也讓人們對醮祭的要求變得不一樣,選擇道士的標準,往往以費用為第一考慮,有的寺廟甚至以競標的方式,選聘標格最低者主醮。
       道士團中每個人的職司都不相同,平時僅分為道長及道士,主持科儀時,站在最中央的稱高功,高功右側依序是副講及侍香,左邊則是都講及引班,每人負責不同的工作。

科儀
        科儀的「科」,乃是指動作,祭典中的每個動作,都必須依照既定的程序和法則,也就是所謂的「依科闡事」。「儀」包括典章制度中所有的禮節和法事,也就是在每一個節目進行當中,都必須依祭祀對象的神格、地位,分別行禮如儀,以示尊崇敬聖之意。
        在中國的歷史上,道教曾經數度成為國家的祭典儀式,所以從古至今,道教最重視的就是行事之科與行禮之儀。台灣的民間信仰,因為受到中國道教的影響,醮祭科儀又全部抄自中國的道教,因此無論南北醮場,不管主醮道士師承何人,翻開醮科表,總是一個接一個的科儀,因為這些科儀又大多全在封閉的道場中舉行,一般民眾完全缺乏接觸的管道,自然就顯得陌生!

建醮儀式的過程
一、祝告上蒼:
        在醮典籌備程序底定日期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將舉行醮事的心願,進表稟告諸天神尊,目的是請諸天神尊鑒臨本醮;就像我們如果要舉辦喜慶活動,要預先發出請帖邀請親朋好友蒞臨參加一樣,這天所有參與醮事的主事者皆要恭謹出席,在主壇備好三界桌與祭天台,由聘請的道士團主持所有儀式。

二、建立法壇:
         法壇是道士施法和建醮主祭拜的神聖場所,有主壇(內壇)與副壇(外壇)之別;主壇就設在主辦的廟宇內,由 道士們負責搭設、佈置祭壇, 副壇通常由各區域的角頭廟委辦。

*主壇: 由於各式祭典的規模、隆重程度不同,佈置當然有省略或完整之別。由於用途的不同,可分為後勤和祭壇兩大類,道士房、香辦房、廚房……等都屬於後勤單位,自有自的規矩。至於三清壇、三官壇等祭壇,更是自有章法,絕對不混淆。

三清壇:是建醮法會中最重要的神壇,為供祀天神正所,分三清宮、四府,四方神三部分,以三清宮最為重要,人們藉以奉請天神,奏報民間設醮的緣由與祈求。三清壇的位置都在正殿之位,和設於大門的三界壇遙遙相對 ; ,壇中除設有三清神像,兩側另設有玉皇和紫微兩壇,為大小醮典都不能省略的祭壇。

三界壇:是醮場中的另一座主壇,一般都設在醮局門口附近,和三清壇相對而立,壇上供奉的都為地界神祇,道士們都先祀天界諸神,再拜三界諸神。醮場中搭設三界壇的目的是安奉人間諸神靈,為禱祝祈福之用,人間善信莫不虔誠希望各界神靈,能夠感應到人民的需要,賜福降祥於人間,為人間常添喜氣福祥。

道士房:醮場的後勤單位中,最重要的首推道士房,是專供道士們生活起居的場所,同時也用來安奉歷代的祖師。一般而言,醮局中的道士房,是絕對清淨的地方,道士們在入醮前七天就要開始禁慾、吃素,入房之後更需要遵守一切清規,當醮局結束,甚至也要等到七天以後才能開始吃葷,否則不僅對醮局不利,更可能禍延自己。

香辦房:醮局不論大小,都要準備一個房間專門放置醮典所需要的香燭祭品,稱為香辦房或香辦間。一般民間的醮祭,光是內壇所需的用品,便有上百種以上,從金紙香燭到臉盆毛巾等等種類繁多,因此需要專門的房間擺置,同時可以防止不潔之人或邪道故意破壞物品的聖潔,香辦房內設有香官典者神位,請祂降臨鎮守防範任何褻瀆行為。

監齋使者:負責供應伙食的廚房,是醮局中的後勤單位,而廚房中供奉的監齋使者,更負有監督境內善信是否素食的重責大任。監齋使者大多安奉在廚房中,醮祭科儀中的 安奉灶 君儀式,同時也安奉了監齋使者,一直到齋戒結束為止,都由祂負責監督境內各界善信,不得殺害生靈、必須素食……等。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人們對醮祭的禁忌愈來愈不肯遵守,但每逢醮典,監齋使者仍照常安奉。

*副壇:
         角頭廟建立壇場時,首先要選擇一塊寬敞、平坦而乾淨的地面(不能選擇作過墓地或刑場用的地),擇期開始興建起高大的塔樓。因壇場的佈置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所以每個醮壇的主辦廟宇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將醮壇盡可能佈置得美輪美奐、氣勢雄偉,甚至彼此互相較勁樓層的高低、廳堂的數目。在他們費盡巧思下,往往能造出五彩繽紛的塔樓以供大眾一飽眼福;尤其在入夜之後,更是光彩炫麗,目不暇給,讓人感受到歡樂的節慶禮讚,因此鮮麗的醮壇總是吸引遠近觀光客留連觀賞。

三、豎燈篙:
      「燈篙」 基本上是指懸掛有旗旛以及燈幟的高竿, 民間信仰中的燈篙,一向被視為請神招鬼最重要的器物,除了沒有普渡科儀的一日醮,大部分的醮祭法會,都把豎燈篙視為最重要的起頭戲, 其科儀過程非常慎重而且複雜。早在入醮活動前數日,甚至十數天前就要豎起燈篙,其 目的有二:一是邀請天上諸神前來鑒醮及共享成果,二則招引陰間的孤魂野鬼前來共享孤食。
        而 燈篙的材質,受台灣產竹的影響,大多採用 材質高、直、硬而去枝留尾的青竹,這種俗稱「透腳青」的帶梢青竹,廣泛的被應用於民間婚喪喜慶,青竹自古就是吉祥、避邪之物,而留尾帶梢則是「大拍尾」,即有始有終,「有好尾」的意思,大約五丈至七丈高,燈篙的數目各地不一,有一根、三根到三十六根的都有。
        由於南北風俗各異,燈篙的數量、安置的方法以及禁忌等等,相當複雜且難以分類。人民與燈篙的距離,也因南北之別以及醮典的形式不同,行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一般而言,北部的醮祭中,都不准人們靠近觸碰燈篙,南部的王醮則無此禁忌。

四、安天地錢:
        在所有醮壇的左右方各有一支燈篙,左邊安置「天錢」,以金箔紙錢貼上;右邊安置「地錢」,以銀箔紙錢貼上。錢,象徵財富,原始目的乃是取錢以趨吉避凶,也有人解釋為招財進寶之意。
   
五、懸掛平安燈、門彩:
        參與醮事的所有住戶,門口皆要同時懸掛門彩與平安燈,為的是要庇祐全家平安及四時順遂。當家家戶戶同時點燈後,再加上先前已掛好的街燈,街頭巷尾便處處燈海,熱鬧非凡。

六、封山禁水、齋戒素食:
        此時已漸進入醮事的高峰期。在醮區境內的民眾都要戒慎以待,遵守齋戒素食且禁屠戒殺生靈的規定。 封山禁水的意義是指封住山區和水域,禁止人們上山砍材、打獵、捕魚、 …… 等,廣義來說,是禁止任何殺生的行為。
       「齋戒」為道教表現虔誠與戒慎的行為,在建醮期間,境內的善男信女都必須戒守齋素,以表達虔誠的心意,維持建醮法會的聖潔,迎神降臨賜福。封山禁水表示開始齋戒,這個科儀都在發表啟請前後舉行。

七、放水燈、送彩船:
        這是所有醮典中的重頭戲,用意是在超渡溺水孤魂能早日超生。來自各界的信眾要進行一場大遊行,各種樂團、陣頭、花車 …… 紛紛出籠,在鑼鼓喧天及鞭炮聲中,浩浩蕩蕩地在所有醮區內繞境一周,熱鬧非凡!最後遊行隊伍到達河邊,藉由道士誦經引導,信徒們將水燈一一放入水中任由漂去,同時彩船也隨之漂流。水燈,是藉著燈光引領,使水中孤魂尋得超生之路;彩船,是做成屋狀的船,作用是搭載孤魂前來接受超度的。

八、拜天公、敬祖先:
        齋戒之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拜天公」,民眾於國曆 十一月二十一日 ( 農曆十月初十 )上午十時起可以開始將自備的祭品、湯圓、牲禮、鮮花、水果 … 等帶到各區醮壇敬拜天公與謝三界以酬答神恩。

九、普渡開香:
        同日下午三時三十分開始舉行普施孤魂,此時各壇壇樓上花燈流轉,各顯神通;壇下供桌祭品齊備,爭奇鬥豔;信徒們穿梭其間,將香柱一一插在祭品上;整個會場香煙裊裊且燈火通明,吸引遠近人潮,熱鬧非凡!

十、謝燈篙:
        普渡日的當晚,整個醮典的活動已進入尾聲,約在晚間十時舉行謝燈篙儀式。燈篙上的燈誌、旗布下降之後,竹篙拔起,燒金鳴砲,所有醮典圓滿結束。

TOP

各地分壇


五大壇


        以醮祭本義來說,醮壇是相對於道場而設的外壇,用以供奉天地諸神,每座醮壇都以供奉的神祇定名,如:玉皇壇、天師壇、三官壇、北帝壇、福德壇、觀音壇、文昌壇、媽祖壇、神農壇 …… 等,壇前則為普渡場,供爐下眾弟子普渡之用,雖然外壇的重要性實在無法和主壇(內壇)相較,但卻比主壇(內壇)更具開放性。因此 在醮祭中,最顯著而吸引人的莫過於醮壇了,所以興建醮壇可說是醮祭中不可缺少的儀式。而 搭設一座醮壇,至少需要十天,甚至半個月以上的時間,各壇主必須負責在入醮前將醮壇搭建好。

醮壇的搭建過程







        醮祭的性質、規模不同,會直接影響到醮壇的設計與數量。規模小的醮典,可能僅設一座醮壇,將所有神祇一起供奉,規模大的醮祭,可能出現十餘座醮壇,無論是一座綜合壇,或者十幾二十座的各神壇,必不能缺 玉皇、天師、北帝、觀音 福德 等五位神祇,民間將這五座壇併稱為五大壇。

1. 天公壇: 玉皇壇又稱天公壇, 以玉皇上帝而命名 ,為醮祭的總壇, 大多設於道場正對面或附近地區,直屬於醮局,為全境善信而設。此次圓醮大典設立地點: 玉尊宮本廟。
2. 天師壇:張天師是道教的教主,所以以其為命名, 天師壇又稱主會壇,由主會首負責,俸祀張天師神像。此次圓醮大典設立地點: sogo 百貨旁。
3. 北帝壇:是以北極玄天上帝而命名,是道壇守護神,地位非常重要。 北帝壇供奉玄天上帝,由主醮首負責,也稱主醮壇。此次圓醮大典設立地點: 中壢中福路。
4. 觀音壇:以觀音菩薩來命名。觀音壇內奉觀世音菩薩,由主壇首負責。此次圓醮大典設立地點:中壢新生路。
5. 福德壇:以土地公來命名。 福德壇也稱作主普壇,由主普首負責,內祀福德正神。此次圓醮大典設立地點: 內壢文化公園。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