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轉貼]台灣茶的特色

[轉貼]台灣茶的特色

台灣茶的特色

台灣全省都可以產茶,而且在茶文化興起後,各主要茶區都努力塑造出自己的特色茶,打出自己的茶商品名稱。1995年統計的茶園面積為二萬一千五百多公頃,生產茶葉約二萬一千公噸,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皆供內需。加上每年約八千公噸的進口茶葉,平均每人每年消費量約一二公斤。台灣茶種及製茶方法在長期的改良下,茶的種類和品質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台灣茶的特色

  台灣,除了後發酵的茶外,什麼茶類都生產,而且都輝煌過。日據時代的紅茶,光復後一九五0年代到六0年代的綠茶都是賺外匯的模範生,七0年代至今可以說是烏龍茶的時代,雖然這個階段不再是以外銷為主,但配合茶道文化的發展,將部分發酵茶推到了極盛的狀況,而且從台灣影響到了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以至於新馬、歐洲、美洲,抓起了世界性的烏龍茶熱潮。這個現象從這些地區新興的茶藝業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茶藝業是受台灣影響後的產物,而且賣台灣烏龍茶喝台灣烏龍茶。
  在台灣烏龍茶裡,清茶與白毫烏龍又是台灣特有的二種茶類。世界烏龍茶主要產區就在福建、廣東、廣西與台灣,而這些地區所生產的烏龍茶,沒有像台灣清茶(或稱包種茶)發酵那麼輕、焙火那麼輕者,這種茶表現更具特色。另外就是白毫烏龍,其他烏龍茶產區也沒有將茶發酵到這麼重者,而且還要經過茶小綠葉蟬的叮咬,這種茶表現的是嬌艷的女性風采,尤其是帶蜜香熟果香氣更具特色。
  至於凍頂鐵觀音、水仙、佛手之類的烏龍茶,在其他烏龍茶區也生產;但台灣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較輕發酵、較輕焙火的「清香型」與在外形上高度揉捻成的「球捲型」 。這兩項特色目前也隨台商所及,影響到其他烏龍茶產區。
  台灣烏龍茶產業的興起也擴展了烏龍茶的產區,而這股增殖的力量乃台灣茶農、台灣茶商親自促成。原本不生產烏龍茶的越南、印尼,現在已經有了廣大的烏龍茶園,原本僅限於東南一角的中國大陸烏龍茶區現在擴大了烏龍茶的產能,加上在外形上都走台灣球捲的路子,有利自動化機器裝填包裝成「原片型袋茶」,這是擴展烏龍茶飲用人口很重要一環。世界各國在久飲了紅茶之後,台灣帶動的烏龍茶風潮將被接受,若配合台灣努力推動的茶道文化,更可將人們帶進另一個新的生活領域。
(資料來源:「台灣茶業與品茗藝術」一書作者蔡先生提供)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