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國外][澳門]穿街走巷逛澳門

[轉貼][國外][澳門]穿街走巷逛澳門


攬天主聖名之城的葡式風華。

實在無法諱言對澳門的好感,從十多年前還沒有國際機場、必須從水陸輾轉前往的年代,到世界級的威尼斯人度假酒店就要落成完工,我每隔幾年飛澳門一次,有人問:「就這麼一小片土地,玩不膩嗎?」,我的回答永遠是「澳門真的很好玩」,尤其澳門島上的「澳門歷史城區」,去年被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的「世界遺產年」讓澳門旅遊變得更有看頭。


十多年來,我已把澳門當成度假的後花園,來這裡住五星級飯店、找美食,每回都覺得澳門實在好玩。我所感覺的這個島嶼,既東方又西方,既奢華又樸實,既中國又很葡萄牙,在穿街走巷之間,山坡斜巷中的粉紅色洋房、鵝黃色教堂、白色燈塔或粉綠的西式劇院,會讓自己湧現身在南歐異地的錯覺,陽光總是特別眷顧這些建築,粉嫩的色彩、優美的線條,襯著蔚藍的天空,釋出一種地中海的氛圍。這種濃得化不開的葡式風情令我打從心裡著迷,儘管身在中國,感覺卻像置身於另一個遙遠的國度。


優遊葡萄牙的天空下


究竟葡萄牙人是怎麼在澳門待下來的?據說十六世紀初明朝年間,熱衷航海的葡萄牙人就橫越海洋來中國進行貿易,第一批從澳門半島南端媽閣廟附近上岸的葡萄牙人問了當地居民「此為何處?」語言不通的澳門人就用廣東話回答了「媽閣」,也就是澳門Macau的外文發音,這個Macau不僅讓葡萄牙人看上,後來還殖民了四百年。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建於數百年前的聖保祿教堂火災後僅存的前壁和地基,這座教堂規模之大,堪稱當年的遠東第一天主教堂,有「東方梵蒂岡」之美譽。

我的一位土生葡萄牙朋友阿弗雷多,現在擔任澳門歷史的解說嚮導,他的家就住在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旁邊,四百年前的明朝政府,劃出澳門本島西南部一小塊土地給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外國商人在此貿易和居住,離鄉背景的異地人總是希望尋找熟悉的家鄉味,當時,以葡萄牙人為主的西方商旅,便在這片土地上蓋起了教堂、別墅,修築了馬路、砲台,後來,乾脆用城牆把這座城市給圍了起來,稱之「天主聖名之城」,其中的精華核心區域,就是現在的「澳門歷史城區」。


這塊中葡共存,彼此交融又各自獨立的老城區,共有22棟建築及八座廣場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我看了看名單,其中超過三分之二就是當年葡萄牙人遺留至今的葡式風情。如今,這裡不僅是中國境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集中的葡萄牙式建築群,也成為東方人瞭解西方宗教、西方人接觸中國文化的窗口。


談起歷史、宗教這類嚴肅的議題,多數人會先倒退三尺,但我很幸運認識從小在澳門出生長大的阿弗雷多,他總是能把這些遺產建築講得有趣又有深度。以往,我每次都因為隨興亂遊、時常迷失在山城中,現在竟不可思議的能將這些被澳門列入2006「世界遺產年」的景點輕易串聯起來,恣意優遊於葡國的天空下。


感受世界遺產中的葡萄牙味


知名度極高的議事亭前地最適合當作世界遺產散步之旅的起點,環繞在廣場周圍的民政總署大樓、仁慈堂、玫瑰堂,都是十九世紀至今的百年建築,也是榜上有名的世界遺產;由議事亭前地往北走,五分鐘的腳程內可以逛到大三巴牌坊、舊城牆遺址、大炮台和更遠一點的東望洋燈塔;往南逛,十分鐘內可以抵達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老楞佐教堂和港務局大樓等經典建築。


明末清初將澳門當作傳教基地的天主教傳教士,不僅帶來宗教信仰,還成功引進了西方建築藝術,結合本土特色,形成澳門獨一無二的建築樣貌,例如位於板障堂前地的玫瑰堂,就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玫瑰堂的外圍則是澳門最熱鬧的廣場、市中心,儘管一群人搶著血拼購物,另一群人低頭猛吃咖哩魚蛋、鮮果撈,可是鵝黃外牆、白色浮雕的玫瑰堂還是難掩風采,一推開門走進去,外頭的吵雜就被擋了下來。


聖母玫瑰堂的裝潢,呈現十七、十八世紀的華麗風格。

這座超過幾百年歷史的歐式教堂,入口處供奉的「航空主保」,我每回都來祈求旅途飛行平安,教堂裡還有葡萄牙人長期供奉的花地瑪聖母,內部華麗的結構與裝飾,也是十七、十八世紀葡萄牙在東方普遍採用的建築形式。玫瑰堂二樓的聖物寶庫,有多達三百件的天主教宗教藝術品,其中一尊以象牙雕刻的聖母雕像,神聖不可侵犯,雖非教徒還是深受感動。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瑪聖母巡遊節,就有數千名信眾跟隨從玫瑰堂抬出的花地瑪聖母聖像秉燭巡遊,平常不易看見的澳門葡萄牙人,全都跑了出來。


除了大三巴這個澳門地標,澳門其實還有一座小三巴──聖若瑟修院聖堂,是澳門最美麗的歐式教堂之一,入口前廳有四根巴洛克風的木製麻花柱,屋頂正中央的半圓型天花板,引進了自然光,我坐在裡面,總是覺得心情平靜,老一輩的澳門人還因為這座教堂培養了許多教會人才,稱之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


聖老楞佐堂也是葡萄牙人聚居的地方,以前的葡人多以航海貨運貿易維生,眷屬就會來這裡祈求平安,1846年重建時正值澳門繁榮的黃金時代,教堂因為得到優秀建築師和財力的支持,成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極品,也是我認為澳門世界遺產中,不可不看的建築精品。


循著碎石地板和磁磚路牌走


經歷過澳門最浪漫的時代,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台灣辦事處代表梁吳蓓琳,有一次和我談到她的澳門情結,眼中還閃爍著少女般的光采。在她推薦下,我曾經在這塊歷史城區的聖地牙哥酒店和陸軍俱樂部品嚐葡國美食,結果,對料理印象不深,倒是對濃濃的葡萄牙味情有獨鍾。



到聖地牙哥酒店可品嚐到葡國美食。

建於山坡上的聖地牙哥酒店,非常有地中海風味,沿著神祕的通道樓梯可以走到二樓餐廳和更高處的教堂,隱密的酒店、古老的石牆,鑲貼著各種藍白色的馬賽克磁磚,每當陽光灑落時就特有氣氛。有一回,我總算如願以償,進入高檔的葡國餐廳陸軍俱樂部享受正統的葡國菜。外觀如歐式豪宅的陸軍俱樂部,曾經是澳門高級軍官重要的社交場合,俱樂部的牆上還保留了以往軍官淑女參加歡樂派對的歷史照片,來這裡喝下午茶或享用浪漫晚餐,氣氛很好,可以稍稍體會讓梁吳蓓琳心之所繫的澳門情懷。


葡萄牙人在歷史城區所展現的建築藝術,除了發揮在地面上的建築,低頭也是風情無限。大三巴牌坊旁的黑色碎石斜坡路,走起來就很有歐洲古城的氣息,1990年代的澳葡政府還重金請來葡萄牙技師,在澳門最美麗的廣場議事亭前地舖起黑白相間、波浪圖案的碎石路作為行人徒步區;後來,還延伸到鄰近的板樟堂前地、更遠一點的媽閣廟前地,獨一無二的澳門地面風景就在腳下。


鑲貼在大街小巷轉彎處的牆壁上,幫人指路的街道名牌,則以葡萄牙風格的藍白相間瓷磚畫藝術(Azulejos)為設計藍本,上頭並列著中文和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稱。這些讀起來像外星人用語的怪怪街名,其實是葡萄牙歷史上重要人物的名字,然後以粵語音翻譯成中文,例如議事亭前地旁的新馬路,全名應該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另外,還有讓我唸到咬到舌頭的沙嘉都喇賈罷麗街、爹美刁斯拿地大馬路、士多紐拜斯大馬路。


近十年總是跟著美麗的碎石地板和磁磚路牌走,抬頭看著教堂、劇院、洋房和廣場,如今回想起來才明白,在不花半毛錢的世界遺產之旅中,自己當時正走在澳門「見證西方文化在中國傳播的痕跡」的歷史道路上,既璀璨又滄桑,既繽紛又輝煌。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