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請問】各位對科技建築或是科技住宅有何看法?

【請問】各位對科技建築或是科技住宅有何看法?

各位對科技建築或是科技住宅有何看法?
或是對科技與生活的聯結有何看法?

[ 本帖最後由 cunlin 於 2006-10-31 15:48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美麗惡魔 金幣 -1 您的帖子標題或內容格式錯誤,請速改正!! 2006-10-28 21:58

TOP

回復 #1 nc1688 的帖子

請問NC大大:
這是報告題目嗎?感覺好像以前教授的期中考或是期末考題目!我幫你想想辦法喔!

答案找到嚕~~~
一、科技建築:
        高科技建築源始於五○年代後期的英國Archigram 學派之機械美學與結構美學思想。現代主義之第一代機械美學往往偏重於強調邏輯性、流程、機械設備、技術與結構;晚期現代主義之第二代機械美學則注重形式的運動性(流動性),強調超感官的理念,比起第一代機械美學更輕巧、更靈活,風格傾向於「外骨架效果」,或,像昆蟲般骨格在外而循環系統緊貼在內,結構所承托的空間或物體的內容變得可有可無,要緊是這般機械
構件可以無限地添加再生,所體現的美學觀意義是為了裝飾,目的就是想增強這種機械式的藝術感受力,這裡,Archigram 學派之巨大都市機械與圖像則成為高科技建築審美的主要依據,並發展出屬於高科技建築的設計理念---技術表現主義。
        高科技建築表現對科學技術的崇拜,表露形式所運用之素材,主要是以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型鋼、玻璃、塑膠、金屬板、與鋼索等,因其具有良好的組合性與活動性,藉以追求動態的形式表現。圖2-16 係一系列高科技建築之風格作品。高科技建築師認為:技術是一種理性行為,技術的進步從思想深處影響人們對於技術的審美態度。高科技建築師所熱衷的技術的樂觀主義是基於哲學上的理性主意,主要是運用當代高科技的成就採取各種方法給予人們對未來的承諾,並堅持認為科學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技術表現主義在設計美學觀上有兩種:其一,努力使高科技接近人們所慣常的生活方式;其二,認為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美學觀都將隨社會與技術的進步發展而變遷,人們應當有創見地去領會適應與接受高科技的美,兩者都是站在未來主義的立場上表現物質的空間、幾何性與光線,將高科技議題作為其表現的目的與主題。典型的高科技建築作品往往對技術進行象徵性表現而不是簡單地利用技術。技術手段與表現方法的統一、與動態多向度視覺效果一直是高科技建築創作所追求的目標與原則。
        工程美學表現的專業基礎是建立在機械的發明與科技的進步之上。1779 年英格蘭塞文河上的第一座鑄鐵橋,全然採用金屬結構的預鑄及組立工法,乃工業時代以來對磚石構造而言的高科技建築。爾後1851 年敦水晶宮、1867 年巴黎機械館、與1889 年艾菲爾鐵塔,新(鋼鐵)技術在建築中的結合與運用成了時代趨勢。至於混凝土技術雖然於同時期發展成熟,卻是高科技建築師們竭力迴避的材料。1930 年代起的密斯凡德羅之玻璃鋼骨使用、蘇聯構成主義、美國富勒於省能與未來課題所凝思之材料與結構力學突破,在在啟發後來的Archigram 與英國建築協會(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1977 龐必度藝術中心在巴黎舊市區矗立,宣告了廠棚建築此類風格之晚期現代主義建築、高科技建築的時代於焉來臨。表達出高科技建築之歷史演進脈絡。

二、科技住宅
        資訊科技快速變遷下,使得人類對於空間與環境的認知,即將面臨重新的定義。由於日新月異的資訊元件逐漸被應用於人所身處的空間之中,使得人本身的感官、知覺模式與行動可延伸的領域,隨著網域架構的組織得以隨處擴延,通訊技術的發展改變人與人相處的模式(圖1-1),造成生活中一系列微觀與巨觀的改變,尤其影響人們對於既有時間空間之觀念,在資訊科技的影響下,空間的感知其實是透過一連串的訊息組成(圖1-2),以「住屋」空間而言,其定意義不再只是固守的場所或地點,而近乎於具有變動性質的涵構(contexts) 。
        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對機器的依賴程度與日遽增,本文於此探討人類和機器的界線,或稱之為介面(interface)。介面的出現便利於人和機械的溝通,電腦的鍵盤和滑鼠便是例子。除了鍵盤和滑鼠,今天的介面裝置還包括移動電腦螢幕上的軌跡球、搖桿;手寫和畫圖用的手持式光筆;聽取聲音的麥克風;傳送圖像的靜態和動態攝影機,未來還將有傳達身軀和四肢動作的全套體裝(body)問世。一旦人類的知覺感官和電子系統連結上線後,人類或許將成為無所不能的變體人機合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設定自己。如此一來,對人機合體而言,內在與外在的界線將成為鬆動的一條線,自己與他人的差異隨時可以重新建構,差別將變成暫時性的。當皮膚界線經由這種方式打破後,人類便開始融入整個網路架構中。換句話說,身體的某些電子器官可以和週遭的環境結為一體。在無線的世界裡,每一種電子裝置皆內建電腦計算與電信能力。如此一來,「居住」將出現新的意義---我們不需要出現在特定的建築空間裡,而是將自己的神經系統與附近的電子器官相連。屆時,住家成為人的一部份,而人也成為住家的一部份。

三、科技與生活的聯結
        許多科技的突破都根本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生活秩序,例如:資訊科技挑戰了著作權與隱私權;基因研究衝擊生命倫理等等,這些科技帶給人類社會的可能是一種致命性的毀滅,如何重塑社會規範,調和科技與人文,更是一項嚴肅的管理問題。
       總之,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充滿了各形各色的管理議題,也正是本專欄作者群希望共同探討的。所謂科技管理,不在於設計繁文縟節限制科技創意人的行為,而是希望:
●能提供良好的組織創新平台,激發更多的創意,加速創新的實踐歷程。
●聯結科技發明與人類生活,設計適當的使用介面與服務模式,協助跨越產業創新的鴻溝。
●形塑適當的科技政策與國家創新系統,預應科技對人文的衝擊,重新建構社會的新秩序。

[ 本帖最後由 cunlin 於 2006-10-31 17:38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