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教學》 社區大學課程教材:電腦生活與網際網路介紹

第3節、狹義的電子書種類介紹
一、用閱讀器(Reader)來觀看的電子書。
1. 火箭電子書(Rocket eBook)
在國外市場,從1940s開始,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發展用閱讀器(reader)來閱讀的電子書。較知名的有三家:The SoftBookNuvoMedia以及Librius。這三種電子閱讀器功能與走向大同小異,在此以NuvoMedia所發展的火箭電子書(Rocket eBook)為例作詳細介紹。  

大小:依照寬x長x高的排列為12.7x17.78 x2.54(cm),比A5的尺寸還要小。
重量:約為22盎斯=627公克。相當於兩罐250cc易開罐飲料的重量。
容量:共有4MB=4000000bytes,系統約佔800000bytes,去掉系統所佔的容量以後,還剩下:4000000bytes-800000bytes=3200000bytes作為容納書本所用。那麼剩下的容量可以裝多少書呢?一本包含400頁的文字與圖片的標準小說,大約是340000bytes。因此,剩下的容量大約可以容納:3200000bytes÷340000bytes≒約10本標準小說。
電子書書單種類:從莎士比亞到最今的暢銷書都有賣,也包含各種新聞雜誌。
標榜的便利性:
﹡攜帶方便
﹡容量大
模仿過去閱讀習慣的使用方式:可以調整字的大小,可看橫式、直式編排的書籍、可加上書籤、在邊界上面加筆記、在特殊的辭句下面加底線。
結合電子檔案的特性:使用者可以搜尋特定辭句、利用連結快速連接到特定頁數、可以按鈕跳回到上一頁下一頁、自動下載網頁上面新到的書目,讓消費者知道網路書店最近出了什麼新書。
﹡省去書籍的運費
﹡可以隨時到網路上更新最新書目
﹡依照書目訂購書籍之後,付了費之後,廠商馬上將書籍檔案寄給消費者,讓消費者馬上可以閱讀。
價錢:249美金,約台幣7千多元。
市場上的限制:

電子書的市場是由廠商壟斷:買了電子書以後,不代表電子書就可以使用了,大多是要透過製作電子書銷售商所提供的網頁來下載跑電子書系統的檔案,要看書還得上廠商的網頁或是跟廠商有合作的網路書店網頁上面去下載免費書目,這裡所說得書目不代表書本本身,這個書目有點像是訂購單,上面列著它們所提供的書籍書目,但因為廠商不可能跟所有的作者合作,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買的到,等到消費者決定要買什麼書之後才付費給廠商,廠商才提供消費者訂購的書讓消費者下載,總之,只要你買了某個廠牌的電子觀看器,就要被廠商給吃的死死的,不論是觀看器跑的系統、購買任何電子書都要透過這個廠商來提供才行。這整個過程可以從Rocket eBook網頁圖中得到最清楚的瞭解。由此可知,Rocket eBook雖然可以做到跟過去我們閱讀書籍的習慣相類似,但是整個電子書檔案的來源都被廠商給壟斷了,而且傳送電子書檔案的過程非常的不直接,需要透過序列埠(連接Rocket eBook與個人電腦的插孔)與個人電腦來連接。

電子書沒有比較省錢:在網路上訂購電子書的話,可以除了網路書店本身對於書本的折扣以外,通常是7折到8折,讀者雖然可以不用負擔買書的運費(shipping),更不用等待個三五天等著書本寄到自己家裡,所花費的時間就是在網路上抓取資料的時間而已,但是這樣的條件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仍然不夠具說服力讓它們放棄傳統習慣的平面媒體,畢竟為了省買電子書僅僅7到8折折扣的小錢,還得花個7、8千去買閱讀器及其他相關周邊設備,再加上不直覺的下載電子書檔案動作,這些都是電子書一直沒有辦法成為市場主流的原因。雖然The SoftBook這家電子書廠商已經做到透過modem將電子書檔案從網路上下載到電子書,但消費者還是得透過廠商的網頁、系統才能夠觀看運作電子書。

2. 掌上型電腦(PDA)

使用方法:利用掌上型電腦來看電子書,需要到掌上型電腦所屬廠商網頁上面下載免費的公共版權的電子書目,來觀看廠商現有的書有哪些,等到消費者想要進一步看到書本完整的內容就必須付費才能看到。現在掌上型電腦的擁有率實在太少了,透過掌上型電腦看電子書的人也相對的更少。
價錢:一般掌上型電腦的價格約在200美金左右
發展業者:最常見的掌上型電腦系統業者為3Com所出的PalmPilot與微軟所生產的Windows CE。
市場上的限制:與火箭電子書相似。

二、用特殊程式觀看的電子書
主要是直接透過網路來販賣經過加密的電子書。業者將它們取得版權的書本新轉成電子檔案經過加密的過程,讓電子書只能透過廠商所發行的特殊程式才能夠觀看,以達到消費者繼續向它們訂購電子書的目的。電子書之所以要加密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可以達到業者壟斷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保護電子書不被無限複製,免費流通的結果。例如,國內一個叫做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的網站,就是發展一種.ark(ark極為諾亞方舟英文Noha's Ark的ark)格式的電子書,凡是要看個網頁提供的電子書就必須先下載看.ark的程式(電子書.exe),之後再跟它們購買.ark格式的電子書才能夠看這些電子書檔案。基本上,依照這個網頁的商業邏輯來說,應該是它們所提供的書籍必須是吸引消費者上門付費的主要原因,消費者才願意依循廠商所規定的這些特殊要求來作,但是在台灣現今市場裡,大部分吸引消費者的著作,一定會找平面媒體幫出版,也就是現在作者對於書本的想像還是停留在平面媒體出版的層次,而網路上面新興的作者不是採取沒有版權的概念供大家自由享用,就是將網路當作是市場調查的跳板,最後還是會選擇平面出版的路子,所以國內的電子書業者要如何吸引消費者買它們的書應該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呢!

三、多媒體光碟
前些年,國內外非常流行用多媒體光碟來製作影音教學、文史記錄、虛擬導覽等之用。之所以將光碟做如此多用途,是因為光碟具有下列特點:

容量大:一片光碟片有650MB,比火箭電子書的容量大上100多倍,就因為容量大,它可以放置的檔案類型就不僅止於文字檔案,還可以放置容量大的影、音檔。
體積小、攜帶方便:如果火箭電子書號稱可以中下10本書,那麼光碟面可以裝下更多的書。這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在市面上看到林林總總影音教學、百科全書等等的形式的光碟片,目的就是用來取代厚厚的大部頭書、各科各目的教科書。
﹡用連結來觀看資料
可做虛擬實境:有別於火箭電子書的靜態界面,光碟片給人的界面像是一幕幕的電影鏡頭呈現,加強了親臨實境的感受。
但是,光碟片雖然可以裝下更多的資料,但是因為它資料的範圍就僅僅侷限在當片光碟上面,如果需要其他的資料,還是得再額外地購買光碟片來擴充資料的範圍,沒辦法像其他電子書具有隨時更新的優點。除此之外,單獨一片光碟片也是需要電腦上的光碟機才能構成為有效的工具,也就是說光碟片仍然是沒有辦法脫離掉電腦這個媒介來獨立成為一個資訊、知識索取的來源。這也是在網路越來越發達的現在,光碟片曾經風行一時,但也免不了漸漸凋零的原因。

TOP

第4節、廣義的電子書
在上一節我們提到了一些電子書媒介面臨到的困境與限制,最主要的因為是這些電子書媒介本身設計就是孤立起來的,沒有辦法跟自己以外的資訊做連結或做進一步的整理,不然就是,即使能夠跟其他資訊做連結,也是受限於廠商的壟斷政策。其實,這些電子書媒介所運用的基本原理仍然脫離不了網路這個方向,甚至可以說有些電子書只不過依附在網路上面的一個開發商品罷了。所以,在此,我們又歸結到網路這個媒體來探討資料、文件如何成為可能。

一、各程式所附的說明檔、Help檔
還記得為什麼每次上課,老師們總會囉囉唆唆的一再提起每個程式的說明檔。別傻了!這些說明文件就是電子書的一種。這一類的說明文件每個程式一定會附,因為這份說明文件就如同是每一項器材的使用說明。舉例來說,買大哥大的時候,廠商一定會附一本使用說明書給消費者。這一本使用說明書包含大哥大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廠商連絡方式等資訊。同理,當我們在使用任何一個程式的時候,也會附有類似相當於大哥大的操作手冊的文件。那就是程式的說明檔、Help檔(通常附在每個程式的指令欄裡面的Help裡面)。

程式裡面的說明檔大部分都採取連結的方式,改變了原本我們對操作手冊界面的使用習慣。在較為正式的平面文件裡面,常常會出現一些附註(footnote、endnote)、參照(see also)、書籤(go to)、索引(index)等等輔助閱讀項目,在程式的說明檔裡面,因為電子檔案本身的特性,這些原本在平面媒體裡面作為輔助閱讀的項目通通化為連結或是利用檢索(search)的方式快速搜尋、連結特定目標,爭取第一時間,而非還得翻頁慢慢尋找。

除此之外,程式的說明檔並非只侷限於程式裡面,它通常會附一些網路上與程式相關的網址讓我們去連結網路上的資訊。

二、Adobe(土角厝)公司所發展的PDF格式文件
1. PDF檔案是什麼?
PDF(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即為Adobe(土角厝)公司所發展的跨平台文件格式。它是一種可以完善的呈現原文件的字體、顏色、圖形與排版的電子出版標準。也就是說一份在自己電腦上面已經做好的PDF文件,不論是將之轉移到其他的平台、不同平台版本上面或是任何一型的印表機,都可以完整的看到或是印出當初在自己電腦上面排版的樣子,因為它主要是向量導向。


2. 製作方法
通常是原檔案先用PageMaker、QuarkXPress 這些印刷上面常常使用的編輯軟體來編輯文件,等文件製作完之後,利用轉PDF檔程式-Adobe Acrobat,輕輕鬆鬆的轉一下檔案,就生出一份PDF文件啦!

3. PDF檔案的出版方式
PDF可以利用許多方式出版,可以被列印出來,跟信件一起寄送、甚至可以放置在網頁上讓人去下載。但是PDF的精神主要是用來克服網頁跟印刷這兩個傳播媒介之間的落差、鴻溝。

剛剛提到PDF的製作方法是需要先用排版程式排版之後再轉檔,這樣的方式非常符合一方面想要出版平面媒體印刷品,一方面也想要輕鬆的將平面印刷轉檔成為可以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檔案的人的想法。承襲上一點Help檔裡面提到的大哥大操作手冊的例子來談。今天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辛辛苦苦的寫了一份操作手冊,準備印出來放置大哥大的包裝盒裡,附贈給消費者。如果摩托羅拉(Motorola)的行銷策略是如此的話,那麼可想而知,可以看到那份使用手冊的人就僅僅侷限在買手機的消費者,更何況消費者看的平面使用手冊並不是很方便。如果摩托羅拉(Motorola)能夠快速的將這份操作手冊快速的轉成PDF檔案,這份PDF檔案就跟印輸出來的樣子是一模一樣的,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不需要再去設計一個針對網路版本的使用手冊編排,就可以將這份PDF檔案放置在網路上,供人去網路上下載到個人電腦裡面看,那麼必定會有更多人看到這份使用手冊。所以,通常用PDF流傳文件的人,表示她/他應該也有一份書面的印刷品。

那麼,問題又來了!假如說PDF檔案可以放在網路上供大家去看,那麼PDF檔案又怎麼跟HTML文件來作區隔呢?看HTML文件就好了嘛!最主要的區隔在於,PDF檔案可以直接從網路上面整個(整本書的PDF版本)下載到自己電腦硬碟裡面,然後安心的關掉網路,在自己的電腦裡面慢慢看,這就是所謂的離線作業(offline work)。假如是HTML檔案的話,是沒有辦法辦到將整個章節、整個網站內容下載的動作的,只能認份的在網路上慢慢看完,花錢哪!

4. PDF檔案的其他特點
在PDF檔案裡面也製作超連結、書籤。上一點提到的Help檔案模式類似,也因為它一方面具有很好壓縮能力減低PDF檔案的大小,另一方面壓縮的結果讓檔案仍然具有不錯的品質,這樣的特質使得PDF非常適合放在網路上流傳。

三、網路上HTML文件
HTML文件的定義:HTML(Hyper Text Makeup Langue)就是用來編寫網頁的語言,HTML文件是最常用在網路上流通的文件格式。所有我們在網路上面看到的網頁,大部分都是用HTML寫出來的。HTML最主要的特色在於它是用連結(links)來與其他文件做關連,這個特性,讓網路上面的文件可以做到完善的文件整理。除此之外,網路也可以結合多媒體。

舉由國內元智大學所製作的「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這個網站為分析的範例。在這個網站裡面除了主要是研究《紅樓夢》這本小說為主。除了公開《紅樓夢》全文以外,元智大學也提供了與主題相關的研究分枝,像是紅樓人物索引、紅樓樂曲、紅樓地理、 紅樓文化等等,這些項目並非單獨而是相關連的。舉例來說,在查詢人物的時候,同時可也可查詢到這個人物出現在小說的第幾章回並且直接連結。

除此之外,網頁也列出了其他議題相似的網戰供讀者連結過去,《紅樓夢》不再是一本孤立的資料。

TOP

第八章、數位原理初探--數位是什麼?數位很簡單
第1節、電腦的基本架構
一、電腦系統基本架構
應用程式 (Applications)
如檔案總管、Word(打字機)、Photoshop(照片店)、
Netscape(領航員)、Explorer(探險家)、
CD播放程式等

作業系統 (Operating System)
如Windows(視窗作業系統)、
Mac OS(麥金塔作業系統)、
Linux(企鵝工作站作業系統)等、
Windows NT(視窗工作站作業系統)

硬體 (Hardware)
主機、鍵盤、滑鼠、螢幕、
儲存設備、周邊設備等

圖8-1、電腦系統示意圖

如圖8-1中所示,一部電腦由硬體(Hardware)、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應用程式(Applications)三個基本的要素所構成。

「硬體(Hardware)」即我們常見的電腦主機、鍵盤、滑鼠、螢幕、儲存設備、印表機、數位相機、掃瞄器、喇叭、數據機,與各種其他電腦周邊設備等。

在硬體之上,需要有個「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來對硬體發號施令,以操作、控制、管理所有電腦硬體的一舉一動。作業系統也稱為系統程式、操作系統、工作平台(Platform),或簡寫成OS。個人電腦上常見的作業系統如如Windows(視窗作業系統)、Mac OS(麥金塔作業系統)、Linux(企鵝工作站作業系統)、Windows NT(視窗工作站作業系統)等。

一部電腦硬體安裝了作業系統以後,就可以進一步在此作業系統的環境下安裝各類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s)」,讓我們可以利用電腦幫我們做各式各樣的事情,像是辦公室事務、文書處理、上網、影像處理、聲音處理、看電影、看電子書、聽音樂、打電動玩具、收集整理閱讀資料、編刊物、製作網站、出版等。本教材二至七章各章節已經介紹了不少應用程式,如檔案總管、Word(打字機)、Photoshop(照片店)、Netscape(領航員)、Explorer(探險家)、CD播放程式等。

作業系統除了控制硬體以外,所有應用程式的一舉一動也是由作業系統來控制管理;若是應用程式需要命令硬體做事情,也需透過作業系統來和硬體溝通。所以作業系統是一部電腦最重要的核心。

二、硬體的基本元件與電腦運作方式

圖8-2、電腦硬體基本元件示意圖

如圖8-2所示,電腦硬體可以大略分為電腦主機與各種連接主機的周邊設備。

電腦主機我們一般看不到裡面的情況,除非將主機機殼打開。若將主機殼打開後,可以看到主機裡頭有塊主機板,主機板上有電腦最核心的硬體元件:中央處理器(CPU)、開機程序記憶體(BIOS)、記憶體(RAM),並且有各式的輸出/輸入連接埠(I/O Ports),用來連接各式各樣的周邊設備。主機板的附近,我們也可以看到幾個基本的資料儲存設備:硬碟機、光碟機、軟碟機等。

周邊設備主要有螢幕、鍵盤、滑鼠、印表機、掃瞄器、喇叭、麥克風、數據機、外接式儲存設備等,都是利用訊號排線連接至主機板上的輸出/輸入連接埠,這些輸出/輸入連接埠通常在電腦主機的後方開有各式各樣的連接插孔、接頭以供串接周邊設備。

1. 開機程序記憶體(BIOS)
開機程序記憶體(BIOS)中記載著電腦開機標準程序的一道道命令,當電腦電源開啟時,首先會依開機程序記憶體中所記載的開機程序命令來開機:通常是先自動檢測主機板上的基本硬體元件,看看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RAM)等是否正常,然後至儲存設備(通常是硬碟)找尋、啟動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並將電腦硬體交給作業系統開啟、控制與管理。

2. 硬碟機與資料儲存設備
硬碟除了存放前幾章節所提到的各類影、音、文字檔案資料以外,也是存放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與各類應用程式(Applications)的地方。如Windows 98作業系統中,C:\ 硬碟中的 Windows\ 資料夾是存放作業系統程式、Program Files\ 資料夾是存放各類應用程式的地方。因為硬碟機的存取速率比光碟機、軟碟機與其他各類儲存設備快很多,穩定度也較高、資料較不容易毀損,所以一般都將系統程式與應用程式安裝在硬碟中。其他儲存設備請參看第五章第1節。

儲存設備如果是安裝在主機內稱為「內接」式儲存設備,安裝在主機外透過輸出/輸入連接埠(I/O Ports)與主機連接者稱為「外接」式儲存設備。

3. 記憶體(RAM)
作業系統程式和應用程式執行、處理資料,必須先將程式與資料從硬碟載入記憶體(RAM)當中,中央處理器(CPU)再依記憶體中的程式碼,一步步執行命令並處理計算資料。記憶體其實也是屬於一種資料儲存設備(請參看第五章第1節),只是存取的速率超高,不會讓中央處理器取得命令與資料時有所延遲。

當電腦開機時,作業系統會一直佔用部份記憶體,直到關機為止。應用程式開啟時,會依功能與使用情況,佔用部份剩下的記憶體,程式關閉時,會將佔用的記憶體釋放出來。同時開啟越多應用程式、開啟越多的檔案,會佔用越多的記憶體。記憶體用完後,將無法開啟更多的應用程式,除非先將已開啟的程式關閉。

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都有最低的記憶體使用需求,即程式執行起來最平順的記憶體使用需求,如Windows 98作業系統約需64MB左右,每個應用程式的說明文件中都會提及需要多少記憶體,小則幾百KB、大則10-20MB以上。所以個人電腦使用Windows 98作業系統,並且需要同時執行數個應用程式,則至少需要96-128MB以上的記憶體才夠用。

所以電腦的記憶體當然是越多越好!記憶體不足常常是造成電腦執行速率變慢、不穩與當機的原因,一般人購買電腦時,通常不知道要加裝足夠的記憶體(譬如使用Windows 98作業系統,記憶體只安裝32-64MB),造成接下來長時間痛苦的電腦使用經驗。

4. 中央處理器(CPU)
中央處理器(CPU)是電腦最核心的硬體元件,如同大腦,是負責執行程式、命令,計算數據、處理資料的地方。一般人談論的電腦速度,即是以中央處理器的處理速率而言,通常中央處理器的效能越高,電腦的速度越快(雖然作業系統、應用程式的設計的好壞,與各類硬體設備的資料處理的效能也是決定性的因素)。

中央處理器是以「脈衝頻率(Clock Rate)」來作為處理速率的指標,這是中央處理器1秒鐘進行多少次基本運算的指標。如Pentium III 500MHz是64-bit的中央處理器,500MHz就是所謂的脈衝頻率。

目前常見的中央處理器,在PC上有Intel(英特爾)的Pentium II(奔騰II)、Pentium III(奔騰III)、Celeron(賽揚),AMD(超微)的K6、K6-2、K6-III等,在Macintosh(麥金塔)上有Motorola(摩拖羅拉)的PowerPC、PowerPC G3、PowerPC G4等等。

5. 資料輸入/輸出設備
「資料輸入(Input)」的電腦硬體設備將資料輸入電腦主機中儲存或處理,也可以用來下命令要電腦為我們做事情,如:鍵盤、滑鼠、掃瞄器、麥克風、攝影機等。

計算、處理好的資料、報表從電腦主機中傳輸至「資料輸出(Ouput)」的電腦硬體設備供人閱讀、觀賞或聆聽,資料輸出的設備有:螢幕、單槍液晶投影機、印表機、喇叭、耳機等。

此外像是數據機、網路卡,資料可以傳出去給別人(輸出),也可從別人那兒傳過來(輸入),連同上述資料輸入設備、資料輸出設備統稱為「資料輸入/輸出設備(Input/Output Devices)」,或簡稱I/O設備,都是透過主機上的輸出/輸入連接埠(I/O Ports)與電腦主機連接。

目前電腦主機板上通常直接提供序列埠(Serial Ports,連接鍵盤滑鼠、數據機)、平行埠(Parallel Ports,連接印表機)、USB(Universal Serial Ports,一種規格更新更快的序列埠,連接掃瞄器、攝影機、外接是儲存設備等)等輸出/輸入連接埠。若在主機板的I/O擴充槽上插上其他擴充卡,可以提供更多的輸出/輸入連接埠,如插上顯示卡可以連接螢幕,插上音效卡可以連接喇叭、耳機、麥克風,插上網路卡可以連接網路線、網路設備等。

三、各種電腦類型
除了我們認為是電腦的的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掌上型電腦外、工作站電腦外,數位相機(參看第二章附錄1)、數位攝影機、MP3隨身聽(參看第五章第3節)、電子書閱讀機(參看第七章第3節)、大哥大手機、電子字典、電動玩具主機(PlayStation、超級任天堂)等等電子產品,都可以說是電腦的一種。其主機的硬體基本元件和圖8-2中電腦主機的基本元件幾乎一樣,都有(中央)處理器、記憶體、資料儲存設備、資料輸出/輸入連接埠等。當其開機時,也都會有預存在記憶體、資料儲存設備中的專屬的作業系統程式載入執行,譬如手機上的功能選單與各類命令、功能的執行,電話業者選定、信號強弱偵測、撥出、接聽、電話簿、來電顯示、鈴聲設定、播放、速撥鍵、國際漫遊等,都是由手機的小小作業系統來控制管理。有些電子產品在作業系統之上,還可以安裝或是執行其他應用程式。

TOP

第2節、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
一、作業系統
每一部電腦都至少需要安裝一個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才能開機、運作,如圖8-1、電腦系統示意圖中所示,作業系統是整個電腦的核心,負責指揮、控制、管理整部電腦所有軟硬體,並負責和電腦的使用者溝通,依使用者所下的命令來操控、驅使電腦軟硬體為使用者服務。

電腦的作業系統大約可以分成兩類:一個是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作業系統,一個是工作站(Server,嚴格的說法應該是伺服器)的作業系統。

1. 個人電腦作業系統



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其設計的目的只是同時間為1個使用者服務,甚至只為1個專屬的電腦硬體擁有者服務,並不考慮同時間服務很多人的問題,所以其系統程式的設計比較單純。

常見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有:

Be OS(小畢作業系統):Be(小畢)公司發展,可以免費下載使用。
Mac OS(麥金塔作業系統):Apple(蘋果)電腦公司發展。
OS/2(OS/2作業系統):IBM(國際事務機器)公司發展。
Windows 98(視窗98作業系統):Microsoft(微軟)公司發展。
DOS(磁碟作業系統):Microsoft(微軟)公司擁有與發展的文字型界面個人電腦作業系統。
2. 工作站作業系統




工作站的作業系統則是與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單人使用考量相反,考慮的是24小時全天候開機,提供多人同時使用一台電腦(multi-user)、多個程式同時執行(multi-tasking)的情況,所以其系統程式的架構比較複雜,系統的穩定性、程式的效能、使用者權限的管理、資料保密與安全性的維護,都是工作站作業系統得考慮的課題。

常見的工作站作業系統有:

Linux(企鵝工作站作業系統):在網路上由網路大眾共同發展,程式碼公開,免費下載使用。是一種Unix架構的工作站作業系統。
FreeBSD(柏克萊工作站作業系統):也是在網路上由網路大眾共同發展,程式碼公開,免費下載使用。是一種Unix架構的工作站作業系統。
Solaris(太陽工作站作業系統):Sun(太陽)公司發展,是一種Unix架構的工作站作業系統。
AIX(AIX工作站作業系統):IBM(國際事務機器)公司發展,是一種Unix架構的工作站作業系統。
NetWare(網軟工作站作業系統):Novell公司發展。
Mac OS X Server(麥金塔工作站作業系統):Apple(蘋果)電腦公司發展。
OS/2 Server(OS/2工作站作業系統):IBM(國際事務機器)公司發展。
Windows NT(視窗工作站作業系統):Microsoft(微軟)公司發展。
3. 從個人電腦硬體變成工作站
由於Microsoft(微軟)的壟斷與強勢行銷手段,一般人會以為Windows(視窗)作業系統是電腦僅此唯一的作業系統,或者是作業系統的標準、或者比其他的作業系統方便好用功能多、比其他作業系統「相容」,非微軟視窗不用,買個人電腦主機時,會直覺的期待開機後就會出現微軟視窗的畫面...

事實不然,電腦硬體事實上可以安裝上述其他各種好用的作業系統。更有趣的是,只要硬碟容量夠大,一台電腦硬體可以安裝一種以上的作業系統,開機時可以依需求選擇某個作業系統開機。

譬如我們目前常說的「PC個人電腦」硬體,可以安裝Be OS(小畢作業系統)、OS/2(OS/2作業系統)、Windows 98(視窗98作業系統)、DOS(磁碟作業系統)、Linux(企鵝工作站作業系統)、FreeBSD(柏克萊工作站作業系統)、OS/2 Server(OS/2工作站作業系統)、NetWare(網軟工作站作業系統)、OS/2 Server(OS/2工作站作業系統)、Windows NT(視窗工作站作業系統),非常的可觀。

圖8-3、個人電腦(左)與網路工作站(右),都是使用「PC個人電腦」硬體

同樣是「PC個人電腦」硬體,安裝不同的作業系統就會形成不同的工作環境,提供不同的功能。安裝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就變成了個人電腦,供個人使用(參看圖8-3左);若安裝了工作站作業系統卻可以成為一部不折不扣的工作站,同時讓多人共同使用。譬如網路上的「網站」,看似神奇,可以讓幾萬人同時連結享用,其實硬體不過是一部「PC個人電腦」(圖8-3右)!所以電腦重要的不是只有硬體而已,作業系統更重要。

4. 其他類型電腦所使用的作業系統

本章第1節曾經提及掌上型電腦、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MP3隨身聽、電子書閱讀機、大哥大手機、電子字典、電動玩具主機等都是電腦,各位是否很好奇這些小電腦使用什麼作業系統?

譬如掌上型電腦,目前比較常見的作業系統有Palm(手掌)公司發展的Palm OS(手掌作業系統),Microsoft(微軟)公司的Windows CE(簡易視窗作業系統)也是一種。


另外,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MP3隨身聽、電子書閱讀機、大哥大手機、電子字典、電動玩具主機等小型電子產品的作業系統有時又稱為Firmware(軔體)。

二、使用者界面
作業系統指揮控制著電腦軟硬體,而作業系統和電腦使用者(人類)的溝通方式就是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了。使用者界面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圖8-4、文字型使用者界面

一種是文字型使用者界面,作業系統只利用純粹的文字和使用者溝通,使用者一行一行的鍵入文字命令告訴電腦要做什麼事情。如DOS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字型使用者界面的作業系統,上述的Unix類型的工作站作業系統如Linux(企鵝工作站作業系統)、FreeBSD(柏克萊工作站作業系統)也常常只利用文字型使用者界面。

圖8-5、圖形使用者界面

第二種是圖形使用者界面(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作業系統利用圖形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參看第二章第1節),讓使用者可以很直覺的利用滑鼠點選按鈕、圖示(Icons)、視窗、命令欄來告訴電腦要做什麼事情,並且隨時透過「對話框」告知使用者發生了什麼狀況,建議該怎麼處置。如果使用者不小心做錯了什麼事,也比較容易將檔案回復(Undo)成原來的工作狀態。如Mac OS(麥金塔作業系統)、Windows 98(視窗98作業系統)就是典型的圖形使用者界面的作業系統。

圖形使用者界面是為一般大眾的電腦使用者(End Users)而設計,不用學習任何電腦命令、語言的標準語法就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況使用電腦。但對於熟悉電腦命令與電腦軟硬體特性的電腦專家(Power Users)來說,圖形使用者界面的操作過程顯得過分囉唆繁複,利用文字型界面下命令的方式比較容易快速的達到目的地。

三、應用程式
1. 應用程式類別
電腦安裝了作業系統以後,就可以隨需求在此作業系統的環境下安裝各類的應用程式,大略可以分成下面幾類:

工具類:
工具程式:含資料壓縮解壓縮工具、掃毒程式、作業系統維護工具。
影、音、電子文件、多媒體觀看程式、播放程式。
語言相關:輸入法、各類OCR(文字掃瞄辨識)、電子字典、翻譯程式、字形(Fonts)檔案。
程式的使用手冊、技術文件。
網路類:
網路程式:電子郵件(E-mail)、全球資訊網(WWW)、檔案傳輸(FTP)、連接工作站(Telnet)。
辦公室事務類:
辦公室事務程式:網頁編輯、文書處理、財務試算表、簡報軟體、資料庫。
影、音、多媒體編輯類:
影像處理程式:點陣、向量、2D、3D、平面動畫、字形處理編輯程式。
聲音處理程式、音樂寫作編輯程式。
影片、電影編輯處理程式。
美編、排版程式。
多媒體編輯處理程式。
電腦語言類:
電腦程式語言編輯器、編譯器。
電動玩具程式。
2. 相同應用程式的不同作業系統版本
如前述,由於常用的作業系統有好幾種,所以應用程式的設計者通常會針對不同的作業系統(工作平台)設計功能與使用者界面幾乎一模一樣的幾個不同版本的程式。如第二章第5節介紹的影像處理程式Photoshop(照片店),就同時有Mac OS(麥金塔作業系統)、Windows 98(視窗98作業系統)等功能完全相同的幾個不同作業系統的版本。

另外,Mac OS(麥金塔作業系統)版的Photoshop不能安裝在Windows 98(視窗98作業系統),反之亦然,因為這兩個作業系統彼此之間的程式碼不相同,須有自己專屬的Photoshop版本。其他的作業系統之間也是有同樣的情況。

3. 檔案相容、跨平台的問題
有人也許會問,既然在Mac OS(麥金塔作業系統)與Windows 98(視窗98作業系統)之上都可安裝Photoshop,那麥金塔版的Photoshop所做出來的圖檔,在PC視窗版上的Photoshop可以開啟、編輯嗎?答案是可以的。類似這樣的問題,就是所謂檔案、資料相容、「跨平台」的問題(作業系統又稱為工作平台,所以跨作業系統一般稱為「跨平台」)。

由前面幾個章節可以知道,每個不同的應用程式,都有其專屬的檔案格式(即儲存檔案資料的方法),如Photoshop的檔案格式是PSD(請參看第二章第4節)。檔案格式是和作業系統無關的,和應用程式才有相關,所以只要是PSD的Photoshop圖檔,在任何作業系統的Photoshop中皆可打開編輯。其他所有的應用軟體與其檔案的跨平台問題也是一樣,並不會因為不同平台而產生同樣檔案格式資料不相容的情況。

也就是說,一般人通常直覺的以為其他的作業系統都和Windows(視窗)作業系統「不相容」,資料無法交換----這正是微軟厲害的行銷手段之一。其實這種資料「不相容」的問題不會發生,除非愛死微軟,否則微軟的作業系統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四、程式哪裡來?
本節前面介紹作業系統的時候,可能有人已經發現Linux(企鵝工作站作業系統)、FreeBSD(柏克萊工作站作業系統)是「由網路大眾共同發展,程式碼公開,免費下載使用」的作業系統。相對於商業的套裝軟體動輒數萬元、商業的工作站作業系統軟體可能上百萬元以上,功能與穩定性卻沒有比較好,你會使用哪種?

共享軟體(Shareware)、免費軟體(Free Software)、程式碼公開、大眾共同發展程式、公共版權、免費下載使用,是網路興起後所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新的概念。如同第五章第3節中所說,由於網路上各種程式的原始碼與撰寫程式的資源皆可免費取得,所以因此而撰寫、改版出來的程式,當然是很樂意放上網路免費讓人使用,並且公開程式碼,讓有心人繼續改進,這是一種「取之於民還之於民」的良性循環。

所以除了購買商業軟體外,其實有很多功能強大的作業系統、很多好用的應用軟體,是可以源源不絕的從網路上免費獲得最新最好的版本,何樂而不為?如網路程式幾乎都是共享軟體,如第二章第3節介紹的影像觀看與整理程式ACDSee(看圖樂)與ThumbPlus(拇指小圖集)、第五章第4節介紹的點撥與管理音樂檔案的程式WinAmp(發燒擴音器)與MusicMatch Jukebox(音鬼點唱機)等等,都是共享軟體。

五、中文電腦?
其實根本沒有中文作業系統,沒有中文的應用程式。那中文版Windows 98(視窗98作業系統)、其他林林總總的中文應用程式怎麼說?這些只不過是「中文皮英文骨」的程式罷了。

我們之前的章節,都鼓勵大家使用程式時如果遇到任何問題,盡量多利用程式所附的使用說明來解決。可是當大家有所期待的打開各程式的使用說明時,可曾看得懂裡面拗口、不知所云的中文翻譯?

使用說明的中譯拗口、程式命令欄命令的中譯難懂、對話框訊息的中譯不知所云,才只不過是問題的開端而已。你可曾思考過為什麼中文輸入這麼不直覺?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學習過程?為什麼中文標點符號的輸入這麼麻煩?如果已經使用、熟悉電腦一段時間,你還會漸漸發現,所謂的中文作業系統、中文的應用程式並沒有很好的中文相容性,很多重要的場合、很多急死人的情境,偏偏中文就是出不來,一堆亂碼在那兒。電腦中的中文碼跟英文碼本來就是天差地別,這種「中文皮英文骨」硬拗出來的中文程式與工作環境根本行不通。

以及前述的共享軟體免費下載何樂而不為。大部分共享軟體和中文是不相容的,或至少不是百分之百相容,雖然程式很好用,但是中文在裡頭不好用。以及,在網路上,你有看過中文的網址嗎?是不是很多人都跟你說在網路上最好不要使用中文檔名與中文資料夾名稱?

最重要的問題是,你的電腦,你的作業系統,你的應用程式,根本不會用中文來思考,就好比一個美國人,雖然會說中文,可心裡面想的卻是英文,怎麼說都不對頭,腔調怪、辭彙怪、文法怪。全世界通用的電腦程式語言,都是以英文的辭彙、語法、文法來發展的,對於他們很直覺的程式撰寫來說,對於我們使用中文的人並不直覺。或許是因為這樣,中文的程式開發少得可憐?大家不是「若且唯若」而是「If、Then、Else」,怎麼說都會舌頭打結。或許要等到程式設計者覺悟的那天才有好的中文電腦可用,不然我們全面放棄中文也可。


[ 本帖最後由 蔡逸竹 於 2006-9-23 04:17 編輯 ]

TOP

第3節、檔案系統
對於電腦來說,所有的資料都是檔案(Files)。如前幾章所介紹的影、音、文字資料,以及本章所介紹的作業系統程式、應用程式,這些資料對於人類來說雖然意義與功能大相逕庭,但對電腦來說都是檔案而已,都儲存在儲存設備上(如硬碟、光碟、軟碟、Zip碟),只是檔案格式有所不同。
電腦的儲存設備裡,動輒有上萬個檔案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這成千上萬個檔案,難道任意的散置在儲存設備中?圖書館裡有上萬本書,如果不分類整理,將會很難收藏保存與管理借用;公司行號裡的業務文件資料,如果不按照性質分類歸檔,整理在不同的資料夾與檔案櫃中,整個公司的工作將會非常沒有效率以致癱瘓。
電腦裡的檔案也是按照這樣的道理來分類、整理、保存、備份,將不同分類、層次的檔案放入不同層次的資料夾中,作業系統程式擺一類,應用程式擺一類,個人的影、音、文字資料擺一類,每一類裡面還可再細分成幾個資料夾...,如此所有的檔案形成一個合理分類、層次分明的「檔案系統(File System)」。
在電腦的世界裡,不論是作業系統、應用程式、使用者,都是依靠一個良好的檔案系統而活。

一、作業系統的檔案系統
在圖8-1、電腦系統示意圖[/url]
曾介紹過電腦系統的基本架構,包括硬體、作業系統、應用程式三層要素。其實如果說得更仔細些,電腦系統應該還包括檔案系統(File System)這層要素。在硬體之上儲存了一個檔案系統;有了檔案系統,開機時作業系統才能從檔案系統中「活過來」,啟動執行;作業系統啟動後,應用程式在作業系統的環境下執行,並且透過作業系統存取檔案、使用硬體。如圖8-6中所示:
應用程式 (Applications)

作業系統 (Operating System)

檔案系統 (File System)

硬體 (Hardware)

圖8-6、電腦系統中檔案系統與其他電腦要素的關係
每一個作業系統都有自己專屬的檔案系統,這個檔案系統和系統程式的功能設計、運作方式、執行效率,和系統程式設計公司的整理檔案的經驗與哲學,和作業系統建議使用者如何整理檔案,都有關係。以下以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視窗98作業系統)為例來說明作業系統的檔案系統。

圖8-7、Windows 98的檔案系統
Windows 98的檔案系統將所有的儲存設備依照英文字母A、B、C、D、E、...的順序排列,A、B是軟碟,C以後是各硬碟或其區塊(Partition,請參看第五章第1節
),硬碟的後面是其他抽取式儲存設備與光碟等。Windows 98將其系統程式放在C硬碟中,即一般所謂的「以C碟開機」。由於系統程式在C碟之故,Windows 98認為C碟是很重要的硬碟,對於C碟中的檔案系統做一仔細的規劃,有三個重要的資料夾(請參看圖8-7):
Windows/ (視窗)資料夾:
這是存放Windows 98作業系統所有程式與檔案的地方。一個作業系統程式事實上是由大大小小成套的程式、檔案所組成,這些程式與檔案都不能隨便的移動、更動、刪除,否則系統會無法正常的運作,當機連連,甚至會無法開機。。
Program Files/ (程式檔)資料夾:
這是Windows 98作業系統建議使用者安裝、存放所有應用程式的地方。如同系統程式,應用程式是也是由大大小小成套的程式、檔案所組成,這些程式與檔案都不能隨便的移動、更動、刪除,否則應用程式無法正常的運作。每個應用程式在 Program Files/ 資料夾中都有其專屬的資料夾以存放其成套的程式與檔案。
My Documents/ (我的檔案)資料夾:
這是Windows 98作業系統建議使用者存放其個人所有檔案的地方,包含個人所編輯、儲存、下載的各類文書處理、影、音、多媒體檔案等。若常利用電腦做事情,個人檔案所累積的數量是很可觀的,甚至可以累積至數萬個檔案以上,所以在 My Documents/ 中需要再將檔案分類整理至各個不同層次、分類的資料夾中。
C以外的儲存設備的檔案系統,Windows 98並沒有特別規定,由使用者自己來規劃。
除了儲存設備外,在圖8-7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有些硬體設定或是系統功能也被納入檔案系統中,當成檔案來管理,如控制台、印表機、安排的工作(Scheduled Tasks)、撥號網路等。還有就是「網路上的芳鄰」,在自己的電腦上可以看到從網路鄰近電腦中分享出來的檔案系統。最後是「資源回收筒」,當檔案刪除後,都會先放在此處,如果不小心刪除檔案,還可以從資源回收筒中取回,直到清理資源回收筒後,檔案才算是真正的刪除。

二、應用程式的檔案系統

圖8-8、Illustrator(插畫家)8.0版的檔案系統
每個應用程式安裝完成後,在儲存設備中都有一個專屬的資料夾存放其成套的程式與檔案。這些如同零件一般的成套程式與檔案,數量可能會到達幾百個,使用者不能隨便的移動、更動、刪除,否則應用程式無法正常的運作。在應用程式的專屬資料夾中,應用程式的設計者會根據程式的功能、設定、運作方式、執行效率,將數百個大大小小程式與檔案分別再分類放入不同層次的資料夾中,形成一個自己專屬的檔案系統。
譬如第二章第5節曾經介紹過一個圖形編輯處的應用理程式叫做Illustrator(插畫家)。若在Windows 98作業系統安裝插畫家8.0版,安裝完成後,在前面所介紹的C硬碟的 Program Files/ 資料夾中會形成一個 Illustrator 8.0/ 的資料夾,打開這個資料夾,可以看見插畫家將其成套的程式與檔案整理得好好的,分別再放入不同的資料夾中,請參看圖8-8。其他應用程式也是類似的情況。

三、電腦使用者個人檔案的檔案系統規劃
一般人辦公室裡、家裡可能整理得井然有序,知道可以利用各式的櫃子、架子、書櫥、衣櫥、檔案櫃、資料夾、鞋架、抽屜、收納盒來分類、整理、收藏所有的物品----可是打開他的電腦一看,所有的個人檔案呈現一個亂糟糟的爆炸狀態。
其實一般人可能還沒體會,整理電腦裡的檔案比整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容易多了:不用花大錢買各式設計精巧但空間卻總是不夠的櫃子、不用費盡心思丈量空間看看櫃子要怎麼擺、不用花力氣將笨重的物品搬上搬下左挪右移,好不容易把物品都擺妥了,才發現有些東西忘了放進來...
在電腦裡,缺少資料夾嗎?新增一個資料夾就可以了,要多少個資料夾就有多少,還完全免費。需要檔案櫃嗎?買一個硬碟或是其他儲存設備就可抵好幾千個我們日常用的檔案櫃,實在太划算。檔案整理起來也毫不費搬運的力氣,利用滑鼠拖-拉-放(drag-and-drop)即可。所以實在沒有理由不去整理自己所累積的個人檔案。

圖8-9、電腦使用者個人檔案的檔案系統
如同前述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檔案系統,個人所累積的檔案,也是可以依照工作性質、檔案內容,利用不同層次的資料夾來作分類與整理,最後形成一個自己規劃的檔案系統。以使用Windows 98作業系統為例,Windows 98建議使用者將所有的個人檔案存放在C碟的 My Documents/ 資料夾中,在這個資料夾中,可以將所有檔案繼續分類整理,最後可能會變成如圖8-9中所顯示的有條不紊的狀態。
個人的檔案如果有良好的檔案系統,才有辦法有效率的管理自己的檔案。除了檔案找尋容易隨時可調出所需的檔案外,最重要的是資料攜帶交換與備份的問題。譬如本教材各章節所有的文字、插圖、美編設定、網頁零件等成套的檔案,放在一個叫做 textbook/ 的資料夾中,這個資料夾中規劃了一個本教材專屬的檔案系統:

圖8-10、本教材的檔案系統
每次上課時,工作人員只要利用資料儲存設備,如Zip磁片拷貝整個 textbook/ 資料夾就可以把教材所有的資料帶著走。當發教材給學員時,可以利用磁碟片單獨發一章教材給學員,也可以在學期開始或終了時將 textbook/ 資料夾整個利用光碟片燒錄給學員。工作人員如果要備份教材時,也是只要拷貝整個 textbook/ 資料夾即可。這就是所謂資料攜帶、交換與備份的問題與考量。
你可以想像,如果本課程工作人員沒有為教材規劃一個檔案系統,也沒有為自己其他的工作資料規劃任何檔案系統,所有的資料都直接散落在C碟的 My Documents/ 資料夾時,要如何一一的找出七零八落的教材檔案來發給學生以及備份呢?


[ 本帖最後由 蔡逸竹 於 2006-9-23 19:28 編輯 ]

TOP

第4節、電腦的不穩定性與資料的保護備份
一、電腦的不穩定性
電腦一方面計算速度越來越快、功能越來越強大,可以幫人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又經常瀕臨崩潰的邊緣,不小心當機就會成千古恨。在這兩個極端中擺盪,這就是電腦的不穩定性。

「當機」是電腦常發生的事情,只要是電腦幾乎都會當機,不論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工作站主機,甚至連小型的電腦、電子產品,像是數位相機、大哥大手機、電子字典、電動玩具主機等等都會當機。當機一旦發生,幸運的情況只是需要重新開啟程式、重新開機而已,小則損毀幾個檔案或是應用程式需要重新安裝,大則整個儲存設備的重要資料、系統程式全部損毀,令人氣急敗壞。

雖然當機是電腦常發生的事情,不過通常也都是有跡可循的,以下介紹一些常見的造成電腦當機的原因。

1. 程式中的錯誤(Bugs)
不要被程式華麗的外表給欺騙了,其實程式中的大小錯誤可以有數百數千個以上,而且越商業化越龐大的程式錯誤越多,譬如Microsoft(微軟)公司的軟體就是以嚴重的錯誤多而出名。

電腦依照作業系統程式、應用程式的指揮來作事情。程式中的錯誤,在電腦的術語中又稱為Bugs(蟲),是造成電腦當機的最主要原因,幾乎大部分電腦當機都是由於程式中的錯誤所造成的指揮錯亂的情況。

不論是作業系統、應用程式,不論是商業軟體、共享軟體,裡面的錯誤都是多得驚人。主要因為程式設計是一件龐大繁複的工作、程式語言本身是非常複雜的東西,程式設計者不容易把成千上萬種可能發生情況都考慮進去,撰寫程式語言的時候在上萬行的程式裡也極容易忽略一些流程上的錯誤,人腦畢竟不是電腦。

所有的程式正式發行前,都需要經過一個非常漫長的除錯、除蟲的過程,雖然如此,發行後仍是有一堆未發現的蟲等著蹦出來,當機連連。程式設計者靠著使用者對於當機情況的回報,揪出更多的蟲,並且將程式訂正過來----這就是為什麼程式要常常發行更新版、修正版的原因。不要以為發行新版程式的目的是增加功能,常常是為了彌補上一版對於使用者的愧疚。

有些負責的程式會將各個版本中已發現的蟲仔細的寫在安裝程式所附的文件中,或刊登在其網站上。所以如果電腦中某程式常常發生莫名當機的情況,研究一下該程式的蟲文件、下載修正版的程式來更新原程式,是解決的方法之一。

2. 電腦病毒
電腦病毒也是一種程式,可以依附在正常的程式中。當被依附的程式開啟執行行,電腦病毒才順帶一起執行而感染電腦。電腦病毒是一種小搗蛋的程式,大部分是對使用者開開玩笑,做些小破壞;少部份會故意損毀儲存設備裡的檔案,造成當機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整個洗掉整個硬碟裡的資料,不但重要資料毀了電腦也無法開機了。

電腦病毒並沒有像媒體描述的那樣可怕,但電腦使用者常常容易輕忽,主要是使用者通常不知道電腦病毒感染的機制。電腦病毒的寄生的宿主是「可執行」的檔案,如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裡的程式檔,這些程式檔又稱為「可執行檔(Executable)」,其副檔名通常是.exe。電腦病毒不會寄生在一般不是可執行檔的檔案中,如電影檔、聲音檔、圖檔、純文字檔、純網頁等,所以並不太需要擔心這些「純粹」的資料格式檔案會中毒,要擔心的是那「可執行檔」。

有些應用程式,為了幫「純粹」的資料格式檔案增加一些自動化辦事的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資料格式檔案中撰寫「電腦命令集(Script)」來自動的幫使用者做大量重複性的編輯工作。電腦命令集有時也稱為「巨集(Macro)」,也是一種程式的可執行環境,所以上述「純粹」的資料格式檔案加入命令集、巨集後就不純粹了,變成了電腦病毒可以寄生的宿主。

這種寄生在有巨集的檔案的病毒,又稱為巨集病毒。Microsoft(微軟)的Word(打字機)程式,雖然是編輯文字檔,但是因為可以在文字檔裡頭寫巨集,所以已經不是「純文字檔」,會感染巨集病毒。

防範自己的電腦感染病毒,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執行來源不明的「可執行檔」,不要開啟來源不明的有巨集的檔案,任何人拿來的磁片都不要太相信絕對沒有病毒。尤其網路的年代,這種大家互相轉寄的來源不明的程式、有巨集的檔案非常的多,沒有把握會不會中毒,不要輕易的開啟。如果因為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打開,最好先利用掃毒程式仔細的掃毒一番。

3. 不正常斷電
電腦不正常斷電的情況,也許是電壓不穩,也許是突然停電,也有可能是使用者不小心碰掉了插頭、不小心關了電源。電腦不正常斷電極容易造成檔案資料甚至軟硬體的損毀,尤其是硬碟正在存取資料時(由硬碟運轉燈亮可以看出)。

當硬碟正在存取資料時,斷電的一霎那硬碟讀寫頭正在讀寫的位置的資料很容易損毀。也許開機時系統才啟動到一半就斷電,這時毀的是系統程式;也許是應用程式開啟時執行到一半未完全開啟時斷電,這時損壞的就是此應用程式;也許是檔案正存檔到一半斷電,這個檔案就毀了;也許是複製拷貝好幾MB的資料到一半...。比較嚴重的情況是,如果斷電時硬碟正在其「目錄區」讀寫,「目錄區」一旦有所損壞,有時候整個硬碟的檔案都會喪失,因為硬碟的目錄區是記載各檔案在硬碟上存放的位置。

電腦不正常斷電是一件非常嚴重非常容易損毀硬碟裡的程式、檔案的事情,避免上述各種不正常斷電,最好的方法是為電腦加裝不斷電系統(UPS)。

4. 使用者的人為錯誤
使用者當機前三個小時都忘了存檔;不小心刪除了檔案;在存檔、拷貝時不小心取代了某個已經存在的重要檔案;重要資料忘了隨時備份,當機後資料毀損無法從備份復原;或者因為好奇,不小心更動了作業系統、應用程式的檔案系統,以至於程式無法開啟,或造成當機連連。這些都是常見的人為錯誤,是電腦的不穩定性的來源之一。由於電腦上的資料都可說是虛擬的,一旦發生了人為的錯誤,常常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硬碟是很精巧的東西,除了怕斷電,也怕拍打、搖動、碰撞,尤其是正在運轉、讀寫的時候。可是很多人在搬運、移動電腦時,其實並不是很在意硬碟的感受,常常造成硬碟提早報銷,資料不預期的毀損。

5. 記憶體不足
電腦廠商賣成套的電腦時,為了價格好看,常常將電腦中的記憶體(RAM)省到不能再省----剛好只夠作業系統開機而已。譬如Windows 95作業系統的年代,因為Windows 95需要32MB以上的記憶體才能執行,所以成套賣的電腦大都只裝32MB的記憶體。Windows 98作業系統的年代成套賣的電腦都安裝64MB的記憶體,那也是因為Windows 98至少需要64MB的記憶體才能平順的開機。

本章第1節曾經提到過,不論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執行時,都要佔用一定需求的記憶體,否則無法平順的執行。一部記憶體只有64MB的電腦,以Windows 98開機時,記憶體已經「滿載」了,如果再執行一兩個應用程式,這部電腦已經瀕臨當機的邊緣,執行速率變慢,硬碟轉個不停(將硬碟虛擬成記憶體開啟,以彌補不足的記憶體),很多程式動不動死給你看,這就是記憶體不足的問題。

記憶體不足可以靠擴充記憶體來解決。不過隨著作業系統與各類應用程式越設計越龐大,記憶體似乎永遠不夠,電腦陷入一個記憶體和程式你增我就長的無底洞,或許這也是一種電腦軟、硬體廠商互相約定好的行銷策略吧。

6. 硬體過熱
是否曾經聽過Pentium II(奔騰II)的中央處理器(CPU)可以煮咖啡煎牛排的笑話?或者,你是否好奇為什麼電腦主機的後方總是有個風扇不停的往外吹?甚至如果將主機殼打開,你會發現不但主機的後方有個風扇,連CPU的上面都有個風扇吹個不停哩。

非常有趣的是,電腦的硬體過熱,也是造成電腦不穩、當機的重要原因。尤其目前硬體的效能越做越高、運轉速度越做越快,很多硬體都會發出高熱,像是CPU、硬碟,啟動以後都是燙得不得了的東西。如果沒有加裝散熱系統的話,當溫度超過這些硬體的工作溫度極限時,就很容易發生當機的情形。

很多需要高速運算的電腦,設計一個良好的散熱機制常常是系統架設時的解決重點之一。一般個人電腦如果當機連連卻又找不出原因的話,可以觀察一下主機與CPU的風扇是否正常運作,或者看看主機是否擺在通風較良好的地方。

7. 硬體瑕疵
硬體有瑕疵造成電腦當機是一個非常惱人的問題,因為從電腦硬體零件的外觀實在難以看出有什麼問題。尤其是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RAM)、主機板的瑕疵,最容易直接造成電腦莫名其妙的當機。在所有的當機原因都一一排除,還是找不出當機的原因時,最後可以考慮抽換、測試別的CPU、RAM、主機板,看看是否真的不幸買到瑕疵品。

不要以為電腦是什麼高科技,買到瑕疵品的機率也是很高的。硬體的瑕疵有可能是製造上的疏忽,也有可能是設計上的錯誤,或者規格根本就是偷工減料。譬如Pentium(奔騰)CPU剛上市的時候,就被一個數學家在大量的計算頻頻當機後挖掘出其實設計上有嚴重的錯誤。

二、資料的保護與備份
電腦硬體中最重要的設備其實是硬碟,這裡面存放著辛苦安裝維護的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與電腦使用者努力工作數年的心血資料。相對於傳統的現實生活中的資料媒介如果有所損毀還可以從斷簡殘篇中來拼湊出原貌,硬碟上的電腦檔案資料一旦有小小的損害,很容易整個檔案、甚至硬碟的全部資料都消失於無形,好像重來沒有發生過一樣,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事情。所以在電腦的不穩定性、當機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的是如何盡全力保護硬碟中的資料。

1. 當機時的標準處理程序
其實大部分的當機發生前都有一定的徵兆,譬如應用程式運作不順、拖泥帶水,或者是整個電腦的或操作系統的速度感覺起來好像變慢許多、硬碟存取個不停等。這裡頭或許是系統程式、應用程式中的錯誤逐漸累積的效應,或許是同時開啟太多應用程式,記憶體已經不足。這時候,最好一一的將程式關閉,並重新啟動電腦,就可以回復到作業系統的最佳狀態。

如果並未能及時察覺電腦當機的徵兆,電腦還是發生當機的情形,可以先觀察當機的程度然後處置:

輕微的可能只是某個應用程式當了,這時候只需「強迫關閉」這個當掉的應用程式即可,作業系統與其他應用程式還是可以正常的運作。在Windows系統裡是按Ctrl+Alt+Del來強迫關閉程式。
中等的可能是數個應用程式都連鎖的當掉了,這時候需一一的「強迫關閉」這些當掉的應用程式,並且最好重新啟動電腦。
嚴重當機的可能連作業系統的一些核心程式都沒反應,這時候還是需要儘可能的一一「強迫關閉」所有應用程式與作業系統的一些核心程式,然後重新啟動電腦。
非不得已的情況下,如上述程序都沒有辦法回到作業系統的重開機功能,可以利用系統最後的「軟開機」的方法,如在Windows系統中是再按一次Ctrl+Alt+Del重新開機。
之前的情況其實滑鼠鍵盤都還可以動。最嚴重的情況是整個鍵盤滑鼠都沒有反應,電腦整個呆在哪兒,這時只好利用電腦主機鎖提供的Reset(重設)按鈕來強迫電腦軟硬體的運作整個中斷重新開機。利用Reset重新開機又叫做「硬開機」,情況類似前面所介紹過的不正常斷電的情況,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不正常斷電,除非滑鼠、鍵盤真的都已經停擺了,否則最好不要用Reset來解決當機的問題。
當機時之所以需要經過這麼繁複的程序來判斷處置,主要是對於硬碟上的檔案系統的保護,即當機後要儘可能的讓作業系統甦醒過來,讓作業系統在重開機前儘可能的完成所有檔案系統的處理動作。如果這時貿然的利用「硬開機」重新啟動電腦,當機前處理到一半「暴露在外」的檔案系統極有可能損毀。

2. 硬碟掃瞄
目前大部分的作業系統都有自我維護的功能,若經過不正常的關機程序而又重開機以後,作業系統會自我檢測、掃瞄電腦上所有的硬碟,並自動修補硬碟檔案系統上面的錯誤。所以當機的情況發生後,重新開機時,最好有耐心的讓作業系統完成所有的硬碟掃瞄,或者開機後手動的利用作業系統所附的硬碟掃瞄工具來檢測修復一遍。

硬碟或其他儲存設備裡面的檔案系統極其繁複,很容易因為程式中的錯誤(Bugs)、不正常的開關機、斷電、當機等的情況而發生一些小小的損壞。這些小損壞平常並不是很容易發現,但是逐漸累積到某個程度,可能發現時檔案系統已經無法挽回。所以平常要養成定期掃瞄硬碟或其他儲存設備的習慣,來修復這些檔案系統上的小損壞。

3. 硬碟掃毒
利用防毒、掃毒程式,養成對硬碟、儲存設備定期掃毒的習慣。

4. 編輯任何檔案時隨時存檔的習慣
養成編輯任何檔案時隨時存檔的習慣,以預防前述各類電腦當機的情況,至少當機時,還不會流失太多的新編輯的資料。

5. 資料的備份、版本數
資料備份在硬碟中的其他地方是沒有用的,要備份在其他的抽取式儲存設備中,如Zip碟片、MO碟片、或燒錄成光碟。重要的資料,最好多備幾份預防萬一。

軟碟片並不是很好的資料備份設備,除了資料儲存量過小以外,由於軟碟機、軟碟片的保護措施不佳,在台灣多塵潮溼的氣候下,極容易損毀。

如果編輯時發生了什麼錯誤,不要緊張,所有的應用程式都有提供回復(Undo)成上一個編輯狀態的功能。另外一個防止編輯錯誤的及時備份的方法是編輯資料時,如果好不容易完成了某個努力了半天的重要編輯步驟,可以將此檔案另存一個不同「版本數」的檔案馬上備份下來,如果萬一發生無法彌補的編輯錯誤可以從備份的資料中回復過來。

6. 抽取式儲存設備
資料如果備份在抽取式儲存設備中,需注意防潮與灰塵的問題,否則無法長久保存。

TOP

第九章、電腦應用程式簡介--程式是家裡、辦公室的萬能小僕人
第1節、應用程式列表
不同的應用程式有不同的功能,教材第八章第2節已經簡單列出大致的應用程式類別,這一節則整理出一般使用者所需要用到的程式,並將以分類列表。由於對象是給一般使用者,所以許多特殊功能的程式沒有列進去,如果對這張表有什麼建議歡迎告訴我們。

一、工具類
1. 工具程式
a. 資料壓縮解壓縮工具
有些檔案資料量非常驚人,經過壓縮過後,可以使得資料量變得很小,原來檔案的資料並不會因為壓縮而有損失,在資料的攜帶及傳輸上有相當大的幫助。檔案壓縮以及解壓縮目前成為最普遍的工具程式之一。大部分檔案凡是.zip或是.rar為附檔名者,皆為壓縮檔,可以由下列兩個程式來解開。
WinZip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數:WinZip 8.0
WinRAR (共享軟體):
Eugene Roshal發明,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網站
最新版本數:WinRAR 2.6
b. 防毒、掃毒程式
由於網際網路的流行,許多人藉由網路或Email在傳輸檔案,使得電腦病毒入侵的機會大增,因此有個好的防毒軟體是很重要的,定期到防毒軟體公司下載新的病毒碼也是相當必要的習慣。當然最好的防毒措施就是不隨便開啟來路不明的檔案(尤其是程式,.exe之類的檔案),如果一定要開啟,也一定先用防毒軟體掃過,且維持病毒碼隨時更新的好習慣。
Norton Antivirus: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目前最新的版本數:Norton Antivirus 2000
McAfee VirusScan: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McAfee VirusScan 5.0
盤尼西林 98 (PC-cillin 98):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數:PC-cillin 98 Plus
c. 作業系統維護工具
電腦如果沒有良好的使用習慣,常常會使得作業系統發生不穩的情形,便需要一個不錯的作業系統維護工具來解決一些錯誤或修復一些問題。可以事先製作硬碟的備份資料,以確保系統壞掉或是硬體壞掉時資料的完整性。
Norton Utilities: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Norton Utilities 2000
2. 影、音、電子文件、多媒體觀看程式、播放程式
a. 影片觀看程式
Quick Time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Real Player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Power DVD Playe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b. 音樂播放程式
Real Juke Box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WinAmp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c. 電子文件觀看程式
Acrobat Reader (免費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d. 圖片觀看程式
ACDSee 32: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humbPlus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3. 語言相關
a. 輸入法
自然輸入法 99除了注音、拼音輸入外,還提供倉頡輸入法的功能,而且修正了與微軟辦公室 2000(Office 2000)的衝突,並且自然輸入法 99是免費軟體,相當值得推薦。
自然輸入法 (免費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漢音輸入法: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b. 字典、翻譯程式
譯點通 98 (Dr. eye 98):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c. 文字辨識程式
丹青中英文文件辨識系統 v4.0 黃金版:
力新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二、網路類
1. 電子郵件 (E-mail)
Eudora Email: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Becky!:
RimArts公司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Outlook Express: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網景 傳訊者 (Netscape Messenger):
原由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現已被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購併
最新版本:Netscape Messenger 6
2. 全球資訊網 (WWW)
Internet Explore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網景 領航員 (Netscape Navigator):(免費軟體)
原由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現已被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購併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3. 檔案傳輸 (FTP)
WS_FTP LE(免費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Cute FTP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4. 連接工作站 (Telnet)
NetTerm (共享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最新版本:NetTerm 4.2a
SimpTerm (免費軟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提供
最新版本:SimpTerm 0.94
Multi-term (免費軟體):
北科大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先生提供
最新版本:Multi-term 3.30b

三、辦公室事務類
目前國內辦公室軟體大多採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但這只是在中文環境中如此,國外已經有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的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共享軟體)作為微軟辦公室的強勁對手,可惜的是其中文版目前尚未上市。
1. 網頁編輯
Microsoft FrontPage: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Macromedia Dream weave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2. 文書處理
Microsoft Word 2000: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3. 財務試算表
Microsoft Excel 2000: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4. 簡報軟體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5. 資料庫
Microsoft Access 2000: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請見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四、影、音、多媒體編輯類
1. 影像處理程式:
a. 點陣影像處理程式
照片店 (Photoshop):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畫家 (Painte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b. 向量影像處理程式
Illustrato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Corel Draw: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c. 3D影像處理程式
3D Studio MAX: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d. 平面動畫影像處理程式
GIF動畫變速箱 (GIF Movie Gear 32Bit):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Animagic GIF Animato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公司出品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Ulead Gif Animato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e. 字形處理編輯程式
Fontographe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2. 聲音處理程式、音樂寫作編輯程式:
a. 聲音處理程式
Cool Edit: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b. 音樂寫作編輯程式
Cakewalk Pro Audio: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3. 影片、電影編輯處理程式:
Adobe Premiere: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4. 美編、排版程式:
Adobe PageMake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QuarkXPress: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5. 多媒體編輯處理程式:
Macromedia Director: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Macromedia Flash: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Macromedia Fireworks: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出品
最新版本: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OP

第2節、如何下載程式
一、程式的來源
從使用權而言,程式可以大致分成:商業軟體、共享軟體(Shareware)、免費軟體(Freeware)、公開程式碼軟體(Open Source, 適用於GPL底下的軟體)幾種。商業軟體版權屬於公司所有,使用者必須付費購買使用,且不能未經公司同意複製、改寫...等違反其商業利益的行為。但是在網路上仍然是可以找到許多商業軟體的試用版(Demo),大部分都用使用期限、限製程式部分功能等方式,要求消費者付費來購買該軟體的使用權。共享軟體的版權仍屬作者所有,但是先將這個程式分享給大家使用,並且希望使用者將使用後的心得提供給原作者,使用者可以在沒有付費的情形下使用該軟體,只是該軟體可能會不斷提醒使用者,希望可以付些費用給作者以支持繼續開發該軟體,通常付完費用後,該軟體某些原先隱蔽的功能便會開放給使用者,例如WinZip、ThumbPlus、WinAmp等都是著名的共享軟體。免費軟體與共享軟體很像,只是作者並不要求你付費,而且希望你能夠將使用心得提供給原作者,例如自然輸入法、SimpTerm、Adobe Acrobat Reader 4.0等都是免費軟體,可以在網路上下載完整功能的軟體。最後一種,則屬不僅使用及獲取該軟體完全不需任何費用,並且還可以得到該程式的程式碼,這種軟體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所擁有,所以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免費獲得該軟體及程式碼,另外,希望藉由這方式改進這程式本身的錯誤(Bugs)。這類軟體並不只限定於程式,許多免費且功能強大的作業系統也是採用這種方式,例如著名的Linux(企鵝工作站作業系統)、FreeBSD(柏克萊工作站作業系統),使用者可以在網路上下載完整的作業系統以及數以千計免費的應用程式。
另外,有個相當重要的觀念需要釐清,免費的東西不見的就不好,反而因為免費程式有全世界幾百萬個用戶的使用,錯誤的尋找及修正快速地進行,因此常常不斷提供新版本進行更新。相反地,使用商業軟體的最大缺點是更新速度較慢,而且有些公司提供新版本時,還要加收使用新版本軟體的費用,而這些在共享軟體、免費軟體、或開放程式碼的軟體都是不收費的。

二、提供下載軟體的網站
有許多網站提供軟體下載的服務,藉此提高瀏覽該網站的人數,因此許多大型的入門網站(Portal Site)都有提供這項服務,國內如中華電信(Hinet)。
國內外提供下載軟體的網站一覽表
國內 中華電信(Hinet)
ToGet軟體資料庫

國外 提供軟體下載的網站
Jumbo!(共享軟體及免費軟體的下載)
Cnet(各類軟體的下載及評論)
Zdnet(各類軟體的下載及評論)
File Mine
Download.net
Program files
AnyDownloads
Rocket Download
Freeware-Shareware(提供共享軟體及免費軟體的下載)
Free-Program(提供免費軟體的下載)
Softseek(提供指定軟體的尋找服務)
在搜尋引擎Yahoo!的分類下:Home > Computers and Internet >Software>選擇Shareware或Freeware的分類都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網站。
軟體間的比較及評論
Tucows(各類軟體的下載及評論)
Macware(提供麥金塔電腦共享軟體及免費軟體的評論)
Benchin' Software Review(提供各種軟體的評論)
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提供各種娛樂軟體的評論)
Software Scene
在Yahoo!的分類:Home > Computers and Internet > Software >Reviews底下可以找到許多類似的網站

許多軟體公司自身就提供軟體下載的服務,如第一節應用程式列表中,大部分出品該程式的軟體公司會提供網路下載的服務。例如土角厝(Adobe)公司、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 Co.)另外,許多販賣周邊硬體的電腦公司網頁也會提供下載該公司產品驅動程式的服務,例如惠普(HP)、柯達(Kodak)等公司。
下載以前應該細讀關於各種程式的評論,並研究其版本數間的差異,同一個軟體但不同的版本數往往會有功能上的不同。還有同一類的程式中以哪一個比較受歡迎?使用後心得如何?售價多少?有沒有相關的共享軟體或免費軟體可以選擇?到什麼地方可以下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必須先仔細地想過及研究過後,再選擇是否要下載使用,千萬不要尚未做過這些功課,就胡亂下載造成系統的嚴重負擔。

三、如何從網站下載軟體
網路上如果要傳輸資料,必須透過一種叫做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傳輸協定,因此許多專門傳輸資料的程式就以FTP為名,如WS_FTP、Cute FTP等,因此在許多大學、研究機構或是大型軟體公司都會提供專門讓人抓程式或資料的FTP站註一。由於目前的瀏覽器(Browser)如探險家 5.0(Internet Explorer)、領航員 4.7(Netscape Navigator)都有支援FTP的通訊協定,所以目前如上述國內外軟體下載的網站都可以直接透過瀏覽器執行下載的動作。
以ToGet軟體資料庫為例,如圖9-2-1:

圖9-2-1
我們可以在網頁的右上角(search欄中)直接鍵入程式名稱,或者是在網站的分類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程式。接著找到需要的程式之後,會有一些關於這個程式的說明以及簡單的資料介紹,如果一切資料讀過後確定沒問題,找到按下開始進行下載。如圖9-2-2:

圖9-2-2
瀏覽器會問你「從程式目前所在位置執行這個程式」或「將程式存到硬碟」兩個選項,我們建議後者,原因是有的時候檔案可能會有病毒,先將程式存到硬碟中,執行掃毒程式,再執行該程式,而不是貿然直接執行。因此先在硬碟中找到平常存放這類下載資料的檔案夾後,便可以開始進行下載。如圖9-2-3:

圖9-2-3
請記得當初下載時選擇的硬碟位置及檔名,以免到時候找不到,因此平常必須維持良好的檔案系統的管理,否則資料量大時,常常就會有找不到的麻煩,另外剛下載的程式千萬不能馬上執行,一定要掃過毒才可以。
註一這裡僅列出幾個國內較大的FTP站:
台灣大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中央大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中山大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淡江大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交大資工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你可以將上述的FTP網址鍵入FTP程式的主機位置(Host Address)當中,並且選擇匿名(Anonymous)的方式登入(Login或User Name),密碼(Password)則用自己的Email地址:這是過去學術界形成公共FTP站下載資料的方式。由於目前的瀏覽器如探險家 5.0(Internet Explorer)、領航員 4.7(Netscape Navigator)都有支援FTP的通訊協定,因此可以直接用瀏覽器連結到這些FTP站,可是速度會相當緩慢,所以建議還是使用如WS_FTP、Cute FTP等程式。
其他各大學的FTP站,可以用搜尋引擎中文雅虎或台灣網路資源搜尋系統(Openfind)、蕃薯籐都可以找到。目前由於架設FTP站的技術越來越普遍,以及許多程式也可以讓個人電腦提供FTP的功能,因此許多個人網站越來越多,在BBS或者是NEWS上面都可以看到有人在宣傳自己的個人網站。
另外如中央大學檔案搜尋系統提供檔案搜尋的功能(archie),可以將已知的檔案名稱鍵入,由檔案搜尋系統會提供可以下載資料的FTP站址。

TOP

第3節、安裝程式、移除程式
一、如何安裝程式
首先必須先找到安裝程式,通常我們下載一個程式時,很有可能得到的檔案是尚未解壓縮的.zip檔案或.rar檔案,必須先用WinZip或Winrar解壓縮後,我們才可以得到整個安裝程式的檔案夾(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先掃過毒,而且確定這個檔案的來源安不安全,這些都是我們再三強調的)。接著,在檔案夾中找到安裝程式開始執行安裝。


一般安裝程式的附檔名都是.exe,也就是可執行檔,圖示大多像前面兩個一樣,檔名則大部分為Setup.exe 或者是 Install.exe。另外有些檔案會以檔案名稱作為檔名,例如右邊的圖示,就是以檔案名稱作為檔名(bab_cht.exe),而不是Setup.exe 或Install.exe。一個安裝程式的檔案夾裡面通常只有一個執行檔(.exe),也就是安裝程式,這也是辨認安裝程式的方法之一。
直接執行安裝程式後,通常螢幕上會有一些自動執行的圖示或動作,這些都是在為安裝程式的啟動作準備,包括安裝精靈(Setup Wizard)的啟動。Windows 98的程式安裝都有個安裝精靈的引導,一個接著一個的選單等著你作決定,每做完一個決定之後,便可以按下「下一步」(Next),這動作一直重複到結束。大致上的程序是這樣子的:

先有個歡迎畫面,告訴你已經開始安裝程序了。按下「下一步」(Next)
安裝程序出現版權宣告的頁面,安裝精靈會希望你按下「接受」(Accept)的按鍵,以表示你不會損害軟體公司的利益,如果沒有按下,整個程序就不能進行,軟體公司通常用這樣的方式表示你已經同意版權宣告頁的聲明。按下「接受」整個程序會進到下一個步驟。
商業軟體會請你輸入序號(Serial Number),也就是軟體公司藉此控制是否使用者有購買此軟體,必須出錢購買此軟體才能得到序號。如果是共享軟體則可以跳過此步驟,,免費軟體則沒有這一個步驟,有些應用程式的安裝程序會在後面才出現這一步驟。
安裝程式會詢問你主程式存放在硬碟的位置,一般來說都是放在C\:Program Files\以下的目錄。
安裝程式會詢問你是否要在開始功能列上面為該程式創設一個檔案夾,或是在桌面放置該程式的捷徑。
安裝程式會詢問你程式某些功能是否需要安裝,有些程式有快速安裝(Express Setup)以及自訂安裝(Custom Setup)兩種選擇,有些程式則是從安裝的容量上作分類:簡潔安裝(Minimal Setup)、典型安裝(Typical Setup)、完整安裝(Full Setup)、自訂安裝(Custom setup),有些情況則是你要面對一系列針對程式功能的選單,而非前面所述的兩類,因此這裡描述的只是一般的狀況,並不是所有的程式皆是如此。
某些程式會將之前你做過的所有選擇再跟你確認過一遍,一切都沒問題後,等你按下確認鍵,安裝程式內部開始執行最後的自動程序,包括複製檔案到目的地以及與系統間的相互登錄,在這之前安裝程式都還未真正將程式資料放進你的系統當中,一直到最後的確認之後,程式執行的自動化程序才開始。這個步驟是整個安裝程序最關鍵的部分。
如果順利地安裝完,安裝程式多半會問你是否需要看程式的使用或注意事項(Readme),我們的建議是最好將程式所附的使用說明讀一讀,以免發生使用不當的情形。
程式安裝的途中,如果有任何需要回去確認的部分,可以按下「上一步」(Back),就可以到前面的安裝步驟中進行確認後再繼續進行安裝。另外,如果安裝途中想要退出結束安裝程序,可以按下「取消」(Cancel),最好是在程式執行最後的自動程序之前,這樣才不會在終止程式安裝後,有不必要的資料遺留在系統當中。

二、如何移除程式
除非是萬不得已,能夠不移除程式就應當不執行移除。常安裝應用程式然後再將它移除是非常錯誤的電腦使用行為,因此安裝應用程式之前一定要做過事先的調查及評估(例如,系統資源夠不夠?這程式來源有沒有問題?會不會有版本數相衝突的問題?),一般來說,移除應用程式仍然都會有些資料殘存在系統中,如果移除程序不對,或殘存的資料過多影響到系統效能,這往往是造成系統不穩定的原因。但是解決系統不穩的方式絕對不是輕易地將硬碟格式化(Format),有時候只是幾個程式相互間有衝突或安裝移除有問題,只要將某些有問題的程式移除即可,但是這仍然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還是在安裝電腦時即做好安裝應用程式及檔案系統的規劃,而不是已經出了許多問題了以後,再找修補的方法。
在Windows 98中,安裝一個應用程式都有其固定的安裝程序,同樣地移除(Uninstall、Remove)一個程式也有同樣的複雜程序必須遵守,千萬不可以自作聰明地用檔案總管直接到放置程式的地方直接將程式移除,如此一來許多動態連結檔(.dll)以及登錄檔就會出現問題。總之,一個應用程式安裝過過程中,是與系統許多部分相互登錄連結,因此在移除程式的時候,也必須遵循同樣的程序,讓移除程式(Uninstall Application)依據該程式在安裝時留下的登錄檔,依序將安裝時做過的變動還原並將應用程式的內容依序移除。一般寫的比較好的程式,自身會附一個移除程式,需要移除該應用程式時,就用該程式所附的移除程式移除。移除程式的檔名通常是Uninstall.exe或Remove.exe。
這是一般移除程式的圖示→

「控制台」的「新增移除程式」有所有應用程式的登錄,如果該程式沒有自己的移除程式,就可以使用在「新增移除程式」中移除該程式的方式,如下圖:

可以在這張表中找到所有該台電腦中安裝的應用程式,選取其中一個應用程式,再選擇「移除」。確定移除某項應用程式後,會有一連串的自動程序,會出現部分訊息讓你選擇,如下圖:

這訊息是在詢問是否要將這些動態連結檔(.dll)移除?因為有些動態連結檔是共用的,除非你非常有把握,一般我們的建議是不要移除,因為這些檔案可能是與某個程式一起共用,一旦移除將造成某些程式無法執行的錯誤。一般人很難以確認哪些應用程式共用這些檔案,因此這些檔案自然就成為必須留下的殘存資料。完成移除的動作後,會出現如下圖一樣的訊息:

這訊息便是告訴你整個移除程序結束了,不過仍然有些部分尚未完全移除,必須自己手動移除。一般而言需要手動移除的部分都是些檔案夾或移除程序中保留的部分,或者是在當初安裝過後被移動位置的檔案。應用程式剛安裝完時,會留下該安裝程序中所有步驟的紀錄,如果後來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更動過程式當初的設定,在移除程序中,那些被更動過的部分將不會被自動移除。因此在安裝應用程式的過程,就應該為自己未來希望如何使用該程式做好計畫,安裝過後的更動也應該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如果有機會移除該程式,才不會忘記當初曾經做過的更動。

TOP

附錄1、圖形使用者介面(GUI)
一、使用者界面
教材第八章第2節介紹了什麼是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以及文字型使用介面與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不同。
文字型使用介面,如同過去的DOS,使用者必須記住許多的指令,使用起來相當不直觀,而且指令都是英文,對於非英語系國家的使用者而言,使用上的陌生感是相當強烈的。但是對於專業的電腦工程師或是玩家而言,這樣的操作方式可以直接、簡單的下達許多指令給電腦,要求電腦完成指定的工作,因此許多使用工作站電腦的人仍然喜歡使用文字使用者介面。圖形使用者介面則帶給一般使用者在使用上更直觀、友善的感覺。最早將圖形使用者介面實現在個人電腦的是蘋果電腦在1984年推出的第一台麥金塔電腦,當時的許多電腦仍是在DOS的文字使用者介面時代。蘋果公司認為電腦應該是要更容易使用及更友善,而不是預設每一個使用電腦的人都必定是電腦工程師或是科學家,希望能夠除去電腦以往帶給人神秘、不容易清楚它的構造及使用不易的印象。因此這兩種不同的介面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電腦哲學。微軟在1995年推出的Windows 95則企圖結合這兩種不同的使用者介面,DOS是微軟過去推出的文字使用者介面作業系統,但是到Windows 95時,則完全採用圖形使用者介面,使得系統的使用可以彷若使用麥金塔電腦的圖形使用者介面。但是因為Windows 95仍是架構在DOS基礎之上的系統,因此仍是擺脫不去過去的陰影,有檔案總管及檔案階層的觀念。習慣過去的DOS的人,仍然可以在「開始」→「程式集」→「」開啟已經視窗化的DOS使用。另外,系統結構的階層化也是過去DOS作業系統的概念,如第8章教材圖8-7是檔案總管顯示的系統結構。但是如果「桌面」是希望模擬我們工作時候的工作桌面,又實在很難理解為何「桌面」下還有「我的電腦」,而「桌面」又是跟「資源回收筒」、「網路上的芳鄰」平行,而整個作業系統的程式又是存放在硬碟(C裡面的「Windows」(視窗)的檔案夾中(請參閱教材第八章第3節、檔案系統)。其實這是因為微軟在DOS系統時有著階層制的檔案系統,整合到Windows 95的圖形使用者介面時,才拼湊出如此奇怪的階層分佈。

二、指令的圖示化及標準
圖形使用者介面將指令用圖形來表達,因此在視窗的設計上便漸漸的有了標準,某些常用的指令便有了統一的圖示及圖示所在位置。以打字機 2000(Word 2000)為例,在視窗的頂端,如圖9-1:

圖9-1
每個程式都會有一排以「文字」表示的指令集,另外會有一排以「圖示」來表示的指令集,其實都是一樣的指令,而以「圖示」表示是希望能夠由圖形就能夠會意其代表的意義。其中「檔案」(File)、「編輯」(Edit)已經成為每一個程式必備的標準。下面將這兩個程式集大致包含的指令羅列如下:
「檔案」:有關檔案的開啟、存取的指令,大致上都在「檔案」,內容包括「開新檔案」、「開啟舊檔」、「關閉」、「儲存檔案」、「另存新檔」、「結束」
「開新檔案」(New):開啟一份尚未編寫過的檔案
「開啟舊檔」(Open):開啟已經編寫、儲存過的檔案
「關閉」(Close):關閉目前正在使用的檔案
「儲存檔案」(Save):儲存目前使用的檔案
「另存新檔」(Save As):將目前的檔案存成新的版本
「列印」(Print):將資料用印表機印出來
「結束」(Exit):結束目前正在使用的程式
如圖9-2:

圖9-2
圖9-1與圖9-2的「開新檔案」、「開啟檔案」、「儲存檔案」以及「列印」的圖示是一樣的。「開新檔案」的圖示就好像拿一張新的白紙,「開啟舊檔」就是到檔案夾裡尋找資料開啟,「儲存資料」就好像拿一張磁片將資料儲存,「列印」的標示就是一部影印機。另外快速鍵的使用也會列在旁邊,可以直接在鍵盤上鍵入,結果跟我們用滑鼠按鈕是一樣的。
「編輯」(Edit):編輯的內容大致為「剪下」、「複製」、「貼上」、「尋找」、「取代」
「剪下」(Cut):將資料暫時剪下,並可以與「貼上」搭配,將資料貼到不同的地方
「複製」(Copy):不移動資料,僅將需要的資料複製,再與「貼上」搭配,將資料貼到不同的地方
「貼上」(Paste):可以將「剪下」或「複製」的資料複製到不同的地方
「尋找」(Find):可以尋找頁面上指定的文字或符號
「取代」(Replace):可以將頁面上指定的文字或符號找到後,並取代為其它的文字或符號
如圖9-3:

圖9-3
「剪下」、「複製」、「貼上」則分別簡單地用剪刀、兩張相似的紙張、貼上紙張等具體圖像來代表,「尋找」則是用「望遠鏡」作代表。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