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保健]流產婦女的調理

[轉貼][保健]流產婦女的調理

流產婦女的調理

    流產在傳統醫學是屬於墮胎、小產的範圍。在現代社會中,因為醫學的發展及觀念的開放,致使以人工流產方式墮胎的婦女有日益增加的趨勢,君不見街頭觸目可見標榜月經規則術的婦產科診所招牌及RU486的氾濫使用。而古人有云「小產重於大產」,故婦女同胞若於流產後不審慎調理身體,日後容易有不易懷孕、月經困難、腰背酸痛、月經過多等問題。

    西醫認為流產是指胚胎或胎兒在懷孕28週以前停止發育,排出母體。其發生率約佔全體妊娠的10%~18%,多數為12週以前的早期流產。而其發生的原因主要為:

        胚胎發育異常或胎盤異常﹝先天結構不佳﹞或遺傳基因異常。

        母體因素─如黃體不健全、甲狀腺素過低、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等﹞、妊娠期疾病﹝如妊娠期急性病高熱、嚴重貧血、心臟衰竭、重度腎炎等﹞。

        外因─妊娠期腹部手術、嚴重挫傷、過度勞累、懷孕後房勞過度、妊娠期服用有毒藥物或食物等。

    而流產一般而言若發生在懷孕8週內或12週以後者,由於胚胎很小或胎盤已完全形成, 所以胚胎或胎兒、胎盤容易完全排出,陰道出血及腹痛皆較輕微。而若於懷孕8~12週時流產者,因為胎盤尚未完全形成,所以較容易發生胎盤不完全剝離,致使子宮腔內尚有部份組織殘留,造成陰道持續性出血﹝人工流產之子宮刮搔術不當、RU486自行服用不當等也會造成這種情形﹞,此時流產後的調理就顯得相當重要。

◎如何正確調理流產後的身體

首先要瞭解自己的體質及造成流產的原因─

         1.殞胎瘀阻型─在妊娠早期即有陰道出血,流產後陰道仍持續流血,小腹墜痛,孕婦自覺精神萎靡不振,臉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噁心煩悶,腰酸背痛等。

            這是代表胚胎組織仍部份殘留在子宮內致使小腹墜痛,而因陰道流血不止,使血虛不能上榮頭目與心,所以在調理時要注意活血去瘀,養血止血。可以使用生化湯加牛膝、紅花、黨參、黃耆、車前子等,若合併有發熱、腹痛、陰道分泌物腥臭等証則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牡丹皮等。
 
         2.血虛氣脫型─在流產中陰道突然大量出血甚至暴下不止,孕婦面色蒼白、呼吸短促、汗下不止,這是代表胚胎排出不完全,而孕婦又陰血大虛的危急之症。此時宜用獨參湯或參附湯加以治療。

◎倘若流產後並無上述情形,孕婦仍需調理身體

    是的,因為流產雖不若生產那樣耗損體力,但因胚胎或胎兒在母體內生存數週亦會消耗母體不少營養,所以流產後仍需像坐月子般調理,只是時間較為縮短而已。一般流產後,若口渴煩躁合併大便乾硬不通者,可以服用四物湯加山梔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等四五帖來調理。而若因跌仆外傷引發流產者,則可服用理氣散瘀湯﹝人參、黃耆、當歸、茯苓、紅花、牡丹皮、炮薑﹞來補氣活血散瘀血。而若因妊娠期房勞過度而致流產者則宜以固氣填精湯﹝人參、黃耆、白朮、熟地、當歸、川七、黑芥穗﹞來補氣補精。

    一般生產的婦人,醫師大多嚴禁其產後立即服用人參,以免妨礙子宮收縮導致惡露不淨。但於流產的婦女則無此禁忌,因流產是一不正常的生產過程,人參於此乃為治病而非補品。
 
◎流產後日常生活飲食起居需特別注意的事項

    因為在流產過程中,陰道出血,血室正開,易受病毒細菌感染,以致發生產後發熱等感染症。而若胎塊排出不完整,胎衣不下或殘缺滯留於子宮內,則易引發陰道大出血。這都是孕婦自己要特別留意的。流產後日常生活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1.注意外陰部的衛生,產褥墊及洗具的清潔。

         2.戒房事,以免腎水虧虛,且易感染,日後容易不孕。

         3.注意房間的保暖及空氣的流動,以免感染。

         4.飲食要注意營養及容易消化。忌食肥膩、生冷辛燥之物﹝如炸雞、瓜類水果、冰淇淋、麻辣火鍋等﹞。

         5.流產後一週內儘量臥床休息、少提重物。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