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保養] 年輕女性經血量過多 小心罹患子宮內膜癌

[保養] 年輕女性經血量過多 小心罹患子宮內膜癌

年輕女性朋友請小心!經血量多或不規則,不能當做是一般人常有的徵兆,若在長時間治
療後仍未見改善者,婦產科醫師李俊儀建議,應提高警覺,儘早就醫並加以診斷,尤其合
併高危險群的病人,更應謹慎評估,切莫輕忽,盼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敏盛醫院婦產科李俊儀醫師表示,台灣大部份的子宮內膜癌發生在停經後的女性,年齡分
佈於45~59歲間,6成發病於50歲之後,15%發生於40歲以前,相較於西方只有5%在40歲以
下,顯示國內罹患子宮內膜癌婦女有年輕化的趨勢。在臺灣,子宮內膜癌逐年增多,可能
因飲食及生育西化,未來很可能會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婦癌。

案例一,董小姐,37歲,未生育,標準身材,經血量多已有數年時間,自行服用中藥治療
。近來經血過多併有腹痛及肢體抽筋現象,故至本院就醫,經超音波檢查後,赫然發現子
宮內膜有腫瘤。經切片檢查證實,且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攝影發現腦內有多處轉移性腫瘤
,確定罹患子宮內膜癌末期。在術後的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仍不敵病魔的侵襲,於三個
月後不治!

案例二,李小姐,30歲,未生育,體重偏輕,不規則月經併經血過多有兩年,起初以為工
作壓力引起而不以為意。日前因經量過多且長達半個月之久,故至本院就醫。超音波檢查
發現子宮腔內有不規則腫瘤伴有大量血塊,經分段式子宮內膜刮搔術後診斷出子宮內膜癌
,於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攝影確定為第1b期,因考慮懷孕情形況下,目前採保守方式治療
中。
李俊儀醫師表示:年輕型的子宮內膜癌好發於一些肥胖(BMI大於30以上者佔6成)、糖尿病
、高血壓、未生育或不孕(於年輕型者佔7成)、初經較早以及罹患多囊性卵巢者。上述兩
案例除未生育外,並無其他危險因子,故實屬罕見病例。

臨床上超過九成的患者會有異常的陰道出血,在診斷上仍倚重分段式子宮刮搔術;子宮頸
抹片檢測子宮內膜癌的效果並不好,至於子宮鏡檢查對其診斷率雖可達98%,但此檢查可
能因施作時的子宮腔灌水,而增加癌細胞經輸卵管擴散到腹腔的機會。

對於子宮體侵襲的程度或子宮腔外的轉移,可由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攝影的幫助來診斷;
手術後的分期更與病人後續的治療與預後息息相關!常用的腫瘤標記CA-125、CEA,對於
子宮內膜癌並沒有很好的特異性,故價值有限,但於術後的追蹤上則有其參考價值。而近
期的文獻報告顯示另一種血清腫瘤指標CA-153,在3成的內膜癌病人,會有統計上意義的
異常增高。

婦產科李俊儀醫師指出:針對年輕未孕的患者,若在早期(第1a期, 癌細胞分化良好)發現
時,在接受高劑量的黃體素的治療後應儘早懷孕,當完成生育任務後將子宮切除;有些可
利用含黃體素之子宮內避孕器來治療;或採放射線體外或近接治療,局部照射患部,但可
能造成子宮頸膜的傷害而不孕,所以在此類病患的治療方式仍頗有爭議。

至於晚期患者,為求保命需將子宮及骨盆腔淋巴腺摘除,雖有學者建議若卵巢未受侵犯時
,可將卵巢做自體移植或是將卵子或受孕胚胎冷凍,但礙於國內法令上代理孕母的爭議,
無法將此視為正統的治療方式!另外,就化學藥物的治療來看,至今仍無最有效的組合。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