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美國軟實力褪色?“資深海歸”熱議中國如何趕上

美國軟實力褪色?“資深海歸”熱議中國如何趕上

來源: 財新網/日期: 2019-08-20
       
  1984年,作爲年輕留學生的甯高甯初次踏上美國國土。此時遠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大饑荒,令上千萬生命凋零。“四海皆一家,我們都是孩子…讓我們開始奉獻。”邁克爾·傑克遜等一衆美國明星在1985年1月攜手唱出的一曲《We are the World》,讓美國人紛紛解囊,援助埃塞俄比亞饑荒。 “當時覺得美國那個高尚!那種宏大、那種國際化、那種人道主義。很受震撼。”35年過後,已先後執掌四家千億級央企、如今是中化集團董事長的甯高甯憶及當年仍如此感歎。

  “今天,突然之間變成‘美國優先’。原來這也是可以變的,還變得這麽理所當然,這麽多人支持。”甯高甯在8月17日全球化智庫(CCG)承辦的第14屆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上如此撫今追昔,引發了多位與會者就中國軟實力議題的討論。

  如今在全球500強中,中國企業已占到近四分之一。但在全球品牌100強裏,中國只有華爲1家上榜。“20年來,沒有太大的突破,”WeBranding品牌顧問集團創始人丁豐這樣坦言,而美國企業在全球品牌100強還占到50%。



  “我們在全球企業500強裏占25%,那是經濟的硬實力指標。”中國人民銀行研究所原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說道,但全球品牌100強只占到1%,也折射出中國的話語權、影響力等“軟的部分”,還遠未達到該有的水平。

  在馬駿看來,中國最大的瓶頸在于人才。中國能否把自己想表述的東西真正講清楚?“如果連語言都不過關,參加國際會議根本無法討論,只能念稿子,別人問你問題也答不出來。”

  受到央行前行長周小川賞識而從外資投行進入央行體系的馬駿還坦言,怎麽讓人才進入體系,坐在合適的位置上代表國家;如何留住人才,讓他們在真正關鍵的崗位上發揮作用,這些都是政府應慮及的問題。

  “過去幾十年間,在中國有所成就的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架構都非常本土化。”農業、水務服務公司“大禹節水”的CEO王浩宇指出,這些高度本土化的跨國企業大多數職員都是中國人,甚至包括核心高管,他們通過培養中國的人才,來發展本身在中國的業務。

  王浩宇在2017年因父親離世,放下在美國的創業,回國接手父親創立的公司,此前曾在非洲和中東闖蕩兩年。王浩宇說,“當我們‘走出去’時,在非洲、東南亞、中東國家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融合當地人才,這可以助力‘一帶一路’,也是在用國際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而燃石醫學的創始人漢雨生則說,中國發展到當前階段,把中國先進的東西“輸出去”是一項重要任務,但輸出之後並不是覺得“我就強大了”,而只是要著眼于實現全球共享。漢雨生說,自己在一家美國生命科學公司做到中國區總經理後,就沒了方向感,最後才選定醫療創業的方向。

  作爲同時受到東西方文化浸潤的“海歸”, 漢雨生坦言,自己特別想做到、又覺得不太容易做到的,是如何影響國內政府層面以及如今強權思維尤甚的美國政客。他感到和這些對象對話時,人們仍比較容易以自己國家爲中心,造成兩方面互不相讓。

  在人才和胸懷之外,傳播、溝通方式也是一項挑戰。“我們對外表述的東西都是有口徑,且很嚴格,”馬駿坦言,“口徑太嚴就沒有彈性、沒法發揮了。”

  “你們不要再對我宣講了!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如此回憶道,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曾對自己抛下這句話。

  在上世紀90年代初于哈佛求學後,盧邁歸國後,自2000年以來都負責每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統籌任務。該論壇也成爲中國政府高層及各部委負責人,和具代表性外方人士交換意見的重要舞台。但老朋友傅高義的這句話也讓盧邁反思,“我們是在宣講,還是真的對話?”

  今年春節,盧邁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年輕員工在各自家鄉做訪談。節後返京,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從員工們返鄉撰寫的總共近百個故事中,挑選出40個具代表性的案例,結集爲一本《老百姓的中國夢》。

  其中,包括一生住在胡同裏,坦言“過去十年沒有實現任何夢想”的“60後”北京爺們;也有由打工妹到淘寶創業,直言“互聯網不會瞧不起我”的“80後”女性;還有幼時曾是富家女,到家人被“雙規”後才意識到需要靠自己立足的“00後”女生。

  今年6月,盧邁前往美國參加中美金融研討會。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研討會晚宴演講上對中國依然多所批評。盧邁隨後上台,介紹了《老百姓的中國夢》這本書。散會後,不止一位美國嘉賓向盧邁要書。現在,這本書的英文版已在制作當中。

  “中國朋友習慣了‘政府對政府’。”牛津大學政府學院院長、現在也是亞投行國際咨詢委員會成員的伍茲(Ngaire Woods)對記者這樣說道。

  她認爲,中國人如今遍布海外,可以更多地走“群衆路線”,增進海外各國普通人民及社會各界對中國的了解和好感;也可以尋求與已積累了不少經驗教訓的西方發展機構和學術、研究機構合作。

  “我們對軟實力的投入其實很有限。”馬駿這樣坦言。在離開央行研究局後,馬駿出任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並搭建了一個全球綠色金融領導力項目,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綠色金融方面的能力建設。目前,該項目的資金全部來自于私營部門。“光是巴基斯坦,我們承諾投資600億美元”,非洲也承諾支持600億美元。馬駿追問道,“能不能拿出0.01%的錢,去做軟實力的建設?”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