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討論] 李洪志的“酸葡萄心理”

李洪志的“酸葡萄心理”

 《伊索寓言》中有個“狐狸吃葡萄”的故事:饑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吃卻夠不著,便無可奈何地離開了,邊走邊自我安慰:“這葡萄肯定是酸的。”於是心理學上就多了一個“酸葡萄心理”: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貶低那個極想得到的東西以求心理平衡。
  據此,在上大學問題上,李洪志就是一個標準的“酸葡萄佛”。
  李洪志是怎麼看待“大學”這顆“葡萄”的?
  一是在打比方時認為大學屬於高層次:“你想上大學,你得有小學、中學、高中的基礎。……你如果拿一個小學的課本上大學,你還是個小學生。因為你沒有得到大學的東西,沒有學到更高的法修不上去。就是說要指導你往高層次上修煉,得有更高層次的理來指導你修煉。”(1996年《美國第一次講法》)
  二是認為上大學需要頭腦聰明:“你聰明的了不得,一個大學生,一個非常簡單的幾塊木頭這擺著,叫你去擺了來擺了去,叫你去玩它,你想玩兒嗎?你不想玩兒。一目了然,就是幾塊木頭,有什麼玩兒的呢?”(1998年《北美首屆法會講法》)
  三是反對弟子選擇不上大學:“弟子:……有弟子提出可以不上大學,參加工作或有更好的修煉環境。師:我說這就大錯特錯了。……大家都不幹工作了,不上學了,這能行嗎?!”(1999年《澳大利亞法會講法》)
  四是認為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是好事:“學習是學生應該做好的。……只要去好好學習,完成本職應該做的,他必然就能夠考上好的學校,考上大學。”“一個學生的本職就是學習,你就要學習好,你自然就有好成績,自然就能上大學。”(1999年《新西蘭法會講法》)
  五是認為法輪功藝校的學生也得打好文化基礎:“弟子:參加巡迴演出的飛天藝術學校的學生在正法進程中作用是什麼?他們是否還需要完成中學和大學學業?師:飛天藝術學校是專業學院,要培養一流的人才,當然是有文化課的,而且文化課方面還要參加美國高中的統考,所以在文化課上也不會落下。”(《2007年紐約法會講法》)
  六是對弟子中有高學歷者沾沾自喜:“有很多弟子有很高的學歷,國外弟子高學歷的人占絕大多數。……寫的都是傑作,有理有據、思想清晰,論理性強,……水準很高。”(2004年《華盛頓DC國際法會講法》)
  綜上所述,在李洪志的內心,大學這顆“葡萄”又鮮又甜,十分“好吃”。遺憾的是,李洪志從沒吃過這顆“葡萄”,他真正的最高學歷是初中畢業(李洪志填寫的多份檔案中都是如此),弄了個函授高中的文憑,一擠全是水。於是,他開始說這顆“葡萄”是酸的了,能讓人酸掉牙。
  李洪志又發表過哪些“酸葡萄言論”呢?
  ——“我高中畢業,不讀大學的目地,就是不能在思想中形成各種概念、定理、定義、定律、人的理論及各種規範了的東西。講法時宇宙大法絕不能摻進這些人的東西,使法被人的觀念所干擾。”(2000年《隨意所用》)
  ——“有的人說我這本書中涉及的科學知識面很廣!老師是不是有很多知識啊,上了很多大學呀?我沒有。為什麼呢?我和大家的差異就是我的腦子是全部打開的,而你們不是。”(1996年《悉尼法會講法》)
  綜合這兩段話,李洪志是想告訴別人:第一,他不是上不了大學,而是不想上,也就是說是主動的放棄。第二,他不讀大學,是不願意讓大學教的那些科學知識和人文規範框住自己、干擾自己。第三,他雖然沒讀過大學,可知識面比上大學的人寬多了,因為他的腦子是全打開的,言下之意,大學教育反而會讓腦子封閉。
  真是這樣嗎?絕對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李洪志考不取甚至就沒敢考大學。要知道,文革後的中國,是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的。李的同齡人很多都是在這時候重圓滿大學夢的,其中不乏初中生以“同等學力”考上大學的。李洪志沒能讀大學是他自己文化課基礎太差。這一點從老熟人那兒得到了證明。
  長春市48中的一位老師說李洪志“300多字的小短文竟錯字連篇”;李洪志在長春市糧油供應公司保衛科的同事陳女士反映,李洪志“寫個總結,十天半月他都拿不出來,包括一些內勤材料,讓他寫得‘驢唇不對馬嘴’”;軍馬場原文藝宣傳隊隊長李春慈反映,“要寫個小結,李洪志寫得語句不通,字也不好”;長春市糧油供應公司主管文教衛生的彥平老大媽回憶:“文化課補習……每次考試,李洪志的成績都是從後面往前面數”……李洪志的經文中,“程度”寫成了“成度”,“真相”寫成了“真象”,“的、地、得”不分,分不清聚變與裂變,把“光年”當成時間單位,這也算“知識面很廣”?文化素質如此之差,還想上大學,做夢去吧!
  筆者免費贈給李洪志“酸葡萄佛”這一新渾號,不知李教主願意笑納否?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