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中藥材介紹】附子

【中藥材介紹】附子

一、產地

  
主產於中國四川、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二、原物狀


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入藥用其子根。塊根(母根)呈圓錐形為烏頭。拉丁文名: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英文名: Common Monkshood Root。呈橫切片,有生附子,黑附子,白附子,薑附子。其母名曰烏頭。

形狀為塊根圓錐形,長約 1.5~5cm,直徑 1.5~ 3.5 cm。表面灰棕色,有微細縱皺紋,上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多個瘤狀隆起的支根俗稱 "釘角 "。側面留有自母根摘離的痕、質堅實。斷面灰白色、粉性。橫切面可見 5~7角形或不規則形的形成層環紋。

多年生草本,莖高60-150cm。主根紡錘形至倒卵形,周圍常生有數根側根。莖直立,上部散生帖服柔毛。葉互生呈三角形,革質,深3裂達基部,中央裂片寬菱形或菱形,近羽狀分裂。總狀花序狹長,花序軸貼伏反曲柔毛,萼片5,高圓盔形,藍紫色,花瓣2,有長爪,距拳卷。果長1.5-1.8cm,種子有膜質翅。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根據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鹽附子」、「黑順片」和「白附片」。

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油面、光澤後,烘至半幹,再曬乾或繼續烘乾,習稱「黑順片」。

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者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約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至半幹,以硫黃熏後曬乾,習稱「白附片」。依性狀可分:


1.鹽附子
: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刺舌。

2.黑順片
: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嚮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3.白附片
: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品質以身乾個大、肥壯、質堅實、粉性足、無泥沙、去殘莖及鬚根少者為佳。

附子的規格名稱

商品形成一套很複雜的、數十種,現只保留鹽附子、附片兩類。附片又有白片、黑順片、掛片、熟片、黃片五種規格。


鹽附子
以根大、體重、飽滿灰黑色、表面光滑起鹽霜者為佳。又分為:

一等:肥大,體質沉重,附有結昌鹽粒,味鹹而麻、刺舌。每kg16個以內。

二等:每kg24個以內,餘同一等。

三等:每kg80個以內,餘同一等


附片
以片大、片勻、黃白色、油潤半透明者為佳。

黑順片
以片大、厚薄均勻、棕黃色、切面油潤有光澤者為佳。

 



三、附子名稱來源


附子一藥,始載於《本經》,因附於烏頭(母根)而生長,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認為烏頭為母根,附子為子根。但現在上海地區種植烏頭,在收割時不用原來種下的老根,而是挖掘種植後新繁殖的塊根,作為藥用。藥店供應的烏頭與附子,實為一物,僅因炮製方法稍有不同而分為烏頭、附子兩藥。

附子與烏頭雖同屬一物,但因炮製方法稍有不同,在臨床應用上略有差異,一般認為附子以補火回陽較優,烏頭以散寒止痛見長。生附子、生川烏、生草烏皆有劇毒,內服須加炮製,入湯劑須經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膚破損者則不宜應用。











四、化學成分


生品含劇毒的雙酯類生物鹼:烏頭鹼 ( aconitine )、中烏頭鹼 ( mesaconitine )和次烏頭鹼 ( hypaconitine )、卡米查林(Camichaclinc)、川烏鹼乙、次烏頭鹼、新烏頭鹼(Mcsaconiinc)、豬毛菜酚、準噶爾烏頭鹼、塔拉烏頭胺、尿嘧啶棍掌鹼、鈣等,另日本產附子尚含有強心作用的去甲烏藥鹼(國產者有無此成分未見報導),和有升壓作用的仙影掌鹼 ( coryneine chloride )、去甲豬毛菜烏藥鹼 (salsolinol)。

 



五、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大熱,有毒,純陽。歸腎、脾、心經。其性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

 



六、藥理作用


有回陽救逆、逐寒燥濕、溫助腎陽、強心興奮、補火助陽、袪寒止痛,發汗利尿的作用。能引補氣藥→以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以滋不足之真陰;引溫暖藥,達三焦→以袪在裏之寒熱。

1.古代藥理


三陰傷寒、中風、中寒、寒厥、膈噎、通經、墮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腎陽不足,腳氣,陽虛外感,寒濕痺痛,四肢厥逆,霍亂轉筋,陽虛畏寒自汗,脾洩久痢,拘攣疼痛,等沉寒痐冷之症。



(一)陳修園曰:

[1]《素問》謂以毒藥攻邪是回生妙手,後人立補養等法是模稜巧術,究竟攻其邪而正氣復,是攻之即所以補之也。

[2]附子味辛氣溫,火性迅發,無所不到,故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3]《本經》云:風寒咳逆邪氣,是寒邪之逆於上焦也;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步行,是寒邪著於下焦筋骨也;癥堅、積聚、血瘕,是寒氣凝結,血滯於中也。

[4]考《大觀本》咳逆邪氣句下,有『溫中金瘡』四字,以中寒得暖而溫,血肉得暖而合也。大意上而心肺,下而肝腎,中而脾胃,以及血肉筋骨營衛,因寒濕而病者,無有不宜。即陽氣不足,寒自內生,大汗、大瀉、大喘、中風、卒倒等症,亦必仗此大氣大力之品,方可挽回。此《本經》言外意也。




(二)陳修園又曰:

[1]又曰:附子主寒濕,諸家俱能解到,而仲景用之,則化而不可知之謂神。且夫人所以生者,陽也,亡陽則死。亡字分二字,一無方切,音忘,逃也,即《春秋傳》出亡之義也;一微夫切,音無,無也,《論語》亡而為有,孟子問有餘曰亡矣之義也。

[2]誤藥大汗不止為亡陽,如唐之辛蜀,仲景用四逆湯、真武湯等法以迎之;吐利厥冷為亡陽,如周之守府,仲景用通脈四逆湯、薑附湯以救之;且太陽之標陽外呈而發熱,附子能使之交於少陰而熱已。少陰之神機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脈生,周行通達而厥愈;合苦甘之芍、草而補虛,合苦淡之苓、芍而溫固,元妙不能盡述。按其立法,與《本經》之說不同,豈仲景之創見歟﹖

[3]然《本經》謂『氣味辛溫有大毒』七字,仲景即於此悟出附子大功用。溫得東方風木之氣,而溫之至則為熱,《內經》所謂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是也。辛為西方燥金之味,而辛之至則反潤,《內經》所謂辛以潤之是也。凡物性之偏處則毒,偏而至於無可加處則大毒。因『大毒』二字,知附子之溫為至極,辛為至極也。

[4]仲景用附子之溫有二法:

(1)雜於苓、芍、甘草中,雜於地黃、澤瀉中,如冬日可愛,補虛法也;

(2)佐以薑、桂之熱,佐以麻、辛之雄,如夏日可畏,救陽法也。用附子之辛,亦有三法:

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湯、甘草附子湯,辛燥以袪除風濕也;

附子湯、芍葯甘草附子湯,辛潤以溫補水藏也;

若白通湯、通脈四逆湯,加入尿豬膽汁,則取西方秋收之氣,保復元陽,則有大封大固之妙矣。

[5]後世虞天民、張景岳,亦極贊其功;然不能從《本經》中細繹其義,以闡發經方之妙,徒逞臆說以極贊之,反為蛇足矣。



(
三) 黃煌:

[1]仲景所用的附子有生、炮的不同。生附子用於回陽救逆,方如四逆湯、乾薑附子湯、白通湯等。炮附子用於溫經止痛,方如附子湯、甘草附子湯、大黃附子湯等。用生附子,仲景必去皮,現代研究發現附子皮中有毒成分烏頭鹼的含量較大,所以去皮有利於解毒。仲景時代的炮附子的加工工藝,筆者無考。但根據目前臨床所用的制附子,多採用高濃度鹽水醃製的辦法,附子的毒性大大降低。



(
四)《本草思辨錄》卷二:

烏頭與附子同為少陰藥,而補益以附子為優,發散以烏頭為勝。故腎氣丸有附子無烏頭,大烏頭煎有烏頭無附子。因烏頭氣散不收,故不解表之方,皆去滓、內蜜、更煮以節其性。



(
五)《本草崇原》卷下,本經下品:

凡人火氣內衰,陽氣外馳,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機上行而不下殞,環行而不外脫,治之於微,奏功頗易。奈世醫不明醫理,不識病機,必至脈脫厥冷,神去魄存,方謂宜用附子。夫附子治病者也,何能治命?



(
六)《本經逢原》卷之二:

[1]附子生用則散陰寒,熟用則助真元。

[2]暖脾胃而通膈噎,補命門而救陽虛,除心腹腰膝冷痛,開肢體痺濕痿弱,療傷寒呃逆不止,主督脈脊強而厥,救寒疝引痛欲死,斂癰疽久潰不收,及小兒脾弱慢驚,並須制熟用之。

[3]傷寒陰證厥逆,直中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熱而脈沈細,或浮虛無力者,非此不治。或厥冷腹痛,脈沈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生附以峻溫散之。

[4]《本經》治風寒咳逆,當是陰寒呃逆,亥豕之謬。詳《本經》所主諸證,皆陰寒之邪,乘虛客犯所致。其主金瘡者,是傷久氣血虛寒,不能收斂,非血出不止之金瘡也。

[5]附子乃退陰回陽必用之藥,近世疑而不用,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以遲矣。且夾陰頭痛,足冷,上熱下寒,陰邪內盛,陽氣外衰,急需人參健脈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溫經散寒。捨此不用,將何救之?

此病人出現不知口渴,這才是主要症狀,這代表裡極寒,所以不知道口渴,此時就是生附可治的時機,炮附子是用於固表虛時用的,當病人出現大汗不止時,仲景使用桂枝湯加附子,這時他就是使用炮附子,原因就在此。

《本草備要》課「補臀命火,逐風寒濕」。溫腎壯陽,回陽救逆,祛寒止痛。

 


2.近代藥理


附子有(l)鎮痛、鎮靜。(2)強心、消炎。(3)有抗寒冷作用

(1)對腎上腺皮質的影響:
(1)熟附子不論口服、皮下注射或肌注均能顯著降低大白鼠內維生素丙的含量,其作用不被戊巴比妥鈉及氯丙秦所阻斷,但能被考的松部分阻斷;烏頭鹼亦有降低腎上腺內維生素丙的作用,但非生物鹼部分則無效。(2)熟附片煎劑尚能增加大白鼠尿中17-酮皮質類固醇的含量,減少末稍血液中嗜酸細胞數。(3)附子肉桂複方對腎上腺一側灼傷形成的腎上腺皮質高血壓的大白鼠有降壓作用(參閱肉桂)。(4)又用組織化學方法亦證明,附子煎劑可使小白鼠腎上腺的膽固醇含量減少(說明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旺盛),磷酸脢活性增強(說明通過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強了糖、蛋白、脂肪的代謝)並促進肝糖原的增加。以上說明附子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促進作用。現證明腎陽虛有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故本品的「補腎命火」這一功能與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有相似之處。動物實驗證明,用其複方對「陽虛」證有效(見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