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更新.第五十八章 奪二郡 漢中王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第三十章(上)

  第三十章

  張掖郡,郡名,原為匈奴渾邪王領土,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東部置。

  漢朝 張掖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東部置。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分張掖郡之二縣及隴西郡、天水郡各二縣置金城郡。

  宣帝初年釐張掖郡東部置武威郡。

  前漢後期治觻得縣,屬涼州刺史部;下轄十縣分別為觻得、昭武、刪丹、氐池、屋蘭、日勒、驪靬、番和、居延、顯美。

  漢平帝元始二年有24352戶,88731人。

  後漢初,以張掖郡中部的屬國都尉所轄地置張掖屬國。

  漢安帝時,分張掖都尉轄地(居延縣)置張掖居延屬國,顯美縣改屬武威郡。

  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分日勒、番和、驪靬三縣置西郡。

  張掖郡  昭武縣

  另一方面雷駱率領的五千人馬亦已與司徒昭陽的先鋒部隊會合,數千兵馬浩浩蕩蕩的南下目標直指張掖郡治下的昭武縣城,但行軍路上卻是不斷有難民爭先恐後的投奔而來,而先後投奔而來的難民們卻是口徑一致的開口說道:「昭武縣城已被賊人所佔,縣長已遭殺害,縣尉縣丞等官員皆生死不明!」

  各種不利於官軍的耳語不斷的傳出,賊匪不停的四處燒殺擄掠,官兵們不止無法阻止還反遭殺害!昭武縣城與鄰近聚落的縣民們為躲避賊匪的暴行被迫攜家帶眷連夜逃離昭武縣管轄地區,一路上逃難的百姓們日日增加,但賊人並未因百姓逃離便縱放難民給予生路,佔據縣城的賊首.林鋒見百姓連夜逃離為免在立足未穩之際驚動官軍便下達指令命下屬立即將逃離的縣民擒回縣衙內囚禁!

  而這數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第三十章(下)

  「我呸~當今天下有誰不知漢朝早已是名存實亡,當今天子不過是國賊曹操手中的魁儡,真正掌握權力的是國賊曹操!也就是你伺奉的君侯呂鴻城的主子,在河西誰都知道呂鴻城是曹操派來的內應走狗,你們不過就是曹賊手下的走狗與曹賊同樣揮著漢旗在幫漢賊打天下罷了!」不甘示弱的楊鋒亦立時反諷呂家軍多年來難以洗清辯駁的傷痛,林鋒見雷駱盛怒之情已是現於表象,見此情勢林鋒得勢不饒人再度開口大罵道:

  「雷駱~在這片河西土地誰都看得出來呂鴻成此次出兵定是為國賊曹操打江山,林某勸你還是早日看清離開呂鴻成,否則待來日你無利用價值之時必會被當成棄子!」

  「大膽狂徒竟如此強詞奪理!」見林鋒大放獗詞,雷駱已是難掩怒氣的開口反駁說道:「現今河西大亂,你林鋒趁亂帶領千餘名叛賊佔領縣城與周邊眾多里亭,如今縣內眾多官吏與無辜百姓皆遭你監禁,現任縣長洪濤雖是平庸之輩但尚可算是奉公守法之人,但你卻為一己之私慾煽動飽受苦難的流民與逃兵造反更斬殺洪濤,光憑這幾點本都督已依法可治你叛亂之罪,如今你竟還有顏面在此妖言惑眾!」

  「呸~漢朝律法若是有用,那天下早就太平啦哪還需要打仗!現在這世道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誰還會跟你講律法?律法若有用那呂鴻成早就扳倒令狐家了,雷駱你別在欺騙老百姓了。」林鋒見雷駱已是動怒但仍是得意的逞一時口舌之快,他依然不斷的說著。

  「看來是多說無益了,那就戰場見真章吧!」面對敵人一再的挑釁,雷駱已無心再與林鋒做口舌之爭,話與方歇他便立時下達指示,司徒昭陽見狀立時只示下屬擊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一章 (上)

  第三十一章

  河西四郡

  指前漢武帝時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張掖郡。

  河西四郡之地,原為月氏所擁有。

  冒頓單于時代,匈奴右賢王擊破月氏,此地成為匈奴領土。

  公元前121年,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漢朝,漢將其所降的四萬餘人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與雲中,被稱為五屬國。

  不久之後漢朝在昆邪王和休屠王原來的領土,設置了酒泉郡。

  前111年,張掖郡與敦煌郡由酒泉郡中分割出來。

  前101年,建立武威郡。河西四郡由此形成。

  漢朝除了在河西四郡駐軍,也大量移民漢人至此地屯墾務農,確立了漢朝對此地的控制力。

  漢朝對四郡的控制,在中國歷史上為最強硬時期。

  漢朝河西四郡的設立使河西地區逐步由遊牧區變成了農業區,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四郡的設立分割了同為遊牧的匈奴與羌族的聯繫;同時也讓漢朝與西域天山以南的西域諸國,以及位處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一帶的烏孫國結成了共同對抗匈奴的聯盟,後來天山以南的西域諸國都臣服漢朝,併入漢朝的版圖,加強了漢朝的實力,同時也削弱了匈奴對西域的影響力。

  最後,這個新奪得的河西之地將中原和天山以南的西域諸國連接起來,為將來絲綢之路的開闢提供了便利,對於東方與西方的聯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 ※ ※ ※ ※ ※ ※ ※

  張掖郡  氏池縣城

  氏池縣城位於張掖郡南方東鄰西郡治所所在的日勒縣,因地理位置位於黑河中上游故成為張掖郡漢末所領觻得、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一章 (下)

  
  西郡  日勒縣  

  西郡,後漢至西魏的郡。

  漢獻帝建安年間分張掖郡置,治所在日勒縣。

  現屬雍州刺史部下領日勒、驪靬、番和3縣。

  西魏廢。十六國時北涼沮渠蒙遜攻南涼,數戰於此。

  太守府

  議事廳

  又是一個烏雲敝月的夜晚,李蘴在燈火下聽著部屬們所轉述的各項事務,其中還包含著歐陽寒象與公孫武離去後的所有行動。

  「大人,歐陽都尉與公孫先生西返後並非北上回轉張掖屬國,而是在途中轉向往南方的氏池縣前進。」

  聽著部屬回報的簡報,李蘴亦眉頭一皺感到些許的意外,因他本就料定歐陽寒象此行僅有楊武與楊昭楊烈兄弟和王剛與其長子王虎與與一千人隨行,一但他西郡方面穩住後應是立即回轉張掖屬國回報呂鴻成才是,怎會此時卻是帶領著一千人往西南方的氏池城去了呢?就算氏池城雖非大城且目前因縣長雖疲於應付當地胡人沮渠蘇褐揭反旗自稱為侯的動亂,但氏池城墻尚稱堅固兼之城內亦有數百守兵,可已被圍城一段時日,只怕現在已是自身難保惶論有能與胡人一戰,所以歐陽寒象僅憑區區一千輕騎就拿想下反動份子解救氏池城就不可能!

  「大人可是覺得此事有可議之處?」一旁的郡少府.姜恆看出李蘴對於歐陽寒象的行動有著疑問遂開口詢問。

  「沒錯,歐陽寒象與我照會後居然未立即回返張掖屬國回報呂鴻成此會的結論卻反是帶著公孫武與一千輕騎往氏池城去,但他所帶領的部隊並沒有攜帶任何輜重......如此就想解救氏池城之危根本是送死......此一行動與莽夫何異?這與他多年來的謹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第三十二章(上)

第三十二章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

  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中國連接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

  「祁連山」之名源自古代匈奴,在古匈奴語中,「祁連」意即「天」,祁連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又因位於河西走廊以南,故稱南山。

  《漢書》記載: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有鬆柏五木,莢水萆,冬溫夏涼,宜畜牧。」有青鹿、馬鹿、猞猁、雪雞、野驢、雪豹等動物出沒,有萬寶山之譽,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涼州之畜為天下饒。

  前漢時霍去病出臨洮,掃蕩匈奴後,匈奴發出悲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河西走廊的初步開發,應歸功於漢武帝為斷匈奴右臂,設置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四郡,與之相應的是徙民實邊和大力開展軍墾民屯。全盛時這裏有戶六萬余,一度相當繁榮。不過,兩漢之際馬援在這裏“因處田牧,至有牛馬羊數千頭,穀數萬斛”,充其量也還是農牧參半。而賈思勰竟不留餘地說“馬援以牧養發跡”。

  漢代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地處絲路要道、西北邊疆重地。 在行政管理上,建郡立縣、設鄉布裡、徙民實地、開發建設;在邊疆保衛上,築長城、砌烽燧,建關卡、設要塞,駐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第三十二章(下)

  這一日正午時分陳霸率領陳府上下與衙門官員約百餘人來到了陳家祖墳前誥天祭祖,對上天宣告他將自封為應天侯並將會在短時間內平定刪丹全境,望蒼天與陳家先祖庇蔭,而他陳霸將以刪丹為基石開創陳家不朽大業!

  在陳霸正帶領人馬誥天祭祖的同時,呂鴻成已率領五千人馬來至刪丹城外,只見北宮成策馬上前對著城牆上的守城官員喊話說道:「喂~城裡的人聽著,刺史大人親自帶兵前來平亂了!城內叛黨最好自己出來投降還可以保留一條生路,否則刺史部的五千人就要以武力平亂了。」

  「且慢~大人莫要動用武力啊,我們會降於陳霸實在是逼不得已,若我們開門投降刺史大人願予我等一條生路那我等願歸降刺史部!」守城官員見來者確是刺史部官軍且聲勢浩大,而已方可用之人手不過數百且多數官員衙役對陳霸並不是真心歸順,城內百姓對於陳霸與部份反對份子的衝突多數也是採觀望的態度並非是真心歸順聽從陳霸的領導,因此當地官員一見州刺史呂鴻成親率部隊來此平叛便立即倒戈開城門迎接官軍入城。

  不久呂鴻成的部隊便進入刪丹城立即接官城各級官署衙門,其間雖有與陳府人馬爆發零星衝突但因規模都不大而迅速平定,短時間內呂鴻城的部隊已經入主縣衙並迅速清點縣庫內的各項清冊,同時北宮城父子亦率領五百人馬包圍剛換上應天侯府四字的陳府大宅,陳府之人雖然負隅頑抗但官軍來的實在太過突然,且北宮成於河西本就是武名遠傳,故陳府上下一聽聞領兵之人乃是北宮成之時早已膽寒因此官軍攻下陳府大宅並未花上太多時間。

  縣衙內,呂鴻成正翻閱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三章.上

  第三十三章

  《後漢書.百官傳》

  漢朝時期,級別最高的將軍就是大將軍;其次是驃騎將軍;再次是車騎將軍;再次就是衛將軍;再往下就是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和後將軍。

  以上叫做重號將軍,往下就是雜號將軍了。四鎮(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將軍、四征(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將軍、四安(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將軍和四平(平東、平西、平南、平北)將軍是雜號將軍裡比較正式的,在三國後期便逐漸由雜號將軍升做了重號將軍。

  至於四平之下那些,諸如龍驤、虎翼,甚至是關張馬黃被封為前後左右將軍時趙雲所封的翊軍將軍都是屬於雜號將軍。

  而至於偏將軍、裨將軍、牙門將軍之類的將軍號,早期並不算是將軍的正式封號。

  因為比較早期的時候,偏將軍、裨將軍和牙門將軍並不是正式的將軍號,而是行軍時臨時任命的將軍,古時行軍紮營,立牙旗以為軍門,所以牙門將軍就是顧守軍營大門的將軍。

  偏將軍則大於裨將軍,這兩種將軍銜是最低級的將軍封號。後來可能是由於部分人有能力但軍功和資歷都不足以封將軍的原故?漸漸的這幾個臨時的將軍號也轉正式的,成為那些功績不足的軍人的過渡軍銜。

  將軍營有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或不置校尉,但軍司馬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比六百石。

  曲下有屯,有屯長一人,比二百石。屯下有伍,有伍長一人,比百石(即鬥食奉,每月十一斛,每年一百三十二石)。

  伍下有什,有什長一人。

  就職司而言,校尉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師、旅長,並有獨立領兵、便於行事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三章.下

武威郡 姑藏縣 李府大宅

  冬末的河西一如往年大雪不停,寒冷的天候逼的各地的兵事不得不暫時停下以等待春天的到來,此一情況在武威郡亦是相同,自渭水戰後境內望族之一的顏氏一族現任家主顏和趁機起兵斬殺縣長、太守進佔刺史部至今已歷數月,郡內各縣仍是超過半數仍未降伏於顏和之下,又逢冬天嚴寒而不得不下令暫時休兵停止攻擊各縣的行動,但顏和雖目前得勢仍是有兩方勢力他目前尚不敢與之為敵,而這兩家勢力分別同是武威世家大族的竇氏一門與李家一派,竇氏一門自前漢時代即於河西開闢勢力,至今仍是在地方上勢力堅強人脈廣泛難以憾動,就連昔日的馬騰與韓遂都得給予三分顏面,韋端亦是對其甚是禮遇,由此可見在地方上實力之強。

  而李家一派則自前任家主逝世後,長子李楻繼承家族產業次子李蘴接受韋端所召入刺史部為官,後在韋康保薦下出任西郡太守,么子李宏則另闢天地憑著李家的名望進入商場多年來已是河西境內數一數二的富商,而李宏亦是昔時朔方前太守.雷靛的舊日學友,其女敬萍則於當年在韋端作主之下與雷駱結為姻親,因此李家一門向來被視為州刺史呂鴻成一派之人馬,但由於李家一門門下食客私兵多達數千之眾且財力雄厚,所以一直以來不論是過往的馬騰韓遂或是現今的顏和都忌憚三分。

  這一日李家家主接到二弟李蘴稍人送來的書信後即遣人至李宏的宅府請他前來議事,而李宏也在接獲通知後便立時趕回老家與兄長會面,但一入李家大宅所見卻是府內私兵各個全副武裝輪流站崗,見此情形李宏明白形勢即將有所轉變,李家的考驗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四章(上)

第三十四章

  酒泉郡

  原是匈奴休屠王、渾邪王統領之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漢軍擊敗匈奴後在此地置郡,是河西四郡中最早設立的一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元鼎六年(前111年)釐酒泉郡置敦煌郡、張掖郡。治所在祿福縣,屬涼州刺史部。

  成帝時領九縣:祿福、表是、樂涫、天依、玉門、會水、池頭、綏彌、乾齊。後漢省天依縣,新置延壽縣。又改表是為表氏,改池頭為沙頭,改綏彌為安彌。

  後漢地方官吏簡述

  後漢的行政區劃大致也就是從州、郡、縣三級劃分,當然縣下邊還有鄉、亭、里等行政區的劃分,後漢共有13個州:

   司隸 、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 其中司隸是因為首都所在,所以名字不同,但實質一樣。 另外,大家較熟悉的雍州是差不多快到三國時才新置的,因此不在此列。

  州原本沒有行政長官、只有監察性質的刺史。 掌管司隸的不叫刺史,叫司隸校尉,其餘的官員都叫州刺史,每個州都會有若干個郡, 郡級別還有一些叫國的, 郡/國的行政長官叫太守或國相。

  每個郡下邊又有若干個縣,行政長官叫縣令或縣長。

  郡國

  郡太守、國相:由朝廷直接任命, 主一郡軍、政事。 也可違規越界出征。 可以獎懲縣令長,可以擴大和縮小縣令長的轄區,可以任命“守”令長,但原則上不可以殺縣令長。
  
  郡的長官叫太守,國的長官叫相,實際上在地位、官品、實權都基本是一樣的,只是國相要操勞多一件事,就是要監管被封在此地的王公。 因為只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四章(上)

  第三十四章

  酒泉郡

  原是匈奴休屠王、渾邪王統領之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漢軍擊敗匈奴後在此地置郡,是河西四郡中最早設立的一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元鼎六年(前111年)釐酒泉郡置敦煌郡、張掖郡。治所在祿福縣,屬涼州刺史部。

  成帝時領九縣:祿福、表是、樂涫、天依、玉門、會水、池頭、綏彌、乾齊。後漢省天依縣,新置延壽縣。又改表是為表氏,改池頭為沙頭,改綏彌為安彌。

  後漢地方官吏簡述

  後漢的行政區劃大致也就是從州、郡、縣三級劃分,當然縣下邊還有鄉、亭、里等行政區的劃分,後漢共有13個州:

   司隸 、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 其中司隸是因為首都所在,所以名字不同,但實質一樣。 另外,大家較熟悉的雍州是差不多快到三國時才新置的,因此不在此列。

  州原本沒有行政長官、只有監察性質的刺史。 掌管司隸的不叫刺史,叫司隸校尉,其餘的官員都叫州刺史,每個州都會有若干個郡, 郡級別還有一些叫國的, 郡/國的行政長官叫太守或國相。

  每個郡下邊又有若干個縣,行政長官叫縣令或縣長。

  郡國

  郡太守、國相:由朝廷直接任命, 主一郡軍、政事。 也可違規越界出征。 可以獎懲縣令長,可以擴大和縮小縣令長的轄區,可以任命“守”令長,但原則上不可以殺縣令長。
  
  郡的長官叫太守,國的長官叫相,實際上在地位、官品、實權都基本是一樣的,只是國相要操勞多一件事,就是要監管被封在此地的王公。 因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