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12345
發新話題

[轉貼] 清朝歷史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清朝歷史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都遠逾前代,具有集大成之勢。它是以儒家價值觀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在18世紀創造的一個偉大奇蹟,而當這個奇蹟發生時,傳統文化本身也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康乾盛世有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久安、國家強大、文化昌盛等特徵。概括起來如下:

一、政治:康雍乾三代真正實現了儒家政治思想“大一統”。

1、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設府縣,歸福建省管轄。

2、完成歷代始終沒有解決的北方民族管轄問題。平定準部、回部叛亂,克服北方遊牧民族離心勢力,將西北置於中央直接管轄之下。

3、設駐藏大臣。將西南“改土歸流”。疆域空前廣大。

4、廢長城而不用,體現中外一家。全國50多個民族和睦相處。

二、經濟:穩定增長,全面繁榮。

1、國家府庫充盈。“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攤丁入畝”,放鬆國家對人口束縛。蠲免錢糧,減輕百姓負擔。

2、大興水利,屯墾。

3、繁榮的商業城市大量出現。


三、軍事:軍隊保持常務不懈,武功之盛,經得起任何戰爭的考驗。

1、康熙時收台灣,逐沙俄,敗準部。

2、雍正師出西北,初設駐藏大臣。

3、乾隆號稱“十大武功”,軍事上已程“全盛”之勢。

  
四、文化:學術集歷代之大成,顯示出全盛時期的恢宏氣勢。

1、文化之盛,發端於順治修《明史》,盛於乾隆編纂《四庫全書》。

2、乾嘉學派形成。

3、文學藝術異彩紛呈,出現一批高質量的詩歌、小說、戲劇。

4、自然科學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TOP

康熙帝平定三藩

曹余章
  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滅亡的那年,順治帝已經病死,他的兒子玄燁(音y□)即位,這就是清聖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八歲。按照順治帝的遺詔,由四個滿族大臣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叫做輔政大臣。四個輔政大臣中,有個叫鰲拜(鰲音□o),仗著自己掌握兵權,又欺負康熙帝年幼,獨斷專橫。別的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就遭到排擠打擊。

  清王朝進關後,用強迫手段圈了農民大片土地,分給八旗貴族。鰲拜掌權以後,仗勢擴大佔地,還用差地強換別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對。鰲拜誣陷這些官員大逆不道,把反對他的三名地方官處死了。

  康熙帝滿十四歲的時候,親自執政。這時候,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鰲拜發生爭執。鰲拜懷恨在心,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帝把蘇克薩哈處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鰲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爭了起來,後來竟揎(音xu□n)起袖子,拔出拳頭,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氣,但是一想鰲拜勢力不小,只好暫時忍耐,由他把蘇克薩哈殺了。

  打那以後,康熙帝決心除掉鰲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這些少年個個長得健壯有力。康熙帝把他們留在身邊,天天練摔跤。

  鰲拜進宮去,常常看到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園裡摔跤,只當是孩子們鬧著玩,一點不在意。

  有一天,鰲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鰲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圍住了鰲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鰲拜雖然是武將出身,力氣也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練過摔跤的,鰲拜敵不過他們,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憑他大聲叫喊,也沒有人搭救他。

  鰲拜被抓進大牢,康熙帝馬上要大臣調查鰲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鰲拜專橫跋扈,擅殺無辜,罪行累累,應該處死。

  康熙帝從寬發落,把鰲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計除掉了鰲拜,朝廷上下都很高興。一些原來比較驕橫的大臣知道這個年輕皇帝的厲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親自執政後,大力整頓朝政,獎勵生產,懲辦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當時,南明政權雖然已經滅亡。但是南方有三個藩王卻叫康熙帝十分擔心。

  這三個藩王本來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一個是引清兵進關的吳三桂,一個叫尚可喜,一個叫耿仲明。因為他們幫助清朝消滅南明,鎮壓農民軍,清王朝認為他們有功,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雲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合起來叫做“三藩”。

  三藩之中,又數吳三桂最強。吳三桂當上藩王之後,十分驕橫,不但掌握地方兵權,還控制財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裡。

  康熙帝知道要統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礙,一定得找機會削弱他們的勢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遼東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讓他兒子尚之信繼承王位,留在廣東。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讓他兒子接替平南王爵位。這一來,觸動了吳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孫子),他們想試探一下康熙帝的態度,假惺惺地主動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請求。

  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議。許多大巨認為吳三桂他們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們的請求,吳三桂一定會造反。

  康熙帝果斷地說:“吳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遲早也要反。不如來個先發制人。”接著,就下詔答覆吳三桂,同意他撤藩。詔令一下,吳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為是清朝開國老臣,現在年紀輕輕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權,就非反不可了。

  公元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為了籠絡民心,他脫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換上明朝將軍的盔甲,在永歷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說是要替明王朝報仇雪恨。但是,人們都記得很清楚,把清兵請進中原來的是吳三桂;最後殺死永歷帝的,還是吳三桂。現在他居然打起恢復明朝的旗號來,還能欺騙誰呢?

  吳三桂在西南一帶勢力大,一開始,叛軍打得很順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廣東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聯繫,約他們一起叛變。這兩個藩王有吳三桂撐腰,也反了。歷史上把這件事稱做“三藩之亂”。

  三藩一亂,整個南方都被叛軍佔領。康熙帝並沒有被他們嚇倒,一面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二桂;一面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把他們穩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勢對吳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吳三桂開始打了一些勝仗,後來清兵越來越多,越打越強,吳三桂的力量漸漸削弱,處境十分孤立。經過八年戰爭,他自己知道支撐不下去,連悔帶恨,生了一場大病斷了氣。公元1681年,清軍分三路攻進雲南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自殺。清軍最後平定了叛亂勢力,統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慶祝平定叛亂勝利的時候,在我國東北邊境又傳來沙皇俄國侵犯邊境的消息,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邊境上面去。

TOP

乾隆帝禁書修書

清王朝統一中國後,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經營,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到雍正帝兒子清高宗弘歷(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時候,國力強盛,財政富裕。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統治),在這個時期都達到鼎盛的程度。

公元1757年,原來已歸服清朝廷的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乾隆帝派兵兩路,進攻伊犁,平定了叛亂。準噶爾平定以後,原來被準噶爾俘虜的維吾爾族首領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佔)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討。大小和卓木在當地殘酷壓迫人民,遭到維吾爾族人民的痛恨,紛紛起來支持清軍。清軍順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天山南北的管理。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親一樣,除了武功之外,還十分重視文治。他一面繼續開博學鴻詞科,招收文人學者,編寫各種書籍;一面又大興文字獄,鎮壓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時期文字獄之多,大大超過了康熙、雍正兩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獄來實行文化統治是不徹底的。還有成千上萬的書籍,貯藏在民間。如果裡面有不利他們統治的內容,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呢。

  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就是集中全國的藏書,來編輯一部規模空前巨大的叢書。這樣做一來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顯示皇帝重視文化;二來借這個機會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可說是一舉兩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派了一些皇室親王和大學士擔任總裁,那些皇親國戚大多是掛個名、起監督作用的。真正擔任編纂官的都是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像戴震、姚鼐、紀昀(音y□n)等人。那套叢書名稱就叫做《四庫全書》。

  我國古代常把圖書分成經、史、子、集四個大類:經部,包括歷來儒家的經典著作(像《詩經》、《論語》、《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韻的書;史部,包括各種歷史、地理、傳記等書;子部,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學說和科技著作,像農學、醫學、天文、曆法、算法、藝術等;集部,包括文學的總集和專集等。

  按照四大類集中貯藏起來就叫做“四庫”。

  要編一套規模巨大的叢書,先得把書籍收集起來。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員搜集、收購各種圖書上繳,並且定出了獎勵辦法,要私人進獻圖書,進獻越多,獎勵越大。這道命令一下,各地圖書果然源源不絕送到北京,只隔二年,就有二萬多種,再加上宮廷內部原來的大量圖書,數量就很可觀了。

  書收集起來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庫全書館的編纂官員對圖書認真檢查。凡是有“違礙”(對清統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銷毀。一查下來,發現在明朝後期的大臣奏章裡,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麼尊重,譬如他們的上代就接受過明朝的官職和封號,這在乾隆帝看來是很不體面的;於是就下令把這類圖書一概燒毀。至於像呂留良、黃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說了。後來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許多反對遼、金、元朝的內容,這種內容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反對清王朝,也該銷毀,或者銷毀一部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發現這類字句,就隨時刪改塗抹,這樣,書雖然被保存下來,但是已經弄得面目全非。為了這件事,乾隆帝可說是絞盡腦汁。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四庫全書》的同時,被查禁燒毀的圖書也有三千種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動機怎樣,這部規模巨大的《四庫全書》到底編出來了,而且保存下來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學者們對大批圖書進行編輯、校勘、抄寫,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當時把全書抄了七部,分別貯藏在皇宮、圓明園、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陽)杭州、鎮江、揚州(其中三部後來在戰爭中被燒毀了)。這對後代人研究我國古代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畢竟是一項重大的珍貴的貢獻。至於查禁銷毀一批書,當然對我國文化造成了損失,但是這種有禁也不可能徹底。當時就有不少愛護文物的人,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把許多有價值的書藏了起來。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書陸續出現了。

TOP

乾隆與「篦箕巷」名稱的由來

【大紀元8月18日訊】 清朝辰光,大運河由西向東,從常州城的西門、南門到東門,繞城而過。近城的沿河兩岸,自然而然便形成了熱鬧的街市。老西門旁邊有個大水關,大水關裡面是城裡的內河,大水關外面便是大運河,這裡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橋--新橋,再往西就是懷德橋。新橋到懷德橋這一段大運河的北岸沿河灘,那時已經是非常鬧熱的花市街了。花市街在乾隆年間改名為篦箕巷。為啥要改呢?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哩!
要說篦箕巷的來歷,就得先講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隆皇帝下江南,先後六次來到常州。有一次,他一路微服私訪、打扮成一個珠寶商,悄悄地進了常州城,第三天才摸到博學鴻詞劉綸家裡,把個劉綸嚇了一跳。乾隆連忙叫劉綸不要聲張,也同他一樣換了便衣、手搖摺扇,無拘無束地一同上街逛逛。他倆走到武進縣和陽小朋友縣交界的甘棠橋上,看到南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店家、生意興隆。又見一群小孩手舞足蹈地高唱:「甘棠橋頭對鼓樓,木梳篦箕擺首頭;源源客船運河來,都在花市靠碼頭。……」

乾隆皇帝聽不清他們唱的是啥東西,便問劉綸:「這些小孩唱的是什麼?」

劉綸說:「他們在唱山歌。意思是說常州的篦箕木梳很出名,運河中來往的客船,都慕名在花市街停靠,上岸購買梳篦呐!」

「哦!」乾隆皇帝說:「花市街在什麼地方?一定也很熱鬧囉!」

劉綸答道:「花市街在老西門外大運河旁,是西門的水陸交通要道、熱鬧得沒話講。如果皇上高興,我明天同你到那裡去白相好嗎?」

乾隆皇帝笑咪咪地連連點頭說:「好!好!」

乾隆皇帝明朝要去花市街,這個消息不曉得怎麼會當天夜裡就傳到了陽湖縣縣官的耳朵裡。這位縣官老爺認為拍馬屁的機會來了,第二天天未亮,就點齊了縣裡大小官吏,帶了衙役、捕快、跟班和吹鼓手等等好幾百人,浩浩蕩蕩開到西門,在花市街上一大路擺開陣勢,準備大張旗鼓接駕。給他這麼一來,把整個西門外頭的空氣都弄得緊張起來。

吃過早飯,乾隆皇帝和劉綸倆個人仍和昨天一樣穿著便服,雇了一條小船,從城裡內河劃出大水關,來到了大運河之中,只見來往大小船信揚帆搖櫓、川流不息,果然非常熱鬧。船過新橋,一眼就看到了花市街上,許多衙役差人穿燈走馬、地保團丁吆五喝六,弄得行人熙熙嚷嚷、百姓誠惶誠恐……這是啥原因啊?乾隆皇帝一看心裡就明白了,便對劉綸說:「唉!這肯定是陽湖縣搞的名堂,真討厭!我們還是尋個僻靜點的地方登岸吧,免得他們來囉嗦。」

劉綸連忙吩咐撐船佬在街頭上的一處不引人注意的小碼頭靠了岸,把乾隆皇帝攙到岸上。乾隆皇帝一眼望去,花市街的店鋪一家連一家,差不多都是梳篦店。走進店裡面看看,店中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宮梳名篦」,有圓背的、有直樣的,有彩繪的,有雕花的,有竹木的、也有象牙的。品種則更加繁多,有「麻姑獻壽」、「福祿壽三星」、「嫦娥奔月」,還有「四大美人」……正當看得高興,忽然聽到前面街上大吵大鬧,官腔夾雜著辱駡呵斥聲壓倒了噪雜的人聲。仔細一看,原來是公差和地保站在那裡不准行人走過去,以至許多挑夫挑著一擔擔木梳,擔子翹啊翹、跳啊跳的,被攔在那裡走不過去。

乾隆皇帝問劉綸:「這些人是做什麼的?」

劉綸說:「他們是南門木梳街上的做木梳佬,是替梳篦店送木梳來的。因為花市街上的梳篦店實則是篦箕店,一向只做篦箕,木梳都是從木梳街上批來的。」

乾隆皇帝聽了覺得很有趣,一時高興、信口說道:「哦!南門木梳街上專做木梳,西門花市街上專做篦箕。好啊!那麼,這裡就不應該叫花市街,應該叫做篦箕巷。」

「對!對!」劉綸連忙附和說:「南門木梳街,西門篦箕巷。萬歲真正才學高超,出口成對啊!……」

劉綸談得起勁,不覺已說漏了嘴:「萬歲」二字一出口,就被旁邊的便衣捕快聽去了。捕快倒也吃了一驚,仔細一看:「這個說話的人不是大名鼎鼎的博學鴻詞劉綸嗎?那個留著鬍子的珠寶商人可一定是乾隆皇帝了。」於是,三步並作兩步,急急忙忙推開人群,往懷德橋方向的接官亭跑去。

再說陽湖縣縣官老爺帶著隨從立在接官亭前,左等右等不見皇帝的影蹤,正等得有點心焦,聽了捕快的報告,猛吃一驚,這一嚇直嚇得屁滾尿流,連忙高喊:「快走!快去!」領著眾人吹吹打打齊奔小碼頭而來。

可是,已經遲了。等到縣官老爺領著眾人打著旗號,敲鑼打鼓從西街頭趕到東街頭時,乾隆皇帝和劉綸早已登上小船開往城裡去了。縣官老爺眼巴巴直挺挺地站在岸上,眼看小船駛過新橋,進入了大水關,轉眼就不見了,懊惱地歎了一口大氣。突然,他靈機一動,腦子裡想道:「不要緊,還是有辦法討皇上的歡喜的。剛才捕快不是聽皇帝說花市街應該叫篦箕巷嗎?有了……」便立即下了一道命令,貼出一張告示:「奉聖諭,即日起花市街更名為篦箕巷。」

這位縣官老爺後來怎樣?據說並沒有因此得到乾隆皇帝的歡心,更沒有得到個好結果。過了幾個月,吏部來了一道公文,也不曾說明為什麼原因,就悄悄地把他的官職革了。

而從此以後,篦箕巷的名稱卻一直沿用了下來。

TOP

康熙看病

【大紀元8月19日訊】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裡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裡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

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裡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儘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裡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TOP

康熙時的羅漢錢(圖)



民間有關「羅漢錢」的傳說甚多,有的說,16世紀初,康熙皇帝派兵由青海、四川進藏平亂,在進軍途中因斷缺軍餉,向佛寺征黃銅就地鑄錢,喇嘛和尚懾於威力,只好把寺廟的銅佛捐出,為了湊數,連十八尊金羅漢也同時獻繳,一起熔化,因而鑄出的銅錢金光錚亮,民間據此稱為《羅漢錢》。
被稱為《羅漢錢》的,是指一種康熙通寶的小平錢而言,其實它是專為康熙皇帝六十壽辰而鑄的一種錢幣,康熙皇帝也是清朝在位年數最久的一個皇帝,自1662年至1722年,在位共61年。康熙52年(1713)三月正是他六十壽辰,除了隆重舉行壽儀大肆慶祝外,還特命專司錢幣製造的北京戶部寶泉局精鑄一批小銅錢,稱《萬壽錢》,以作紀念。

這種小錢做工精細,銅質優良,正面錢文是筆劃方正的「康熙通寶」四字,通字的走旁是一個點,即《單點通》,熙字比一般康熙錢少左邊一豎;錢的背面左右是滿文寶泉兩字,表示北京寶泉局鑄造的。

由於這種錢幣銅質精良,又有民間傳說有金羅漢滲鑄,存世量較少,因而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好奇,於是很多人把它珍藏起來,有的春節時作壓歲錢,意圖吉利;有的佩帶身上,以求避邪保平安;有的在女兒出閣時作壓箱錢,意在永遠富有。久而久之,這種屬於康熙通寶的小平錢,被冠以《羅漢錢》的尊稱,廣泛流傳在民間。

TOP

漫談劉鶚的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並不是一般性的遊記,也不是先確立一個主題而後依主題去發展故事的小說。作者只是借著遊記,寫他心中所想些的諸多事情。「清官」的草菅人命,殺人如麻,是他憤憤於心、不洩不為快的寫實;反對北拳南革,是他對於朝野上下應該團結對外的政治主張;至於三教合一,則為藉遊記發揮自己之學術思想的見解。他如詩書的評論,音樂的描繪,算數的推演,都是由於作者本身的擅長而所樂道的。總之,在此短短的二十回中,凡政風、人情、世故等大道理很多,俯拾可得。
眼底關河秦社稷,胸中文字魯春秋。 —登太原西城

劉鶚是個很有文學天才的人,他的老殘遊記之所以能受後世的推重,並不在於他的思想,而是他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他無論寫人寫景,都別具匠心,另鑄新辭,一掃陳腔濫調,這是此書最成功的地方,胡適推崇為前無古人。其中有許多極負盛名的文字,茲就其文學技巧分述於下:

景物的描寫:古代的小說家對景物的描寫,大半都只套用三兩句雅美的成語,作籠統浮泛的點綴一下而已。老殘遊記卻能一反陋習,而以白描的功夫,作實地的描繪,給人如身臨其境、目睹其景。在他的筆下,所謂「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景緻,因而聞名天下。

老殘遊記是部反映時代的小說,是有所為而創作的小說,所以作者對於景物的處理,有時很巧妙地把讀者正在為那迷人的風景而陶醉時,輕輕的拉回現實。如第二章作者先述一大段美麗的景物後,接著說,鵲華橋畔的藍呢小轎,把街上一個五六歲不知迴避的孩子碰倒。只因這一筆,卻使讀者猛然醒悟:這美麗的土地,原來不是人間天堂。作者處理這種詼諧而又帶有諷刺的事件,敘述得十分容易而巧妙。

人物的描寫:書中有幾個生動的人物,其中對玉賢和剛弼陰毒冷酷的面貌的刻畫最為深入。而對於嶼姑、逸雲、黃龍子幾個人物的塑造,後人都以為刻畫的並不成功,缺乏鮮活的生命。事實如此,不過作者的用心不在此,而是在藉這些人物發表自己的思想與見解。

對人物型態的刻畫,在他之前,雖已有水滸、三國等書為其先河;但老殘遊記的人物典型,確有其不同的風味;而且老殘遊記裡,也更進一步作了不少內在的探討。作者對娼妓的描寫,本不想著筆於翠花、翠環的身上,而是想藉此來議論文人無行,文格墮落的事實;但是卻因它的出現,才使我們在我國文學作品裡看到了對比較下等的妓女有著較真實和同情心的描寫,確確實實的為這種女子訴出心曲。這是我國文學對人性尊嚴之重視的一個起點。

音樂的描寫:音樂本是訴之於耳的藝術,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很難用文字來表現;可是劉鶚卻有表現音樂的本能,而且非常成功。其中以王小玉唱書一段,最令人激賞,作者應用了具體可見的形相,來形容聽覺方聞的樂音,實不下於象徵主義感覺錯綜的手法。胡適即曾稱讚他用了許多具體的物事來作譬喻,是很大的嚐試,他說:「劉鶚先生在這一段裡連用了七八種不同的譬喻,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印象裡,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的妙處,這一次的嚐試總算是很成功的了。」

作者對音樂本就有所偏好,也頗有音樂的修養,所以在書中寫音樂的文字不少。他如第十章對琴瑟罄角絃鈴等各種樂音的描寫,皆非外行人所能達到的。我們除了佩服作者描寫音樂的技巧之外,又可以藉著這些文字了解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人們的悠閒、樂天、安命與知足的生命情調。

老殘遊記是一本寫實主義的小說,但中間也夾雜些浪漫主已的色彩。而書中最受世人貶詞的,就是對賈家十三條生命的處理,居然死而復活,實在太離奇了。正因這種超自然的色彩,致而破壞了寫實局面的統一。不過作者會如此處理,可能是由於他的大成思想,不忍讓這些小民無辜死去,亦或隱喻他雖然只是個搖串鈴的江湖郎中;但他的志向,並非只要醫好病人的疾病,而且要醫好國家的政治病。

老殘遊記並沒有很熱烈的場面,作者似乎無意於俘虜讀者的興味,只是言所欲言,不像現代小說家著意刻畫,故作高潮。也許他這麼想:能卒讀則讀之,否則棄之可也。他並沒有意料到這本小說竟然成為我國古典文學的名著。

TOP

太平天國的興亡

  洪秀全(西元一八一四年到一八六四年)是廣東省花縣的客家人,年少時讀過幾年私塾,頗有才氣。他和一般讀書人一樣,希望經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富貴,但是他接連參加幾次考試,都不幸落榜。一連數次科場失意,洪秀全沮喪憤恨之餘,萌生了反清的念頭,又得到一本叫做《勸世良言》的書,這是基督教的一些教義所成,認為大可利用,於是創立了「拜上帝會」,他告訴人,天父「上帝」命他斬除妖魔,拯救世人,他是耶穌的弟弟,自稱「天弟」。幾年之內,他的勢力迅速壯大。
  
西元一八五一年,拜上帝會號召各地的會員,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事。他們在洪秀全生日一月十一日那天,正式宣布起義反清,八月太平軍佔永安,建國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西元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軍攻進南京,正式建都南京,改稱「天京」。太平天國初期是一個有組織有信仰的反清團體,在精神上信奉「拜上帝會」,他們在經濟上推行公有共享政策,收入全歸聖庫。他們造成一股龐大的聲勢,大大震動了北京的清廷。

但自建都南京後,諸王皆荒於酒色,不思進取,又因爭權而內訌,楊秀清專橫,為韋昌輝與石達開所殺,後洪秀全又借楊秀清部下力量殺韋昌輝,而石達開亦受猜忌,怒而領軍出走四川,使太平軍元氣大傷。諸王內訌後,洪秀全族弟洪仁玕總攬朝政,陳玉成、李秀成為佐。不久,曾國藩及李鴻章率領湘、准二軍反攻,李秀成攻上海,被英、美軍組成常勝軍擊退;同治元年,曾國荃圍攻南京,太平軍形勢危急,同治三年,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遂亡。

TOP

太平天國運動——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圖)



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各點:
一、種族仇恨--清兵入關後,對漢人殺戮甚慘,康、雍、乾三朝雖然施行恩威並濟的政策,始終無法消弭漢人的民族仇恨:加上清朝歧視漢人的措施,更激發了漢人的民族思想,反清活動一直沒有止息。

二、政治敗壞--乾隆中期以後,吏治腐敗,嘉慶、道光年間,國庫空虛,貪污風氣盛行,捐納又多,導致民怨沸騰,甚至起來反抗。

三、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矛盾空前激化。戰時軍費7千萬元和對外賠款2千多萬元,全部都加到了廣大農民和其他生產者身上。又由於各級官吏的層層盤剝和地主階級轉嫁攤派,農民的實際負擔數倍於明文規定的提稅。再加上銀價上漲及連年水旱災害,大批人民衣食無著,陷於極端悲慘的境地。因之農民的反抗風起雲湧,遍及全國,其中尤以兩廣和湖南鬥爭最為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爆發了。


太平天國創立經過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註1)率領2萬多名群眾在桂平縣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軍隊稱作「太平軍」,洪秀全被擁立為「天王」。9月,太平軍攻克永安(今蒙山縣),洪秀全封楊秀清(註2)為東王,蕭朝貴(註3)為西王,馮雲山(註4)為南王,韋昌輝(註5)為北王,石達開(註6)為翼王,確定了紀律,整頓了隊伍,改陰歷為天歷,初步建立了革命政府。

金田起義一爆發,清政府立即派來軍隊鎮壓,清軍包圍了永安。太平軍在永安待了半年,就突圍而出,於1852年4月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當時湖南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太平軍發佈了《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諭救一切天生天養》等文告,明確提出了推翻清王朝的戰鬥號召,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投營報效者「日以千計」,太平軍兵力大增。9月攻長沙,81天未下,主動撤圍北上。在益陽、岳州一帶,獲得了大批船隻炮械,建立了水師。大軍沿長沙水陸並進,勢如破竹。

1853年1月克武昌,3月佔領南京,把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都城。為了鞏固天京,又發兵攻佔了附近的鎮江、揚州和浦口。太平軍建都後,即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還實行了男女平等的政策,禁止買賣婦女和女婢。對外則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否認不平等條約,禁止販賣鴉片,反對外來侵略。

這些措施,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 隨後,從1853年5月開始,太平軍進行了北伐和西征,各地天地會和捻黨也先後發動武裝起義與之相呼應。但北伐由於偏師北進,孤軍深入,援師不繼而失敗。西征則先遇小挫,後由石達開指揮,大敗曾國藩湘軍。在天京附近,太平軍又大破清軍江北、江南兩大營。到1856年夏,上至武漢,下至鎮江連成一片,盡在太平軍控制下,是為太平天國軍事上全盛時期。但就在這大好形勢下,卻發生了自相殘殺的「天京事變」。9月2日,楊秀清被暗殺,楊秀清的部下也有5000餘人中計被殺害,後洪秀全又下令詔書,由石達開回京輔政。次年5月,石達開被逼走,更造成了人心冷淡,銳氣減半的局面。「天京事變」給太平天國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而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北京政變」後,公然和外國侵略者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人民革命,使得太平軍從此進入了十分困難的戰略防禦階段。

洪秀全為了克服危機,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以及洪仁玕等一批將領,重新組建了領導核心。1858年8月,李秀成約集各路將領大會於樅陽,陳玉成也趕來參加。會上大家「各誓一心,訂約會戰」。會後,陳、李聯合作戰。九月,攻破清軍重建的江北大營,10月,大戰三河鎮,全殲湘軍主力李續賓部。1859年,頒布了洪仁玕的《資政新篇》。1860年5月,攻破清軍重建的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的圍困,並乘勝東進佔領蘇、杭,開闢了蘇浙根據地,革命一度出現了重新振興的局面。西北戰場則在陳玉成的指揮下進行了英勇的安慶保衛戰。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1861年9月安慶失守,天京危急。李秀成率軍回援天京,與湘軍大戰40余天,未能破圍。值得一提的是,在後來險惡的情況下,1862年,太平軍還在上海、寧波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

太平天國初期發展迅速,盛極一時,本有驅除滿清。統一全國的希望,但卻不能把握機會,終致失敗,主要是由於內部政策的錯誤、

一、過分迷信神權––太平軍的興起,宗教吸引是重要因素,但洪秀全過於迷信神權,很難引起人民的共鳴。

二、不顧冶地安民––太平軍初期所向披靡,但只顧攻城前進,很多土地得而復失:又不重視安撫人民,沒有讓他們遇些安樂日子。

三、措施流於空想––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始用心民政,鄱又不顧實際,公田與聖庫制度都難於施行,使人民大夫所望。

四、排斥會杜分子––洪秀全重神權,對不肯加入拜上帝會的會社分子一律拒絕,又不聯絡其他反清力量如天地會。匕首黨等,孤軍作戰。

五、破壞傳統文化––太平天國否定傳統儒家文化,有不少主張和措施違背倫常觀念,破壞家庭制度,引起士民反感,甚至與太平軍對抗。

六、不懂處理外交––列強本對太平天國抱有希望,但太平天國未能及時與各國建立外交關像,後來更進攻上海,威脅洋人的商務和條約利益,以致洋人決心支持清廷消滅太平軍。

七、領袖明爭暗鬥––定都天京後,諸王權力鬥爭進入白熱化的階段,而洪秀全處理不善,使太平軍力量大損。

八、天王用人不專––太平天國內鬨後,洪秀全用石達開輔政,綁叉以二兄牽制他,致使石達開一怒出走。以後忠王李秀成獨力支撐大局,亦遭疑忌,權任不專,難於策劃軍政。

以上種種錯誤,不但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加上湘軍、淮軍相繼興起,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將士無官僚惡習,曾國藩、李鴻章又善於用人,並以維護傳統文化相號召,終陝太平天國敗亡。

除了上述這幾個原因, 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根本原因在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由於農民群眾分散的落後的經濟地位,決定了他們的散漫性、狹隘性、保守性以及私有觀念、政治淺見等缺陷。他們面對的卻是滿洲貴族、漢族地主和外國侵略者勾結起來的強大兇惡的敵人,因此,失敗就很難避免了。


太平天國的影響

太平天國事件,經歷十餘年之久,範圍廣及大半個中國,雖以失敗告終,但影響至為重大:

一、削弱溝朝根基––亙莖陷落後,部分左土箏仍在上惠、可壺一帶聯合「捻黨」反清, 1865年大敗清兵於山東曹,叭並擊斃清將僧格林沁:直至1878年,太平軍的餘部始被完全消滅。一連串的變亂,使清廷元氣大傷。

二、漢人勢力抬頭––在對抗太平天國的戰事當中,清廷的正規軍隊腐敗無能,依賴地方組織團練來應付大局。曾國藩、李鴻章和他們的部屬都立下了大功,清廷不得不重用他們,自此漢人在滿清政權中所佔的比重漸增,至清朝末年甚至掌握了地方實權。

三、地方勢力膨脹––清廷賴地方組織的湘軍、淮軍平定太平天國,從此地方疆吏可以領兵練兵,這是清代軍權下移的契機,亦造成日後地方勢力的膨脹。

四、播下革命種子––太平天國所宣揚的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自此深入民心;餘部流落四方,仍以滅滿興漢為職志。清朝末年的革命運動,多少受到太平天國的啟發。

五、倡導社會革命––太平天國規定土地公有,主張財富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及破除社會陋習。這些措施,雖然未能貫徹實行,但對日後的中國有一定的影響,成為倡導社會革命的先驅。

六、上海租界成立––當太平天國的動亂正急時,列強宣佈上海中立,且命海軍登陸,又組織「義勇隊」維持居住地區的治安。自此以後,外人居住地區的行政權由各國領事共管,租界從此成立。

七、海關制度源起––上海動亂時,清吏逃遁一空,英、美、法三國領事協議派出代表,組成開稅管理委員會。後來清廷邀請外國人管理海關,任命外國人為總稅務司,中國沿海各商埠和長江沿線各口岸共達三十餘處,也先後實行了由外國稅務司控制的海關制度。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峰。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鬥爭,半個世紀後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從1851年起共堅持了14年,勢力擴展到17省,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


(註1)洪 秀 全 在 一 個 農 民 家 庭 出 生 。 十 六 歲 因 家 貧 而 終 止 了 學 業 , 多 次 參 加 科 舉 考 試 , 都 失 敗 了 。
1843 年 , 他 在 閱 讀 宣 傳 基 督 教 的 書 《 勸 世 良 言 》 後 , 創 立 了 「 拜 上 帝 會 」 。
第 二 年 , 與 馮 雲 山 到 廣 西 傳 教 。1851 年1 月11 日 , 拜 上 帝 會 在 廣 西 桂 平 縣 金 田 村 發 動 群 眾 起 事 , 不 久 定 國 號 為 太 平 天 國 , 洪 秀 全 自 稱 天 王 , 並 分 封 諸 王 。

(註 2)楊 秀 清 出 身 貧 苦 , 長 大 後 以 種 植 山 林 及 燒 炭 為 業 。 公 元1846 年 , 他 由 馮 雲 山 介 紹 加 入 拜 上 帝 會 。 公 元1851 年1 月 , 參 與 發 動 金 田 起 事 , 他 任 中 軍 主 將 。12 月 在 永 安 被 封 為 東 王 、 九 千 歲 , 掌 握 軍 政 大 權 。
接 著 他 和 洪 秀 全 帶 軍 攻 克 武 漢 三 鎮 , 沿 江 東 下 , 攻 克 南 京 , 他 極 力 主 張 在 南 京 建 都 。 後 來 他 派 兵 北 伐 、 西 征 , 並 協 助 洪 秀 全 制 訂 政 策 , 處 理 外 交 事 務 。
公 元1856 年 春 , 擊 破 清 軍 的 江 北 、 江 南 大 營 。
同 年8 月 , 楊 秀 清 逼 天 王 洪 秀 全 封 他 為 「 萬 歲 」 , 導 致 太 平 天 國 領 導 集 團 內 部 矛 盾 激 化 。 洪 秀 全 密 詔 韋 昌 輝 、 石 達 開 回 天 京 。9 月 , 楊 秀 清 被 韋 昌 輝 殺 死 。

(註3)蕭 朝 貴 在 家 以 種 植 山 林 和 燒 炭 為 生 。 公 元1846 年 , 他 經 馮 雲 山 介 紹 加 入 拜 上 帝 會 。
公 元1851 年1 月 , 發 動 金 田 起 事 時 , 他 任 前 軍 主 將 。12 月 , 在 永 安 封 為 西 王 。 第 二 年 永 安 突 圍 時 , 他 帶 兵 大 敗 清 軍 。9 月 , 圍 攻 長 沙 , 他 親 臨 前 線 指 揮 , 在 城 南 妙 高 峰 因 中 炮 受 傷 而 死 。

(註4)馮 雲 山 年 少 時 已 經 通 曉 經 史 , 博 覽 群 書 。
公 元1843 年 , 他 和 洪 秀 全 創 立 拜 上 帝 會 , 先 後 在 廣 東 、 廣 西 一 帶 傳 教 , 發 動 群 眾 。 公 元1848 年 他 被 團 練 逮 捕 , 經 會 眾 籌 款 營 救 出 獄 。
公 元1851 年1 月 , 他 參 與 發 動 金 田 起 事 。12 月 , 在 永 安 被 封 為 南 王 。 負 責 制 訂 《 太 平 軍 目 》 、 《 太 平 禮 制 》 等 。
公 元1852 年 , 太 平 軍 北 上 , 馮 雲 山 在 全 州 城 外 中 炮 受 傷 。6 月 , 在 蓑 衣 渡 因 傷 勢 惡 化 而 死 。

(註5)韋 昌 輝 出 身 於 做 典 當 商 的 家 庭 。 因 為 受 本 鄉 豪 紳 欺 凌 和 官 府 勒 索 , 他 在 公 元1848 年 憤 而 加 入 拜 上 帝 會 。
公 元1851 年 發 動 金 田 起 事 時 , 他 任 右 軍 主 將 。12 月 , 在 永 安 被 封 為 北 王 。
太 平 天 國 定 都 天 京 後 , 他 主 管 日 常 政 事 和 衛 戍 任 務 , 並 參 與 外 交 事 宜 。
公 元1856 年 他 受 洪 秀 全 密 詔 , 從 江 西 帶 領 三 千 精 兵 回 到 天 京 , 包 圍 東 王 府 , 殺 死 楊 秀 清 及 其 家 屬 , 並 誘 殺 楊 秀 清 的 部 隊 。
石 達 開 回 到 天 京 後 , 對 他 的 濫 殺 表 示 不 滿 , 韋 昌 輝 準 備 殺 害 石 達 開 。 石 達 開 逃 走 後 , 韋 昌 輝 便 屠 殺 石 達 開 的 家 屬 , 後 被 洪 秀 全 處 死 。

(註6)石 達 開 出 身 客 家 地 主 , 因 為 受 到 土 著 的 排 擠 , 參 加 了 拜 上 帝 會 。
公 元1851 年1 月 , 參 與 發 動 金 田 起 事 , 任 左 軍 主 將 。12 月 , 在 永 安 被 封 為 翼 王 。 後 來 他 帶 兵 打 入 湖 南 、 湖 北 , 沿 江 東 下 , 攻 克 南 京 。    
公 元1853 年 , 他 奉 命 巡 視 安 慶 , 後 來 又 指 揮 軍 隊 支 援 西 征 軍 。 公 元1856 年 , 他 和 秦 日 綱 一 起 帶 軍 攻 破 清 軍 的 江 南 大 營 , 接 著 去 武 昌 督 師 。 不 久 他 又 奉 洪 秀 全 的 密 詔 回 到 天 京 。
由 於 對 韋 昌 輝 的 濫 殺 表 示 不 滿 , 韋 昌 輝 要 加 害 於 他 。 他 連 夜 逃 走 , 家 屬 被 韋 昌 輝 殺 害 。
韋 昌 輝 被 洪 秀 全 處 決 後 , 石 達 開 回 京 輔 政 , 但 受 洪 秀 全 的 猜 忌 。

公 元1857 年 他 從 天 京 出 走 , 帶 領 十 萬 人 馬 單 獨 行 動 , 分 散 了 太 平 天 國 的 軍 力 。 以 後 , 他 轉 戰 江 西 、 浙 江 、 福 建 、 湖 南 、 湖 北 、 廣 西 、 貴 州 、 雲 南 、 四 川 等 地 。 公 元1863 年 , 在 大 渡 河 紫 打 地 ( 今 安 順 場 附 近 ) , 陷 入 清 軍 重 圍 , 他 被 俘 , 押 往 成 都 , 受 酷 刑 而 死 。


參考資料:
影響中國的100次事件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的人物

TOP

太平天國的制度(圖)



天朝田畝制度:
用來解決土地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文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 天 朝 田 畝 制 度 》 規 定 一 切 土 地 和 財 富 都 屬 於 上 帝 所 有 , 天 下 的 田 地 由 天 下 人 同 耕 , 要 做 到 “ 有 田 同 耕 , 有 飯 同 吃 , 有 衣 同 穿 , 有 錢 同 使 , 無 處 不 均 勻 , 無 人 不 飽 暖 ” 。

《 天 朝 田 畝 制 度 》 還 規 定 縣 以 下 設 立 各 級 鄉 官 , 居 民 的 經 濟 和 文 化 生 活 由 鄉 官 來 組 織 。 居 民 二 十 五 家 為 一 個 單 位 。
各 家 農 副 業 生 產 所 得 , 除 個 人 消 費 部 分 外 , 其 餘 應 繳 納 “ 聖 庫 ” 。 凡 婚 喪 、 彌 月 等 開 支 , 均 由 “ 聖 庫 ” 按 規 定 發 給 。

《 天 朝 田 畝 制 度 》 對 官 員 的 考 核 、 獎 懲 作 了 規 定 ; 主 張 婦 女 和 男 人 一 樣 分 田 , 婚 娶 不 論 財 禮 。


資政新篇:
洪仁玕在公元1859年向洪秀全提出的一個統籌全局的方案,經洪秀全批准頒行。

主 張 :
政 治 上 加 強 中 央 統 一 領 導 ,
設 立 新 聞 官 、 意 見 箱 , 使 上 下 通 情 ;
在 經 濟 上 發 展 交 通 運 輸 , 創 立 銀 行 , 發 行 紙 幣 ,
鼓 勵 民 間 開 礦 、 辦 工 業 ;
在 文 化 上 辦 醫 院 , 興 學 校 ; 在 外 交 上 各 國 平 等 往 來 , 自 由 通 商 。

洪 仁 玕 希 望 在 農 民 革 命 的 基 礎 上 建 立 資 本 主 義 制 度 , 具 有 進 步 意 義 。 但 是 , 由 於 缺 乏 實 現 這 些 措 施 的 具 體 條 件 和 有 利 環 境 , 《 資 政 新 篇 》 的 這 些 建 議 都 沒 有 實 行

——轉載自太平天國

TOP

 43 12345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