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睡眠失常

睡眠失常

所謂睡眠失常(sleep disorder),系指個人無法自主或控制自己的睡眠;想睡時偏偏無法入睡,不想睡時卻又無法維持清醒。因此,睡眠失常一詞,並非單指平常所說的失眠;失眠只是睡眠失常現象之一。到目前為止,在心理學上所研究的睡眠失常現象有以下各種:

  突發性睡眠癥(narcolepsy)是一種日間發生的嚴重性睡眠失常。患突發性睡眠癥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時間突發,可能發生在行路中,可能發生在談話時,也可能發生在開車時駕駛座上。因此,患此癥者日常活動中難免發生危險。突發性睡眠癥的原因,迄今尚無法確知,只知發病時期多在十歲至二十歲之間。據心理學家研究,在一萬人中約有2-10人,可能患突發性睡眠癥

夜驚(night terror)與夢魘(nightmare)是睡眠中發生的兩種不同現象。惟因兩者均發生在兒童期,故而常被一般人誤解兩者有因果關系;認為兒童的夜驚系由夢魘的緣故。事實上,兩者並無直接關系。只是兩者均發生在兒童期,在3-8歲的兒童中,約有四分之一的兒童會有夜驚或夢魘的經驗。

   夜驚之所以被認定與夢魘不同,原因是夜驚的發生時間,正值睡眠期間內的階段4。階段4是沈睡期,沈睡期內是不會作夢的。所以兒童的夜驚現象,並非因惡夢所致。

   兒童夜驚的主要現象是:睡眠中突然驚醒,面露痛苦表情,兩眼無神向前直視,爬起坐床上,呼吸迫促,發汗,甚至尖聲驚叫。數分鐘後,為夜驚只在沈睡階段發生,所以不易將當事者喚醒。按醫學上的看法,夜驚時不宜將當事者喚醒,也不必刻意予以治療。夜驚的原因,迄今尚未確切了解。一般認為,可能與兒童發育階段神經生理功能暫時失調有關。夜驚兒童,並非如一般人所說的有情緒困擾。一俟兒童期過後,神經生理發育成熟,夜驚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夢魘即俗稱的作惡夢。夢魘與夜驚的區別,除前述夜驚總是發生在沈睡期之外,另外一點是,夜驚通常多發生在睡眠後的一小時左右;而夢魘現象的出現,則通常是在黎明前發生。此一睡眠階段,正是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所以夢魘現象的成因,可以確定是由於作了可怕的惡夢。兒童醒後也多半能記得夢中情境。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夢魘現象與兒童日間情緒壓力有關。日夜壓力如不能輕易解除。使兒童對早晨起床一事,難免形成心理上的焦慮與恐懼。為父母者如發現兒童在早晨起床前重復一再出現夢魘現象,除註意兒童日間生活之外,應帶兒童去看心理輔導人員或精神科醫生。

  夢遊(sleepwalking)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動,而後再回床繼續睡眠的怪異現象。這現象雖稱為夢遊,但事實上與作夢無關。因為,根據前文所述腦波圖的記錄,夢遊時患者的腦波,正顯示在睡眠的階段3與階段4(見圖5-3);顯示正值沈睡的階段。沈眠階段是不會作夢的,因此,本詞應稱“睡中行走”較為符合事實。夢遊者多為兒童,年齡多在6-12歲之間。夢遊並非嚴重病態,也與情緒困擾無關,多數到成年後不醫而。夢遊者下床後的行動期間,仍在沈睡狀態,睡醒後對自己夜間的行動,一無所知。夢遊的奇怪現象是,當事人可在行動中從事很復雜的活動,會開門上街,會拿取器具,會躲避障礙物,而不致碰撞受傷。活動結束後,再自行回到床上,繼續睡眠。幾年前,臺北師範大學有個住宿舍的男生,夜間夢遊,居然在雙人床上拆下天花板上的燈罩,未曾跌落床下受傷。家中如有夢遊兒童,不必過於擔心,只要註意家中安全,夜間謹慎關鎖門戶即可。至於夢遊的原因,至今尚無法確知。惟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夢遊者的家庭成員中,也往往還有其他人也會夢遊。因此,夢遊可能與遺傳有關。曾有一個案例,一家人假期團聚,晚上分宿各房間各自的床上,第二天早晨發現全家人都睡在客廳裏,而均無所知(Dement,1974)。

  夢話(sleeptalking)也譯為夢囈,是指睡眠中說話的現象。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夢話根本與作夢無關。因為,幾乎所有說夢話的現象,都是在沈睡階段發生,沈睡階段是不會作夢的。因此,本詞不宜稱為夢話,應稱為“睡話”才名副其實。夢話的原因,迄今尚不能確知。

TOP

失眠的常見原因

如果你晚上失眠了,不要心急。失眠不過是一種癥狀,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下面介紹一些有關睡眠的知識及戰勝失眠的方法,對您會有所幫助。

  正常睡眠分為兩個時相: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兩者可以相互轉化。由一個慢波睡眠和一個快波睡眠組成睡眠周期,每個睡眠周期歷時約90分鐘。人們每晚的睡眠通常經歷4~6個睡眠周期。

  慢波睡眠   慢波睡眠由淺至深又可分為四期(S1~S4期)。第一、二期稱淺睡期,第三、四期稱深睡期。深睡期對恢復您的精神和體力具有重要價值。

  在整個慢波睡眠中,以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可引起心率減慢,血壓降低,胃腸活動增加,全身肌肉松弛,但沒有張力和活力。

快波睡眠   在快波睡眠期,以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可出現心率增快,血壓增高,呼吸快而不規則。在男性還可出現部分或完全性陰莖勃起,而在女性則表現為陰蒂勃起和會陰區血流增加。

  典型睡眠節律按以下程序進行:覺醒→S1→S2→S3→S4→S3→S2→第一次快波睡眠→S2→S3→S4→S3→S2→第二次快波睡眠……

  失眠分類

  入睡困難   入睡困難是指躺在床上30分鐘仍未能入睡者。原因:有些人一躺在床上就思索問題,以至遲遲難以入睡,甚至徹夜未眠。有些精力過剩的人習慣於工作或活動到很遲才睡,在應該睡眠的時候,腦子仍處於非常興奮的狀態,以致於睡前所需時間較長。有些人一上床就緊張焦慮,致難以入睡。

  易醒   易醒是指入睡後的兩個小時裏,覺醒次數增加或覺醒時間延長。通常睡眠中覺醒時間持續不到7分鐘,第二天醒來時不能回憶其覺醒。但是,頻頻覺醒或覺醒時間過長,會引起次日疲倦和煩躁。原因:年齡較大、服用安眠藥物、某些內科疾病、酒精、尼古丁和周期性肢體活動失調等。

  早醒   早醒是指比正常睡眠早醒1~4小時,導致睡眠時間減少或不足。原因絕大多數是精神壓抑,抑郁癥患者易在黎明來臨前覺醒,少數是受到燈光或噪聲的幹擾。

  尋找失眠的原因

  首先,您必須了解是什麽原因使您失眠。根據原因,失眠通常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   心理因素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不僅心理障礙的人常常伴有失眠,即使正常人在情緒困擾、心理有壓力時也會引起失眠。

  抑郁、焦慮對健康過度的關心是慢性失眠者的共同心理特點,大約90%的抑郁癥患者均有失眠,70%失眠者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抑郁。

  失眠者往往對入睡時間估計過長,對睡眠時間又估計太短,這些人本身對失眠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常常是“越怕失眠越失眠”,不良暗示往往是導致失眠直到失眠經久不愈的重要原因。

  環境因素引起的失眠   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如出差)、聲音嘈雜、燈光太亮、室溫過熱過冷、濕度太大、床鋪不舒服、房間太擁擠等都會影響睡眠。另外,睡前飲茶、喝咖啡也會影響睡眠。

  疾病與藥物因素引起的失眠   疼痛、呼吸困難、哮喘、頻繁咳嗽、心悸、腓腸肌痙攣等都能影響睡眠。服用中樞興奮藥物,或長期服用鎮靜安眠藥後突然停藥也會出現失眠。

TOP

失眠的治療法

“平衡療法” 是十幾位著名的中醫專家和博士生導師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吸取古今秘方驗方,在病、癥、藥三結合的基礎上,研究總結出的治療失眠,抑郁癥和精神疾病的特效方法。以滋陰清熱,醒腦開竅,益氣解郁,養血安神,健脾理氣,調節臟腑功能為治則,辨證施治、對癥治療,雙向調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大腦興奮和抑制過程,藥效平和且療程短,見效快。

    “平衡療法”能夠養心安神,改善睡眠,調整思維,活躍情緒,既能使煩躁、興奮的患者心情安靜,又能使憂郁、悲觀的患者精神振奮,沒有依賴性和成癮性。經多年臨床使用驗證,解郁安神顆粒作用平和,療效可靠、安全徹底,真正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現已成功治愈了2萬余例失眠,抑郁癥和精神疾病患者。

慢性失眠患者有的由於睡眠浮淺,有的由於頻繁覺醒,而總的說來,還由於警覺性較高,分不清醒和睡的界限。幾乎毫無例外,對入睡困難和睡眠時間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誇大。最多的慢性失眠是“心理生理性失眠”,即由於長期精神緊張引起的失眠,而失眠後產生的緊張焦慮心情又進一步加重了失眠,用事實引導患者走出這種認識和情緒上的誤區,對患者失眠癥狀的改善,十分有幫助。個別患者可以極度誇大其失眠癥狀,服藥也毫無效果,但PSG(多導睡眠圖)檢查結果可以完全或基本正常,稱為“假性失眠”,在向患者指明並被患者接受後,可以不藥而愈。掌握良好的睡眠衛生準則:

1、保持正常的醒-眠節律:白天保持正常的精神和體力活動,適當進行光照,增強人際交往,即便是因失眠而瞌睡,但除常規午睡外,也要強打精神從事活動,均有利於減輕失眠或改善睡眠。

  2、臥床前後盡量放松精神和軀體活動:如食不過飽和不進刺激性飲料和食物,睡前避免高度集中精神的工作和文體活動,代之以做體操、打太極拳和溫水沐浴等。

  3、慎用各種藥物:藥物的興奮作用、不良副作用、撤藥反應以及藥物的鎮靜作用導致白日瞌睡而影響夜間入睡等,均可幹擾睡眠,應盡量避免。

  4、避免戀床:無睡意時不上床,晨醒後或夜眠醒後入睡困難時,盡量避免久臥床上,特別不要在床上思考問題。目的都是為了避免“臥床”與“不眠”形成條件反射。

  正確使用安眠藥物:當前通用的各種安定類安眠藥或思諾思等,總的說來,比較安全,但久用後仍可發生蓄積作用、耐藥性、依賴性和停藥後的種種戒斷反應,因此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用藥方法。安眠藥主要是用於一過性失眠(臨時用1~2次)或短期失眠(不超過2~3周),對慢性失眠患者,主要用於一些特殊情況下,如軀體不適、精神一時焦慮不安,次日有要事需要處理等。並應根據失眠的具體表現,使用起效快但持續時間短的短效藥物,或起效慢但持續時間長的長效藥物,或使用中效藥物,也應交替使用一些並非同一類型的藥物。

[ 本帖最後由 lili92168 於 2009-9-17 12:55 編輯 ]

TOP

信不信由你 從睡夢可以預測疾病

幾乎每個人睡眠時都做夢。有些夢與疾病有關。

    老年人做惡夢,夢見有人追逐,自己身體歪斜扭曲,肢體沈重,情緒激動,醒後心有余悸、大汗、心跳加快。這些都可能與心腦供血不足有關,常是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的先兆。

    青年人夢見吃飯、飲酒,可能是潰瘍病的先兆。

    癲癇病人夢見電視機受幹擾,與人相撞,從空中墜落,提示不久此病即將發作。

    夢境內容的改變,也可提示疾病的好轉或加重。抑郁癥病人夢境並不像白天那樣抑郁悲觀,甚至有歡天喜地的夢。而歡樂夢的消失,煩惱夢的增加,倒是臨床癥狀趨緩的先兆。

    人在睡眠時,大腦許多細胞進入“休息”狀態,大腦的工作機能大大降低,而體內潛在性病變的異常刺激信號,仍然傳入大腦細胞,造成相應部分的腦細胞興奮活動,產生上述預見性夢境的原因是興奮“波浪”擴散到皮層有關中樞,相應的腦細胞便會應激而起,使沈睡的大腦“放電影”,於是出現這種夢境。

    病人就診時應把自己有關夢境告訴大夫,以便根據不同夢境的分析,尋找身體內部潛在性的病變部位或病變器官,發現早期疾病,進行早期治療。

TOP

睡眠失常

得了這方面症狀,且頭部也受傷過,能者和慈善人,可告知有解或方式?感恩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