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幸福在自己手中

幸福在自己手中







年紀漸長,愈來愈知道「幸福」的可貴。

也慢慢了解:一個人是否夠擁有幸福,多半和他本身的個性直接相關,

和他本身有多少財富,關係並不大。

至於「幸福可遇是不可求」這種說法,更覺得荒謬了。

  




幸福既不是遇到的,也不是求來的,

它是心中一顆夢想的種子,需要用整個生命的熱情去用心耕耘灌溉,它才能發芽。

缺乏生命的熱情的人,沒有足夠能量,遇不到也求不到幸福。

幸福,原來是眾裡尋它千百度,卻在自己內心的燈火闌珊處。

  

小時候在經濟不甚寬裕的家庭中長大,看盡父母為錢勞苦奔波的窘境,

一直相信「貧賤夫妻百世哀」,誤以為只有賺到足夠的錢,才能獲得幸福。

而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必須累積多少錢、擁有多少財富才算足夠呢?

幾年前,當我決定要離開微軟公司那份待遇及福利十分優厚的工作前,

我問自己這個沉重的問題,母親卻給我十分輕鬆的答案:

「我們一家三口,每個月只要新台幣兩萬五千元,就可以餐餐吃魚吃肉了。」

  





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母親,對幸福的渴望只不過是和她的丈夫及兒子團聚,

全家餐餐有魚有肉可吃,如此簡單而容易獲得幸福。

這個答案,對當時的我而言,有極其關鍵性的影響。

我終於在職場上脫離金錢的牢籠,得到「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

  

成立工作室幾年後,實現了一些小小的夢想,有了一點基礎的儲蓄。

母親卻意外腦幹出血導致中風,從此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

這對一個幸福的家庭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所幸,我們全家人同心協力堅持要再站起來,陪伴母親度過生命的難關。

父親扮演「生活看護」的角色,

兩位已出嫁的姊姊也常回來充當「造型師」及「營養師」,

我則兼任「司機及雜役」。

幸福,不但沒有遠離,反而將全家人更親密地圍繞在一起。

  




錢財並非完全沒有用,基本的生活開銷還是要顧到。

但是,過多的錢財,真的沒有太多用途,它換不回健康,也買不到快樂。

同樣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基本上都是有錢人,至少以「小康之家」佔大多數。

但是,我們卻不見得能將生活過得十分幸福、快樂。

比起東南亞、中國大陸、甚至更遠的東歐,那些經濟上還有待改善的地方,

我們有錢多了,但是,他們可過得比我們幸福、快樂。

  

多年來獨自旅行的經驗,讓我有幸能見識清貧的幸福。

泰國鄉間的孩童,騎在大象身上賽球。

中國新疆吐魯番的村民,他們自己種葡萄,喝著世界上最香醇的紅酒。

在東歐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托維亞街道上,

我看見一群婦人正在選購琥珀飾品,價值約新台幣一百元,

她們卻像在買百萬名鑽般慎重而興奮。

  

從他們單純而珍惜的表情,一再印證幸福的種種可能性。

維持生活基本的條件之外,需要的是知足而感恩的心情,

是敏銳而細膩的眼光,是自然而優雅的美感,是誠懇而體貼的自信。

  

這些足以創造幸福、維繫快樂的條件,非關財富,

但對某些已經被利慾薰心的人來說,可能比財富還更難獲得。

畢竟,這是很內省的功夫,必須反求諸己,才能重新獲得。

  

幸福是發自內在的感覺,不假外求;也不是可以靠別人給的。

依賴別人施捨的幸福,如海市蜃樓般虛無的繁華,只是暫時的假象。

很多人以為:幸福,是來自於愛你的人。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想法。

如果你自己無法掌控幸福,而將幸福與否的關鍵,放在別人手上,

對彼此而言,都是太大的負擔,也不公平!

再說,怎麼忍心讓愛我們的人,承擔這樣巨大的責任。

  

我們無法向別人乞討幸福,卻可以大方的對別人奉獻幸福。

更奇妙的是,這分奉獻,完全無損於我們本身擁有的幸福。

反而會因為你付出愈多幸福,就在付出的同時,獲得愈多幸福。




  

幸福,是每個人心底的一口永不乾凅的活泉。

流出來愈多、被舀走愈多,它愈是不停湧出。

愈動愈有活力;愈給愈快樂。

這是生命不滅的能量,它形成一種磁場。

放出的能量愈大,形成的磁場範圍就愈遼闊。

  

世間能永恆的,唯有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弱勢之人,提昇自己。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aska110169 威望 +2 我很贊同 2009-6-16 10:41

TOP

莫問幸福何處有
回首何處不芬芳
莫笑昨日太癡愚
知足能栽滿庭香

感謝分享^^~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霄雪 經驗 +5 內容精彩 2009-6-17 17:07
  • 霄雪 金幣 +5 內容精彩 2009-6-17 17:07
  • 霄雪 威望 +2 內容精彩 2009-6-17 17:07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