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可愛是種人類自我保護策略

可愛是種人類自我保護策略



《紐約時報》曾經報導,研究視覺信號的科學家已經確認了一系列使事物可愛的特徵和行為:大圓臉、明亮的大眼睛、一對大圓耳、柔軟的四肢,扭來扭去的女性走路姿態。讓你顯得可愛的特徵和行為其實還在不斷增多。科學家表示,年輕、脆弱、善良等性格都暗含可愛因素。研究人員指出,動物或事物擁有的可愛特徵越多,或者可愛信號越誇張,那麼引起的注意和反應會更大。可愛的畫面會刺激大腦的「歡娛中心」,而這個中心往往是被性、美味佳餚或可卡因等活躍神經的藥物所激活,這有可能解釋每個身在大熊貓樂園的遊客為何會開懷大笑的原因。

相比而言,嬰兒的眼睛和耳朵位於臉部和頭骨更靠下的位置,以後會隨著面頰和顎部骨骼的發育按比例向上移動。嬰兒的眼睛也明顯前視,雙目觀察的方式好像是從我們住在樹上的祖先那裡遺傳下來的。我們最喜歡的迪斯尼動畫形象的眼睛都是前視的,但實際上這些動物的眼睛卻長在腦袋的兩側。英國樸茨茅斯大學進化科學家保羅·莫裡斯表示,嬰兒鼻子內的軟骨組織比較軟,尚未發育成熟,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嬰兒的鼻子有點像紐扣。嬰兒的皮膚相對鬆懈,鬆散的「外包裝」增強了嬰兒整體上圓圓的感覺。

長得可愛,真能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嗎?面對強大的力量,相對柔弱的「可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可愛」的形象能帶來愉悅的視覺享受,不會激起人的攻擊意識

「首先,可愛的形象能帶來愉悅的視覺享受,會激發出人類『保護』的本能。」北京光華財智心理咨詢中心的資深心理治療師林石南說。「可愛」的形象,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人的憐愛心理和保護意識,這屬於人類的一種本能。而當這種衝動付諸於實際的時候,「可愛」的一方就能夠從中受益。比如你會更願意救助一窩凍得喵喵直叫的小貓,還是一窩快凍死的蠍子呢?



而且,可愛因素不會激起人的攻擊意識。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沈政告訴記者,人類在某些時候表現出來的關於「競爭、憤怒、報復」的攻擊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針對於比自己強勢和凶悍的生命個體的「自我保護」的需要。因此,當他們接觸到的視覺信息伴有可愛而愉悅的特質,就不易激起這種潛在的攻擊衝動,並且會產生某種憐愛和疼惜的心理,這同樣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一種本能。

就好比我們在懷抱一個嬰兒的時候,會因為他們的「幼小」和「弱勢」而處處小心翼翼,生怕弄壞了他們嬌嫩的肌膚和纖弱的骨骼。


「可愛」能夠激發起人類的佔有慾望,使幼小的生命得以從中尋求保護

「人是一種慾望很強烈的動物,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伴隨有某種『佔有』的本能。因此,當一個人看到其他『可愛』的生命時,會基於『佔有慾』的心態,期望同這個生命建立起某種從屬性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他理所當然會盡量給予呵護與疼惜,自然就談不上傷害了。」林石南解釋說。

但是林石南同時表示,當這種「佔有慾」不受控制地向另一個畸形甚至變態的方向發展,則可能會演變成某些父親強暴幼年女兒的極端個案。


人類的「共情心理」也有助於身處逆境的「可愛」生命得到救助


沈政教授認為,「共情心理」在心理學上屬於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

本能,當人們目睹了其他幼小、可愛的生命遭受痛苦的狀態後,會產生一種與其相通的焦慮感和掙扎狀態,因此會主動幫助這個生命脫離當前的痛苦。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浪兒被愛心媽媽收養的案例,其實就是「共情心理」發揮作用後,人類的一種愛護表現。

不能簡單推論出「可愛是一種進化需要」的觀點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喔~原來裝可愛是保護自己的利器啊


<~~~~這樣的眼神會想保護嘛?

TOP

女生可以用可愛來保護自己,男生呢?只能讓自己顯著更強大更勇猛吧。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