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發現江南水鄉:周庄的修舊如故

發現江南水鄉:周庄的修舊如故

文、攝影:阮如舫 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  
江南有許多水鄉古鎮,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優美的景緻與各自的特色,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經濟急速發展,眾多歷史古鎮受到波及,由於缺乏合理規劃與管理,加上人們對古蹟認知與重視不足,政府又急著開發,像春耕的泥土翻一翻,誰知「建設即是破壞」,許多古鎮美麗的河川被填滿改道了、饒富情趣古橋被拆除了、新洋房取代了稀有的古建築、新闢的馬路把美好都市紋理開腸破肚,一個個有特色的古鎮從此煙消雲散,有些更拷貝新都市的規劃建設,像用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庸俗景觀。


  

從1980年代起,知名古蹟專家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為了搶救珍貴文化遺產,對江南水鄉古鎮進行了一連串廣泛與持續的調查,發掘當時尚未被破壞殆盡的周庄、西塘、同里、用直、南潯、烏鎮等古鎮,近二十年來同濟大學與這些古鎮的地方政府一起打拼,基本上將古鎮按其總體規劃實踐,古鎮風貌得以有效保護,城鎮建設也有了合理發展,並蓬勃發展了觀光事業,有「一舉多贏」的卓越成效,周庄是其中的佼佼者。

地理區位



  

周庄位於江蘇省崑山市境內西南端,西望蘇州,東臨上海,距離上海淀山湖「大觀園」僅有6里遠。周庄現有3000餘人,面積為24公頃。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代,周庄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作「搖城」。北宋元祐年(1086年)才命名為周庄,元末明初,沈萬三遷居到這裡,得了天時地利之便,成為江南的鉅富,這裡的人口就更加聚集,形成了繁華的街市。
        周庄地靈人傑,四面環水,以河道為骨架,河川縱橫為水街,常見的景色就是建築物前面是路街,後面是水路,河川與道路間互相交錯,有十幾座造型優美的古橋,自然巧妙地將水、路、橋、房連成一體,豐富古鎮的特有景緻。



          人們傍水而居,高低錯落的房舍,就在狹窄的街巷間展開,臨街的商店與住家緊密相連,人與人間的互動就是這麼自然與頻繁,這裡充滿了濃郁鄉土與市集氣息,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風貌。

周庄內有雙橋、富安橋、貞風橋等古石橋,張廳、沈廳等明清民居,及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歷史建築,有很高的文化和觀光價值。西晉文學家張季鷹、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都曾住在周庄;近代柳亞子、陳去病等南社發起人,也曾聚會迷樓飲酒吟詩,所以,這裡長久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聚會場所。

這裡還有蝦糟螺肉絲、白蜆湯、三味圓、萬三蹄等在地風味佳餚,也有搖快船、舞龍、划燈船等民間習俗,所以,周庄散發著濃郁的人文景觀、歷史建築與民情民俗。

  

更新過程

  

1986年周庄在「保護古蹟、建設新區、發展經濟、開闢旅遊」16字方針的總體規劃下,周庄的古蹟保存與發展正式展開,新的與舊的截然分開,古鎮仍然保持原貌,不興建築,不准通車,新的建設一律被趕到古鎮外。

隨著大陸近幾年快速發展,民眾所得提高,對於觀光的需求也提高,「走進生活,回歸家園」,成為旅遊的熱門話題,『人們喜歡原汁原味的設計,已經逐漸厭倦了那些裝腔作勢的假古董和抄襲洋貨的遊樂場』(阮儀三教授名言),周庄自然成為旅遊重點都市。1997年後,每年都有近百萬的觀光人潮,旅遊事業發展帶動了信息、資金與人潮,中外人士紛紛至此進行投資,周庄的蓬勃發展成為中國文化資產保存與再發展的成功典範,更成為中外各界矚目的焦點。

為了適應新的發展需要,1997年周庄又進行新的總體規劃,提出了新的綱領:「保護古蹟風貌、整治歷史環境、提高旅遊質量、改善居民生活」,把古蹟保護和合理開發的要求又向上提高了一步。
總體規劃內容

  

1997年周庄的總體規劃針對各類古蹟進行現況調查,了解周庄政府和民眾對於新規劃的構想與意願為何,調查周庄的歷史沿革與空間變遷,挖掘周庄古鎮的文化內涵,綜合分析周庄的整體特色,經過這些嚴謹的分析基礎,才進行規劃編制的。

周庄古鎮區是以旅遊、商貿、生活為主要方向,計畫的內容濃縮說明如下:   

1.保護規劃中心主題

計畫的主題就是要保護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反映明、清、民國初年的江南水鄉風貌,使之成為國家級歷史古蹟,並且進行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2.保護規劃內容

保護的內容不僅在空間硬體設備還包括文化產業,如各級文物保護、古鎮區各級保護範圍制定、古蹟風貌保護、古蹟空間格局保護、古蹟區建築高度控制、古蹟傳統文化繼承與傳統經濟發展等。

  

3.保護與更新模式

保護的規劃也不是一味保護不准更新,所以,其模式就是本著保護傳統空間格局,充分考慮現況和可執行的原則,對周庄古鎮區的建築及外部空間提出分區保護和更新的措施。如:

(1)保留-對1990年代以後興建建築較集中地區,建築多為磚造混凝土構造、品質較好,而且對環境的衝突不大者,採取保留態度,維持現況。

(2)保存-維持原樣,以求如實反映歷史遺產。對文物點以及沿河沿街的傳統風貌建築群,建築品質和建設風貌都比較好的地區,採取保存的方式,對個別的構造加以更換、修繕並且修改如舊。

(3)更新-對傳統風貌影響較大的建築,採取拆除更新或立面改造更新的措施。

  
4.環境保護與工程設施

環境保護是很重要的,古鎮區以往的河川污染嚴重,於是採用雨水、污水分流,按河道自然分隔設立分散的小型污水處理廠。古鎮家庭生活污水、賓館、餐廳、廁所的污水,接入污水管道,集中處理,杜絕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保持古鎮周圍的河川水面清潔,加強湖泊的調節洪水功能,改善沿岸的綠化、景觀,避免周圍水系對古鎮區水系的污染,嚴禁機動船進入古鎮區河道....。
5.古鎮的旅遊開發

而周庄的旅遊開發是一項重點。為了展現了江南水鄉古鎮的風情與旅遊產業的格局,周庄按照不同的主題分為「古鎮朔源」、「水鄉風情」、「藝苑茶香」、「世家古宅」、「南湖佛音」、「名人遺蹤」等六個遊覽區。另外根據「遊」、「吃」、「住」、「購」、「行」、「娛」提出基本構想。

(1)遊-包括主題風景區的開發與新景點的開發...。

(2)吃-包括對周庄的名菜和名點心的開發...。

(3)住-包括對各種等級的星級賓館、普通飯店、民居旅館、小型渡假村的管理與開發...。

(4)購-推出在地特色的土特產品、恢復傳統手工藝店、恢復往日的水上貿易集市...等。

(5)行-將水路和陸路在現有動線基礎上予以延伸。將過於集中擁擠的遊客合理分流,保障遊線的暢通,開放濱湖岸線...等。

(6)娛-突出在地娛樂特色,特別是春節、中秋、端午等重大節慶,舉辦如「搖快船」、「划燈船」等活動。平日可在茶樓、酒家,結合「阿婆茶」、「吃講茶」等民風習俗,舉辦民間曲藝表演,如橋頭彈唱、月下撫琴、船頭漁歌...等。(註)

這些都是總體規劃的一部份,雖然不能完全述明,不過也看出一些梗概,也可以看出規劃的重要性及其可長可久的發展願景,而這些都是需要長期的堅持與努力的。

  

結語

古蹟保護專家認為江南水鄉古鎮應該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規劃,既可將歷史文物古蹟保存下來,又可以發展產業、旅遊經濟。但是專家們走訪了許多水鄉古鎮,領導大多是持非常反對的意見,認為專家找麻煩,反對經濟改革發展,反對政府大開馬路大肆建設。

所以,像周庄總體規劃得以如期如質的實施,實是阮儀三教授持續竭力的影響才能促成,包括當時周庄經濟拮据,阮教授從北京申請到「大地農村發展基金」經費,作為周庄總體規劃的經費之一。在當時全中國大陸一片建設熱潮的濃厚氣氛下,這樣保存古蹟、帶動產業發展的規劃常被認為是反潮流向後退的。所以,周庄政府領導能接受阮教授的建議,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著實花了不少精力與心力,否則,今日周庄古鎮的規劃真的就變成「紙上畫畫,牆上掛掛」,成為「海市蜃樓」。今天周庄顯著的執行成效:「贏了面子,也贏了裡子」,當時拒絕阮儀三教授的建議,胡亂開發的古鎮現在都已後悔莫及了,(真古蹟都不見了,到那裡去再找個假古董呢?)我們深深欽佩阮教授這樣擇善固執的專家,有了他們,中國大陸的歷史古蹟保護才得以保留至今,僅就這點我們就必須多加學習了。

「第一水鄉再現」,她的樸實無華又富有文化情韻的風情,經過「修舊如故」,已經引起更多中外遊客的青睞。優美的古石橋、斑駁的古牆古建築、熱鬧的古老水市街市、在地的古人文風俗及小吃...都已經成為周庄無可取代的特色,誰說老東西一定要將它淘汰掉,像周庄的美,就已撩起其蒙蔽已久的面紗,向世人展示她千百年無可取代的風韻。
(註:本文內容係參考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及其著作增刪而成)

(本文原載於室內雜誌【城市觀察家系列】2002年6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有機會..真想去蘇州走走

TOP

夏天時去看..不知道可不可以看到...
江南可採蓮,荷葉蓮田田的景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