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強迫憂鬱強迫恐慌「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

強迫憂鬱強迫恐慌「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

強迫症簡介◎ 何謂強迫症?(都會吃不下飯)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它。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相同嗎?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不相同也沒有因果關係。強迫性格又稱完美性格是自小到大都會有以下的特質:1.過度小心謹慎。2.凡事過於專注於細節、規則、順序等。3.高度責任感、常自責。4.完美主義。5.僵化與固執,無法應付環境突然的改變。

◎ 強迫症多常見?
多年以來,許多人認為強迫症是一種少見的疾病, 但是,這個疾病經常是被低估的,因為病人會隱瞞病情而不去尋求治療。
根據估計,所有的人口中一生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為100人中有2-3位,也就是全台灣大約是40-60萬左右的強迫症病人。這個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恐慌症。男女罹患這個疾病的機率相當。大部分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二十五歲以前)發病。大部分都有婚姻適應的問題,也容易並發續發性憂鬱症狀。

薛西弗斯的巨石-強迫症
古希臘神話的悲劇人物薛西弗斯,被諸神詛咒,在地獄中不斷地推著巨石上山,然後又讓巨石滾下山,這種徒勞無功、毫無指望的苦役是最可怕的刑罰了!其實在這個   紛擾的社會角落存在無數的的薛西弗斯,他們每天承受著無盡的巨石的折磨。我們稱這群患者為「強迫症」。他們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它。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

很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強迫症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因為只見少數幾個人有這種情況。 但是這個疾病常是被低估的,因為病人會隱瞞病情而不去尋求治療。其實所有的人口中一生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約2-3%,這個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恐慌症等。
雖然強迫症發病年齡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但是也有學齡前發病的例子。研究顯示成年的強迫症,有三分 之一在兒童期發病。若兒童早期發病將會影響小孩的發展與學習,所以兒童若罹患強迫症,則應及早帶給醫師評估與治療。
   
強迫症主要的症狀包括:
一、強迫思考:
強迫症病人心中常會有自己不想要的重複想法、影像或衝動。持續害怕自己或心愛的人會受到傷害﹔認為自己得到可怕的疾病的不合理的想法﹔或者超乎尋常的將事情做得對或完全,這些現象都是很普遍的。病人不斷地經驗到一種困擾的想法,例如︰「我的手好髒,我必須去洗手!」、「我可能沒關瓦斯!」或「我會傷害我的小孩!」。這些想法都不是個案本身想要的、那是不愉快的,會產生很高的焦慮。

二、強迫行為:
在強迫思考之後,跟著來的就是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可以暫時降低強迫思考帶來的焦慮,但是也因此而不斷地強化個案去執行強迫行為的動機。最常見的強迫行為是清洗與檢查。其他症狀包括︰算數字、收集物品、物品排列的整齊性。這些行為一般是想免除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或者無法擺脫不合理的責任感。某些人會有重複的儀式行為,這會暫時降低病人的焦慮,但是禍害卻是無窮盡的。

強迫症的成因主要是體質因素,也就是腦部頭狀核、眼前額葉的部位有病灶,以致對很多訊息的過濾過份仔細,導致訊息塞車無法通行。所以很多強迫症患者,會不斷地重複檢查,無法快速完成工作。

如何治療強迫症?或許有人會推薦一些妙方,例如中藥或宗教療法,這些方式或許有用但並非究竟之道。因為在中藥當中沒有針對強迫症的特效藥,大多是輔助性質而已。宗教療法也只對虔誠的教徒有幫助,但是卻無法放諸四海皆準。其實最有用的方式還是抗憂鬱藥物加上認知行為治療療效最好,大約可以改善八成左右的症狀。新一代抗憂鬱劑的藥理作用在於血清素再吸收的阻斷,以致讓神經細胞間隙的血清素濃度增加。利用高濃度的血清素,來調和頭狀核與眼前額葉的病灶,讓強迫症狀減輕。

認知行為治療的指導原則就是:「暴露不反應」。也就是跟強迫症狀共存,但是不隨著其節奏起舞。例如摸到髒東西,不去清洗,讓自己的焦慮在30分鐘之後自然消退。個案也因此學到「不反應」也可以治病,焦慮不會昇反而是降的。除此之外強迫症患者必須遵守以下幾個治療原則:一、不管別人如何棒,只跟自己的症狀比較。二、不要放棄,學習放下。三、要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千萬不要替自己找藉口逃避。四、要有行動力,光想沒有用,說到做到。五、找工作,讓自己有成就感。六、將成功的經驗記錄下來,不斷地勉勵自己。

強迫症是一種慢性病,症狀起起伏伏,只有三成左右的個案可以完全緩解,剩下七成的個案卻是好好壞壞。所以絕大部分的個案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筆者臨床上試驗大約兩年的333療法,也就是服用足量的藥物三個月,加上認知行為治療團體三個月,追蹤三個月,之後開始減藥。八成的個案有改善,有五成的個案可以逐漸減藥。
其實尋找合格的治療師,加上自己強烈改變的動機,與支持合作的家屬,才能對症狀最有幫助。
=======================================
憂鬱症的降臨,恐慌症的發作,往往並不單純,有可能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強迫症所致,而患者自己卻渾然不知,台中市澄清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劉永昌表示,在門診中陸續發現有母子檔、父子檔和雙胞胎檔的家族性強迫症,甚至已有一家三代四人同時接受治療,更加驗證基因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的可能。

一位三十五歲的男性患者,懷疑自己從頭到腳都是病,做了許多的檢查都正常,仍然不放心,再檢查也是沒病,但患者更擔心,整天惶惶不安、魂不守舍,覺得很不快樂,猶如墜入憂鬱之谷。

劉永昌主任表示,經詳問患者的病史,發現他從年輕時就有反覆思考以及反覆檢查的強迫行為,經評估該患者的反覆就醫檢查行為,並非慮病症,而是強迫症所致。再追蹤其家族史,發現他的父親也有相似的強迫症狀。

另一位三十一歲的女性患者,因越來越頻繁的恐慌發作前來就醫,患者表示身體很不舒服好像快死掉一樣,但檢查又沒病,令她更擔心,甚至心情因而悶悶不樂,在搭火車時也會害怕恐慌症發作,因而很想跳車。經詳細詢問其病史,發現她從小念書時就有反覆一直檢查已經寫好功課的習慣,長大工作時同樣反覆檢驗工作報表,花很多時間還是擔心做不好,工作的壓力感覺越來越大,而且她對整齊、清潔方面已達到強迫行為的程度。經診斷是罹患了強迫症,合併有恐慌症和憂鬱症的共病。劉主任再耐心追蹤,發現她的母親也有強迫症。

劉永昌主任指出,在門診中,常見有憂鬱症的患者,經詳細鑑別診斷,才發現患者原本即罹患有焦慮性疾患,而渾然不知,尤其是為數眾多的強迫症患者,經詢問其家族病史時,常發現其一等親或手足也有此疾患,因此在門診中常有母子檔、父子檔、手足檔,甚至一家三代四人一起接受治療。

憂鬱症和焦慮性疾患的終生共病率很高,有焦慮性疾患的患者,在年輕時就會發病,但症狀可能不嚴重,不會到身心內科就醫,直到壓力來源越來越多,合併出現憂鬱症狀,或有長期失眠、身體不適、焦慮、緊張、莫名的害怕,才會就醫。劉主任強調,強迫症患者的認知行為情緒模式,往往容易造成上述症狀,但患者常常只注意到情緒變化或身體症狀,而忽略了這些問題的病灶。

劉永昌醫師表示,目前對強迫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加上行為治療,療效最好,大部分都有不錯的效果。請患者及家屬多涉獵有關強迫症的相關衛教資料,家人對患者能有更多的關懷和瞭解,也讓患者有更好的病識感,能積極參與治療計畫。﹝來源:春暉醫 台中澄清醫院﹞

TOP

怪了
我不符合上述
竟有人以為我得了強迫症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