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樓蘭考古新發現

樓蘭考古新發現

秦立鳳

營盤墓地的骸骨。(秦立鳳)

營盤遺址位於樓蘭古城西200公里左右的孔雀河北岸,其繁盛時代大約在西漢中、晚期到前涼,距今1500年左右,正是「樓蘭道」的興盛時期。營盤重鎮恰好處於塔里木盆地東部交通線的十字路口,它既肩負起扼守「樓蘭道」西端咽喉的重任,同時又溝通絲路南道鄯善、且末等國與古高昌及天山以北諸國。 據考證,營盤古城是古西域36國之一山國(墨山國)的都城;漢代時曾在此屯田聚兵,是該古城被稱為「營盤」的原因。營盤作為絲綢之路中道的必經之地、交通重鎮,被歷史學家稱為「第二樓蘭」,其廢棄的時間在4世紀前後。 古城為圓形,直徑180米,城牆還保存著基本輪廓,厚度約5米,殘高3米至7米,夯土乾打壘建築,即一層濕土0.5米左右,墊放一層5厘米的胡楊樹枝條,如此交錯層疊,原理如現代建築中砌幾層磚放一層鋼筋以加固。營盤有東、西、北三座城門,城內所有建築都已坍塌,地面平坦如初,塵土裸露。
衣著華麗的15號墓主人。(秦立鳳)

據知,營盤墓地是羅布泊地區發掘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一處墓地。1995年科考隊路過時發現古城墓葬再次遭大面積盜掘,總計120餘座墓葬被盜,至此才正式開始陸續組織搶救性清理,所幸還有32座墓完好。這些墓出土的文物約四百件,分別具有漢晉時代中國中原地區、中亞地區、波斯、希臘、羅馬等各種藝術風格,十分難得。

TOP

摟籃古城的消失

樓蘭古國,它的傳奇經歷如同它一樣的神秘悠遠,從一個世紀以前再現於人面)前,吸引了不同國度,不同種族的人前往探險,一個個考古家興奮的發現,探討和研究樓蘭歷史、地理、人文等,學術成果不斷面世,樓蘭的經歷越來越清晰的得以在現,使這個歷史古國的神秘面紗漸漸隱去,讓人們重溫了這座古絲綢之路經歷了荒蠻、文明,輝煌和落寂。



這座古城是西方的冒險家,再一次的來探險時半路遇見了大沙暴,狂風過後,令他很驚奇的發現一座泥塔,房屋組成的古城奇蹟般的展現在眼前,然後西方的冒險家對這座古城遺址開始挖掘和探索,希望能夠從遺蹟和文物中再現昔日的繁華。



那麼根據挖掘出來的怯廬文簡牘上的「kroraina」的字樣,斷定這座古城原名可能是「樓蘭」,那一九五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學者就從樓蘭這名稱的來歷撰文,指出「樓蘭」是來源於湖泊「羅布泊」的古名為「牢蘭」海,那「牢蘭」與「樓蘭」為一名字的不同譯法。



從挖掘出來的各種的隨葬品,可以看出這裡的物品,明顯的帶有漢代風格和中西方交流得痕跡,如;木雕、浮雕、上漆的傢俱、青銅藝術品、精美的繡鞋、色彩鮮豔的絲織品、毛織品等。



從這些物品和文獻記載,確定樓蘭曾是古絲綢之路的一個交通樞紐和商貿的重鎮,而那時的樓蘭是羅布泊綠洲上的一個王國,隨著漢朝代的統治介入和絲綢之路的開闢,成了南來北往商家的必經之地,也流通著前來交易的各國的錢幣、織錦、香料、琉璃等等,呈現出經濟繁榮和富足的景象。



那麼,這個昔日繁榮的綠洲王國何時成了荒漠,昔日商賈幅輳的邊陲重鎮又如何人去城空,最後都覆蓋在茫茫的黃沙之下,沉寂在悠悠的歷史中呢?從樓蘭出土的文書上可以看出,水源的日益匱乏,導致農業生產下降,糧食不足,過度的砍伐林木,使原有胡陽木的森林等良好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最終導致一個經濟繁榮的樓蘭王國被風沙覆蓋,只留下輝煌的文明供後人憑弔。@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2)樓蘭王國位於中國大陸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七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在歷史上,樓蘭屬於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西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周邊有著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人們在門前環繞的清澈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裡狩獵,生活在大自然的恩賜園地。在樓蘭王國前期,樓蘭古城是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依山傍水的樓蘭城成了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早在西元前七七年,樓蘭地區已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暫樓蘭”的詩句。



然而如今在絲路上,探險家、考古學家只能在乾洩漱梜隍e畔看到樓蘭古城四周多處坍塌的牆垣,面積約十萬平方公尺的樓蘭城區外圍只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址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樓蘭城不只是在二千年前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南北貫通、東西交匯的重要交通樞紐,從考古發現上也證實了樓蘭國的地理環境從石器時代便是非常適合於人居住之處。在孔雀河下游兩岸,新發現的近十處古代人類遺址中可以看到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銅器碎片、三稜形帶翼銅鏃、獸骨、料珠等人類遺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貌熄壑g地表面。還有一些五千~六千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頭、細小石葉、石核等。這些遺跡清楚地顯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樓蘭,自新石器後期、青銅時代直至漢代前期,的確曾綠草萋萋,森林覆輔v達到40%。在歷史的記載中,它曾經是我國古代西部對外開放最繁華的商城,這裡的居民們也種植小麥、飼養牛羊,日常用品是胡楊木、獸角、草編類製品。如此顯赫一時的古代商城為何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失得無影無蹤?



縱觀世界上各民族的傳說記載與目前在地球上已被挖掘的古蹟來看,繁華的國城在短時間內的消失並非只有樓蘭國才有。



例如幾乎世界各地的神話,都談到遠古時代曾有過一段時期發生大洪水。這些神話中甚至提到生命的起源──造人的故事。內容大都說神因人類犯罪,所以降大洪水來消滅人類。



(3)樓蘭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大概是公元前170~120年的事。樓蘭古城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端,在著名的羅布泊的西北角。古代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孔雀河沿塔里木盆地的北緣向東流入羅布泊,在河流的尾端,形成一個沖積平原。古樓蘭人正是在這個沖積平原上生存。公元前139年~~126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其目的原本是為了聯絡大月氏攻打日益跋扈的匈奴。雖然此目的最後並無達成,然而卻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對西域各國的認識。



出了陽關之後,絲路分為南北兩條:北路通過天山的北部,有輪台、龜茲、烏孫、大宛等國;南路通過崑崙山南部,有且末、于闐、莎車、疏勒、月氏等國。而樓蘭則位於這兩條路線的必經之地,由此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了。也正因為這個因素,使樓蘭始終夾在漢族與匈奴之間,一會兒歸附匈奴,一會兒又得對漢朝俯首稱臣。在這些大小的戰役中,樓蘭的軍隊損失難以估計。大小的戰役,成了樓蘭人的夢魘;兩大勢力的弱肉強食,成了樓蘭擺脫不了的宿命。

西元前77年,是樓蘭歷史上重要的一年。



漢朝因為不滿安歸王一貫親匈的政治立場,派遣傅介子入城刺殺安歸王,並立長久在漢朝做人質的屠尉耆為王。為了得到漢朝的庇護及徹底擺脫匈奴的威脅,樓蘭王室做了一個痛徹心扉的決定:遷都鄯善。那是一個位於伊循城不遠的一口湖泊南岸,他們管他叫「鄯善」,以他們的語言來說,即「新水」的意思。他們無法給這個新天地冠以「樓蘭」的名字了,因為離開了他們信仰的羅布泊,就無所謂樓蘭,也無所謂樓蘭人了。



在遷都的前幾天,樓蘭人忙碌的做著各種準備的工作,當然也包括向他們最敬愛的羅布泊做最後一次的祝禱,貪婪地將羅布泊的浩瀚景象如烙印般地刻在腦海裡,他們即將要離開這塊熱愛的土地了…終於,遷都的日子來了,樓蘭人深深地看羅布泊最後的一眼,而這一天,正是羅布泊一片黃濁,湖面騷動著無數小波浪的日子…



亡國後的樓蘭城,開始逐漸的凋零,漸漸的顯現出一座荒城的樣子,但最後竟然在沙漠中憑空消失了。當西行取經的玄奘路過此地時,曾在大唐西域記裡記道:「行四百餘里,致睹貨邏故國,國久空曠,城皆荒蕪。從此東行六百餘里,至摩馱那故國,即且末地也,城廓歸然,人煙斷絕。復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復波故國,即樓蘭地也。」文中對樓蘭遺址無半點記載,想必古城已沉睡在沙底。



經過1600多年,今天所見到的古城遺址,是一片殘破而凄涼的景象。在方圓數百平方公里範圍,幾乎沒有什麼植物,到處都是一片光禿禿的死寂景觀。在茫茫大漠之中,有一座塔形的土堆,那是個寺廟建築,現在只剩下一堆殘土───樓蘭目前僅存的最高建築。塔形土堆前是散亂的木頭,可能是原來建築的柱子、大梁還有圓形的木基座。這個寺院的遺址看來處於古城的中心,地勢較高,舊河道從下面穿過,可見當年也是水草豐盛之地,樓蘭曾是依傍河流為商旅服務的商城。現在現在一片死寂!左側有前幾年立起的樓蘭古址紀念碑,右側面是著名遺址“三間房”,考古學家在此處發現大量的文物。在這廣大的範圍內,地面也沒有一點平坦的地方,到處都被風吹蝕而凹凸不平。被風吹蝕的部分形成長條形的窪溝,而未被風吹蝕殘留下來的土質則形成長條形壟崗,諸多的凹溝和壟崗相間排列,好像凝固的大海波濤,崎嶇起伏。壟崗和凹溝的相對高差最高達8米以上。這種地形被稱為“雅爾丹”地形。烈日和黃沙是這個世界的主角,而樓蘭當日的繁華呢?早已不復見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