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論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歷史功績 (上)

論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歷史功績 (上)

胡雪巖早期的活動,說明他的籍貫應該是:原籍和出生地為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寄籍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筆者主要根據安徽績溪胡雪巖紀念館、杭州胡慶餘堂博物館和浙皖古道的口碑資料,如安徽省績溪縣逍遙鄉大坦村程灶女老太太在1979年前對其後輩們說過...

【文/徐明德(作者為浙江大學歷史學教授、杭州胡雪巖研究會副會長)】
對於清朝後期「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早期歷史,及其中晚期對清代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史學界的研究較為薄弱,連最起碼的籍貫問題,討論了一個世紀也尚未解決,加上歷史的偏見,胡雪巖的聲譽自1949年以來,一直被糟蹋抹黑。筆者從2001年冬天杭州胡雪巖研究會成立以前,開始接觸有關胡雪巖的資料、史籍,並進行了短暫的調查研究,才撰寫此文,以求證讀者諸君。

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巖出生於安徽省績溪縣十都湖里村,父親胡鹿泉(號芝田),是一位有文化的鄉村名士。他家有幾畝田地,自足有餘,隱居不仕,過著耕讀自養的生活。胡雪巖小名「順官」,績溪土音「官」與「乖」同音,故「順官」是「孝順的乖孩子」的意思,成人後才取名光墉,字雪巖。他家兄弟四人,他是老大,下面有月橋、秋槎、鶴年三個弟弟。他從小聰穎好學,每晚由父親教讀《千字文》、《百家姓》,很快粗通文墨,父親對他也寄予厚望,在臨終前面對家人說:「欲興吾家,其惟順兒乎。」

光彩又坎坷的一生

胡雪巖12歲失去父親,挑起養育全家的重擔,後來迫於生計,由親戚推荐,告別寡母,經「浙皖古道」至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

(「浙皖古道」又稱「徽杭古道」,是明清時期徽商入浙的要道)他在三年學徒生活中表現很出色,為人誠懇、勤快、活絡,滿師後被留在錢莊當夥計(約16歲以後),不久升為跑街(現在叫營銷)。有次他在杭州梅花碑一家茶樓裡碰到一位「候補浙江鹽大使」,他叫王有齡,打算北上「投供」加捐,苦於無錢而在歎息。胡雪巖認為王有齡有出頭飛黃騰達之日,便把剛剛收到的一張500兩銀票借給王有齡進京「投供」,兩人又結拜為兄弟。胡雪巖回店後寫了張借條,被老闆按規矩趕出錢莊。這時他已有妻室了(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20多歲)。

胡雪巖在好友柳成祥、譚則仁等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米行,養活家口,度過了難關,也為日後的發跡商場做了一次成功的嘗試。

王有齡北上後,在幼時的好友、戶部侍郎何桂清的幫助推荐下,獲得浙江海運局坐辦的實職。他不忘恩人胡雪巖,也讓他在海運局做事,協助籌辦解運漕糧。胡雪巖利用浙江海運局借支20萬兩白銀,開辦了「阜康銀號」,走出了白手起家做生意的第一步。

胡雪巖早期的活動,說明他的籍貫應該是:原籍和出生地為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寄籍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筆者主要根據安徽績溪胡雪巖紀念館、杭州胡慶餘堂博物館和浙皖古道的口碑資料,如安徽省績溪縣逍遙鄉大坦村程灶女老太太在1979年前對其後輩們說過:「胡雪巖12歲以後離開績溪到杭州當學徒。」程老太女兒黃國仙現住臨安縣馬嘯鄉浙川村,現在馬嘯鄉浙皖交界的溪流上尚保存胡雪巖當年出資修建的一座古石拱橋,橋面正中刻有:圓形內一個凸出的陽文八角齒輪,其內又是個較小的八角齒輪,兩個齒輪組成一個似軸承樣的標記,這和徽商經營活動有何聯繫,待考。

王有齡出任湖州知府後,胡雪巖開始代理湖州公庫,便在湖州開辦絲行,用湖州公庫的現銀扶助農民養蠶,就地收購湖絲運往杭州、上海脫手變現,再解交浙江省「藩庫」。從中他不必付利息。接著,又說服浙江巡撫黃宗漢入股開辦藥店,在各路運糧人員中安排承接供藥業務,將藥店快速發展起來。再利用避亂上海的蘇州潘叔雅、關季重、陸芝香等一班富家公子存入「阜康錢莊」的202萬兩現銀開辦典當行業──當鋪。上海是淘金的好場所,當他獲悉上海地產業有油水可取時,便帶上學徒陳世龍,雇了一輛馬車到泥城牆以西進行實地勘查,然後通過外文翻譯古應春摸清外商開發上海市場的計畫後,搶先購買洋人準備修造的地界附近的地皮。這樣,他很快在地皮上賺了老外一大筆錢。什麼叫會做生意,胡雪巖說「八個罎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會做生意」。

胡雪巖又總結了徽商幾百年來的商戰經驗,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打「擦邊球」,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他還從徽商取代山西晉商鼎立「半壁江山」的要訣:「中國人做生意不能沒有靠山」中尋找方向。他襄助王有齡,是成功的「風險投資」。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軍第四次攻占杭州,時年39歲的胡雪巖受王有齡之托,到上海購運軍火、糧食接濟清軍受阻,便通過浙江布政司使蔣益澧等人,投靠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被委以浙江糧台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使「阜康錢莊」獲利豐厚。

結交左宗棠,胡雪巖成為左宗棠的左右肱股人物,左宗棠也成為胡雪巖安身立命的「一棵大樹」。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59歲的胡雪巖為了由他出面借外債,到北京疏通清廷恭親王奕訢、戶部尚書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寶鈞,以及慈禧太后的心腹總管李蓮英。這樣,不僅清庭准許胡雪巖代表清政府借洋款,而且慈禧太后還讓胡雪巖「總辦四省公庫」。在李蓮英等人的影響下,上至清政府的尚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現銀存入「順天阜康銀號」。據史書記載,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巖虛齡50歲時,他的「阜康錢莊」分支機搆已達20多處,遍布大江南北,京城內外王公貴戚和官僚都視「阜康錢莊」為外庫。他的個人資產已達到白銀兩3000萬兩,其曾孫胡亞光撰寫的《安定遺問》,聲稱其祖積資白銀3000萬兩,大大超過當時清政府的國庫儲備金。後來,他協助左宗棠主持上海採運局、兼管福州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國機器、軍火,以及聘請外國技術人員,加上代左宗棠向外國銀行借外債,又從中獲得大量傭金。

由於力助湘軍統帥左宗棠有功,胡雪巖被清廷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賜二品紅頂帶、穿黃馬褂、紫金城騎馬等榮譽,成為有清一代最著名的「紅頂商人」,名副其實的「中國活財神」。最後,在與外商的競爭中,斥資2000萬兩白銀收購囤積生絲1.4萬包,由於生絲變質,被迫低價出售,虧損白銀1000萬兩。又碰上時局動盪,出現金融恐慌,資金周轉失靈,加上上海道道員趙小村等地方封建惡勢力的夾擊,使他不幸破產,成為封建勢力內部兩派(曾國藩、李鴻章一派對付左宗棠—派)鬥爭的犧牲品,於是一度淪為「欽犯」。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初—(公元1885年12月6日),胡雪巖慘遭貧病交迫而離開人世。他的墓地在今杭州市西郊:西湖區轉塘鎮橫橋村鷺鷥嶺薄家灣山坳,1993年由胡慶餘堂關門藝徒、今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馮根生先生出資修復。

歷史功績

綜觀胡雪巖62年的人生道路,他是中國十九世紀中期商界、政界中值得肯定的一位著名歷史人物,更是浙江和安徽歷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歷史名人,他對國家對人民是有功可言的,他的功績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