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尚方寶劍的典故

尚方寶劍的典故



「尚方寶劍」就是由"尚方"所鑄造的寶劍。"尚方"是掌管供應製造皇帝御用刀、劍等器物的一個部門、是屬於"秦朝"所始設的。

「尚方寶劍」是指皇帝所御用的劍,是一種最高權力的象徵。

"它"究竟有沒有「先斬後奏」之權力呢?從歷史記載來看,皇帝們應是不會把這樣大的權利交給別人使用的。

尚方寶劍始於漢成帝。漢書朱雲傳:「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朱雲所諫之皇帝即為漢成帝。明 劉基《贈周宗道六十四韻》:「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姦贓。」

其後歷代都略有所聞,入清後就廢除了。因為清朝入關以後採高壓方式對待漢民族,一度想廢棄一切漢制,尚方寶劍未再流傳。

不 過清朝多征伐, 將在外, 有時君命緩不濟急, 於是有了 "王命旗牌", 遇有違反軍令的官員, 可以請出王命旗牌, 斬於軍前, 功能跟尚方寶劍差相彷彿。所賜都是督撫提督或總兵,對轄內貪瀆或違犯軍令的官員,殺人犯火的大盜,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清代的王命旗牌,一如明代的尚方寶劍,兩者都是君威的象徵,予官員賦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官場術語謂「請王命」。乾隆王朝之天下糧倉開頭:"欽差大臣劉統勳返京途中巡察賑粥現場,發現大鍋裏的粥薄如清湯,立即拿下粥廠官員沈石。沈石稱賑糧過少,粥廠無力承擔大量的饑民,乃不得已而為之。劉統勳按大清律處斬沈石等大小官員。劉統勳看著空蕩蕩的庫房,心中一驚:難道有人敢克扣朝廷賑糧?"當時劉統勳就喊了一聲:請王命.一群倉場小吏當場變色,因為官員喊出這樣一句話,就代表要殺人了.從側面角度看,在清代比較古典的小說如梁天來九命奇冤,兒女英雄傳這幾部當代人寫當代故事的膾炙人口作品中,疆臣或欽命大員查完一樁案或捕得一批匪寇,都有聖旨:着令督撫或某某請王命正法之,不然就是欽命大員請王命將某某於市中心或行辕前處死人犯的描述,這請王命就是請王命旗牌將人犯就地處決.倒沒看過那個古典小說有提到尚方寶劍這個名堂.而況清代小說兼歷史學家的高陽先生,在清官冊湯彬交接撫台大印或卸印與江南總督代理撫台時,只見移交王命旗牌而不見移交尚方寶劍,因此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建寧公主假扮皇上找馮錫範去東郊狩獵時,賜給他黃馬掛跟尚方寶劍的劇情不足為信。


尚方寶劍能不能斬持有免死金牌的人?

答案是:不能斬!

一、 尚方寶劍只是有先斬後奏的權力,而免死金牌是可以抵死罪,所以不能殺。除非皇帝要出爾反爾就可以殺了。

二、 因為免死金牌(其實應該是丹書鐵券或鐵券誓書,免死金牌是戲文用詞)代表的是"先皇"的權威,而且幾乎是永恆的,而尚方寶劍則是現任皇帝頒賜的,隨時可以收回...在舊時代,活人當中雖然以皇帝最大,但他始終不能挑戰死人--"祖先"的權威...

一般會頒發"免死令"都是開國君主為了酬庸從龍元勳的獎勵行為,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狀況,比如臣下建立了類似"中興王朝"的不世功勳,或是君主為了報答一些恩情...

在此舉兩個例子證明:免死金牌>尚方寶劍

一. 宋太祖趙匡胤因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登大寶得天下,但是他的天下是得自後周柴氏,後周世宗柴榮是他的結拜大哥,對他有提拔之恩,因此他訂下一條祖訓:"不殺柴姓子孫",並賜封柴姓子孫為"八千歲"(幾乎等於萬歲了),領金鐗一條,可以"上打昏君,下打佞臣",連皇帝都能打,還會怕尚方寶劍嗎?

二. 明朝初年靖難之變時,徐達的長子徐輝祖襲封"魏國公",主持"中軍都督府",由於他是效忠建文帝的,還曾經在山東打敗過燕王朱棣,當朱棣進入南京登基為帝時想要殺他,徐輝祖拿出太祖頒賜給其父徐達的鐵券,指著上面"免死"的字樣說:"我父開國元勳,子孫免死...",結果明成祖只能削去他的爵位,命他在家幽禁,改封其長子徐欽繼任魏國公...皇帝親自想殺都殺不掉,還會怕尚方寶劍嗎?

其實,以舊時代的官僚習氣跟官場作風來看,即使你今天獲頒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或專生死大權,但是那只是皇帝對你一時的寵信,他隨時可以收回,但你沒了尚方寶劍,你和你的子孫還是要繼續混下去吧?所以在使用特權之前,大多會考慮一下對方的份量,惹不起的角色最好還是別"硬碰硬"...站在皇帝的立場,某個人的死活其實對他無關痛癢(除非他真的"賭爛"這個人到了極點),但是臣下太過專擅,濫於"先斬後奏"可就很容易不小心犯到皇上的禁忌,想想曾經獲頒尚方寶劍的袁崇煥,最後落得"凌遲"的下場~~"擅殺皮島毛文龍"也是他的罪狀之一呢...

TOP

這是傳說的事、還是有文獻可考?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