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原創] 日、韓、新加坡與中國生物科技發展

日、韓、新加坡與中國生物科技發展

壹、日本生技產業發展政策與現況
      由於全球掀起了生物技術研發與投資生技產業的熱潮,加上人類基因體計畫的研究成果,進入二十
    一世紀之後,不談生物技術、不推動生技產業的話,似乎就是落伍。在順應此一時代潮流下,政府宣
    布要大力獎勵生技產業,並每年投下大量預算(以百億台幣為單位),期待未來能取代目前的電子資
    訊產業。
      要預期這樣的措施能否真如規劃內容般成功,因素很多,但有一點需要認識清楚的是:當台灣使出
    渾身力量發展生技產業之時,許多國家也有類似舉動,可以說是「全球生技產業大家一起來推動」。
        美國、歐洲地區與日本,是全世界生技產業的鐵三角;而日本是亞洲經濟大國,近年來泡沬經濟的浮
    現使得日本國內景氣跌到谷底,但對生技產業而言,影響並不大。
  一、發展政策
        日本生物技術之產業規模比美國小,從事生物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經費均少得很多,但與歐洲相
      比則勝過歐洲。日本在生物技術研究發展經費較美國少,有其二大理由:
      (一)技術以基礎科學為主而發展,研究成果幾乎由美國獨佔,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之發展全
            由歐美開始。
      (二)對生物學之認知與美國不同。美國在早期就非常重視醫學與生物學之發展,而日本在戰後較
            重視重化工業,而忽視了基礎生物學之研究。
        因此,日本在早期生物技術之發展上顯然受美國成果之影響,無法脫離美國依賴型。另外,日本
      具有雄厚之醱酵工業基礎,在食品及化工領域中配合應用微生物之技術,促使日本生物技術朝向醱
      酵與酵素相關工業領域發展。在生物技術中最被看好之醫藥品領域反而落在美國之後,但也由於日
      本優越之醱酵技術,使得歐美許多國家開發成功之上游成果,能與日本企業合作,藉其醱酵技術之
      優勢進行量產工作。
        規劃型科技政策之計畫動機,是因為需求而拉動,計畫的決定者是政府部門而非民間或創意,成
      長也有明確目標,決策時程是長期而整體不是依專案決定,資源進行統合,彈性小,規劃方向針對
      特定重點產業。
        政府對產業推動有許多租稅優惠及獎勵辦法,政府並扮演著教練及帶頭者角色;學術界則針對政
      府所擬定特定方向,進行基礎及應用研究;產業界扮演與政府、學術單位合作的角色,政府與民間
      充分配合共同推動產業。
        此外,通產省並資助民間生物產業界成立「日本生物產業協會」,以提供市場資訊服務,並經由
      此協會成立基因庫和資料庫以及訂定設備及產品之標準化。為了進一步強化產業基礎,促進生物技
      術之發展,更採取下列措施:
      (一)收集及保存研究發展上所需生物資源。
      (二)強化「產、官、學」之合作。
      (三)整建研究設施。
      (四)培育研究支援產業。
      (五)培育創投產業。
        進入2000年時,日本政府擬定了「千禧年計畫」(millenniun project)」,其中有許多項目與生物
      技術有關,基因體之研究,包括人類、水稻、微生物等基因機能之探討、生物遺傳資源之調查、生
      物資訊學技術之活用,與環境生物技術之應用等。
        在經濟產業省的研究項目方面,有三大主題:蛋白質機能解析、生物資訊學相關研究,以及環境
      生物技術計畫。其中較受注目的有人類基因體計畫、工業用微生物基因解析、腦部生物醫學之研
      究,以及國際合作、技術引進等。
        在厚生勞動省方面,則以醫學拓荒(medical frontier)為主要研發策略,即針對日本國民兩大死亡
      原因(癌症與心肌梗塞),以及需要別人照顯的疾病,如腦中風、痴呆、骨折等為重點。值得注意
      的,有再生學的探討、基因體、基因治療的研究、醫藥品與食品安全性探討等。
  二、日本生技產業市場與生技產品
        近年來,在泡沬經濟與不景氣的衝擊之下,日本生技產業並沒受到太大影響。日本國內生技醫藥
      品市場的成長是樂觀的,因為美國及歐洲所研發成功的抗癌藥物,已在日本申請臨床試驗,將來準
      備上市,預料市場潛力無窮。生技關聯產業最受注目項目之一,是生技漂白術。傳統的漂白技術是
      利用氯氣,所以會產生戴奧辛等有毒物質;為了減少氯的用量,因此以酵素作為紙張漂白,這是全
      球首例。
        日本基於推展生技產業的目標,對於生技相關聯的研究,尤其是基因體解析方面,國家預算在
            1999年是增加的。經費主要是用在研究支援用儀器DNA晶片及DNA定序儀。2000年,日本生技產業
      的市場約為13千億日圓,其中醫療相關占了40%,食品占了32%,農業占了35%,特化為18%,環
      保為3%,其他占2%,而美國與歐洲之生技產業則有一半以上為醫療相關,食品與農業較少,此點
      與日本不同。
貳、韓國生技產業發展政策與現況
  一、韓國科學與技術(Science and TechnologyS & T)政策
        韓國國家科技政策可分為幾個階段,主要是在配合快速經濟成長與工業化發展。
      (一)1960年代:萌芽期
              發展目標為擴展輕工業以建立工業化基礎,並將技術移轉自國外的科技產品進行解析與改
            良,以學習新技術。而1967年成立了科學技術處(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ST),這是韓國科技發展主要執行與推動單位,其功能著重在產業科技的應用。
      (二)1970年代:成長期
              此一時期中,韓國由輕工業轉向重工業與化學工業,也就是由勞力密集轉為資本密集產
            業。在這一階段中,政府不斷擴展科學教育,並成了多所由政府補助的研究機構GRI
                        Government-Supported Research Institutes),成立國家投資基金(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擬定多項鼓勵投資措施,此一成長期中,韓國政府扮演著廣泛干預的角色。
      (三)1980年代:穩定成長期
              此一時期韓國政府不僅修正了科技政策,並拓展高科技產業,提升製造產業之生產力。
      (四)1990年代:重大轉變與挑戰期
              此一時期中科技政策有重大改變,配合知識產業與高科技發展、全球化趨勢,由政府推
            動,以市場導向決定科技需求。制定了科技創新特別法,擬定五年科技發展計畫(1997-
                        2002年),以及先進國家計畫(Highly Advanced National ProjectHAN)等。
        韓國科學技術處擬定了國家長程科技發展計畫─Vision 2025Korea's Long-term Plan for Science and
            Technlolgy。在未來二十五年中,韓國國家科技政策發展領域有資訊科技、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機
      械電子學(Mechatronics)、能源與環境科學。目標鎖定到公元2025年之前,韓國的科技水準能進入
      全球前七名內。
  二、韓國生技產業現況
        韓國在推動高科技產業時,主要著重於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但對於本土性創新產品的研發也非
      常賣力。1986年到1995年之間,韓國產業界共引進3,039項科技,與生物技術相關的卻只有43項。而
      在同一時期之中,韓國也有11項生物技術移轉到其他國家。技術引進國家都是已開發先進國,如美
      國、日本、德國以及意大利,而技術輸出對象則是開發中國家,如印度、中國與印尼等。
        在發酵、抗體及疫苗生技產業是韓國發展生技產業的基礎,而其中以食品及醫藥相關產品最為重
      要。在韓國發展生技產業的初期,氨基酸與酵素是主要生技產品,韓國發酵產業技術水準與先進國
      家並駕其驅,最大的兩家公司(MiwonCheiljedang)占有全球氨基酸市場的20%。此外,生產抗生
      素、檢驗測試劑,以及B型肝炎疫苗之技術也達國際水準。
        而由韓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KRIBB)所發展成的人工馬鈴薯種子(馬鈴薯細塊莖
            potato microtubers)以及冰核蛋白質(ice-nucleating protein)也成功地移轉到民間企業並已商品化。對
      於疫苗的研發工作也持續進行,在1980年到1995年之間,有29件本土性B型肝炎相關專利,其中21
            件(78%)是以生物技術研發的。
  二、生技產業推動政策
                1980年代初期,韓國政府擬定了史無前例的高科技研發政策。遣傳工程國家型計畫也成為韓國國
      家政策之一。在推動生技產業初期所選定的關鍵性技術,為重組DNA技術、融合瘤、轉殖技術、細
      胞培養,以及微生物工業應用技術等。
        韓國政府在推動生技產業過程中,扮演著火車頭角色,除了設立了許多政府支持研究機構之外,
      也編列預算支持基礎性研究,包括食品、發酵、植物育種、藥物評估等。
                2001年,韓國政府更進一步將科技研究資源集中,由科學技術處主導,扮演協調與召集角色;長
      程科技發展計畫Vision 2025年之目標,就是要使韓國在2025年之前,成為全球七大科技王國之一。
            並將2001年定為新生技年,所投下生命科學的研究經費為1.86億美元,研究重點為人類基因體計畫
      與本土性醫療資源,目前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已加入「國際黑猩猩基因體研究計畫」,此一
      計畫由日本理研遺傳學研究所主導,德國麥克斯(Max Planck)分子遺傳研究所、中國上海人類基
      因體中心、韓國以及台灣榮陽團隊等共同參與。
        韓國政府希望全體民眾共同努力,建立「B-Korea」(生物技術的韓國),科學技術處並提出新
      的二十一世紀基因體工程(Genome engineering)研發計畫,主要目標為胃癌與肝癌疾病機制與治
      療,希望此兩種癌症的存活率由目前的1030%提高到60%
                1980年代初期,當重組DNA技術引進韓國,人們對遺傳工程產生興趣時,韓國政府便很積極地支
      持生物技術的研究。就在同一時期,農業、森林與水產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FisheriesMOAFF)也開始補助農村發展局(Office of Rural DevelopmentORD),探討生物技術在
      農業上的應用。國立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係國家衛生福利部MOHW之下屬機
      構),也展開疾病研究、藥物開發以及安全性評估工作。
                 MOTIEMinistry of TradeIndustry and Energy,貿易工業與能源部) 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生技研
      發工作,但在政策擬定與商品化過程中,卻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補助生物技術研發方面,主要以生
      物能量為主,19881996年經費為24百萬美元,1997年之後每年約為4百萬美元。MOTIE所屬的
      韓國工業技術院(Korean Academ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KAIT),為技術商品化主要機構,當然
      包括生物技術在內。
                 MOEN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環境部) 在生技方面的研究,主要為廢水、廢棄物處理,
      以及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存與應用。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由19942004年間,研究經費共為8
            8百萬美元。執行單位為各大學及研究機構,也包括MOEN所屬的國立環境研究所在內。
                MOEMinistry of Education,教育部) 1982年開始,在大學設立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工程科系,
      積極培養生物技術人才。由19945月開始,MOE也擬定了一項十年綜合計畫,推動生物技術基礎
      研究,並促成了國際疫苗研究所(International Vaccine Institute)的設立,這是隸屬於聯合國的機構,
      是韓國國內第一所國際組織,也是疫苗研究國際性機構的第一家。該所設立於199710月,地點在
      國立漢城大學校園,2000年時共有200位研究人員。
參、新加坡生技產業發展政策與現況
      為了發展科技,新加坡在1991年元月成立了國家科學與技術局(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ardNSTB),隸屬於貿易工業部,主要目的在促進科技發展,支持特定製造業,提昇新加坡競爭
    力。 19911995年,制定了五年一期的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要為三大目標:
  一、國內R&D經費(Gross Expenditure for R&DGERD)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
  二、每一萬位就業人員中,科學研究人員與工程師(Research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RSEs)為40位。
  三、民營企業研發經費為國家GERD50%。
      受到第一期五年計畫良好成果的鼓勵,新加坡政府又擬定了第二期五年計畫國家新科技計畫2000
        (國家科學與技術局New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STP),主要目的使新加坡在特定科技
    領域能達世界級水準,以便符合新加坡競爭優勢,促進高附加價值產業之發展。
      為了建立新加坡科技基礎,NSTP推動設立了研發機構與中心(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enter
    RICs),這些RICs成為大學基礎研究以及產業界應用研發的橋樑。 在NSTP輔導之下,新加坡成立了
    十三所RICs研發機構與中心,用以提供各項工業技術、資訊、產品,以及製造流程給產業界承接。
        NSTP並進一步擬定一項新基金方案協助研發機構與中心RICs,稱為核心搭配基金方案(Core &
        Matched Funding Scheme),並由199941開始生效。其主要目的,在鼓勵RICs能與當地民營企業
    及國營單位密切配合,藉由技術轉移提升競爭力。NSTP國家科學與技術局所選擇推動的高科技產
    業,有生命科學、資訊電子業、材料、航太、化學品工業等。
      於是國家生技計畫National Biotechnology ProgramNBP)在1988年成立,NBP隸屬於經濟發展局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主要六大工作方向如下:
  一、供有意在新加坡成立生技公司的投資人一些建議。
  二、協助廠商進行可行性的研究。
  三、協助廠商辦理政府部門的相關手續。
  四、協助廠商選擇合適的設廠地點。
  五、介紹具有合作價值的商業或研究夥伴。
  六、有關減稅或財政資助的建議。
            EDB經濟發展局執行此計畫後,在短短三年內陸續成立了三所研究中心,即生技系統技術中心
    (Bioprocessing Technology Center)、食品生物技術中心(Food Biotechnology Center),以及生技科學
    (Bioscience)中心。此三中心與1987年設立的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成為新加坡政府推動生技產業及人才培育主要機構。為了培養更多生技人才,經濟發展局
        EDB更擬定生物技術訓練方案(Training in Biotechnology SchemeTIBS),提供經費給生技人員到國外
    受訓及參加研討會。
      此一基金將直接用在獎勵國外生命科學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公司以及本身創投公司的成立,目的在
    加強技術移轉和提升產業競爭力。此外,該基金並鼓勵本土公司所研發之技術加速完成商業化。經濟
    發展局EDB並宣布在該國設立藥廠的公司,將可免費選擇他們想要完成藥物的研發地點。
  一、主要研究機構及研發項目
       (一)研發項目:新加坡在生物技術研發項目,依領域區分有:
                          1. 生技醫藥品:尋找具生物活性化合物,檢驗相關生物技術,生物資訊學應用在新藥開
               發,以及中草藥有效成分之鑑定。
                          2. 農業生物技術:食品生物技術、家畜、家禽及動物檢驗試劑及疫苗、植物組織培養技
               術、農用特化品、植物與魚激素配方之研發。
                          3.環保生技: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上之應用。
                          4.其他:生物醫學之研究、健康資訊、器官移植材料、天然物之篩選、生技產品下游生產
               等。
       (二)政府相關研究機構
                          1.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所(IMCB)(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成立主要目的,在培育生物醫學基礎研究人才,藉以推動生物技術的發展,研究內容
               有細胞代謝、基因體、新藥探索及免疫與病毒學。此研究所成立了15年,成就非凡,已
               受到歐美國家的重視。例如1993年與英國大藥廠GlaxoWellcome進行策略聯盟,利用分子
               與細胞生物學技術來篩選適合作為藥品的天然物,1995年時該研究所技術移轉協助設立
               了新加坡第一家生命科學創投公司-Gene Sing,主要發展與人體保健相關產品,進軍亞
               太地區市場。200010月,又受歐美先進國家遺傳研究單位的邀請,加入河豚的基因體
               定序計畫研究工作,此一河豚基因體研究可能比人類基因體更為快速,而且有意義。
                           2.分子農業生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Molecular AgrobiologyIMA):
                 此研究所是在1995年成立的,研究焦點有二:一是探討酵母菌、植物、魚類,以及其
               他動物中調節發育及生理的細胞機制;另一則是建立生技產業短、中、長期相關研發計
               畫,尤其對於基因改造植物、動物保護相關產品之商品化及應用。
                1999年的國內R&D經費GERD1998年成長6.6%,達到266千萬美元,為GDP1.84%。而以創
      投基金為主設立的公司總共有375家,其中資訊科技為74家(占20%)最多,其次是電子產業有73
            家(占19%),生命科學則有25家,占7%。若以資本額來比較的話,資訊科技為6千萬美元,電子
      產業37百萬美元,生命科學為230萬美元。
肆、中國大陸生技產業發展政策與現況
  一、中國大陸科技發展計畫
        中國大陸是一個開發中國家,雖然資源豐富,但經濟實力卻十分有限,因此由八十年代開始,著
      重在科技的應用,並依照國情,在「有限目標,突出重點」方針下,開始推動科技實用項目。
                1985年開始執行星火計畫、豐收計畫、燎原計畫、科技成果推廣等計畫。19862月成立國家自
      然科學基金會,建立343個國家實驗室,以進行基礎研究工作。在推動高科技發展方面,有1986
            1990年的「七五計畫」、19863月的「八六三計畫」以及1988年的「火炬計畫」等,其中以「八
      六三計畫」最受矚目。
                19863月,由王淦昌等四位科學家向鄭小坪提出建議,中國大陸應發展高技術計畫,故稱之為
      「八六三計畫」,此計畫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持,擬定了七個領域及十五項主題,包括生物技
      術、航太、資訊、激光、自動化、能源及新材料等。1993年又將通信技術主題列入計畫中。
        從1991年到1995年,國家科委將水稻基因圖譜、航空遙感實時傳輸系統、大型數字程控交換機關
      鍵技術、超導技術和海洋技術等以專項納入。19967月,大陸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批准將海洋高技
      術作為「八六三計畫」的第八個領域。
        「八六三計畫」共有8個領域20個主題,其中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方向為:
      (一)優質、高產、抗病的動植物新品種主題。
      (二)基因工程藥物、疫苗和基因治療主題。
      (三)蛋白質工程主題。
        專項中與生技有關者,為水稻基因圖譜的研究。
  二、中國大陸生物技術的發展與研究方向
         生物技術的發展與傳統發酵技術有密切關係,中國是一個古老國家,傳統發酵技術已有相當基
       礎,在這種深厚基礎上再發展新生物技術自然相當有利。而中國大陸人口居全世界之冠,在資源
       開發不足與環境污染情況下,低污染性、省能源的產程是最適合中國大陸需要的。
                  1982年中國大陸首度將生物技術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1987年所實施的八六三計畫,將生物
       技術列為七個重點發展領域之首。
                  1950年以前中國大陸,是以傳統發酵食品為主,如麵包、酒類、醬油、豆腐乳等,這是具有幾
       千年歷史的生技產品。19501978年則大規模生產發酵產品,如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酵
       素、植物細胞與組織培養等,1978年以後則進入近代生物技術產業,19781983年之間由國外引
       進新生物技術,曾派遺四十位以上資深科學家到國外研習。1983年北京成立「中國生物工程開發
       中心」,負責研究方向的研擬,計畫的提出,各部門的協調,研究費的支援以及國際合作等。
                  1983年以後,中國生物技術的發展主要依循「八六三計畫」的主要內容,其中曾有若干修正與
       補充,「八六三計畫」當初提出時生物技術研究方向為:
              (一)高產、優質、抗性強的動植物新品種
                           1.高產雜交水稻新品種的選育
                           2.具抗性農作物的育種
                           3.農作物蛋白質基因工程技術
                           4.生物共生聯合固氮技術
                           5.人工種子研究
                           6.家畜、家禽育種
                           7.提高乳牛繁殖率之生物技術
                           8.養殖魚類之育種
                           9.動植物基因工程新技術、新方法之研究
       (二)新藥物、疫苗與基因治療
                           1.基因工程法生產疫苗
                           2.基因工程法生產多胜藥物
                           3.導向藥物之開發
                           4.目的產品分離與純化
                           5.B型肝炎治療之研究
                           6.心血管疾病治療之研究
                           7.惡性腫瘤治療之研究
                           8.遺傳疾病基因診斷與治療之研究
                           9.基因表現產物之研究
       (三)蛋白質工程
                           1.醫用酵素與蛋白質改良之研究
                           2.
蛋白質工程基礎技術研究
                1990
年代以後,中國生物技術的研發方向經修正以基因工程為核心,使用和發展現代生物科學技
      術,研究和發展高產、優質農作物和抗病動植物。開發蛋白質工程、植物基因組,促進生命科學研
      究成果的轉化,建立和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產業。
        「八六三計畫」生物技術領域研究內容,有下列十大項目、三十五研究題目。
      (一)兩系法雜交水稻的研究
                         1.光(溫)敏核不育系的培育
                         2.高產、優質、穩定組合的選配
                         3.兩系法雜交水稻的試種示範
                         4.分子生物學研究
      (二)植物轉基因技術
                         1.抗病轉基因棉花
                         2.抗病小麥生物技術育種
                         3.抗病水稻分子生物學研究
                         4.其他轉基因作物新品種的培育
      (三)重組微生物的研究和應用
                         1.水稻、玉米聯合固氮
                         2.大豆、花生共生固氮
                         3.重組微生物農藥的研究
      (四)動物胚胎工程、轉基因動物技術
                         1.動物胚胎工程
                         2.轉基因魚
                         3.動物生物反應器研究
      (五)基因工程藥物研究
                         1.抗病毒干擾素系列
                         2.增強免疫力的介白素系列
                         3.腫瘤壞死因子
                         4.造血因子系列
                         5.心血管病治療系列
      (六)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1.基因工程B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2.基因工程霍亂疫苗的研究
                         3.基因工程痢疾疫苗的研究
                         4.基因工程血吸蟲疫苗的研究
      (七)抗體工程的研究
                         1.肝癌導向藥物的研究
                         2.白血病的導向治療
                         3.基因工程抗體的研究
      (八)基因治療技術
                         1.血友病的基因治療
                         2.惡性腫瘤的基因治療
      (九)蛋白質工程技術的研究
                         1.蛋白質工程在藥物研製的應用
                         2.蛋白質工程在環境保護上的應用
                         3.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模型和藥物設計
                         4.蛋白質工程的新技術、新方法
      (十)水稻基因組研究
                         1.物理譜
                         2.指紋分析技術鑒定雜交水稻種子的真偽
                         3.水稻白葉枯病質譜抗性基因的選殖
  三、國大陸「八六三計畫」推動十五年重要成果
        中國大陸由1986年所施行高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八六三計畫」已歷經十五個年頭,20012
            2636在北京舉辦了「八六三計畫十五周年成就展」,是十五年來規模最大的成果展,其中
      生物技術領域中有多項已達世界水準。
      (一)基因組研究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1.人類基因組1%定序工作完成:1999年中國與美、英、日、德、法等五國,共同執行人類
              基因組計畫,公元2000626中國完成了1%鹼基定序工作。
                         2.發現許多新基因的cDNA:由心血管、造血、免疫、神經發育和內分泌等系統選殖,到一
              千餘條新基因的全長cDNA,占人類全部基因的12%。
      (二)基因治療進入臨床試驗
                         1.基因治療關鍵性技術有重大突破:高效、靶向性基因導入系統,外源基因導入後有效調控
              等關鍵技術有重大突破。
                         2.六種基因治療方案進入臨床試驗:包括B型血友病、惡性腦腫瘤、梗塞性外周血管等。
      (三)基因工程藥物蓬勃發展
                         1.第一個商品化的基因工程藥物αlb干擾素:1989年研發成功,1992年獲准上市,主用在治療
                             B型肝炎、C型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2.治療性B型肝炎疫苗進入產業化研發:B型肝炎表面抗原一特異性抗體二重複合物,作為治
              療性疫苗正進行產業化研發。
                         3.霍亂、痢疾基因工程疫苗研發成功。
                         4.人工血液替代品有突破性發展:將動物血紅蛋白轉化為安全有效的人工血液,並以1.6億人
              民幣費用技術移轉到企業界。
      (四)肝癌免疫導向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利用單株抗體的所謂「飛彈治療法」藥物,已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
      (五)蛋白質工程研究已獲成果
                         1.藥物設計新途徑:設計出二種可望治療老年痴呆症活性化合藥物生合成系統。
                         2.新型胰島素之研發:降血糖速度快的速效單體胰島素。
                         3.發螢光蠶絲:利用基因轉殖使蠶絲能發螢光。
                         4.建立生物資訊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
      (六)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領先國際
            共育成實用不育系34個、廣親和系26個,並大面積推廣,共5,300萬畝。
      (七)基因轉殖抗蟲棉花開始量產
              這是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成功例子。目前己有六個品種通過審定,累計推廣面積為550
            畝,經濟效益達8億人民幣。
伍、結語
      韓國與新加坡在生技產業推動政策上,有一共同特徵,就是目標訂得很高,在高科技發展過中,訂
    定目標門檻的高低是否正確,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韓國政府所制定生技產業的目標有一部分已經達
    成。目前面對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浪潮下,韓國政府仍很有信心,認為可以在短期內趕上日本,成為亞
    洲另一生技王國,讓我們拭目以待!




[ 本帖最後由 pao4396 於 2007-12-25 12:01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