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針織服裝加工基礎知識

針織服裝加工基礎知識

針織服裝大都是以棉和化纖棉紗為原料,其特點是柔軟、有彈性、透氣、吸汗、穿著舒適,如運動服和內衣等。針織服裝作為服裝除了有和梭織服裝的共性方面外,還具有其特性。  
 工藝流程: 紡紗→編織→驗布→裁剪→縫製→整燙→檢驗
(一)紡紗   
紡紗的目的是使進廠的棉紗捲繞成一定結構與規格的卷裝筒子,以適合針織生產之用。在紡紗過程中要消除紗線上存在的一些疵點,同時使紗線具有一定的均勻的張力,對紗線進行必要的輔助處理,如上蠟、上油等,以改善紗線的編織性能,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產品質量。
(二)編織   
編織是通過織機使紗線組織成線卷互相串套而成為織物的過程。這也是針織服裝和梭織服裝的根本區別。  編織方法可分為緯編和經編兩大類,作為針織用衣的面料大都是緯編織物。緯編是將一根或數根紗線由緯向喂入針織機的工作針上,使紗線順序地彎曲成圈,且加以串套而形成緯編針織物。用來編織這種針織物的機器稱為緯編針織機。緯編對加工紗線的種類和線密度有較大的適應性,所生產的針織物的品種也甚為廣泛。緯編針織物的品種繁多,既能織成各種組織的內外衣用坯布,又可編織成單件的成形和部分成形產品,同時緯編的工藝過程和機器結構比較簡單,易於操作,機器的生產效率比較高,因此,緯編在針織工業中比重較大。緯編針織機的類型很多,一般都以針床數量,針床形式和用針類別等來區分。經編是由一組或幾組平行排列的紗線分別排列在織針上,同時沿縱向編織而成。用來編織這種針織物的機器稱為經編針織機。一般經編織物的脫散性和延伸性比緯編織物小,其結構和外形的穩定性較好,它的用途也較廣,除可生產衣用面料外,還可生產蚊帳、窗簾、花邊裝飾織物、醫用織物等等,經編機同樣也可以以針床、織針針型來進行區分。
(三)驗布  
 由於坯布的質量直接關係到成品的質量和產量,因此裁剪前,必須根據裁剪用布配料單,核對匹數、尺寸、密度、批號、線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驗布時對坯布按標準逐一進行檢驗,對影響成品質量的各類疵點,例如色花、漏針、破洞、油污等須做好標記及質量記錄。
(四)裁剪   
針織服裝裁剪的主要工藝過程:   斷料→借疵→劃樣→裁剪→捆紮。  
 借疵是提高產品質量、節省用料的重要一環,斷料過程中儘可能將坯布上的疵點借到裁耗部位或縫合處。    針織面料按經向網目輔料裁剪,裁剪一般採用套裁方式,常用的有平套、互套、鑲套、拼接套、剖縫套等。             
針織面料在裁剪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將有摺疊痕跡處和有印花的邊緣處使用在服裝的明顯部位。
(2)剪裁中不要使用錐孔標記,以免影響成衣的外觀。
(五)縫製   
我國針織工業現有縫製工藝及設備是以中、高速平縫機(俗稱「平車」)、中、高速包縫機(俗稱「拷克車」)、繃縫車等縫紉機機型為主。  由於針織織物是由線圈串套組成,裁剪後的衣片邊緣容易發生脫散,故應先將衣片邊緣包縫(俗稱「拷邊」)後再用平縫機等縫製加工。平縫機和包縫機是縫製針織時裝的主要機種。在縫製過程中一般要注意掌握以下要點。
1.縫跡 由於針織面料的織物具有縱向和橫向的延伸性(即彈性)的特點及邊緣線圈易脫散的缺點,故縫製針織時裝的縫跡應滿足:
(1)縫跡應具有與針織織物相適應的拉伸性和強力。
(2)縫跡應能防止織物線圈的脫散。
(3)適當控制縫跡的密度。如厚型織物的平縫機縫跡密度控制在9~10針/2cm,包縫機縫跡密度為6~7針/2cm,薄型織物的平縫機縫跡密度控制在10~11針/2cm,包縫機縫跡密度為7~8針/2cm。
2.縫線 一般純棉針織面料採用9.8tex×4或7.4tex×3的純棉及滌棉混紡線,化纖針織面料採用7.8tex×2的彈力錦綸絲和5tex×6的錦綸線。縫線要達到下列質量要求:
(1)縫紉機用純棉線(縫線)應採用精梳棉線,它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均勻度。
(2)縫線應具有一定的彈性,可防止在縫紉過程中不會由於線的曲折或壓擠發生斷線現象。
(3)縫線必須具有柔軟性。
(4)縫線必須條干均勻光滑,減少縫線在線槽和針孔中受阻或摩擦,避免造成斷線和線跡張力不勻等疵點。
3.縫針 縫紉機針又稱縫針、機針。為了達到縫針與縫料、縫線的理想配合,必須選擇合適的縫針。
(六)整燙   
針織服裝通過整燙使其外觀平整、尺寸准足。熨燙時在衣內套入襯板使產品保持一定的形狀和規格,襯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縮後規格過小。熨燙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間較為安全,不易燙黃、焦化。
(七)成品檢驗  
 成品檢驗是產品出廠前的一次綜合性檢驗,包括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兩大項目,外觀檢驗內容有尺寸公差、外觀疵點、縫跡牢度等。內在檢測項目有面料單位面積重量、色牢度、縮水率等。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