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康熙大帝 作者:二月河 (全書完)

三十 烏雲卷妖風掀狂飆 暴雨傾砥石柱中流            


    小毛子揭穿了黃四村的投毒陰謀,又巧用詭辯。說服了鐘三郎香堂的人。楊起隆決定,
暫緩動手以逼著吳應熊自投羅網,將來,也還有個向吳三桂討價還價的條件。北京似乎又恢
復了平靜,朝廷的注意力轉向了雲南。按時間算,吳三桂應該接到撤藩的聖旨了,他能不能
遵旨辦事呢?

    重陽已過,秋風蕭瑟,此刻,雲貴總督甘文(火昆)在五華山的王府裡,陪著吳三桂看
戲。唱戲的,是吳三桂府裡養的戲班,唱念,做打,都很有點真功夫。可是甘文(火昆)卻
有些坐不住。因雲南巡撫朱國治和他約好了,晚間有要事密商。朱國治雖沒明說,他也知
道,熊賜履有密函來了,極可能與對面這王爺有關。所以他想早點脫身去見朱國治。甘文
(火昆)今年四十多歲。在總督裡算很年輕的了,白淨方臉、下巴微向前傾,顯得有點倔
強。也許摩熙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派他來當這個雲貴總督的。

    按照康熙臨別時交代的方略,甘文(火昆)一來雲南便抱定了「擠」的宗旨,他和朱國
治合著給吳三桂出難題,千方百計叫吳三桂的日子過得不舒服、不痛快,萌生「走」的念
頭。

    但是吳三桂卻偏偏不生氣,對甘文(火昆)的憨倔不僅不惱不怒而且還常常把他稱頌一
番,而對朱國治卻逢人便罵。罵朱國治卑下無能,白吃朝廷俸祿。這一捧一罵之間,把甘文
(火昆)擺到了朱國治的對立面去了,朱國治倒沒說什麼,可是甘文(火昆)卻反覺得不好
意思,便改「擠」為兩下相安,不再找事。可是,這也不行,你不找他他找你,去年六月,
吳三桂不知從何處獲悉,說苗民點火燒了縣衙,命甘文(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一 接欽差假戲需真唱 叛朝廷主將受奴欺            


    欽差大臣折爾肯捧了康熙的聖旨要到雲南去宣佈撤藩敕令。他帶著從人,星夜兼程,終
於走完了萬里關山,於九月來到了風景如畫的雲南府。

    折爾肯與吳三桂是老相識。當年吳三桂在遼東駐防,尚未歸順大清,折爾肯作為一名信
使,二人便常有來往。甚至可以說吳三桂的歸降大清,折爾肯是從中出了力的。所以,如今
撤藩朝廷派了他來,自是最為合適。但他已經多年不與吳三桂互通音訊,對這位反覆無常的
王爺覺得有些把握不住。在路過貴陽城時,便多了一個心眼兒,把隨著他前來的黨務禮和薩
穆哈二人留下。明面上,是幫平西王辦理一路上的飲食,準備迎候北上的吳三桂眷屬。其實
是怕萬一撤藩不成,一窩兒讓吳三桂端了,連個回京覆命的人都沒有,他這是留了條後路。

    一切安排停當,折爾肯和傅達禮才帶著扈從隨行二百多人,熱熱鬧鬧地進了雲南府。當
晚住在驛館,同朱國治密商一夜。第二天便由朱國治作引導,排開鹵薄儀仗,直奔五華山。

    其實他們一進入貴州,一行一動吳三桂都瞭如指掌,只是裝做糊塗,照舊吃酒聽戲尋歡
作樂,擺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模樣。此時聽到欽差已到山下,才故作慌張,命人:「放炮,開
中門接旨!」

    震天動地的三聲炮響,迴盪在五華山的峰巒、林海之間。壯麗巍峨的平西王府,正門大
開。幾百名儀仗校尉,腰懸寶劍,高舉旌仗,排成了整齊、莊嚴、威武、雄壯的隊伍,簇擁
著白髮蒼蒼的吳三桂來到門前。吳三桂頭戴金龍王冠,身穿五爪金龍的四團補服,看見欽差
正使折爾肯,手捧詔書,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二 驪山游撫慰馬鷂子 長河斷死難經略臣            


    王輔臣確實是叛變了。不過,那裡的情景與廣東卻大不相同。是由於莫洛重回陝西引起
的。

    原來,康熙清楚地知道,只要三藩一叛,西路的馬鷂子王輔臣就會成為舉足輕重的人
物。他不叛,吳三桂就失去了呼應;而他若叛了,朝廷將腹背受敵。

    儘管康熙對王輔臣恩寵倍加,抬了他的旗籍,又賜了豹尾槍,可是對他卻還不能完全放
心。為確保西北的穩定,康熙給兵部尚書莫洛,加了西北經略大臣的職銜,並讓他立即趕赴
西安,撫慰馬鷂子王輔臣。按說莫洛曾當過山陝總督,駐節西安十幾年,與王輔臣之間早就
有些隔閡,派他去並不十分合適。但莫洛在陝西政績顯著,百姓擁戴,只要能對王輔臣待之
以誠,消除前嫌,很可能建立一個軍民同心的局面,把西北的局勢安定下來,朝廷沒了後顧
之憂,便可以全力以赴地對付西南的吳三桂。

    莫洛來到西安的第四天,便約了王輔臣,同游儷山,歸途上,他們迎著落日,信轡由
僵,一邊慢慢走著,一邊閒談,莫洛向王輔臣問道:「輔臣,這幾年,兵好帶嗎?」

    一天來,莫洛帶著馬鷂子在驪山溫泉、始皇陵墓遊玩散心,吃酒閒談,一句議論朝政局
勢的話都沒說。此時,落日昏黃,身在歸途,卻忽然冒出這一句問話,倒使王輔臣不知如何
回答,只好搭訕著應付:「回莫大人,我的部下都跟了我多年了,還算聽話吧。」

    「軍門,我這次重來西安,有一肚子的話要和你暢談,幾次張口,卻又吞了回去,怕說
出來會使你疑心。所以,所以……」王輔臣突然勒住馬韁,吃驚地看著莫洛,想聽他倒底要
說什麼。莫洛苦笑了一下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三 散資財叛王買死士 斥奸賊忠臣勇捐軀            


    汪士榮奉了吳三桂的命令,到陝西來策動兵變,正當王輔臣召集眾將,宣佈莫洛命令,
要調開馬一貴、張建勳的部隊時,他的督軍行轅卻被張建勳派兵突然包圍了。

    汪士榮見順利得手,便公開露面,要挾王輔臣及其部將:要麼跟隨平西王起事共享富
貴,要麼就兵戈相向,刀槍見血。王輔臣正無計可施呢,叛將張建勳的把兄弟馬一貴先就表
態了。

    「嘿,這還有什麼說的。汪先生是平西王駕前親信謀士,您說到哪,兄弟我跟到哪
兒!」

    王屏藩也急忙答腔:「我說建勳兄弟呀,有這樣的好事,你昨個怎麼不告訴我一聲,想
搶頭功是怎麼著,好了好了,還說廢話幹啥,咱們跟著汪先生,跟著平西王,打康熙這小子
去!」

    汪士榮把玉蕭一擺,衝著大伙說:「好,兄弟們,我替平西王爺謝謝各位。輔臣兄,您
說話呀,只要你不嫌棄,帳下眾將,還是你的忠實部下。如果你執意不從呢——只怕惹出亂
子來,傷了咱們兄弟的和氣,啊?」

    轉眼之間,眾叛親離,王輔臣欲哭無淚,欲死無門,他頹然坐在椅子上:「事到如今,
叫我還有何話可說,弟兄們既然要高攀平西王,我不能攔阻,你們的兵丁甲仗,都可帶去,
我一個也不留。這彌天大罪,我自去向皇上領了……」

    「嘿……何必意氣用事呢,再說,你也擔待不起這個罪名。來呀,把那件東西呈給提督
大人。」

    門外一名軍校應聲而入,手中端了一個大盤子,來到廳內站定。汪士榮走上前去,伸手
揭開了蒙在盤子上的紅布,王輔臣定睛一瞧,大吃一驚。原來盤內裝的是兵部尚書、經略西
北軍務的欽差大臣莫洛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四 舉叛旗反了吳三桂 陷情網痛煞李雲娘            


    吳三桂要起事了。

    三聲大炮掠空而過。號角手將長長的號角高高仰起,「嗚嗚」一陣悲涼鳴叫,空寂的峰
巒回音裊裊。慘白的陽光下,一面明黃龍旗,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舞動。上面繡著:「皇周
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吳」十三個大字。

    數千名軍士全都換上了白衣白甲,將髮辮散了,照著先明髮式挽於頭頂。不過前額上剃
過的頭髮卻一時長不出來,有的發青,有的溜白,有的亂蓬蓬,顯得滑稽可笑,吳三佳走出
殿堂,登上將台,親自檢閱了三軍儀仗,命將朱國治綁在旗下,向夏國相點頭示意。

    夏國相神色莊重地大踏步升階登台,對行刑的劊子手大聲道:「開一刀——祭——
旗!」

    接著又是三聲巨響,朱國治那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在潮濕的草地上。夏國相又高喊一
聲:「諸位將士,肅立靜聽大元帥的討清檄文!」

    檄文讀完,吳三桂又轉過身來,向點將台正中供奉的「大明昭烈皇帝」崇禎的牌位,行
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端起一杯酒來,朝天一擎,輕酹地上,這才又回身向眾將發佈軍令:

    「天下都招討大元帥吳,謹告三軍將士:福建耿精忠,廣東尚之信,廣西孫延齡,陝西
王輔臣各路勤王義師已升旗舉兵,同討夷狄,不日之內即可會師於揚子江畔!望我三軍將
士,奮勇殺敵,光復漢室江山,共建皇周天下。」

    下面軍士舉著刀劍齊聲高呼:「皇周天朝萬歲,大元帥千歲」

    這震天動地的山呼聲,使得吳三桂的心情十分激動。多年來,他想的、盼的就是這一
天。今天,終於既不從大明,又不聽大清,樹起了他吳三桂自己的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五 舟楫行復又乞討行 失婉娘忍再失雲娘            


    伍次友惦記著皇上,康熙皇上也正需要他的的幫助呢。

    派往雲南的欽差,已經去了三個多月了,卻音信杳無;到吳應熊和楊起隆那裡當坐探的
小毛子自半個月前離開皇宮之後,再也沒有露面;而那個身懷輕功絕技的皇甫保柱,也突然
失去了連絡,吳應熊深居不出,楊起隆的鐘三郎香堂則悄悄地撤出京師,去向不明。所有的
消息來源都被掐斷了。

    康熙敏銳地覺察到,沒有消息的本身就是最大消息,一場大變故就要開始了。在這局勢
瞬息萬變千鉤一發之時,巍峨森嚴的皇宮,卻到處潛伏著對手的密探,也潛伏著隨時發生意
外的危機,真令人擔心啊!萬般無奈之下,他採取了「你走我也走,你藏我也藏」的辦法,
帶著魏東亭等一班近侍,悄悄地躲到了通州,嚴密封鎖消息,住在通州關帝廟裡。他更清楚
地仔細斟酌一下形勢,決定下一步的方略。此刻,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大雪,和房內燒得通
紅的火盆,康熙心中不由得一陣焦燥。假如伍先生還在跟前:一定能給他出個主意,定個方
略。可是,先生如今在哪裡呢?孔四貞路過兗州時,曾有密報入京,說伍先生險遭鄭春友的
毒手,被女道士李雲娘救出後,下落不明。為什麼這麼長時間,先生音信杳然呢?三個月前
山東盜賊在抱犢崮舉旗叛變,朕下詔,令山東巡撫派兵剿殺,捷報也已傳進京師,可先生仍
然是蹤跡不見,難道他又遭了暗算不成……

    通州的臨時行轅是寧靜的,但寧靜有時卻更顯得恐布。

    就在康熙被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蘇嘛刺姑卻奉了太皇太后的旨意來看望他來了。

    蘇嘛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六 偽君子邀寵顯偽詐 真法師點石變真金            


    伍次友被送回京城,住在何桂柱的家裡,經過太醫的細心診治,已經安定了下來,只是
身體十分瘦弱。康熙皇帝幾次夜臨病榻之前問疾,使伍次友更加侷促不安。他力勸皇上,不
要為自己擔憂,專心料理這風雲突起的國事。

    康熙也確實很忙。孫延齡、王輔臣等相繼叛變,由此而生出的許多事端,是該一個個地
解決了,他把熊賜履,索額圖和明珠召進宮來,想聽聽他們的看法,商討出一個對策來。不
料,剛開了一個頭,他們三人就鬧翻了臉。

    索額圖率先發難:「萬歲,記得康熙九年,明珠奉旨去陝西,回來後曾誇耀王輔臣如何
忠貞,如今王輔臣競擅自殺戮朝廷大臣,舉兵叛變,這件事明珠應該向皇上說清楚。」

    明珠頭上冒出汗珠,但他很快便定住了神,淡淡一笑道:「不用我說,這件事皇上從頭
到尾都是知道的。」

    熊賜履卻冷冷說道:「未必吧!萬歲也有個知道的事呢。」

    「啊!熊大人此言,是要置明珠於死地了,你是有名的理學大臣,如此說話,恐怕算不
得正人君子吧。既然康熙九年我便有罪,何以今日才參劾?既是參劾,在萬歲面前,你就該
明白直陳,又為何這樣藏頭露尾呢?也不知你和索大人私下是怎樣商定的——是來欺我呢,
還是欺君?要是欺我,請到我私邸,明珠甘願受欺,要是欺君,那又該當何罪?」

    康熙見一開頭便跑了題,心中焦燥,怒目而視:「你們三人都住口,朕召你們來,是議
論大事的,不想聽你們互相攻訐!來人,去傳王吉貞進見。」說著,拿起御案上的宣紙
「啪」地一拍,連守護在殿外的魏東亭都嚇了一跳。

    索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七 吳應熊投靠楊起隆 小毛子嚇死王鎮邦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北京城裡,家家團圓,上香敬酒,恭送灶王爺,希望他上天言好
事,回宮降吉祥。可是,在京郊的潞河驛,卻有一夥人聚在那裡,他們計議的不是好事,而
是叛亂;他們要帶給京城百姓的,也不是吉祥,而是災難。這夥人,就是楊起隆和鐘三郎香
堂的管事們。

    半個月前,楊起隆突然轉移,從城裡的鼓樓西街周府,來到了潞河驛,一來,就封鎖路
口,封鎖消息,嚴禁任何人出入。養心殿總管太監小毛子和文華殿的管事太監王鎮邦,也被
他帶來了。經過幾個晝夜的密議,起事的計劃,已經大體上定了下來,小毛子參加了這些密
會。掌握了全部情況,急於趕回宮報信,卻又無法脫身。再說,起事的時間究竟在那一天
呢?他想再探出個實底來,所以才沒有冒然行動。

    這天晚上秘密會議,是關鍵的、也是起事前最後的一次大聚會。潞河驛二進院的正堂
裡,明燭高燒,酒香四溢。楊起隆坐在正中,各省的堂主和謀士、將軍提督、都統環列四
周。酒過三巡,楊起隆紅光滿面,興奮地立起身來,「諸位,告訴大家一個喜信兒。吳三桂
已經動手了!耿精忠也將福建巡撫范承謨拿了,尚之信還扣押了他的父親尚可喜,與廣東廣
西巡撫聯名討清。此刻,湘江以南已不再是清朝的天下了!」

    宴席上的人立時轟動起來,有的交頭接耳小聲議論,有的快活地大說大笑,也有的端著
酒杯沉思,有的只是抿著嘴兒笑,氣氛十分熱烈活躍。

    「我們決定起事」,楊起隆莊嚴地宣佈,「有幾件事還要和大家商議一下,請軍師李先
生講講。」

    李柱原與楊起隆挨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八 殺叛奴武丹奉懿旨 匿行藏李柱騙官兵            


    接到小毛子冒著生命危險飛馬送回來的情報,康熙皇上大吃一京。宮內總共有太監一千
掛零,就有三百多人參加了鐘三郎香堂,而且其中的五十六人還發了紅帽子。小毛子的出
逃,肯定會引起楊起隆的警覺,他們準得立即動手,不會再等了。康熙急忙宣召巡防衙門的
圖海和周培公火速進宮。圖海和周培公聽了這消息,又是吃驚,又是為難。北京附近的八
旗、綠營、銳健營已奉旨開往太原、陝州、洛陽等地去了。京城只有魏東亭和圖海手下的五
千軍馬,又散處城內城外。兩萬紅帽子若真地聚齊,確實難以應付。康熙聽了心中不由得一
陣焦燥,大變迫在眉睫,怎能有片刻猶豫,他大叫一聲。

    「圖海!」

    「奴才在!」

    「十三處起事地點及捉拿吳應雄、楊起隆的差使由你和周培公去辦!」

    「扎!」

    「一群烏合之眾,用不著千軍萬馬,你們的行動要快,要搶在他們前邊,放出手段
干!」

    「扎!」二人又是同聲齊應。

    「小魏子,你去隆宗門北,熊賜履、索額圖、遏必隆,還有米思翰、明珠他們都在那裡
值夜,又都是手無寸鐵的書生,宮掖有變,傷了他們那一個都唯你是問!」

    「扎——只是萬歲這邊……」

    「不要說了,豈有滿宮皆反之理,朕這裡應付得了。滿打滿算他們只有三百餘人,有什
麼了不的,狼譚,你去,傳旨儲秀宮皇后和貴妃鈕枯祿氏,叫惠妃帶著金子,即刻至慈寧宮
陪伴太皇太后,將慈寧宮太監全都扣起來。命其餘各宮主事太監將宮門封了,一律不准任何
人出入。你為朕守好慈寧宮便是功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九 唯英主襟懷包天下 真名士智慧貫古今            


    奉命去雲南下旨的欽差副使黨務札和薩穆哈,帶回了吳三桂舉兵叛變,和折爾肯等人被
殺的消息,康熙皇上不由得怒氣填胸。他命人將兩個吃盡苦頭的大臣扶下去休息,然後,向
熊賜履問道:「熊賜履,朕要趁今日除掉鐘三郎香堂的勝利,祝捷閱兵於午門,你看合適
嗎?」

    熊賜履躬身答道:「聖上此舉甚是得當,平定了楊起隆之後,應該在京城裡祝捷。皇上
親臨午門閱兵,定可盛陳軍威,激勵百姓,也借此表示一下朝廷與三藩誓不兩立的決心。」

    「嗯,好。周培公,吳應熊和鼓樓西街周全斌是你帶人去抄家的嗎?」

    「回聖上,是奴才辦的差。」

    「抄出來的東西多嗎?」

    「主子,兩個叛官家裡,抄來了不少文書,其中有一些是官員們與逆黨私通的信件。臣
和圖海因未奉特旨,不敢擅自拆看,加了封,交到大理寺去了。」

    「好。你去傳旨,今日午時,朕要在午門上閱兵,命京城禁軍、兵部、巡防衙門和善撲
營速去準備。」

    「扎!萬歲,臣以為,朝中官員結交逆黨,均已構成謀叛大罪,應將他們和吳應熊一體
正法,以申綱紀。」

    熊賜履接口:「對對對,萬歲,培公所言,與奴才想的一致,對叛逆之人,不究不足以
明法紀,不殺不足以振軍威,請聖上明斷。臣以為,今日午時,萬歲把閱兵和殺叛這兩件事
合起來辦,更有鎮懾四海之威力……」

    「哦……你們說得有道理,不過眼下形勢變了,辦法也要變。這樣吧,周培公,你去傳
旨把吳應熊押赴午門。另外,把那些抄檢來的文書,都抬到午門前,聽後朕親自發落。」

    「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