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梟風 作者:海風兒(連載中)

第207章 大奸


    張永德走後,陸七整編了一下張永德留下的軍力,淘汰了弱兵歸鄉,多餘的將官歸併其他軍中為副將,得軍十萬,被淘汰的弱兵發給免稅文書,回鄉後可以抵消官府的部分稅賦。

    陸七整軍中,向開封府上報了軍情,說永德郡王本心沒有背叛朝廷,只是因為與他慪氣才走了歧途,如今已然歸回朝廷,去了幽州抵禦遼國。

    等陸七的上書抵達開封府時,開封府已然事先知道了大名府發生的事情,陸七書給張永德的信文,也幾乎是盡人皆知,張永德這一向陸天風低頭,開封府上下多數人覺得,趙氏的宋國難以長久了。

    在陸七上書抵達的次日,開封府發生一個讓人意外,但又心知肚明的事情,大周太子向皇帝請求辭位,自言能力不足以擔起大周江山,請皇帝另立賢能,大周皇帝准太子辭位,封鄭王。

    太子的辭位,等於宣告了大周皇帝禪讓虞王之意,因為曹王成了濟水伯,紀王不是了關隴大都督,皇帝其他的兒子更不可能做繼承人,大臣們進宮勸皇帝不要讓太子辭位,卻是被王繼恩擋駕,說皇帝陛下身體不適,不宜勞心,大臣們只好回了。

    後苑暖亭內,鄭王煕訓淚流滿面,跪在周皇帝近前哀泣,大周皇后坐在皇帝左側,也是黯然垂淚,週皇帝神情淡然,明顯有些倦怠。

    “父皇,就算兒臣無能,父皇可以傳位給熙謹呀,大周江山,怎麼能夠給了外人呢?”鄭王哀痛哭訴,事實上根本不是他主動請辭,而是他的父皇直接宣告的。

    “煕訓,父皇問你,你自認為,你們兄弟的本事,有勝過張永德嗎?”周皇帝輕語道。

    鄭王神情一僵,垂目無語,周皇帝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愚蠢,張永德都向陸天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08章 勢不可擋


    就在張永德在大名府投降北去之時,趙匡胤的大軍也挺進到了洛陽,鎮守洛陽的曹彬拒絕投降,收縮兵力二十萬打算死守洛陽。

    趙匡胤使去襄州的使者也碰了釘子,潘美也拒絕歸附大宋,趙匡胤沒有下令攻擊洛陽城,而是圍困​​了洛陽城,之後分軍奪取其它州域,大軍駐紮洛陽城外,等候來自關內的最新探報,事實上,趙匡胤是不放心後方大本營,他也在等候張永德那裡的狀況。

    而陸七整軍後,六十萬大軍兵發向南,他沒有直襲向宋州的應天府,而是向南進軍,兵分兩路並進,一路二十萬大軍進據沿海地域直奔大江,一路略為偏向西南的進據,最後進攻到了與宋州毗鄰的徐州,而沿海一路進據了泗州之後,繼續進入淮南地域,兵鋒直奔揚州。

    陸七親率四十萬軍力佔據了徐州駐紮,等候著晉國軍力渡江參戰,如今他大勢已成,沒有什麼必要遮掩了,可以集結優勢軍力覆滅了趙匡胤的大宋。

    陸七大軍的南下,讓趙匡義和趙匡美兩兄弟驚惶之極,趙匡美發出急信讓趙匡義放棄大江防禦,收縮軍力回到宋州合兵,趙匡義在滁州接信後,果斷放棄防禦大江,收縮軍力打算回師宋州應天府。

    而陸七卻是不會任由趙匡義回師宋州,已然分軍二十萬,自徐州奔去了濠州,直奔了清流關,封住了趙匡義回軍之路。

    而就在趙匡義收縮大江防禦兵力之時,陸七的沿海一路大軍進取到了揚州,陸七的軍令也得以送過了大江,江南晉軍接令後,立刻開始了大軍渡江,池州與京口為大軍渡江之地,兩路大軍共六十萬軍力抵達江北。

    三十萬巴陵軍自京口渡江到了揚州,立刻尾隨江北的陸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09章 溝通


    趙匡胤投降後,過了兩個時辰才使得戰亂平息,倉惶逃亡的趙匡胤軍陸續回轉了大半,其中就有趙匡義,趙匡義被帶到了陸七近前。

    “罪臣拜見虞王殿下。”趙匡義恭敬拜見了陸七。

    陸七冷視著他,問道:“你為何要棄兄獨逃?”

    趙匡義一怔​​,想不到陸七會突然問罪這個,伴隨趙匡義回來的有很多'宋國將士',聽了都看向了趙匡義,有一些人的眼神有了鄙夷。

    “是罪臣的兄長不肯逃。”趙匡義只能回答。

    “本王說過一律無罪赦免,不過我不願用你這種人,以後你可以做個散官。”陸七冷言道,說完擺手,立刻有將士過來扯押走了趙匡義。

    陸七的眼睛看向了別的歸降之人,眼光很快定位了一個文官,他開口道:“程德玄,過來。”

    程德玄一怔,忙走過去起禮恭敬道:“罪臣拜見虞王殿下。”

    “程德玄,我很欣賞你的做事能力,所以說過想用你,以後你去做襄樊刺史,去了後先修好了漢水之橋。”陸七溫和道。

    程德玄一怔,繼而激動的忙跪地,恭敬道:“臣謝虞王殿下恩賜。”

    “起來吧。”陸七說道,程德玄起身恭立。

    “代本王去告訴降臣,本王以後會用他們,目前只能保留散階,等本王理順了整體,一年之內,會用了他們。”陸七說道。

    “是,臣會告知的。”程德玄恭敬回應,陸七點頭,轉身離開去了應天府。

    應天府,因為趙匡胤的投降,留守趙匡美接到趙匡胤的手書後,開城率領宋國官員投降,標誌著建立不久的大宋國滅亡,成了歷史長河裡的一朵小浪花。

    陸七就在應天府坐鎮善後,原本'大宋'的官員和高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0章 惜情


    紀王與老臣離開後,陸七才得以有了放鬆,在侍女的引路下去了後宅,他只是得府中將官告知,夫人們在後宅,卻是不知道是那幾位愛侶。

    進入後宅,卻是見了很多的奴婢和婆子,足有幾十之多,顯出了大貴人家的氣象,一直走入了一座頗為幽雅的閣院,寬敞的院中建有很多玲瓏精緻景觀,一座二層閣樓錯落的聳立在院中。

    陸七才入院中十幾步,閣樓裡就走出了五個美人迎來,陸七微怔,隨即驚喜的疾步奔去,很快就與五女迎上,他伸手急抓了最前美人的手臂。

    “韻兒,是你們來了。”陸七明顯失態的驚喜莫名,辛韻兒竟然來了長安。

    “七郎。”辛韻兒咽聲柔喚,一雙美目湧現了淚光。

    “哦哦。”陸七驚喜點頭,忽伸臂擁抱了辛韻兒入懷,鼻子發酸的幾欲湧淚。

    抱了一會兒陸七才鬆開,伸手捧撫了辛韻兒嬌靨,深情的凝望,很久不見,辛韻兒的臉龐比以前豐潤了幾分,有了婦人成熟的艷美,陸七俯首吻了愛侶的秀額。

    辛韻兒羞悅不已,忽伸手扯了陸七轉身,讓陸七面對了其他的美人,陸七順勢走前,另外四位美人是玉竹,雙兒,雲娥(綠娥)和雲裳。

    陸七愉悅的凝望著四位美人愛侶,玉竹主動柔聲道:“老爺入閣休息吧。”

    陸七輕嗯點頭,邁步伸左臂半抱了玉竹腰肢,右手回伸捉了辛韻兒玉手,邁步走向了閣樓,一起進入閣樓後,見閣樓裡有六個奴婢侍立。還擺著一隻湯桶。

    “都出去。”陸七平和吩咐,六個侍女忙行禮退了出去。

    門一關,陸七就轉身微笑擺手,讓五位美人亭立了一排,他眼神溫柔的一一凝望,五位美人也羞悅含情的回視著陸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1章 戰吐蕃


    陸七在虞王府,只享受了五日的家宅溫馨,五日後他離開長安城,與杜勇的巴陵軍開拔奔了河湟,他得去解決了吐蕃進犯的邊患,身為事實上的皇帝,他應該抓住御駕親征的機會,以獲得普遍的軍心崇敬。

    一路行軍,陸七沿途也會見地方官,了解民生,對有做為的官員給予嘉許,關內地域也存在一些匪患,很多都是當初陸七血腥接管關內時,脫逃的趙匡義勢力,那些逃入山中成匪的亂軍很難剿滅,也不肯接受招安。

    陸七了解後,命令在長安城的三萬禁軍,也就是在河湟駐紮過的軍力,​​進行大規模的在關內剿匪建功,陸七有意讓那三萬軍力離開長安城,畢竟是自開封府調駐京兆府的禁軍,留在'心臟'不妥,難免會發生意外的兵變或者刺殺,陸七卻是不想親人遭受了危機。

    陸七的擔憂並非是犯了疑心病,而是他對那三萬軍的影響力,主要是高級將帥,中下層的將官與他接觸不多,就是高級將帥,也會受到舊日關係的影響而與陸七為敵,例如周皇帝的命令,有六成能夠號令了那三萬軍力。

    巴陵軍抵達了河州,河州刺史蕭知禮在臨夏城外迎接陸七,原本的河州刺史被陸七調去延州,蕭知禮如今不僅是河州刺史,還是西寧都督府的轉運使,執掌西寧都督府的財權。

    一入臨夏縣城,陸七就看見了大興土木的景象,城中分成了南北十字大街,寬達四十米的大街兩旁正興建商舖,蕭知禮介紹說,他想在任期內,將這座臨夏城改造成宜居宜商的好所在,他想在亂石壘就的城牆外包層青磚。

    陸七明白蕭知禮的心意,蕭知禮是想一方留名,他順勢說臨夏縣城相比青唐城小很多,建造的也遠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2章 移駕


    大通河的戰報,陸七沒有官文發往開封府報捷,但卻是發往了福州報捷,由福州朝廷廣而告之,以加強他的威望,震懾不安定的野心之輩。

    戰後他回去了長安城,大通河戰役俘獲了四萬多戰馬,西寧都督府能夠有了五六萬騎軍,基本就不懼了吐蕃的反撲,邊界守禦也能夠遠達過了青海湖。

    與巴陵軍回到長安城,陸七就讓巴陵軍繼續駐紮在長安城東南方數州,三十萬軍力的人數太多,戰後和平時期,應該讓將士們過上正常的生活,暫時成為​​了陸七能夠速調的常備軍。

    大通河戰役半月後,開封府的周皇帝終於有了反應,宣布遷都長安城,開封府成為陪都,開封府上下一片嘩然,大半為開封府失去了京城地位而徬徨,京城的意義是繁華尊貴的根本,一旦成了陪都,很可能會走向蕭條。

    雖然徬徨不願接受,但皇帝宣布後,卻是沒有引起大臣和勳貴的反對,鄭王成為了開封府留守,韓通為副留守,薛居正堅持要留在開封府輔佐鄭王,被留下了主持政事。

    周皇帝車駕離開了開封府,開封府在宋滅之後也進行了散軍還鄉,所以只有了軍力十萬,留下五萬鎮守,五萬隨護周皇帝和大批的文武百官,以及數百的勳貴代表。

    車駕抵達洛陽城時,曹彬出城接駕,潘美也自襄州趕來見駕,潘美已然知道周國大勢已去,就憑了他的十幾萬軍力,根本就成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周皇帝和陸天風都沒有來了軍令,所以只能等候,不過襄州那裡的地方軍政,已然被程德玄接管,襄樊之間的漢水,也修好了通橋,漢水兩岸的軍民也正常的走動和通商,根本就不存在了敵對。

    次日,周皇帝起駕,曹彬和潘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3章 大虞帝國


    大明宮,在明顯殘舊的含元殿內,周皇帝高踞龍椅,接受了文武勳貴的朝拜後,宣詔大周易名為大虞帝國,年號太平興國,定都長安城,詔諭虞王陸天風監國。

    次日,大虞皇帝應虞王陸天風所請,定開封府為上都,池州為中都,太原為下都,蘇州吳縣為東都,福州長樂府為南都,幽州為北都,甘州張掖為西都。

    陪都之下是府,州,縣,鄉四級行政,鄉官耆老為正九品官階,輔官從九品官階,武為巡檢,文為亭長,皆由朝廷認可或下任。

    府級分為王府和國府,王府直屬京城內廷管轄,國府歸屬陪都和京城外朝政事堂管轄,王府所出皆為皇貢,國府所出皆為國賦。

    每個陪都皆置立內廷和外堂,外堂執掌陪都六部治政,內廷主管監察和掌判平常軍事,陪都外堂主官稱使相,由政事堂具有宰執資格的大臣輪任,陪都內廷主管由京城內廷任命,稱為府宰,地方王府的主官稱為府相,地方國府的主官稱為府尹。

    陸七大略參照唐朝的十五道行政治理,置立府級行政歸屬陪都和京城管轄,開封府稱為上都,基本管轄唐朝時期的河南道和淮南道,陸七沒有在開封府置立內廷,只是劃定了那些府州歸屬開封府朝廷治政,也明確的告訴了周皇帝和大臣,日後開封府會是周皇之封,既是上都,也是王府之地。

    不過陸七也明確了封王的權限,封王能夠有五百翊衛,五千護軍​​,但封王的護軍卻是歸屬內廷管理,護軍將士的任免和給養皆由內廷負責,護軍只是奉內廷軍令,在職責範圍內保護封王,但翊衛由封王私募和給養。

    在宣告大虞帝國建立的五日後,大虞皇帝起駕離開了長安城,依舊由五萬禁軍護駕返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4章 家天下


    一百多的前周朝臣來到長安城,十日後,晉國的幾十朝臣也抵達了長安城,而且是王仲良為首,陸七有備的安置了職位,為了不生嫌隙,陸七讓晉國來的宰執主管南方事務,前周宰執主管北方事務,但只是主管,必須一起議政才能生效的交給六部執行,政事堂的宰執有十三位,趙普成為了右相,王仲良為左相,一主北,一主南。

    樞密院的樞密使是​​曹彬,副樞密使是伍海,潘美被陸七打發去了南方,去進攻南越和大理,南越那裡已然攻占了一半,但因為趙匡胤的原因,晉國對南越的進攻暫時停滯了很久,陸七讓潘美率軍去了巴蜀,自巴蜀向南進攻,巴蜀的南面就是大理(雲南),大理的西邊有一個吳國(越南),潘美率軍去了,能夠與徐明軍力形成兩路拳頭。

    讓陸七最愉悅的,是貴五叔也來了長安城,貴五叔是衛尉寺卿,而在太原的陸東生也奉召來了長安城,任職為宗正寺卿,前週的司農寺卿潘佑也來了長安城,陸七不計前嫌的接納,潘佑曾經是唐國的司農寺卿,曾經激烈彈劾過陸七在常州的官押銀契。

    前週的鴻臚寺卿和太僕寺卿,陸七也予以了接納,韋浩也被陸七調來任職了大理寺卿,孟石也被陸七給調來了長安城,任職太府寺卿,太常寺卿和光祿寺卿需要交給後宮任職,中府使為內廷總管。

    九寺卿的本職是太府(戶部—錢)、司農(戶部—糧)、宗正(禮部—皇族)、太常(禮部—祭祀)、光祿(禮部—膳食)、鴻臚(禮部—外交)、衛尉(兵部—軍器儲備)、太僕(兵部—馬政)、大理(刑部—司法)。

    九寺衙門的存在有分權六部的作用,但陸七置立內廷形成獨立的家天下,卻是賦予九卿一使執掌地方王府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5章 回開封


    陸七在興元府一留就是十日,十日後被小馥'趕'離了興元府,陸七不捨的離開,匆匆返回了長安城,眼看又近年關,他有很多的事情要準備,今年他需要去開封府給皇帝拜年。

    在長安城批示了積累的奏摺,由於有政事堂,樞密院和內廷的預先過目議政,每一份奏摺都附有處置建議,所以陸七只需要略思即可,然後定出准否或者再議,准的就御筆一書,蓋上璽印,送去六部執行。

    處置了奏摺,陸七又召集前周大臣商議去開封府拜年的事情,定下了八十四位大臣去開封府,其他的留守長安城,大半留守的都是年高或身體不適,這大冷天的趕去開封府,很多大臣受不住折騰。

    定下了人員,陸七次日就啟程去往太原府,他讓大臣們量力而行,在年關前抵達開封府就成,陸七去太原府卻是接小蝶,香荷和雨薇,皇帝其他的親人都已回去了開封府。

    陸七帶著兩千騎兵抵達了晉陽城,太原府如今成為了大虞帝國的下都,雖然名為下都,但與其它的陪都一樣沒有高低之分,開封府為上都,是在名義上尊敬皇帝,池州為中都,一是陸七父親的埋骨之地,二是陸七成長之地,三是地理位置對大江南北而言也算居中,正好能夠轄管了東至潤州,西至洪州,南至睦州,北隔江的淮南地域。

    當然,如今的淮南地域歸屬開封府治政,日後也未必會歸屬中都,其實南昌府的地理位置和城池適合做陪都,不過一是陸七不喜,二不是龍興之地,只是在池州置立陪都,想建成一座都城卻是需要時日和財力。

    進入晉陽城,陸七去府衙見到了小蝶,折香月,雨薇和香荷,見面自然是愉悅,雨薇和香荷聽說陸七會帶她們回去開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6章 帝術


    皇帝取茶碗品了一口,微笑道:“你對科舉的做法,卻是頗為高明,也很有趣,會讓很多的貴族不能獲得了太多勢力,漢代以來獨尊儒道,三國後的魏晉又實行九品中正制,而你的做法,應該是想百家爭鳴。”

    “也算不得百家爭鳴,臣只是尊崇了天工開物,凡能工巧匠,臣就想給了官身,臣最反感讀書人不知五穀,不通百事,一個個迂腐的不能為民生出力,而臣的武舉之道,就是想將底層的軍武人才弄進了皇家勢力,凡能夠通過初試的士兵,日後多數能有機會成為王師。”陸七溫和道。

    皇帝點頭,道:“你用層出不窮的新貴,削弱老貴族的勢力,確實是鞏固皇權的上策,比朕的禁軍分等要好的多,朕在禁軍將士裡拔選置立上軍,但結果卻是免不了被軍臣把持,而你的做法,卻是集結軍武精英歸屬各個王府之地,用皇家內府的財力給養,成為帝王家的真正私軍。”

    “臣的做法是有私軍之意,但不會讓王府之軍比外朝軍力顯得尊貴,臣置立內廷,就是形成兩套朝廷互相的震懾和分權,就像是相鄰的州治,各管各的,但主官都向皇帝負責。”陸七回答道。

    皇帝點頭,道:“天風,你的王府之地,包括異姓王嗎?”

    “原本是不包括的,但趙普大人和幾十位大臣,強烈請求不許封王擁有太多私軍,請求實行勳俸制,臣就順勢採納了。”陸七微笑回答。

    皇帝點頭,道:“你是應該奪了王臣的大半軍政,依地位給予勳俸和翊衛,不然對你的子孫統治會形成很大的不利。”

    陸七點頭,皇帝又道:“朕知道趙普,對朕是有很大怨心的,當年他諫言國家轉入全面內治,對軍隊實行文官監軍或者領軍,但朕卻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