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無奈三國 作者:問天 (連載中)

第六十三回 劉明的困惑


  劉明雖然意外去而復返的曹操在這裡,可是依然對皇甫嵩說明了,自己這幾日來所遇到的事情。

  那皇甫嵩在聽劉明說到盧植遭小人陷害之時,勃然大怒!當即就表明了,一定要上書朝廷,清君側,正視聽,還盧植一個清白。

  隨後皇甫嵩又聽劉明說到董卓無能,而又枉自出戰,以致接二連三的敗於張角,致使皇甫嵩自己所定的,三路合圍廣宗,聚優勢兵力,共破黃巾的計劃成為泡影!更是忍不住的破口大罵,直言董卓誤國!

  不過皇甫嵩再發洩完了之後,冷靜下來,立馬就詢問劉明對此有何看法?

  劉明本來就不想參合進去,對此也沒什麼好的想法,此時聽皇甫嵩發問,而且還對自己寄予厚望,弄得劉明很是尷尬,不知該如何回答。

  不過劉明畢竟在部隊時,就有點兵痞的作風,倒不是劉明得人壞,而是劉明這人,即使是進了部隊,也是抱著吃糧當兵,混日子的做法,嚴肅不起來。要不憑著劉明的軍事素質,早就提干了,也不至於到了年頭,就退伍了。而劉明跑車,以及後來和戰友開運輸公司,更是練得牙尖嘴利,臉皮厚!再後來到了古代,又和楊軍等人鬥嘴兩年多,不僅帶壞了關羽、張飛,劉明自己的更是把臉皮練得金剛不壞,移花接木大法也是修練得爐火純青!怎麼劉明到了古代反倒進步了呢?其實可想而知,在現代那會兒,劉明接觸的人,層次都和劉明差不多,互相找樂鬥嘴,以劉明得機智,總是佔上風的時候多,那又能有多少進步?可是劉明到了古代,以劉明那高中畢業的學歷和楊軍這法墨的傳人鬥起嘴來,雖然楊軍算不上聰明絕頂的人物,可是兩人探討的問題稍微深入一些,劉明就會陷入尷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十四回 人販子劉明


  嚴格說起來,劉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是這人,不就怕羈勒嗎?結果劉明還就真被逼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那劉明剛知道皇甫嵩要殺黃巾俘虜之時,還天真地以為,只要向皇甫嵩說明,這些黃巾小卒,只是受黃巾邪教的蒙蔽或是裹挾,都是一群可憐人,罪不致死。皇甫嵩就必定會放過這些黃巾俘虜。

  誰知道!當劉明苦口婆心的勸告皇甫嵩後,竟然遭到皇甫嵩的質疑!

  皇甫嵩言道:「漢光何來此言?亂世用重典!古之名言!今黃巾賊子作亂,當盡屠之,以為世人戒!豈可輕易放去,以為後人傚尤!」

  曹操也在一旁贊成皇甫嵩的言道:「皇甫將軍所言極是!如若放過這些黃巾叛黨,不僅難以教化愚民,而且難免招致朝廷的非議!何況,那些俘虜之中,難免有些黃巾邪教的頑固分子!似這等的刁民,我們寧可錯殺一萬,也絕不可錯放一個!」曹操說完,打量了劉明一下,心說:沒想到這劉明竟是一個仁慈,迂腐之人!自己倒是高估了他!

  劉明被皇甫嵩和曹操二人接連擠兌得無話可說,可劉明的腦海裡,卻飛快的想著自己知道的,關於俘虜方面的處理辦法!什麼日內瓦條約,善待俘虜等等的肯定是不行了!

  終於!劉明在保證這些黃巾俘虜活下去的前提下,想出了一個有點損的辦法。當然,這個辦法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餿!

  當下,劉明對皇甫嵩和曹操二人的說法,笑而不答,並由開始的小笑,逐漸演變成大笑!直笑得皇甫嵩和曹操二人有點發毛,不知劉明為何發笑?難道自己剛才所說得,有什麼漏洞不成?要不這個劉明怎會如此發笑?不過,二人細思之下,覺得自己沒說錯什麼。可是,二人又覺得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十五回 劉明遇刺


  這兩封信分別是劉焉和華佗寄來的。

  其中,劉焉的信中大意是這樣寫的:漢光賢侄,別來可好?今屢聞賢侄戰功不斷,異日必可高昇!我托賢侄之功勞,也可謀得依富貴之地,離此邊疆重鎮,逃脫兵戎之苦。我以保奏賢侄接任我之職位!然,賢侄即使是功高蓋世,也應疏通朝廷之中的關節。隨此次,我以代為賢侄打點,可賢侄最好能親自熟悉這些門路,今後在朝廷中做官,也做的方便!

  如此之話語,林林總總,寫了滿滿的一封信,對劉明的關愛之情,躍然於紙上!

  劉明看後就明白了,原來是劉焉見劉明,接二連三的立下大功,知道自己的這座小廟,是留不下劉明這尊大神了。可是,既然劉明今後前途不可限量,劉焉自然想到,先賣劉明一個交情,留待日後結為助力。

  正好,劉焉又借劉明平定幽州之亂的功勞,再加上,自己使錢打通的門路,謀得了益州這一富饒之地要職,益州牧!

  要知道,所謂的刺史,就是將全國劃分成十三州部,每部所設立的督察人員,就是刺史。每一個刺史,都要分管幾個郡國,俗稱部刺史或州刺史。而刺史的主要職務是督察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而且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的郡國巡察,當時人稱為「行部」,他們通過行部以瞭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這些刺史的俸祿僅六百石,而所監察的守、相為二千石,可見此時刺史的地位,遠在太守之下,不過是一耳目罷了。

  可是現在劉焉向漢靈帝上表,提出建議,擴大刺史的權力,提高刺史的俸祿為兩千石,並在每州設立州一級的行政長官,一改過去郡縣兩級的行政體制。長官即州牧,掌握州中財、政、軍大權。以此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十六回 雨夜艷遇


  秋天的天氣,變化就是快!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已是暴雨臨頭。

  劉明眾人就趕上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荒野之中,劉明等人也無處藏身,只得冒雨趕路。

  在這風雨中,劉明等人又行了多時,忽聽得遠處轉彎處,傳來了一聲馬的嘶鳴!聲若龍吟虎嘯,當是寶馬無疑。引得劉明三兄弟胯下的馬王,齊聲高鳴、回應。

  張飛聽見後,哈哈大笑,轉首對劉明說:「大哥聽見沒有?有馬叫!那邊肯定有人家,咱們不妨過去。也避避這場該死的大雨!」

  關羽也贊成道:「是呀,大哥。這雨也太大了,再淋下去,弟兄們非生病不可!咱們還是避避吧!」

  劉明回了一聲:「好!」

  眾人催馬向那個方向奔去。轉過彎來,一間廢棄的道觀映入眼中。

  眾人一看原來只有一座破道觀。稍微有些失望,可在這風雨交加之時,有這麼一座道觀,倒也聊勝於無,畢竟它可使眾人暫避風雨。

  眾人行至道觀之前,下馬,推開道觀的破門,牽馬走進道觀之中。只見道觀中的庭院還挺大。而那正殿的一棵大樹之下,栓了一匹馬。這是一匹棗紅色的大馬,神駿非凡,雖然比不得劉明、關羽、張飛三兄弟的馬王,可是比劉明手下那些價值百金的好馬,看起來卻又好上幾分,絕對當得起寶馬二字。剛才那聲馬叫,不用問,就是這匹寶馬發出的了。

  張飛、關羽這些武將都是愛馬之人,雖然這馬比不上自己騎得,可是看到如此的好馬,竟在雨中淪著受罪。還是氣憤不已!

  那關羽還好點,還能克制住自己。可那張飛卻壓不住這胸中的悶氣!

  張飛破口大罵:「哪個兔崽子,自己跑去避雨,卻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十七回 楊軍的誤會


  劉明剛才情急之下拽住了那個女子的手腕,還沒感覺到什麼。可那個女子含羞的一推,卻讓劉明心中升起了一種莫名的觸動!只覺得剛才自己所握的小手是那麼的溫暖,柔和。以至劉明對那個女子後來所說的,今後就要跟著自己了這句全無感覺,就像中了什麼魔似的,呆立在那裡,全身僵直。

  其實,這也怨不得劉明。誰讓劉明的經驗少呢。

  這時,旁邊的一個燈泡不知趣的閃亮著1000瓦的巨光,照醒了劉明。劉明只聽到一個惹人嫌的巨喊:「大哥,我們是不是該走了?」

  劉明從來沒有對張飛的聲音,向今天那樣厭煩,無奈的說道:「是,是,我們是該走了。」

  不過,劉明還是挪步之前問了那個女子一下:「姑娘,今後我們就在一起了。還不知道姑娘怎麼稱呼呢?」

  那個女子羞澀的說道:「小女子姓張,家父一直喊我叫秀兒,公子今後也可以叫我秀兒。」

  「秀兒,好名字。」劉明呆呆得說道,隨後飛快的撂下一句:「秀兒,我叫劉明,字漢光。」說完,就拽著張飛快速的跑了。

  秀兒跟著劉明他們,劉明就不提了,他此時已經沒什麼分辨能力了!而那張飛等一干粗魯的漢子,也沒覺出什麼不對勁。可是那關羽畢竟走過兩年的江湖,不像劉明初來乍到,不知道什麼是江湖;也不像張飛富貴人家出身,沒經過江湖的風雨,不知道江湖的險惡。因此,關羽對張秀兒要跟隨劉明得理由大是懷疑。

  怎麼呢?這張秀兒既然聲稱自己自幼和父親保鏢,行走於江湖,那應該對江湖中事多少有些瞭解。而且,關羽看那張秀兒運功驅病的神效,可見一身的功夫不弱。如此一個既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十八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


  楊軍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剛才我說完了,看見主公心情不悅,故此才自請責罰,誰成想是這個樣子。」楊軍回答完張飛,又疑惑的問劉明道:「主公,您既然不是怪罪我等。那主公又是因何不悅?」

  劉明看了看楊軍,正色說道:「楊老,那招收人手一事,早在我把虎嘯山莊、涿郡別院及天馬牧場交予你管理之時,就已經授予你因地制宜,便宜行事的權利。所以你找多少人,我都不會怪罪於你。」

  劉明剛說道這裡,楊軍已是感動匍匐於地,對劉明大聲地說道:「主公對老朽之錯愛,老朽雖肝腦塗地,不能報答其萬一!唯有今後,誓死以報主公的知遇之恩!」言罷,戚之有聲。

  劉明趕緊扶起楊軍,低聲安慰道:「楊老何必如此。你之功績,大伙都是有目共睹的。今後,我們還要多多仰仗楊老的才幹。」

  劉明安慰完楊軍,看楊軍激動的心情,有所平靜。於是接著說道:「我之所以有不高興的地方,乃是楊老對我們突騎兵和強騎兵的區別稱呼。」

  厚德在劉明停頓的時候,適時的插言道:「主公,恕屬下等愚昧。不知屬下等如何分別稱呼了主公的騎兵?他們不就是突騎兵和強騎兵嗎?而且就算是分別稱呼了他們,主公又是因和感到不悅?」

  關羽、張飛等人也是好奇的看著劉明,不知劉明突然提起的因由,所謂何來。

  劉明又高興,又生氣地看著厚德。高興的是,厚德總能適時的接言,讓自己能夠繼續說下去,就向現代說相聲的一樣,老能起到給自己幫腔作勢的樣子。生氣的是,厚德過於愚笨,自己說的話,他總是不能一說就明,一點就透。

  劉明稍微在心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十九回 高人


  關羽既然想到了這裡於是藉著練功已畢,隨手就把自己的青龍偃月刀拋向了張秀兒,嘴裡順便說了一聲:「接著,把刀擱好。」

  張秀兒被關羽,這突如其來的一手,條件反射般的,隨手接下了青龍偃月刀。

  待張秀兒接刀在手,這才發現劉明等兄弟三人都在那裡看著自己。

  劉明是一幅目瞪口呆的樣子,張飛則是在一旁嘖嘖稱奇,而扔刀給自己的關羽則是拈顏微笑,好似明白了些什麼的樣子。

  那張飛忍不住誇道:「秀兒姑娘,你好大的力氣。本領不錯呀。」

  張秀兒只覺得有點被動,看劉明還是在那裡發愣,不知道想些什麼。張秀兒尷尬的說了一句:「沒什麼,我也是自幼習武,習慣了。」說完把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放到兵器架上,扭頭跑了。

  這時關張二人看到大哥又陷於浮想,不覺有些好奇,張飛問道:「大哥想什麼了?」

  劉明此時正猜想著:張秀兒如果在成婚之後,對她老公使用家庭暴力,她老公絕對絕對得,會死得很慘!像關羽的這把青龍偃月刀,別人還有可能不知道其中的深淺,可是劉明絕對是知之甚詳!這把大刀重八十二斤,刀長三米五,刀頭三尺三,鴨卵粗的刀桿,三尺長得刀尾,本來就是劉明幫關羽定做的。現在關羽又把刀拋了起來,那份量就得是一兩掛一斤呀!也就是本來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一下子就變成幾百斤了,這要是沒有千斤以上的神力,誰也別想如此輕易的把刀接住。何況這青龍偃月刀的刀桿那麼粗,以張秀兒的小手,竟也拿得了,這又是什麼樣的掌功和技巧?

  此時張飛一問,劉明清醒過來。當然,劉明是不好意思把自己剛才想的告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七十回 禮節 上


  劉明這一舉動,可嚇壞了眾人。

  關羽、張飛連忙過去拉住了劉明。

  關羽關心地問道:「大哥,你怎了?跑個什麼?」

  張飛則是抱怨楊軍道:「你這個老兒,沒事找個毛頭小子前來幹嗎?你看把我大哥氣得。不是失心瘋了吧?還是說我大哥,惦著把你這老兒,拽到府外扔了。不過,這也用不到我大哥動手呀,叫我去就行了。好歹給我個機會,讓我也能欺負你這老傢伙一下。」

  本來楊軍被劉明拉著跑,就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現在被張飛一說,看了一下劉明,還真覺得劉明好像是有點像張飛說得那樣,虎的這老頭哭訴道:「主公,我錯了。我對不起你呀。我不該給你介紹郭嘉,我不該讓您高興半天,這才知道我給你介紹的是個娃娃。主公,您可千萬不能有事,哪怕是您現在打我一頓,殺了我都成。主公呀,您可千萬不能有事,您倒是說個話呀!您倒是說呀,您倒是打我呀。」

  厚德被楊軍這麼一哭,還真以為劉明怎麼地了,撒腿就往外跑。一邊跑著,一邊喊道:「你們可看好了主公,我這就回虎嘯山莊,把華翁請來。」

  此時的劉明,還真有點失心瘋的樣子。

  不過,不是被楊軍氣得,他是被張飛氣得!

  劉明剛才聽到楊軍說了半天的人,就是郭嘉,興奮得拉著楊軍就往外跑。關羽他們不明白,可是作為一個現代人來講,是都可以理解的。除非他不知道「三國」,知道三國,就必然會知道這一代的鬼才——郭嘉。

  郭嘉,在三國的故事中,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是好評如潮。袁曹對戰之時,郭嘉所獻十策,十勝十敗之論,震驚天下,當然也是給了後世許多爭議的話題,可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七十回 禮節 下


  關羽聽後不覺有些遲疑大聲說道:「大哥,我們這樣冒然求見,恐怕有些不妥吧?

  關羽這樣的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此時的士大夫交往中,時時刻刻都圍繞在一個「禮」字來運行。

  以正式的登門拜訪為例:

  首先,要托雙方都認識人去通知:某某人想要去拜訪你。

  其次,再在中間人登門數日後,派使者送去名刺,告訴人家我某某要在某某天某某時刻前去拜望先生。當然,勇氣足,不怕吃閉門羹的,也可直截了當的,在當天就去「投刺」。

  然後,到了那天,客人要帶上「贄」即禮物,準時到達。贄也很有講究,諸侯王用玉器、帛,公用獸皮,卿用羔羊,大夫拿雁,士拿野雞,平民拿野鴨,工商業者拿雞。不同身份的人拿不同等級的贄,主人也按不同等級的禮節來招待。

  再其次,客人到了,主人出迎,一切還是要符合儒家經典「儀禮」的要求。客人要說道:某也願見,無由達。是誰誰誰替我引見於您的。而主人也要說明與中間人的關係,及歡迎拜訪的話。

  最後,客人獻上禮物,再賓主的客套一番。再相約詳談。

  (如此可見此時的繁文瑣節的利害,初次相見的困難。這樣一想,三國中劉備三顧茅廬,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當然了劉明此時還沒正式的接觸過士人,對此事,也是不太瞭解。被關羽這麼一說,不覺有些一愣,不知道關羽說的這些話是什麼用意?也不知道這樣去看郭嘉有什麼不妥?

  可是,劉明這麼一愣。楊軍還以為劉明是為還不認識郭嘉,又無人引見,犯難了。於是,楊軍笑道:「主公不需為難。今日我和厚德,已和奉孝約好,有待主公擇日相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七十一回 妙收郭嘉 上


  郭嘉雖然有點傲,可郭嘉不是傻子,也不是迂腐之人。現在劉明得官位在那擺著呢,而郭嘉不過是剛有一個孝廉功名,尚無任何官職在身,如若郭嘉再顯得無理,那肯定是要吃虧的。

  郭嘉在楊軍介紹完劉明後,躬身又對劉明施了一禮道:「原來是劉將軍,親自駕到,郭某失敬了,恕罪,恕罪。」

  劉明忙扶住郭嘉道:「郭……公子,不必多禮,我……在下冒昧來訪,還請見諒。」說起來劉明對郭嘉地稱呼,也是不易,稱郭嘉為兄吧,郭嘉歲數太小;稱其為先生,身份不符;直接叫奉孝,初次見面,兩人的關係還沒那麼近。同理,劉明的自稱也是不好找,稱「我」顯得過於隨便,其他的,劉明的官職比郭嘉大,年齡比郭嘉大,名聲還是比郭嘉大,不好辦呀!最後,劉明無奈才弄出一個「公子」、「在下」的兩個稱呼。

  郭嘉會心的一笑,請劉明等人,入內說話。

  入內分賓主坐下,郭嘉直奔主題地說道:「楊老先生,你帶劉將軍星夜來訪,不知有何貴幹?」郭嘉說是對著楊軍說的,可郭嘉的目光卻看著劉明。

  劉明看著郭嘉直視自己的目光,沒想到郭嘉竟會如此的直截了當,當下也就不客氣地說道:「在下的來意,郭公子也應知道個一二,不知道郭公子意下如何?」

  郭嘉心裡暗讚:不錯,直接就把問題又拋了回來,有幾分的機智。不過,還得探他一探。於是郭嘉繼續問道:「劉將軍威名遐邇,天下皆聞,不知將軍志在何方?更不知將軍又是如何看上敝人的?」

  郭嘉這一問,倒讓劉明思考起來:是呀,自己到底是想幹什麼呢?這幾日,劉明其實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可是每回只是想到某個模糊的觀念,就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