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原創] 解《道德经》

隐藏

[ 本帖最後由 zanbusha 於 2017-3-28 10:24 編輯 ]

TOP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理解:

  反向循环运转,是道的运动,微弱的能量,是道的运用对象。
  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又产生于无形的东西。

  这里无形的东西,可以是无形的宇宙能量等等(第十四章,三种基本的东西),也可以是想象力创造力。

古兰经 第三章 仪姆兰的家属(阿黎仪姆兰) 27.你使夜入昼,使昼入夜;你从无生物中取出生物,从生物中取出无生物;你无量地供给你所意欲的人。

TOP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产生一,一的反面就是二,二又产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都是阴抱阳。阴阳间充气为和。
  人的所厌恶,只有孤、寡、不榖,可是王公把它们作为称呼。
  所以物体或者减损自身而受益,或者增益自身而减损。
  别人教给我的,我也教给别人。
  强行修桥的人不得到他的死亡,我将会把它作为教学戒律。
  理解:
  道产生一,一又反面形成二(阴阳)。阴阳冲突地带形成和,阴阳和为三。阴阳和三者任意排列形成万物。
  万物背负阴环抱阳,就像原子,负电子围着正电子转。阴阳间相冲突,形成和。
  人们所厌恶的无非是孤、寡、不榖,可是王公却用这些贬损的词来称呼自己。王公们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让别人理解同情自己,让别人感到自身的谦下,那么别人就愿意和王公亲近。

  所以物体或者通过减损自身而受益,或者增益自身反倒被减损:
  损之而益:人受到损害,然后思考得失,改进,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或者说拿自己当笑料或者否定自己,可以换取别人的喜欢或者同情等等。
  益之而损:对子女过度保护,子女不具备相应的生存能力,那子女长大后就无法独立;或者一个人不具备相应能力,却有着远远超出自身能力的钱财,那这些钱就可能毁灭这个人等等。
  这些都是别人教给我的东西,我也教给别人。

  但是教导别人的时候特别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恣意而为。
  那些明知道某些木头不适合做桥梁的人,却强行用这些木头来建造桥梁,这样的人真是不得其死。我将会把这个作为教学宗旨。

古兰经 第二章 黄牛(巴格勒) 216.战争已成为你们的定制,而战争是你们所厌恶的。也许你们厌恶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你们是有益的;或许你们喜爱某件事,而那件事对於你们是有害的。真主知道,你们确不知道。

TOP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和身,哪个亲?

身和财,哪个亲?

得和亡哪个是病?

过分的贪欲必然连接着庞大的破费,过多的持藏必然导向沉重的损失。

所以,懂得自我满足就不会有挫折,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可以长久行进。

理解:

本文是讲在外和内在的关系。

通过名和身,财与身。指出身更加重要,要保全自我,因为只要自我存在,就有转机,就可以重新得到名得到财。不过老子忘了时间成本,今年的财和明天的财是不一样的。今天的身和明天的身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甚爱和多藏(此句是互文),就是容易遭受嫉妒,遭受别人偷盗或抢夺等等,必然厚亡。所以甚爱和多藏的人就不得更多牺牲身或消耗更多财,来维持。

所以,无论名还是身,恰到好处就可以了。名大了累身,财多了也伤身。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别人的讽刺侮辱抢夺偷盗等让自己感到被侮辱的事。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累坏自己的身心,不会使自己遭受死亡危险。那样才能使自己生命长久。

我的看法:
老子的意思是长生,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生只要死而无憾,即便生命短暂,也是很值得的。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而不违人这种动物的生命规律。

TOP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大成就的似欠缺,但其用不弊端。

大丰盈好像虚冲,但其用不穷尽。

大正直似有弯曲,大巧好似愚拙,大辩好似木讷。

清静胜急躁,寒冷战胜炎热。

清静作为,天下正。

解释:

大成就(思想等),仔细研究起来都有缺陷。但是大成的用途无穷无尽,不会被破败。

大盈也就是大满,好像没有充满。就好像一杯沙子,看似装满了,如果再往里面装水,好像满了,但是再往里装食盐,好像还能装。即便食盐装满了,其实还能装。这个杯子永远也满不了。所以其用不穷。

大直之人,一定会看似委屈,因为他要考虑反面(与自己不同)观点的正确与否,那样总会陷入别人的逻辑,但最终他会找到最正直的。所以大直若屈。

大巧之人,在行动前,他一定会细致周密的考察整个过程,制定周密的计划,用最好最巧妙的简便方法。他每一步都不急于动手,所以看似笨拙。

大辩之人,也是如此,他不会轻易发表观点,所以他会多听,多考虑别人的观点,所以当别人问他意见的时候,他总是很木讷,因为他还没思考清楚。

谨慎仔细周全是成大的必要性格特点。

静下来,就容易战胜躁动的心。

寒下来,就容易战胜过热的心。

止定静安虑得。

清静下来,心就不躁不热,然后再仔细周全谨慎的为,天下正。

TOP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门户,知天下事;

不望窗外,就知天道。

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就越少。

所以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不窥见就明了,不为而成就。

理解:

圣人,明道。

不出门,仅仅通过细微的身边变化,就可以知天下事。

不看窗外,仅仅通过细微研究,就能通晓天道。比如通过小模型,了解大事物。

如果出门越远,就会被纷繁的人和事搞糊涂,脑子一乱,反倒知道的少了。

所以圣人不出行就能知,不用见到事物发生就能明晓,不用亲自作为,就能完成。

古兰经 第三章 仪姆兰的家属(阿黎仪姆兰) 29.你说:“你们的心事,无论加以隐讳,或加以表白,真主都是知道的。他知道天地万物。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

TOP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

生有十分之三;死者有十分之三;

人生下来,却走向死亡,也占十分之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本性要生存。

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陆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

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

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地域。

理解:

从出生到死亡。

从生下来就能活着老死的有十分之三。

从刚生下来就死的,也是十分之三。

有的人,生下来,也活下来了,可是活不久,一动,就走向了死地,死了。这样的人也是十分之三。

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的本性是要生存啊。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到死地去,结果身死。

据说善于养生者,行路不会遭遇猛兽的攻击,入战场不披战甲,犀牛都不愿用其角,猛虎都不用其爪,敌兵无法向他下刀。

为什么善于养生的人会长生呢!因为他们根本不去那些令人致死的死地。

TOP

第五十三章

使我絜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理解:

使我整理所有的知识,行于大道,最害怕走歧路。

大道甚为平坦,而民特别喜欢捷径。

朝政特别腐败,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无道啊!

TOP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建树的不被拔除,善于抱持不会脱落,子孙祭祀不衰。

修道于自身,其德才纯真;

修道于家族,其德才充裕;

修道于乡里,其德永绵延;

修道于邦国,其德才丰厚;

修道于天下,其德才普泛。

所以,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我是怎么知道天下之状况的呢?就是用这个。

理解:

善于建设的,善于抱守的都有种信念,他们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作为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理想之道。所以他们的成就,一定会很高,一定会让后世子孙不断提起他们,学习他们,祭祀他们而没有停止。

把自己想成的道,以坚定的信念修于自己身上。那自己所成道的德行,就会真实而不作假的时时刻刻显露在自己身上。

同理,坚定的修道于自己的家,自己家的德就会丰余。修道于乡,乡德就会增长。修道于国,国家的德就会丰厚。修道于天下,天下的德就会普。

所以以这个人的人身表现来观看这个人,我就能知其所成就的道。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我是怎么知道天下这个样子的原因呢?就是以这种方法。

TOP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含德深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儿:
  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
  骨弱筋柔却握持牢固。
  不知男女交合之事却勃起,精壮之至;
  整天啼哭却不会力竭声嘶,气和之至。
  知和就叫做恒常,知常就叫做明。增益生命就叫做祥和。心使气就叫强。
  物壮就会老化,称作其不道,不道早亡。

  理解:
  含德,包容强大的一种德。
  这种有着深厚包容之德的人,就好像刚出生的带血红彤彤的赤子,毒虫猛兽猛禽都不害他。
  赤子还不知男女交合就能勃起,那是因为内在精力(内在思想方法)到达了最佳。
  赤子每日啼哭却嗓子不哑,那是因为内在阴阳调和(正反思想)达到最佳。
  含德厚者,就是这种人。
  知道和,就叫做常(社会思想规律)。知道常,就叫做明(事物的阴阳两面)。增益自己的生命(内在协调,在外协调)就叫做祥。心使气,就叫做强。比如心有厌恶感而发怒,就叫做生气(心里喜悦,而开心,也叫生气)。
  物壮就会老化,这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早早灭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