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朱門風流 作者:府天 (連載中)

第四百九十一章 雪夜裡的火光

圍城那麼多天,一到晚上攻守雙方便深有默契似的偃旗怠鼓,仿佛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慣例。這天晚上雪下得極大,儘管東南西北四角的營地都派出哨探監視城裡的動靜,但一連六天晚上都沒有人試圖出城偷襲或是逃跑,巡邏的斥候漸漸有些怠慢了。而且,城頭守夜的人極其盡職盡責,若是靠的太近就立刻是火銃伺候,再加上忌憚那一箭射殺兩人,一箭正中大的神射,於是都下意識地離得遠遠的。

此時,遠遠瞄了一眼興和堡西牆,兩個蒙古漢子便費力地騎著馬往回走。儘管有了雪地的映照,夜晚本該是能見度很好的,可這會兒漫天飄舞著一團團的雪花,他們運足了目力也只能看到百米上下,到最後乾脆就省了事情。雖說大王子失捏幹重傷,軍旗險些被毀,這挫折不可謂不大,但誰也不信那麼小小的一座興和堡中還有人不要命地出來偷襲。於是,這會兒他們都把規矩丟在了腦後,乾脆把能夠禦寒卻影響視野的風帽拉了上來。

“這大冷天的大仗,以前可是從來沒有過!”

“連等到春暖花開都來不及,聽說這兩天凍死的馬匹牛羊都不少!”

“唉,大王子如今半死不活,先前就連大被人一箭射了,這實在不是好兆頭。要我說還不如趕緊退兵,否則大明那位皇帝若是發起怒來,又是幾十萬大軍……”

“別說了上次有提起這事還被活活鞭死!太師要打仗咱們就打仗,不要管那麼多,能多活一天是一天……等等,那是什麼!”

原本還只顧著說話的一漢子陡然之間瞥見雪地上竄過一道白影,頓時大吃一驚,但只是叫出這麼一聲,他就感到胸前一陣劇痛緊跟著就看到同伴被人扭斷了脖子。幾乎與此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

即便是九邊要鎮中最富庶的宣府,這些天也失去了往日那些人來人往的喧嘩熱鬧。從各地雲集到這裡的商旅並不曾少,招待往來客商奉承高級軍官的歌伎樂班也不曾少,住在這兒的市民百姓更不曾少……但街上的閑漢少了,那種天塌下來也無關的悠然氣氛少了,哪怕是從前常常出條子叫堂會的鎮守太監府,這幾天也一下子消停了起來。

於是,這宣府的大清早也就展現出了它難得的勤勉一面。寅時三刻,天色還灰濛濛的,空中飄落著無數星星點點的小雪,哪怕是平日起早貪黑做活的百姓也尚未從溫暖的被子中鑽出來,大街上就陡然之間就響起了無數馬蹄聲,上頭全是一個個衣衫鮮亮的軍官。

這些往日養尊處優的軍官們也顧不得身下是平日怎樣心疼神駿的坐騎,一個個都拼命揮舞著馬鞭。好容易趕到總兵府,眾人跳下馬就紛紛爭先恐後往門裡沖。亂哄哄的還沒站好,一陣雲板聲就傳了出來,一時間眾人立馬鴉雀無聲,全都在悶頭找自己的位置。

二堂上的武安侯鄭亨瞥了一眼旁邊的漏壺,等到雲板聲盡了,他方才不滿地皺了皺眉。想當初他在這宣府當總兵的時候,每日點卯將官都是早早趕到站班,哪裡像眼下這種亂糟糟的情形。看了一眼左下首剛剛趕到的鎮守太監王冠和另兩個宮中炙手可熱的內官不禁感到一種說出的不滿,卻謹慎地沒有表露出來。

按了按佩劍,鄭亨大步走出了門去。在門前的臺階上站定了,他便冷冷掃視了一眼下頭這些人,又深深吸了一口清晨乾冷乾冷的空氣。

“人可都到齊了?”

堂下伺候的一軍官忙躬身道:“回稟武安侯,人都到齊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九十三章 問女何所思,望夫不曾閑

幾場小雪之後,北京城四處都是銀裝素裹的景象,但天氣也天天冷了下來。儘管家家戶戶從十月初一開始就燒起了暖炕,但如此室內便不太通風,年老體弱的老人仍然是禁受不起,小孩子也容易感染風寒。單單是回春堂這樣聲名顯赫的藥堂,一日的出診量便忙得幾個大夫腳不沾地,來抓藥看病的人也比平常多了一倍。

顧氏天天在暖閣中很少出門,即使馮遠茗三天兩頭來,小五更是日日登門,可她的身體仍是一陣好一陣壞,就連日日進食也不過懶懶地用上幾口,任憑小伙房變著花樣也沒用。沒奈何之下,靈犀和杜綰商量了之後,乾脆就囑咐了年紀最小的張菁多多在北院大上房陪侍。張赳原本打算向國子監請長假,卻被顧氏一口罵了回去,只好讓弟弟張多多陪著一些。

而那天張超從宮裡回來之後,次日便下了旨意,坐出征挾民女還,貶通州右衛知事。儘管大夥都知道通州到北京不過數十裡地,這番貶謫已經算得上極其寬容,頂多是平日兩頭跑辛苦一些,可東方氏卻為此病倒了。兒子好容易熬到正五品,就算未必有爵位,一個指揮使至少是穩穩當當的,如今這重重一跤就跌到了從七品,日後如何抬得起頭?兒子那個外室的勾當分明被家裡按了下去,眼下再次揭出來論罪,還不是她惹的禍?

她這一病,張家上下自然更是著忙。李芸和趙芬不得不成日裡輪流伺候,空下來的時候還得照應顧氏這位老祖宗,以及那位闖了禍卻還懷有身孕的姨娘。杜綰打著精神操持家務,在顧氏面前從來不露毫分,硬生生把張越身陷險地這一條死死瞞著。而張超張起張赳這三兄弟也一心想隱下興和被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朱門風流:正文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雪,必報,必還
興和已經五天沒有下雪。

    都說雪後的天氣最冷,如今的興和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由於擔心路上結冰,若有緊急軍情則行走不便,因此五天前晚上那場大雪過後,所有的兵卒除了守城之外,則是一直在清除城內各主要道路上的積雪,以及屋頂上那一層凍得厚厚的冰砣。這本就是興和每年年末必做的勾當,但那會兒外頭沒有大軍圍城,軍士們閑來無事甚至還會打上一場雪仗,可如今即便沒有那工夫,不少人還是在城頭上往遠處砸著一團團雪球。

    由於沒有下雪,火燒的痕跡恰是結結實實地凍在了雪地上。焦黑的木炭、煤渣子、瓦罐的殘骸以及好些被燒得焦黑的屍體清晰可見。那天夜裏城中派人以火箭襲營,然後阿魯台派出大軍追擊想要借機入城,誰知道城下頭堆了不少易燃的乾草和黑煤,於是城頭趁機以火箭火鐃還擊,還砸出了不少浸了火油的火藥罐子,一把火燒死了數百人,現如今城下還是一片狼藉。自此之後,圍城的蒙古兵再攻城時已經是裝模作樣士氣全無。

    “阿魯台恐怕要退了。”

    站在城頭望著六七百步遠的營地,又聽到張越這麼一句話,鄭平原只覺得這幾天實在是大起大落。

    寄予厚望的援並沒有來,但他們這些人不但守得好好的,而且還取得了豐碩的戰果,就是他手底下那些兵今在這冰天雪地的情形下,心裏大約也都和熱炭團似的,和從前的敷衍漠然大相徑庭。一腳把垛口上的冰塊踢了下去,他便不管不顧地站了上去,心裏不禁異常舒爽,哪怕是那一次跟著武安侯鄭亨北征殺敵的暢快也不外如此。

    “小張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九十五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

阿魯台並不是一次兵敗就垂頭喪氣的人。他自認為擁有蒙古人最大的一個優點,那就是百折不撓韌性十足。然而,這次攻打小小一個興和,他不但遭受了自永樂八年敗在大明皇帝朱棣手中以後最大的一次挫敗,而且在毫無收穫的情況下竟然要匆匆退兵。

軍旗破損可以再做一面,這種程度的丟臉在草原上根本算不上一回事,異日找回臉面就是了;興和堡下一把火燒死了數百人,這也沒什麼好失意的,到時候再去搶奪人口牧民就行了;但是,他的長子,他最器重的長子失捏幹竟然死了!偏偏在這時候,兀良哈竟然傳來消息說,瓦剌的太平和禿羅竟然趁火打劫,準備直擊他的腹地,搶奪他的子女財帛!

一旁的阿卜只俺看見阿魯台臉色鐵青,便悄悄向旁邊的色勒奔問道:“父親為什麼要派人把那樣的東西射上興和堡?”

蒙人最重聯姻,色勒奔的身份原本配不上阿魯台的女兒卓木婭,但因為他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勇士,這才破例娶回了那位高貴的妻子。只是他向來和失捏乾親厚,昨夜眼睜睜看著失捏乾咽下最後一口氣,至今都還沒緩過神來。直到阿卜只俺又問了一遍,他方才恍然醒覺,意識到日後繼承岳父阿魯台大業的就只有這個二王子了。

畢竟,那幾位小王子最大的也不過五歲,誰知道他們能否長成將來又會如何?

於是,他立刻換了一臉恭敬的表情:“二王子,漢人的習慣是打輸了也要留下捲土重來的誓言,太師這一通箭書應該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能忘記此仇。只不過,如今我們的世仇瓦剌人已經興兵,我們只能放過這裡回師直擊,先打敗了他們再回來報仇。反正興和一直在那裡跑不了,不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九十六章 升遷賞賜也可以是這樣的

雖說恩賞乃是一件肥差,但有道是文官窮武官富,曆來傳旨都喜歡上勳貴府,至少那賞封子遠遠不是文官府上的一串銅錢能夠比的。相形之下,派到外省則更是美差一件,一路大吃大喝報銷都有公費不說,常常還能在沿路州縣勒索一把。然而,此次往宣府去的人選朱棣還沒想好,張謙就輕飄飄地提醒了一句禦馬監少監海壽正好在宣府,於是朱棣便隨便打發了一個小宦官,讓其將聖旨送到宣府後,由海壽到興和去傳旨,卻是讓好些人失望不已。

於是,這會兒出身朝鮮深得寵倖最愛錢財的海公公,不得不出現在這個劫後餘生的地方。他之前在永樂八年也跟著朱棣北征過一回,但那次不過是隨班而進,他這個統領禦馬監親兵的少監連一個人都沒殺過。這會兒在興和東門口看到兩邊堆成金字形的猙獰恐怖的京觀,他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猛地想到了之前忽視的一點。

張越雖說不是張輔的嫡親侄兒,但卻是血親。當初張輔第二次平安南的時候一戰斬首四千五百余級,隨後又將捕拿到的范支、陳原卿、阮人柱等二千余人全數斬首,將屍體築成京觀。事情過去多年,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如今朝堂上那位謹慎的英國公也是一位殺人如麻的將軍,就好比沒人想到張越竟然會在興和被圍時大放異彩一樣。

於是,面對率眾迎出來的張越,海壽臉上的笑容愈發可親,態度愈發客氣。到了千戶所,看到這裡雖仿佛收拾了一遍,卻仍然和整潔乾淨搭不上邊,他卻是一丁點都不挑剔,笑吟吟地面北而立眾人伏跪之後,他便不緊不慢地展開了那卷軸。

雖說有太監不准識字的祖訓在,但能在宮中混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九十八章 雙重危機

由於大明向來有鑿山伐石之禁。因此用煤向來不如用炭多,宮中和達官顯貴更是如此。宮中所用柴炭品種最多,專供御用的乃是出恣易州的紅蘿炭,禦繕房使用的是馬口柴,東宮皇太孫宮及東西六宮妃嬪等所用的乃是銀霜炭,也就是俗稱的白炭。至於文武百官等等也都是各自採辦過冬柴炭,而北鎮撫司錦衣衛詔獄中的犯人們是否能有柴炭過冬,這就要看上頭的心情和家裡是否殷實塞得起錢了。

這天袁方親自去詔獄中巡視了一圈,發現除了某些要緊犯官有薪炭供給,好些官員頂多隻能要些熱水灌湯婆子,出北鎮撫司的時候就有些躊躇。想起自打北邊的准信傳來之後,皇帝的心情就相當不錯,他不免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盤,當下就轉道往宮中去。從東華門入宮,經過端本宮後頭的時候,他恰巧撞上了朱膽基一行迎面行來,連忙退避道旁行禮。而朱膽基此時心中有事,壓根沒有注意到,就要經直走過去的時候。旁邊的房陵卻提醒了一聲。

“皇太孫殿下,那是錦衣衛袁指揮使。”

“唔?”朱膽基側頭一瞧,這才認出是袁方,遂轉身走上前去。吩咐了免禮,他就若有所思的問道。“聽說錦衣衛要給宣府衛所換人?”

這位皇太孫的耳報神怎麼這麼快?袁方想起陸豐捎回來的話,不禁存了幾分小心,遂陪笑道:“回稟皇太孫殿下,因韃靼諜者乃是從宣府過境,這宣府衛所又再查訪中沒發現絲毫端倪,所以臣打算從京師調幾個精兵強將過去。畢竟皇上北征必然是打宣府出發,若是有什麼危險人物潛伏身側,到那時候再大動干戈就晩了。”

“你倒是未雨稠繆。”

朱膽基微微一笑,隨即就轉身離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九十九章 抱病,同盟

武安侯鄭亨原本要留張越住在總兵府,但張越卻不想將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別人的眼皮子底下,因此便婉拒言謝絕了,言說自己在宣府期間會借住在孟俊那座八珍街的小院。於是,鄭亨也就不再拖泥帶水的勸說什麼,只是派人護送了他回去。

儘管肚子裡被先前那一碗姜湯和那些家常菜填的飽飽的,路上還昏昏沉沉睡了一路,但一到地頭,張越還是覺得腦袋一陣陣發昏,扛不住陣陣睡意,進了屋就直接找到了暖炕,甚至連鞋子都沒顧得上脫倒頭就睡。跟進來的連生連虎看到這幅光景,只好手忙腳亂的搬走了炕桌,又給他脫了靴子,抱來了被子給蓋上。又累又困的兩人打起最後一點精神拜託向龍和劉豹別忘了酉時叫起,然後就各自找地方睡大頭覺去了。

比起張越,他們兩更可憐,再興和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不說,一路上還得打起精神照應病人,這會兒簡直是恨不得連睡三天三夜!

這一覺張越睡得極其安穩,等到被人叫醒的時候,他還以為是天亮了。睜開眼睛好一陣子才回過神來,猛的想到今兒個晚上還要赴約。待想要坐起身,他只稍稍挪動了一下就感到渾身肌肉無處不酸痛,喉嚨也疼痛難忍,這時候,他立刻明白自己這一回恐怕麻煩大了。即使先前不想興師動眾,他也不想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連忙請了彭十三去找大夫,又打發向龍去陸豐那裡解釋一下,然後就縮回了暖烘烘的炕上。

自從跟著彭十三練武之後,他就摘去了病秧子藥罐子的名聲,身體一日日好轉了起來,縱使有個頭痛腦熱也好的極快,記的那時候母親孫氏高興的什麼似的。這一回大約是真的累過頭了,這種渾身力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百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

北地的冬天原本就寒冷,宣府城郊的教場毫無遮蔽,四面八方的風彷彿都在這兒匯齊了,那呼嘯的寒風彷彿把將士們操練得呼嚇聲完全蓋了下去。大風捲著沙土往人的脖子裡袖子裡鑽,於是在寒冷之外給人另添了績分折磨。即便如此,教場上的數萬將士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各自賣足了力氣演練軍陣;兒台上的文武官員也全都站著,空著大棚裡居中的太師椅和兩旁的楠木交椅。

因為武安侯鄭亨根本沒有坐下的意思,而特意過來觀瞻的陸豐也沒有坐,就連據說是抱病趕來的張越也是站在那而一動不動,於是不但軍官們只好陪站,就連鎮守太監王冠也不好一個人大剌剌的安坐享福,少不的野站在大棚外頭吹風。

他到宣府數年,除了每三年一次的教場大閱之外,平素裡小閱也有不少,可一般都是有座兒的,哪裡像今天這樣得在寒風裡頭站著射瑟瑟發抖?即使他使勁裹緊了身上那見大氅,仍是感覺整個人凍得直打哆嗦。他恨恨的瞥了一眼陸豐,心想要不是他剛剛硬是說站著看能激勵士氣,他何苦和那些軍官一樣站著受罪?還有張越,他還指望人能不來告一個刁!

而張越哪有功夫理會別人的目光。第一次件是這宣府的教場,他甚至一度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病還沒好透的病人。所謂口外四絕他也曾聽人提起過,只是沒往心裡去,但是聽說這教場常四十里寬十里,他不的不承認這宇內第一的名號名副其實。只不過,即使他目力算不上最好,也發現除了最前頭的幾大方陣之外,後頭的軍容時再談不上齊整。

“比起前兩次北征的時候,宣府的兵越來越糟糕了!”

鄭亨輕輕皺了皺眉頭,卻是沒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百零一章 你我等著做連襟好了

年底往宣甫開中可以不按順序就近往鹽場支鹽,而且每引鹽只要三鬥五升米!

從總兵府傳來的這個消息彷彿一個驚雷炸響在所有晉商頭頂。由於山西人多地少,因此即便自明初以來,朝廷多次從山西往山東北京等地遷移人口,本地出產依然不足,是以商人居多。山西鹽池聞名天下,緊靠著大同宣府,又都是最需要軍糧的地方,開中鹽法受益最大的就是晉商。如今朝廷有令今次宣府輸糧可以不必等候支鹽,而且每引鹽只需要三鬥五升,這其中的利潤足可讓人瘋狂。

哪怕是加上一斗五升打點上下,只要能夠拿到鹽,一轉手就是數倍的利!

一時間太原府,潞安府,汾州平遙等地的各大晉商全都派出了的力人手往宣府趕,期冀在這一席最豐厚的大餐上佔據一個位置。而被指定收納糧草的永慶倉則更是成了所有目光的焦點,只是主管此次收糧的人遲遲未決,這也讓緊趕慢趕到了地頭的各家管是很有些為難。

於是,為了面面俱到,消息靈通的他們少不的四下兜搭巴結。不過,無論是總兵府,鎮守太監乃至於住在八珍街的張越,住在錦衣衛宣府所西惻的陸豐,這都是沒法接近的地方,於是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想方設法攀上這四各地方出來的人。畢竟。官文上固然講明了“不支求鹽”,但這一回朝廷需要的糧草數赴巨大,眾人總會牌一個順序出來,這早些開出倉鈔趕緊去支鹽,總比晚到的等上兩三年才能去鹽支來的划算不是?

商場上熱熱鬧鬧,官場上卻彷彿平靜了。大閱之後,心裡有數的張越又見了陸豐一回,言辭隱晦的暗示一番後,他便一面繼續養病,一面派人清點永慶倉、永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