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化工大唐 作者:殷揚 (全書完)

第三十章 血債纍纍

程務挺是唐朝大將,和突厥人廝殺了一輩子,死在他手下的突厥人不下數十萬之眾,按理說,默啜他們應該恨他入骨才對,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默啜他們對程務挺極為尊重,很是恭敬,低眉順目,一副顫顫兢兢之狀,生怕有一點不敬。

從傭人手中接過香燭,默啜小心翼翼的點燃,舉在額頭前,大聲祝道:「程將軍:默啜率軍南下,程將軍在天之靈有知,請保佑我們一戰成功,拿下受降三城,回到河套的家園!」把香插在香爐裡,恭恭敬敬的三鞠躬。

後突厥的大臣們也如他一般上香,小聲祝禱,祭祀完成,默啜這才率領群臣走出來,侯賽因一臉的不解,遲疑了一下,問道:「可汗,是唐人的將軍,你們怎麼祭奠他呢?」

默啜打量一眼侯賽因,把他的迷茫樣兒看在眼裡,不由的大笑:「侯賽因兄弟,誰說唐人的將軍我們就不能祭奠了?」

侯賽因更加難以理解了:「可汗,這唐人的將軍對你們可是有恩?」

以他想來,除非程務挺對後突厥有莫大的恩德,否則後突厥君臣不可能去祭祀,然而,默的回答大出他的意料,只聽默道:「不是有恩,是有仇,有大仇!死在他手裡的我族子弟不下數十萬之眾,深仇大恨吶!」

「這這這……」侯因結巴了老一陣,方才問出來:「那可汗還要祭他?用唐人的話來說,該當把他挫骨揚灰。」

「哈哈!」不僅默笑了,後突群臣也跟著笑起來。

瞧他們臉上的神色,一點也沒有把程務挺對後突厥的殺戮放在心上,侯賽因徹底迷糊了,笑過之後默這才道:「侯賽因兄弟,你有所不知,我們大突厥人佩服的是英雄,不管是我們族裡的英雄,還是敵人的英雄,我們都佩服。

程將軍當年率軍與我族大戰,殺死我族人不下數十萬之眾,我們不僅不恨他,反倒佩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一章 妙計良謀

過了長城,離受降城就不遠了。”陳晚榮騎在青背上,為北地風光所吸引,很是感慨道:“正月已過,關中之地雖有料峭春寒,也未有如此之冷。”

王少華策馬上來,笑道:“陳兄,這點冷算什麼?要是在嚴冬之際,這裏更冷。要說冷的話,應該數漠北為最。這個冬天,漠北大雪連綿兩月,突厥人遭受雪災,他們呀,早就在祈求老天開眼,早點把雪停了。”

陳再榮接過話頭:“老天肯定有眼,只不過,不會把雪停了,應該把他們全部凍死!”

他是“熱血青年”,最恨的就是突厥人,尤其是一想起五回道上十萬冤魂,恨不得突厥人死得精光。

“反正,他們有得受的。”楊思也有幸災樂禍之意。

“王兄,離受降城還有多遠?”陳晚榮問道。

王少華略一估算道:“離中受降城差不一百里路程。”

陳晚榮略一沉吟:“真是怪了,離中受降城不遠了,為何沒有看見我們的軍隊?連運送糧草的丁壯都沒有看見,真是奇了。”

這話提醒了眾人,不由得齊聲稱是。楊思勖剖析道:“如此大規模的行動,光這運送糧草的丁壯就需要好幾十萬,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一隊接一隊,可一個人影也沒有,張大帥搗什麼鬼呀?”

王少華摸摸額頭,想不明白,不住搖頭。

一直沒有說話地王忠嗣突然開口:“這有什麼好奇怪地。北地是大唐經略地重中之重。有不少貯存糧草地地方。早就倉倉滿了。哪用得著臨時調運呢。”

陳晚榮不太同意他地話:“就算你說地有道理。糧草早就貯存好了。不必運送。可是。軍隊呢?五十萬大軍。人過留痕。雁過也要留影。我們一路行來。除了少數巡邏地兵士。哪里還有人影?”

王忠嗣才慧絕高。對這個問題也是想不通。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二章 激戰受降城

王忠嗣正要解說,一個將領急急忙忙沖進來,大聲稟報︰“大帥,突厥人進攻了,烽火已經點燃!”

“走,去看看!”張守大手一揮,站起身,率先出了山洞。在張守的帶領下,陳晚榮他們來到高處,舉目北望,只見北方烽煙四起,此處距離有些遠,看不太清楚。

雖是如此,略一估算,點燃的烽火有一千多兩千處,如此規模的烽火堪稱一絕,陳晚榮不得不暗贊我們祖先的力量。

三座受降城分別是西受降城、中受降城和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距東西二城各相距四百里左右。這三座受降城是防止後突厥南下的中堅,張仁願當年修建時下過一番功夫,三城互為犄角,一處受攻,另外兩城必然馳援。

為了傳訊,張仁願還修了一千八百所烽候,後突厥南下,烽火點燃,那場面極為壯觀。

這次三座受降城均受到攻擊,一千八百烽候點燃,一眼望去,到處都有是烽火,讓人嘆為觀止。

默啜非常清楚受降城對他們的威脅有多大,雖是投石問路,也是投入了十萬兵力。默矩是一員不錯的將領,深知受降三城的犄角之勢,一處受攻,另外兩處必然來援。要想不讓別處來援,只有三處同時發起進攻,牽制住另外兩城,集中重兵攻打中受降城。

中受降城地處中段,若是給攻下,受降城三城一體的格局就會給打破,相互不能增援,然後就可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不得不說,默矩的想法非常正確,他在東西兩城各投入兩萬兵力來牽制這兩處,集中了六萬大軍猛攻中受降城。

受降城是唐朝在北方重點經營地戰略防御設施。派駐地兵力也不少。再加上唐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士氣高昂。兩萬兵力來牽制是有些不夠。考慮到此點。默矩命令突厥軍隊在東西兩座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三章 援軍到來

戰鬥整整打了一天,直到天黑默矩方才收兵,望著城下成堆成堆的屍體,唐軍震愕了,他們驚訝的是突厥人的反常,以往,突厥人攻打受降城,進攻一受挫,後面的攻擊不會馬上到來,即使到來,也不會如今天這般猛烈。

今天的突厥兵士好像不要性命似的,不計生死,一波接一波的攻城,整整攻了一天,這是以往沒有過的事情,張所他們能不驚奇?

將軍,突厥人這是怎麼了?好像他們活得不耐煩了,有將領實在是忍不住了,不得不問一句,這話正是眾將心中所想,齊聲附和道︰是呀,將軍!

張所搖搖頭,嘆一聲道︰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突厥人今天表現得異常頑強,值得我們尊敬!攻城並非他們所長,他們卻不惜生死,發動了海潮一般的攻勢,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我們不要像以往那般輕視他們,得認真對待了。

自從受降城修築以來,突厥人前來攻打的次數不知道有多少,就沒有今天這般勇猛無畏的,眾將早就沒有了輕視之心,點頭道︰遵命!要弟兄們好好休息,養足精神,明天和突厥人好好的一仗!惡仗還在後面,張所叮囑一句,大步而去。

最可怕的敵人並不是裝備精良的敵人,而是不要命的敵人!今天的突厥人就是這種敵人,他們那種不懼生死的行動可以說是瘋狂,誰也不敢掉以輕心,眾將應一聲,自去安排。

張所回到府裏,悶坐在椅子上,前思後想,也是想不明白突厥軍隊為何有如此大的變化,直到疲累上來,這才睡著。

第二天早上,用過飯,張所早早趕到城頭上,沒過多久,突厥大營裏號角連天,突厥軍隊一隊接一隊地開出了營寨,開始攻城。

和昨天一樣,突厥人地進攻一波接著一波,沒有止歇,一直打到天黑方才收兵,經過一天的激戰,突厥人棄尸無數,仍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四章 狡猾的默啜

陰山之北,自從後突厥大隊人馬南下來,這裏非常熱火朝天牧放牛羊,天晚而歸,牧歌飄蕩,極是吸引人,牧民的繁忙與默啜的清閒恰成鮮明的對比,自從在這里扎營以後,默啜無所事事,整日裏與群臣飲宴為樂。

你們說,是我們大突厥好,還是唐人好?默啜一邊吸著馬**,一邊問詢,可汗,這還用問麼?當然是我們大突厥好!有臣子應聲而答。

我們好在哪里?壞在哪裏?默啜要求回答得詳細些︰咄悉匐,你來說,咄悉匐想了想,︰可汗,我以為唐人和大突厥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這說法有些新鮮,群臣不免好奇,緊盯著咄悉匐,只聽他道︰唐人有聖賢之書,聖人之言,我們大突厥沒有,唐人有先進的科技,我們沒有,唐人有豐富的財富,他們有柔軟的絲綢、漂亮的瓷器,我們沒有,這些都是遊牧民族所缺乏的,群臣雖然有些瞧不起唐朝,仍是不得不同意。

大突厥有什麼呢?默啜自問自答︰我們有良馬勁兵,寬闊的草原任由我們馳騁,在這之外,我們還有清閒,沒事時,可以聚在一起吃肉喝酒,唐人就不行,就連唐人的皇帝也是忙得團團轉,一天到晚都要處理國政,我們大突厥就不需要,我還有清閒!

遊牧民族沒有良好地組織紀律性,政治事務也很少,可汗要處理的大事就那麼一點,要他不閒都不行,和他比起來,唐朝皇帝的確是夠可憐了。

哈哈!這說法挺逗人地,群臣不由得大笑起來,就在這時,侯賽因進來了,略一見禮,問道︰可汗,我不明白,你們千辛萬苦地南下,到了這裏又不向唐人進攻,整天在這里飲宴,這是為何?

侯賽因兄弟,快請坐,默啜依然熱情,一點也沒有把侯賽因當人質看待︰快,給侯賽因兄弟上酒上肉,侯賽因兄弟,你先坐下,我們一邊吃肉喝酒,一邊細說。

侯賽因也不拒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五章 調敵南下

各位的好意,我心領了,我是大軍的統帥,這責任我來負!張守明白他們的心思,直接挑明了, 陳晚榮反駁道︰大帥,這主意是我提出來的,責任由我擔。

楊思接過話頭道︰大帥,監軍,你們兩位別爭了,我們知道這事,將來想逃避責任也不可能,還是分擔一點的好,楊將軍所言極是,程曉天很是贊同。

張守的目光從眾人臉上掃過,略一沉吟道︰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我看,這事我們分步來做,先從中受降城做起,要是沒有效果,再丟另外兩城。

這樣做法有個好處,即使朝廷要問責,他們的責任也減少很多,眾人自然沒有異議,這事就定了,接下來就是寫奏章,寫後,眾人署名,然後派人送往長安。

這事安排妥當,陳晚榮道︰中受降城里的百姓應該撤出來,監軍放心,這是邊城,百姓不多,要撤出來不難,張守很有信心的道︰現在,我們要做兩件事,一是給張所下達命令,二是安排軍隊接應他撤退。

程天急急忙忙的道︰大帥,末將願往,張守否決了︰你就不必去了,你和費將軍立即率領騎兵隱蔽出發,默啜過了陰山,立即奪取道口,阻斷默啜北遁的通道。

陰山東西走向,邊綿一千兩百公里,南北寬不過數十公里,連接南北地就是山谷間的道口,只需要把道口一控制住,默啜就是插翅難飛。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地任務,程曉天非常興奮︰大帥放心,末將這就出發,費將軍,你跟著程將軍一道去,張守遣將了。

遵命!費俊行和程曉天雖然時常鬥嘴,卻是交情不錯,欣然領命,記住,不能讓一個突厥人逃掉!違者,軍法從事!張守臉一肅。

大帥請放心,保證完成任務,程費二人一說完,大步而去,張守看著楊思道︰接應張所撤退一事,就有請楊將軍費心了。

楊思雖是太監出身,人卻極為聰明,膽識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六章 終于動了

默啜騎著一匹火紅的大馬正在縱馬馳奔,戰馬雄駿,平穩異常,跟在平地行走差不多,不用說,默啜的騎術非常好,在馬上不時展現各種拿手動作,博得一陣陣叫好聲。

興起之時,默啜大是開心,哈哈大笑起來,就在這時,天空傳來嘹亮的鷹啼聲,默啜仰首一瞧,只見一只蒼鷹正在天空盤旋。

默啜二話不說,摘下硬弓,搭上箭矢,對準蒼鷹就射了過去,鷹的速度非常快,箭聲響起之聲,振層騰空,朝著上方衝去,突然,蒼鷹一聲慘鳴,好象斷線的風箏般落了下來,摔在遠處。

兵士過去,很快就回來了,飛身下馬,高舉著還在抽動的鷹屍獻捷︰可汗神箭,一箭中目!

默啜拿起一瞧,只見那一箭正射在蒼鷹左眼上,把鷹頭射了一個對穿,默啜不僅是後突厥的可汗,還是後突厥出了名的勇士,騎術精湛,箭術了得,射中一只鷹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難度,巧就巧在居然射中了鷹目。

再好的箭術,要準確射中鷹目,還是很高的難度,那種想射哪里就射哪裏的說法,只能存在於傳說或者小說家的筆下。

不錯,不錯!默啜大是開心,細打量起來,這鷹不小,入手有些沉︰只可惜,死在我手裏!死在本可汗手裏,你也不冤了!

就在這時,一騎飛馳而來,來人飛身下馬,跪伏在地上,喘著粗︰啟稟可汗,中受降城攻下了!

中受降城給拿下了?默啜眼楮猛睜得老大,哈哈大笑︰好啊!我在這里射鷹,默矩和咄悉匐卻在射中受降城!吉兆,吉兆!

突厥人不夠開化,對鬼神吉兆之事極是迷信,群臣也是高興,過來道賀︰可汗洪福齊天!光大大突厥!

默啜飛身下馬,手把鷹拋給親衛︰給他一袋馬**,讓他潤潤喉,再詳細說給我們知曉,親衛遞一囊馬**,報信兵士謝過恩,接過,一口氣喝光,默啜極好,贊道︰這才是我突厥地勇士,喝起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七章 全線出擊

陰山南北近百公里,連結南北的是靠山中的谷地,稱為道口,陰山的道口不少,有數十之多,最重要的道口叫白道,白道是陰山最平坦、最寬,最便捷的道口,匈奴、鮮卑、突厥無數次通過這裏南下,滋擾北地。

正有一群騎著馬,趕著牛羊,唱著牧歌的突厥牧民從這裏通過,陰山連綿一千兩百公里,是大漠上的氣侯分水嶺,山南溫暖,雨水豐富,而山北寒冷,一過了白道,進入山南,就是回到了突厥人夢想中的家園河套之地。

通過白道的牧民們興高采烈,歡呼聲不斷,不時高叫回家了!回家了!趕著牛羊,歡天喜地的離去。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七八天,到現在,最後一批牧民通過了白道,此次南下的四十萬突厥大軍和數十萬牧民,全部進入山南了,該是時候動手了。

在離白道不遠的山峰上,程曉天正用望遠鏡觀看這一切,望遠鏡是陳晚榮要軍器監趕造的,這次出征的將領人手一個,有了望遠鏡,就方便多了,站得遠遠的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程曉天放下望遠鏡,回身到一個山坳裏,山坳裏有幾千唐軍,他們靜靜的待命,身下的戰馬,嘴裏銜枚,沒有出一點聲音。

弟兄們,突厥已經全部通過了,該是我們行動的時候了,程曉天的聲音拔高:這幾天,我們在這裏喝馬奶子,啃冷肉,嘴裏都淡出個鳥了,你們想不想換個口味?

程曉天他們負責切斷突厥人的後退之路,早就到達陰山埋伏了,為了保密,所有人冷炊,喝冰冷的馬奶子,吃生硬的冷肉,幾天下來,連一口熱水都沒有喝上,不少兵士嘴巴都給磨爛了,不過,他們沒有怨恨,仍是在執行命令。

執行一絲不芶,這是唐軍的一大美德,想!幾千人聲高喊,想,就動!程曉天飛身上馬,一拍馬背,率先衝了出去,在他身後,數千唐軍騎著戰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八章 血染大漠(上)

坦率的說,默啜有膽氣,不怕在戰場上搏殺,只是,他現在面對的危急情勢不是戰敗一詞所能說明得了,.陰山道口沒有消息,說明給唐軍攻佔了,唐軍此舉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不能讓他逃走,先斷退路,再全面攻擊,一舉而殲滅他所有的軍隊,後突厥有滅頂之災!

這一情勢和當年可汗面臨的情勢完全一樣,一個不好,他就會成為第二個頡利!頡利當年覆滅一事,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一想起來就不是滋味。

頭腦靈活的咄悉匐也明白過來,後果實在是太可怕了,站立不住,嗵一聲摔在地上,群臣中還有好多人沒有明白過來,很是不屑的打量著他,嘴角泛著冷笑。

快,派出有的斥候,打探唐軍的動向,一有情況,立即稟報,默啜勉強鎮定下來,喘口氣,接著下命令:各部既要做好與唐軍作戰的準備,還要準備隨時撤退。

撤?可汗,往哪裏?有大臣腦子反應慢,默啜真不想解釋,又不得不解釋:我估計這次唐軍來勢兇猛,我們在中受降城未必抵擋得住,只有向北撤,撤到陰山南麓,依靠陰山的險要地形和唐軍周旋。

中受降城雖重要,卻建在空曠之處,他會四面受敵,撤到陰山南麓,依靠陰山的險要結陣,背後不會受到攻擊,這對他有莫大的好處。

還有一點更加重要,那就是他還萬一有道口沒給唐軍控制住,或是奪回幾個道口,還可以迅速撤往陰山以北,只要到了陰山以北,就不用再怕唐軍了。

眾臣領命,正要去辦理,在這時,一個斥候喘著粗氣大步進來,施禮道:啟稟可汗,正前面發現唐軍,多少人?默啜急急忙忙地問詢起來,聲音拔得老高,有些刺耳。

差不多兩萬人,斥候如實:正向中受降城開來!兩萬人!默啜懸著地一顆心放了下來,緊接著又有給蔑視地侮辱感:就憑兩萬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八章 血染大漠(下)

快,傳令,迎戰!默啜一邊和他的戰馬作鬥爭,命令是傳下去了,可是,並沒有人出來和炮兵對抗,不是他們不想,是他們的戰馬不聽話,有心無力。

王忠嗣雖然不滿陳晚榮的安排,還是很好的執行了命令,他命令炮兵調整方向,避開炮兵衝鋒的正面,專門轟炸左右兩翼。

突厥的混亂不是因為炮兵的轟炸,是因為他們的戰馬不適應爆炸聲,現在這種情況下,火炮絕對不能停,即使沒法往突厥陣中打炮,就說當鞭炮使用,也要打。

在爆炸聲中,戰馬不聽指揮,默啜只有眼睜睜的看著炮兵衝了過來,炮兵還是按照以往的衝鋒打法,先是用弓箭射,等到距離差不多了就端著馬衝過來,此時的突厥軍隊混亂不堪,根本就無力抵擋,在炮兵的打擊面前,傷亡慘重。

有些突厥兵士放棄戰馬,跳到地上,心想,沒有戰馬這個累贅,這總沒事了吧?然而,事情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在炮兵猛烈攻勢之下,混亂的突厥軍隊在混亂之外還有驚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亂奔亂躥起來,給踩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要是說原本混亂的突厥軍隊是即將沸騰的水,那麼炮兵的攻擊徹底讓他們沸騰了,不安、驚慌和恐懼仿佛水中的漣漪一般迅速擴大,只一會兒功,二十萬突厥軍隊都亂套了。

在陳晚榮的指揮下,炮兵突破突厥軍隊一個又一個陣勢,他們所到之處,必然是一地的屍體和湧動的鮮血。

沒多久,炮兵就從中間把突厥軍隊撕開,分割成兩部分了,按照兵法,分割一完成,各個擊破的時候了,默啜非常清楚後果地嚴重性,只得狠一狠心,來馬,大吼一聲:下馬!

親衛們紛紛下馬,驚惶地戰馬嘶鳴一聲,撒開四蹄就逃,在人群中亂蹦亂躥,使得陣勢更加混亂,默啜看在眼裏,氣在心頭,原本以為不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