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朱門風流 作者:府天 (連載中)

第四百六十一章 探監和狹路相逢

北鎮撫司衙門和錦衣衛衙門並不在同一個地方,畢竟,前者還多了一座陰森森的監牢。這詔獄不同于刑部大牢或大理寺監,但凡只要進來的便是欽犯。有的沒過幾天就會押赴西四牌樓直接處決,有的則是關上三年五載,有的則是在蹲上幾天至幾十天大牢不等之後,被重新放出來官復原職。總而言之,大牢中每天都上演著幾幕悲喜劇,牢頭獄吏都已經習慣了。

儘管按例不許獄吏私自傳帶外頭的東西,但獄中不少犯人都已經是關了多年,難免有家人牽掛惦記,於是少不得就有人疏通關節,悄悄打點些東西送進來。畢竟,倘若只是北鎮撫司供應的牢飯和那點微薄四季衣物,犯人別說熬十年八載,就是十天半個月也難能。只要肯掏錢,別說是東西,就是人也能喬裝打扮帶進來。

這天,三個身穿灰布衣裳的人悄悄進了北鎮撫司那個不起眼的後門,在一個獄吏的帶領下穿過了一條陰森森的小徑,最後被帶到了一間簡陋的屋子中。看守最要緊犯人的南監牢頭吳成早就等在了這裡,仔仔細細審視了一番,他就發現三個人都面生得很,於是便對那個獄吏招了招手,旋即壓低了聲音問道:“他們都是來看誰的,交了多少數目?”

那獄吏比劃了一個巴掌:“都是咱們的老關係介紹的,決計沒有問題。那個來送冬衣的是夏家家人,另兩個則是來看那位杜學士的,老規矩,每人收了一千貫寶鈔,外加這個數。”

看到那兩個人那裡嘀嘀咕咕做手勢,小五頓時撇了撇嘴想要伸手去拉張越的袖子,最終還是忍住了。而張越若有所思地打量著這赫赫有名的北鎮撫司大牢,想起那些在這裡一坐牢就是十年八年的前輩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六十二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

司禮監實權少監,東廠督主,這兩個頭銜足以把陸豐和其他大太監區分開來。然而,這些天他沒了從前的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眉頭總是皺著,於是三十出頭的人愣是多了幾根抬頭紋,早上梳頭時還每每找出白髮。就連他自己也想不明白,原本是想利用掌管東廠的機會好好抓一抓文武百官的把柄,怎得忽然變成了自己被人死死制住沒法動彈?

滿心煩躁的他這會兒第一次走進北鎮撫司詔獄,眼裡卻完全沒注意四周這陰森森的景象。直到耳畔響起了一個氣急敗壞的聲音,他這才回過神。

“好大的膽子,竟然敢私入北鎮撫司詔獄!來啊,把這幾個目無王法的傢伙拿下!”

有人私入詔獄?陸豐聞聲抬頭,看清不遠處那個人,再發現自己的幾個隨從一下子蜂擁上去,他幾乎是下意識地出聲喝止道:“全都站住,冒冒失失的成什麼體統!”

眼看那幾個人訕訕地停住步子回轉來,他便轉身惡狠狠地瞪了一眼身後那個狐假虎威的小太監,心中不禁後悔今天自己帶的怎麼就不是程九那個機靈小子,繼而忽地想起了什麼,頓時面露凶光:“咱家看目無王法的是你,你算什麼東西,居然敢越過咱家下令!來人,把這小子拖出去好好看著,別讓他多說一個字!”

除了那小太監,陸豐帶來的都是自己最信得過的心腹。話音剛落,梁銘就一個箭步竄了上去,一下手刀狠狠地切在那小太監的脖子後頭,一下子把人給打昏了過去。其他幾個人面面相覷了一會,連忙分出了兩個把人拖了出去。直到這個時候豐才拿出了一條雪白的帕子擦了擦腦門,心中不無惱火。

終日打雁反被雁啄,這次險些給人當了槍使!他就想下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六十三章 維護

儘管早在永樂初,北平就升格為了北京,但由於最初地多人少,因此郊外有許多無主荒地。除了少數人看准了方向雇了長工耕種開荒置辦田莊,大多數人最初都只是在江南置產。直到遷都一事正式擺上了檯面,北京周圍的熟地方才變得炙手可熱了起來。畢竟,江南糧價極賤,田地出產賣了之後把錢送到京師還是得買糧食,這一進一出的差價便承受不起。於是,通州、懷柔、密雲、保定等州縣遍地都是勳貴家的田莊,就是不計其數的荒地上也多了不少農人。

由於聽了當初張輔的話,保定侯府早早置辦了幾百頃田地。孟賢出事之後,孟瑛想到侄兒侄女無父無母,又都搬到了城外去住,日子難免艱難,便悄悄地讓孟俊將一個一千畝的田莊轉到了孟韜孟繁兄弟名下,平日雖說不好常常探望,逢年過節卻仍是一概如往日送節禮。

這天乃是九月十五,晌午時分,一輛馬車和幾輛大車就駛進了廊房胡同。保定侯府正門的門房發現這車是沖自己家來的,少不得下臺階盤問了幾句,得知是城外黃村那邊住著的孟韜孟繁兄弟打發人從莊子上送東西來,兩個門房面面相覷了一會,慌忙把人往西角門上領,隨即又趕緊往裡頭通報。

四輛大車不過是些鮮肉菜蔬,而馬車上下來的卻是一個身穿素白杭絹小祅,銀色棉裙,外頭罩著素色比甲的年輕姑娘,正是翠墨。及至內中有管家迎了出來,她奉上了主人的拜帖,隨即大大方方地說:“今年北直隸境內好些地方都鬧了水災,幸好咱們家的田莊都沒事,夏天的糧食也是豐收,所以少爺小姐們就打發我上京師送些東西,也多謝侯府這一年的照應。若是夫人奶奶們沒空接見,就麻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朱門風流:第二卷 家門變 第四百六十四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
于張越此行負責向宣府運送永樂手銃一萬只,盔甲五朱~用人的慣例,自然少不得要派上一員內臣監管。這次北征皇帝盯得緊,在軍需上頭揩油又不是那麼容易,再加上要運送的火藥數目巨大,稍有不慎出了紕漏反而會倒霉,因此內府十二監四司八局的頭頭腦腦誰都不樂意去。商量來商量去,好容易方才推選出了一個人來。

    這會兒,那個被一眾同僚稱之為皇上一定信得過的太監,臉上卻黑得和煤炭似的。和張越並排走著的他漫不經心地看著旁邊一個個整整齊齊的柳條箱,最後忍不住冷笑了起來。

    “幸好咱家听了小張大人你的,悄悄向皇太孫殿下交了心,這才有皇太子給我說了一番好話,否則咱家就不單單走這麼一趟,還得撂下這東廠和司禮監的差事,滾蛋到宣府去吹一輩子西北風!咱家現在算是看明白了,這宮里頭就是漆黑一片,那麼多人竟是聯合起來算計咱家一個,就是師傅也不過說了幾句不咸不淡的安慰話!他娘的,這幫混蛋!”

    張越不用側頭就知道陸豐必定是咬牙切齒的表情,心里不由得莞爾。雖說對這個野心勃勃又貪得無厭的家伙頗有提防之心,但這一趟上宣府不比往日,要是隨便派一個指手畫腳的大太監,那還不如陸豐。所以,他嘴上安慰了兩句,目光卻在留心周圍的情景。

    這里是設在皇城乾明門右側的內府兵仗局之前在兵部武庫司時,要征兵器只要和工部軍器局打交道,因此還是頭一次踏足此間。軍器局下轄的盔甲廠主掌制造盔甲,王恭廠則是負責依照符圖在內官監督下制造普通火銃,而最最關鍵的火藥則是歸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一卷 金戈血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第四百六十五章 臨行

九月的北京雖然還不至於天寒地凍,入夜卻仍是極其陰起透氣的雕花稜窗此時已經放了下來,原先糊窗戶的青翠紗下午剛剛換成又厚又韌的棉紙。角落高几上的銀燭台只點了一支蠟燭,這會兒剩下了一小半,紅艷艷的火苗上上下下微微跳動著,映照在了靠牆黑漆螺鈿大床的紅綃帳上。

這是張越在京師的最後一個晚上,夫妻倆這會兒就頭挨著頭躺在床上,絲毫沒有睡意,久久沒有說一句話。側頭瞥了一眼同樣醒得炯炯的妻子,張越忽然促狹地捏了捏她的面頰。見她沒反應,他又輕輕掐了掐她那秀挺的鼻尖,卻不料杜綰半支起胳膊翻轉身來,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另一隻藏在被子下頭的手立刻還以顏色。

「好娘子,我認錯了還不行麼?」

很沒誠意地討饒了一句,又趁其不備在那紅唇上留下一吻,他這才敏捷地躲開了去。等到鬧夠了,他方才舉起雙手笑嘻嘻地投了降。

把玩著手中那一縷烏黑的秀髮,他既沒有交待家裡的事情,也沒有再提那些繁瑣的朝廷大事,而是想起了當日在棲霞寺的那一次初會。

「那次雖說是咱第一次相見,但都聽長輩提過彼此。連生連虎也是之後才告訴的我,說是岳母早有那層意思,小五卻恐嚇過他們。那話說是牛氣沖天,『要娶小姐,想也別想』,如今聽到她一口一個姐夫,我就想打趣她兩句。」

談起當初,杜綰不禁輕輕了一聲:「別說是小五時候我也嫉妒你。爹爹丟下咱們母女十年,卻是悉心教導出了你這個徒弟,我還以為他把我和娘給忘了!後來雖說想通了,但只要是娘提起你來,我就少不得有氣。要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六十六章 不是狗韃子?

要仔細看過地圖的人,都會知道大明的新京師處於怎麼個要緊的位置。大明邊陲要地稱重鎮者共有九處,遼東、薊州、宣府、大同、榆林、寧夏、甘肅、太原、固原,其中幾乎處處都是防範蒙古,而北京城距離蒙古最近的地方只有一百多裡。儘管有明初就修建的大邊次邊數道長城圍護,但大明的心臟仍然是處在一個極其靠近前線的戰略位置。

而張越更是親口聽永樂皇帝朱棣提過遷都北京的一大用意,那就是為了防止子孫後代在南邊的日子太過安逸,而將領無能無法抗衡蒙元,難免出現宋朝那時候一再南逃的景象,所以才要天子守國門。對於這種解釋,張越儘管覺著防得了一時防不了一世,但亦不得不佩服朱棣的氣魄。畢竟,警鐘長鳴總比溫水煮青蛙的安逸富庶強。

宣府距離京師只有三百五十裡,若是馬不停蹄,一日就能到,但這一次張越押送的乃是火器火藥以及大批其他軍器輜重,又不能走水路,都是徵用驢騾由民夫用大車運送,迤邐一兩裡,因此這路上行程自然是難能快起來。出了居庸關,一路上除了些小村莊之外,但凡大些的地方不是衛所就是千戶所,全都是軍管,官道兩旁還能看到那些收割完的軍屯地。

陸豐雖說是苦出身,但這些年一直都過著享福日子,這樣慢吞吞地在路上晃悠,一旦錯過村鎮還要在野外紮營,而帶出京師那些精緻點心畢竟不能當飯吃,因此即便他不用和那些兵卒以及民夫在一個大鍋裡頭吃飯,可這一路實在太慢,七八天下來,他就不耐煩了。

這天晚上又是在野外紮營周百齡安排好一應防戍之後,這才緩步往自己軍帳的方向走去。快到地頭時,看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朱門風流:第二卷 家門變 第四百六十七章 惜壯士
  管把韃虜驅逐出了中原,但由于明初蒙元仍然勢力靠邊防衛所很難阻擋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往往是種一茬麥子,蒙古騎兵就來搶掠了,久而久之子女財帛糧食損失無數,于是就有了一直修建的長城。盡管有了這樣的防線,長城也畢竟是一段段修的,時間長了還會在風吹日曬下倒塌,因此仍然不時有南邊的中原百姓被劫掠到北邊。

    而能夠從茫茫大草原上逃回來的青壯,素來都是體格彪悍武藝高強的漢子,投奔各衛所經過審查訊問之後,一般很少重新回戶籍所在地,而是留下登籍為軍戶。之前張謙鄭和奉命挑選軍戶充當御馬監侍衛親軍的時候,就是挑選天下衛所的精壯之士和從北邊討回來的青壯。所以,在場三人听了這句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全都是大為驚愕。

    張越此時越想越覺得蹊蹺,當下就開口問道︰“這是誰下的令?”

    “我怎麼知道是誰下的令!我只知道,我們辛辛苦苦從那里跑回來,一路上要躲避那些韃子的追殺,又要應付其他狀況,結果一進中原卻有兩個人的腦袋被當作蒙元奸細被掛在了張家口堡,理由就是我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韃子話,卻都說不好漢話!”

    許是由于太激動,許是由于太久沒有說過太多漢話,那健碩漢子的聲音不但斷斷續續,而且還有幾分顫抖。他猛地撕開了自己那件破爛不堪的棉,露出了身上橫七豎八的傷痕。這些傷痕有的是鮮紅色的,有的是暗紅色的,有的是層層疊疊不知道傷過多少次。

    “那幫韃子從來把我們當人看,只要稍有反抗就是用鞭子,而且不許我們說漢話,逃跑的人一律處死,就算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朱門風流:第二卷 家門變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不咸不淡,欲哭無
安州原是元朝順寧府,洪武時因其靠近蒙元而廢府>+應內遷,直到永樂二年方才在此設置保安衛,十三年又在衛城設州,直隸順天府,距京師只有三百里。(->由于地處宣府到京師的官道所在,乃是蒙元入貢的必經之路,當初阿魯台派人入貢時,使團回程往往沿途劫掠,因此等閑百姓都不願意住在這里。從建州至今,州城內除了駐扎的一衛五千人之外,民戶總共只有千余人。

    盡管是這樣的小城,但三百里路卻整整走了十天的張越一行卻已經滿足了。他們這一路只在居庸關和懷來衛宿過兩晚,其余都是在野外露宿。所以,看到保安州知州和保安衛指揮使雙雙迎出城外,陸豐總算是舒了一口氣,心想這回總算能睡床了。

    指揮使秩正三品,知州卻只有從五品,再加上如今的世道原本就是武官高過文官,這會兒兩邊就能看出鮮明的分別來,指揮使李富腰桿筆直聲若洪鐘,馮知州則是始終低眉順眼不敢高聲。

    只是這官場上也並不是單單看品級,張越一行三人誰的品級都沒高過四品,但佔著欽差和京官的名分,李富自是極其客氣恭敬。

    州城橫貫東西的大道乃是土路,上百車東西運進城之後,自然是由周百齡帶兵和保安衛那百戶一起先護送去臨時安置的地方。而李富見已經有手下跟周百齡去了,自己就陪著這三位欽差入城。保安州距離京師極近,消息靈通的他自然明白三人之中以誰為重。

    東廠督主陸豐:然是最得小心伺候的,別看人家這次形同配,但回去之後還不知道如何一句話叫做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東廠如今可比錦衣衛難纏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六十九章 借題發揮為哪般

宣府鎮南屏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回,乃是大明的邊陲重鎮之一,甚至有九邊要衝屬宣府之稱,在大明九大邊城之中最為重要。朱棣即位以來,在這裡任過鎮守總兵的有武安侯鄭亨、城伯趙彝、興安伯徐亨,而英國公張輔、武成侯王聰、安平侯李遠都先後在這裡練過兵。

整個宣府境內總共駐紮有邊兵十二萬人,單單宣府城內就有宣府三衛數萬人。雖說這裡乃是戰地險地,城內卻是人才薈萃富饒興盛。街頭巷尾人頭攢動,坊間但凡有空地就會建起房舍,就連那些極其偏僻的街巷亦是如此。工匠商賈民眾官紳雜居城內,沒來過的人很難想像這是抗擊蒙元的第一線。

這富庶除了靠那些商賈以及往來軍官挾帶的私貨,更多的卻是靠軍屯自給自足。對此情形,奉命任宣府辦事官已經有大半年的孟俊體會最深。他來之前還認為這裡乃是荒涼貧瘠的地方,但來了之後卻發現這裡比起京師竟是不遜多讓。只是如今大仗一起,宣府這兩年好容易積累起來的糧食全都得抖落得精光不說,還得靠各地轉運一大批。

這會兒站在宣府教場的高臺上,他不由得想到了北地流傳的一句俗話。宣府的教場,蔚州的城牆,朔州的營房,大同的婆娘,謂之口外四絕。他臨行前,張晴還耳提面命地讓他在外頭不要招惹大同的混帳老婆,竟是把宣府大同混為一談。其實,宣府最有名的就是這號稱長四十裡寬十裡的大教場,如今宣府左衛那些人站在上頭竟是好似大海中的一葉扁舟。

在上首閱兵的正是興安伯徐亨。雖說孟俊乃是保定侯嫡子,但由於如今只是沒有品級的辦事官也不過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百七十章心照不宣,宣府一絕

足足用了一下午,一千二百斤火藥方才全數鎖入了軍庫。眼看著庫房上鎖,張越便和孟俊回去見了徐亨,等到那一方大印蓋在了公文上,他總算真正松了一口氣。盡管如今的火藥比不上後世的威力,但一路上和這種要命的玩意打交道卻還是讓人心驚膽戰,畢竟翠墨的爹爹就是這麼死的。放下了一樁大心事的他和孟俊出了總兵府,瞧了瞧天色,就現這會兒應該已經到了滿城宵禁的時節。

孟俊一眼就看出了張越的心事,當下就笑道︰“放心,我還不至於囂張到宵禁了還在外頭胡天胡地亂晃。我住的地方就和這總兵府隔一條街,那吃飯的地方就在再隔壁,那條街上是宣府唯一一條不宵禁的街。要不是知道你要來我和掌櫃預定了,你休想有這口福!”

情知孟俊向來是有分寸的人,張越便笑吟吟地答應了。毗鄰總兵府的那條街名喚八珍街,顧名思義,便是以吃食聞名。孟俊在盡頭處的一座小院下了馬,等到張越跳下馬來,他便吩咐隨從把馬匹牽進院子洗刷,又指了指隔壁,這才沖張越擠了擠眼楮。

“看見沒有,就在這兒,所以宣府這麼大地方,我偏選了這樣一個吵鬧的街住著,就是為了一飽口福。給你那些隨從好好放個假,讓他們隨便上哪兒吃都成,今晚就咱們哥倆!”

既然是在宣府城內不虞安全問題,孟俊又這麼說了,張越就吩咐幾個隨從隨意,結果彭十三卻不幹了,指著旁邊的牛敢問道︰“三少爺,你還打算把他扔給我多久?這可是一個大肚漢飽他的肚子,我這口袋就了!”

看了看憨笑的敢,張越想起之前派了劉豹去永寧縣查黃冊的結果,卻是不想放走這麼一個要緊的人,便沒好氣地對彭十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