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長篇]金庸系列~笑傲江湖(全)

后記

--------------------------------------------------------------------------------

  聰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數是積极進取的。道德標准把他們划分為兩類:努力目標是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是好人;只著眼于自己的權力名位、物質欲望,而損害旁人的,是坏人。好人或坏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損害的人數和程度而定。政治上大多數時期中是坏人當權,于是不斷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進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對改革不存希望,也不想和當權派同流合污,他們的抉擇是退出斗爭漩渦,獨善其身。所以一向有當權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隱士。中國的傳統觀念,是鼓勵人“學而优則仕”,學孔子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但對隱士也有极高的評价,認為他們清高。隱士對社會并無積极貢獻,然而他們的行為和爭權奪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國人在道德上對人要求很寬,只消不是損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論語》記載了許多隱者,晨門、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丈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等等,孔子對他們都很尊敬,雖然,并不同意他們的作風。
  孔子對隱者分為三類:像伯夷、叔齊那樣,不放棄自己意志,不犧牲自己尊嚴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像柳下惠、少連那樣,意志和尊嚴有所犧牲,但言行合情合理
  (“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
  像虞仲、夷逸那樣,則是逃世隱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參与政治
  (“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
  孔子對他們評价都很好,顯然認為隱者也有積极的一面。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金庸果然厲害  謝謝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