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三國之北漢 作者:寫羊羊 (連載中)

第二百三十六章暗藏心機

陳登點了點頭道:“正是,是以此次北上求援,登前往冀南不過是走走過場,畢竟袁紹絕對不會發兵,倒是子仲之行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若是劉備發兵,我等舉徐州以獻之,若其不發兵,則徐州亡也。”

糜竺道:“正是,元龍,眼下時候不早,你我還是速速上路才是,否則被主公所知,只會令其起疑。”

陳登道:“正是如此,子仲,一路保重。”

其實,糜竺出了這麼一個主意,子按是私心甚重的。 糜竺有一個弟弟糜芳,前文有過介紹,當年在陶商率軍援救北海國的那場戰役中,徐州兵大敗而回,其中糜芳被管亥生擒,後來管亥“投降”了劉備,糜芳便輾轉落到劉備手中。

劉備並沒有殺掉糜芳,而是將他奉為上賓,留在了幽州,其實就是軟禁起來了,劉備不殺糜芳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糜家在徐州的勢力很大,劉備手中有了糜芳這張王牌,還怕糜竺不乖乖就範,有了糜家的支援,日後取徐州便會事半功倍。

第二個原因,糜竺有一個妹妹糜環,在真正的歷史上,糜環就該是劉備的正妻,眼下劉備的境況與之歷史上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正妻已經是王玥。 雖說糜環已經不可能成為劉備之妻,不過,劉備若想獲得糜家的全力支援,就不能不與之聯姻,將之納為妾。

就在袁術兵發徐州的時候,劉備派人給糜竺送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其弟糜芳正在薊縣做客。 信中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只是最後一行是糜芳的筆跡,看起來這封信只是劉備為糜芳給糜竺報個平安,但是糜竺心下明白劉備的用意,袁術與公孫瓚已經兵發徐州,陶謙勢不能擋,旦夕之間徐州將有易主的可能,劉備顯然早有染指徐州之心,此次來信便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三十七章西求袁紹

糜芳的話未說完,糜竺便一把將桌上的茶杯推到地上,咆哮起來:“休要再言,為兄豈能讓小妹被那頭色狼蹂躪,為兄主意已定,只要燕王殿下能擊退袁術與公孫瓚聯軍,救徐州百姓於水火,就算是為兄報了府君大人知遇之恩,為兄自會舉家投靠燕王殿下,更會助其奪得徐州,徐州就算是交給外人,也絕對不能交給那兩個敗家子。”

就在茶杯摔在地上粉碎、餘音未消的時候,就在糜竺話音剛落、氣喘籲籲的時候,就在糜竺還未能從惱怒中平靜的時候,就在糜芳張大了嘴,瞪大了眼,吃驚地看著一改斯文之舉,大發脾氣的大哥的時候,忽然一個聲音傳來:“燕王駕到。”

且說,陳登與糜竺分手後,率領府中家將,直奔袁紹所在的鄴城。 與糜竺相比,陳登的趕路速度就放慢了許多,畢竟對於袁紹肯出兵一事,陳登是絲毫不看好的,早去晚到的結果是相同的。

陳登到了鄴城也知道,袁紹已經搬家了,搬到了司州河內郡的孟縣。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看官都要問了,袁紹不是派以淳于瓊為帥,許攸為軍師,張郃、高覽、方悅、晏明為副將,統兵五萬西進並州了嗎,怎麼變成了司州了呢?

其實,此乃許攸之計,明著是進軍並州,實則是突襲司州。 董卓遷都之時,倉促間任命了一個叫盧艾的人做司州牧,此人並無大才,是董卓的一個遠房親戚,文不能治州,武不能防守,說是飯桶膿包也不為過,不過,董卓給他留下的兩萬西涼軍卻不是膿包飯桶,那個統軍的胡赤兒也是久經沙場的驍將。 董卓臨行之時曾有吩咐,一旦周邊諸侯有覬覦司州者,司州軍政大權將由胡赤兒收回。

董卓走後,胡赤兒趁著關東諸侯互相互相爭鬥的時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三十八章司州碰壁

見許攸的主張和昨日沮授的勸進一樣,袁紹心中便決定出兵,正要開口說話,不料一直和許攸是死對頭的郭圖這時候突然道:“主公不可,萬萬不能出兵。”

袁紹剛張開嘴巴,聽到郭圖的話,便順勢問道:“怎講?”

郭圖朝袁紹雙手一拱,不慌不忙道:“理由有三。其一,曹操發兵之前,曾經給主公送來書信,說明其兵發徐州乃是為父報仇,自古父仇不共戴天,這時候主公若是出兵,乃是不義之師,更令天下諸侯所瞧不起;其二,曹操素來多謀,大軍出征徐州,兗州豈能不設防守,一旦兗州不能快速拿下,曹操大軍回防,必會使我軍處於兩面夾擊之被動局面也;其三,如今司州方定,主公出兵兗州,派兵少恐難取勝,派兵多則司州防守薄弱,北方劉備必會乘虛而入,冀南之地將危矣。因此,圖以為主公決不可發兵。”

手下的謀臣的意見不一,這下讓袁紹倒是為難了,不知聽誰的好,雙眉不禁緊緊皺在了一起。 就在這時候,忽然門外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主公可先斬郭圖,然後兵發兗州。”眾人聽到聲音,便知道是沮授到了。

果然,話音剛落,只見沮授一手拄著拐杖,進得門來。

今日袁紹召集眾人,沮授猜到必然是為是否出兵徐州之事,於是顧不上身體有病,拄著拐杖便趕了過來,所以比眾人遲到了一步。 就要走到會議廳的時候,沮授正好聽到郭圖的不能發兵的三個理由,擔心袁紹受到郭圖的蠱惑,於是便急著先喊了一聲。

袁紹見是沮授,急忙站起,走到沮授跟前,這時沮授正要向袁紹施禮,被袁紹一把攔住,寬聲道:“公與無須​​多禮,方才聽說公與抱病在家,紹準備議事之後親自去看望公與,怎地公與卻親趕過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三十九章陰謀兗州

糜家兄弟聽到“燕王駕到”這幾個字,急忙從席上起身,準備出門相迎,不料兩人剛站好,便看到劉備已經笑容可掬地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道:“子仲勿怪,孤因為公務繁忙,昨晚睡得過晚,故今早未能早起,倒讓子仲久等也,孤著實抱歉。”

聽了這句話,糜竺心中的那一絲不快立即煙消雲散了,剛才因為劉備遲遲未到,糜竺心中著實有點惱怒,但是因為糜芳的到來,使得糜竺的惱怒消散了不少,但還是有那麼一點,劉備的這一句話中便有一個“勿怪”,一個“抱歉”,以劉備燕王的身份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自是使得糜竺的心情再次輕鬆起來。

糜竺趕忙躬身向劉備行禮道:“徐州別駕糜竺參見王爺。”

劉備急忙上前,一把攙住糜竺,樂呵呵道:“子仲不必如此客氣,汝是子方之兄長,大家便都是自己人,孤甚是討厭這些繁文縟節,能免則免也。”

糜竺沒想到劉備竟是如此的沒有一點架子,心中頗感激動,正要推辭,這時候糜芳也道:“大哥,主公向來都是這樣,以小弟見,就以主公之言,看這些繁文縟節該免就免吧。”糜芳跟了劉備也有半年多時間,知道劉備所說不假,便出言相勸糜竺,免得劉備不高興。

聽了糜芳的話,糜竺見劉備確是一臉誠懇,這才作罷。

劉備眼睛一掃地面上被摔得粉碎的茶杯,故意“哦”了一聲,對糜芳道:“子方,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汝兄弟二人在此發生爭吵,以至於子仲將此杯摔碎?”

糜竺臉上一紅,急忙搶在糜芳之前道:“王爺,非是如此,吾兄弟二人剛才正在敘舊,不曾發生爭吵,方才是竺端茶之時失手將茶杯摔碎,倒教王爺見笑,失禮之處,還望王爺見諒。”糜芳正不知該如何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四十章垂涎馬氏

這一日,李儒接到情報,說是牛輔近來與燕王劉備常有書信往來。李儒是董卓的女婿,牛輔也是董卓的女婿,當然,兩個人的妻子都不是董卓的親生女兒,而是其同宗之女,被董卓收為了義女。

牛輔雖然沒有李儒在董卓跟前吃香,卻也絕對是董卓可信的心腹之一,若說他與劉備有往來,不要說董卓不信,就是李儒也決然不會相信。但這消息來源絕對沒問題,李儒也不相信此事會空穴來風,於是便命人繼續暗中調查,以求證據。

三天后,證據來了,是一個人與一封信,據擒住這個人的將士介紹,這個人是幽州涿縣人,奉了燕王劉備之名,送一封信給牛輔,在路過長安郊區的時候,被巡邏的將士發現其鬼頭鬼腦,便將之拿下送到了李儒處。

李儒一問之下,果真如此,而且此人口音確實是幽州口音,更讓李儒震驚的是,那封信的內容竟然是劉備與牛輔約定起兵的詳情,具體起兵時間為兩個月後,劉備會在一個月出兵,從北面饒過並州,攻打長安,牛輔鎮守扶風,就在長安西面,一旦劉備大軍攻打北地郡,董卓主力全都被派往北地郡的時候,牛輔率領大軍突襲長安,一舉將董卓拿下,救出皇上與百官。

李儒看這封信,登時嚇出一身冷汗,如果這封信為真,一旦劉備真的從北向南進軍的話,董卓定會將雍州主力調往前線,以擋劉備,畢竟十四路諸侯當中,真正為董卓所忌憚的也只有劉備。長安空虛,牛輔手下有五萬大軍,一旦發動突襲,長安必將淪陷,接著,牛輔再與劉備南北夾擊,則董卓大軍必敗,到時候他們這些人都將會死無葬身之地,包括李儒。

不過,李儒是什麼人,怎麼可能輕易相信這封信的內容與這個人的話,當即便反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四十一章算計李儒

董卓來到書房,發現李儒正一臉焦急地不停向門外張望,看到自己來來到,臉上立即轉為一片喜悅之色,並且急忙站起身來,向門口迎來。董卓更是確定李儒是得到什麼重要情報,這才不顧時間地向自己回報,於是便不等李儒張口,先開口問道:“文俊如此深夜來到,莫非是掌握了朝中某一要臣之不軌行為?”

李儒微微一愣,隨即便深一鞠躬,說道:“恩相真神人也,竟然連小婿來意都猜得如此絲毫不差。”

董卓哈哈大笑著走進門來,說道:“莫拍馬屁,汝既然敢在這個時間來郿塢,若非有重要緊急之事,安敢如此,快說,究竟是哪一位大臣要謀害孤,是三公還是九卿,還是皇上身邊的那些殘人?”

李儒搖了搖頭道:“回恩相,都不是。”

“都不是?”董卓聞言一愣,腳下也是一聽,轉過身來,注視著李儒,問道,“莫非是孤身邊之人不成?莫非是奉先?”

李儒又是搖了搖頭道:“非也,此人與小婿身份相當,更是手握五萬雄兵,為恩相鎮守扶風。”

“牛輔?”董卓真是大驚失色,一臉的不可思議,急聲問道,“文俊,此事可真,牛輔追隨孤日久,一直忠心耿耿,何況孤待之不薄,其如何肯背叛于孤也?莫非汝已經搜集到什麼真憑實據不成?”

李儒一臉嚴肅地點了點頭,從懷中將那封書信掏出來,說道:“回恩相,城外巡邏軍士抓了一名可疑之人,此人乃幽州人氏,奉劉備之命給牛輔送一封書信。小婿已經在宮內與劉備往日奏摺對比,信中字體正是出自劉備之手,而且,那人備受嚴刑拷打,只說什麼都不知道,小婿深感事關重大,這才深夜向恩相回報此事,請恩相定奪。”

董卓將書信仔細看了一遍,勃然變色,但是卻沒有即時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四十二章馬氏之烈

呂布與李儒已經離他而去,成為了王允集團的核心人物,這一點董卓絲毫無所知,現在的他正在大張旗鼓地準備迎娶馬氏。

就在李儒加入了王允集團的第二天,董卓派出的浩浩蕩蕩的迎娶隊伍天沒亮就出發了,兩個時辰後便到達了馬氏蟄居在安定的小院門口。這吹吹打打的鼓樂喧嘩聲,如同晴天裡的一聲霹靂,把這位心如枯井的故將軍夫人震得六神無主,淚如泉流。

董卓此舉,在馬氏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她一改往日雍容文雅的風度,哭著、罵著將報聘之書扯了個粉碎。

董卓是個什麼東西,不熬看眼下大權在握,飛黃騰達在她馬氏的眼裡,不過是個跳樑小丑罷了。不管天下人如何評價董卓,反正皇甫一門,包括她自己,從來就瞧不起這位董太師。馬氏一想起董卓這個名字,心裡就像吃了個蒼蠅一樣噁心,她對董卓的厭惡並不始自今日,十多年前,她就對這個色迷迷地死盯著自己看的莽漢子大為不滿,三番五次要皇甫規將董卓逐出門牆。

可世道無常,這個小丑現在卻竊居漢家中樞,這個色中餓鬼竟然要打自己的主意了。沒有了皇甫規寬厚的肩膀作為依靠,馬氏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渡過難關。於是,馬氏擦了面上的淚,又恢復了往日的文靜。她婉轉地對站在門首不肯離開的使者說了種種不能接受婚聘的理由,並要他們立即帶走聘禮返回長安。

可是,沒有完成任務的迎親團怎敢空手返京,他們一面在安定城住下來,一面派人進京稟告給董卓。

“好大膽的婆娘。”董卓聞報,不由氣急敗壞,自從手握大權以來,敢於反抗他的人已是極少,如今竟然多出了一個婦人,董卓對報信者怒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四十三章董卓之死

董卓撇了撇嘴,不以為然道:“娘,您儘管寬心,夢乃反兆也,孩兒就要登基稱帝,您就只管等著做皇太后即可也,哈哈哈哈。”說罷,董卓不理董母的繼續叨叨,轉身去找鄒氏與何氏報喜去了。

何氏聽聞之後,自然是歡喜萬分,董卓做了皇帝,她便是貴妃之尊了,不過鄒氏卻是明白此乃王允與呂布之計,心下也甚是高興,當然,鄒氏高興的並不是她將會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而是董卓將死,她便能夠如願以償地跟呂布廝守終生了。

初平三年四月丁巳日的黎明終於來到了,因為歷史已經改變的緣故,這一年原本該是西元192年,現在卻成了西元190年,足足提前了兩年。

這一天的長安城是一個少有的好天氣,昨晚黃昏時分的陰霾已經完全被湛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所代替。遙遠的南山就像洗過一樣,青翠欲滴,郿塢的花園裡也是一派初夏怡人的景象,柔韌的柳絲像一串串金線低垂在澄清的池沼上,嬌啼婉轉的小鳥在姹紫嫣紅的百花叢中飛來飛去。

董卓剛剛起床,王允便急匆匆求見,董卓知道王允此來必是請自己過去接受皇帝的禪讓,果然,見禮之後,王允直接開門見山道:“太師,禪讓台已經築好,並且大典已經準備就緒,只等太師親身前往也。”

董卓大喜道:“孤昨夜夢見一金龍罩身,今日果然得到喜訊,機不可失。”

於是,董卓便進入房中,辭別其母。

董母仍有擔心道:“為娘近來一直心驚肉跳,並非吉兆。”

董卓不以為然道:“母親將為國母,豈能沒有驚報,且定,兒去去就來。”

出了董母住處之後,董卓便傳人更衣,一直跟隨在董卓左右的郿塢管家董乙急忙對再簾外伺候的穿衣僕役喝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四十四章郿塢之變

看著李肅割下了董卓的首級高高舉在手中,呂布興奮地從懷中掏出詔書準備宣讀,猛然間董卓的陳屍處,傳來一陣捶胸頓足的嚎哭聲,低頭一看,原來卻是田儀、董乙和皂蓋車的駕轅者正抱住董卓的無頭屍體嚎啕痛哭。呂布對董卓可謂是恨之入骨,立即火冒三丈,當下抽出佩刀,大步趕上,刀起頭落,只兩三下,就把田儀、董乙和駕轅者打發到黃泉路上去和董卓作伴去了。

這下再無別的聲音打擾,呂布可以安然宣詔了,詔書內容無非是說董卓大逆不道,應該誅夷之類的話,詔書最後又說:“詔討卓耳,余皆不問。”詔書讀畢,內外吏士都立正不動,齊呼萬歲。

歡呼聲很快就傳到未央前殿,在此等候佳音的王允、楊瓚、士孫瑞大喜過望。當下將這一消息通報群臣,人人彈冠相慶,欣喜萬分。

慶賀聲中,王允接連發布幾道政令:一是把賊臣董卓的屍體拖至西市口示眾;二是著中郎將呂布前往郿塢抄家,禦史中丞皇甫嵩前往太師府抄家,捕拿家屬;三是令執金吾捕拿董卓餘黨……

皇宮的大鐘在不斷地敲響,全城的百姓都從家裡跑出來清河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人們要用歌舞、美酒、狂歡來慶祝這一時刻的到來,慶祝暴君的滅亡。官道兩旁、各衙門的空場上,寬闊的長安大道上,一日之間變得十分擁擠,而且人越來越多,幾乎是傾城出動,接到水泄不通。整個城裡鐘鼓齊鳴,絲竹飛揚,笑聲飄散在蔚藍的天空中。店肆、酒家、飯館裡也擠得透不過起來,酒家的老闆已經不顧日後如何營業,把最後一點就都拿出來全部賣給歡慶的市民,匆忙離家,忘帶銀錢的士女們,也毫不顧惜地從頭上、手上、衣上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四十五章長安生變

董卓被誅,在天下諸侯眼中,算不得什麼,畢竟皇帝年幼,皇權還是要旁落的。但是,在雍州,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因為雍州之內還有董卓的心腹李榷、郭汜、樊稠和張濟大軍共計三十萬之眾。而長安的守軍不過數萬,即便有呂布這天下第一武將坐鎮,也是絕對不可能抵得住李榷等人的三十萬大軍的進攻的。

殺了董卓,王允、呂布和李儒不得不將李榷等人的問題放在桌面上來討論,這一次,就產生了分歧。以王允之意,李榷四人是絕對不能寬恕了這四個人,畢竟他們跟隨董卓已久,作惡很多,但是呂布是武將,李儒是謀士,明白一旦不赦免這四人,將會帶來什麼後果,於是他們主張先對四人進行赦免,然後再慢慢削弱其兵權,待到時機成熟,再將之正法。

如此一來,王允心下就嘀咕了,畢竟呂布、李儒加上李肅以前全都是董卓的心腹,跟隨董卓的時間,對漢室的忠心自然不能與楊瓚、士孫瑞這樣的漢室忠臣相比,他們如此縱容不殺李榷等人,莫非還想學董卓一樣,繼續把持朝政,禍國殃民。

有了這個心念之後,王允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李榷等人剷除乾淨,然後呂布、李儒等人也是一個不能留。剷除李榷四人的最好辦法,自然就是封鎖長安城,許進不許出,然後以董卓的名義,將四人召進長安城,一舉除掉。

但是,王允的命令下得有點晚,消息已然傳了出去。李榷四人得到消息之後,自是大驚失色,他們沒想到不可一世的董卓竟然被殺了,而且是死在了呂布與李儒的手中,連個全屍都沒有。

根據《三國演義》的情節,李榷四人得到消息之後,聚在一起商議,覺得應該逃回西涼,於是便逃到陝西,上表求赦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