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架空歷史] 興漢龍騰 作者︰滄海飄零 (已完結)

第十四章 執掌青州
蕭言聞言大喜,急忙催問道︰“元直,是何良策?快快講來。”

  徐庶回答道︰“自黃巾起義以來,天下大亂,朝廷四處平亂,應接不暇,而各方諸侯大部分擁兵自重,毫不理會漢室朝廷的旨令,數年之內必定生變。而主公未及弱冠之年,便以平亂黃巾此等忠義之舉而名揚天下,威名遠播。正可借次良機,以東萊一郡之兵入主青州,招賢納士,擴充軍備,數年後舉兵北上,則冀州、幽州可定,北伐烏丸,一方面可威懾蠻夷,另一方面也可穩定後方,數年時間即可鞏固北方,然後集結三州之力南下佔兗、徐二州。主公既然一心復興大漢,則可勤修內政,擴充軍備,廣招各方賢能,委以重任,坐擁五州之力,靜觀天下變化,伺機而動,進則震懾天下諸侯,振興大漢,退亦能據守一方,等候良機。如果真的做到這樣,那麼我們大漢就有希望真正復興起來了。”

  蕭言聞徐庶之策與自己當日所想不謀而合,不禁拍手稱贊。要知道他可是熟知歷史的現代人,當時也絞盡腦汁了一夜,而徐庶作為一個古人,能有如此遠見,真是曠世奇才,蕭言心中為歷史中徐庶之才無法得到施展而感到惋惜。

  突然,蕭言心中隱隱覺得有些不妥,腦中閃過一件大事,連忙詢問徐庶︰“元直,家中親人安在?”

  徐庶見主公問及家中,便道︰“庶乃潁川陽翟人,幼年喪父,無兄弟姐妹,如今家中只有老母一人。”

  蕭言裝佯詫異,道︰“如今世道不太平,戰亂紛紛,元直怎放心老母一人留置家中,做人以孝為先,如今我下轄東萊郡堪稱太平,元直速速遣人前往家中,將母親接至東萊,安享晚年。”其實是擔心以後有人用徐庶母親來威脅他,這招在歷史中為曹操所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五章 招賢納士
坐擁整個青州後,蕭言心中首次有了踏實的感覺。想想自己從二十一世紀來到東漢末年,結義趙雲、拜師左慈、結識劉備、敗黃巾、發展東萊、坐擁青州,一路而來仿佛如在夢中,自己從一個處處走霉運的現代人,真正蛻變成了一個一心復興大漢王朝的亂世諸侯,稱霸一方。想至此,蕭言心中感嘆不已。

  既然已經身處這個時代,蕭言也開始真正融入這個時代,把自己作為東漢王朝的一份子,蕭言心中暗下決定,要把青州治理好,作為自己匡復天下的根基之地。隨即召集徐庶等人,連續商議了數日,決定在青州轄內改革內政,廣置軍馬,富民強兵以待亂世。

  首先在內政方面,蕭言做出了極為大膽的改革,即便是其中有些政令與朝中體制相違背,但蕭言並不在意,漢朝原有的舊體制中弊端太多,如今自己手握青州軍政大權,民心所向,也並不顧忌太多。

  蕭言在接掌青州開始,陸續實行了一些鐵腕政策,派徐庶著手調查原有大小官吏的所作所為,考核官吏的政績,根據其平時的表現,予以升降,如遇到為惡地方的墨吏,命徐庶一概斬殺,族人為奴或驅逐出青州,家產盡沒于府庫,同時對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凡有為惡鄉里之事者,皆比照官吏的處治辦法處治,一時間,在青州全境,徐庶共斬為惡墨吏、豪門多達百多家,頓時整個青州為之震粟,廉政之風盛行,但有所命,未有敢違者。

  與此同時,比照後世各朝例子,廣設學堂,不計出身門第,只要自認有才者皆可報名,如此招考錄取了大批有為青年儒士,蕭言又對這些人進行了集中教育培訓,擇其優者任命為縣以下各級府吏,使青州吏治為之一新。

  其次,蕭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六章 古之惡來
這日,蕭言正在府中與徐庶、趙雲等人商討政事,呼听門外喧嘩聲一片,便出門看個究竟。

  來至門前,但見府中侍衛十數人正圍著一魁梧漢子,拖拉硬拽。觀此漢足有一米九高,相貌凶狠。只見此人猛然雙臂一震,眾侍衛皆倒飛出去。蕭言驚嘆,好一個惡漢。身旁趙雲眼中隱隱透露出一絲戰意。

  蕭言上前喝止眾侍衛,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漢子,詢問道︰“請問壯士何人?”

  那大漢听得有人問話,憨憨的說道︰“我叫典韋,字惡來,陳留己吾人。在家鄉時,常听人談起青州牧蕭言武勇天下第一,我不大服氣,便趕往北海與之比試,沒想到他卻跑來了臨淄,我又趕了過來,盤纏用光了,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如果不是肚子餓得沒氣力,就這些侍衛,不夠我一只手的。”

  典韋,這個名字讓蕭言心頭一驚,這不就是後世人所稱的“古之惡來”,歷史中曹操身邊數一數二的猛將,肯定是自己府上侍衛看到這典韋相貌凶惡,不讓其進入,這才產生摩擦。

  蕭言想想好笑,之前的太史慈和如今這典韋都是被阻于門外,看來以後自己需要重視一下府中各類人等的素質教育了。

  蕭言想罷,已有了收服這員猛將的心思,對典韋道︰“典壯士,請先隨我入府用些酒食,然後我們再細談。”

  典韋也不客氣,都沒問蕭言是誰,便跟著蕭言走了進去。

  大廳中,看著典韋面前一片狼藉的桌面,眾人心中暗笑,看來這“惡來”確實餓了許久了。

  這一頓直讓典韋吃得連連打起了飽嗝,手一摸嘴,滿意道︰“總算吃飽了,好久沒吃得這麼爽了,你這小哥為人不錯。”

  蕭言見眾人臉色略顯不睦,忙示意眾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八章 巧遇郭嘉
不多時,徐庶就帶著那青年文士來見蕭言。經過徐庶一番介紹,蕭言才知道原來此人就是郭嘉。蕭言腦中立刻閃現出一段記憶。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謀略天才,素有鬼才之稱,常與曹操公論天下大事,可惜其人素來體弱多病,英年早逝,曹操痛拗失聲。當曹操兵敗赤壁之時,曾嘆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蕭言朝郭嘉仔細地打量著郭嘉,英俊瀟灑,面白似玉,無須,一身青衫,顯得十分儒雅,只是臉色蒼白略顯柔弱,順勢向邊上徐庶使了一記眼色。

  徐庶立刻領會,給郭嘉指引道︰“奉孝,此乃吾主公,現官拜討逆將軍,青州牧。”

  郭嘉在徐庶介紹完蕭言後,躬身對蕭言施了一禮道︰“原來是蕭將軍,將軍威名天下皆知,嘉失敬了,恕罪,恕罪。”

  蕭言忙一把扶住郭嘉,道︰“奉孝不必多禮,素聞奉孝乃天下大才,言敬仰已久,不知奉孝可否屈就青州,與我共商大事,匡復大漢天下。”

  徐庶在旁也對郭嘉言道︰“吾主公,天下至仁至義者也!戰黃巾、收流民、施良政、招賢人,現在青州境內百姓安定,百業繁榮,人人歸心,如吾主公這般當世豪杰,舉世難尋!奉孝,你可千萬不可自誤啊!”

  郭嘉也是早聞蕭言賢明,但始終有點不放心,于是問道︰“蕭將軍除寇安民之舉,令人佩服。不過此刻青州境內賊寇蕩滅,四方清平。不知蕭將軍,今後又是作何打算?我又有什麼地方可以幫得上將軍呢?”

  蕭言搖了搖頭,今後會怎麼樣?這點蕭言心中很清楚。亂世即將越演越烈,想到今後將有無數無辜的百姓,就要枉死于這個亂世,不禁有些感嘆,說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部 諸侯討董 第十九章 亂世序幕(上)
此時,漢室朝廷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十常侍等仗著漢靈帝的寵信,又手握重兵,愈加的飛揚跋扈起來,大將軍何進也奈何不得。于是,十常侍開始把持朝綱,朝中大臣若有不從者,殺之貶之。漢靈帝又封趙忠等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人皆封列侯。朝政愈壞,人民嗟怨,天怒人怨。

  朝廷公開買賣官餃,只要出的起錢,上至一二品將軍,祿卿,下至七八品縣令,都可以購買得,而士族之間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天下之地十之八九已經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了。百姓已經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了,各地起義紛紛爆發。各地災禍不斷,百姓紛紛流離失所,青州由于蕭言治理得當,民生富庶,各地許多逃難百姓流入,蕭言一概納之,現在青州已經可以算是天下的第一大州了,人口驟然突破千萬。

  各地起義已經紛紛爆發,奏章像飛雪般涌向京師,但都被十常侍攔截下來,密而不報。一日,漢靈帝與十常侍等在後花園飲酒,諫議大夫劉陶徑直來到漢靈帝面前,伏地叩拜道︰“現在天下已經快分崩離析了,陛下怎麼還有心思與宦官在此飲酒。”

  漢靈帝驚奇的道︰“現在國家太平,人心安定,哪有什麼危機之事啊。”

  劉陶哀怨的道︰“四方盜賊並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張讓之流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禍在目前矣!”

  十常侍听到劉陶這麼說馬上摘掉帽子跪在地上哭泣的道︰“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願乞性命歸田里,盡將家產以助軍資。”

  漢靈帝對劉陶大怒道︰“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獨不容朕耶?”說完就下令武士將其推出去斬了。

  劉陶悲泣的大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章 亂世序幕(下)
次日,何進被封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可謂權傾朝野。

  十常侍在得到何後的庇佑之後也暫時的免了性命之憂。但是他們的野心還是不死,漢靈帝之母董太後不甘心何後一人專權下去,于是兩幫人一拍即合。董太後召見張讓等人入宮商議,董太後道︰“何進之妹本是我推薦她給皇帝,她才有今天,現在她兒子已經貴為大漢天子,內外大臣都是她的心腹,權傾朝野,我現在該怎麼辦呢?”

  張讓這只老狐狸對這些宮廷內斗之事非常的熟悉,立刻上奏道︰“太後娘娘可親自臨朝,垂簾听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封國舅董重,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董太後听了非常的高興,決定按照張讓的主意辦。次日早朝,董太後就下旨,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旨意一下,立刻激起了何後強烈的反感。何後怕董太後的勢力高過于她,于是她在宮中設一鴻門宴,邀請董太後,打算預先警告于她。

  董太後還不知道這是何後的計策,還真的親自赴宴。酒至半酣,何後道︰“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後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垂听焉。”

  董太後聞言大怒,道︰“你當初心懷嫉妒,鴆死王美人。現在又仗著你兒子貴為天子,你兄弟何進權勢滔天,就開始在這里胡言亂語,我讓驃騎將軍董重殺你的兄弟易如反掌啊。”

  何後也憤怒道︰“我以好言相勸,你竟然還惱怒我。”

  董太後又怒道︰“你們家事世代殺豬,對朝廷大事又有什麼見識。”

  這句話直插何後的軟肋,何後也越發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部 諸侯討董 第二十一章 董卓進京(上)
朝廷召集各地諸侯進京勤王的召令頃刻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反應不一,其中,以西涼刺史董卓的反應最為強烈。

  西涼刺史董卓,為人驕橫跋扈,統領西涼大軍二十多萬,其中有將近十萬是騎兵,因此常有不臣之心,得召之後大喜,點起二十萬大軍,使其女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陝西,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

  董卓的另一個女婿李儒上諫道︰“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董卓听從了李儒之計,上表道︰“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進得表大喜,傳閱與百官,侍御史鄭泰諫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何進不納其言,反道︰“汝多疑,不足謀大事。”

  盧植亦諫曰︰“植素知董卓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禍患。不如止之勿來,免致生亂。”何進還是不听,于是鄭泰,盧植二人棄官而去。朝中大臣,去者大半。何進派人人迎接董卓于澠池,卓按兵不動。

  ——————————

  同時,何進的傳召到達了青州蕭言處,徐庶進言道︰“主公,今董卓帶領二十萬大軍進京勤王分明有不臣之心,天下必亂,我等應坐山觀虎斗,等董卓攪亂大漢朝廷我們再出正義之師,則天下大亂可定也。”

  蕭言稱是,但他心里知道,這天下之豺狼何止董卓一人,這董卓只是心比較急而已,其余如袁紹、袁術、曹操、劉備、孫堅等,皆為豺狼。

  郭嘉亦進言道︰“主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三章 孟德獻刀
袁紹棄官而去之後,董卓就更加囂張了。現在董卓可以毫無顧忌地進行他的廢立大計了。

  三日之後,董卓請少帝與文武百官來到嘉德殿,說好听是商議廢立皇帝,說難听點就是他董卓一個人的意思。百官到位後,董卓手握寶劍,對百官言道︰“當今天子暗弱,不足以君臨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董卓當即就命令李儒大聲讀出策文。

  李儒張著他那特有陰險的嗓音道︰“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董卓早已等得不耐煩了,等李儒讀完,董卓斥令御林軍扶少帝下龍位,沒收少帝臨時雕刻的玉璽,向北面長跪,稱臣听命。又把何後從後面拉出來也一起跪在地上,少帝與何後抱頭痛苦,百官皆有不忍之色。

  尚書丁管憤怒大罵道︰“逆臣董賊,怎敢欺天之命妄談廢立天子大事,吾當以頸血濺之。”說完丁管就揮舞著象牙簡向董卓沖去,董卓下令武士將丁管推出去斬首。丁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

  董卓處理完丁管之後所有的大臣都安靜下來了,沒有一個人敢出去發言。董卓哈哈大笑,請陳留王劉協登上帝位,百官朝拜完畢,董卓下令把少帝、何後與唐妃軟禁到永安宮,百官群臣沒有董卓的命令誰也不能進入。陳留王劉協,表字柏和,乃靈帝中子,登基後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十四章 諸侯會盟
卻說曹操逃出洛陽,直飛奔往東郡,散盡家財招募義兵,又得大財主衛弘資助,曹操勢力大盛,于是曹操廣發檄文于各鎮諸侯,商討共同討伐董賊。曹操在東郡本來就已經人才濟濟,樂進、李典、王忠、王植、戲志才、毛介、滿寵等人無一不是獨當一面之輩。發布檄文之後,又得族弟,夏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各帶兵馬前來相投。
  公元189年12月,曹操檄文道︰“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傳至各鎮諸侯,紛紛響應,蕭言在濟南,離開曹操最近,在與眾謀士商議後,留下荀氏叔佷及一半兵馬靜觀事態變化,自與徐庶、郭嘉及眾將帶領五萬大軍前去東郡與曹操回合;隨後袁紹也帶領三萬大軍從渤海趕至,隨後各鎮諸侯紛紛趕來,最後共計十八路諸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鈾;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濟陰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東萊候青州牧蕭言;第十一鎮,平原太守劉備;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馬,共計十八路諸侯。

  在各路諸侯中,蕭言突然發現了一個熟人,劉備。劉備也發現蕭言了,走過來親切的握著蕭言的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晚點在看看有沒有空)
第三部 諸侯討董 第二十五章 首戰失利
就這樣,袁紹以其弟袁術為督糧官,烏程侯孫堅為先鋒。高舉“討逆”“忠義”二面大旗諸侯大軍三十萬,浩浩蕩蕩朝汜水關進發。

  董卓在洛陽與李儒商議,李儒對董卓說︰“丞相,諸侯不足為懼,只需派一上將守住汜水關,丞相與溫侯守虎牢關互以為援,諸侯久攻不下必然糧草不繼,再施以離間之計,諸侯可破。”

  董卓深以為然。即刻升帳點軍派將,有關西人華雄出列請戰︰“丞相,某願為丞相分憂,前往汜水關迎敵。”

  董卓大喜封華雄為驍騎校尉,與李肅引兵五萬前來汜水關挑戰諸侯。華雄到汜水關領三千軍士下關挑戰。

  話說,孫堅討的先鋒之職後,正欲轉身回營整軍出發。蕭言走至其身邊,輕聲提醒道︰“文台兄,此去任務艱巨,小心為上,切勿腹背受敵。”

  蕭言的話說得很隱諱,孫堅乃豪爽之人,只當蕭言是上來鼓勵自己,笑道︰“多謝子鴻提醒,自我出道以來,向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雖然汜水關乃天下雄關,但是也奈何不了我們江東雄獅。”說完便轉身回營整頓兵馬,準備第二天出發。

  蕭言見孫堅沒有領會自己的意思,搖了搖頭,也就是不再言語了。

  這時,濟北相鮑信怕孫堅搶奪頭功,就暗拔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

  鮑忠來到汜水關下,大罵道︰“關上何人?快快下馬投降,我後面有聯軍三十多萬,如還執迷不悟,攻上關去取你首級。”

  華雄聞言大怒,即刻點起一千西涼鐵騎飛奔出汜水關。

  鮑忠一看來將如此魁梧,知道自己這兩把刷子還不夠,就急忙引兵撤退,但是鮑忠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