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化工大唐 作者:殷揚 (全書完)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三章 三喜臨門

「鄭老爺子,這是……」在場之人只有鄭建秋最有可能請沈榷來赴會了,陳晚榮以為是他,話才說出口鄭建秋輕輕搖頭否決了。如此一來,陳晚榮對沈榷何以會來就更加驚奇了,現在不是究根問底的時候,應該迎客才是最緊要事,越眾而出,來到沈榷面前,抱拳行禮︰「草民陳晚榮見過沈大人。」按照禮節,民見官要下跪,陳晚榮的膝下有黃金,才不會給沈榷下跪。

如此舉動,很無禮的事情,鄭建秋暗中替陳晚榮捏把汗,然而讓他意外的是,沈榷卻坦然接受陳晚榮的無禮,抱拳回禮︰「沈榷見過晚榮兄!」拉住陳晚榮,左瞧瞧,右瞧瞧,親熱得緊,好像是老朋友似的。

兩人初次見面,就如此親熱,鄭建秋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到,驚訝不置。陳晚榮也不清楚沈榷為何對自己如此親近,開始演戲,臉上堆著親切的笑容︰「沈大人大駕光臨,陳晚榮未曾迎迓,還請沈大人恕罪。」

「晚榮兄言重了,沈榷不請自來,算是不速之客了,晚榮兄沒有把我趕出去,我就很感激了。」沈榷也不笨,言詞得體。回身把跟來的縣丞、幕僚、大戶給陳晚榮一一引介。

陳晚榮自然是熱情相迎,禮畢請眾人進屋。陳晚榮故意落在後頭,挨在黃伯鳴身邊,一扯他的衣袖,輕聲問道︰「黃先生,你們這是為何?」

黃伯鳴和陳晚榮的關係不算差,白了陳晚榮一眼︰「晚榮兄,您真是見外,今天開張也不告知一聲,也不讓我叨擾您一杯水酒吃吃。」

「黃先生事兒忙。我不是怕你分身乏術麼?」陳晚榮笑道。

黃伯鳴在陳晚榮耳邊輕聲道︰「晚榮兄,今天來您這裡,給您道喜是一樁,可還有一件更重大的事情。您今天可是雙喜臨門了。」

「什麼事?」陳晚榮正丈二金剛般摸不著頭腦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四章 要變天了

這話雖有拍馬屁之嫌,倒也合情合理,讓人無法拒絕。唐朝的「國子監」相當於現代的「教委」,國子監轄下的國學、太學、四門學類似於現代的北大、清華這些高等學府,是讀書人心中的聖地。就是在現代社會,有些偏僻地方有人考上北大清華,縣長都會親自到賀,為其上學做些準備,更何況在沒有全民教育的唐朝。

不過,陳晚榮不是專斷之人,這事還得陳再榮自個拿主意,問道︰「再榮,你看呢?」

陳再榮向沈榷施禮道︰「沈大人的好意我心領,只是這事成與不成還得兩說,萬一不成,勞動您們,我多不好意思。」

黃伯鳴接過話頭道︰「再榮,你就不用擔心了。為師當年也進過國子監,對國子監還是有些瞭解,以你的才學人品不會有問題。至於你的武藝韜略,為師就不用多說了,學館裡的先生和生員都有目共睹。太子聖明,武藝高強,深通兵略,自會降恩於你。」

雖是預測之詞,卻給他說得信心十足,對陳再榮能否成功有著極大的信心。這話立時得齊賢明的贊同︰「黃先生這話就是我要說的。再榮,你的能耐別人不瞭解,我們還能不瞭解麼?本來縣館商議過了,準備今年秋季舉薦你去應來年的春幃,現在你去國子監,由國子監舉薦比我們縣館更合適。」

幃是考場的意思,唐朝的省試或禮部試一般在春天舉行,故叫春幃。各地的縣館、地方官員要在頭年秋季把舉薦的生員或者鄉貢名冊報到長安。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陳再榮也沒法推脫了,謙道︰「若是不能進國子監,還請沈大人、黃先生、齊先生不要笑話。」

沈榷點頭道︰「陳年兄,您打算何時上路?我們也好做些準備。」

陳再榮略一沉吟道︰「哥,你說什麼時間去好?」

在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五章 再入長安

「請問,晚榮兄在嗎?」陳晚榮才端著碗,就聽見黃伯鳴的聲音響起。今兒是陳再榮進京的大日子,可也不能早到連早飯才端到手上的程度,雷也不打吃飯人!

陳晚榮忙放下飯碗,迎出來,只見黃伯鳴和齊賢明並肩而站,沖陳晚榮一抱拳︰「請問晚榮兄可都準備好了?縣館都等著呢。」

「準是準備好了,只是五臟廟還有點事要做。」陳晚榮在肚子上輕拍兩下,意思是說還沒吃飯。

齊賢明怕陳晚榮誤會,忙解釋道︰「晚榮兄請別誤會。我們學館雖不爭氣,送進國子監的生員還是有些,只不過沒有一個如再榮這般出眾的了,是以我們都有點心急,先生,生員們早早就聚齊了。」

陳晚榮哪會為這事生氣,笑道︰「齊先生言重了。你們用過早點了麼?要是沒用過,我們一起吃點。」

「這個……」黃伯鳴只說了兩個字就沒有下文了。

陳晚榮知道他們也沒有吃早飯,這些人也真是的,再忙總得吃飯,笑道︰「一點便飯,還請二位先生不要推辭。^^^再榮,請二位先生上座!」

陳再榮應一聲,以弟子之禮見過,引導二人進屋,坐在上位。陳王氏忙端來粥,送上饅頭,小菜。黃伯鳴二人謝一聲,老實不客氣的吃起來。吃過早點,不用黃伯鳴催,陳再榮把包裹挎在胳膊上。其實包裹裡也沒什麼東西,主要是些吃的,是陳老實夫婦忙前忙後給做的。長安的食品多的是,根本就用不著,只是在慈母眼裡,兒子出行。那是何等的大事,要不帶也不行。

要不然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樣地深入人心。慈母雖是力量有限。所做的事情不算大,還很瑣碎,卻自有一股溫暖人心的力量,讓人想拒也拒不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六章 國子監(上)

“鄭小姐,讓你們久等了,真不好意思。”這個送行儀式又長又沒意思,要不是陳晚榮顧及陳再榮的面子早就跑得遠遠的了。

鄭晴還是那般善解人意︰“陳大哥,你言重了。辦正事要緊嘛,我們又不急,遲點早點都一樣呢。”

“你知道就好!”青萼可沒有鄭晴那般好說話,沖陳晚榮做個鬼臉,很沒好氣的道︰“要不要我們等你們到天黑?”

鄭晴輕喝一聲︰“青萼,不得胡說。這般送行,人生能有幾次?我們等等又何妨。”

這種事由不得陳晚榮作主,想快也快不了,真是理解萬歲!鄭晴向陳再榮施禮︰“恭喜陳小弟!”

陳再榮忙回禮︰“多謝鄭姐姐!鄭姐姐,我們這就走。”

“請!”鄭晴拉轉馬頭。

她騎的是一匹神駿的白馬,骨相不在青花之下,陳晚榮略一打量贊道︰“真是一匹好馬。”

“陳大哥過獎了,哪能和青花比。”鄭晴笑著謙遜,催動白馬,和青花跑了個頭尾相齊。

青萼騎的是一匹黑馬,異常神俊。唐朝的好馬很多,主僕二人有如此神駿的坐騎陳晚榮一點不驚奇,不過一白一黑相互輝映,很是有趣。

陳晚榮和陳再榮共乘一騎,鄭晴主僕二人相隨,四人向長安趕去。

這是陳晚榮第二次去長安,與第一次不同的是春意更濃。相隔才半個月。在官道上放眼望去,滿目盡是草長鶯飛、雜花生樹地盎然春意。農人在田里忙活,更增幾許田園景致。

三匹馬的腳程都很快,四人談談說說,青萼偶爾氣下陳晚榮,倒也不乏寂寞,不知不覺中就到了長安。從北邊的光化門進入長安,鄭晴一勒馬韁,白馬緩緩前行。問道︰“陳大哥,你們要在哪里駐足?”

也就是問陳晚榮他們要在哪里住宿,對這事陳晚榮心想隨便在哪里找個客舍就成,笑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十六章 國子監(下)

讀書在古代是一種特權,平頭百姓讀書的事雖不少,比起貴族、富人來說比例少了許多,周禮宣揚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更是一種桎梏。唐朝能設置四門學,招收庶民百姓子弟入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為唐朝培養了很多人才,為大唐的興盛做出了貢獻。

“高兄,你又在扇,扇出道理了麼?你都扇了幾天了呢。”一個頗帶譏誚的聲音傳來。

空地上有一個亭子,幾個學子圍坐在亭子里,正在討論問題,氣氛很熱烈。有一個學子,約莫十八九歲年紀,右手不住在面前扇來扇去,眉頭緊皺,正在思索問題︰“廖兄這話不對了,凡事都得弄清道理。你想呀,升火的時候,用扇子這麼一扇,或者用嘴一吹,這火就燃得更旺了,這道理何在?”

“高兄,這有什麼道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用不著琢磨了。”又一個學子潑冷水。

“高兄,也是我們了解你,要是換成不了解你的人,肯定把你當瘋子了。快坐下,不要折騰了,我們來吟詩。”一個學子拉著他坐下來。

鄭宛如一臉的好笑,仿佛在看猴子跳圈似的。

陳晚榮听在耳里,喜在心頭,這位姓高的學子提的問題雖然平常,卻是個化學問題,在唐朝,還是在國子監听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要陳晚榮不驚喜都不行︰“他是誰?”

鄭宛如雖不明白陳晚榮的用意何在,還是回答︰“高漸唄。國子監除了名地瘋子,整日里不好好讀書,就搞些莫明其妙的事情。”

他嘴里的莫明其妙的事情,在陳晚榮听來肯定是自然科學方面的事情,很是感興趣的問道︰“都有些什麼事情?”

“陳先生,沒給您說,這高漸做的事沒有一件不讓人笑話。”鄭宛如先貶損一通,這才說高漸的事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七章 翩翩佳公子

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記載在書籍上,國子監收藏的書籍雖然沒有囊括所有圖書,至少也是很大一部分了,到了此處不去「知識寶庫」參觀一番太也遺憾。只可惜鐵將軍把門,未到開放時間,陳晚榮只得萬分遺憾的離開。

望著守衛崇文閣的兵丁,陳晚榮巴不得自己成為其中一員,守衛中華文明,無怨無悔。

敬一亭離崇文閣不遠,是一座小型的四合院,門口有兵丁把守。高漸自認幫陳晚榮做事正所應當,上去把事兒一說,兵丁要陳再榮出示文書,驗過以後帶著他們進去。

這裡的兵丁不比門口的索性軍官那般粗直,很懂禮貌,請陳晚榮他們坐下,這才去稟報。不一會兒,一個一身書卷氣的老者,約莫六十來歲,頦下一部花白鬍鬚,走了過來。一見這老者,高漸和鄭宛如立時有點緊張,齊向他施禮︰「見過柴博士!」

唐朝博士位高望重,倍受人尊敬,他們自然是不敢失禮。博士主要負責講授學識,助教負責協助博士傳授知識。

柴博士揮手道︰「免了!哪位是陳再榮?」

陳再榮禮數周到︰「末學後進見過先生。」竟是執以弟子之禮。

柴博士氣質儒雅,陳晚榮大生好感,見到他好像見到自己導師似的,倍兒親切,鞠個躬道︰「無學之人陳晚榮見過柴先生。」

鄭晴也忙著見禮︰「小女子鄭晴見過柴先生。」

學者在哪裡都受人尊敬,柴博士給人見禮的事情多了,見怪不怪了,微微點頭︰「免了。免了。老朽行將就木之人。不敢當你們這些青年才俊之禮。再榮,徐祭酒在朝中辦差,這裡的事暫由老朽幫著。應試這事,後天早上你到國子監來,自會有人引領去考場。」把文書驗過,還給陳再榮。

國子監的管理官員除了祭酒外,還有兩司業,一般選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八章 妙手解毒

「公子好手段,只是山野之人的名字,犯不著用如此心機。」陳晚榮不以為意。

華服公子笑道︰「說得沒錯,只是這得看是誰了。在我面前如你這般說話者,沒幾個,要不對你不好奇都不成。再說了,高漸是國子監有名的瘋子,能和他瘋到一起的人,要不感興趣都不成。」

感情把自己當瘋子了,陳晚榮還真有點鬱悶,那哪裡是瘋子,是鑽研,正是這種鑽研勁頭我們祖先才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正要出言分辯,華服公子接著往下說︰「這亭子也是我從別人手裡拿過來的,你們若是想用,可以憑本事從我手裡拿走。」

上位者說話,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誰又能說得清呢?他從別人手裡拿過來固然開心,要是給人拿走了,焉知不會光火,陳晚榮心想犯不著︰「好意心領了,這裡的地方大著,不敢打擾公子。」

那兩個守在兩邊的人快步而出,攔住陳晚榮他們的去路。居然還有這等硬逼著人做事的事情,陳晚榮不由得心頭火起,眉頭一軒,還沒有說出話,只聽華服公子笑呵呵的道︰「在我面前,你只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讓我心服口服,我會把你待為上賓。二是你夾著尾巴,像狗一樣滾開。」

一句極為損人的話卻給他說得雲淡風輕,好像這是在喝南瓜湯似的,陳晚榮沉聲道︰「好!你劃出道來,我們接下了。就算我輸了,我也不丟這個人!」

輸本事可以,不能輸人!

這話說到高漸他們心裡去了。高漸振聲而言道︰「適才我敬你是一號人物,言語間多所恭敬,既然侮人若此,也別怪我不客氣了,高瘋子就接了。」

「這還有點男兒氣概!男子漢,就該這般!俠客半道相逢。明知不敵,也要亮劍,亮的是一種氣勢!好好好!」華服公子輕輕擊掌讚賞。話鋒一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九章 太子妙音

帶頭的廚子從懷裡掏出一張紙箋遞給陳晚榮,陳晚榮接過一瞧,這是一張砑花紙,有著水紋一樣的紋理,光澤瑩潤,是上等好紙,產於四川,雅稱「魚子箋」,倍受文士墨客喜愛。

箋上寫著核桃大小的字「晚榮兄均鑒︰亭中一晤,暢慰生平,只是急事在身不便久耽,甚憾!原下小吃,風味獨特,請晚榮兄品嚐!竇基頓首!」字體龍飛鳳舞,筆力遵勁,比起吳兢那手好字一點也不差。

「哥,誰送的東西?」陳再榮眨著眼楮,代表大家問道。

陳晚榮笑著把紙箋遞給他,道︰「還能有誰,當然是竇基了。想必是他到了原下,看見賣小吃的,順便叫人給我們送來。怕我多起疑心,這才特的寫一箋。」

「原來是他,他怎麼前倨後恭了呢?有陳兄在,要竇基不服氣都不行!」高漸異常興奮,讚歎起來。

陳晚榮笑道︰「高兄莫要誇人,真要比起來,鄭小姐的學問未必就在他之下。」

「陳大哥,你才莫要誇人呢,我哪裡有學問了。」鄭晴略帶嗔怪。

廚子把食品取出擺上,這個竇基還真是大方,長安的小吃幾乎全有了︰餅、 、糕點、雜子、炙品、膾品、脯胙之類,無不應有盡有,還有幾壺美酒,哪裡是小吃了,堪稱一頓豐盛的宴席了。

等廚子擺好,陳晚榮按照規矩給了一貫小費,打發他們走了。鄭宛如望著堆成山的食物,兀自難以相信這是適才那個狂傲過人的竇基送的,吞著口水問道︰「陳先生。竇基會不會害我們呢?有沒有下毒?」

這個問題不是敏感,是很敏感,高漸也有些驚疑起來,拿不定主意。鄭晴淺淺一笑,分析道︰「你們別亂疑心,竇基不會放毒。」

「姐。你又怎麼知道他不會害我們?」鄭宛如猶未深信。

鄭晴抿著嘴唇,白了他一眼︰「你得自個想。陳大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四十章 皇家盛舞

聽著陳再榮他們驚喜的話語,陳晚榮卻是不明所以,好在陳再榮瞭解他,給陳晚榮解釋道︰「哥,這玉真觀是皇上專門為玉真公主修建的。說起玉真公主,其實很可憐的。出生沒多久,則天順聖皇后的婢女團兒誣陷德妃日夜詛咒則天順聖皇后,則天順聖皇后一怒之下把德妃給殺了,遺屍何處就是到現在也沒有找到。」

德妃姓竇,是李隆基、金仙公主、主真公主的親生母親,無辜罹難,屍骨棄於何處一直沒有找到。唐玄宗當上皇帝後,多次下旨找尋都沒有找到。

宮闈之中本多血腥,武則天為了當上皇帝更是不惜大開殺戒,給她殺掉的無辜之人不可計數,這不用奇怪。陳晚榮四下裡一瞧,只見左近無人,這才放心,馬高二人正忙著吩咐夥計搬東西,架油幕,準備在這裡紮營了。

「哥,你放心,沒有人,我看著呢,這種事我怎可在人前說。」陳再榮的警惕性很高,接著往下說︰「去年皇上登基以後,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決心為母祈福,一心出家,皇上再三勸說無效,下旨給她們修建了兩座道觀。當時,正是農忙時節,百姓不得不放下農活來修道觀。惹得朝中大臣上書,說什麼陛下愛兩女,而造兩觀,燒瓦運木。載土填沙。道路流言,皆雲用錢百萬,皇上一面鼓勵百官上書,一面下旨繼續修道觀。」

陳晚榮啞然失笑,這個睿宗。在歷史上沒有作為,並不是如人們想像的那般無能,還是有些手段,你要諫沒關係。我不僅不罰你,還鼓勵,就是不執行,既沒有「拒諫」地罪名,又保全了父女之情,真是好手段。

「道觀修了近一年才修好,觀成之日,皇上親自駕臨,對兩位公主多所嘉勉。」陳再榮眉頭一皺。評論起來道︰「皇上喜愛兩位公主。這自是無要厚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四十一章 大唐賢相

「琵琶,琵琶,太子在彈琵琶!」遊人中不少人驚喜莫名,彷彿聽到天籟之音一般。

「不是太子在彈奏,是太平公主她老人家彈的琵琶!我聽過,沒錯,是她老人家在彈!」有遊人發現不同看法。

究竟是太子還是太平公主在彈奏,誰也說不清,持不同意見的人爭論起來,議論紛紛。琵琶無論是由太子演奏,還是由太平公子彈奏,其技術都是一流,水準比起專業音樂家一點不遜色。

急切處如急雨傾洩,低鳴時切切如私語,急切低鳴錯綜響起,清脆悅耳,宛如明珠墜落玉盤,煞是動聽。陳晚榮聽慣了電子合成音樂,驟聞如此獨奏,也是感覺良好,隨著琵琶之音不住輕擊手指。

正聽間,一聲清脆、圓潤、高亢的橫笛聲響起,伴隨著琵琶,相互和鳴,異常動聽。

橫笛響起沒多久,兩聲清越的琴聲加入,四件樂器同聲和鳴,發出悅耳的樂聲,陳晚榮聽得心曠神怡。

還有一隊歌女和著樂音輕聲曼唱,彷彿在開音樂會似的。玉真觀裡住的不僅僅是玉真公主,還有宮中「退休」的宮女,沒事就陪著玉真公主唱歌跳舞作樂。

無論琴笛,還是歌女,都伴隨著琵琶,由琵琶引領。一聲急促的鼓聲響起,激烈響亮,讓和諧的琵琶、琴笛之音為之一黯。原本領奏的琵琶聲略微一頓,隨著再起。就這一頓之際其領奏已為鼓聲所奪,鼓聲領著琴笛演奏,協調之至,比起琵琶領奏好聽了很多。

「羯鼓,羯鼓,太子地羯鼓!」野外爆發出一片興奮之聲,人人臉上帶著喜悅。

琵琶在唐朝廣受歡迎。是最為流傳的樂器之一。居於統治地位,若要合奏的話,領奏者非琵琶莫屬,鮮有其他樂器領奏的事情。琵琶音轉急促。想奪回領奏,幾次衝擊都未果。琴笛都隨著羯鼓演奏。

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