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一品江山 作者: 三戒大師 (連載中)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第九十九章我敢!

    西軍大營在城外三十里,形勝之處而建。

    “元帥升帳嘍!”一聲聲高呼,連綿不斷,傳遍了整個軍營。

    喊聲起處,幾十名甲胄鮮明,腰挎寶劍的軍校,上百名頭戴范陽帽,身穿皮甲的兵士,從中軍帳一直列隊到轅門處,除了腳步聲,咳喘不聞。

    這如風的迅捷,這如山的莊重,這彌漫在大營中那看不見、也聽不到,卻若有實質的騰騰殺氣,使急急趕來的廣南兩路文武,每往裡一步,都感到益發的凝重與不安。

    因為是要接元帥的駕,是以邕州城的近百名文武,幾乎一個不落的到齊。來到中軍帳前,便見大宋樞密副使、宣徽南院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盜賊事,徵南大帥狄青狄漢臣,已經虎踞於帥位之上了。

    “拜見元帥……”眾文武一起躬身施禮道。

    “眾位平身。”狄青那帶著金印的臉上,露出一絲冷峻的微笑道:“給余文帥看座。”

    便有兵士,搬了個折凳過來,余靖欠欠身,表示謝意,便大喇喇坐定。

    “今日召集兩廣文武前來,”便聽狄青沉聲道:“一是告知爾等,本帥到了。二是要問一問,我再三申飭的兩道軍令,可有人違反?”

    眾武將心中一抽,暗道:‘怕啥來啥……’都把目光投向余文帥。

    余靖乾笑道:“呃,好教元帥知道,余已經傳文那交趾郡王,勒令他不得入境。”

    “為何還有交趾人燒殺搶掠的情報傳來?”

    “怕是謠傳,或有不法之徒假借其名行凶,都是有可能的。”余靖正色道:“容下官調查一二,必給元帥個說法。”

    “這且不論,第二條呢?”狄青定定望著他道:“某嚴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百章 崑崙關

    中軍大帳裡,聽到余靖失蹤的消息,狄青和陳希亮面面相覷。

    別人以為是意外,他們卻明白,這定是陳恪幾個小子乾的……早些時候,陳恪問過狄青,你真打算殺人?狄青說,不殺不足以明軍紀、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讓官家出了這口氣。

    陳恪便沒再問,和他三兄弟離開了軍營,半天之後,便傳來橋塌人亡的情報……而陳恪他們幾個,至今都未歸來。

    “三郎他們幾個,不在營裡的消息,”狄青看看狄詠道:“是最高機密,走漏者,斬!”

    “喏!”狄詠抱拳行禮退下。其實他真想跟陳三郎他們一起去,無奈軍職在身,擅離軍營乃是死罪。”

    待狄詠退下,大帳裡便只剩下狄青和陳希亮,後者面帶憂色道:“這幾個孩子,實在是膽大包天。探大牢、闖官衙、劫王子……如今直接發展到,對一代名臣下手。唉,早晚要惹出潑天大禍……”

    “某卻覺著這幾個小子,一點都不莽撞,”狄青卻不這樣看,他呵呵笑道:“現在是戰爭時期,人命賤如草。從四月到現在,死去的文武已達二百多人,余靖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朝廷不可能大張旗鼓的去調查他的死因。最多戰後算作忠烈,給其哀榮罷了。”頓一下,面無表情道:“西北鏖戰的時候,不知多少人就這麼被陰死了,也沒見有秋後算賬的。”

    “……”陳希亮聽得毛骨悚然,戰場,果然是沒王法的地方。

    ~~~~~~~~~~~~~~~~~~~~~~

    一場驚心動魄的大事,就這樣過去了。血淋淋的人頭懸在轅門,軍營中比往日更加肅靜。之前西北軍的悍卒們,只是表面上遵守軍紀,現在,他們卻從骨子裡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一章 決戰

    這天黃昏,斥候探回了最新的情報……儂智高的大軍,曾經一度集結於崑崙關。但在得到狄青散出的假情報後,大部撤回了邕州城,但留下了千餘兵馬駐守……這是必然的,關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在沒有充分後勤準備的情況下,哪禁得起大軍人吃馬嚼?

    “陳曙這廝,真是死不足惜!”一名身材高大、相貌威嚴的中年將領怒道:“讓我們失去了天賜的良機!”此乃此次平南的副將,楊老令公之孫、楊六郎之子、那楊畋的堂叔,威震西北的猛將楊文廣,字仲容。卻說楊畋廣西之敗,使楊家的威名蒙羞,楊文廣急於為楊家將正名,接連上疏十道求戰。最後被任命為兩廣宣撫副使,馬軍都指揮,隨狄青南下平叛。

    “打仗麼,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狄青搖搖頭,安慰道:“好在機會並沒有失去——縱使是萬夫莫開的雄關,也需要有足夠的兵力方能防守,才一千守軍,遠遠不夠看;況且他們也沒有死守的意志。我用大軍強攻,必可一戰而下!”

    “只怕用力太猛,會嚇怕儂智高。”楊文廣嘆口氣道。

    “這也是某最擔心的。”狄青皺眉道:“但時不我待,不能再等了,只怕儂智高回去後,便會籌集糧草、增兵崑崙關……到那時,這場戰爭,可就真陷入泥潭了。”

    好在狄青在行軍路上,早勒令各州打造攻城器械,路過時便捎上,現在營中有足夠的攻城器械。於是與眾將議定,明日犒賞三軍,然後連夜行軍,後日天亮便攻打崑崙關。

    帥命一下,眾將各自下去準備。

    “元帥,三郎回來了,在帳外求見。”待眾將都出去,狄詠上前稟報道。

    “哦,還敢回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二章 楊家將

    官道上,六十里一驛。驛站,在廣南西路,被稱為鋪。

    歸仁鋪,是位於崑崙關與邕州城之間的第二個驛站。

    之前狄青費勁苦心,就是為了在這裡決戰。現在嚴陣以待的宋軍,背倚著崑崙關,越往後地勢越高,有利於防守;面對著邕州城,越往前地勢越低,有利於進攻。

    而對面的儂軍,進則需要仰攻,退則一瀉千里。

    實在是最佳決戰之地。

    陳恪就在狄青的身邊,他們站在陣後的高坡上,俯瞰著對壘的兩軍。只見身前是穿皂色軍服的大宋西軍,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嚴陣以待。

    相距不到二里處,一眼望不到邊的儂軍亦在列陣,他們身穿著絳紅色的褙子,一手持大盾牌,一手持標槍。遠遠望去,就像滿山滿野全都燃起了火焰。而當他們舉起手中的標槍,又變成黑壓壓的叢林。

    看著眼前紅黑兩色、涇渭分明的八萬人,聽著那一呼百應、山呼海嘯的吼叫聲。陳恪感覺渾身血液上涌,頭皮一陣陣發炸,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

    宋端平與他一模一樣,五郎則更誇張,他雙手緊緊攥拳、兩眼瞪得溜圓,口中發出無意識的‘喝喝聲……’,恨不得也要跳下去廝殺一番。

    只有玄玉和尚,盤腿坐在一旁,手中念珠飛快的滑動,嘴脣亦飛快的翕動,但當你靠近時,卻完全聽不出他在念的什麼。

    ~~~~~~~~~~~~~~~~~~~~~~~~~~~~~~~~~~~~~~

    儂軍整好隊,便在嗚嗚滿山的號角聲中,分成三列戰陣,主動衝擊官軍。他們緋色褙子之外,罩著皮甲或半身鐵甲,甚至有些頭領模樣的人,還穿著造價昂貴的明光鎧。

    他們用標槍敲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三章 大捷

    當儂智高的五千儂族兵,在宋軍騎兵的衝擊下一敗塗地,便意味著勝負已定。

    不得不分析一下,這五萬儂軍是怎麼來的。骨乾自然是儂智高起兵時的五千儂族兵,在這一戰之前,基本上沒什麼損失。次一級的,是那些投奔而來的小部族,他們被吸收進儂族,成為儂族兵的後備力量。戰鬥意志也很強。這些大概有三千人。

    卻也只有這八千人靠譜。其餘的有一萬兩千多,是與儂姓並列廣南四大族的黃、韋、周三家。儂智高起事之初,他們冷眼旁觀。後來見他橫掃兩廣,便相繼來投。雖然頭人都被封了王。但不能指望這些見風使舵的傢伙,與你同生共死。

    至於剩下的兩萬多,是純屬被抓壯丁的漢人兵,儂智高也沒指望過他們……基本把他們當民夫使了。

    果然,見有被圍殲的危險,漢族兵們丟下兵器,就跑了個精光。他們的人數,占了儂軍的一半,這一逃跑,馬上就兵敗如山倒的感覺。

    黃、韋、周三家的頭領一看,咱們也別傻了。還是保存實力,看情況再說吧,於是掉轉馬頭,帶著族人逃跑了。

    殊不知,他們又中了狄青的算計,兵法雲‘歸師勿遏’,不能低估人的求生**,如果敵兵發現沒有活路,他們一定會拼命求活命的。

    更何況,他手中才三萬軍隊,想一口吞下五萬儂軍,純屬白日做夢!

    但他很清楚,拼合而成的儂軍各部,實際上各懷心思。順風時自然共同進退,一旦見勢不妙,肯定要四分五裂,爭先逃命的。所以他命兩翼合圍,卻又命他們放慢速度,就是要讓那些非嫡系儂軍,清楚的感受到被包圍的危險,亦讓他們有足夠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三章 西南無戰事
   
    陳希亮這樣半道出家的文官,在戰爭中其實贊畫不了什麼,但戰後的邕州一片白地,繁重的重建安置工作,卻非他這樣的民政官莫屬。因此從收復邕州城第二天起,狄青便任命他為城內的安民官,負責一應民政事務,整天忙得腳不沾地。

    陳恪也沒閒著,為了預防戰後有疫情發生,他向老爹提出了一套防疫措施。陳希亮聽取匯報後十分贊同,然後便把他踢去負責此事……無奈,陳恪只好帶人忙活了十多天,眼看著最易發生疫情的時段過去了,他終於能喘口氣。

    這天晚飯,陳希亮也難得回來吃飯,陳恪想一想,覺著是時候和他說說小妹的事兒了。

    “你們吃完了吧?”陳恪遞個眼色給宋端平和五郎道:“吃完了就出去轉轉吧。”

    “咱還得再吃一碗。”五郎沒注意他的眼神,猶自顧自的端著飯碗,去罐子裡舀飯。卻被陳恪一筷子打在手背上:“晚上要少吃多活動!”

    “哦……”五郎鬱悶的擱下碗,小聲嘟囔著:“神神叨叨的……”不情願的起身。

    宋端平在他耳畔低語幾句,他露出恍然的神色,然後兩人一起曖昧朝陳恪嘿嘿直笑。

    “趕緊滾出去!”陳恪作勢要打,才把兩人攆出房去,還不忘囑咐道:“把玄玉也帶上,至少讓他離開一里地!”不然這傢伙耳朵太好使了。

    “你這是要乾甚?”見他把弟兄們攆走,陳希亮奇怪道:“這太反常了吧。”

    “主要是他們嘴巴太損。”陳恪嘿然一笑,咳嗽一聲道:“爹啊,你看咱們老陳家,連耗子都是公的,是不是該平衡一下陰陽了?”

    “終於有人跟我一樣立場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四章 賞罰分明

    “兵家大忌?”狄青面色陰晴不定。

    “元帥,你是行伍出身。京師官場中,卻到處都是文官,哪有你的盟友?”陳恪句句發自肺腑道:“孤軍深入,內外無援,這是兵家所謂之絕地啊!”

    “……”狄青沉默了,他何嘗不知,陳恪說得是實話呢?但是他有自己的執念——我以實打實的功績說話,憑什麼就不能當上樞密使?難道就因為我不是讀書人?

    恍惚間,他又好像回到了二十五年前的汴京城。

    那一天,御街上張燈結彩,正是新科進士們遊街誇官的日子。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更是身穿吉服,頭簪紅花,騎在高頭大馬上從東華門唱名而出。京城百姓爭相前來觀看,人群摩肩接踵,其中就包括了一群剛剛黥面的賊配軍。

    滿眼羡慕的望著那些春風得意、錦衣高馬、誇耀人間的同齡人,這些被打上恥辱烙印、人生灰暗無光的年輕人,難免黯然神傷。其中有人自哀自怨道:‘看人家,高高在雲上,我們卻註定在一輩子在爛泥裡。’

    一群大兵都苦笑起來,你怎麼淨說大實話?

    卻突然聽到一把清朗的聲音:“也不見得,還得看將來的努力!”

    大家聞言望去,便見個十八歲的英俊少年,正高昂著他黥過面的頭顱,使勁盯著那些從眼前招搖而過的新科進士們。他的目光中,滿是不認命的決心!

    轉眼十餘年過去了,黥面少年已經憑著舉世無匹的勇武,在西北戰場打出了赫赫威名。然而,他卻依然被文官們歧視、羞辱、乃至欺凌。就連文官們座上的妓女,也會用輕佻的語氣,開他面上金印的玩笑。

    有一次,他實在忍無可忍,卻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五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這天天上的王母要開蟠桃會,人間的小娘子們,也會換上美麗大膽的衣裙,鬢插華麗的頭飾、在白嫩嫩的額頭上,貼上細小精緻的花鈿。

    時代推移到宋朝,女子的裝束以簡約含蓄為上,然而在三月三這天,小娘子們,卻都用最華麗的妝容打扮自己,亦不憚於露出白嫩的手臂,線條完美的脖頸,因為這一天是女兒節,女孩子們郊遊踏青、約會情郎的日子。

    這個年代的少男少女們,雖不如唐朝那樣熱情奔放,胡搞亂搞,但仍可以享受自由戀愛的甘美芬芳。

    從清晨開始,便有許許多多的女轎輕車、以及數目更多的少年男女,步行從眉州城的各處城門,涌向春光無限的郊外。此時正是盛春時節,徜徉山水間,只覺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令人沉醉。

    少男少女們折翠簪紅,尋香選勝,找到中意的賞玩去處,放起風箏,拋起繡球、追逐嬉戲……更有那些成雙成對的小男女,肩並著肩、手拉著手、徜徉在林間水濱、花迎野望間,或是呢喃細語、或是眉目傳情,若情到濃處,難以自禁,便尋一處帷幕蔽野,軒蓋成陰之地,做一些愛做之事,便有嬌啼婉轉、樂不絕音……亦並非什麼驚世駭俗之事。

    玩累了就在垂垂柳絲下,萬綠園圃旁,羅列杯盤,暢飲飽餐。小食販們如影隨形伴著游興正濃的人們,大賣各種精緻點心、酒水冷食……亦有兜售首飾頭面、水粉胭脂,精明的商販們自然知道,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裡,男子們必然要打腫臉充胖子,一博美人笑的。

    ~~~~~~~~~~~~~~~~~~~~

    在一處花草繁茂,綠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六章 壽辰

    轉眼到了次月,小妹十八歲壽辰。

    往年這個日子,都是由程氏和八娘,備一桌好菜,全家人關上門,一起為小妹賀壽。席上兄妹間必定要對聯鬥詩,互相取笑,其天倫之樂也融融。

    但今年這次,卻沒有在家裡,而是在眉山最大的酒樓上辦……這是知州雷簡夫的主意,他包下了整整三層酒樓,要為‘賢侄女’做壽。

    蘇洵知道,這老狐狸其實是在將自己軍……雷方痴戀小妹兩年多,雷簡夫也一早就提過親。起先蘇洵以女兒尚小為由一直推脫,但眼看著她長成十六七的大姑娘,雷簡夫再信就是傻子了。

    蘇洵只好說實話,與陳家其實有口頭婚約,只待那邊來提親。雷簡夫聞言卻道“只怕永遠也等不到嘍。”

    蘇洵問何故?雷簡夫冷笑道“我記得京裡同僚在信裡提過,說那陳希亮成了官家寵臣,前途被大大看好,還有京裡豪族與他家結兒女親……”

    “……”蘇洵當時就傻了眼,寫信質問陳希亮,果然證實了雷簡夫的話,雖然陳希亮在信裡百般解釋,表示一定會弄利索,卻已經深深刺痛蘇老泉的自尊了。

    於是才有小妹過了十八歲,嫁誰也不嫁給姓陳的毒誓。

    那毒誓,只有幾個親近之人知道。但雷家對小妹的求之不得,已經傳得滿城皆知,雷簡夫是必須要娶到這個兒媳婦,否則還有何臉面可言?

    所以這老倌,沒經蘇家人同意,便以自己的名義廣撒請帖,邀請了眉山城有頭有臉的紳商百餘人。再把酒席定好後,才把這事兒告訴他。

    其實街面上早就傳得沸沸揚揚了,不用雷知州知會,蘇洵也已經知道。

    蘇老泉一面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七章 禮物
   
    宋人愛花,幾乎家家擺設鮮花,每逢節慶,亦不分男女,往頭上簪花。

    所以鮮花種植是一項極大的產業,譬如眉山,是專養荷花的,每到五六月間,鄰近各市鎮的花販,便都來此地采購荷花。人在街上步行之時,亦會見到路旁許多荷花池,只是現在還不到花季,只有綠色的荷葉。

    每天清晨,碼頭都有一船船鮮花運抵,然後被小販分銷至城中各處。但今天人們奇怪的發現,在市面上竟買不到一朵鮮花。問及小販們,也是一頭的霧水,說一條花船都沒到。

    過午時分,運花船終於姍姍來遲,而且一來就是十多船,人們好生奇怪,怎麼這個時節運花來?這是要賣給誰?

    船一靠岸,上面人便把花往下運。碼頭上,那錢員外和涂官人都在,對上面下來的李簡,還有個十五六歲的華服少年道:“帶的人手夠麼?不夠,我們還雇了一百個短工。”

    “這下肯定夠了。”李簡已經是眉州首富,但還是對這驚人的大手筆,感到十分的肉痛:“全眉州,一月之內,別想再買到花了。”

    “這得花多少錢?”錢、涂二人,聞言不禁咋舌道:“沒個幾百萬下不來吧?”

    “鮮花加花瓣,四千貫。”李簡苦笑道:“咱們那位爺,把一年的分紅都花出去了。”

    “掙了不就是花麼?”那少年卻不以為意道:“與其花天酒地揮霍了,還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兒呢。”

    “這叫有意義?”三人瞪大眼道。

    “所以說,你們掙多少錢,都還是俗。”少年撇撇嘴。

    ~~~~~~~~~~~~~~~~~~~~~~~~~~~~~~~~

    一車車的鮮花被運到了紗縠巷,不大的蘇府,轉眼便被潔白的百合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