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武俠仙俠] 碧血劍 作者:金庸(全書完)

[已閱]

碧血劍 作者:金庸(全書完)

人物介紹

【夏雪宜】
綽號「金蛇郎君」,全家被「溫家堡」之惡人慘殺,誓要報仇。遇上溫儀後被儀的純真與善良打動,結成愛侶。可惜溫儀被溫家堡利用,令雪宜身中劇毒及被挑斷手筋腳筋,儀欲將溫家惡行公開而遭活埋井下亡。在生死關頭,宜被何紅藥救走並逼婚,結果被打斷雙腳,秘密囚於「五 毒教」的靈蛇洞內。

【袁承志】
袁煥之子,立志長大後保衛國家。父被曹化淳誣害慘死,並誅連九族,承志被夏雪宜所救,隨後在華山學藝,誓報父仇。承志與阿九邂逅,由憐生愛,豈料阿九乃明帝禎女兒,各為其主,日後更多番明爭暗鬥,唯承志對阿九之情慾斷難斷,陷於愛恨之間之局面.。承志被滿清護國法師玉真子追殺,危急關頭,夏雪宜之女青青及時冒死相救,青青更險被玉真子污辱,承志被青青感動,與之訂下三生盟約。

【溫儀】
「溫家堡」五老之一溫方山之長女,雖出身惡賊世家,卻嫉惡如仇,拒絕學武。夏雪宜因一家被溫家所殺而獨自往溫家堡報仇,卻被困五行陣中,身受重傷,挾持儀逃出溫家堡。雪宜驚訝儀純良品性,二人情愫漸生,其後更結成夫婦,誕下女兒青青。可惜溫儀被利用毒害雪宜,而儀最後亦被溫家滅口。

【溫倩】
溫儀親妹,與儀年紀相距十載,童年時目睹五老把儀活埋井裏,除了外甥溫青青外,與溫家中人視如陌路。眼見姐夫夏雪宜對姊的深情摰愛,幼小的心靈已對雪宜生出純潔愛慕之情。長大後再遇雪宜,甘願代替儀長伴雪宜左右,至死不渝。

【阿九】
崇禎女兒長平公主,化身青竹幫幫主女兒阿九,投身江湖進行分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aska110169 經驗 +20 感謝您對論壇的貢獻 2007-3-23 08:54
  • aska110169 金幣 +20 感謝您對論壇的貢獻 2007-3-23 08:54

TOP

第01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
第02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
第03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
第04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
第05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
第06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
第07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
第08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
第09回  雙姝拚巨賭 一使解深怨
第10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
第11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
第12回  王母桃中藥 頭陀席上珍
第13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
第14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
第15回  纖纖出鐵手 矯矯舞金蛇
第16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
第17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
第18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
第19回  嗟乎興聖主 亦復苦生民
第20回  空負安邦志 遂吟去國行


[ 本帖最後由 寫樂 於 2007-3-23 03:34 編輯 ]

TOP

第01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

大明成祖皇帝永樂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來朝,進貢龍腦、鶴頂、玳瑁、犀角、金銀寶器等諸般物事。成祖皇帝大悅,嘉勞良久,賜宴奉天門。
  那浡泥國即今婆羅洲北部的婆羅乃,又稱文萊(
  浡泥、婆羅乃、文萊以及英語Brunei均系同一地名之音譯
  ),雖和中土相隔海程萬里,但向來仰慕中華。宋朝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
  即蘇丹,中國史書上譯為「向打」
  )曾遣使來朝,進貢龍腦、象牙、檀香等物,其後朝貢不絕。
  麻那惹加那乃國王眼見天朝上國民豐物阜,文治教化、衣冠器具,無不令他歡喜讚歎,明帝又相待甚厚,竟然留戀不去。到該年十一月,一來年老,二來水土不服,患病不治。成祖深為悼惜,為之輟朝三日,賜葬南京安德門外(
  今南京中華門外聚寶山麓,有王墓遺址,俗呼馬回回墳
  ),又命世子遐旺襲封浡泥國王,遣使者護送歸國,賞賜金銀、器皿、錦綺,紗羅等物。遐旺王奏稱:小國後山,頗有神異,乞皇上賜封,表為一國之鎮。
  成祖便封其山名為「長寧鎮國山」,親制碑文,並題詩一首,詩曰:
  「炎海之墟,浡泥所處。煦仁漸義,有順無迕。賢王,惟化之慕。
  導以象胥,*來奔赴。同其婦子,兄弟陪臣。稽顙闕下,有言以陳。
  謂君猶天,遣其休樂。一視同仁,匪偏厚薄。顧茲鮮德,弗種所云。
  浪舶風檣,實勞懇勤。稽古遠臣,順來怒趑。以躬或難,矧曰家室?
  王心亶誠,金石其堅。西南蕃長,疇與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迎面那乘馬越奔越近。馬上乘客眼見前面兩人奔逃,後面四名公差大呼追逐,只道真是捉拿強人,催馬疾馳,奔到張朝唐主僕之前,俯身伸臂,一手一個,拉住兩人後領,提了起來。四名公差也已氣喘喘的趕到。
  馬上乘者把張朝唐主僕二人往地上一擲,笑道:「強盜捉住了。」跳下馬來。這人身材魁梧,聲音洪亮,滿臉濃須,約莫四十來歲年紀。四名公差見他身手矯捷,氣力甚大,當下含笑稱謝,將張朝唐主僕拉了起來。那乘馬客見張朝唐一身儒服,張康青衣小帽,是個書僮,哪裡像是強盜,不禁一怔。張康叫了起來:「英雄救命!他們要謀財害命。」那人喝問:「你們干甚麼的?」張康叫道:「這是我家公子,是去廣州趕考……」話未說完,已被一名公差按住了嘴。那中年公差向乘馬客道:「老兄,你走你的道吧,莫管我們衙門的公事。」乘馬客道:「你放開手,讓他說。」張朝唐道:「在下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豈是強人……」一名公差喝道:「還要多嘴?」反身一記巴掌,向他打去。乘馬客馬鞭揮出,鞭上革繩捲住公差手腕,這一掌便未打著。乘馬客問道:「到底怎麼回事?」張康道:「我家公子要去廣州考秀才,遇上這四人。他們見到我們的銀子,就想殺人。」說到這裡,跪下叫道:「英雄救命!」
  乘馬客問公差道:「這話可真?」眾公差冷笑不答。那老王站在他背後,乘他不覺,突然舉刀摟頭砍將下來。乘馬客聽得腦後風生,更不回頭,身子向左微挫,右足「烏龍掃地」,橫掃而出,正中老王足脛,將他踢出數步。餘下三名公差大叫:「真強盜來啦。」兩個舉起鐵尺,一個揮動鐵鏈,向乘馬客圍攻過來。
  張朝唐見他手無寸鐵,不禁暗暗擔憂。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張朝唐走近前去,見桌上還放了幾本書,拿起來一看,書面上寫著《紀效新林》四字,原來是本朝戚繼光將軍所著的兵法。戚繼光之名,張朝唐在浡泥國也有所聞,知道是擊破倭寇的名將,後來鎮守薊州,強敵不敢犯邊,用兵如神,威震四海。張朝唐向姓應的道:「各位決計不是平常人,卻不知何以隱居在此,可能見告麼?」姓應的道:「我們是尋常老百姓,種田打獵,讀書識字,那是最平常不過的。公子為何覺得奇怪?難道只有官家子弟才可以讀書嗎?」張朝唐心想:「原來中土尋常農夫,也是如此文武全才,果非蠻邦之人可比。」心下甚是佩服,說了聲「打擾」,又回房睡去了。
  朦朦朧朧的睡了一會兒,忽覺有人相推,驚醒坐起,只聽楊鵬舉低聲道:「這裡果然是盜窟,咱們快走吧!」張朝唐大吃一驚,低問:「怎麼樣?」
  楊鵬舉點燃燭火,走到一隻木箱邊,掀起箱蓋道:「你看。」張朝唐一看,只見滿箱儘是金銀珠寶,一驚之下,做聲不得。楊鵬舉把燭台交他拿著,搬開木箱,下面又有一隻木箱,伸手便去扭箱上銅鎖。張朝唐道:「別看旁人隱私,只怕惹出禍來。」楊鵬舉道:「這裡氣息古怪。」張朝唐忙問:「甚麼氣息?」楊鵬舉道:「血腥氣。」張朝唐便不敢言語了。楊鵬舉扭斷了鎖,靜聽房外沒有動靜,輕輕揭開箱蓋,把燭台往箱內一照,兩人登時嚇得目瞪口呆。
  但見箱中赫然是兩顆首級,一顆砍下時日已久,血跡都已變成黑色,另一顆卻是新斬下的。兩顆首級都用石灰、藥料制過,是以鬚眉俱全,那顆砍下已久的也未腐爛。楊鵬舉饒是久歷江湖,這時也嚇得手腳發軟,張朝唐哪裡還說得出話來。楊鵬舉輕輕把箱子還原放好,說道:「快走!」到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這天晚上,張朝唐等歇在聖峰嶂山腳下的一所店房裡,待次日一早上山。眾人正要吃晚飯,忽然一人奔進店來,叫道:「孫相公到啦!」此言一出,店中客人十之八九都站了起來,湧出店去。楊鵬舉一扯張朝唐的衣袖,說道:「瞧瞧去。」走出店房,只見眾人夾道垂手肅立,似在等甚麼人。過了一陣,西面山道上傳來一陣馬蹄聲,眾人都提高了腳跟張望,只見一個四十來歲的書生騎在馬上,緩緩而來。他見眾人站在道旁迎接,催馬快行,馳到跟前,跳下馬來。人群中一名大漢搶上前去,挽住馬韁。
  那書生一路過來,和眾人逐一點頭招呼。他走到張朝唐跟前,見他也是書生打扮,微微一愕,雙手一拱,問道:「這位是誰?」張朝唐道:「在下姓張,請教閣下尊姓大名。」那書生道:「在下姓孫,名仲壽。」張朝唐拱手說道:「久仰,久仰」孫仲壽微微一笑,進店房去了。
  晚飯過後,楊鵬舉低聲對張朝唐道:「這姓孫的書生相公顯是很有權勢。張公子,你去跟他說說,請他放咱們走。人家是讀書人,話總容易說得通。」
  張朝唐心想不錯,踱到孫仲壽門口,咳嗽一聲,舉手敲門。只聽到房裡有誦讀詩文之聲,他敲了幾下,讀書聲就停了。房門打開,孫仲壽迎了出來,說道:「客店寂寞,張兄來談談,最好不過。」張朝唐一揖進去,見桌上放著一本攤開手抄書本,一瞥之下,見寫著「遼東」、「寧遠」、「臣」、「皇上」等等字樣,似是一篇奏章。張朝唐只怕又觸人所忌,不敢多看,便坐了下來。孫仲壽先請問他家世淵源,張朝唐據實說了。孫仲壽說道:「張兄這番可來得不巧了。中華朝政糜爛,不知何日方得清明。以兄弟之見,張兄還是暫回浡泥,俟中華聖天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當先那人走進大殿,先不說話,往神像前一站。那白臉漢子從背後包袱中取出香燭,在神像前點上,三人拜倒在地,磕起頭來。那小牧童在供桌前跪下磕頭還禮。三人拜畢,臉有麻子的漢子朗聲說道:「我們李將軍知道袁督師在關外打韃子,立了大功,心裡很是佩服。後來袁督師被皇帝冤枉害死,天下老百姓都氣憤得很。李將軍派我們來代他向督師的神位磕頭。現今官逼民反,我們為了要吃飯,只好抗糧殺官。求袁大元帥英魂保佑,我們打到北京,捉住皇帝奸臣,一個個殺了,給大元帥和天下的老百姓報仇。」說完又拜了幾拜。眾人見李自成的使者尊重他們督師,都心存好感,聽了他這番話,雖然語氣粗陋,卻是至誠之言。
  孫仲壽上前作揖,說道:「多謝,多謝。請教高姓大名。」那漢子說道:「我叫劉芳亮。李將軍得知今日是袁大元帥忌辰,因此派我前來在靈前拜祭,並和各位相見。」孫仲壽道:「多承李將軍厚意盛情,在下姓孫名仲壽。」那白淨面皮的人道:「啊,你是孫祖壽將軍的弟弟。孫將軍和韃子拚命而死,我們一向是很敬仰的。」孫祖壽是抗清大將,在邊關多立功勳,於清兵入侵時隨袁崇煥捍衛京師。袁崇煥下獄後,孫祖壽憤而出戰,在北京永定門外和大將滿桂同時戰死,名揚天下。孫仲壽文武全才,向為兄長的左右手,在此役中力戰得脫,憤恨崇禎冤殺忠臣,和袁崇煥的舊部散在江湖,撫育幼主,密謀復仇。他精明多智,隱為袁黨的首領。孫祖壽慷慨重義,忠勇廉潔,《明史》上記載了兩個故事:孫祖壽鎮守固關抗清時,出戰受傷,瀕於不起。他妻子張氏割下手臂上的肉,煮了湯給他喝,同時絕食七日七夜,祈禱上天,願以身代。後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

眾人正要敘話,劉芳亮的黑臉從人忽然從後座上直縱出去,站在門口。眾人出其不意,不知發生甚麼事,都站了起來。只見那黑臉少年指著人群中兩個中年漢子喝道:「你們是曹太監的手下人,到這裡來干甚麼?」
  此言一出,眾人都大吃一驚,均知崇禎皇帝誅滅魏忠賢和客氏之後,宮中朝中逆黨雖然一掃而空,然而皇帝生性多疑,又秉承自太祖、成祖以來的習氣,對大臣多所猜忌,所任用的仍是從他信王府帶來的太監,其中最得寵的則是曹化淳。此人統率皇帝的御用偵探和衛士,即所謂「廠衛」,刺探朝中大臣和各地將帥的隱私,文武大臣往往不明不白的為皇帝下旨誅殺,或是任意逮捕,關入天牢,所謂「下詔獄」,都是由於曹化淳的密報。曹太監的名頭,當時一提起來,可說是人人談虎色變。那兩人一個滿腮黃須,四十上下年紀,另一個卻面白無鬚,矮矮胖胖。那矮胖子面色倏變,隨即鎮定,笑道:「你是說我嗎?開甚麼玩笑?」黑臉少年道:「哼,開玩笑!你們兩個鬼鬼祟祟在客店裡商量,要混進山宗來,又說已稟告了曹太監,要派兵來一網打盡,這些話都給我聽見啦!」
  黃須人拔出鋼刀,作勢便要撲上廝拚。那白臉胖子卻哈哈一笑,說道:「李闖想收並山宗的朋友,居心險惡,哪一個不知道了?你想來造謠生事,挑撥離間,那可不成。」他說話聲又細又尖,儼然太監聲口,可是這幾句話卻也生了效。袁黨中便有多人側目斜視,對李自成的使者起了疑心。劉芳亮雖出身農家,但久經戰陣,百煉成鋼,見了袁黨諸人的神色,知道此人的言語已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崔秋山連忙還禮,沉吟道:「承各位瞧得起,兄弟本來不該推辭,不過兄弟現下是在李將軍軍中,來去無定,有時跟官軍接仗,也不知能活到哪一天。要袁公子跟我在隊伍裡,則怕我沒空教他,二則實在也太危險。」應松等均想這確是實情,心中好生失望。崔秋山忽道:「有一人功夫勝我不知多少倍,如果他肯收袁公子,那真是袁公子的造化了。」忽又連連搖頭,自言自語:「不成,不成。」應松與朱安國忙問:「那是誰?」崔秋山道:「便是我先前說的那位奇人。這位前輩的功夫實在深不可測,他教了我兩個多月,兄弟只學到一點兒皮毛。」朱安國大喜,問道:「這位奇人是誰?」崔秋山道:「他老人家脾氣很是奇特,雖然教我武藝,可是不肯讓我叫他師父,也不准我向人洩露他姓名。求他老人家收袁公子為徒,只怕無法辦到。」倪浩問道:「這位奇人住在哪裡?」崔秋山道:「他行蹤無定,到甚麼地方,也從來不和我說。」應松等四人眼見此事無望,只得作罷。應松把袁承志叫了過來,和崔秋山見面。崔秋山見他靈動活潑,面貌黝黑,全無半分富貴公子嬌生慣養的情狀,很是喜歡。問他所學的武藝,袁承志答了,問道:「崔叔叔,你剛才抓住那兩個奸細,使得甚麼功夫?」崔秋山道:「那叫做伏虎掌法。」袁承志道:「這樣快,我看都看不清楚。」崔秋山笑道:「你想不想學?」袁承志一聽這話,忙道:「崔叔叔,請你教我。」崔秋山向應松笑道:「我跟劉將軍說,在這裡耽幾天,就把這路掌法傳給他吧!」袁承志和應朱倪三人俱各大喜,連聲稱謝。次日一早,孫仲壽和張朝唐、楊鵬舉等三人告別,說道:「咱們相逢一場,總算有緣。這裡的事只要洩漏半句,後果如何,也不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這時崔秋山已站在一旁衛護,惟恐豹子猛惡,袁承志制它不住,但見他一路伏虎掌已使得頗為純熟,豹子三撲三抓,始終沒碰到他一點衣角,反中了他一掌一腳,心下暗暗歡喜。孫仲壽等見袁承志空手斗豹,雖說崔秋山在一旁照料,畢竟關心,各人拿了火把,站在殿角旁觀。朱安國和倪浩手扣暗器,以便緊急時射豹救人。火光中袁承志騰挪起伏,身法靈活,初時還東逃四竄,不敢和豹子接近,後來見所學掌法施展開來妙用甚多,閃避攻擊,得心應手,不由得越打越有精神。他見手掌打上豹身毫無用處。突然變招,改打為拉,每一掌擊到,回手便扯下一把毛來。豹子受痛,吼叫連連,對他的小掌也有了忌憚,見他手掌伸過來時,不住吼叫退避,露齒抵抗。但袁承志手法極快,豹子總是閃避不及,一時殿中豹毛四處飛揚,一頭好好的金錢豹子,被他東一塊西一塊的扯去了不少錦毛。眾人都笑了起來。
  豹毛雖被抓去,但空手終究制它不住,酣鬥中他突使一招「菩薩低眉」,矮身正面向豹子衝去。豹子受驚,退了一步,隨即飛身撲來,一剎那間,袁承志已在豹子腹下。倪浩大驚,雙鏢飛出。那豹伸右腳撥落雙鏢。這時袁承志卻已不見。眾人凝目看時,只見他躲在豹子腹底,一雙腿勾住了豹背,腦袋頂住了豹子的下頦,叫它咬不著抓不到。豹子猛跳猛竄,在地下打滾,袁承志始終不放。他知時間一久,自己力氣不足,只要一鬆手腳,不免傷在豹子爪下,忙叫:「崔叔叔,快來!」崔秋山道:「取它眼睛!」一言提醒,袁承志右臂穿出,兩根手指插向豹子右眼,豹子痛得狂叫,竄跳更猛。崔秋山踏上一步,蓬蓬連環兩掌,把豹子打得頭昏腦脹,翻倒在地,隨即一把抱起袁承志,笑道:「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