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三百四十章 輓歌一曲


    中都之役結束數個時辰後,天色近晚。

    外郭區已經由田賁帶人掃蕩過一遍,將參與的盜寇盡數殺死或抓獲,加上城外接戰後投降的那些,共計千餘人,密密麻麻被魯城國人持矛圍在一起,還有五百餘具盜寇的屍體被抬出城邑,避免發生瘟疫。

    「戰亂之後最怕遇到疫病,所幸中都邑在外郭被盜跖派內應攻破時還抵抗了一段時間,孔門弟子們也應對得當,所以民眾大多數都逃進了內城,沒有太受禍害。」

    所以趙無恤也能臨時征發他們清理殘破的牆垣和凌亂的街道,盡快歸家,讓中都恢復作為魯城與西鄙樞紐的功能。

    只可惜外郭和城郊的鄉里中,民眾家室裡的財物,糧食大多被劫掠,對於他們來說,這將是個極其難熬的冬天,趙無恤騎著馬巡視,也不由心生哀憐。

    從俘獲盜匪的口中,趙無恤還得知,盜跖雖然讓他們四下劫掠,但卻要求給民眾留下點口糧,若非遇到反抗儘量不要殺人。

    無恤暗暗想道:「這盜跖雖然尋覓機會的眼光出眾,卻依舊天真。據我所知,就算是晉國三軍的正規兵卒,一旦搶出興頭來,也無法保證手段的輕重。何況這是一群無規無矩的盜匪、流寇,對於不在眼皮底下的大多數人來說,他這個要求就是一紙空文而已……」

    當然,那些跟隨盜跖南下的群盜,也許會因此少些殺戮。

    但盜匪過境造成的苦難卻並未減輕幾分,盜跖或許是為了讓大野澤裡的群盜和婦孺活命,但卻是以剝奪各邦國城邑居民生存資料的方式進行,這種行為,自然是趙無恤所不取的。

    畢竟無恤囊中的鄆城也一度成為盜跖的獵物,也是如今對西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一章 盜亦有道(上)


    當夜,武卒軍營之內,帷幕垂落,燭光閃爍,趙無恤跪坐在榻上,看著對面的訪客開口說道:

    「事不謀於暗室,子我今日到訪,不知是為何事而來?」

    那坐於蒲蓆之上,衣冠得體,儀態端莊,留了兩撇八字矢狀短鬚的士人,正是孔子的弟子宰予。他雖然辯才與子貢並稱,卻最不討孔子喜歡,被罵做「朽木不可雕也」「不仁」。

    無事不登三寶殿,他今天來自然不是為了和趙無恤討教學問的,方才先是匯報了一下孔子的傷情,隨後又翻檢出一些收拾難民,修補牆垣,開倉賑濟之類的政務向趙無恤請示,期間多次試圖表露自己的才幹,但依然沒破來此的真實目的。

    見趙無恤有點不耐煩了,宰予這才打住了話頭。雖然宰予也期望有位求賢若渴的主君主動來招攬他,但眼前的趙無恤已經是身居高位的小司寇、三邑中大夫,自然有倨傲的資格。何況方才他又是出迎,又是虛席而待,已經夠謙虛了。

    凡事過猶不及,宰予覺得自己方才應該已經展現出能力和對中都邑政務的熟悉了,便謙卑地朝無恤行了一禮。

    「還有一事要稟報司寇,魯國之法,邑宰有守邑之責,若是城邑陷落,將會被逮捕問罪;若是被人破了外郭,失散@ 民眾戶口,則罪減一等,但依然會被立刻撤職。」

    「夫子此次只是受了小傷,不足為慮,但事後若是國君和執政追究起此事。夫子的中都宰之職恐怕就要被撤掉。夫子不言,但我作為代管中都事務的弟子。卻不得不考慮一二……」

    宰予說完朝趙無恤鄭重地行了一禮,一副對孔子和孔子之政的前途憂心忡忡的樣子。

    趙無恤之前已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二章 盜亦有道(中)   


    闞城,魯國公陵所在之地,在入山的必經之路上,專門建造了一座狹長的城邑護衛山陵,牆垣長達數里。被群盜圍困半旬之後,這裡早沒了往日山繞祥雲,水籠瑞氣的氣勢,只剩下滿城軍民人心惶惶。

    「援軍為何還不到?」

    作為先君陵寢,魯侯和三桓對闞城的防備不可謂不重,足足有兩個旅的魯兵在此常年駐紮。他們都是從國人中挑選出來的忠勇之士,輪番更換,但數量必須維持在一千,兵甲也是最好的,即使是陽虎擅權的這幾年,此處也並未松懈。

    然而在數日前,這一千魯兵貿然出擊驅逐零星出現的小賊,結果中了盜跖的計策,在一處草灘處遭了埋伏,報銷了五百人。剩下的逃回城邑,任由群盜在牆垣外高舉他們拋棄的旌旗和用長矛高高頂起武胄挑釁,再也不敢踏出城半步。

    闞城是百餘年前新興的地區,遷入的居民不多,所以連帶老弱婦孺加上也不過三四千人,勉強將長長的牆垣站滿,驚懼地看著外面。

    「以往盜寇雖眾,但多散亂無紀律,不足畏也。然盜跖之徒卻稍有紀律,頗能列隊結陣,守陵之卒不能敵也……」這便是闞城宰遞送給曲阜的告急傳書。

    若是登上城頭放眼望去,原野上的盜寇足足有五千之眾!簡陋的營帳密密麻麻搭滿了城郊。但六成以上的都散亂無紀律,東一堆,西一塊,進攻的時候一窩蜂,無事的時候橫七豎八躺得到處都是。儘管也有「旅帥」「卒長」之類的頭領在他們中間奔跑喝叫,拚命約束。然而成效不大。

    唯獨離城邑半裡的那塊田野立著兩千餘人,頗有紀律,與別的盜寇相比涇渭分明。遠遠望去。他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三章 盜亦有道(下)   


    無恤之前向魯城要求的糧、帛、軍械、車馬、藥品、乃至於瘍醫等,季氏和孟氏全部應允,已經陸續運抵中都。百度搜索給力文學網伴隨而來的還有魯侯第三封催促趙無恤南下的簡冊,雖然語氣依然婉轉,但依然能從中看出他的焦慮。

    至於季氏、孟氏?他們迫切希望趙無恤快點和盜跖兩敗俱傷,區別只是季氏不希望趙無恤勢力徹底消失,最好是實力削弱一半好讓兩家相互扶持,而孟氏的公斂陽則巴不得無恤敗亡。

    所以,當子路徹夜兼程從陽關趕到中都時,趙無恤正安排從各處彙集過來的兵卒們列隊集結,準備即刻南下。

    子路先火急火燎地衝進城探望孔子的傷勢,見他並無大礙後鬆了口氣。隨即被孔子訓斥了一通,說他不先向小司寇覆命卻先來辦理私事是一種失禮的行為,子路這才連忙趕到南門處,與趙無恤見了一面。

    「由來遲,有罪!」

    碰面後,趙無恤打量了下子路,見他穿著沾了不少塵泥的武士裝扮還未換下,精神有些疲憊不如往昔,眼中卻更增添了幾分自信。

    子路在陽關的使命完成得十分漂亮,他抵達陽關沒多久,已經逃進灌邑的陽虎也派人過來了,誰料被子路留下截留的人斬殺於城外,絕了陽關宰的退路,不得不重手機看小說哪家強? 手機閱讀網歸魯國治下。

    於是趙無恤便誇讚道:「何罪之有?子路單身出使陽關,雖無子貢、子我的妙舌生花,但以你只以無宿諾的名聲就使得陽關宰願意盟誓投降。答應永不叛魯,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單單這件事,就能和當年墜繩出城。逼退楚軍的宋國華元相提並論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夜襲   


    魯國到了十月中旬,已經是入冬時節。是夜,無雨無風,天空黝黑,只有薄薄的幾朵雲,月光透過它們灑下,像是給漆黑的大地披上了一層白紗布。

    這個地方多為平地,臨近大野澤,偶爾有幾座小丘陵夾雜其間,不利於防守,卻利於進攻。

    就著月光,有無數個黑漆漆的影子緊貼著地面彎腰走了出來,他們沒有走立起了簡易樓哨,明火執杖的涂道。而是從側面的小丘上、稀疏的林木中、冰冷柔軟的草澤裡鑽了出來,彷彿是從黑暗裡浮出的水鬼。數百人手裡提著劍、矛等格殺武器,還有燧石等點火工具,口中含枯樹枝。

    這些人正是盜跖手下的精兵,夜襲難處很多,夜色裡行軍容易走散,敵我不分,不容易指揮,通信也不便。總計六七千群盜裡,也只有盜跖的親兵們才能做到這一點。

    他們趁著夜色直向數里外的武卒兵營趕去,那兒到處是林立的皮、布製作的帳篷,在月光下像是這片原野上長出了數百個白蘑菇。

    「將軍說了,若是防備不甚森嚴,可以放火燒一把,信號一起,將軍就會帶著眾人掩殺過來,將此僚一舉滅之!」

    在盜跖十年的廝殺經驗想來,武卒從開往魯城時起,直到中都之戰,十多天裡連續趕路,還經歷了數場惡戰,一定極其疲憊。現在又混入了太多的臨時徵召兵和其他邑的雜兵。營壘應該扎得極不嚴整才對。

    這就是春秋時代紮營的常態,雖然司馬法等兵書裡有專門講述紮營要法,但實行起來卻不那麼容易。否則。當年華元也不會那麼輕易就一溜煙跑進楚軍大營,直接站到司馬子反邊了。

    然而在湊近後,帶頭的盜寇「旅帥」卻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   


    在夜襲失敗後,盜跖帶著四千人連夜撤到南邊十多里以外,拉開了和追兵的距離。清點人數,發覺一共少了三四百人,其中兩百是混戰和追擊中被敵人殺傷的,其餘則是夜路失散的。

    他覺得走到這還不保險,又往西移動了十里,這才停下,召集親信公議。

    面對這種初戰不利的局面,盜跖的親信們分成了兩撥,一些悍不畏死的兇徒認為應該集合所有兵力,明日與趙無恤決戰。戰勝後再度南下,仍以攻下闞城為要務,一來是因為昨夜輸的有些憋屈,想要為死去的人復仇,二是只要擊敗了趙無恤,魯國短期內大概無兵也無膽來馳援了,他們便能破廟掘陵,無數珍寶任由瓜分。

    另一派則認為,一旦與趙無恤決戰再度失利,而闞城又尚未攻克,可能會遭到前後夾擊,到時候恐怕就不只潰逃,而是會落個全軍覆滅的下場。

    兩撥人爭論不已,眼看夜色將盡,盜跖也聽不下去,開始起身拍板。

    「眾人的仇自然要報,但不是今時今日,這仗是沒法打了,吾等必須早些撤離才行。」盜跖對幾名親信如此說道。

    他盜跖縱橫大野澤近十年,從一無所有的輕俠成了手下戶數過萬,徒卒九千的大盜,自然是有一套本事的。

    以往外出劫掠也好,與各地邑兵交戰也好,凡是作戰,盜跖都會遵循「擊其微靜,避其強靜;擊其疲勞,避其閒窕;擊其大懼,避其小懼」的辦法,這些都是自古以來治軍作戰的基本規矩。

    但這次的對手和以往不禁打的邑卒有所不同,是需要規避的那一類強軍。

    「兵法雲,所謂強軍,就是駐軍時嚴整戰備,行軍時行列整齊,作戰時進止有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六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   


    急行軍追擊的話,就不用帶累贅的雜兵了,反正他們走了三十里後也有些累了。於是無恤讓冉求留下,帶著眾人幫助邑卒清理城外凌亂的戰場,同時防備這是盜寇的誘敵之計,突然殺個回馬槍。

    他率部往西邊去,往前又行了兩三里,路邊碰上了虞喜派來通報敵情的幾個輕騎士。

    有騎兵就是方便,以往每次野外作戰,武卒眼睛、耳朵、腿腳都能比敵方長一倍。無恤召他們近前,問道:「可見著賊人的蹤跡了?」

    「見著了,我部追擊至此,望見了盜寇殿後的部隊,虞卒長命我等回來給司寇指路,他自帶四五十騎追上去了。」

    「盜寇去往何處?」

    這幾個兵卒指向西南邊:「盜寇殿後的部隊一路向西南逃去!」

    武卒們呼赫呼赫地喘著氣,又往西南走了十餘里,一路上在田野間,水窪邊偶爾見到慘死路邊的盜寇屍體。間或有匹中箭的死馬,乃至於受傷的墜馬的輕騎士,他們蹲在被遺棄的輜重大車,或者漏了一地的錢帛粟米、相互抱著縮成一團的被擄婦女旁等待。

    這應該是虞喜追擊的戰果了,盜寇雖然幸運地和武卒主力擦肩而過,卻也走的倉促,一路上不斷在遺棄戰利品。或許也是盜跖的計策,想延緩追兵的速度,誰料趙無恤手下的武卒因為紀律極嚴,待遇也好,誰也不敢低頭拾撿,自然有專人收攏。

    到了這時,趙無恤等人也能聽到水聲嘩嘩,人聲鼎沸了。

    靠近一看,卻見水中如同沸騰的鍋一般,擠了數百名正在渡河的盜寇。虞喜的騎兵卒正駐馬河岸,朝水中不斷射箭,中者發出了慘叫和驚呼,這簡直是一邊倒的屠殺,想要轉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七章 闞止   


    第二日清晨,趙無恤坐於位於闞城外數里的武卒大帳之內,聚精會神地聽著軍中計吏匯報這半月擊賊的繳獲。

    「中都之戰擊潰敵眾四千,其中有390具首級,陸續俘獲賊眾800人,有1200人南逃與盜跖匯合,其餘盡數失散,所獲的錢帛、糧食已經按照大夫的吩咐,轉交給了主持中都政事的宰我。」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趙無恤在魯城吃相不太好看,藉口剿盜將城西武庫幾乎搬光了。對中都,他的手段則溫和很多,利用宰予遠程遙控,作為自己勢力範圍的東部前哨即可。

    「夜襲之戰斬首110級,俘虜83人。」

    「闞城追擊之戰共斬首680級,俘虜290人,所獲財物有粟米兩千石,錢帛十餘箱,相當於甄邑一年的稅收了。此外還有被擄掠的婦人近百,敢問司寇,應該如何處置?」

    隨軍計吏是計僑門下學得最好的學生竇平,他是成鄉竇彭祖的兒子,唸完之後合上了簡冊,面帶難色。

    這個毛頭小夥的確沒有處理這種事情的經驗,趙無恤自然也沒,不過他思索片刻後便道:「若她們籍貫是闞城和中都的,就交予當地官吏送其歸家,若籍貫是鄆城等地的,或者已經被盜寇破家的,那就帶回去安置罷。」

    「俘虜也要妥善管理好,這些人在從賊前也是活不下去的民眾。但為盜後大概什麼都幹過。殺過人的和沒殺過人的要區分開來,這將決定他們未來是做幾年隸臣,還是十年。」

    鄆城先被陽虎的黨羽叔孫志的苛政壓榨。其後又遭到盜寇劫掠,人口損失不小,這些俘虜,趙無恤打算統統帶去鄆城作為隸臣開墾土地,也算是贖罪了……

    武卒這次作戰也有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八章 孔夫子的局(上)


    過去兩天裡,平日沒少在祭祀香火裡撈油水的闞邑宰已經私下裡給趙無恤遞了不少好處,以求無恤為他喪師被圍的罪過開脫。

    另一方面,大概是見盜寇兇猛,之前差點破城而入,而現在盜跖逃竄,雖然暫時沒什麼危險了,但誰知道下月,明年還會不會來?放眼魯國,有實力和魄力來解救的也就隔著大野澤的趙無恤了,為了身家性命,怎能不傾心結交?

    所以他才有了這樣的舉動,今日又更進一步,想要以兒子為質,暗中投效了。

    趙無恤開始飛快思索。

    闞城的地理位置放在魯國內部來說,並不算關鍵,但若是站在整個「大東」地區,也就是海岱淮北一帶的角度,此處向東向南可以通往泗上小國邾、滕、薛等,還能溝通宋國,不失為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但這地方的政治地位卻更為突出,他是魯國的精神中心,所以不能明面上強取,但可以以保護者的姿態,和對待中都一樣,扶持一個親近自己的主政者。

    想定片刻後,趙無恤便同意了。

    「固所願也,小君子如何稱呼?」

    少年聲音清脆地回答道:「司寇,小子前些日子才行了冠,字為子我……」

    「子我?好字。」

    趙無恤想,這人的字卻和宰予取的一模一樣。還真是巧了。

    他親切地笑道:「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次雖然追丟了一個盜跖,卻得到了一個年輕的賢才。我與子我年歲相當,今後雖有上司下屬之別,也不要失了朋友之誼,你不必太過拘謹。」

    話雖如此,不過闞止?這名字趙無恤前世倒是沒聽過。暫且收下,至於有多少能力,以後能扔到一個閒職上混吃等死。還是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百四十九章 孔夫子的局(下)     


    「孔子去了費邑!」聽到宰予的話後,趙無恤心中咯噔一下。

    魯國國土呈一個啞鈴狀,東國與西鄙寬大,中間狹窄,而費邑正是聯接東西的樞紐。費邑位於曲阜以東兩百里處,跟曲阜到鄆城的距離差不多,那兒靠近齊國、莒國和已經被吳國控制的淮夷地區,位置十分關鍵。陽虎被逐後,他的黨羽公山不狃夥同叔孫輒,據守費邑而叛。

    這裡原本是季氏的主邑,也是除去曲阜外魯國最大的城邑,都鄙加一塊戶口近兩萬,可以徵召數千之眾的臨時兵卒。因為公山不狃和叔孫輒挾持了叔孫氏的家主叔孫州仇,還裹挾了千餘叔孫氏族兵,所以在陽虎北逃,盜跖撤兵後,費邑便成了魯國最大的叛黨聚集地,也是季氏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按照趙無恤和季氏、孟氏分配的任務,費邑是交給季氏自己去解決的,無恤對費邑也沒什麼好辦法,同時又想讓這座城邑保持現狀,好讓季氏恢復的不要那麼快:季孫斯若缺了此邑,實力減半!

    但現如今孔子卻受公山不狃召喚去了那座叛城,這是何用意?

    難不成孔聖人是要從賊!?

    趙無恤簡直無法想像,若這是真的,一直念叨尊君守秩的孔子學說,就真成一個笑話了……

    [……

    時間回到三天前,趙無恤正大野澤畔追擊盜跖的時候,在中都養傷的孔丘接到了一份從費邑送來的帛書。

    「公山弗擾召我,說若是願意去費邑。便能委以重任,願與我共謀大事。滅三桓,尊魯君。我欲往……」

    當孔子喚來子路和顏回,當著他們的面說出這句話時,顏回倒還好,只是靜靜地等待下文,而子路則和趙無恤的反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