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


    甄邑的舍吏才剛睡下沒多久,只因為今天那個名為封季的宋國商賈索要的大屋裡一直亮著暗淡的燈光,燈燭昂貴,直讓舍吏心疼無比。他有心去提示眾人說睡覺要記得吹燈,卻又害怕那些個凶神惡煞的扈從,訥訥而不敢行動。

    翻來覆去了半宿,他忍不住起了身,披著葛衣推門而出後,卻發覺拴在院子裡的狗沒動靜,過去一瞧,只見地上濕漉漉一片,竟是被人殺了!

    他頓時勃然大怒:「這些匹夫,居然醉酒殺了乃公看家護院的狗!」

    舍吏三步並作兩步,要過去猛敲大屋的門,卻見裡面先被輕輕推開,一行人魚貫而出,手裡提著反射月光的兵刃。

    「有……」

    舍吏大驚,剛要喊「有賊」,卻被一把嗖一聲飛來的短劍直接釘死,倒地後滿眼恐懼,舌頭伸得老長,鮮血流了一地。

    陪另一位商賈折騰了半夜的舍吏長女聽到了些許動靜,她掌著燈羅衫半解地從側屋鑽出來,見狀一屁gu坐在了門邊,差點嚇得暈死過去,隨即便被封凜衝過來緊緊摀住了嘴。

    「不想死就別叫喚!」

    封凜心裡也在發顫,暗嘆今夜還是殺了無辜之人,他帶著一個留下保護的持弩輕俠,挾持了這個女子和她屋裡的商賈轉進居室,緊緊關上了門。他們接下來只需要靜待即可,只是不知道明晨找上門的究竟是武卒,還是甄城的邑兵……

    進屋前,他還特地勸誡田賁道:「旅帥有言在先,儘量少殺人。」

    「我省得。」

    田賁已經抽回了帶血的短劍,在死人的衣物上擦了擦,又讓人將屍體藏到暗處,隨即在館舍內的商賈旅人熟睡未醒之際,帶著十多人順著來時的路直撲甄邑南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


    六月五日破曉前,甄邑城北的甄氏裡閭失火,頓時引發了一陣慌亂。大族甄氏連忙組織族兵救火,因為只是幾間單家獨戶的屋子被點燃,所以很快撲滅,沒有蔓延到全城。

    然而,他們卻因此忽略了南門的動靜,等反應過來時已經來不及了。

    二十名早先潛伏入城的悍卒以傷一人為代價強取了南門,隨後城門打開、吊橋放下,城外埋伏的數百趙武卒伏兵大起。

    半刻之後,五百兵卒湧入南門,隨後在軍吏的指揮下分成了數隊,先控制了各處路口,隨後弩兵在悍卒帶領下直衝東門和西門。這兩處的守卒沒有防備,一輪激射後便士氣喪盡紛紛投降,蘇壽余帶人控制了東西兩門,任何人不得進出,並派人沿著邑牆朝北門跑去。

    持劍盾的甲士則直撲邑寺,摧枯拉朽般擊垮了被驚醒的數十守卒,便將披著深衣準備出門查看火勢的衛國邑宰活捉。

    三百輕甲持戈矛的武卒橫掃街巷,目標直指邑北的兵營和甄氏裡閭!

    「晉國大軍已到,速速歸降可以免死!」

    一時間,滿城儘是趙武卒的呼喊。

    甄邑共有一旅衛卒,半數分佈於四門和邑寺,另一半呆在位於邑西的兵營裡。當殺聲震天后,邑司馬大驚之下沒有膽氣反抗巷戰,而是帶著衣衫不整,兵戈不齊的眾人忙不迭地朝邑北而去,他們下意識地想從北門突圍出城。

    然而當這兩三百人稀稀拉拉地跑出北門後,卻挨了一陣箭雨,被射了回來。卻見北門外已經站立著二十多持弓搭箭的輕騎士,一字排開堵住了去路,正是之前分兩批繞著牆垣過來的虞喜等人。

    就在此時。從西門和東門過來的弩兵也佔領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3章 狐假虎威


    在和甄氏等達成協議後,趙無恤同意武卒暫時不進入甄氏裡閭,但甄氏必須將族兵交出一半由武卒管轄,幫忙維持甄邑的秩序,安定民心。

    在甄氏和眾邑吏的幫忙下,邑中國人惶恐的心情平復下來了,到了第二天,街上漸漸有了些人影,日常的生活在慢慢恢復,只有街角牆垣上偶見的殷紅血跡訴說著易主過程中的小小殺戮。

    不過圓滑的甄仲勳卻也留了一個心眼,因為他讓人粗略估計了一下,發覺邑內的晉軍不超過七百,雖然號稱前鋒,但也實在是少了一點吧。

    然而第三天清晨,他卻又打消了這種懷疑,因為在天未亮時,又有數百兵卒從邑外浩浩蕩蕩地開了進來,戰鼓震天,旌旗招展。之後的第四天第五天亦然如此,前後湧入了近千人,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的架勢,這讓包括甄氏在內的所有衛國人都被佔領者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

    他們也積極幫助「溫縣君子」去招攬周邊的百戶小邑,其中有五個歸降,只剩下一個位於青山險隘的小邑仗著山高路險,表示拒絕。

    甄仲勳等人料想這位「溫縣旅帥」肯定會勃然大怒,發兵碾平那個守卒不過數十的小邑。但旅帥卻一副要「以德服人」的模樣,表示自己是仁義∈♂∈♂,x.之師,要懷柔,向晉文公圍樊陽、中行穆子圍鼓、肥學習,徐徐圖之。

    其實趙無恤卻是有苦說不出,他們一群外來者。驟然佔據了這衛國的千室之邑,邑內的青壯國人和衛卒、甄氏族兵加起來是佔領軍的四五倍。全軍集中提防還來不及,哪裡還能為了一座鄙邑而胡亂分兵?

    那些看似湧進兵營的千餘晉軍。其實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4章 齊人來攻


    邑寺中,銅架燈燭被統統點亮,照亮了廳堂中央的長案。

    熟悉地理的封凜望著案上那幅從本地府庫裡找出來,有些模糊的地圖仔細辨認,隨後食指指著上面的一塊圓點道:「旅帥請看,甄邑就在這,濮水之北的位置。」

    在旁邊伺候的邢敖連忙將木頭刻的簡陋兵卒俑放到了上面,它上面用墨汁寫著鮮明的「趙」字。

    封凜的手指向西移動:「甄邑以西,一直到都城濮陽間的一百二十餘里是濮北之地,這裡衛國城邑密佈。」

    「甄地東面和北面情況複雜,正北方向一百里外是魯國的秦邑,東北五十里則是齊國大夫烏氏的廩丘,再往東數十里,又是魯國的高魚和城塞鄆城,以及方圓數百里的大野澤。」

    邢敖也一一將代表各國軍力勢力的木俑放到上面,如此一來,原本模糊抽象的地圖便清晰明了了許多,「魯」「衛」「齊」的勢力在此間方圓百里內錯綜交匯。

    卒長們的眼界只不過侷限在如何帶兵作戰上,面對這種形勢的分析並非長項,甚至連話都搭不上,所以還是趙無恤和張孟談兩人的獨角戲,他們只是跟著在一旁長見識而已。

    張孟談凝神思索,分析道:「總之,甄邑附近是曹、衛、齊、魯勢力交∈↖∈↖,x.叉的地方,河流川澤遍佈,還有大野澤的大盜活動。吾等之所以選擇攻略此處,除了它位於交通要道外,看中的便是與這四國的關係複雜。可攻擊衛國,可退入曹國、魯國。也可防備齊國。」

    「西面的衛邑雖然數量眾多,兵卒不下五千。但卻因為馳援濮陽幾乎被調撥一空,剩下的守卒也因為晉軍隨時可能東進所以不敢異動,這些天甚至都沒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5章 出城野戰


    甄氏的廳堂內,趙武卒們魚貫而入,亮出了兵刃,將聚會公議的甄氏族長、長老們包圍,原本寬敞的廳室內頓時狹窄起來。

    「旅帥不是說好不派兵進入我族裡閭,並且會秋毫無犯的麼?為何要食言!」

    甄仲勳臉色煞白,看得出來人不懷好意。

    「如今是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旅帥只是有事要請甄氏的諸位去邑寺一敘。」田賁身後,貌惡的封凜探頭進來,說了這麼一番話,隨後瞧了縮在人群後的甄堇父一眼,又暗生一計。

    他笑容可掬地朝前邑門吏招手道:「甄下士,多虧你告知吾等甄氏動靜,快隨我來,旅帥重重有賞!」

    甄仲勳目光不可思議地盯著小宗子弟甄堇父,而眾長老也回頭怒視他,篤定就是他出賣了今日的公議。

    甄堇父這回跳進濮水也洗不清了,他欲要爭辯,族長和眾長老已經被田賁帶人一一押送出了屋子,他卻被封凜攔了下來。

    「封凜,我與你究竟有何仇怨?要如此污衊我!」他哭喪著臉,覺得前途一片灰暗,叛族之人的下場往往極慘,從此甄邑再無他立足之地。

    封凜笑道:「甄下士,如今你已經被宗族仇視,吾等佔據甄邑一天,你和你的家人就能平安,→→,x.若是吾等離了此地,你轉眼就會被宗族千夫所指,戮殺於市!你現如今除了投靠旅帥,做旅帥的忠狗外別無出路。」

    甄堇父面色扭曲,心中百轉。最後才咬牙切齒地問道:「你們想要我作甚?」

    封凜彷彿多年好友般跟他勾肩搭背地說道:「很簡單,挑出順服的甄氏族兵。在旅帥率軍出邑時幫吾等維持邑中秩序。」

    ……

    廩丘大夫名為烏亞旅,是晉平公時因為崔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6章 料敵於先


    「欲以少擊眾,我無深草,又無隘路,敵人已至,不適日暮;我無大國之與,又無鄰國之助迂其途,如此,則令過深草,遠其路。如兵法所云,齊人經過灌木深草後,列陣的確又慢又散亂。」

    站在視野良好的駟馬戎車上,趙無恤露出了微笑,今天他不打算和以往一樣「身先士卒」,他將是縱觀全局的指揮者。

    凡帥師之法,當先發遠候,去敵二百里,神知敵人所在。

    因為有輕捷如風的騎從,武卒的眼睛得以放得很遠,對齊人的監控從三十里外的青山就開始了。他們的人數,兵種,行軍隊形,旗號,乃至於與此地的距離,每隔一刻都有人回來稟報。

    齊人的輕車和徒卒都追不上單騎,只能望而興嘆,就當是怎麼也攆不走的蒼蠅,仗著己方兵多也沒有太在意。

    和之前幾次一樣,他們派出探路的輕車也被騎從們毫不例外地一一堵截射殺,在這個騎兵少見的年代,趙無恤這二十餘騎,竟然就做到了使敵人耳目聾瞎的理想狀態,讓他們進入己方事先準備好的戰場後才能發現自己。

    這就是多出一個戰術性兵種的優勢了。

    趙無恤所率的武卒主力五百人在朝食過後便在甄邑兩里外擺開了陣仗,等待齊人到來④∽④∽,x.。

    之所以選擇這個距離,是因為一大清早,他就讓數科學生竇平帶人到前方目測了一下對方會發現己方軍陣的最遠距離。

    「只要讓全軍坐地,煙塵不揚,那麼敵方若無斥候靠近觀看。到了兩里之外才能用肉眼發覺!」

    於是,趙無恤便選擇距離那片廣闊的灌木深草地帶兩里的地方。全軍偃旗息鼓,坐地休息等待。

    他的料敵之法果然奏效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


    在趙無恤的命令下,五百餘武卒於三百步外原地踏步整齊隊列,並做好準備事項。

    至此,他也看清楚對面黑壓壓的齊軍陣列,左、中、右人數相當,每個大陣的前列都有兩排持盾的甲士。後面則是密密麻麻手持戈矛的徒卒,不過長度趕不上武卒特製的長矛長戈,陣型也有些散亂;弓手從各列的間隙上前站成數排,調試弓弦準備發箭;十輛戰車則移動到了中央,看來還是沒有放棄正面硬衝的打算。

    當然,他們面對武卒原地踏步時表現出的驚懼也被趙無恤看在眼裡。

    「果不其然,齊人雖然擅長兵法,但卻太過依賴技巧,一陣之中人心不齊,兵力佈署前重後輕,所以陣勢龐大但不堅固。何況他們在灌木深草中就地展開,陣與陣之間的空隙極大,根本就不夠緊密。」

    這是趙無恤在下宮和郵無正交流時被傳授的技巧,面對這種情況,晉軍以往的打法是,分兵為均等的左中右三部接戰,各以一部側擊其左右兩翼,另以一部乘勢從正面進攻,則可破之。

    不過今天因為是以寡擊眾,所以趙無恤根據實際情況做了些許微調。

    卒長們再次給手下的兩長、伍長、兵卒一層層下達命令。

    「後兩排的戈斜指天!前三排的矛放平!」

    「劍出鞘!舉盾!」

    「弩上弦!」

    「二三子準備縱馬疾行!」

    趙無恤也拿著代表不同兵種顏色的旌旗,進行臨場指揮,他囑咐年輕的御者道。

    「邢敖。控制好車速,勿急勿躁。進退有節。」

    邢敖重重頷首,手微微鬆開。又緊緊握住了八轡。

    這時候,左中右五百人在卒長們的帶頭下,齊齊報告道:「齊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


    漆萬腦袋一片麻木。

    只有到了真正的戰場上,才知道這兒真是什麼聲音都有,慘叫,哭爹喊娘,兵刃摩擦,盾櫓相撞……

    「噗噗噗噗」,這是箭矢射入皮甲的聲音,力小的只能破其一扎,力大的則能透入皮肉中,鑽心的疼。

    漆萬也挨了幾下,但他顧不了那麼多了,在對方出現巨大的缺口後,卒長穆夏便大喝一聲搶先飛奔過去,漆萬等人便只知道悶頭跟著卒長衝!

    他聽卒長說過,旅帥對戈矛手們的定義是「戰場壓路機」,雖然從沒聽過這個詞,但大致的含義無非是結成密集的橫陣推攮和前進。

    而劍盾手的定位,則是刺穿對方薄弱部位的劍,他們形成了密集的縱隊,五列十排,前排死了後排頂上,他們在戰場上存在的意義,就是與敵人短兵相接,集中兵力突破一點!

    大縱深的劍盾手們像是劃開油膏的滾燙鋒刃,很輕易地便破開了薄薄的兩列齊人甲士,衝進了陣列中央,將瀕臨崩潰的齊人徒卒序列攪翻了天。

    和訓練時一樣,劍盾手們大多數情況下是在各自為戰,沒有戈矛手對整齊劃一那麼高的要求。漆萬雖然頭腦發麻,動作也沒受影響。他靈巧地閃躲到一個高大的持矛敵人臂下,然後屈身蹲伏,舉起盾牌撞擊他的腿部,隨後將劍斜向上刺出,刺入敵人的腹股溝,刺穿肋部,或是刺穿胸部直達要害。

    殺戮在進行。如果劍盾手發現某些敵人將自己身體的這些部位都保護起來了,他們就會像訓練時一樣。砍斷敵人膝蓋或腳踝部位的筋腱,將他們掀翻在地。然後吼叫著刺穿他們的盾牌。使敵人發出像野獸臨死前嘶鳴一樣的淒厲慘叫。

    戰線的兩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79章 孫子兵勢


    打扮得如同一名老軍吏的中年人,正是近些年來聞名遐邇的孫武,被跟隨他學習兵法軍爭之術的吳國太子夫差尊稱為「孫子」。

    孫武本是齊國陳氏支系,名將司馬穰苴之族侄,十多年前,齊國國、高、鮑、陳四氏明爭暗鬥,導致司馬穰苴被迫害冷落,發疾而死。孫武眼見齊國「公聚朽蠢,而三老凍餒」,且卿大夫忙於內鬥,無自己能施展的空間,遂出奔。

    以他的眼光和志向,自然瞄上了在南方迅速崛起的吳國。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漸盛,頗有新興跡象,正是有志之士發揮才能,建功立業的絕佳場所。

    然而不巧的是,孫武剛到吳國時,正巧趕上了公子光遣專諸刺殺王僚,彗星之夜後吳國上層政局一時動盪。礙於在齊國的遭遇,孫武便掩藏身份,辟隱深居,只與舊相識伍子胥往來。

    直到吳楚兩國開始醞釀大戰,吳王闔廬感到吳軍缺乏將才,伍子胥知道吳王的心意,便向他推薦了孫武。

    從那天開始,吳軍的訓練也好作戰也好,都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輕勇好死的吳人被勒令結成了一個個密集的方陣。

    孫子參考《司馬法》著述的兵法十三篇,在初入吳時已經獻給夫差的父親吳王闔廬了,每陳一篇,吳王都會沉迷期間,不知口之稱善,其意大悅。此兵法不輕易授人,夫差早已好奇已久,直到做了太子。才得以入室受教,所以聽得極其認真。

    孫子說道:「善戰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勢。而不是苛求士卒,因而能選擇人才去適應和利用已形成的勢。善於創造有利『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像轉動木頭和石頭,所造就的勢,就像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80章 父與子(上)


    在趙鞅帶領趙兵氣勢洶洶抵達濮陽城下後,衛軍膽怯不敢與之在郊野對戰,便退入了高大的牆垣之後,知伯大軍隨即渡河參與圍困,但只是圍而不打,隨後不斷派行人入城勸說衛侯元回歸晉盟。

    衛侯最初口氣很硬,誓要留在齊盟之內,打定主意要和晉國為敵了,濮陽粟支一年,有兵卒近萬,完全能夠防守住數萬晉軍的圍攻,足以等待齊國援軍到來,或者晉軍為了救魯而東進。

    不過他手下的卿大夫們卻沒有這份玉石俱焚的心思,他們中很多人的領地都在大河以西,與晉國利害關係複雜,所以不斷進諫衛侯服軟。過了兩天,東面傳來齊國廩丘援軍在甄邑被一支晉國「偏師」擊敗退走的消息,衛侯大驚失色,現如今東西兩面受敵,原本期盼的援軍沒了影子,他也有些撐不住了。

    「大國不務德,而以力爭,衛乃小國,朝齊暮晉也是無奈,也罷也罷,大不了在晉國退兵後,再向齊侯賠罪。」

    於是衛侯便派人出城請平。

    晉軍這次侵衛的戰略任務完成了一半,接下來只剩下響應魯國的求援擊退齊軍,便能重新在這場爭霸裡佔據上風。

    於是知伯留軍濮陽,監視衛國履行新的盟約,而中行寅沿著大河南岸東北行,去解救被齊人圍困的晉國前沿堡壘夷儀。趙鞅則整軍東進,目標正是被「義軍」攻下的千室之邑甄地,再與圍困魯國西鄙的齊軍對峙。

    混雜著趙氏族兵,以及不少晉國大夫私屬的萬餘人沿著濮水河東行。此水波光粼粼,遠望如一條銀白的帶子。岸邊柳樹低垂,離岸不遠就是大片大片的田野。

    沿途衛國小邑已經得知晉衛和平的新消息。但仍然閉門警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