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241章 萬夫莫當!


    在羊腸道上走了幾里後,與趙無恤同車的趙廣德指著前方隱約可見的山隘說道:「堂兄,我去新絳的時候,走的也是這條羊腸道,再前行數里,便可以離開深山,到達原縣後,就是平坦的官道了」

    趙無恤來到春秋後,雖然沒出過遠門,卻也知道,原縣,是趙氏的固有領地。當年晉文公歸國後,封趙衰為原大夫,其後趙衰以庶長子趙盾為繼承人,嫡子趙同則繼承了原地。在下宮之難中,趙同被殺,領地被晉景公收回,在多年以後,轉手給了韓氏。

    此縣地勢北高南低,越往南走,就到了富庶的南陽之地,隨後再行一天,就可以到達溫縣了。

    「到時候,弟便是東道主,一定要好好陪堂兄見識見識南陽之地的富庶,品嚐溫縣的嘉柔。」出門在外,這一路上吃喝都比較馬虎隨意,喜好美食的趙廣德肚子都瘦了一圈,早已叫苦不堪。

    就算如此,他也已經比趙無恤初見他時,幹練可靠了許多,足以作為放在溫縣的重要棋子,為趙氏整合太行山外的各領地出力。

    趙無恤一笑:「到了溫縣後,得先拜見叔父,這之後你我便要暫時分別,待明年春日,我從宋國歸來時再聚。」

    「堂兄既然已經行冠,那麼離婚期也就不遠了,弟還指望著能作為司儀,陪堂兄去親迎呢!」

    兩人說說笑笑間,趙無恤卻感覺周圍空氣越發寒冷起來,一朵潔白的雪花緩緩落下。飄到了他的手心裡,觸感冰涼。

    他緊了緊身上的皮裘。看向了左面的山巒和天空。

    「下雪了?不過瞧著樣子,能趕在雪變大之前到達山外的廬舍……」

    話語到這裡戛然而止。因為趙無恤猛地看到,側面高達十餘丈的山包上,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2章 成人禮


    劇變發生後,人馬嘶鳴聲頓時響徹了羊腸道,驚呼,慘叫陸續傳來。原本押陣的戈矛兵們心急之下,便想沖上去保護君子,但這道路狹窄,他們被一輛接一輛的輜重堵住,根本過不去。

    正在此時,卻聽到後面傳來了一聲猛喝:「前面的人都趴下!」

    而正在安排輜重兩挪開空間的伍井也高呼道:「快照他說的做!」

    戈矛手們齊齊趴下,感覺身上有重物踩踏,抬頭後,只見有七八個身影持劍而過。他們通過了堵得水洩不通的道路,又翻過了數輛輜車,朝事發地點狂奔而去。

    正是田賁和他手下幾名悍卒,個個輕裝短兵,身手敏捷。

    無意間和田賁玩了一出配合的伍井,朝地上啐了一口後,也開始發揮自己的長項,組織戈矛手們分批過去。

    「君子自有天帝護佑,定會安然無事,無論來多少刺客,都是送死而已!」

    下馬步射的虞喜也是這麼想的,他站在翻到的戎車旁,朝那個擊敗穆夏後,步步朝四**車靠近的刺客射著箭,雪飄到了他的臉上手上,也渾然不覺。

    虞喜發發命中,已經在刺客的側身插了四五支箭,但他穿著堅韌的鯊魚皮甲,箭矢竟然不能透肉,至多入皮半寸,無法致↑命。

    「棄弓,持短劍,隨我上!」虞喜扔掉了弓矢,帶著下馬的騎從們越過障礙,朝那刺客撲去。雖然以他方才的表現,自己這些人過去。也就能擋兩三下。

    只要能拖住刺客,讓君子有時間脫險。或者讓車隊後方的大批兵卒趕到就行!幾十把戈一齊啄下,不信他不死!

    但。還來得及麼?

    被刺客用短矛釘在山壁上的穆夏,也喘著粗氣,他反手抓住肩上的矛柄,硬生生把短矛從肩中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


    三天後,被稱為「南陽之地」的溫縣。

    溫縣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南濱黃河,北依太行,這裡原本是妖妃妲己的故國,有蘇氏。晉獻公時,沿著太行南下的狄人滅溫,傳承了數千年的己姓有蘇氏從此消亡。

    在狄人被齊桓公擊退後,周天子便乘機將溫地收回,作為畿內領地。到了晉文公時,因他帶兵幫助周襄王恢復王位,襄王便將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的「南陽之地」,包括原、溫等在內的十多個邑全部封給了晉國。

    晉國得到溫地,可以作為進軍中原的前沿,文公便在這裡設邑,並委任狐溱為第一任溫大夫。其後,溫地落到了趙氏手裡,趙宣子時代,一度是趙氏的中心城邑,直到下宮之難,又失而復得。

    趙文子不喜歡貪婪而莽撞的長子趙獲,就改立庶子趙成為世子。趙獲留守溫縣,看護趙氏祖廟,他死後,兒子趙羅繼任溫縣大夫。

    此時此刻,身材臃腫,錦衣華服的趙羅,在樂氏家臣陳定國的陪同下,一起在城闕上眺望等待。

    「來了,來了!」眼尖的縣吏指著路盡頭的隊伍向趙羅稟報。

    趙羅扶著高冠,眯起眼睛望去,卻見遠處走過來的,是一支墨旌素稿的長長隊伍——這是喪服的顏色。

    趙羅暗道一聲不妙:「看來原縣傳來的消息是真的,樂大司城已死!」

    一旁的陳定國也發出了一聲痛呼,他是樂氏家宰陳寅之弟,職務為司士。這次他帶了一卒樂氏之兵。向衛國借好了道,前來溫地等候主君。誰料等來的,卻是樂祁的死訊。

    一刻後。溫縣西門大開,沉默的隊伍魚貫而入。趙羅翹首以待,終於在人群裡看到了自己瘦了一圈的獨子趙廣德,便心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4章 幕後主使


    此外,樂氏司士陳定國,倒是很願意引導趙無恤前往宋國,事已至此,盡快護送樂祁屍身歸國安葬,才是樂氏家臣希望的結果。

    「既然君子是樂氏之婿,也相當於吾等半個主君了,下臣願意跟隨君子!」

    於是,無恤將部分傷員留在溫縣,一行人修補車輿,補充牛馬後,便帶著趙羅補充的百名徒卒,繼續上路東行。至此,他們已經徹底離開了太行餘脈,前方是黃河、濟水沖積而成的大平原,路況良好,但趙無恤卻讓眾人緩緩而行。

    邢敖有些不解,問道:「大夫,此地平坦,可以走快一些的。」

    趙無恤卻眯著眼睛答道:「勿急,還要等一個人。」

    邢敖撓了撓頭,依然十分不解,然而離開溫縣才不過十里,四散警戒的輕騎卻來稟報,說是身後數里外,追來了一支隊伍。

    無恤讓全軍三百餘人停步,他們在軍吏們的吆喝下,調轉方向,嚴陣以待。

    趙無恤默默旁觀,只見陳定國指揮嫻熟,樂氏族兵的軍吏,都是由華向之亂裡有過死戰經歷的老卒組成。他們馭使淳樸忠誠的樂氏國人,身著輕甲,手持二尺劍,戰鬥力應該和成鄉眾卒相差無幾,只要稍加磨合,便可堪一用。

    半刻之後,≡遠處的道路果然煙塵滾滾,但目測來人並不多,僅有百人。他們輕裝小跑,舉著長長的戈矛。

    打頭的戎車上,豎著趙氏大旗,上面站著的人。竟是趙廣德,他還罕見地披上了甲衣。

    趙無恤露出了這幾日來難得一見的笑容。知道他囑咐趙廣德的那件事辦成了,便讓邢敖驅車上前。

    溫縣郊外。層雲低沉,深冬蕭瑟的原野上,兩輛戎車相錯,各自停了下來。

    「我就知道,堂弟一定會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5章 韓氏勁弩


    趙廣德雖然比以前幹練了不少,但面對貌美如玉,勝過世間九成女子的韓虎,依然有些羞澀,便望向了斜對面的端木賜。

    子貢瞭然,來之前,他已經得到了趙無恤的囑咐,今日的遊說,由他全權負責,這也是子貢作為還人的首戰了!

    於是他趨行出席,恭敬地朝韓虎行禮道:「韓子所言正是,吾等的確有意借兵。離開州縣後,還需經過懷邑、修武,東行一百餘里,方能到達棘津渡口,期間很長一段路程,是在范氏的朝歌轄區之內。如今君子麾下僅有革車十乘,兵卒四百,若是范氏發兵阻攔,恐怕不敵,還望韓子能遣兵相助。」

    韓虎面帶猶豫道:「晉國六卿方睦,范氏緣何會做出公然攔截使團的事情來?既然一直在晉國封疆之內,又何必重兵而行?」

    這會,范氏、趙氏,乃至於韓氏通報消息的傳車才到達太行,韓虎自然不知道這其中的複雜變故。而且他心裡,也不樂意幫助趙無恤。

    雖然趙韓親善,但兩人只是泛泛之交,韓虎對表兄伯魯被冷落,世子之位幾近被趙無恤奪走一事,依然耿耿於懷。

    「我家君子這是為了韓氏的名聲考慮,無論如何,樂伯都是在韓氏領地內遇刺的,若是韓子不派人護送他的靈柩,恐怕說不過去。」

    韓虎微微一笑,無奈地攤手道:「但我韓氏素有規矩,調兵百人以上,必會虎符……此事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還請子貢為我轉達,請子泰見諒。」

    子貢見韓虎敷衍。便故意長嘆了一口氣道:「昔日韓獻子幼年失怙,徬徨無助之時。趙成子養之於趙城,視若親子;到了趙宣子時,又以韓獻子為軍司馬,委以重任和信賴,位列六卿之下;韓宣子時,與趙文子為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6章 戰於棘津


    兩天後,淇水河畔的朝歌城。

    作為昔日的殷商故都,這裡一度是「大都無防」,有內城而無外郭,沒有修建城牆。

    但在衛康叔被分封到此處後,就大肆「封土建邦」,沿著朝歌外圍,修了一圈夯土牆。到了范氏入主此地後,更是多次加固擴建,將這裡打造成了范氏在太行以東的堅城,也是家族的大本營。

    兩個月前,因為進攻成鄉一事失敗,雖然罪名扣到了呂梁群盜的頭上,但范嘉仍然受到了懲處。范鞅向趙氏賠償了幣帛、氓隸無算,還承諾將惹禍的孫子安置在朝歌,三年內不得返回新絳。

    當然,這其實只是老豺迷惑趙氏的煙霧,范鞅的真正的目的,像是一把握著匕首的手,隱藏在表面的怯懦和退讓之後,如今已經圖窮匕見,露出了一角。

    從祖父簡牘上的隻言片語裡,范嘉隱約知道了內情,但他還是感覺自己受到了放逐,只能在朝歌和弟弟范禾一起,整日生著悶氣。不過,范嘉並不是愚鈍之人,這兩個月的冷遇,也給了他時間來思考,解開心中一直留存的疑惑。

    朝歌城闕之內的西北角,有一座高大的土丘,據說是紂王*的鹿台遺蹟,現如今早已是荒草枯冢遍佈。

    今日,這裡卻格外熱鬧,范嘉、范禾帶著全副武裝的甲兵開進了此處,安排人警戒四周,豎人寺人扛著大袋的麥粉忙前忙後。

    一切準備就緒有,二位君子站得遠遠的,數名甲士扛著幹戈層層疊疊護衛在前,如臨大敵。

    而土丘的對面,一個抽中下籤的豎人,則哭喪著臉。小心翼翼地將大量磨得精細的麥粉倒入一個陶罐中。他蓋上蓋子搖了一搖後,又朝裡面了口氣,頓時揚起了無數粉塵。隨後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7章 兵不厭詐


    范嘉今天親自帥軍前來渡口堵截,清晨時分,他帶著走得快的五百兵卒,三十輛戎車連夜趕到棘津後,細細詢問過這裡的舟人,得知趙無恤等人並未到來。

    「想必是被修武的雪阻攔住了,真是天助我也!」

    范嘉今天穿了一身漆成紅色的銅皮髹(xiu)合甲,極其華麗漂亮,還頭戴青銅胄,兩根野雞的羽毛高高揚起。

    他興致勃勃地派人將北岸的木舟全部轟走,絕了趙無恤的去路,隨後讓人挖灶做飯,誰知斥候很快來報,說是打西北邊來了一支隊伍,已經到了三里之外。

    於是范嘉又讓尚未就食的兵卒們速速列陣,過了一刻,便隱隱能看到行進至一里外的敵人了,他們全體戴孝,放眼望去,是醒目的一片蒼白,彷彿周圍的空氣也為之一冷。

    范嘉努力鎮定,他粗略一數,發現對方的人數比信使報告的要多得多,甚至還有十輛戰車。

    他心中微驚,「不是說只有一百多趙兵,加上從宋國來的一百樂兵,才兩百餘人麼?為何竟整整多出了一倍!」

    范嘉從朝歌出發時點齊了一千徒卒,但因為著急趕路,就帶了五百人先渡過淇水速行,剩餘五百人還在十多里外,得兩個時辰後才能趕到。

    經歷過戰陣的范氏旅帥建議道:「君子,他們剛到,如今還在列陣,彼方陣腳不穩,正可一鼓作氣,掩殺過去。」

    於是范嘉吩咐全軍向前移動,到半裡距離後便直接進攻。

    就在范氏之卒朝前邁步時,對面卻開過來了一輛戎車,高舉旌節。自稱趙氏君子使者,詢問范嘉為何阻攔,說是要他們派人出來談談。勿動刀兵。

    范嘉轉念一想:「看來趙無恤心裡也沒底氣,不過。彼輩人數隻比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8章 三段射


    既然已經決定開打,范氏旅帥便也不客氣,他揮動旗幟,開始指揮原本排成一列橫陣的戎車們重新佈陣。

    雁行之陣又叫「鳥雲之陣」,是一種最古老的車戰進攻隊形,據說,商湯伐夏的鳴條之戰,便「湯車九兩以鳥陣雁行」,擊潰了夏桀的徒卒。

    牧野之戰裡,太公望也布下了和雁行類似的「鷹揚」之陣,正所謂「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把商卒打得丟胄棄甲,一天就滅亡了大邑商。

    這種陣法雖然原始,卻也是在大平原上最有效的一種戰術。

    在范氏旅帥的旗幟揮舞下,三十輛戎車陸續開動,揚起了大量塵土,在眾御戎嫻熟的操作下,排列分為前、左、右三組。前組是直線縱隊的「前銳」,左右呈微微偏斜的一字橫隊,稱為「後張」,又叫左翼、右翼。

    當塵埃落定後,從趙無恤的方向看去,敵人的車陣,就如同大雁南飛時排成的「人」字形。

    「鳥雲之陣,散而為鳥,憑藉車上的射手進行攻擊,擾亂敵方陣列;合而為雲,密集衝陷敵陣!今日之事,先逼近令溫卒驚懼,再一鼓作氣沖散他們,則勝局可定!」

    在朝眾人下達作戰指令後,范氏旅帥也親自站在戰車上,擔任「致師」之事,范嘉則在後押陣,並親自擊鼓。

    大河之畔,隆隆的鼓聲伴隨著水流的嘩嘩聲,浮冰的碰撞聲響起。三十輛戰車開始緩緩開動,目標直指對面單薄的趙兵橫陣!

    ……

    趙無恤在下宮時。跟郵無正、王孫期學過車戰之法,自然清楚。這種「前銳後張,延斜而行」的「人」字形戰鬥隊列,可以充分發揮戰車之長,又避免戰車易受地形和障礙物限制的弱點。

    鱗次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49章 克敵制勝


    位於車陣之首的,是一輛「守車」。

    它不以速度見長,車輿上披掛著皮革和盾牌,上面的三人也穿著厚厚的皮甲。

    即便防護如此到位,但歷次戰爭裡以雁行陣衝擊陷陣時,第一輛車承受的傷亡往往是最大的。但三人都是向范氏委質效忠的勇士,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這是一種身為士的榮耀,他們蹬車後,便可以傲視前方後方那些低賤的徒卒了!

    當戎車進入五十步以內後,見對面的「弓手」們卻依然引而不發,車左、車右都開始奇怪起來,他倆對話道:「怎還不射箭?莫不是被吾等的氣勢給嚇呆了?」

    「聽說對面是溫縣的縣卒,一向以怯懦聞名,還真有可能。」

    他們不由得精神一振,要是對面的那些懦弱的溫地兵卒真這麼不堪的話,這次或許也不用赴死了,難說還能立下大功。

    御戎興奮地一斗轡繩,大喊道:「衝過去,車右、車左以弓矢和長戈擊退那些攔路的甲士,我來衝開一個缺口。這是平坦的原野,彼徒我車,又無阻礙,此戰必……」

    然而話音未落,在進入三十步距離後,對面的一位身穿黑色披甲,頭戴素幘青銅胄的甲士卻大聲喊道:「第一列,射!」

    隨後,他首先扣動手指,一支鋒利無比的羽箭脫弦而出,以最快的速度迎著戰車上的三人而來。

    「嘣嘣嘣……」

    趙兵單薄的陣線上陸續響起了幾十聲輕響,這是弓弦彈射羽箭的聲音。第一列弩兵的神經和手裡的弩機一樣,早就緊緊繃了許久。聞言後紛紛用沾滿汗水的食指扣動了懸刀,將弩矢射向了從始至終一直在瞄準的第一輛守車!

    「不好!」守車的御戎下意識地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0章 大河之上


    於是,片刻之後,終於繞開了自家徒卒的范氏戰車,又各自被包抄過來的敵人逮了個正著。

    「下大夫果然有鬼神之力,竟然能化腐朽為神奇!」

    趙廣德,還有武車士溫犁這會對趙無恤佩服得五體投地,溫卒的戰鬥力他們自然清楚,今天卻能立下大功,著實讓人難料。指揮戰車的溫犁也想著,雖然敵人的戰車不爭氣,自己這邊卻要努力,可不能把風頭全被弩兵佔盡了。

    於是,他們這邊追擊上了從側面逃離的范氏戎車,雙方「車錯轂兮短兵接」打得難解難分。

    另一邊,虞喜率領著輕騎士們憑藉自身的速度優勢,從不近距離與戰車纏鬥,而是分成五隊,各盯上了一輛范氏戎車。

    他們像是捕獵野牛的狼群般,每次都在十步左右開騎弓射擊車上三士,因為輕騎士攻擊的位置各不相同,所以轉向不靈的戰車防不勝防。沒一會功夫,輕騎士們只付出了兩人三騎傷亡的代價,就獲得了完勝。

    范氏車士死傷殆盡,統統成了無人駕馭的空車,未死的戰馬受驚之下,拉著它們在河岸上嘶鳴亂跑。

    范嘉的鼓聲早就停了,他只帶著十餘人留守在渡口處,這會眼睜睜地看著戰局瞬間扭轉。自家引以為豪的三十輛高大戎車全軍覆沒,而失去了戰車屏障和配合的徒卒們也喪了膽,面對步步逼近的敵軍,竟沒有組織起陣列對抗。

    對面那可怕的武器,連無敵的戎車都能擊敗,自己這些徒卒又如何能擋?

    帶著這種心思,前排的范卒開始丟棄戈矛,朝身後逃竄。一時間陣型大亂。跟在後方的百餘范氏弓手只來得及開弓拋射了一輪,就被逃卒沖散,裹挾著往後撤退了。

    兵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