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211章 鼓聲隆隆


    成鄉外,已經損失了卒長,傷亡超過兩成,如同驚弓之鳥的弓手們在聽到後方的命令後,如蒙大赦。他們邊射邊走,朝左右分為兩翼,而戰車那邊,則有鼓手開始擂鼓。

    起初,因為鄉邑內外眾人喧嘩,鼓聲不響。

    漸漸地,「咚,咚,咚」沉悶的鼓點清晰地傳入了邑內諸人的耳中。

    趙無恤已經感受到了對面的變化,此時心中一沉:「擂鼓?這是對方要發動總攻了!」

    鼓聲的頻率不快,卻暗合了心跳的節奏,起先不覺得,等邑外安靜下來,再聽這不緊不慢的鼓聲時,諸人分明感到了蘊含其中的堅決之意。

    一種說不出的壓力瀰漫諸人心頭。

    趙無恤從望樓上看去,發現在火炬的照亮下,對面五百多名徒卒們分成五個縱隊,在各卒長、兩司馬的押陣下,朝邑牆小步跑來。

    每個攻擊縱隊都大概分成三個部分:最前邊的幾排甲士舉著木盾,他們是最難對付的先鋒,看著好像一堵盾牆緩緩向前推動。

    中間的徒卒扛著做工粗糙的爬梯和木板,一方面可以擋箭,另一方面可以當做越過溝壑,攀爬牆垣的通道。最後的三百多人,則是攻擊的後續力量,各色長短武器高舉在胸前,像是移動的黑暗森林。

    九月底的夜晚本應該是寒冷的,但趙無恤現如今卻感覺熱得不行,他在戴皮胄的額頭上擦了一把,上面已經全是汗水。

    是他的心在燃燒。

    從前在史書裡翻閱的那些「百萬大軍」決戰;來到春秋後,聽趙鞅說起以往的戰例:鄢陵之戰、柏舉之戰,無不是十萬人以上的大會戰,一度讓他心馳神往。

    「想必,那場面一定比今天的小打小鬧,壯觀了無數倍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2章 飛蛾撲火


    在中行黑肱連派三人,越過數里的田地和溪流過來催促後,狐嬰迫於壓力,也不得不派上了自己的親信,帶領群盜蛾附進攻。 .○

    前門一時間打得極為熱鬧,看似你來我往,其實只是紀律散漫的群盜在送死,大多數人衝到牆垣處,就被零星的箭矢射得士氣喪盡,又掉頭跑了。邑內安如磐石,偶有盜寇運氣好翻越過來,也被國野民眾迅速圍住殺死。

    而後門處,形勢卻大不一樣,進攻者越過了溝壑柵欄,調整了一下陣型,開始快步移動,發起衝鋒。但他們頂上的箭矢沒有停,材士們低頭瞄著狠狠地射,尤其是持劍盾的甲士和扛著爬梯的徒卒。

    這種近距離發射的箭矢甚至能將盾牌和皮甲透穿,不少甲士下身中箭後直接跪在了地上。

    至此,進攻者已經付出了近百人的傷亡!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們還保持著那五列縱隊的建制,仍然有人數上的優勢。

    似乎是天意不再青睞趙無恤,剛巧,逆吹的風也已經停了。在范嘉的嚴令下,范氏的弓手們不情不願地挪到了四五十步外,開始朝望樓拋射箭矢,壓製成鄉材士,逼得他們只能冒著腰躲藏,無法抬頭瞄準,只能通過腳下的空隙偶爾放上幾箭。

    前門處傳來了消息,群盜的進攻再次被打退,沒造成任何威脅。於是趙無恤便讓羊舌戎帶領百餘國人、野人留守,剩下的戈矛手迅速馳援後門!

    「古人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第一鼓的攻擊。必須攻陷!」

    戰陣的另一邊,中行黑肱看著傷亡不少的己方徒卒。黑著臉對侍候在旁的少年豫讓說出了這樣一句話,隨即再次舉起鼓槌。

    進攻者已經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3章 眾志成城


    從邢敖的方向看去,從敵方陣腳裡,開出了三列縱隊,三百名生力軍。這一回,不再是以半數之眾嘗試進攻,而是把所有戰力全部壓了上來!

    徒卒們的前方,是三根笨重的粗木,由二十餘人抬著走,不知道是在半山腰哪裡砍的。持盾的甲士退了回去,盾牌高舉,保護著這三個分隊。

    這將是今夜衝破牆垣或者木門的最後手段,之前兩鼓未下,餘音尚在,第三鼓,已經隆隆而響!

    如今壕溝和柵欄被推平,進攻者面前,已經是一片坦途。

    邢敖通過眼孔,一直在通報那些撞樁的距離。

    「百五十步,百二十步,百步!」

    趙無恤腦子裡一片空茫,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可以阻止敵人撞破牆垣的法子。看來近身的白刃戰,是無法避免了,或許,還得被迫試一試那個備用的計畫。

    只希望一會兒,老天能幫忙。

    以正合,以奇勝,這是趙無恤用兵的原則,所以,堂堂正正之法也不可少。

    因為前門壓力不大,所以那邊有四五十名體力尚存的戈矛手被派來馳援後門,加上這邊剩餘的人數,一共百多名兵卒。再加上兩百名國野民眾,這就是趙無恤手中全部的牌。

    而對方的戰力,總計還有七百人,名為盜寇,實際上都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卿族家兵,其中一半還是一直休息觀望的生力軍。

    但,即使面前幾十步內的邑牆全部被撞塌,開了大口子。對方在那一瞬間,也僅僅能擠進來百餘人。

    從古至今。所謂善用兵者,無非就是在交戰面上。儘量讓己方集中優勢的兵力,以多打少!

    所以,趙無恤大聲喊道:「靠牆的人都退回來列陣!」

    眾人對視一眼後,都服從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


    鼓聲停了,中行黑肱不可思議地看著前方,就在方才,自家的徒卒終於撞破了牆垣,一擁而入。

    他本來滿心歡喜地準備迎接勝利,然而,因為牆垣內鄉卒殊死抵擋,進攻者的衝勁一洩,攻勢弱了下來。不過片刻之後,便被趕了出來,有幾個渾身沾血的甲士甚至轉身往後邊奔逃。

    這對中行黑肱的打擊無比巨大,本以為簡單無比的小邑攻防,卻讓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還未接戰,就被弓矢射死了一百五十,蛾附攀牆時死了一百,方才短短幾息時間裡,又交代了一百。

    那牆垣之內,究竟埋伏了一支怎樣的強兵?

    至此,他手下的能戰之士,只剩下六百了,還要戰麼?

    「戰!」卻是被連續的失利激怒得有些癲狂的范嘉怒吼了起來。

    范嘉為中行黑肱鼓勁道:「中行子,牆垣已開,此時正該猛攻,族兵若不能死戰,則此戰休矣。」

    中行黑肱也咬了咬牙,此戰是他和范嘉一起全力申請的,本以為必勝,還可以借盜寇之名報復一下趙無恤,若是輸了,以後顏面何存?

    「善,這邊留一個兩的人手,其餘人等,全部過去監陣。」

    在得令後,范氏和中行氏的軍吏們便毫不留情,連殺了兩個後退的家兵,把他們的頭顱砍下,刺在矛上,高高舉起,厲聲喝道:「君子令,弗用命者,後退不前者。將戮於社,全家徙為城耐!」

    後退必死。還會連累家眷,兩家的徒卒們沒有退路。只有奮勇向前。

    但這一回,中行黑肱吸取了教訓,也不敢再冒然衝入了,他讓幾位經驗豐富的卒長上前指揮。

    范氏的弓手們箭矢即將耗盡,但還是在零零散散地拋射,壓制邑內。

    而范、中行的卒長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


    轟隆!

    和群盜對峙了小半夜,卻有驚無險的前門處,所有人都聽到了一陣劇烈的聲響。

    「發生了何事!」望樓上,觀察敵情的羊舌戎扶著差點被震掉的胄,聲音悚然。

    山崩?地陷?天雷?

    「鄉司馬,後門,是後門處傳來的!」

    「莫不是君子那邊出了事?」羊舌戎頓時面如土色,他作為「守備之材」,能打有規有矩的攻防戰,對這種意外卻無暇應對。

    這聲巨響也傳遍了整個成鄉,有瓦的屋頂被震得嘩啦嘩啦,被拴住或關住的馬犬雞彘又一次發出了驚恐莫名的聲潮,此起彼伏,直叫得人心惶惶。

    躲在家中的民眾最初以為是打雷,連忙掩住了孩子們的耳朵。

    「莫怕,莫怕,雷神雖凶,卻不劈好人的。」

    「山鬼,水伯有靈,讓成鄉能逃過此劫……也護佑我家仲子、季子平安,隨君子完勝歸來。」老翁老嫗們更擔心門戶之外的「盜寇」,紛紛捧著鳩杖默默祈求。

    當人在無助絕望時,茫茫上帝和周邊的各色鬼神,便成了希望的對象。

    而在距離成鄉後門兩百步之外,方才還自信滿滿的中行黑肱,此刻也很絕望無助。

    之前的那聲巨響,直接把他手中的鼓槌嚇掉了,腳下拉鼓車的駟馬也嚇得雙蹄高高抬起,失控欲奔。中行氏的御者在新晉家臣豫讓的幫助下,好容易穩住了驚馬,將君子救了下來。

    而范嘉那邊就沒這麼幸運了,驚馬拉著馬車奔逃,御者死命拉住八轡(pei)也無濟於事,范氏裝飾著龍、熊雙紋的馬車就在粟米地裡瘋狂地轉起圈來。

    從中行黑肱的位置望去。五十步外,剩餘的兩翼范氏弓手已經下意識地伏倒在地,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


    季嬴剛才又做夢了,夢到那個尚在襁褓中的她,手裡緊緊攢著晶瑩潔白的崑崙玉環。她只敢躲在母親的懷抱裡,埋頭閉眼,不敢看慘烈的戰場和血腥廝殺,因為那血海裡的,正是渾身是傷的趙無恤……

    「只是夢,無恤說過,他只去一夜,不會有事的。」

    她咬了咬紅唇,深呼吸了幾口氣,在守衛在外的黑衣侍衛過來前,便將偏殿的門關上了。季節有些反常,今夜的南風,特別的大。

    門扉合上後,原本如同她的心緒一般閃爍不定的銅架燈燭,也漸漸穩了下來。

    季嬴踱步過去,將一件秋衣披到趴在病榻前入睡的樂靈子身上——她在休息了半宿後,又開始沒日沒夜地陪著季嬴,照看父親趙鞅。

    隨後,季嬴曲身坐到了趙鞅的病榻旁,為他掖了掖被角,口中喃喃地說起了自己的擔心。

    「父親便像是趙氏的大樹,為女兒遮風擋雨了十多載,這一年裡,無恤的努力,女兒都看在眼裡,但還不夠。若是父親不在,無恤恐怕不能徹底掌控局勢,真不知到時候,宗族要如何支撐,女兒或許又會像浮萍一般,沒了去處……」

    就在這時,她卻發現,晉國上軍將那隻往常由她擦拭乾淨,穩穩放入被下的左手,卻不知什麼時候伸了出來。

    季嬴不可思議地揉了揉眼睛,卻只見那手掌已經緊緊握成了拳,彷彿在與命運抗爭一般!

    ……

    成鄉。

    牆垣外的敵人開始撤了,鳴金聲敲得十分匆忙。

    鄉內的眾人卻不讓他們走的輕鬆,在趙無恤的號召下,緊隨其後,他們列陣小跑。追逐殘敵。

    雖然古軍禮上說「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九十里)」。但現如今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


    最後,趙無恤來到了讓兵卒們集合休整的鄉寺院子裡。

    朝陽即將升起,石縫枯草上的露水開始蒸騰,昨天吃的那點麥餅早已消耗殆盡,眾人又餓又渴。

    應了無恤昨夜的承諾,庖廚們在外面殺聲震天的時候,也在革帶上磨刀赫噌噌,殺羊宰彘。這會熬製了香噴噴的肉湯和柔軟可口的水引餅,用大釜盛著端了上來,犒勞眾人,還有幾鬲鹽味足夠的肉醬,量大管飽。

    一時間,整個院子只剩下了吮吸和吞嚥的聲音,還有喝湯時的「咕嚕」聲。間或有心理承受較差的,在吃了一半,筷箸夾到了肉塊時,猛然想到昨夜親手刺殺的敵人,還有在爆炸中那幾具燒焦烤糊的屍體,頓時一陣噁心嘔吐。

    這幾人被軍吏罵罵咧咧地踹出了院子,讓他們自個到廁溷解決,別在這噁心人,引發了一陣哄笑。

    吃完後,一夜苦戰的疲憊就上來了,眾人眼皮沉重,都想立刻躺下睡覺。

    「咣咣咣!」

    然而,就在此時,卻聽到後門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鑼響。

    「有敵來襲!?」眾人睡意頓去,立刻站立起來,忙不迭地握住扔在一旁的武器。

    「勿慌!還是分批休息,一半人留下,一半人隨我來。」

    話雖如此,但一路上,趙無恤心情還是有些沉重。雖然方才他立誓要讓攻擊成鄉的人付出代價,但若是敵人反撲如此之快,帶著援軍殺了回來,成鄉,恐怕真的無力獨自再戰了!

    然而到了後門,隔著殘垣斷壁,趙無恤往外一看,遠處卻只有一人一馬,正朝這邊跑跑停停,一邊還不住地左顧右盼。看上去十分警惕。

    趙無恤看清了馬上的人是誰,頓時鬆了口氣。

    「鬼鬼祟祟的,還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


    趙無恤回到春秋後,通過閱讀守藏室裡的家史,才得以一窺上古源流的脈絡,趙氏的祖先,來自一個古老的東夷部族。

    數千年前,遙遠的曲阜,有一個少昊氏建立的東夷邦國。

    據說少昊之立,鳳鳥帶著居於海岱的百鳥前來朝拜,故其國以鳥名官:「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

    秦、趙的祖先,便成為了職官「玄鳥氏」,其後這一族逐漸從海岱西遷,又一分為二:一支北上與戎狄雜處,成為「天命玄鳥」的殷商之先;另一支在中原和帝顓頊的苗裔女修部族融合,便產生了新的族群。

    故才有了玄鳥隕卵的傳說:「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

    大業,也就是伯益,被同為夷人的虞舜賜為嬴姓,其子嗣們在夏商周三代之後,分散各地,秦、趙就是其中之二。

    數千年裡,隸屬的邦國和氏名雖然更易,但嬴姓趙氏對太陽、玄鳥的崇拜卻世代不變。

    所以在晉國,炎日玄鳥旗所到之處,人們便知道,這是趙氏的軍隊來了!

    縱馬扛著旗幟的,正是虞喜,他身後有數百甲士整齊地前進行,都是來自下宮的趙兵,幾乎個個著甲戴胄,戈矛如林。

    「解除戒備,是援軍來了!」

    見是自家人,趙無恤露出了笑意,而下面的成鄉眾人頓時傳來了情不自禁的歡呼聲。作為趙氏之民,見到下宮的旗幟,就意味著有了倚靠。大家都鬆了口氣。

    成鄉太小,小到那一旅援軍塞進來都會覺得狹窄。於是趙無恤便親自縱馬出去迎接。

    卻見帶隊的,竟是黑衣侍衛的司士。趙鞅的戎右鄭龍。他這幾天裡和趙無恤有過不少合作,雙方已經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


    嬴姓趙氏是來自東方的氏族,以玄鳥為圖騰,也承襲了東夷人崇尚帝俊化身太陽的傳統。

    所以也常常有人,將趙氏的家主比作是太陽。

    一百多年前,被趙盾逐出晉國,逃到戎人潞國的狐射姑,就這樣評價趙衰和趙盾其人。

    「趙衰,冬日之陽也;趙盾,夏日之陽也。」

    成子趙衰性格謙遜,在文公歸國後晉國複雜的卿族關係里長袖善舞,被認為是「德廣賢至,又何患矣」。他如冬天的太陽般溫和而微弱,人們盼望他的光顧而不會將其視為威脅。

    宣子趙盾性格強悍,名為晉卿,實專晉權,他弒靈公,頒布夷之法,甚至開了以卿大夫身份主持諸侯盟會的先河。他如同夏天的太陽般炙熱,使人畏避,散發的光芒讓晉國諸卿黯然失色,只能俯首帖耳。

    文子趙武則是位謙謙君子,經歷了下宮之難的他,一直低調而謹慎,時人形容趙武「立如不勝衣,言如不出口」體態文弱,如同難以支撐起衣服;說話輕聲慢語,就像根本沒從嘴裡面發出。

    他以自身的美德和辛勞,逆時逆勢,勉力為晉國和諸夏創造和維持了一個和平而繁榮的時代。就如同春日之陽般和曦,也像征著趙氏一族的重生。

    至於趙鞅……

    趙無恤心裡覺得,他也是籠罩著趙氏的太陽,一輪「秋日之陽」。

    有時像是秋老虎般酷烈,卻又給趙氏帶來了豐收。

    此時此刻,趙氏的秋日之陽終於衝破了烏雲阻礙,重新散發光芒。

    無恤和董安於需要用手段和智慧來維持趙氏的統一,趙鞅卻只需要用威儀和個人的魅力,就能夠辦到。小宗、家臣、國人畏懼趙鞅。卻又依賴趙鞅。

    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0章 內憂外患


    對晉侯的「中立」,趙鞅、董安於、趙無恤事先已經料到了。

    實際上,六卿在這次趙鞅昏迷期間,處置都有些倉促失當。他們依然沒有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就像是在玩象棋的六個對手,只是在外圍以偏師削弱敵人,卻沒有直接將軍的膽氣。

    局勢錯綜複雜,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成鄉之難,數十名余士卒、國人的仇,趙無恤當然不會忘記,他恨不得立刻讓凶手付出代價。但眼下若是頭腦一熱,倉促對范、中行宣戰,那對趙氏,對他未來的大計卻沒有絲毫好處。

    因為趙氏的實力,在新絳周邊處於劣勢;何況,趙鞅之前故作健康地巡視下宮,其實只是強撐而已。

    他的身體,還需要在醫扁鵲的照顧下休養數月,才能徹底康復。這位虎一般的卿士,在經歷了罕見的七日半昏厥後又奇蹟般地醒來,性格似乎有所收斂,比之前更加成熟穩重了,對趙氏來說,卻是件大好事。

    所以趙氏的一些手段,其實只是虛張聲勢罷了。這次進宮,無恤搶先告發范、中行不軌,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忠君和受害的角色上,爭取國君、中立卿大夫和國人們的輿論支持。

    如此一來,態勢頓時易手。

    本來實力上有優勢的中行寅,因為遲疑而不敢再冒險攻擊趙氏,就這麼落了被動:范鞅尚未歸來,而中行寅對那一夜扭轉戰局的神秘巨響十分在意,也不敢再肆意妄為了。

    之前幾天那些在收到了董安於和無恤虎符。卻態度曖昧的小宗、邑宰們,得知趙鞅康復後。便紛紛派人前來慰問,表達忠心。一個個涕淚滿面。

    趙鞅和無恤對此冷眼而視,在這次危機過後,父子二人覺得,最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